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09/18-09/24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後梅克爾時代來臨 德大選選情膠著
德國總理梅克爾長達16年的總理生涯即將結束,26日將迎來大選,決定新任總理寶座獎落誰家。
根據最新的幾份民調顯示,中間偏左的社民黨依然以25%左右的支持度領先,若優勢持續維持,現任副總理蕭茲有望成為2005年以來首位社民黨總理。
不過選情仍有相當變數,因為梅克爾所屬的基民/基社聯盟,雖在接班的黨魁拉謝特屢次失態下,民調一直落後,但近期已將差距縮小到2-3個百分點,緊咬社民黨。
至於參選初期曾獨佔鰲頭的綠黨,由於黨魁貝爾伯克陷入抄襲爭議,加上在七月洪災表現乏善可陳,早早掉隊,目前支持度約17%。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選情膠著,各黨間支持率相差不大,將導致選後組閣的情況多變,至少有四種可能,後梅克爾時期德國政壇的下一步,仍未明朗。
❷美眾議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台灣或有機會參與環太平洋軍演
美國眾議院於今日(9/24)通過2022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此項法案於9月初經過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審議並表決通過後,在本週進行了全院審議與表決,並於今日通過。
此項法案有3項條文與台灣相關。第1248條指出,國會建議美國國防部邀請台灣海軍參與由美軍主導、每兩年一次的2022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
第1243條則建議美台國民兵強化合作,且必須向國會提交與台灣合作的可行性報告。
最後第1247條則說明協助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重申奠基於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的美台合作。相比與過往的合作,包含許多進一步的國防實地演練規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通過的為眾議院版本法案。參議院版國防授權法案仍待表決,屆時兩個版本還需協商最終版本,並再次各自表決,才會送交總統簽署,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❸四方安全對話峰會 科技及區域安全成討論焦點
本日(24日)在美國華盛頓將舉辦由美、澳、印、日四國領袖所共同參與的「四方安全對話峰會」,峰會的目的為討論東海、南海等區域安全問題,以及疫苗、科技等議題。
峰會舉辦時間緊鄰在澳、英、美三國成立AUKUS印太安全聯盟之後,加上將討論區域安全問題,顯示出目前在南海等地區的安全相關問題迫在眉梢,已引起各國關注。
此外四國也將會討論建構半導體供應鏈的事項,四國會找出各自在生產供應上的弱點再補強。
疫情下半導體供應受影響,美中科技戰所帶來的連鎖效應、日本的汽車產能下降,都凸顯了目前各國的生產供應鏈有再加強的空間,也希望能在科技領域與中國抗衡。
峰會除了加深各國彼此合作的深度,也討論了包括中國崛起各國的應對方式,尤其面臨疫情的嚴峻局勢,使國際間的合作備受矚目,更詳細的內容也將在峰會結束之後公布。
#經時事
❶中國恆大瀕臨破產?或成亞洲最大債務違約
全球各地的投資人都在密切關注中國恆大集團(China Evergrande Group)的債務危機。若北京政府不介入,恆大有可能成為亞洲最大的公司債務違約事件,不只影響中國經濟,也將連帶影響全球供應鏈。
恆大成立25年來,在中國各省都有開發項目,激進舉債擴張的策略卻與中國的去槓桿行動、「三條紅線」制度相悖,再加上去年防疫封鎖措施影響房產銷售,造成如今的現金短缺。
截至今年6月底,恆大未清償債務總額約合880億美元,其中約42%的債務將在一年內到期,根據標普500的數據顯示,這是全球上市房地產管理/開發公司中最高的總負債。
在週三(22日)深夜,恒大召開「復工復產保交樓」專題會,其創辦人許家印親自承諾「保質保量順利交樓」是公司必須履行的義務與責任。
同時,恆大地產說明已協商解決了於23日到期、人民幣2.32億元的債券利息支付,但並未提及是否能支付於同日到期的美元債券利息。
恆大已聘任財務顧問,代表其可能進行債務重組,本週恆大股價一度跌破 2.3港幣,帶動港股跌勢。
❷白宮半導體峰會線上登場 願提高半導體供應鏈透明度
白宮23日召開線上半導體企業峰會,討論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各國企業代表將紛紛出席,如英特爾、BMW、蘋果、微軟、台積電、三星、美光和安培運算等。
由美國商務部主持,議題將有新冠病毒對晶片供應的影響,以及如何協調供應鏈。這是美國第三次召開半導體企業峰會,凸顯拜登政府認真看待晶片供應吃緊的議題,與會者也將討論美國補貼國內晶片製造的法案財源。
且美國正加強施壓企業提高供應鏈透明度,將要求企業填寫問卷,提供的晶片庫存、訂單及銷售。如企業未在期限內回應,當局可能將引用其他手段,要求產業向政府提供數據。
白宮同日也宣布,商務部、國務院和各使館將建立一個早期警報系統,確保能加快處理生產受疫情干擾的情況,管理美國與貿易夥伴的供應鏈,確保能更快速的應對疫情引發的生產中斷問題。
❸美歐9月PMI指數出爐 病毒影響使經濟放緩
研究機構IHS Markit於23日公布美國及歐元區9月的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估值,美國從55.4下降至54.5,為一年內新低;歐元區則從59下降至56.1,低於市場預期。
兩者皆顯示了在Delta病毒肆虐下,服務業需求減少,且製造業供應鏈受阻下,兩個地區的經濟成長速度放緩。
PMI指數是針對企業的採購經理人作的調查,介於0-100之間,若高於50,代表景氣正處於擴張階段,低於50則表示經濟正在緊縮。
而PMI又分成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的指數,9月的預估資料顯示,美國製造業 PMI 從 8 月的 61.1 降至 60.5,而服務業 PMI 從 55.1 降至 54.4。
不論從需求端還是供給端來看,雖然PMI指數都高於50,但數字正逐步下降,經濟成長速度仍受到病毒肆虐的影響,逐漸放慢。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中國 與 #日本 的關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把時間推到日本首相菅義偉在4月17日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白宮舉行美日領袖會談,聯合聲明中明確載明 #台灣 ,其中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台灣對中國投資總額 在 李俊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邁向國際,佈局全球
台灣正式申請加入CPTPP
🔍什麼是CPTPP?
CPTPP全名是「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是一個高標準、全面性的區域貿易協定,目前成員包含日本、新加波、馬來西亞、越南、澳洲、紐西蘭、汶萊、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秘魯共11國,GDP合計佔全球 13%。
🔍為什麼台灣需要加入CPTPP?
CPTPP 這11國佔台灣貿易總額四分之一,當中的日、新、馬、越,更是台灣前十大貿易夥伴。隨著區域貿易協定日益重要,未來成員可望再增加,可預期未來的貿易總額與雙邊投資比重只會更高!現在申請加入,提早佈局有利台灣全球經貿!
🔍為了加入CPTPP我們做了哪些準備?
1️⃣2016年起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新南向政策、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調整台灣經貿體質,協助產業升級轉型!
2️⃣依據CPTPP協議內容,已完成9項法律修訂,後續也還有修法正在推動!
3️⃣持續與各大產業公會、農業及勞工團體對話,針對加入後的影響評估進行溝通!
🔍為什麼CPTPP該開放台灣參與?
因為我們已是全球25大經濟體,更是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一員!尤其在全球疫情下台灣經濟表現數據仍舊亮眼,若台灣加入CPTPP,將對全球自由貿易做出更大貢獻!
🔍加入的障礙有哪些?
1️⃣當然就是「中國障礙」!但我們一定要再次重申:台灣要加入國際組織、區域經貿機制,中國本來就無權干涉;第二,中國並非CPTPP成員,這類干預只會更加凸顯中國對台灣的霸凌!
2️⃣「福島食品開放與否」勢必成為大眾關切的議題,但重點就在於「#福島食品開放與否並非申請CPTPP的前提條件」,而應比照美豬美牛以「#科學證據 、#國際標準」作為依據,這才是理性與負責的政府該有的態度!
(圖片取自蘋果新聞網)
台灣對中國投資總額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繼中國正式提出申請加入 CPTPP 後,我國也在昨天正式宣布,將循 WTO 模式,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為名申請加入 CPTPP 。
相信大家也都非常好奇,「 CPTPP 」到底是什麼?對台灣來說,加入的優缺點為何呢?
實際上「 CPTPP 」是「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的簡稱,前身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TPP ),是一個綜合性的自由貿易協定。
隨著全球化的浪潮之後,促進貿易自由化和降低關稅壁壘,一直是世界各國致力的方向。而除了雙邊簽訂的 FTA ,區域性的多邊協定和經濟整合也陸續出現,歐盟更成為了其中的典範。透過這樣的協定,不僅能夠強化貿易連結,更可以提高本國產品競爭力及國際投資。
也因此,整個泛太平洋地區,早在 2002 年就從 APEC 會員發起,希望以泛太平洋的夥伴為主體,重組一個新的多邊貿易協定。並且在 2010 年後,由美、日主導下成立了 TPP ,並且展開逐步談判,當時更有專家認為,這會是對中國的一種經濟圍堵策略。
然而,到了 2017 年,川普為保護本國產業,正式宣佈退出 TPP 。隔年,完成改組的 CPTPP 正式簽署協定,成員包含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汶萊、墨西哥、智利以及秘魯等 11 個國家。
這 11 個國家,多為我國重要貿易夥伴,更占我國國際貿易總額超過 24 %。加入 CPTPP 對我國來說,確實有高度的重要性。作為以國際貿易為基礎的台灣,尤其面對中國所參與的 RCE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威脅,讓我們加入 CPTPP 的急迫性提高。
然而任何的貿易協定,一旦要推動市場開放,就勢必會對本國內產生衝擊,從目前的觀點來看,我認為大致會有以下三者:
🔎 名稱問題
台灣這次循 WTO 模式,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為名申請加入,行政院政委鄧振中也表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有自己的名字,但是在參加經貿協定,我國長年使用「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也是爭議最小的,所以就選擇這名字,這是思考過的決定,也是大家最習慣的名稱。
然而過去也多有民進黨委員批評過馬政府,各國皆是以主權國家名義參與協定,我國這樣的做法是否有自我矮化之虞,確實需要討論。尤其在中國也爭取加入的現況下,如何顧及經濟發展及主權捍衛,勢必會成為一個討論焦點。
🔎 核食問題
早在 2018 年,台灣通過禁止進口日本核災區食品公投後,當時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就曾表態,台灣若想加入 CPTPP ,將不太可能。目前兩年過去了,到底公投的效力如何?政府將如何因應?都會成為未來談判的焦點。執政黨目前僅表示,會在國民健康,科學根據、國際規範三個原則下進行討論。
我認為,食品健康始終是一個科學問題,延續先前美豬的討論,我仍然認為必須要在「加強邊境檢疫能量」、「明確科學檢測」、「完整標示」的前提下進行對話,才能夠讓民眾保證安心。
🔎 產業衝擊
事實上, CPTPP 有別於 WTO (世界貿易組織), WTO 相關規範範圍是貨品、服務業、檢驗檢疫、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等傳統經貿項目,但 CPTPP 涵蓋事項包含電子商務、競爭政策、勞工、環境保護及中小企業等,規範算是相當廣泛。
也因此,台灣在談判過程中,也應持續檢視國內的相關法規是否已經修正到位。根據經濟部今年的 CPTPP 專案報告中也提到,包含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數位通訊傳播法都待修正。我也希望院版能儘速送至立院排審、討論,才能夠一併推動國內制度完善。
另外,倘若未來真的加入,包含農業部門,以及汽車、汽車零組件相關產業都可能會受到衝擊,農委會更盤點 20 項敏感農產品爭取關稅配額,以避免農民受損慘重。這些產業的後續配套也必須要優先考量。
今年初的時候,甫才脫歐的英國也正式宣布申請加入 CPTPP ,代表這個泛太平洋國家所組成的貿易協定,確實具有高度的區域經濟影響力。而今年 5 月也有加拿大朝野共計 102 位聯邦參眾議員,跨黨派連署支持台灣加入 CPTPP ,代表我國持續成長的經濟實力,也獲得一定肯定。
總歸而言,對於加入 CPTPP ,我們當然樂見其成,然而我也要呼籲,執政黨必須要正視「台灣正名」、「核食問題」、「產業衝擊」等等隨之而來的議題,積極推動國內理性的討論和對話,進而提出相關具體配套及規劃!
台灣對中國投資總額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中國 與 #日本 的關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把時間推到日本首相菅義偉在4月17日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白宮舉行美日領袖會談,聯合聲明中明確載明 #台灣 ,其中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不過,事隔不到1周,就在4月20日菅義偉接受備詢時澄清,上述聲明「根本沒有預設軍事參與」,並強調,日本自衛隊不可能投入任何環繞台灣的軍事突發事件。
根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有分析人士指出,雖說日本可以向美國提供後勤支援,但若中國企圖以武力犯台,日本憲法將不允許日方參戰。由這件事看出菅義偉跟美方發表聯合聲明後,內心充滿煎熬,所以在相隔一周之後立刻向中國大陸示好,但是這樣真能安撫老共嗎?日本與中國現在的狀態又是如何呢?
根據維基百科中日關係是這樣說的,中日關係(日語:日中関係〔日中關係〕/にっちゅうかんけい),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在漢唐時期,中華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科技等很多方面都對日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在日本明治維新後到1945年二戰結束前,中日間發生了多次軍事衝突及全面戰爭,形成了戰後兩國的政治格局並影響了以後的中日關係。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日本在1952年與中華民國恢復外交關係,直到1972年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兩國關係稱為「戰略互惠關係」。
中國和日本的經貿往來早在「關係正常化」之前便已開始。1972年雙方「恢復正式邦交」後,兩國經貿關係也從以往的「半民半官」轉變為「官民並舉」。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和日本的貿易又進入了新的發展期。1978年中國和日本的貿易額是50.8億美元,1980年上升至84億美元,1983年達到100億美元,1987年貿易額迅速發展到156.5億美元,在1978年至1987年的10年間貿易額增加3倍。
到了2004年日本對中投資4900億日元中國成為日本第三大對外投資目的地,和居第二位的美國僅相差100億日元。在兩國關係艱難的2005年,日本對中國投資達到新高,較2004年上漲了19.8%達到65.3億美元占日本對外投資總額的15%。日本對中國投資主要涉及電子、纖維、汽車製造及配套企業、食品加工和金融保險、物流、市場調查、諮詢、廣告流通、飲食、美容美發等服務業等領域。2005年下半年日資汽車在中國轎車市場份額已接近30%。至2005年末,在中國日本企業達3.5萬家。
根據路透社報導,日本公司2018年在中國至少有7400個工廠設施,這些在中國的製造廠出售價值高達2520億美元的產品,其中70%在中國市場銷售,17%回銷到日本。
其中以武漢的本田汽車裝配廠為例說明日本企業要滿足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嚴重依賴中國的供應商。豐田、日產和本田各自在中國至少有3個研發中心。從政治到經濟可以看出日本與中國之間密不可分,甚至難以脫鉤,那麼未來兩方的走勢又是如何呢?
回過頭來我們來看看日本與台灣的關係,根據維基百科講述臺日關係史,是指臺灣歷代與日本歷代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雙方自十六世紀即有相互來往,並建構了各式各樣的關係。臺日關係可分為幾個階段:1895年前明鄭與清朝統治下臺灣與日本的關係、1895至1945年臺灣做為日本殖民地與日本內地之間的關係、1945年後中華民國統治下的關係。
從民間角度切入,日本與台灣的兩地人民互動友善,而且從311大地震台灣對日本的捐款高達200億日圓,可見雙方關係的良好。
從經濟貿易觀察到,日本是台灣第3大貿易夥伴,而台灣則是日本第4大貿易夥伴,2020年雙邊貿易總額為692.8億美元,台灣對日出口為234.0億美元,進口為458.8億美元,台灣對日貿易逆差是224.8億美元。
從政治面來看,根據大紀元報導,日本最新外交藍皮書指出,關於台灣的記載延續去年立場,認為台灣是「重要的夥伴與朋友」。雖說日本在外交藍皮書上說日台關係是重要的夥伴與朋友,但是如果有一天中國大陸武力侵犯台灣,日本將會做出怎樣的抉擇呢?
最後來談談 #釣魚台 ,釣魚臺列嶼是位於東海南部、台灣與八重山群島以北、沖繩海槽南端西北方向的一組島嶼,由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及岩礁構成,總陸地面積6.1636-7平方公里,其中主島釣魚臺之面積3.82-4.38平方公里(潮差變化),高363公尺。19世紀末期至太平洋戰爭期間曾有日本人定居,惟現今各島均為無人島。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與日本國皆聲稱釣魚臺列嶼為其領土,引發一連串爭議。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認為釣魚臺列嶼依地理、歷史和法理均為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明清海禁),屬台灣附屬島嶼。日本稱其為尖閣諸島,日本政府認為島嶼按歷史及國際法均屬於日本固有領土,歸屬西南諸島一部分,不存在領有權問題。一個釣魚台引發中日台三方角力,究竟它有什麼樣的魅力呢?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台灣對中國投資總額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20)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再財政委員會質詢金管會陳裕璋主委。林佳龍特別關心未來勞工自提退休金可以選擇投資的方案,例如基金、保險等,但外界擔憂金融風險轉嫁到勞工,在金融機構金管會有無把關?陳裕璋表示,必須要優質的金融機構,會社下嚴格的財務標準,產品設計本身也有嚴格的限制。林佳龍表示,是否一下從嚴就對了。陳裕璋表示,一定要很嚴格的管理,這是勞工的養老金。
面對兩岸金貿往來越來越頻繁,林佳龍質詢陳裕璋,國營對於中國暴險的金額越來越大,根據央行在去年首度突破一成,創新高,這新一波的西進潮,金管會對資訊有沒有確實掌握 ? 如何對風險進行控管?陳裕璋表示,對風險有總暴險的規定,到大陸去轉投資有限額規定,不管要設分行或子行也都有嚴格財務的標準。林佳龍則指出,從結果來看,短短三年上市金融股會到中國投資的金額從新台幣1.28億元到前年暴增到137.2億元,連投審會都認為這只是開端,未來金額會更龐大,這是你預料中,還是比你預料更快速?陳裕璋回答這些情況「一直都在預料中」,因為過去沒有辦法去大陸經營,台灣相對全世界各國腳步是慢一點。
林佳龍再問,中國金融監理很不透明,總量迅速增加的趨勢如你預料,「你認為這完全沒有風險的問題嗎?」陳裕璋表示,我們有十個分行在那邊 一個銀行約10幾億過去,去做資本金,在當地吸收一些存款、放款,多一些分行布局,資本金就會增加,前提是我們希望我們的金融機構能到大陸去布局,讓我們金融業發展更寬闊,金融機構也到東南亞也要,分行的財報要報到總行來,總行是我們在監理,大陸業務量還很有限, 金融業務也還很單純,當業務量大後,金融監理最近就會去大陸進行金檢。
林佳龍表示,以這樣大量錢進大陸,而我們的政策工具在對岸相當有限,再來新的一波會不會有更大的量能?有沒有總量的控管?陳裕璋表示,「有」 會循序漸進, 銀行要符合財務條件,總額也受限制。
台灣對中國投資總額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18)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財政委員會質詢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林佳龍問彭淮南,央行已與人民銀行初步協商簽署兩岸貨幣互換協議SWAP,並列入未來協議,打算以多久時間來簽訂?彭淮南表示,央行這邊已經準備好了,這是兩造的問題,對方要洽商的單位很多,判斷對方在今年內會簽出來。
面對國際競爭貨幣戰爭變動非常大,情況相當險峻激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被稱為「人民幣先生」,台灣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應也被稱為「新台幣10A先生」,林佳龍恭喜彭總裁續任,是台灣任期最久的央行總裁,是一股穩定的力量橫跨四位總統。
台灣也深受熱錢湧進影響,林佳龍表示,去年以來,投資台股6千戶外資中,前20戶就占了37%;外資進出占外匯交易比率達36%,大量頻繁進出的短期資金,經常干擾國內經濟及金融穩定。台股每日成交量中有近三成多是外資交易,林佳龍問央行有否了解這三成交易的外資中,有否聯合壟斷市場行為?有無密切掌握與因應? 發現不正常的情況,有沒有在攻防上有成功的案例,即時預防避免傷害太大。
彭總裁回答,央行就是有掌握才有這些資料,加入WTO之後,外資在證交所登記就可以自由進出,在資本市場的行為並不是中央銀行的業務範圍,但就他們大量拋售、大量進出,央行在目前很難拿到證據,只能監測他,提醒他,也曾經寫信給國外主權基金的老闆採道義的說服,他們也回信說他們要合作。
有關人民幣業務方面,林佳龍表示,國內外匯指定銀行(DBU)2月6日起開辦人民幣業務後,首日存款量達人民幣13億元,截至3月15日止,DBU人民幣存款總額已達人民幣134億元,共計53家外匯指定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林佳龍問彭淮南人民幣業務兩岸往來頻繁,是否有可能錢進大陸,掏空台灣金融的風險?彭淮南表示,這還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外幣占全國總存款的比例一直維持在10%左右。
林佳龍指出,央行官員曾表示簽署SWAP後,人民銀行將提供一定額度的人民幣給央行,可解決台灣地區人民幣流動性的問題,是不是以後若大陸人民銀行不再提供額度給台灣時,在此狀況下,台灣是否有可能受制於大陸?彭淮南回答,大陸簽了18個SWAP,真正動用的只有兩個,而且金額非常小,不是簽了就會動,預防機制擺在那裏需要就可以用。
林佳龍再問彭總裁,今年以來,日圓貶幅超過十%,高居亞洲貨幣之首,韓元以三%貶幅緊追在後,新台幣也走貶二%,如此一來,台幣相對日圓及韓圜是升值的,對於台灣相對於日本及韓國出口歐美等國是否會造成不利的影響?我國高層及企業界有否給總裁壓力,以增加台幣貶值幅度否?彭總裁表示,匯率是一個價格,由市場去決定,假如有過得波動或秩序變動,央行會本於職責會維持外匯市場的秩序。
林佳龍提醒彭淮南,中資炒房壽險養地,中資近來對房市的投資,從業者的訊息得知,他們那邊用台灣的投資等額投資中國那邊作為彼此資產的交換。彭總裁表示,將來會採取總量管制的方法。
林佳龍詢問彭淮南,對於四大基金有人主張合併變成一個公法人,在資本市場上的投資會不會比較有績效?彭總裁表示,這是一個理想,需要修法,從新加坡國家主權基金GIC,就可以知道合併會提高競爭績效。
台灣對中國投資總額 在 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跌至三年低點 的相關結果
台灣 經濟部周一在公告中表示,2022年台灣對大陸的投資同比下降13.9%,至50.5億美元。台灣對大陸的投資總額在過去四年期間從未超過60億美元,不及10年前 ... ... <看更多>
台灣對中國投資總額 在 表7 臺商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統計 的相關結果
表7 臺商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統計. Table 7 Taiwan Investment in Mainland China. Realized Amount. 經濟部核准資料. Approved by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 <看更多>
台灣對中國投資總額 在 業務統計圖表- 焦點消息 -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的相關結果
2019, 4,173.09 ; 2020, 5,906.489 ; 2021, 5,863.173 ; 2022, 4,486.042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