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2016 年 10 月 7 日,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在邀請學者專家研商平埔族群民族身分及權利相關事宜,獲致初步結論:
為回應平埔族正名訴求,落實歷史正義,以修正原住民身分法的方式,認定為「平埔原住民」。
此一決議,讓多年來的平埔正名運動看見遲來的曙光。
然而,平埔原住民此稱謂就字面意義推想,應該是來自二十世紀初,殖民者族群分類中的「平埔族」。
一般認為平埔族是承繼清代番人分類中的「熟番」而來。現今平埔運動者,也主張在日治時期的戶籍登記被登記為「熟」者,應該恢復其族群身分。
那麼,什麼是「熟」?熟番的分類如何轉變成為平埔族並延續至今?
談到清帝國對臺灣的原住民分類,大略可分為「生」、「熟」番。身分的認定,過往都以服膺帝國文明化程度與繳納賦稅為辨別的基準。
也就是說,一般人大概不會反對作為「熟」番群體,一定比「生」番更符合帝國的「文明」。
實際上,回到番人分類的歷史發展過程,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從康熙朝以來,帝國所認知的番社分類系統「野番」、「土番」是延續荷蘭時期以來「贌社」制度下在賦稅原額而展開的認知,並不具文明化概念的投射。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康熙年間甫歸化的岸裡社群生活慣習,在方志中的描繪並不符合帝國「文明」的樣態。
直至康熙末年,官方對番人的分類稱謂才從「野番」、「土番」轉變至「生番」、「熟番」,後來也因界碑、番界的成立,才出現「界內熟番」與「界外生番」的對應。
此一轉變開始排除原本繳納賦稅、卻生活在番界外的番社,例如阿里山社(今鄒族)就從原本的「土番」分類中,被劃歸為界外的「歸化生番」。
然而,熟番族群類屬的確立,則是要遲至乾隆朝才完成。
當時地方官員們為了執行中央朝廷主張的族群政治,因而必須穩定清帝國在雍乾年間形成「生」、「熟」番的分類體系,所以開始制定一系列的熟番政策,用以作為區別不同人群的邊界。
伴隨政策的執行,熟番身分逐漸被固定下來。至此,今日大部分被歸為平埔族的番社,正式定著在「熟番」的範疇。地方社會也開始出現壁壘分明的「熟番」、「漢人」族群邊界。
簡單的來說,「熟番」一詞從清初開始,就不是「自然」或「科學」的族群分類,而是在賦稅架構下,被清帝國逐步以行政規範所產生的群體。
不過,也因為熟番身分具有相應的保護措施,在十八至十九世紀開始出現不少漢人藉由轉變族群身分進入番社,以享利益的情況。
例如:屬於巴宰族的岸裡社通事家族潘士萬一系原本是粵人,但經過抱養的方式成為「熟番」。
清帝國由於沒有具備現代國家精確的戶籍制度作為參考,因此官員們識別熟番的辦法,是以具備十八世紀以來帝國規範「熟番特徵」與否為準則(這類特徵最為顯著,是因為居住在番社、進入編屯等符合官方制度規定),而無關乎本身是否具有血緣、外在體徵等生物性特質。
也就是說,一個漢人如果具備「熟番」特徵,很可能就能被視為熟番。
也因如此,到了十九世紀,這些因制度而形塑的「熟番」族群類屬,恐怕早就與清初甫進入帝國版圖的番社人員組成大相逕庭。
如果說清代熟番是帝國對番人分類下的產物,那麼平埔番則是十九世紀地方社會區別族群邊界的稱謂。
平埔番一詞,並不全然是「熟番」類屬的代稱,而是指來自平原地帶的番人。甚至,居住在平原的阿美族也曾被稱為平埔番。
在此舉噶瑪蘭為例,傳教士馬偕在北臺灣的調查,將番人已被清帝國征服與否劃分為「生番」與「非生番」,在非生番中又分為「平埔番」、「熟番」與「南勢番」。
平埔番是指十九世紀初剛歸化的噶瑪蘭三十六社,他們穿著漢服、剃髮留辮,甚至是建立廟宇祭祀偶像、神主牌。
熟番是指西海岸已經非常漢化的原住民部落;南勢番則是居住在奇萊平原,被漢人征服而未開化的部落。
清帝國所遺留的「熟番」、「漢人」人群分類在朝代易幟後,出現不同的變化,並影響日治初期,伊能嘉矩進行臺灣原住民族群的分類工作,且延續至今。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鎖定故事的FB和IG,我們會隨著劇情發展,分享相關歷史知識。和我們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歡迎一起邊看邊討論!
感謝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提供劇照
#斯卡羅 #羅妹號事件 #瑯嶠 #瑯嶠十八社 #原住民 #排灣族 #馬卡道族 #生番 #熟番 #分類 #帝國
📖歡迎至網站閱讀【#鄭螢憶:熟番、平埔番與平埔族:帝國對「番人」分類的歷史】完整文章:https://bit.ly/2WO32yq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應該擁有一個原住民族抵抗日》 ~高金素梅 2021.07.31 原住民族日前夕 2006年,行政院將八月一日訂為原住民族日。訂在這一天,是為了紀念1994年八月一日,國民大會通過了修憲增修條文,將原來的「山胞」正名為「原住民」。1997年再度修改為「原住民族」。 前總統陳水扁2006年宣布...
原住民正名運動意義 在 鄭寶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8月9日,是國際原住民族日,台灣在東京奧運中創下有史以來最佳成績,原住民選手的傑出表現居功甚偉,比如拿下舉重金牌的郭婞淳、柔道銀牌的楊勇緯,還有舉重選手高展宏、方菀靈、拳擊選手陳念勤、射箭選手湯智鈞、林佳恩等等,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讓台灣民眾的目光,都聚焦在他們身上。郭婞淳和一群知名的運動選手一起,在行政院原民會推出的原住民族日影片中,大聲說出自己族名是Tana,希望大家下次遇見可以這樣稱呼她,於是廣大的台灣民眾才注意到原住民族日,也感受到原住民族追求正名和自我認同的渴望。
1984年,一群熱血的原住民,有感於台灣原住民的文化社會地位不平等,「山地同胞」的稱謂有歧視的意味,於是組成了「台灣原住民權益促進會」,展開一連串的還我土地與正名運動,現在的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就是當年的重要成員。然而這些行動與當時威權統治台灣的國民黨政權是不相容的,原住民要恢復榮譽和權利,就會影響了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既得利益者,因此遭到了打壓和抵制。後來隨著台灣民主運動的興起,1986年民進黨成立之後,率先以「原住民」取代歧視性的「山胞」來稱呼他們,1991-1992年,原住民發起正名抗爭運動,當時的李登輝總統邀請各族代表,討論正名的問題。直到1994年,在許多原住民有志之士的努力下,當時我擔任民進黨國大代表,領銜發起原住民正名的憲法增修條文提案,驚險的僅以一票之差闖進二讀,引起全國震動,後來國民黨迫於形勢放棄對抗,才讓原住民正名正式入了憲法,從此在法律地位上擺脫歧視性的稱謂。
能夠參與這件台灣原住民非常具有意義的歷史事件,這真的是我一生中,覺得最光榮的事跡之一!台灣是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也是一個年輕的民主國家,從古代被稱為東番,到現在,我們說:原住民族是台灣的驕傲,這經歷了很長的時間,以及好幾代人的努力。過去的成果真的得來不易,在未來原住民族文化的復興,是台灣所有人要共同努力的目標,希望以此向世界展現台灣人們的凝聚力!
圖片來源:1994年6月23日「正名權、土地權、自治權」入憲大遊行,來自全國的族人前往總統府。《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p.497
#國際
#原住民日
#鄭寶清
#城市CEO
#睛點桃園
👍鄭寶清IG : Boching520
希望大家前來追蹤、多多支持🙏
原住民正名運動意義 在 原住民族委員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抽獎📣📣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原住民族日紀念毛巾☄】
還記得8月1日原住民族日【📍#歷史上的今天:「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族」的歷程】系列貼文,預告原住民族日的由來 https://reurl.cc/KAYGe9 將有抽獎活動嗎…
驚喜大禮將送出「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整套2本(上、下冊)📖,匯集自1984年臺灣原住民族運動過程的史料,以原住民族主體角度,帶領讀者認識過去二十年奮鬥的歷史。
隨書將附贈「原住民族日紀念毛巾」1條,以1994年抗爭布條「台灣原住民族」複製,深具歷史意義。
只要完成以下步驟,就有機會獲得
✨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上下冊1套)+原住民族日紀念毛巾(1條)
共20名唷🔥
📍活動期間:即日起~8/9晚上11:59止
🔶第一步:按讚本粉絲團(原住民族委員會)
🔶第二步:此篇貼文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對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想法?訂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的由來?」
📜活動規範▶️ https://reurl.cc/j70zQZ
原住民正名運動意義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應該擁有一個原住民族抵抗日》
~高金素梅 2021.07.31 原住民族日前夕
2006年,行政院將八月一日訂為原住民族日。訂在這一天,是為了紀念1994年八月一日,國民大會通過了修憲增修條文,將原來的「山胞」正名為「原住民」。1997年再度修改為「原住民族」。
前總統陳水扁2006年宣布8月1日是原住民族日的時候,說過這樣一段話:「將8 月1 日訂為原住民族日,是因為我們深刻體會到原住民族正名對我們國家正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把原住民正名說成是為了國家的「正常發展」,洩漏出殖民的同化野心!原住民為自己正名,為什麼一定要為所謂的國家「正常發展」服務?原住民族難道不能擁有自我認同的自然主權嗎?
廿一世紀以來,許多國家都推動了原住民族紀念日的正名運動,雖然這些正名名稱各有不同,但他們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歷史議題,那就是殖民者對原住民族所犯下的滅絕罪行。我認為這才是原住民族正名潮流的核心,這應該是每年在紀念和慶祝原住民族日的時候,時時刻刻要反省的,否則再多的儀式和慶典,都無助於我們民族尊嚴的確立。沒有清算殖民歷史罪行的政治道歉,是沒有辦法實現民族和解的!
1910年日本殖民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發動五年理蕃計畫,這是滅絕台灣原住民族的血戰!我們的先祖前輩,為了民族存亡,和日本殖民者拚搏,最終讓佐久間左馬太在1914年6月26日這一天,重傷落馬!這是我們原住民族抵抗侵略的集體記憶,我們應該擁有一個原住民族的抵抗日!
原住民正名運動意義 在 天主教高雄教區2023年原住民正名日活動~古謠歌曲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慶祝2023年 原住民正名 日活動愛~包容2023年7月30日(日),高雄市茂林區萬山多功能活動中心。 8月1日「原住民族日」之由來與 意義 資料來源:高雄市茂林區 ... ... <看更多>
原住民正名運動意義 在 在憲法增修條文中將「山胞」修正為「原住民」。1997年立法院 ... 的推薦與評價
... 運動訴求除了要求修改過去「山地同胞」的用法外,還包括恢復 ... 意義的「原住民族」一詞方才正式取代原住民,並成為原住民族自治權的憲法基礎。 行政院為紀念原住民族的正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