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44:現在,就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 (暘斌)
身為一個男人,每天努力上班、費力進修,除了達成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無非是想讓妻小的衣食無虞,並且在未來,能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上學期我努力了好久,終究還是暫告失敗了!
每天睡眠不足,靠生命力在教書;博班讀得崎嶇坎坷,報告的成效也是差強人意;粉專的發文有一篇沒一篇,頗為淒涼。
我想要做好所有的事,每件事卻都只能做到勉強及格。起初一心想著「撐一下就過去了」、「等到⋯⋯就好了」,結果是日子越來越辛苦,覺得對不起自己,也愧對家人。
期間,芳瑜不只一次勸我要有所取捨,但我執著地想要全拿。原本努力是想讓家人變得更幸福,沒想到,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終究有限,以至連顧好自己及我們的小家庭都分身乏術,更不用說有餘力去關心其他親愛的家人們。
經過多次的溝通,這學期,我決定暫時把博士班休學了。
退一步,海闊天空。每周少了一次來回師大的奔波,讓我輕鬆不少。更關鍵的是:放慢學術的追求,心理的潛在壓力降低許多,而多出來的時間,讓我能比較有餘裕好好地生活。
我不必每天匆匆忙忙,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游刃有餘的美感。
前幾天我媽生日,我特別安排一次母子約會,先一起去吃大餐,再帶她去挑禮物。看她平常很節省,把握機會將從頭到腳的服飾買了一輪。我媽非常滿意,笑得好開心!(希望不要以為我中樂透了😂)
媽生日完的隔天是芳瑜生日。從前交往時,我總是費盡心思給驚喜,結婚後就⋯⋯(你知道的😅),小孩出生後,浪漫更是遙遠的往事了。這次我精心準備了許久,共有三項禮物,外加一頓大餐。看見芳瑜拆禮物時那幸褔的神情,我就知道我做對了!
再過幾天,我姑姑的新工作室即將開幕。既然有了一些空白時間,我就自告奮勇開車幫她載送東西,一路上我們互相關心彼此的近況,也聊聊對未來的想像。
休學後,我試著讓自己的腳步慢下來,便深刻地感受到生活品質的提升——當我把自己安頓好了,就能給家人更多、更好!
不用將幸福化成藍圖,寄託於未知的以後,而是 #聚焦於真實的這個當下。
原來,我有這樣的能力;
原來,我每一天都能讓家人更幸福;
原來,
「#努力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
不必是未來式,可以是 #現在進行式!
—————
🔸延伸閱讀🔸
📌 上班這麼累,因為我少了「玩家思維」!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75655517310063/
📌過程即是目的,當下即是永恆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76169910591957/
初一出生的男人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華爾街銅牛之父逝世】踏入牛年,股票市場熱烈,創作紐約華爾街地標「華爾街銅牛」(Charging Bull)銅像的意大利雕塑家Arturo Di Modica,日前在其家鄉西西里病逝,享年80歲。
1941年,Arturo Di Modica在意大利西西里出生,18歲就獨自到佛羅倫斯學習雕塑,追尋夢想。1970年,他移居到美國紐約,繼續鑽研藝術,創作雕塑。他在1989年製成的「華爾街銅牛」是他最有名的作品。
「華爾街銅牛」本來是Arturo Di Modica的遊擊街頭藝術裝置,1989年,他未經批准就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外安置重達3200公斤的巨型銅牛像。他表示,銅牛像是表揚1987年股災後「美國人民的堅強和力量」,也寄望美國人走出經濟低谷。警察最初一度把銅牛沒收,但因公眾的強烈抗議,市政府容許銅牛重新安置於紐約曼哈頓滾球綠地公園(Bowling Green)。
自此,「華爾街銅牛」成為了紐約人氣地標、遊客必看景點,但亦因為銅牛像成為了華爾街以至資本主義的象徵,經常被塗污損毀。最近一次銅牛受到破壞是在2019年,有男人用班祖琴打擊銅像以致其牛角凹陷,Arturo Di Modica其後也有親自到場修補。
2017年國際婦女節前一天,另一華爾街著名雕像「無畏女孩」(Fearless Girl)安置在「華爾街銅牛」前,與銅牛像面對面。此舉引起Arturo Di Modica不滿,他指責「無畏女孩」破壞了銅牛像的正面意義,威脅提告。結果,2018年年尾,「無畏女孩」移至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前方現址。
部份圖片:法新社
- - -
明周推介:
【專訪全文】Sing To Heal 岑寧兒:我不是刻意去寫治癒的歌,音樂本身是治癒的
http://bit.ly/37tNOBe
【專訪】本地保育教育「開荒牛」 李浩然:城市發展需要保育
https://bit.ly/2NJRpny
- - -
◢ 緊貼明周文化 ◣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華爾街銅牛 #Chargingbull #Fearlessgirl #Wallst #Wallstreet #ArturoDiModica #art #sculpture #明周藝文 #我就是我
初一出生的男人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白百合 ◎露伊絲.葛綠珂(Louise Glück)
就如一個男人和女人製造
一座花園在兩人之間,像
一床星斗,現在
他們留戀著這夏天的夜晚
而夜晚漸漸地
變冷,帶著他們的恐懼:
它可能結束一切,它有能力
毀壞。一切,一切
都可能失去,芳香的氣味
通過細長的圓柱
正無用地升起的,而遠處,
一片巨浪翻騰的罌粟之海——
噓,親愛的。我並不在乎
我活著還能回到多少個夏天:
這一個夏天我們已經進入永恆。
我感覺到你的雙手
將我埋葬,來釋放出它的輝煌。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葛綠珂 創作
#柳向陽 翻譯
#林思彤 手寫,粉專 林思彤
※收錄於葛綠珂詩集《#野鳶尾》(臺譯本為詩人 #陳育虹 翻譯,寶瓶文化,2017年2月出版)。編按:本篇因賞讀緣故,採柳向陽譯本。又按:露伊絲.葛綠珂為今年度(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中國詩人 #李以亮 賞讀:
如果沒有看譯者的介紹,我會毫不遲疑地將葛綠珂這首〈白百合〉作為愛情詩來讀,讀出強烈的生命意識,讀出神奇的生命體驗包括性體驗,男人女人在夏天的夜晚熱烈地相愛、做愛,於是世界發生了奇觀,物我交融,生死同一,感歎一切的一切固然會失去,但終覺瞬間永恆。
譯者提供的導讀是這樣的:詩集《野鳶尾》(包含了此詩)是以《聖經.創世紀》為基礎,以一個園丁和神之間的對話(請求、質疑、答覆、指令),關注挫折、幻滅、希望、責任。如此看來,宗教性體驗遠遠多於或高於人間世俗的愛情體驗。儘管「誤讀」,不過我還是認為我是能夠自圓其說的:想想在世界的原初,一個園丁完全可能將自己愛的對象奉為神明,「園丁和神」之間的對話,也就等於「園丁和愛戀物件」之間的對話。之所以在此絮叨這些,是我覺得,這應該能給我們寫作愛情詩一個啟發:愛情、愛情詩固然不能過於高蹈,它應是人間之事,但神性的有無,卻有著境界上很大的差別。如果視〈白百合〉為一首情感純正、風格獨具的愛情詩,我以為它高明的地方就在於其境界的宏大、超然。這一點,只要和當下氾濫的愛情詩作對比一下,就不難清楚地感覺到。
關於露伊絲.葛綠珂,也許以下資訊是值得一提的:她1943年出生於紐約一個匈牙利裔猶太家庭,至今已出版十部詩集,而《野鳶尾》似乎象徵了她個人創作的高峰,因為1992年獲得了普立茲獎。「她的詩歌極具私人性,卻又倍受公眾喜愛。當然,這種私人性絕非傳記,這也是葛綠珂強調的。」這正好就是我理解的個人性寫作的含義:既有個體真切的視角與體驗,又具一定的超越性,因為詩與文學畢竟不是隱私的展覽。
初一出生的男人 在 初二出生的人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素食蔬食資訊集合站 的推薦與評價
其餘的稍微簡單說明一下: 第一場事是新增的Diamond Resorts Tournament of Champions, 1月中旬在美國佛羅理達開打。 五大賽部分,ANA大賽在四月初,美國女子公開賽在五 ... ... <看更多>
初一出生的男人 在 初一出生旺夫命,初七出生長壽命,你是初幾出生什麼命呢?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生活小醬汁大家好我是生活小酱汁,每天分享精彩内容,欢迎关注,看完记得留下您的评论,请多多指教!免责声明:文章都用图片源于网络,以上内容仅供 ... ... <看更多>
初一出生的男人 在 初二出生的人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素食蔬食資訊集合站 的推薦與評價
其餘的稍微簡單說明一下: 第一場事是新增的Diamond Resorts Tournament of Champions, 1月中旬在美國佛羅理達開打。 五大賽部分,ANA大賽在四月初,美國女子公開賽在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