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多元化的藝術天地】
天有不測風雲,成日落雨最適合室內活動啦!今次介紹嘅地方前身為石硤尾工廠大廈,現改建成結合藝術工作室的多元化藝術中心。除咗有藝術工作者及藝團工作室單位外,不時亦會舉辦不同主題的藝術節目及市集,大家可以留意住佢地嘅網頁有關今期嘅展覽同市集啦!
>>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https://bit.ly/3gqO1tk
#GetReadyhk #GetReadyEvents #石硤尾好去處 #室內好去處 #JCCAC
立即登記,接收GetReady最新主題活動情報及優惠!@http://eepurl.com/ghbJ8z
>> Ryze 彈床樂園 @https://bit.ly/2W0c6As
>> 天后廟道三號花園 @https://bit.ly/37vroPI
>> 灣仔夏水禮放電嘉年華 @https://bit.ly/3iHJ8hd
>> 大圍泥涌踩單車之旅 @https://bit.ly/3CxpHQ5
>> 淺水灣南灣海灘 @https://bit.ly/3fDx12B
>> Kigi Aroma Workshop @https://bit.ly/3Cg0g5r
>> K11 MEME Museum by 9GAG @https://bit.ly/3BxQYkV
>> 更多品味生活 @GetReadyHK.com/Lifestyle
--------------------------------------------------
立即 FOLLOW GetReadyHongKong,緊貼全港郊遊玩樂、品味生活資訊!
@https://www.fb.com/GetReadyHongKong
@https://www.instagram.com/GetReadyHongKong
--------------------------------------------------
GetReadyHK 現正徵稿,如果你同樣熱愛發掘香港好去處,歡迎你投稿至 bloggers@getreadyhk.com,若投稿的文章被選中刊登,我們會有專人與你聯絡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IRROR追星族|80後港媽帶仔女追MIRROR 父母早亡曾變蒲妹染毒 現追星當身教:填補咗以前嘅空白 香港樂壇已死、香港電視已死,這些咸豐年代的口號,恐怕難再得到認同。皆因這一年,香港人史無前例熱烈地追香港星、聽香港歌、睇香港節目,流行文化再次焫着大眾成為熱話,浩浩蕩蕩迎來另一新世紀。單憑...
南生圍單車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譚新強:戲曲中心演唱《帝女花》之〈庵遇〉後感
文章日期:2021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好少在本欄提及我的私人生活,但今次要破例講一件非常興奮和感恩的事情。本周二,非常榮幸,竟有機會在「普樂藝會」姚志明老師領導下,與一班好同學和星光熠熠的大老倌,一齊在非常漂亮的戲曲中心演唱粵曲!
對粵曲的興趣可說來自隔代遺傳,我從未見過的祖父,在鄉下是專業唱戲的。約10年前,經過大會堂,見到「普樂藝會」的海報,我就去了報名加入。
實在慚愧,雖可說學藝多年,因為懶惰,從未學好工尺譜基本功,只是一直念口簧。後來更因工作太忙而停了近8年,最近半年才臨急抱佛腳,再次操曲狂練。但因資質實在有限,所以進度甚慢,在此實需要感謝姚老師和我邀請的年輕名花旦王潔清小姐(多才多藝,亦是編劇家),和一眾樂師及陪我唱歌的同學們的無限耐性和指導。
今次演出源出自兩年多前,在「普樂藝會」的周年晚宴上,跟姚老師聊到當時剛落成的戲曲中心,我就表示極力鼓勵和支持我們曲社去申請一個演出檔期。出口容易,但辛苦了一班好同學,開始了漫長和艱辛的籌備過程。我需要對廣大香港市民道謝,戲曲中心的建築成本高達27億元,現在我們這些票友,竟可只花10萬元不到,就租到此世界級歌劇院,非常物超所值!戲曲中心的排期當然非常長,也有一定水準要求,但絕對接受業餘團體申請,開放度和使用率,都遠高於香港單車館!
港治疫成功 演出兩延期後終成功舉行
戲曲中心的建造歷史有點坎坷,亦有點爭議性。設計出自溫哥華華人建築師譚秉榮手筆,但不幸在2016年巡視工程時突然中風去世。後來劇院的英文名字「Xiqu Centre」,也曾一度引起激烈社會辯論。戲曲中心更有點生不逢時,2019年初正式啟用,開幕不久即遇上大型社會暴亂,到了2020年更碰上沒完沒了的疫情,大大影響整個演藝界。
我們的演出也幾乎以為告吹,結果兩度延期,超過一年時間,最後能成功舉行已算幸運,實需感謝香港治疫超成功。據了解,上演西方歌劇的紐約林肯中心的室內劇院仍未重開,但從5月起,就在室外搭了10個台舉行演出,有抄襲我們搭棚上演神功戲的嫌疑呢!
粵劇在2009年已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香港和所有廣東人的文化瑰寶,非常值得保存和發揚光大。我一曲走天涯,今次唱了香港人最熟悉的《帝女花》之〈庵遇〉。《帝女花》當然是任白戲寶中之戲寶,亦是唐滌生先生的四大名劇之一(其他三套為《紫釵記》、《牡丹亭驚夢》及《再世紅梅記》)。《帝女花》原劇本出自清代崑曲劇作家黃燮清,後來由唐滌生改編而成。《帝女花》的故事感人,不止受到中國人歡迎,原來早在清末已傳到日本,且長期有演出此劇(但不知是以何形式,Kabuki還是Noh?)。據說,任劍輝和白雪仙兩位,在一次日本旅行中,偶然碰到此劇演出,從而啟發他們把《帝女花》帶回來,鼓勵唐滌生先生改篇成粵劇。
如此故事是真的(如有讀者認識白雪仙女士,請幫忙印證一下),實在非常傳奇。我認為此故事可信性頗高,因為早期的粵劇其實可算頗國際化,包容性也很強。粵劇的歷史不到200年,對比超過600年歷史的崑劇不算長,最有名的明代崑劇作家湯顯祖,跟沙士比亞是同一時期的人,且同在1616年去世。最初的粵劇演出方言其實並非粵語,而是所謂的古腔官話(又稱中州話),反而較接近北方方言。現代粵劇的改革歷史更短,都是始於1920年代的,主要推手為在香港土生土長,曾就讀聖保羅書院的薛覺先先生(白雪仙的父親白駒榮亦重要)。改革包括引進大量西洋樂器如小提琴、色士風,甚至結他等等,但亦有帶入北方的鑼鼓和北派表演藝術。樂曲方面加入大量豐富旋律的小曲,有些甚至來自西方,演唱方言改為主要粵語,男角從高八度音的子喉改為平喉(感激),亦開始容許女性參與演出,毋須全部女角用男生反串。薛覺先的劇團,也培養了多位著名劇作家,包括南海十三郎和稍後期的唐滌生等。
其實這批早期粵劇改革者都頗西化,不止薛覺先念番書,南海十三郎更曾是港大醫科生,唐滌生原名唐康年,滌生只是他英文名Dickson的譯音名字!唐滌生曾在非常洋化的上海讀書,除編劇,其他興趣包括畫西洋水彩畫和看荷李活電影。他們這批人的創作靈感來自全世界,並無特別國家和文化界限。當年粵劇流行地域非常廣,除粵、港、澳為中心點外,南洋以至北美和歐洲華僑,都以廣東人居多,所以各大老倌經常到全世界演出。李小龍爸爸李海泉為粵劇名伶,正因在1940年去了美國演出和避戰亂,李小龍才會出生於三藩市。
改革粵劇四大建議 助傳承創新
其實粵劇在今天的香港和廣東仍頗流行,我參與了之後才發現有那麼多的志同道合人士。除年紀較長人士外,喜見原來也有不少年輕的專業粵劇表演者和樂師,演藝學院和八和會館更是功不可沒。最近發現有些大老倌,甚至有專門開班教導只幾歲大的小朋友!
任何文化藝術都必須有生命,有傳承和創新,粵劇也當然不例外,需要更多新的好劇作。讓我大膽提出數個繼續改革的建議:
1.傳統曲牌如《秋江月》和《妝台秋思》等固然好聽,但我認為不應不停翻用。我建議每齣劇都必須創造一些新的樂曲。情况如百老匯劇一樣,無論Phantom of the Opera和Cats的歌曲有多好聽,Andrew Llyod Weber是不會翻用這些旋律的。但我的意思並非完全放棄非常優美的中樂pentatonic scale(五聲音階)和較簡單的harmony(和聲),其實我反覺得模仿交響樂團的現代中樂團有點不倫不類。但在中樂的音律基礎上,應該也有大量創作空間。
2.我絕對覺得中國戲曲的藝術性高於傳統西方歌劇,因為包含唱、念、做、打,絕非如西方歌劇般,主要演員只懂行來行去唱歌。所以我認為未來的粵劇應提升舞蹈、做手,以及我的至愛北派的佔比和重要性,給予觀眾更多的視覺享受。當然服裝、化妝、燈光和舞台設計亦非常重要。
3.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網上化和碎片化,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因此無論傳統粵劇藝術家多麽喜歡四小時長的現場舞台表演,我認為必須縮短表演時間至約兩小時,甚至編寫一些更短的劇目(不一定是折子戲)。近日我發現在疫情期間,八和拍製了一系列介紹粵劇各方面藝術的短視頻,是個非常好的計劃。但我認為連正式粵劇表演也應大量放到網上做推廣,粵劇的整個商業模式都需要重新考慮,從只靠現場門票、票友和政府資助,加上新的網上流量和收費模式。
4.最重要的是,中國包括香港,需要盡快開關,重啟正常的人民、文化藝術、學術、生意和外交旅遊。封關愈久,中國與全世界的隔膜愈加嚴重,加上中國互聯網並非完全開放,本已在惡化的美中關係,在切斷絕大部分實體交往後,情况變得更差,甚至更危險。
內地近月政策 似墮圍城受困心態
除此,一如我數月前的警告,中國切忌因封關而墮進圍城受困心態。近日所見的一些政策,就不幸有此味道。我再次提醒,不可因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必須鼓勵中國企業(和人民幣),包括互聯網平台企業,盡快衝出國際。說什麼不想超越美國,只想超越自己,聽來有點道理,但其實誤解了中國互聯網企業需要走出國門的真正原因。互聯網就是最強大的新媒體,如中國全面放棄全球競爭,美國互聯網巨頭,更將長期壟斷全球傳媒和大部分人的腦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經過美國傳媒的五稜鏡。美國擁有絕對性的媒體控制,再加上中國無意放開資本帳,提升人民幣地位,所以才能支持美國無道的長期QE和其他不合理貨幣和財政政策。換作沒有超級傳媒控制權的古羅馬帝國,如此誇張的印鈔,可能早已引發金融危機!然後有了無限的印鈔權,才可負擔更誇張和極端的「9 Power Standard」軍事開支!
粵劇界只是整個社會的極小一份子,但亦是一個縮影。明年我們曲社又訂了戲曲中心作三場表演,老師幫我約了全中國最有名的花旦之一蔣文端女士與我合作。我誠惶誠恐,但當然非常興奮,只期望早日通關,明年能夠成功演出!
如能與全世界恢復通關,我甚至夢想我們曲社能遠征歐洲,在維也納黄金音樂廳(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演唱中國粵曲!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南生圍單車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值得深思:
走向數字化的深淵
 在中國,很多人日常生活只使用微信跟支付寶,身上很久都沒有現金了。 但鄭州災後網路中斷,微信支付寶都不能使用。
醫院沒有電打不開電腦就開不了藥,沒有現金買不了東西,汽車不能用導航。
整個鄭州市大片區域停電,老舊街區因電路老化多不能倖免。 大量的沿街商舖關門歇業,未歇業的生鮮類商家打折出售著無法冷藏的魚肉鮮奶,並翻出了許久不用的彈簧秤,但結算環節還是常常無法完成——現金從生活中消失了太久 ,銀行仍因停電關門,有人甚至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階段。
在七里河邊的一家生鮮超市,老闆發愁地坐在店門口,一位中年男性從漆黑的店舖裡走出來,手中拎著一袋洋蔥和小冬瓜,上秤之後,總價大概20塊 。
“只能付現金。”
“不能用支付寶?”顧客問。
“你能打開支付寶?”
中年男性沒有現金。 在黑色皮包查找許久,他只能遞給老闆一包香煙——藍色包裝的煊赫門,市價大概19塊。 (這令人不禁想起二戰後經濟崩潰的德國,人們把耐儲存、易分割的香煙當作“貨幣”)
鄭州東站附近是水、電、網絡全無的三無區域。 高鐵出站口的閘門全部失靈,原本需要刷身份證或車票出站的乘客,徑直從無法轉動的閘口裡擠了出去。 而當他們走出站前廣場,會發現這座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已經變成了共享單車和快狗打車、貨拉拉。
出於安全考慮,主要的幾家網約車平台暫停了鄭州範圍內的業務。 大部分公交線路也停止運行。 於是你會看到拉著行李箱的乘客冒失地攔下順豐快遞的貨車,大聲問司機,“拉人不?”而車站西南邊的十字路口已變成一處交易場所,當一輛出租車 空駛而來,立刻會有乘客圍上去,“你說多少錢就多少錢,不打表。”
但司機關心的並非價錢,他們總是問,“你有現金嗎?微信支付寶刷不了。”
上前詢價的前三撥人都失望離開。 偶爾也有乘客質疑司機“發國難財”,司機並不刻意地做出委屈表情,“我這是新能源車,這點電完了就完了,都不知道去哪充,電樁都廢了。” 而根據鄭州市的一項數據,全市8成以上的出租車已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21日中午時分,站前的十字路口滯留了數百名旅客,在人群、大包小包和泡了水的私家車之間穿梭的,快狗打車和貨拉拉佔據絕對的主力。 不管是五菱宏光還是金杯,乘客們絕不嫌棄,甚至對坐在陌生人的腿上也頗能容忍。
決定前往鄭大一附院之後,我攔下了一輛快狗的貨車,司機是位40歲左右的中年人,留著短平頭,看起來久經社會。 但問起單程的價格,他突然變得很靦腆,“你說多少錢?”幾番推脫之後,我意識到他對這項突然興起的新業務十分陌生。 他拿出手機,“我看看高德地圖上有多遠。”但一分鐘之後,他說,“沒網。”
互聯網科技發達之後,城市居民已經習慣了由它塑造出的秩序,它定義了交易的流程,甚至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也建立在互聯網產品的機制之上,你不會擔心淘寶店主訛 了錢,也不為滴滴司機是否繞路而焦慮,丟了的手機十有七八也能找回來。 但在7月21號的鄭州,我與那位快狗司機小心翼翼地試探著,像是想要找回一種生疏了許多年的技藝。
南生圍單車租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MIRROR追星族|80後港媽帶仔女追MIRROR 父母早亡曾變蒲妹染毒 現追星當身教:填補咗以前嘅空白
香港樂壇已死、香港電視已死,這些咸豐年代的口號,恐怕難再得到認同。皆因這一年,香港人史無前例熱烈地追香港星、聽香港歌、睇香港節目,流行文化再次焫着大眾成為熱話,浩浩蕩蕩迎來另一新世紀。單憑一隊港產天團MIRROR,成功令港女們由追韓星變回追港星,一批有心有力的「迷媽」,更成立媽媽專屬的鏡粉後援會,帶埋仔女齊齊追活動,買周邊,排隊十小時只見偶像一面,香港人,很久未笑得如此開懷,壞時代裏追星,彷彿成了集體的情緒出口。
「臨時收到消息,MIRROR今天下午在旺角有扭蛋活動,我們現在趕去,你在哪?」4月某個早上,收到媽媽鏡粉群組管理員、32歲的Catherine來電,立即更衣拎相機出發,跟這位素未謀面的受訪者追星。打開她們今年年頭新開的粉絲Telegram群組,未讀訊息幾千個,原來昨夜已在熱烈討論今天追MIRROR的策略,如何內應外合,先拔頭籌見到12子。
早上11時,烈日下在旺角某商場外已圍了百多人,外表細細粒、打扮年輕的Catherine特別易認,她說9時排隊頭的成員霸了好幾個位,有剛湊完仔女上學的,有趁lunch time瞞着老闆趕來的,也有剛被老公以電單車送過來的幸福師奶。媽媽們一呼百應,比同場少女更狂熱。這邊廂,年輕時追開星的迷媽忙着給意見,研究MIRROR從哪個出口現身,追蹤着12子的IG猜測到場時間;那邊廂忙着交換剛花了兩天搜刮的MIRROR封面雜誌,順道投訴一下,如果阿仔默書再退步就不帶他看演唱會。
現場又熱又吵鬧,我只覺暈眩,但偶像出場時,即使距離千百丈遠,卻莫名地欣喜若狂。記者在一遍尖叫聲中完成了第一次追星體驗。為何只見到幾分鐘甚至只是背影,都已覺值得?「看見喜歡的事物,就能釋放某種壓力,而且能影相畀阿仔阿女睇。」矮小的Catherine應該很難看到甚麼,卻瞇眼滿意地笑了,媽媽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分享着剛拍的直播影片。
孩子想追星 「努力考好呈分試」
「她追起上來很瘋狂,是黐線的!有一次在房中看Chill Club頒獎禮,我在房中做功課,她突然尖叫,MIRROR拿組合獎時又叫,見到Jer和教主又叫。」提起媽媽的瘋狂程度,子女不禁捧腹大笑,直指她迷妹指數有10粒星。
港媽Catherine在追看全民造星時已留意MIRROR,正式「落坑」變成忠粉,卻是受8歲的兒子迦諾和11歲的女兒迦稀所感染,「其實是女兒『荼毒』我,本來我對MIRROR一無所知,但前陣子工傷放假,身邊的朋友和仔女都叫我看《男排女將》,又說《全民造星》好正,於是就開始翻看ViuTV的節目。」無限斜棟有限公司、考有feel、 晚吹、Chill Club……一家人對ViuTV節目如數家珍,連原本沒興趣的爸爸,跟老婆馬拉松式看過《全民造星1》後都喜歡上MIRROR,雖不至於陪跑追星,但至少不會投訴。
Catherine笑言開始時只陪仔女追星,「我女兒很想入MIRROR fans club,她最喜歡Jeremy,一直想知道他的最新消息,我怕她年紀太細亂入group會說錯話,就陪她一起加入後援會。」 對TG、IG一竅不通的Catherine入齊12子的fans club收集偶像情報,MIRROR演唱會飛一票難求,Catherine除了準備好幾部iPad、電腦和電話搶飛,也特別在fans club為女兒抽飛,「抽到飛那天我們都開心到尖叫。不過我跟仔女約法三章,例如要努力考呈分試才能去,最後除非嚴重失手,否則我都會讓他們去看。」
我們小時候總會喜歡一些明星,聽情歌喊濕一個枕頭才叫青春過。Catherine的少女時代卻一片狼藉。母親在她4歲時自殺離世,父親忙工作,自小她得倚賴親戚照顧,寄人籬下,爸爸亦在她15歲時因末期肝癌離開了,她孑然一身,搬離從沒有愛的家,心卻一直空洞,「那時我開始半工讀,識了班朋友,早上返工,夜晚就落disco蒲。」飲酒、吸毒、尋開心,過了一段天花亂墜的日子,「身邊有些朋友因為吸毒後不願返工,甚至因為玩毒品而出事,有一刻覺得不能繼續墮落,惟有自救,就找些事寄託。」那年側田的歌陪她度過了艱難的階段,「側田真的救了我,那時我很喜歡他,但我基層家庭出生,拎綜援,平日生活已拮据,我有畀錢加入側田歌迷會,但沒閒錢追活動。」
曾是蒲妹染毒癮 追星夢未圓
「二百年後在一起,應該不怕旁人不服氣。」側田的《命硬》是Catherine跟前夫的愛情寫照,「我家庭背景比較複雜,前夫是獨子,成長於小康之家,他家人難免覺得我不是好的媳婦。」本想歷劫還是在一起,然而婚姻生活波濤洶湧,二人最終分開,子女跟Catherine一起生活。
「我本身已沒有好的家庭背景,到最後也未能為仔女提供一個跟親生爸爸一起生活的完整家庭,但想讓他們知道我愛他們,小時候我缺乏關顧,不想他們因為缺乏愛而行差踏錯。」一起追星成為親子活動,圓夢之餘也想讓他們明白,追星也是種身教和學習過程,同時在偶像奮鬥故事中彌補自己過去的空白,「跟他們一起追,一起瘋,希望關係親密一點,長大後他們有甚麼都跟你說。」
Catherine學舞十多年,鍾情跳Jazz,更考過CSTD(澳洲聯邦舞蹈教師協會),在舞蹈學校教過跳舞。她天生一把好嗓子,學校、教會合唱團總有她身影,然而只得146cm高的她常被笑像小儀,「中學比賽時很緊張,唱歌時常反白眼,就給人恥笑拿你來做笑話,自此不敢再參加比賽,因為沒人真正欣賞我把聲,由小到大我都自卑,覺得明明有才能,但永遠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所以Catherine鼓勵子女發展自己興趣,迦稀由小喜歡跳舞,就讓她學舞。
迦稀和迦諾以前愛韓星K-pop,但文化語言成為追星障礙;直至MIRROR出現,除了外表與才華,也迷上全民造星參賽者的追夢歷程,一班素人經歷無數次失敗才成功踏上舞台,「姜濤說自己沒朋友,因為以前是個胖子,可能都觸動到我兒子,因為他也是個小肥仔,但努力總會成功。所以他想學跳舞,之後會去偶像AK(Anson Kong)開的學校試堂。」迦諾擺出AK的招牌手勢,笑嘻嘻話要參加第18屆全民造星。
媽媽組粉絲團 照顧小鏡粉
今年1月,Catherine加入由一班媽媽組成的粉絲群組MIRROR HK Mama Fans Club,每天交流偶像情報甚至親子資訊,因為正職是CS公關姐姐,她擅長跟別人溝通,在群組中活躍度高,很快成為副會長,協助舉辦應援活動,例如到《男排女將》拍攝場地「瑜家廚房」用餐;到Jer《狂人日記》拍MV的雲吞麵店朝聖,近期大家密鑼緊鼓為MIRROR演唱會製作應援物品。除了相約買偶像周邊產品,媽媽們會分工合作走勻各區尋找有MIRROR訪問的報章雜誌,跟一般追星族最大的分別是,很多場合她們也帶同孩子,年紀4歲至十多歲的大小鏡粉,形成了一個特別的親子活動群組,互相照應。
過程中Catherine看見很多小朋友獨個追星,有工人姐姐帶同8、9歲女童出活動,也有些小學生獨個兒街上蹓躂,有時Catherine不忍心就會主動照顧小鏡粉,跟小朋友和少女打成一片,「重要的是識到一班朋友,大家都是有經歷的母親。雖然已不是妹妹仔般年輕,但現在可告訴別人,做媽媽也可以有鍾意的偶像,也可去追星。」問迦稀有個跟自己一起瘋狂的媽媽,會感到幸福嗎?內斂女孩想推搪了一會,才娓娓道出:「我覺得她很厲害 ,很少媽媽會這樣做,多謝你這樣不尋常地跟我們一起追星,不尋常得非常好。」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Mirror #姜濤 #全民造星 #AnsonKong #男排女將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5ssx077jqw/hqdefault.jpg)
南生圍單車租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日籍藝人和泉素行(Soko Izumi) 今集出發去上水郊遊,早上十時便來到上水火車站。「這個地方跟日本有些相似,因為四處都有很多單車。所以今日我決定踩單車遊走這個地方及去吃地道的食物。」Soko興致勃勃地說。
廣成冰室
地址:上水石湖墟新成路10號
電話:2670 4501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三6:15am-4:30pm,星期五至日6:15am-4:30pm(星期四休息)
明記美食
地址:上水石湖墟市政大廈2樓10號舖
電話:2668 6646
營業時間:6am-5:30pm
鴻淘士多 羅太豆花
地址:上水上水河上鄉快景路
電話:2673 6234
營業時間:9:30am-6pm
何時.河地
地址:上水古洞村
電話:6227 7168
營業時間:星期二至日 11am-6pm(星期一休息)
足本訪問: https://bit.ly/30xIo4e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上水香蕉糕蛋糕|55年老餅店獨創$14香蕉糕蛋糕 二代傳人:繼續做 才不會消失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dU0rUrauKQo)
上水75年老字號餅店賣$3.5白餅 7旬老師傅:「無人接班,就快失傳」(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4HZXvBLRBXk)
上水杜記以正宗盆菜突圍 加門鱔乾市面罕見 與五花腩成絕配 新年只接有限訂單保品質(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WcGnKFaST5A)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和泉素行 #石湖墟 #菠蘿蛋 #上水景點 #雙魚河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iKEbft5Ck8/hqdefault.jpg)
南生圍單車租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年屆87歲,人稱梁嫲嫲的郭蘇女自小於米埔居住。在村裏家家戶戶都有養狗看守魚塘及家,至今依然。梁嫲嫲也自小有狗相伴,這幾十年間,魚塘沒了、孫兒長大離家了。同住的家人日常也要到市區工作,現時日間家中除剩下梁嫲嫲與工人,就是兩隻唐狗——阿積與肥黃。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311/RBCPP5G3V4E32IIZPZEY6V5I5Y/
「他不是多說話的人,自從有了牠之後就發表很多意見。每天就是圍繞牠的生活:今天跟誰說話、今天又遇到哪隻狗,說的時候都很開心。」材叔的兒子年半前帶了只有數月大的柴犬小丸回家,當時76歲的材叔對於家中多了一隻狗並不喜歡及覺得麻煩。平時家中只有「兩爺孫」,後來爺爺慢慢被小丸融化,現時更指全家最疼錫的一定是小丸。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109/QJKI2WJGDBBY4J6ONM7JV2LNFY/
南丫島有個蜥蜴奇人,87歲伯伯人蜥合一行街出巡,帶他的寵物蜥蜴曬太陽、按摩、帶游水,像孫兒一樣般寵愛。所有街坊一定認識他,他便是今年87歲的楊伯,和他的寵物「老闆」。「老闆」是蜥蜴,橙黃色的外皮,單計尾巴像人腳般長,每次楊伯都會將老闆放在自己頭上行街出巡,例必引起人爭相圍觀。每次出巡除了帶牠曬太陽外,還會按摩和帶牠去「浸鹹水」。楊伯和老闆相處,就像爺爺對着頑皮的孫兒般,在訪問中聽得最多便是「你聽不聽話?不聽話,我便打你了」、「望向這邊,站好些」,楊伯更會主動向遊人街坊介紹老闆,「牠很聽話,可以在你頭上拍照,我說不用怕便不用怕吧!」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921/7AG3VUDA3JEVHOGJAHKB32YSG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毛孩 #米埔 #柴犬 #南丫島 #蜥蜴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G0PyiTc6UM/hqdefault.jpg)
南生圍單車租 在 露比單車Ruby Bik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比單車全新單車出租 有租有售 歡迎導遊組團帶隊 歡迎致電查詢 Tel : 9082 4292 9877 3207 6031 2347 地址: 元朗鳳攸北街昌威大廈地下18號舖#南生圍# ... ... <看更多>
南生圍單車租 在 UC Weekly Vlog: 元朗租單車踩去南生圍|下午去花墟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呢排天氣繼續好舒服又好天,今個星期去元朗踩 單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