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哥想來點義大利的傳統好滋味
#神還原義大利媽媽讓人思念的傳統肉醬麵
好久好久沒有吃到讓自己滿足的 #義大利肉醬麵,於是心血來潮,乾脆打開自己的味蕾記憶,在家重新還原當年在美國的 #義大利鄰居 教我的媽媽味傳統義大利肉醬麵!
先是在市場買了一斤半的豬絞肉(其實最好是牛肉、豬肉和新鮮的義大利肉腸三種肉一起混合,但是溫媽媽不吃牛肉,因此只能單一選用豬肉替代),然後買些洋蔥和幾顆蕃茄、大蒜,再到超市買了兩瓶鄉下碩果僅存的進口義大利醬,和一包義大利麵。
回到廚房後,這絞肉先下鍋炒半熟和炒鬆,然後將鍋裡騰出一半空間,接著下小洋蔥丁和大蒜末炒香、炒軟,再和絞肉一起拌炒。
將炒好的絞肉轉放入有深度的鍋子,接著倒入兩瓶義大利醬、蕃茄丁入鍋一起攪拌燉煮,待滾開後,加入迷迭香料、百里香料,還有義大利鄰居媽媽的秘密武器「肉桂粉!」一起拌煮,並轉小火熬煮。前後一共3小時精心照顧熬至肉呈入口即化般軟綿,醬汁收到濃郁帶稠有厚度,肉油浮現,便大功告成!
上桌前,先將煮熟的義大利麵在平底鍋用一湯匙的煮麵水拌炒,再加入2湯匙的肉醬拌炒,讓醬汁沾附在麵條上,然後起鍋入碟,再加入兩大匙的義大利肉醬在麵上,撒一些百里香料和帕瑪森起司粉,以及哥的秘密武器「綜合堅果(裝入袋子裡敲成碎狀)」,最後放上一朵九層塔葉裝飾,就成功神還原美國義大利鄰居媽媽的傳統味和哥的創意混搭美味啦!👏👏👏🥰🥰🥰
#義大利肉醬就是要花時間慢火熬煮
#新鮮蕃茄丁更能帶出口感層次和風味
#義大利肉醬的厚度和韻味很重要
#加鹽要注意慢慢調味因為會越煮越鹹
#好品質的橄欖油很重要
#堅果簡直就是畫龍點睛啊
#家人每個人都超滿足狠吃兩大盤
#大家都好懷念美國帕莎迪納的時光
加鹽要注意慢慢調味因為會越煮越鹹 在 醬油的防腐(2)- 過多的鈉(鹽)攝取, 容易引起不良的症狀, 因此低 ... 的推薦與評價
醬油碟內的醬油不多, 加上開口大, 外在濕度低的狀態下, 會漸漸蒸發水份而使鹽度變高, 另一方面, 流動的空氣也會使黴菌不易繁殖. 開封後 ... ... <看更多>
加鹽要注意慢慢調味因為會越煮越鹹 在 Re: [問題] 煮湯放鹽的時機和原理- 看板cookclub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lesautres (地獄即他人)》之銘言:
: 據以往看到的資料,多半是起鍋前才放鹽調味
: 解釋是鹽會加速蛋白質凝固,鮮味比較難釋出
: 也有一說是會比較難煮熟。
: 不過我目前看到的資料都沒有用非常科學的語言解釋,
: 食譜文沒有同儕審查也很少附跟原理有關的參考資料,讀起來更像是經驗談,
: 人家說這樣比較好也只能先信然後試。
: 所以我還是不太確定,不過都一直乖乖地最後才放鹽 XD
: 希望有學食品科學又有煮食經驗的高手可以對此釋疑一下。
其實推文就有講到重點了,就是滲透壓
看你煮什麼湯,你要的效果是什麼
不過大體上,湯就是要把食材的味道煮到湯裡,讓湯好喝
所以一開始不加鹽巴,可以讓食材的味道順利穿過細胞膜和細胞壁,到達水裡
這裡的水其實就是溶劑
如果你事先加了鹽巴,這個過程就會變慢,有時候達不到我們要的效果
也就是湯頭不鮮,沒有食材的味道在裡面
這個過程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加速,例如加一點米酒
因為酒精本身也是非常好的溶劑,可以更快把食材的味道帶出來
等到食材的味道帶出來了,酒精也在煮的過程中揮發掉,功成身退
留下的就是美味的湯頭
所以如果你要湯頭好喝,鹽不能太早加
重點是「不能太早加」,而不是「必須最後加」,這樣你應該就能理解意思
: 再來想請問如果用高湯煮蔬菜,並沒有蛋白質,也會有類似的問題嗎?
重點不是蛋白質
: 因為住的地方大雞腿超便宜,我常常買一堆雞腿來去骨冷凍保存。
: 技術不好也沒差反正骨頭跟碎肉就熬高湯,
: 然後高湯用來煮其他料,最常煮就白菜蒜頭或薑片黃瓜
: 都是起鍋前才放鹽,結果是煮白菜的話還好,但黃瓜就明顯沒有入味。
: 有次發現沒喝完的黃瓜湯隔天再熱就入味了,
: 應該就是長時間浸泡滲透的結果。
: 便想反正雞湯底已經熬好,單用雞湯煮黃瓜是不是可以提早放鹽?
: 還是要煮到怎樣的程度才放鹽?
: 有其他機制會讓蔬菜不容易釋出鮮味或比較難煮熟嗎?
: 或者是有什麼方式最後才放鹽卻能讓黃瓜快速入味呢?
你現在的困擾是湯的味道有了,但食材本身沒有味道
這有三個解法,
第一是鹽加入後再煮一下,這方式適合耐煮的食材
第二就是羊肉爐式的解法,另備沾醬,食材沾了再吃
第三就是,在食材下鍋前先醃過,這樣它事先就會有鹹味,
也不會阻礙滲透壓的方向
拿你的黃瓜為例,可以試試看在下鍋前先用鹽搓一搓,捏一下
再放個十分鐘就夠了
--
文化傳統的反思,絕對不能受到以主體為中心的理性和未來主義的歷史意識
所影響。我們如何互為主體地建構自由的程度,便能瓦解一個以自我占有的
形式所呈現的自主權之占有式個人主義的表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11.1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okclub/M.1539921498.A.078.html
進一步可以討論溶劑的極性,哈
紅豆我很少煮,
我猜也許跟紅豆小尺度的結構破壞比較有關係
看你鹽和黃瓜的比例,以及黃瓜和湯的比例
把視角放在溶質(食材中的味道)的移動方向上,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米酒不是純酒精,所以加米酒也會增加一點風味
不過最主要應該還是把味道帶出來的這個功能
它和水的性質不同,對於不同分子的溶解度也不同
哪裡哪裡
※ 編輯: Epimenides (36.224.11.153), 10/19/2018 17:36:53
簡單回覆一下
1. 細胞膜是半透膜,「食材的味道」分子大小不一
小分子或離子可以藉由擴散和對流,大分子需要細胞的破壞
2. 腥味的來源是三甲胺,酒精溶解它之後帶著它一起揮發
3. 加鹽時機的選擇有多重原因,其他包括沸點的改變,
水的蒸發改變水量進而改變鹹度等等
※ 編輯: Epimenides (36.224.21.104), 10/22/2018 15:15: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