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醫學專科系列】
住機構的老人,可能會得什麼感染?
你是家屬或照顧者,
想要知道病人怎樣像得了感染?
你是臨床醫師,接到住機構的病人,
不了解病史也沒有人可以問?
我想這篇論文能給大家一個很好的指引
在機構長期照顧的老人,
可能會有以下四種常見的感染症
1. 皮膚和軟組織的感染
四種病原體: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
(1)細菌:蜂窩性組織炎和褥瘡/傷口感染等
(2)真菌:皮癬菌和念珠菌
(3)病毒:單純皰疹和帶狀皰疹
單純皰疹=口周圍或會陰長少數幾顆水泡
帶狀皰疹=沿著神經分布長出一串水泡
(4)表皮寄生蟲:疥瘡,體蝨等等
其中50歲以上可以施打帶狀皰疹病毒預防復發喔
2. 腹瀉
造成腸胃炎的病原體包含細菌,病毒,寄生蟲
在此提出兩種特別嚴重的類型:
(1)困難梭狀桿菌
這是腸道中原本就有的共生菌
因用太多抗生素,破壞腸道菌叢平衡
困難梭狀桿菌過度增生引起的腸炎
可能伴隨腹部絞痛發生水瀉
(2)諾羅病毒
症狀為上吐下瀉
傳染力強,容易發生群聚感染
所以要做好接觸隔離預防
3. 肺炎
典型症狀為:發燒,咳嗽,呼吸困難
如平時容易嗆到或吞嚥困難
則要考慮發生吸入性肺炎
但老人的肺炎可能根本沒有這些症狀
只是日常功能退化,或是神智變差
都可能是肺炎發生的唯一線索
為了預防肺炎,可以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以及每年按時接種流感疫苗
4. 泌尿道感染
典型症狀為:解尿痛,頻尿,急尿,尿失禁
這些小便功能改變的症狀
不過對於有放置尿管的老人
可能根本沒有這些症狀
有些只有發燒,發冷,神智變差
或是直接出現敗血症的症狀:
喘,心跳快,血壓低等
這些不典型,無特定器官的表現
都可能是老人發生感染的唯一線索
值得臨床照顧者特別關注
#老人醫學
#長期照顧
困難梭狀桿菌預防 在 秒懂家醫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老人醫學專科系列】
住機構的老人,可能會得什麼感染?
你是家屬或照顧者,
想要知道病人怎樣像得了感染?
你是臨床醫師,接到住機構的病人,
不了解病史也沒有人可以問?
我想這篇論文能給大家一個很好的指引
在機構長期照顧的老人,
可能會有以下四種常見的感染症
1. 皮膚和軟組織的感染
四種病原體: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
(1)細菌:蜂窩性組織炎和褥瘡/傷口感染等
(2)真菌:皮癬菌和念珠菌
(3)病毒:單純皰疹和帶狀皰疹
單純皰疹=口周圍或會陰長少數幾顆水泡
帶狀皰疹=沿著神經分布長出一串水泡
(4)表皮寄生蟲:疥瘡,體蝨等等
其中50歲以上可以施打帶狀皰疹病毒預防復發喔
2. 腹瀉
造成腸胃炎的病原體包含細菌,病毒,寄生蟲
在此提出兩種特別嚴重的類型:
(1)困難梭狀桿菌
這是腸道中原本就有的共生菌
因用太多抗生素,破壞腸道菌叢平衡
困難梭狀桿菌過度增生引起的腸炎
可能伴隨腹部絞痛發生水瀉
(2)諾羅病毒
症狀為上吐下瀉
傳染力強,容易發生群聚感染
所以要做好接觸隔離預防
3. 肺炎
典型症狀為:發燒,咳嗽,呼吸困難
如平時容易嗆到或吞嚥困難
則要考慮發生吸入性肺炎
但老人的肺炎可能根本沒有這些症狀
只是日常功能退化,或是神智變差
都可能是肺炎發生的唯一線索
為了預防肺炎,可以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以及每年按時接種流感疫苗
4. 泌尿道感染
典型症狀為:解尿痛,頻尿,急尿,尿失禁
這些小便功能改變的症狀
不過對於有放置尿管的老人
可能根本沒有這些症狀
有些只有發燒,發冷,神智變差
或是直接出現敗血症的症狀:
喘,心跳快,血壓低等
這些不典型,無特定器官的表現
都可能是老人發生感染的唯一線索
值得臨床照顧者特別關注
#老人醫學
#長期照顧
困難梭狀桿菌預防 在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焦點訊息>林奏延:糞便微生物叢移植的戰略思維
#頑固性困難梭狀桿菌 #糞便微生物叢移植 #精準醫療 #臨床試驗 #基因檢測 #人類微生物相計畫 #醫療法規
林奏延/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
最近長庚醫院一位5歲男童,因頑固性困難梭狀桿菌感染,接受哥哥糞便微生物叢移植,臨床症狀立刻顯著改善,而且醫院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證實男童移植後的腸道已幾乎恢復為健康菌叢,也算精準醫療的範例。
歐盟對於糞便微生物移植態度較為開放,美國則需做臨床試驗,但由於幾個大型研究發現,此對於頑固性或再發性困難梭狀桿菌疾病的治療成功率高達九成以上,加上毒性更強的梭狀桿菌的出現,美國已開放此一疾病為糞便微生物叢移植的適應症。
人的腸道含有大量微生物,利用基因檢測新技術,已知細菌超過千種,如果腸道微生物失調,不僅會引起腸道疾病,可能也和全身性疾病,如代謝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阿茲海默症等有關。美國政府2008年就推動人類微生物相計畫,希望能找出和人類疾病的關係,就此開啟了研究的新紀元,歐盟及中國也急起直追,以台灣在醫療及生技上的優勢與條件,應有機會,站在這波研究開發的浪頭上。但仍需在學研、法規、轉譯及產業等面向與時俱進,本人提出幾點建議如下:
(1) 政府資助人體微生物相計畫,有系統地作基礎及轉譯研究,進一步應用於肥胖、代謝及其他相關疾病的治療與預防上,並鼓勵產學結盟,共榮共享。
(2) 法規方面,首先要釐清糞便腸道移植到底是新技術或藥品,如為新技術則由醫事司依醫療法規處理,如為藥品則要通過食藥署的臨床試驗。
(3) 國家衛生研究院可以和感染症醫學會及消化系醫學會合作組成平台,規劃病人及捐贈者的審查登錄,並協助基因檢測。國人飲食習慣與歐美不同,腸道微生物可能也不同,可建立國人各年齡層的糞便資料庫。
(4) 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嚴重,長照機構住民的腸道常有抗藥性菌叢,往往造成長照機構及醫院內抗藥性的傳播。腸道微生物相研究對抗藥性的控制,是否能有角色發揮作用,也值得關切。
(5) 政府5加2產業方案中之生醫產業方案,已將精準醫療納為發展策略,腸道微生物相的研究,對藥物研究、抗生素之治療方式、食品業及畜牧業等產業也有助益,相關產業之發展前景無可限量。
資料來源: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102/1270751/
困難梭狀桿菌預防 在 困難梭狀桿菌隔離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08月 的推薦與評價
菌感染預防,還是需要落實正確洗手、環境清. 潔及積極感染控制與接觸隔離等措施,來減少. 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的曝露,於醫療院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