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保健康都在吃什麼?💊💊💊
#60種保健食品吃對時間大補帖
對真的是60種!
嚴選了國人常吃的 #60種保健食品
\\資料整理到我眼花🙈
若是有你有在吃而我沒寫到的請多包涵💛
#建議此篇可收藏起來字真心多
台灣保健食品市值破千億,市面上保健食品琳瑯滿目
#挑選撇步
1. 有需要再吃 務必先了解自己需求
2. 買之前一定要看標示看警語
3. 一定要看劑量是否符合所需
4. 不買來路不明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迷思勿踩
1. 把保健食品當藥吞
2. 期望吃了一秒見效
3. 期望保健食品能100%拯救不當的飲食習慣
4. 認為健康食品都沒有效
👉以下正文 正確時間服用之68375字(誇飾)
#依據保健食品的不同適合服用的時間也不同!
#到底什麼時候吃最有效?
有些適合空腹吃,有些適合飯後吃,
有些睡前吃其實也沒有關係!
#吃保健食品不要白花錢,
記得 #挑對正確時間 #吸收更有效率
什麼叫做 #空腹吃 及 #飯後吃/ #隨餐吃 #睡前吃
這個一定要看清楚喔!
💊空腹=飯前至少1小時以上
或飯後至少2小時以上
💊飯後吃及隨餐吃
飯後吃=吃完飯1小時以內
隨餐吃=吃完保健食品立刻吃飯或吃第1口飯後吃保健食品
💊睡前吃
=睡前30分鐘以內,吃完趕快去睡
⚠定義服用時間的前提是,一整天只吃一種保健食品!
如果是服用單一種保健食品但內含多種成分
建議的服用的時間也會不同,記得看商品標示及詢問專家意見。
💊💊💊#保健食品吃對時間大補帖💊💊💊
1⃣空腹吃最好
1.| #雞精人蔘類 |
雞精、滴雞精、鱸魚精、滴魚精、人蔘飲
建議早上空腹喝
雞精類、魚精類、人蔘飲主要是針對提升免疫力、抗疲勞
有些雞精有小綠人標章,建議可以優先選擇。
經驗值是不影響尿酸,實際數值問廠商檢驗數據。
⚠人蔘飲與咖啡因、抗凝血劑、利尿劑、
維生素C可能產生不良反應記得不要同時吃!
2.| #纖維類 |
膳食纖維、青汁、菊苣纖維、綠藻、PHGG
超過九成的台灣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造成嗯嗯不順問題,
所以膳食纖維類的保健食品現在也是夯夯的!
歸類在空腹食用是希望能夠增加飽足感幫助降低食慾,
但高劑量的膳食纖維會干擾鐵及礦物質的吸收,
⚠像是高劑量的膳食纖維及鐵劑就不要同時在早上空腹的時候吃!
每日膳食纖維建議量:28g
(以2000大卡計,是的!膳食纖維建議量跟著熱量跑)
🥢從食物:菇類、木耳、牛蒡、地瓜葉、百香果、黃豆
3. #鈣片檸檬酸鈣
檸檬酸鈣不受胃酸pH值影響,空腹或飯後吃、睡前吃皆可!
⚠補充劑量每次不要超過500mg,吸收率最好
所以如果每天想補充1000mg的鈣,
記得分做兩次以上服用吸收率較好
4.#膠原蛋白
空腹吃睡前吃都可以,目前沒有明確的藥物不良反應。
🥢從食物:難達到保健食品劑量及分子量
5.#UCll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
讓身體關節更靈活趴趴走的新保養成份
成分多來自雞軟骨,目前各大廠都幾乎有,
聽我先生說病人吃的反應有些不錯:)
實驗建議量:40mg/day
UC-ll必須至少連續服用一個月,才會有作用
🥢從食物:難達到保健食品劑量及分子量
6.#甲殼素
有些研究發現可以降低脂肪吸收並且排出體外,
所以常見用在減肥輔助食品。
⚠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喔要注意!
每日建議劑量:500~1000mg
🥢從食物:太硬的殼不要開玩笑
7.#苦瓜素
幫助免疫力及血糖穩定。
如果是喝現打苦瓜汁,每天50~100ml即可。
🥢從食物:山苦瓜優先
8. #生薑萃取物
臨床研究有止吐,緩解關節炎效果。
止吐建議劑量500~2000mg/d
緩解關節炎建議劑量1000~2000mg/d
🥢從食物:老薑(但保健食品萃取較不會刺激腸胃道)
9. #鐵
19-50歲女性,每日建議量15mg
懷孕第三期及哺乳期記得建議量變成45mg/d
🥢從食物:海鮮、蛤、鷹嘴豆、紅豆、蓮子
10.#鎂
利尿劑跟酒精會降低鎂吸收記得分開吃。
19-50歲每日建議量在320~380mg,每日上限700mg。
🥢從食物:堅果、深綠色蔬菜
11. #麥蘆卡蜂蜜
這個去澳洲紐西蘭玩是夯夯的伴手禮,
產自麥盧卡茶花樹的蜂蜜
依據活性指數不同等級價格也不同。
12.#蜂膠
可能可以抗發炎,飯後吃也可以。
13. #精胺酸
常見用途-
增強免疫力
改善性功能、建議性行為前一小時空腹使用
(⚠書上真的這樣寫耶有考量到吃的人感受嗎?XD
運動前一小時
每日建議劑量4-5g
🥢從食物:人體的必須胺基酸
堅果、蝦、魚、雞、海鮮
14.#馬卡
來自秘魯安地斯山區的一種十字花科植物
含有硫代配糖體、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等成分
常見用途-可能與男性荷爾蒙調節有關
每日建議劑量馬卡萃取物1500 ~ 3000 mg
🥢從食物:最近發現植物店有賣可種
15.#益生菌
有包埋技術/耐酸菌者,空腹吃可,若想要飯後吃也沒問題。
記得跟抗生素分開吃。
吃益生菌時搭配含有寡糖的蔬果汁、蘋果、豆漿、蘆筍等可以讓腸道中益生菌住的比較久
2⃣飯後吃/隨餐吃最好
1.| #維他命類 |
B群、高單位B群、葉酸、維生素C、綜合維他命
這類型維他命 #早餐後吃最好
#B群
幫助代謝早餐後吃最好
若有消耗體力活動例如跑步、苦力、搬家(?)
記得活動前2小時吃
誰適合吃:熬夜、壓力大、緊張性格、長期抽煙喝酒、
孕婦哺乳、長期用避孕藥
水溶性維生素與咖啡、茶等含咖啡因食物記得間隔一小時
⚠不要跟咖啡、茶一起吞會白吃
會加速代謝B群加速排出效果打折!
🥢從食物:各類食物
#綜合維他命
一顆裡面有水溶性、脂溶性維生素及礦物質。
因為有脂溶性維生素及礦物質,⚠記得不要過量或重複吃。
🥢從食物:各類食物
#鈣片碳酸鈣、磷酸鈣、檸檬酸鈣
「最常見的碳酸鈣」、磷酸鈣
建議於胃酸分泌較多的時候也就是飯後吃
以增加鈣的吸收率
檸檬酸鈣不受胃酸影響飯後吃也可以!
國人多缺鈣,這個其實也是建議要補充的,
特別是沒有習慣吃些乳製品像是起司、優格、牛奶的人更要注意!
⚠補充劑量每次不要超過500mg,吸收率最好
所以如果每天想補充1000mg的鈣,
記得分做兩次以上服用吸收率較好
交互影響的藥品:
喹諾酮類(Quinolones)抗生素、四環黴素類(Tetracyclines)抗生素、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骨質疏鬆藥、甲狀腺素藥thyroxine。
每日建議量1000mg
⚠注意你買的鈣片真正的劑量,
例如標示一顆含500毫克的碳酸鈣,
實際鈣含量其實是「鈣:200毫克」(要看的是這個)
選擇鈣片時要留意並看清楚「鈣」含量的多寡不要被騙了。
⚠如果看到那種鈣片沒寫鈣有多少毫克的記得趕快放回去不要買!
🥢從食物:鮮乳、優格、起司、青江菜
#鋅
每日建議量12~15mg
🥢從食物:海鮮、堅果
#葉酸
常見用途-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穩定血壓、降低大腸癌風險
葉酸很容易氧化跟受到熱破壞
合成的葉酸利用率幾乎可達100%(所以 #備孕、#懷孕時記得補充)
每日建議量400微克
備孕懷孕期每日建議量600微克
🥢從食物:最好是吃生鮮水果或輕度烹調的蔬菜蘆筍、菠菜等
(天然食物中葉酸利用率約在50~80%)
#維生素C
可促進合成膠原蛋白、抗氧化
抽菸者、壓力大、口服避孕藥需求量會增加
每日攝取量在30~200mg時,吸收率最好(可達70~90%)
高劑量時吸收率較低。
⚠跟鈣鐵鎂B6是好朋友,一起吃效果加分
每日建議量100mg
每日攝取上限2000mg
🥢從食物:奇異果、芭樂、百香果、木瓜
#ADEK
我這邊只提目前最夯的也是國人有較高需求的維生素D
維他命D 是脂溶性維他命,
得和油脂一起攝取才會好吸收,
⚠建議飯後或是和富含油脂的食物一起吃。
降膽固醇藥物 – cholestyramine (如:Questran®、LoCholest® 和 Prevalite®) 會減少維他命D與其他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補充維他命D 時要和用藥的那一餐錯開。
如果平常就很少曬太陽,長期下來有較高缺乏維他命D 的風險。
0-30歲, 10微克(400IU/天)
51歲以上,15微克(600IU/天)
🥢從食物:鰻魚、鮭魚
什麼族群必須補充?哪些食物有及保健食品怎麼挑?看這篇
👇👇👇
https://reurl.cc/NXegNk
2. #葉黃素
安全性高。
輔助治療視網膜老化性黃斑部退化。
保養用每日建議量10mg。
療程時間要持續吃3~6個月
🥢從食物:菠菜、甜豆含量豐富
3. #葡萄籽
主要成分原花青素,抗氧化
每日建議量50~300mg
⚠跟維生素C一起吃加分效果。
療程時間要持續吃1~3個月
🥢從食物:吃葡萄要吃紫葡萄皮跟籽,但要達特定保健劑量較難。
4. #魚油
去美國心臟協會期刊《Stroke》曾發佈研究指出,魚油所含的EPA能減少缺血性中風發生。
魚油裡面的成分都是脂溶性的,所以建議可以在飯後的時候服用,效果較好。
每日攝取Omega-3以3公克為限。
每日保養劑量Omega-3 1000mg
魚油補充劑通常不含汞或含汞量非常低
(萃取技術及原料為小型魚類)
⚠無論WHO、美國、澳洲歐洲的懷孕期指引其實都鼓勵補充魚油
建議備孕、懷孕、哺乳期每日補充約1000mg的omega-3
孕婦本身若沒有凝血功能不全的疾病不用太擔心凝血的問題
可以吃到生
#懷孕期多攝取天然魚類對於孩子日後認知發展有幫助
🥢從食物:建議每週可以吃到兩次魚最好
低重金屬污染風險的鯖魚、鮭魚、秋刀魚
5. #藻油
有助於腦部發育
成分主要以DHA為主
建議備孕、懷孕、哺乳期
每日補充約200-300mg的DHA
🥢從食物:微藻
6. #DHA
對於嬰幼兒成長發育過程重要
也是建議一周至少吃兩次魚喔!
幼童每日建議量在200~300mg
高血脂每日建議量660mg
建議備孕、懷孕、哺乳期
每日補充約200-300mg的DHA
🥢從食物:深海魚、避免鮪魚旗魚
7. #蝦紅素
補充品多為素食製品,主要來自微藻萃取物。
富含油脂的飲食能幫助吸收
可能好處抗發炎、護眼
每日建議量3.6mg(約等於165g鮭魚)
🥢從食物:微藻
8. #磷蝦油
從磷蝦身上萃取出來的油
主要的成分是磷脂質、 omega-3 脂肪酸,以及少量的蝦紅素。
⚠購買時記得買有海洋之友標章(Friend of the sea)證明水產品來自於可持續性的來源愛護地球。
🥢從食物:首先要撈的到磷蝦
9. #魚肝油
含有維生素A及維生素D,有些另有加魚油
有助於維護眼睛視力健康
🥢從食物:A南瓜胡蘿蔔 D鰻魚
10. #月見草油
改善經前症候群不適(愛遷怒發火之時?)
每日建議量250~500mg
🥢從食物:首先要買的到月見草種子
11. #薑黃
抗發炎
每日建議量1500mg
⚠薑黃與葡萄糖胺並用有加分效果
🥢從食物:薑黃乾燥根莖
12. #Q10
抗氧化、護心
與食物中的油脂一起食用可提高吸收率及利用率。
食品添加規定每日食用限量30毫克以下,
⚠15歲以下小孩、懷孕或哺乳期間婦女及服用warfarin抗凝血劑類藥物之病患不宜食用。
🥢從食物:牛肉、沙丁魚、波菜
13. #酵素
幫助食物消化,讓食物中的營養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
適合大餐後吃。
⚠有些酵素液含糖量高,糖尿病人需注意。
🥢從食物:像木瓜酵素來自木瓜
14. #鳳梨酵素
幫助消化、抗發炎
市面上有作成藥品的鳳梨酵素
抗發炎建每日議劑量500~2000mg
🥢從食物:不建議吃爆鳳梨
15. #益生菌(不耐酸者)
若沒有耐消化道酸鹼的特殊包埋技術,
⚠建議飯後或進餐期間食用才能提高益生菌存活率!
🥢從食物:記得餵食益生菌像是蔬果
16. #大蒜精
富含大蒜素,抗發炎、抗菌
⚠不可取代抗生素,不可與益生菌活菌共服
每日大蒜素攝取量應在4~6毫克以上
🥢從食物:大蒜,記得發霉的要丟掉
17. #紅麴
常見用途-預防高血脂
晚餐後吃較好
建議劑量2400mg/day
⚠注意與葡萄柚汁或橘子汁併用會降低紅麴吸收率
🥢從食物:從保健食品better
18. #納豆激酶
輔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建議劑量2000FU(約等於50公克納豆)
⚠不可與抗凝血劑共服
🥢從食物:納豆
19. #靈芝萃取物
常見用途-靈芝多醣體增強免疫力
增進免疫力建議劑量300~1000mg/day
🥢從食物:靈芝本人又苦又硬要萃取
20. #樟芝萃取物
常見用途-增強免疫力、護肝
製品最好有8%以上多醣體
🥢從食物:萃取better
21. #冬蟲夏草
常見用途-增強免疫力
每日建議劑量500~1000mg
🥢從食物:野生要注意污染問題
22. #接骨木漿果
常見用途-抗發炎
每日建議劑量1~4g
🥢從食物:首先要買到接骨木漿果
23. #葡萄糖胺
常見用途-緩解關節炎
每日建議劑量1500mg
🥢從食物:X
24. #大豆卵磷脂
常見用途-調節血脂、防塞奶(?)
增加奶量的不二法門還是多親餵、多喝水
防塞奶建議量為3600mg〜4800mg/day
⚠若是希望改善心血管疾病記得要空腹吃
🥢從食物:豆類、穀類、肝臟
25. #蔓越莓
常見用途-預防泌尿道感染
每日建議劑量250~400mg
🥢從食物:蔓越莓汁360-960ml/d
務必注意含糖量跟腸胃道功能
26. #蜂王乳
常見用途-癸烯酸減少經前症候群、增生膠原蛋白、抗菌
每日建議劑量250~500mg
🥢從食物:X
27. #胎盤素
常見用途-可能預防老化(?)
建議劑量500~2000mg/day
⚠與荷爾蒙製劑、類固醇藥物併用可能有藥物不良反應
(注意有些製品可能有安全性及倫理道德性爭議)
🥢從食物:X
3⃣最後像是檸檬酸鈣、一般B群(非高劑量)、膠原蛋白這類的保健食品睡前吃也是可以的。
前兩者可以幫助穩定神經,對睡眠是有幫助。
看這篇的同時大家如果可以跟我分享就更好了❤️❤️
👇🏻👇🏻👇🏻
你們有吃保健食品嗎?吃哪些呢?
⚠ #小提醒
1.部分保健食品可以依據吃進去後的個人反應來調整吃的時間!
像是鐵劑,一般會建議空腹服用,在胃酸的條件下才會吸收夠好,
高劑量的鐵副作用主要是噁心、便秘及胃部不適,
像我之前懷孕時吃鐵劑會覺得噁心感不舒服,
這時候睡前服用就會比較好是沒有問題的!
2.保健食品會因為適應症、劑量、劑型、複合型成分、一天要吃多種保健食品需求分配問題、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建議調整吃的時間!
建議購買、服用前務必要看清楚標示,食用前記得諮詢營養師、藥師、醫師,才不會白花錢喔!
3.圖中列的建議食用時間是依據參考資料*、營養學圖書**、DRIs***市售常見保健食品建議之服用時間、常見市售/熱門保健食品整理出來的。
🔎 資料來源
*保健食品諮詢手冊
**Wardlaw's Perspectives in Nutrition: A Functional Approach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第八版
#優先用食物補充身體必要營養素
#盡量從天然食物獲取營養素吃回來
#買保健食品看標示看警語看有效劑量看清楚
#注意保健食品食物藥物交互作用
#大品牌大廠優先選
#必要時連續服用有時候不是為了賺你錢是真的要吃久才知道有沒有效
#這篇破千字請收藏慢慢看
#建議劑量為成人,並且有些劑量是須分做一天2~4次食用
#常見用途指臨床、動物等實驗發現之可能有效功能
#部分保健食品有待更進一步實證
#特殊疾病者小心使用
#本篇無利益衝突
-
更多營養知識點它點它
https://chahow.com
跟我ig跟我生活
www.instagram.com/chapaper
吃類固醇可以吃b群嗎 在 劉宗翰中醫小天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濕氣」大哉問——
有位雜誌媒體朋友提了一個問題:「哪些食物會增加身體的 #濕氣?」
這個問題🤔…其實不LOW,但如果用很LOW的回答方式,就會顯出這個問題很LOW了🤣🤣…
怎樣算是LOW回答呢?就像是:「 #生冷瓜果, #甜食, #糕點, #冰冷飲品,這些都會增加身體的濕氣。」這樣的回答😝
其實當我看到這題時,腦中第一個瞬間只是拋出了”更多的問題”。
如:什麼是濕氣?身體的濕氣跟 #水分 有何不同?身體的濕氣跟天氣(環境)的濕氣有何不同?每個人都會這樣因為飲食而產生體內的濕氣嗎?為何有些人一直喝冰飲好像也沒出問題😏?到底討論 #體內溼氣 多寡,有何意義🤔?開 #除濕機不就好了嗎?😆😆…
回答以上這些在腦海中流竄的疑問,也就是能夠以不LOW的方式😃來”拆解”這個模稜兩可的(甚至被誤用濫用)名詞的微妙途徑。
中醫名詞的”體內濕氣”,是一個不容易量化的 #生理變化,是指身體在許多的條件下(至少包含: 飲食、環境、#脾胃功能、#心臟功能),每天新陳代謝之後所得到的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基本上可以認為是”多餘的,不需要的水分”,但又不見得只包括水分。
東洋醫學把這樣的現象稱作”水毒”,而當代的生醫物理學大師王唯工教授,曾經用體內細胞代謝氧化反應之後的”重碳酸根”(過氧化物)來具體化這樣的現象😮😮😮。
如果要做高端研究,當然必須弄清楚裡面牽涉的物理化學變化,但…大多數人現在暫時不需要。我們剛剛提到的”許多條件”,才是 #保健養生 需要關注的焦點。
所以瞭解”哪些食物”,只是眾多條件的其中之一罷了。我們當然知道,要避免生冷飲食,甜點糕餅,但要做到什麼程度?答案當然”因人而異”。為何因人而異?因為 #每個人的脾胃和心臟功能條件都不同。
脾胃運作愈不好的體質,稍微接觸生冷飲食,因為消化系統無法負荷,所以身體產生體內濕氣的現象就會增加。最常見的例子是:喝 #啤酒 🤤之後拉肚子。
在這個例子裏,這個人的身體還算不錯,會利用腸子把身體無法消受的水分”排出”,所以並不會積存在身體裡面。如果是常喝冰啤酒,但不會拉肚子的人,這些壞處”可能”積存在肝臟、血管內、全身脂肪…等更難處理的地方。
為何我只用”可能”二字?
這就要提到第二個條件:心臟功能好不好,中醫說的 #心陽 夠不夠強。
比較一下,A君35歲,中階主管,無運動習慣,每日長時間坐辦公室吹冷氣😑。B君也是35歲,小學體育老師,課餘玩鐵人三項運動,全馬的PB是三小時上下👍👍。
請問以上這兩個人,”心陽”的條件會一樣嗎?如果這兩個人都在夏天喝同樣大量的 #冰飲,他們體內的反應之後產生的所謂”濕氣”會一樣嗎?
應該說,”濕氣”對他們的 #健康干擾度,何者比較會嚴重?
當然是不運動的A君。
實際上,A君可能有長期的 #手掌汗皰疹,靠著擦類固醇藥膏控制😮,另外有 #中度脂肪肝,每次被健檢醫師叮嚀,還有就是季節變化時,每個早晨會需要很多很多面紙來擤鼻涕,#包水餃😆。但在A君”當下”的人生中,他自己其實並不會感受到有什麼巨大的健康問題。
#健康是一個連續的光譜
#沒有症狀不代表就是健康
回到濕氣的論述,最後一個條件就是我們身處的”環境”了。台灣氣候濕氣重,大家都知道,歐美某些國家氣候較乾燥,各位也都聽說過。為何有許多孩子,在台灣 #過敏性鼻炎 總難根治,但去到國外就不藥而癒?這當然是因為”環境”這個條件有了正向的改變,另外其他的條件(腸胃、心臟)並沒有太糟糕,所以綜合的影響,讓這個現象改善了,於是過敏性的 #發炎 也改善了。
如果清楚每一個大家談論的”養生名詞”,背後都需要包含”多重條件”這樣的道理,那麼,網路上”偏激”的養生言論就會漸漸減少了。
舉例而言,不能吃”精製澱粉”嗎?因為吃多了精製澱粉,身體的濕氣會增加?體內濕氣太重會”累積痰濕”,痰久而成”痰瘀”?痰瘀久了就變成”癌腫”????????😅😅
哈哈哈…這樣夠不夠偏激?
其實回到剛剛提的”條件論”,如果這個人,腸胃夠正常,心肺機能又有常常鍛鍊,維持在一個高水平,那麼,吃一些精製澱粉,很好啊,沒事的。
但相對的如果是”久病者”或是”高齡族群”,身體條件(心臟、腸胃)狀況已經明顯走下坡,這時候當然飲食上要避免精製澱粉,實際上不止這樣,同時也要避免高糖,高油脂,高熱量,還有冰冷生冷的飲食。
人體的生理運作就像是一個 #蒸氣火車頭,這個我們之前在解釋小兒生理時就提過了,你我都是如此的,嘴巴吃喝進去的水分(養分)都需要靠一個”鍋爐”來運作產生”好的結果”,而這個鍋爐需要”正常火力♨️”、”正常架構”以及”正常的輸送管路”,這樣產生的蒸氣才能順利推動機器,驅動火車,嘟嘟嘟…起洽起洽…🚂🚂
#有時候裝可愛也很好喔
#跟著中醫爸爸調小兒體質
吃類固醇可以吃b群嗎 在 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覺得應該要來正名一下...
常常看到育兒社團裡有人發問:
“#異位性”皮膚炎的照護方式,
之前一直以為大家只是用新注音忘了選字,
所以我也沒有特別在意,
直到上次看診.....
寶寶在台上被扒光光檢查中
我: "媽媽,他有異位性皮膚炎喔! 要多做保濕保養才行"
媽媽: "真的嗎? #可是他聞起來沒有什麼異味啊?"
我才發現,
原來真的很多人以為它真的叫做 #異味性 皮膚炎 啊...
來來來,這種嬰兒常發生在臉頰、關節附近的反覆性濕疹,
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叫做 #異位性皮膚炎,
正常來說,是不會有異味的喔!!
但...
過敏的孩子天生比較怕熱,一熱就會流汗,
一流汗刺激皮膚就開始癢,
一癢就開始躁動不安,流更多汗,
所以頂多會有汗味比較重的問題,
捍衛(汗味)戰士?
洗一洗就行啦~
同場加映:
異位性皮膚炎保養
https://www.facebook.com/bradjuang/posts/1344800042277731
“ 媽媽,我好癢喔”(抓抓抓X 100000)😵
#談異位性皮膚炎
炎炎夏日,你家裡小寶貝是否常常一流汗就出現一點一點的紅疹伴隨癢癢的症狀,抓一抓之後紅疹越來越大片且越來越癢? 如果有的話,那麼您的寶貝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囉!!
如何診斷異位性皮膚炎? 主要是靠症狀表現來診斷,大家在家裡不妨可以自我診斷一下,只要符合以下任三種則極有可能為異位性皮膚炎~
1. 皮膚搔癢。
2. #典型的皮疹型態與分布:
嬰幼兒期在臉上與膝蓋、手肘的外側出現濕疹(最常被磨擦的地方)
成人時期則轉變位置到手肘、膝蓋的內側形成苔蘚化(非常厚的角質)的濕疹。
3. 慢性反覆性的皮膚炎。
4. 個人或家族有過敏性鼻炎、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等病史
異位性皮膚炎其實就是皮膚過敏的意思,它主要發生在嬰兒期和幼兒期,45%的異位性皮膚炎發生於嬰兒出生後前六個月內, 60%發生於出生後一年之內,85%的病人發生於五歲以前。它的發作主要有兩個因素
一. #遺傳因素
父母若有過敏體質,尤其是母親有過敏體質,則嬰兒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大增
二. #皮膚障壁層功能失調
自然保濕因子的濃度降低 :
這種缺乏自然保濕因子的異位性皮膚,會讓皮膚的表層比較鬆散,水分容易散失所以會覺得乾且癢,尤其是經過搔抓後會讓表層破壞得更嚴重,外界的過敏原、細菌、病毒、黴菌甚至疥蟲等微生物可以輕易地穿透皮膚表層進到皮下的微血管引起一連串的發炎反應,且 #搔抓後還會讓發炎物質更容易擴散出去,#造成更嚴重的過敏反應。
因此在急性發作時,切忌不可以抓,戴手套或把患部包好都是可行的方法,搭配吃藥或是擦外用藥(大多含有抗組織胺或類固醇)通常可以快速緩解,但若平時沒有保養,之後仍然會反覆發作的
㊙
#平日保養最大重點:
#保濕保濕再保濕
#不可以抓不可以抓拜託千萬不可以抓
+
#避免過敏原接觸
今天不講複雜的治療方式,去醫院由醫師跟大家說就好了,這裡只跟大家分享我們在家裡可以做些什麼來預防或改善孩子的異位性皮膚炎~
基本處置!
遺傳的基本註定了不容易改變,所以主要工作在於日常的保養
1. 最最重要的就是皮膚保溼保養!!! 乾燥粗操的皮膚,等於孔洞大開,做了保濕修復的皮膚才有能力去隔絕刺激物進入皮膚內。
a.建議淋浴洗完澡三分鐘內 #在病人未乾的病變皮膚上就要使用保濕的潤膚霜或乳液。
b.平日衣服褲子穿著(包括手套)的原則以質輕可透氣的棉布材質布料為主,避免粗糙、牛仔布或毛料的材質。
c.需剪短指甲、避免於高溫潮濕的環境下運動或工作。
#異位性皮膚炎寶寶天生怕熱....
#空調電扇等在夏天就不要客氣給他吹下去吧....
d.病人於游泳或運動流汗後後,須以清水沖洗乾淨後,趁皮膚上的水份尚未乾時,馬上進行皮膚保濕保養。
#汗水是強力刺激物,#如果有流汗要盡快用濕毛巾擦拭掉喔!
2. 從懷孕開始就去除環境中化學刺激物與過敏原等有害因素來預防或減少高危險群過敏兒過敏病的發生
a. 除非曾經吃過而有過敏反應,否則哺乳婦女"不須避免"食用高過敏原食物。
b. 當不能餵食母奶時,須使用適度水解蛋白嬰兒奶粉餵食。
=可補充益生菌與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深海魚油)。=
c. 四至六個月開始添加副食品。
d. 減少塵蟎、蟑螂、黴菌、貓狗等有毛寵物,與空氣污染物(包括懸浮微粒、化學刺激物和香煙)的接觸。
異位性皮膚炎的預後
若一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若能夠與過敏免疫專科醫師配合,能早期診斷,學習正確地避免會誘發或加重其過敏性炎症反應的過敏原或刺激物,並接受適當抗過敏性發炎治療,則病人將有機會恢復到接近正常的皮膚器官功能,過著與正常人相同的日常生活。
反之,若一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即使只有遺傳到輕微的過敏基因缺陷,沒有具備上述的預後危險因子,但是沒有與過敏免疫專科醫師配合接受適當處置,則因病人會持續存在反覆皮膚發炎,沒有完全修護,以致會造成長期不可逆的皮膚傷害,所以早期預防是非常重要的ㄚ!!!
㊙
#平日保養最大重點:
#保濕保濕再保濕
#不可以抓不可以抓拜託千萬不可以抓
+
#避免過敏原接觸
如果還是反覆出現則一定要去給過敏科醫師診治!!祝大家皮膚都水噹噹~
吃類固醇可以吃b群嗎 在 狗肝衰竭症狀、狗狗護肝食譜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分享給有吃赤晶卻反而痛風的人,前面幾個月會發作是正常現象。 [問題] 抽血前吃止痛藥肝指數會異常嗎. 因右腹部不適前往診所,有照腹 ... ... <看更多>
吃類固醇可以吃b群嗎 在 狗肝衰竭症狀、狗狗護肝食譜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分享給有吃赤晶卻反而痛風的人,前面幾個月會發作是正常現象。 [問題] 抽血前吃止痛藥肝指數會異常嗎. 因右腹部不適前往診所,有照腹 ... ... <看更多>
吃類固醇可以吃b群嗎 在 注意!B群碰到「這藥物」!恐讓病情加重?!【醫師好辣 ... 的推薦與評價
主題:保健品有呷有保庇?!醫師教你吃出超高CP值!!最新【醫師好辣】一刀未剪版▻▻https://goo.gl/UHo87W來賓:林姿佑、Eason、蘿莉塔、陳奕興博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