【歐洲都C型路權?無知市議員再秀下限!】
高雄輕軌二階復工之後,部分市議員仍拿出一堆錯誤理由繼續抹黑,在議會不思問政改善輕軌效率,正如同在立法院丟雜碎不質詢的委員一樣,淪為薪水小偷,反而無法起到監督政府,認真討論議題的重要職責。
其中最有趣的一位市議員(a.k.a 追蹤器到現在還沒找到議員),無視先前已經多次被打臉,今天再次發出奇文。
她表示:「二階輕軌核心問題是路權」,「在歐洲輕軌是歷史悠久的交通工具通常在市區內,且採C型路權所以沒有因輕軌的設置而壓縮路權。」「在歐洲遇到這情況,會考慮以完全不影響現有車輛運行及路幅的C型路權處理」,「他們根本沒切中B型與C型路權這個爭點,完全在狀況外做文章」。
高雄市議員不少程度極差,本來就不是新聞;而中國黨的議員無知,一般市民也覺得理所當然。然而,我們仍然要浪費一點寶貴時間,稍微教育這位政客和她的幕僚,就算現在疫情不能出國,就算團隊都沒唸過運輸學,還有一種東西叫網路。
在近代歐美LRT革命後,新建輕軌系統,大多朝向全低地板、多節列車、優先路權等方向,來提昇運作效率與運輸體驗。當然,不同狀況的路線因地制宜而有所不同,而歐洲許多老城區極窄道路,仍保持C型路權。但其實許多新建LRT系統,已朝大部分B型路權方向來規劃。舉例而言:
👉義大利巴勒摩:四條新建輕軌在2015通車,比高雄輕軌試營運還晚兩個月。此系統採用Bombardier列車,#幾乎全線是B型路權,直接把車道變輕軌軌道。而且為了避免汽機車(沒錯,義大利機車很多)侵入軌道,還用了鐵欄杆把軌道圍起來,這招在其他義大利的城市也能看到。
👉西班牙薩拉戈薩:2011年輕軌通車,和高雄一樣使用CAF的列車和機電系統。市中心最重要道路之一叫做獨立大道,#使用B型路權,佔據中間大部份面積,寬敞到馬路雙向只留一線車道,並限速30公里,兩邊還是有寬廣的人行道並遍植路樹,完全是以人為本的都市生活空間。而輕軌通車後,立即有15%汽車使用者改用輕軌通勤,也沒有產生過度壅塞狀況。
👉法國巴黎:巴黎的輕軌T3線,呈現半環狀,在2006年通車,位在重要的環狀道路元帥大道上,#全部採用B型路權。原本計劃興建輕軌時,是要蓋在和元帥大道平行的廢棄鐵路上(類似高雄臨港線)。巴黎市長戴拉諾堅持要讓輕軌佔用雙向車道,透過提高輕軌能見度,減少汽車便利性的方式,讓市民使用大眾運輸。比喻來說,就好像高雄輕軌要佔用成功路車道,不用臨港線路基!這條路線通車後,運量超乎預期,成為市民重要通勤幹線。
其他的城市,包含法國史特拉斯堡、里昂、里姆斯、布列斯特、德國斯圖加特...等等一大堆城市,多得是全線B型路權的輕軌,且也常使用植草軌道。這也是歐洲許多「新建」LRT常見的模式。很顯然的,這位以為歐洲都是C型路權的議員,不是不學無術,對政策一竅不通;就可能是年事已高,去的是30年前的歐洲,到底是哪種狀況,這就要問追蹤器議員本人了。
更搞笑的是,這位中國黨議員,在2017年5月23日曾表示:「前瞻計畫前瞻計畫恐成為高雄財政的錢坑……請陳市長思考 #將捷運黃線改回平面輕軌」甚至提出「#一條捷運換十條輕軌」的倡議。而她在2020年落跑選立委時,更猛打輕軌二階先購車是弊案,相關調查更已被地檢署簽結,#查無不法。
中國黨一慣「蓋輕軌反輕軌」、「蓋捷運反捷運」,出身台北的中國黨官員則更主張「你們都不許蓋」,這樣的作風單純為反而反,只是不想讓南部進步而已!
令人遺憾的是,高雄市議會,多得還是這樣缺乏專業,信口開河的議員,讓這種惡質議員繼續霸佔議會,只是讓市府該被監督的問題沒人監督,無法讓市政更上正軌而已!
全部採用b型路權 在 新北捷運局- #大眾運輸系統可以路權、技術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B型路權 ▶️採用部份與外界隔離之軌道及部份與外界交 通混合行駛的車道,如:淡海輕軌運輸系統(Light Rail Transit, LRT)。 C型路權▶️與一般之交通混合行駛的車道或 ... ... <看更多>
全部採用b型路權 在 Re: 請問輕軌=捷運嗎? - 看板Railwa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jab1114 (^^"不告訴你...)》之銘言:
: 最近聽到輕軌這個名詞
: 上網查了些資料還是弄部大懂
: 是不是可以請鐵路板的大神們跟小地指點一下
: 到底輕軌是不是就是捷運
: 還是兩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 T^T
: 感激不盡
輕軌和捷運最大的不同,就是兩者可以採用的路權型式種類
捷運系統一定要採用「專有路權」,也就是要不就高架、要不就地下隧道
平面呢? 可以用,但是不允許有任何的平交道跟路口
所以台北捷運唯一的平面段,是沿著淡水河旁行駛,沒有跟任何道路平面交叉
交通上把這樣的專有型式,稱作「A型路權」
與其他交通完全隔離的特性,是捷運系統安全、準點、快速、可靠度高的主要原因
但是相對的,土建成本付出的代價也高,所以只用在運量很大的運輸走廊上
輕軌系統就比較彈性,可以採用所有的路權型式
例如早期的路面電車,走在馬路上跟其他汽車混合使用一個車道,到了路口也得等紅燈
跟公車其實沒什麼不同,只是走在軌道上跟頭上有架空線而已
這樣的路權型式,交通上稱作「C型路權」
近十年來發展的所謂「輕軌運輸系統」,在路段上有自己的車道
但是到了路口也得等紅綠燈,頂多在某些地方有優先號誌
就路權型式而言,跟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其實沒什麼不同
這樣的路權型式,不能稱作專有路權(因為還是有路口),應該稱作「隔離路權」叫適當
所以交通上稱作「B型路權」
除了上面兩種B、C型路權型式外,輕軌也可以像捷運那樣走在高架跟地下
如果輕軌採用A型路權,那這樣的輕軌系統其實已經非常接近捷運了
交通上有給個特別名詞,叫做「輕軌捷運」
那「輕軌捷運」為什麼不乾脆就叫「捷運」算了?
因為輕軌捷運雖然變成A型路權了,但是在其他部分依舊保留了所謂「輕軌的特性」
例如目視駕駛、開放式票證系統、較短的列車長度、架空線供電等等
或是只有某一路段採用A型路權,其他路段仍舊維持B、C型路權
(當然這些特性不見得會完全保留,而使得輕軌捷運與捷運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為了讓這種似像非像,但又帶點捷運感覺的輕軌,可以和正統捷運區分
所以才發明了「輕軌捷運」這個名詞
所以簡單的說,輕軌和捷運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採用的路權型式
捷運一定要全線採用A型路權
輕軌則是A、B、C型路權都可以,甚至可以不同路段三種路權混著用
所以相較之下,輕軌在一開始規劃的時候,就彈性的多
但是要注意,台灣現在不管市政府官員、民代、記者、半個交通專家,都亂用這些名詞
常見的錯誤有:
1.明明是全線採用B型路權的「輕軌運輸系統」,卻對外宣稱這是「輕軌捷運系統」
2.明明是「捷運系統」,卻硬要說是「輕軌系統」
這些文字遊戲背後的原因,就是普羅大眾有個錯誤的認知
捷運 = 快速、便捷、形象好
輕軌 = 便宜、流行、工期短
所以就開始亂用名詞,想要讓民眾覺得這個系統很方便,就加個「捷運」
想讓民眾覺得這個系統很便宜、很時尚,歐洲各國都在流行,就加個「輕軌」
然後也不明確說明採用的路權型式、收費方式、車站規模
殊不知這是完全不同的建造方式,影響建造成本、都市景觀、使用者便利度甚大
只想用一些文字的象徵意義呼攏過去
所以大家日後在看這樣的新聞報導跟政府新聞稿時,請不要被表面上的文字所蒙蔽
應該從路權型式去看,政府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規劃什麼
還是只是隨便描繪個願景而已
--
歡迎參觀我的輕軌與交通部落格
https://tw.myblog.yahoo.com/bbking-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8.73.11.2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