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 BNT 疫苗,終於準備開打了。 許多跟我一樣家裡有國高中生的家長,也差不多收到注射同意書了,正在考慮要不要施打。 目前現有的資料顯示,疫苗禁忌症只有以下四種,可以給家長參考 :
1.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對於先前接種之疫苗劑次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不予接種。
= 大部分的過敏兒都可以打只要不是對疫苗成分過敏。 所以沒打過的當然不知道會不會,過度擔心是不必要的。
= 急性無防禦過敏性休克通常發生在施打完10~30分鐘內, 所以只要按照規定在現場留觀半小時沒有問題,基本就不用擔心過敏了。
2.有先天心臟病、心肺功能不佳等問題者,施打疫苗後可能引發過度免疫反應,增加心臟負荷;有慢性阻塞性肺炎等肺部疾病者,也建議病情穩定後再評估接種。
= 眾所周知的 BNT 副作用最讓家長擔心的應該就是心肌炎了。 依據國外施打了三億劑 mRNA 疫苗的經驗,打 BNT 發生791 例, Moderna 發生435 例心肌炎。 發生率其實相當於罕見疾病的機率,加上目前觀察到這些心肌炎的案例沒有致死的不幸事件發生,通常幾天就恢復正常。
= 所以除了心臟原本就有問題的人以外,不需要過度擔心罕見的副作用。應該考慮如何讓孩子安心上學才是首要考量。
= 家長們也可以先假設小孩機會發生心肌炎,注意是否有突然呼吸喘,胸悶或胸痛,心悸等疑似症狀,若出現趕快到醫院評估處理,基本上就可以維護小孩的安全,也能快速獲得疫苗的保護力。
3.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4.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目前尚無免疫低下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的數據)
= 許多家長會擔心氣喘的孩子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或是鼻過敏使用鼻噴劑類固醇會不會影響免疫力的產生,其實這些低劑量類固醇並不會影響到身體的免疫功能進而降低疫苗的效果,不必過度焦慮而停藥,反而造成氣喘發作的風險。
= 有些因為風濕性疾病或是腎臟疾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孩子,因為不同免疫抑制藥物,不同疾病有不同考慮,藥量如何調整或是否能施打建議與原疾病控制的醫師討亂後決定。
吸入性類固醇劑量 在 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鼻子過敏能根治?醫︰從根本改善❗️❗️
「狂打噴嚏、流鼻水實在好痛苦!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過敏不再來?」每每過敏性鼻炎的病人來到診間,這一道絕對是經典必考題。
「過敏性鼻炎」其實是鼻腔內黏膜的發炎反應,這是當鼻子吸入某些會刺激鼻腔的外來物後,身體的鼻黏膜接收到「可能有害」的訊息因而產生防禦反應,引起組織胺釋放,產生如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甚至氣喘等上呼吸道過敏發炎症狀。
🤔引發過敏性鼻炎,原因有哪些?
根據統計,過敏性鼻炎和體質有很大的關聯,假使爸媽都有過敏體質,子女有過敏體質的機率可能高達70%!加上台灣氣候潮濕、空氣品質不佳,若未做好保養與防護,自然容易增加鼻過敏的發生。依症狀的不同,鼻過敏還可簡單分為:
1️⃣「季節性」過敏性鼻炎:主要是一年中的某些時刻比較容易出現過敏反應,可能的過敏原包括花粉或空氣中的污染物等等。
2️⃣「常年性」過敏性鼻炎:如果是不分季節、全年都有過敏症狀,那麼有可能是塵蟎、貓毛狗毛等經常碰觸的過敏原所引起的了。據研究統計發現,台灣有過敏性鼻炎的人,九成以上是來自塵蟎。
通常若想了解造成自己過敏的致病因子,透過抽血來檢驗過敏原,會是比較準確的做法。但建議應先由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診斷、觀察,再討論是否要做「過敏原測試」,因為臨床上碰到不少自述深受鼻過敏之苦、堅持自費檢查過敏原的患者,最後卻驗不出的情況,常常都是因為病人誤把感冒當過敏啦!
🤔鼻塞難暢通、鼻水止不住,究竟是感冒還是過敏?
鼻炎分為很多類型,但症狀卻都極為類似,因此往往讓人分不清,尤其一般人更是直接就把感冒和過敏兩者搞混了。在初步的鑑別診斷上,我們會留意以下幾個重點:
症狀持續的時間:一般數天內症狀便可緩解或消失的,大多是感冒,而過敏則通常會持續兩週左右。假如發生不適症狀的時間維持在數天至兩週內,如果伴隨喉嚨痛或頭痛等其他症狀,多數經常是因感冒引起。
鼻水狀態:由於病毒感染,導致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來對抗病毒的感冒,從鼻腔流出的分泌物常常是比較黏稠的鼻涕。而沒有發燒、喉嚨痛、咳嗽或四肢無力等症狀,單純只有打噴嚏、鼻塞、流鼻水,且鼻水較清澈者,一般是過敏性鼻炎。
鼻子黏膜狀況: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種,理學檢查常見鼻黏膜偏紅腫。但若是鼻子過敏這種慢性長期的發炎,鼻黏膜看起來就會呈現灰白腫脹的樣子了。
🤔對抗鼻過敏怎麼治療?用錯鼻噴劑恐加劇鼻塞
目前針對過敏性鼻炎的主流治療方法,仍以「藥物控制」為主,包含口服抗組織胺及鼻噴劑,用來壓制病人過度敏感的體質、緩解急性症狀。然而,有些長期鼻子過敏的人,可能會出現鼻肉肥大造成肥厚性鼻炎問題,致使鼻子阻塞不通,當藥物控制不佳時,也會考慮進行手術改善。
這邊要特別注意鼻噴劑的使用,通常耳鼻喉科院所開立的鼻腔噴霧劑,分為三種類型:
⭕️ #類固醇鼻噴劑:直接作用於鼻黏膜,抑制發炎細胞與發炎物質的釋放,達到抗發炎目的。作用時間比較慢,需要一到兩週左右才能出現完整效果。因為是局部的低劑量給予,即使是孕婦或兩歲以上的小朋友,依醫囑使用都會是安全的。如果是常年性過敏性鼻炎者,長期每天規律使用後,身體對過敏原造成的刺激將會逐漸適應,比較不容易產生嚴重的過敏反應,有助改善鼻腔環境,待狀況穩定後,醫師會依病況調整藥物的使用次數與劑量。
⭕️ #抗組織胺鼻噴劑:主要在減少發炎物質(組織胺),降低後續發炎反應。比起口服藥物,噴劑作用的時間較快,也較少有全身性(如嗜睡)等副作用。不過,若想緩解鼻塞、鼻子癢、眼睛癢等症狀,效果則不如類固醇噴劑來得好。
⭕️ #肥大細胞穩定劑:能穩定肥大細胞,避免因過敏而釋放出組織胺,所以在接觸過敏原之前(組織胺釋出之前)就作為預防性使用,效果最好。
至於民眾可在藥局購買到的鼻噴劑,成分主要為 #血管收縮劑,它能讓腫脹的鼻內血管收縮,所以能迅速減緩鼻塞的不舒服症狀。建議作為暫時不方便就醫時的救急之用,若長期使用恐怕將使血管鬆弛、失去彈性,這時噴再多都不會有效果,反而演變成藥物性鼻炎,要是經醫師治療後仍無法恢復正常,可能就必須透過手術來解決了。
告別塵蟎過敏體質!#舌下錠減敏療法 有解
根治過敏性鼻炎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遠離過敏原,說來容易卻很難實踐,因前面提過,台灣90%以上的過敏都是塵蹣引起。所以在治療上,多以症狀控制居多,若無法避開過敏原,即便動了手術也不能一勞永逸。
慶幸的是,國內近來引進「減敏舌下含錠減敏療法」,便是針對塵蟎引起的過敏性鼻炎所做的根本治療。此療法藉由舌下含錠方式,讓身體每天吸收低劑量、對人體無害的過敏原萃取物,使其漸漸習慣過敏原的存在,進而增加免疫系統對過敏原的耐受性,大幅降低因接觸到過敏原便過於敏感、發炎的機率。以下4個重點提醒:
減敏舌下錠僅針對塵蟎的過敏現象,使用前需抽血檢驗確認是否有塵蟎過敏體質。
一般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療程,研究則建議連續使用三年,且健保目前不給付,須自費。
每天使用一顆,約兩個月後,過敏症狀會明顯改善;持續超過一年,症狀可改善五成;若完成半年治療後中斷藥物,改善成效可維持至少超過一年。
目前適用對象是12歲以上的塵蟎過敏族群,12歲以下的小患者仍在研究階段,還未開放使用喔!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呼籲有過敏困擾的朋友,當不適症狀已影響生活時,第一時間應先就醫,讓醫師評估、診斷,並依照個別狀況開立適合的藥物。此外,搭配每日規律且溫和地沖洗鼻腔,或食用特定的益生菌作為輔助,對減少過敏症狀也會有幫助。
#鼻塞
#過敏
#台中耳鼻喉科
#陳亮宇耳鼻喉科
吸入性類固醇劑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就嚟到夏天,每逢轉天氣或者空氣差個排自己都會keep住咳,尤其訓練量大嘅時候會咳得比較利害。起初都唔係點理,諗住係普通氣管敏感,應該唔係咩大問題。
不過原來咳得太耐嘅時候,未必只係簡單嘅氣管敏感,而係有可能係哮喘嘅病徵。哮喘發作時,未必每個人都會有氣促或者呼吸困難等等典型嘅哮喘徵狀。但如果成日咳又當成普通傷風咳而唔理,就有機會因延誤診斷同治療而令到病情惡化。就好似我哋踢波本身有少少拉親啲肌肉又唔去物理治療,最後一定係拉鑊勁而要抖返一兩個月。
傷左都仲有得抖,可以等佢好返,但係哮喘唔理,分分鐘攞你命。輕度哮喘患者平日可能只係耐唔耐有幾聲咳,但係就有機會因為一次嚴重發作而令你後悔無好好打理自己身體。
如果真係患上哮喘,其實都唔洗太過擔心。根據全球哮喘創議組織(GINA)建議哮喘患者使用含吸入式類固醇(ICS)嘅藥物作為治療,例如混合式消炎長效氣管舒張劑,可有效改善氣管「發炎」嘅源頭,防止哮喘發作。反而睇戲常見嘅藍色短效氣管舒張劑 (SABA) 並無消炎藥效,只可以短暫舒緩症狀,濫用反而會增加哮喘發作甚至入院及死亡風險,故此GINA從2019年起巳不再建議單獨使用SABA。
一講類固醇大家都可能一聽就會覺得有好多副作用。但同口服類固醇或針劑相比,吸入式嘅ICS藥物類固醇劑量少得多,主要在肺部產生藥效,對身體其他器官構成影響較少,副作用亦較輕微。
最後好簡單再提吓大家,就算係輕度哮喘患者都應跟足醫生指示用藥同覆診,仲有要避免單獨使用及倚賴SABA,等醫生可以準確檢視病情進展同用藥反應,制定最啱嘅治療方法。
Keep好自己身體,踢好每一場波,好過只係踢到一場波。
#哮喘 #短效氣管舒張劑 #吸入性類固醇
吸入性類固醇劑量 在 關鍵就在於哥哥經常氣喘發作需要打針吃藥 的推薦與評價
次數,也能降低類固醇藥物的服用劑量。以口服類固醇 藥物和吸入性類固醇的藥量相較,使用吸入性類固醇一 年的劑量才等於吃口服藥一顆。 氣喘兒的成長過程遠較健康幼兒 ... ... <看更多>
吸入性類固醇劑量 在 氣喘治療新指引!改用「吸入性類固醇」劑量少、影響更小 的推薦與評價
藥品看得懂,2020年1月3日— 醫師強調,吸入性類固醇副作用低,大部分都因使用後沒有漱口,所以有聲音沙啞、黴菌感染等副作用。使用藥物前,先把氣吐乾再吸入藥物, ... ... <看更多>
吸入性類固醇劑量 在 氣喘控制小學堂-吸入型類固醇大不同(華)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口服型 類固醇 屆時一顆口服藥 劑量 會大於365天 吸入 型藥物 劑量 切記規律使用 吸入 型藥物 劑量 #氣喘治療# 吸入 型 類固醇 #控制支氣管發炎#全身性副作用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