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臺灣 #民間高手私房台旅路線趴萬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5052
秋高氣爽想兜風,何不試試由詩人、作家、文史工作者、書店老闆等熟門熟路老司機開發的文化祕徑?文化部「走讀臺灣 」每年向全台高手徵件各地文史旅遊路線,有在地人相伴,實地走訪台灣私房故事。第一波活動正式釋出,每場名額有限,多場僅收車馬費或完全免費,懂玩的咖請手刀報名!
路線遍及全台,B編自首文史中毒,字數有限亂亂和大家分享私心路線:位在新北市的翫雙溪書苑「跟馬偕走讀淡蘭古道」,帶領讀者認識馬偕與清朝日治時期行過此路的各國博物學家,探訪教會遺址、雙溪清代古渡船頭,與旁邊宛如羅馬古蹟的百年周家古宅等,重溫這條百年歷史的道路與人物故事。
走完山,需要水的陪伴,生活旅人團隊長期深耕花蓮,「牽起Sakul人與河:與部落共存的美崙溪」邀請在地族人領路,帶讀者走入Sakul的文化脈絡,透過文本及耆老的口述歷史,認識撒奇萊雅族水與文化的發展脈絡,同時在美崙溪畔體驗部落生態捕魚法,從手到腳學習部落智慧。
走讀路徑有文史有自然,適合全齡讀者參與,亦有專為青少年和親子讀者專場。雖然暑假剛過,但涼爽的秋季難道不是最適合在台旅遊的時節?台灣行腳可以不只是透過螢幕,這一回是真的要走下去喔(還有延伸書單呢)2021走讀臺灣,大家走起來!!
🥾完整走讀路線🥾請見「走讀臺灣」官網🥾
https://worldbookday.culture.tw/home/zh-tw/activity
精彩路線陸續上線,也歡迎到下方主辦單位臉書,追蹤最新活動消息!
|時報出版|#草根出版社 前衛出版社|#好事國際 新村芳書院|南崁小書店|#鴻梅文創 或者|O'rip 生活旅人|晃晃二手書店|小獸書屋 BBBooks| 翫雙溪書苑|欒樹下書房|請進門來 - 書友坊|#新新書店|小兔子書坊|淺山綠 |瑞成書局|後驛冊店/ Statio Verso|編輯學校 IEDT Editor SchoolX野冊YATSE|孩好書屋|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5052
—————
👉訂閱電子報,每週好文全收錄: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圓周率的近似值是3.1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而把每年的3月14日訂為國際數學日。不過圓周率為什麼是3.14?又是怎麼算出來的? 科教館下午和現場民眾一起仿照18世紀法國博物學家布豐的投針實驗,驗證圓周率的近似值。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
台灣 博物學家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牽小手玩博物館 #第三集上線 #臺博館 #發現臺灣常設展
你有想像過100多年前20世紀初的台灣島嶼上有什麼嗎?
你知道這塊土地上的各式物種又是如何被發現的?
🙋想和孩子來趟生態兼藝文之旅嗎?
第三集我們將前往位於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的 #國立臺灣博物館 本館,參觀「發現台灣」這檔常設展,探索來自高山平地和海洋溪流的動、植物標本,以及臺灣多元的族群特色。
主持人 #朱家琳 將提供大家一個實用又好玩的思考路徑「觀看/思考/好奇」,引導大小朋友可以如何欣賞:
✔️動、動物標本及標本背後的由來
✔️原住民的文物 #古虹新姿
讓這些文物能與生活連結,將已經知道的知識與剛認識的展件串連起來,一起 #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
🎧️ 立刻收聽!第二季《牽小手玩博物館》EP03 | 從高山到海洋,跟著博物學家發現臺灣─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 ►https://bit.ly/3j3aHl8
🎧️ 全球Podcast平台同步上架:
Apple Podacst ►https://reurl.cc/ogb1Lg
Spotify ►https://reurl.cc/mLbonV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rgqb7Z
照片提供/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老派博粉的謬思藝享 #藝術 #文化 #歷史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台灣 博物學家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冷凍三色豆」常被列為是台灣人最討厭吃的食物之一,其卻少水分與食物新鮮滋味的口感,總讓人提不起食慾。然而,這也讓我們好奇,冷凍食物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冷凍食物又如何改變了人類的飲食文化?
這篇來自【CUP】的短文,帶我們快速回顧冷凍食物的發展史,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冷凍」作為一門食物保存技術,如何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與文化?以及我們今天為何有些人會討厭「冷凍」的食物?
—————————
青豆看似毫不起眼,卻總成碗中焦點。香港人無法理解,為何燒賣上會有這東西,只覺「篤眼篤鼻」。很多人更從香蒜意粉拗到揚州炒飯,爭論這些青豆的存在,是畫龍點晴抑或畫蛇添足。但其實以它為首的冷藏食品,又是如何走進冰格,再走上飯桌?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就以專文介紹這段陌生而有趣的食物史。
以冷凍來無限延長食物的食用期,這個想法對古人充滿吸引力。1626 年,英國政治家 Francis Bacon 就曾嘗試買來一隻已經斬殺及挖去內臟的雞,再用雪塞滿雞腔,看看能否保存,但未幾他便病逝而無法繼續實驗。到了 20 世紀初期,加工食品技術仍欠理想,鱈魚及豌豆等食品,解凍後糊得令人不堪入口。直至 1912 年,博物學家 Clarence Birdseye 移居加拿大拉布拉多,從當地因紐特人在冬季冷凍食物的習慣中,認識到在最冷時期生產的食物,解凍後至為美味,由此為冷凍食品業帶來轉捩點。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引用網址:https://www.cup.com.hk/2021/07/06/frozen-food-brief-history/?fbclid=IwAR1LEtq9Zj1B3VuGh0ldfhU0Rv4h4YmuOSP2ePY-zCGemVVhNZTlEgTm1PM#.YORwQqPZBAI.facebook
台灣 博物學家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圓周率的近似值是3.1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而把每年的3月14日訂為國際數學日。不過圓周率為什麼是3.14?又是怎麼算出來的? 科教館下午和現場民眾一起仿照18世紀法國博物學家布豐的投針實驗,驗證圓周率的近似值。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712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台灣 博物學家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裡面有五色鳥, 樹鵲, 台灣藍鵲的聲音
台灣擬啄木 檔案
中文名:台灣擬啄木(台灣特有種)
別名:五色鳥、花和尚
科名:鬚鴷科
學名:Psilopogon nuchalis
分佈:台灣普遍留鳥,分佈於台灣平地至2500公尺山區,常出現於密林中,在校園或公園樹木較密處亦可見到。喜棲息於闊葉林或次生林的中上層。
特徵:
體長約20公分。
全身通體綠色。
頭部前額、喉部上端金黃色。
頭兩側為藍色。
眼先、喉部下方紅色
眼上方眉線黑色。
喙厚而黑,喙部上方有剛毛。
生態:屬完全樹棲性的鳥類,不會落至地面活動,平常以果實及漿果為主食,繁殖期時亦會補捉昆蟲育鶵。繁殖期為每年的4-8月,6-7月是繁殖高峰。一夫一妻制,繁殖期雄鳥會在枯樹開鑿樹洞為巢,每巢下蛋3顆。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環境資訊中心
灰樹鵲 檔案
中文名: 灰樹鵲(特有亞種)
別名: 樹鵲、台灣樹鵲、咖咖仔
科名: 鴉科
學名: Dendrocitta formosae
分佈: 此亞種出現在台灣,普遍分佈於台灣平地至海拔2000公尺之區域。常在公園、校園、林地或部份開墾平地、山坡地出沒。
特徵:
1.體長36-40公分、展翅寬37-44公分。
2.虹膜紅色、嘴鉛灰色、腳黑色。
3.頭頂至後頸灰色,耳羽黑褐色、背栗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淺灰色
4.翅膀羽毛黑色有金澤光澤、喉及胸上半部暗栗褐色漸淡轉為灰白色。
5.具長尾約18公份,尾羽為灰色及黑色,尾下覆羽為褐色。
生態: 居住於樹上,通常成小群體行動,以昆蟲、果實及種子為主食。
http://teia.tw/zh-hant/natural-valley/species/1565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台灣藍鵲
Urocissa caerulea.jpg
保護狀況
無危 (IUCN 3.1)[1]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鴉科 Corvidae
屬: 藍鵲屬 Urocissa
種: 台灣藍鵲 U. caerulea
二名法
Urocissa caerulea
Gould, 1862
異名
Cissa caerulea
Amadon, 1944
Kitta caerulea
Hachisuka & Udagawa, 1951
臺灣藍鵲(學名:Urocissa caerulea),又稱臺灣暗藍鵲、紅嘴山鵲、長尾山娘(閩南語:Tn̂g-bué Suann-niû)或長尾陣仔,為臺灣特有種鳥類。臺灣從清領時期開始就有文獻紀載臺灣藍鵲的資料。1862年,鳥畫家約翰·古爾德根據英國博物學家郇和寄來的臺灣鳥類標本發表了一篇文章,命名並詳述16種新發現的台灣物種,其中就包含臺灣藍鵲。
臺灣藍鵲主要分布1,500公尺以下的森林裡,除繁殖季外多成群行動,性情兇悍,特徵是兩根長尾羽。牠們的繁殖季在3月至7月,每年生兩窩,每窩大約有3至8顆蛋。國際鳥盟將臺灣藍鵲列為無須採取保育行動的鳥種,而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則將臺灣藍鵲列為保育類動物。
台灣 博物學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小說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蕭秀琴
內容簡介:
來自一九三○年代的日記與書信
讓兩段相隔百年的情感交錯
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愛」是唯一的線索。
人生以四處旅行為目地的都會女性阿澄,因著一份整理資料的短期工作,與偏遠小鎮的日式洋樓,以及洋樓一家子展開了緣份。
暫居洋樓旁的工寮小屋,阿澄日夜勞心於丘壑般散亂無章的文獻,但偌大的日式庭園,讓阿澄的心從清晨甦醒到闔眼之間,有了短暫飛翔。對阿澄而言,土地的生命與美麗本自俱足,在她的妙手下,古老的奇花異草更是一一回春。
有一天,阿澄在堆疊的學術著作中偶然發現一本筆記本,竟是來自1930年代台灣博物學家的親筆手札和私人書信。阿澄沉醉於博物學家對於當時樹木、岩石、器物和地理的生動描繪,不僅解開自己未曾想像的台灣史之謎,也深受昭和時代人們安靜細膩的情感所吸引,與此同時,自己和房屋主人阿澈之間的戀情也悄悄萌芽⋯⋯
「她體悟到人生的羈絆並不單純,而且從生命的最初就不曾簡單過。」
花開花謝、星辰墜落,透過溫暖的筆觸,我們終於了解對於土地、知識以及心上人的「愛」,如何讓生命的意義穿越春 夏 秋 冬。
作者簡介:蕭秀琴
目前住在離台北城約一個小時的小鎮,持續從事文字工作,希望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完成小說、報導,劇本,翻譯作品。
已出版作品
1)《精油全書》,商周出版,2003
2)《2005年占星年曆》,商周出版,2005
3)《芳香療法》,麥田出版,2006
4)《精油與星座》,商周出版,2007
5)《輕芳療,愛情的靈藥:30篇戀愛小說與60種情緒療癒配方》,自由之丘,2013
台灣 博物學家 在 國立臺灣博物館National Taiwan Museum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6/30(六)14:00將邀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石文誠老師與大眾分享「19世紀西方博物學家來臺的足跡」講座將於5/29(二)12:00開放網路報名,活動詳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