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不小心誤刪,再發一次,再讚我一次)
那天姐姐對我說:家瑞,你很幸運,小時候就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從此一路朝著夢想前進。
我望著她說:就是因為從小就知道,我比很多人起步早,但是到現在卻還在奔跑的路上,遲遲沒有成果。
很多人說曲老師妳畫的好棒,其實我常常在畫室畫到沮喪,等到終於畫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完成的那一刻,又立即陷入焦慮,覺得所有會的都付出了,下一幅畫又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我心裡知道,無論是創作還是專業,距離自己原本設下的目標,還有好長一段路,現在每天都怨嘆時間不夠,但想想過去的這些年,自己荒廢了好多歲月。
或許當時覺得,反正我有小聰明,貪玩一下沒什麼大不了,也不會有任何損失,殊不知當我再拿起畫筆想要創作,才發現,繪畫它需要時間慢慢累積,一步一步加總才能成就,這與之前多厲害無關,一切歸零重來。
當然,我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我也知道它絕不會是一條輕鬆的路,感謝藝術,在我畫畫又停停幾年後,願意重新接納我,雖然辛苦,至少讓我又踏上創作的巔峰。
爸爸在世的時候,一直跟我說,不是有了教職這個職位就夠了,要不斷學習並精進,來到實踐大學,我從講師升等到助理教授,之後停擺了很多年,一直沒有再升等,原因很多,除了本身貪玩,覺得自己畫的不夠好、準備不夠,還有就是得失心。
但這次升等的感覺,似乎有點不一樣,我就是全力以赴,知道自己準備好了,反而沒什麼壓力,也不害怕失去。記得資料送出去的那天,還跟媽媽說,就算沒有通過,也問心無愧,當自己盡了最大努力,那種感覺真的比得到任何獎項還踏實。
七月底收到副教授證書,當下就把它擺在放爸爸照片的桌上,一直到今天。
#教師節快樂
#向教育過我的老師致敬
#向我教過的學生說聲感謝
#一路向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2"位名額) 課程資訊:ht...
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徵才機關:國立屏東大學
人員區分:其他人員
官職等:無
職系:無
名額:1
性別:不拘
工作地點:90-屏東縣
有效期間:110/04/23~110/05/17
資格條件:
(一)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應具下列資格之一:
1.曾任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三年以上,成績優良,並有具體事蹟者。
2.曾從事與應聘科目性質相關之專業性工作十五年以上,具有特殊造詣或成就者。但獲有國際級大獎者,其年限得酌減之。
(二)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應具有下列資格之一:
1.曾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三年以上,成績優良,並有具體事蹟者。
2.曾從事與應聘科目性質相關之專業性工作十二年以上,具有特殊造詣或成就者。但獲有國際級大獎者,其年限得酌減之。
(三)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應具有下列資格之一:
1.曾任講師級專業技術人員三年以上,成績優良,並有具體事蹟者。
2.曾從事與應聘科目性質相關之專業性工作九年以上,具有特殊造詣或成就者。但獲有國際級大獎者,其年限得酌減之。
(四)具備下列專長:數位、平面、工業或商業設計;新媒體經營;藝文設計產業實務工作經驗三年以上(國際大型公司尤佳)。
工作項目:
(一)籌設大武山學院新媒體創意應用碩士學位學程。
(二)推動全英教學。
(三)經營本校藝文中心及負責地方創生、設計等相關行政工作。
(四)協助其他相關行政工作。
工作地址:
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民生路4-18號)
電子地圖
聯絡E-Mail:thbu@mail.nptu.edu.tw
聯絡方式:
一、檢附資料:
(一)應徵教師個人基本資料表。
(二)詳細中文履歷表(含自傳貼照片)。
(三)最高學歷證書、成績證明(持國外學歷者,請將學位證書及成績證明送至駐外單位辦理驗證,併提供修業學校歷年行事曆與入出國紀錄、國外學歷送審教師資格修業情形一覽表)及身分證等之影本。
(四)具體事蹟或成就:得獎證明、相關作品、專利、推薦信或相關經歷文件影本。
(五)學術著作(含博碩士論文,未具者免附):請提供五年內相關著作目錄、著作影本及研究成果說明(如附件1)。
(六)教師證書(未具者免附)或與應徵職務相關之證照影本。
(七)應徵相關領域可授課大綱一式5份。
(八)應徵者請務必自行填妥
1.應徵人員名單Word檔(並以E-Mail傳送至gec@mail.nptu.edu.tw院辦收件信箱)
2.簡要資歷表excel檔(並以E-Mail傳送至person@mail.nptu.edu.tw)
二、收件截止日:
110年5月17日前(郵戳為憑)將上述相關證件資料(請註明應徵「大武山學院」專任教師)寄至:屏東市民生路4之18號 國立屏東大學人事室收
三、擬起聘日期:110年8月1日起(得視本校專業技術人員員額核定時程酌予調整)。
四、聯絡人:李怡璇小姐,聯絡電話:(08)7663800分機27004。
五、備註:
(一)須配合本校組織編制及校務需要,調整所屬學術單位。
(二)經初審符合資格者,由用人單位通知到校參加面試及全英語課程試教。
(三)依本校限期升等辦法規定,自105學年度起,應至遲於到校後六年內通過升等,如未於限期內通過升等者,應依該辦法第4條規定予以督促改進(詳見本校人事室網頁法規彙編)。
(四)應徵人員同意本校依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7-1條及不適任教育人員之通報與資訊蒐集及查詢利用辦法規定,向教育部、法務部、警政機關及中央社政主管機關進行資訊蒐集及查詢。
(五)如需退回資料者,請告知並自行備妥回郵及信封。
(六)其餘詳情請至本校網頁最新消息自行下載詳閱。
職缺類別:
不使用應徵者履歷調閱
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 在 老師雞 何景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在今年9月30日,就有長榮大學的女學生,險遭梁姓嫌犯擄走。該校為何沒有完成校安通報的相關程序,以致後來發生了馬來西亞籍女學生,慘遭梁姓兇嫌殺害、棄屍的憾事?
依照常理推測,當初該校周遭出現了這麼大的校安警訊,主管學生事務的學務處,就應該有負責的 #學校行政人員,用學校的公務電子郵件等管道告知全校學生,「學校周遭出現了意圖擄人之嫌犯,請同學們注意自身安全、勿單獨行走於陰暗的台鐵高架橋下方」。
學務處更應協調該校國際處,優先通知外籍學生,特別是告知該校的馬來西亞、印尼與越南同學會(這三個國家,是台灣前三大的留學生來源國,各大專院校幾乎都有來自這三個國家的學生)相關的校安警訊;畢竟外籍學生比較欠缺中文能力,平常也較少關注台灣各縣市的地方社會新聞(就像我們當初在美國的台灣同學會,很少關注地方上的社會案件;除非是經過校方額外告知,才會注意地方治安上的重大警訊)。那為何長榮大學的學校行政人員,會忽略正當程序,並且在校安問題的處理上,如此沒有經驗?
這些,要從這幾年台灣某些私立大學,要求新進的大學助理教授,#無償兼任學校行政人員 的亂象談起。
大學教授的工作項目,依其重要性,依序是教學、研究、服務。教學與研究的工作內涵,大家應該都了解,不需多言;至於「服務」,主要是指輔導學生與指導研究生;或是參與校務相關決策會議;或是至民間團體與各級學校演講,以及對政府機關與政策主管單位提出建言,亦或是帶領學生從事社會服務或實習(例如本校 #淡江大學 的 #GSIP全球服務實習計畫)。如果要兼任校內行政職(例如系主任或院長),則屬於外加的工作項目,至少應該等助理教授升等到副教授以上,而且應該給予主管職的 #薪資加給。
然而,由於 #少子化 的因素,很多後段的私立大學與技術學院 #招不到學生,面臨經營上的困難,因此只好縮減人事開支,裁撤掉學校行政人員的員額。
那…沒有學校行政人員處理日常校務,該怎麼辦? 簡單啊~ 台灣這麼多找不到工作的 #流浪博士,只要在他們來學校應徵教職時,額外要求這些菜鳥,再簽訂一份契約,兼任學校學務處、教務處或國際處的行政人員,一個人當兩個人用,徹底貫徹台灣「慣老闆」的cost-down精神;如果沒有乖乖聽話、做好學校的行政工作,那明年合約到期,就不續聘! 諒這些菜鳥們為了飯碗,也是敢怒不敢言~
相較於資深的學界老鳥,這些新進的助理教授,一方面要面臨限期內做出研究藉以升等,另一方面教學時數還硬比資深教師多出許多,再加上需要負責輔導學生、出席校內活動這種老鳥不願意做的服務,一根蠟燭三頭燒,本來就已經很吃力了...
結果某些私立大學,#只付一份薪水,卻要求這些學界菜鳥們 #兼任行政人員,每天朝八晚五、上下班打卡,一下課就得乖乖回到處室坐辦公桌,處理學校行政事務;不要說沒時間做研究、申請升等,連準備教學內容的時間都沒有(每天坐在一大堆人的大辦公室,還有主管在旁,你好意思看自己的文章、做自己的實驗?),更別提有什麼額外的美國時間,讓這些成天被壓榨的高教人才,提供什麼好的「服務」品質了!
以這次事發的大學為例,學校原本的專責行政職員,變成由短期約聘的新進助理教授兼任。這些菜鳥剛來學校沒多久,跟學生們不熟、對校務行政程序更是沒有經驗!9月30日的意圖擄人事件發生後,怎麼知道要通報全校學生?更遑論要跟國際處聯繫,要求外籍學生多加注意了! 校方不尊重教學/研究的專業、不尊重校務行政的專業,強迫教師 #無償 #一人兼兩職 的結果,就是這些菜鳥博士,教學/研究與學校行政都做不好,受害的則是包括外籍生在內的所有學生!
所以,儘管一個月後、外籍學生慘遭殺害,難道你要新進的助理教授、被迫在學務處兼任行政職的菜鳥教師,「辭職以示負責」嗎? 拜託~ 人家根本沒領行政職的薪水,校安問題本來也應該有專責的校務行政人員處理(更何況,你叫這些菜鳥教師辭掉沒錢拿的行政職,他們應該高興都來不及吧!)。所以最終,校方也只能讓有領職務加給的學務長與校安中心主任 #辭職負責 (但是兩人依舊保有副教授與教官的本職;這樣的辭職負責,其實有點不痛不癢)。
所以我認為這次的事件,社會大眾接下來關注的重點,反而應該是:
1. 教育部應該立即清查各級大專院校,確認這種新進的 #約聘助理教授,被迫無償接管 #行政職員業務 的案例有多少。目前亡羊補牢的做法,應該優先通令各級學校的學務處與國際處,不可讓欠缺行政經驗、不具校安專業背景、本身教學與研究工作又已經分身乏術的菜鳥助理教授,執掌國際學生的聯繫,以及學生安全維護的工作。
2. 如果這些私立大學院校,不肯更正這種 #新進教師兼任行政職員 的作法,那教育部應該藉此刪減這些學校的補助款,幫納稅人省荷包。憑什麼納稅人給了你學校高層兩份薪水的補助,你卻只付一份薪水,給這些可憐的基層教師?
3. 對於在該校學務處兼任行政職的助理教授,在接下來合約期滿後,校方不可藉故解聘! 西諺有云:「不以錯矯錯」(Don’t correct one mistake with another)。新進教授無償兼任行政人員,已是錯誤;叫不是校安專業的教授處理校園安全警戒,也是錯誤;那就更不可以讓一名教師,為了原本不該他管的事情而丟了飯碗,一錯再錯!
最後,發生這樣的憾事,我們跟這位大馬學生的家屬,同感悲痛。但是更希望的是:各私立大學的校方與教育部,都能夠痛定思痛、亡羊補牢,別讓單一的個案,成為台灣拓展高教國際化、連結世界學術圈上的阻礙。
#特此聲明我任教的大學沒有這種不當兼任壓榨新進教師的情況 #我愛淡江拜託校長別炒我魷魚 #我也很想保住飯碗所以我完全理解那些新進約聘助理教授們被迫兼職的無奈
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2"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成功的人克服挫折,失敗的人抱怨挫折!
真的嗎?
會不會「挫折」,不一定要克服?
而是讓人了解自己,你想怎麼活下去?
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 在 [心得] 副教授升等教授心得- 看板AfterPh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校教評通過了,在本版也潛水一段時間,應該可以來談談升等經驗。
學校:清大
領域:材料系,做的是光電材料物理與元件,計畫從來沒有在材料學門。
學歷:台大
經歷:無博士後經驗,當兵完1年業界經驗,助理教授四年升副教授,副教授三年升教授。
研究室組成:
第一年兩位碩士生,第二年碩一、二總共六位,之後固定維持總研究生人數10~12位,
以自身經驗鼓勵自己的學生念博士班,第二年開始每年有1位左右的博士生,
只有我的博士生在就業前短暫停留的博士後,沒有專業博士後研究員。
或許是領域的關係,我覺得台灣理工學院的學生,只要用心帶,素質是不錯的,
也不輸10年前我當學生時的狀況。
台灣碩博士高等教育也很不錯,其實很多老師都蠻認真的,
實驗室設備也都有國際水準,我自己就是這樣體系出身的,
所以還蠻鼓勵像我一樣對研究有興趣但是由於各式各樣的因素,
不想或不能或不要到國外頂大攻讀博士的同學,
可以在台灣攻讀博士學位。
研究經費:
除了自己的科技部計畫與產學計畫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外,
我大約有一半的經費來自參與大型計劃的Co-PI funding,
也就是大型計劃的經費大約跟個人計畫一樣多。
至於要怎麼參與到大型計劃,
最重要的應該是就是能執行大型計劃的總主持人知道有你這號人物,
方法請見最後心得的部份。
---------------------------------------------------------------------------
教學:
中文教學的話有認真上課應該就沒有什麼問題,
被系主任要求大學部必修課英文教學,這是比較困難的,
不過也就硬著頭皮上了就是了,
上了兩三年後發現其實對自己也還蠻有幫助的,
到國外開研討會閒聊或演講功力增加是一定有的。
反而是對學生是否有幫助有待商榷。
畢竟大學部必修課用英文上課,
學生理解程度以及能夠教的內容進度會比用中文上還來得少。
服務:
身為系上一份子,該幫忙的就是要幫忙,也沒麼好講的。
至於期刊論文審稿的服務,我個人認為升等會議不見得會看,
但是數量多的話列出來也不錯。畢竟審稿也是佔掉個人很多的時間,
列出來如果有不少該領域Top Journal,對研究部分有加分作用,反而不在服務。
研究:
系上沒有嚴格的升等論文數目與質量的規範,
這樣反而比較難有個標準。只能說,累積的夠多,質量覺得夠好了再提比較保險。
外審跟助升副時一樣,六篇代表作。外審約六位委員,2~3位本國委員,3~4位國外委員。
助升副與副升正代表作策略要有所不同。
助升副時,與不同領域教授合作發表High impact paper,
Co-Corresponding Authors是可以的,畢竟現在趨勢是鼓勵合作,
尤其是專長有互補的合作,能說明或是外審委員能看出不同的貢獻就好。
當然還是需要參有幾篇獨立單一Corresponding顯示有獨立運作的能力,
這時候期刊等級就可以低於上述合作的High ranking journal。
但是副升正所提的代表作結構就要有所不同了,
教學、服務在兩階段不致於有什麼差別,
但是研究在副升正階段就要讓人家看出能獨立做出幾個好研究成果,
所以我當時所有代表作都刻意選擇Single corresponding author的發表,
所有Co-corresponding author的發表全部放到參考著作。
不過我想,應該single corresponding author的paper佔代表作的一半以上就可以了。
心得:
凡事起頭難,個人認為助升副是難關,之後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了,
這些基礎包括實驗所需的設備、學生的傳承、與外界的人脈等等,
副升正就只是時間的問題。
無論哪個階段,我個人感觸最深的就是:『朋友很重要』。
這裡的朋友當然除了系上的同仁外(他們掌握了最重要的投票權),
更重要的就是所處的研究領域的朋友,
尤其是非常Active的年輕與年長的學者,包括國內與國外。
朋友多,研究的消息會靈通很多,朋友多,研究成果投稿出去阻力也會小很多,
畢竟審稿Reviewer就是該領域活動的學者。
投稿順利發表順利後面的事情就都水到渠成。
認識朋友的不二法門就是多參加研討會。
最好是題目比較專注的小型研討會或是大型研討會裡的單一領域子題。
參加研討會真正的目的不是去發表你的研究成果,當然這也很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藉由發表你的研究成果或是去聽別人的研究成果,
來認識所處領域的朋友。
參加研討會要多發問、多攀談,多認識同輩及年紀較長的教授,也讓他們認識你。
只要讓同領域的很多學者認識你,可以是深交(這個在年紀相似的情況比較容易),
也可以只是知道你這一號人物(同領域的資深學者可能就是有個印象,
但是遇見個兩、三次後,就會逐漸熟識起來了),
對Career都會有莫大的幫助。
出外靠朋友這句話不是在說假的。
以上是個人小小的心得與淺見,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幫助,就祝各位版友順利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4.17.15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467184028.A.060.html
三年四年沒差啦,時間的問題而已。累積多一點能量一次搞定也不錯
找教職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領域應該都有些差別,
有些單位某個時期特別要找某個專長的,
那就是時機的問題了。
撇除這些自己沒辦法掌握的因素外,
能掌握的,就論文發表而言,我覺得質比量更重要。
我當初應徵時,只有四篇第一作者論文,
四、五篇第二作者(這四、五篇的第一作者是我其他的同學)
全部論文數大概也11篇左右。
質而言,有兩個重點,一個是High ranking journal,
Nature, Science系列可遇不可求,我個人是沒有,
但是有領域Top 5%的Journal paper。
另一個重點是所發表的paper的被cited次數,
這才顯示發表的論文的重要性。(不過平心而論是Topic的熱門程度)
11篇paper裡面,有兩篇應徵當時被cited約40~50次,其他有三篇被cited 10~20,30次不等。
在三、五年內有被同領域的人重視到,就有威力。
可能比Top 5% journal paper更有說服力,
但是話說回來,發表在Top期刊的能見度跟被cited次數也是正比關係就是了。
(所以少數有Nature, Science系列的強者很容易的就兩者皆備。
沒有的話就只好努力了...)
※ 編輯: Latitude (49.215.50.216), 06/29/2016 20:37:44
※ 編輯: Latitude (124.11.172.102), 07/04/2016 00:12:3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