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阿基米德大戰》The Great War of Archimedes | ★★★★
數字能否衡量萬物?
.
從數學的角度切入戰爭,我想或許就是一種另類的反戰思維。
.
《阿基米德大戰》跳脫了以往戰爭電影所提及的元素,它不談論戰爭的背景動機、意識形態,反而呈現了戰爭帶來的死亡,文明的衰敗,甚至在開場就給了觀眾一劑超強猛藥,「戰爭」的可怕、殘酷,不脛而走,加入了更多有關理性與感性面的拉扯;不得不說,《阿基米德大戰》是一部相當優秀而且值得一看的軍事題材電影。
.
我們不妨先將「日本發動戰爭」的意識形態擺一邊,也試著將日本電影將二戰過於美化、煽情的刻板印象放一邊;《阿基米德大戰》之所以吸引人,並不在於它僅僅只是一部戰爭片,也不在於它是一部洗白戰爭行為的故事,而是一部試著用「數學」在感性中找回理性、「職人精神」的理性中懂得感性的電影作品。
.
換句話說,戰爭是非理性的極端,「數學」則是一種理性思考的科學;兩者之間的拉扯,似乎在電影劇情的推進之下,存在這著一種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浪漫;軍人們為了「國威」打造巨型戰艦,看著模型感性讚嘆「太帥了」,但回過頭來理性地想想,她也只是個帶來死亡的戰爭機器罷了。
.
電影的故事舞臺將時空拉回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故事則描述了1933年,日本海軍內部在汰換軍艦之際,出現了建造「戰艦」與「航艦」兩種不同意見;在「巨艦大砲主義」盛行的年代,「戰艦」不僅只是一種海上武力,同時也象徵著國家國力,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戰艦」與「航艦」之爭,這也意味著「意識型態」與「戰術思維」的觀念衝突,這時該如何突破僵局?數學或許就是個解答。
.
試著想像這些民脂民膏,花費在戰場的武器軍備,意味著這些武器裝備也多少承載著人民的期待、民族尊嚴、自信的展現;而電影將大和號的沉沒,說明為代替著日本人民葬身海底,不也是一種武士最終以淒美的方式退場嗎?
.
而有關「大和號」的電影不少,關於太平洋戰爭的作品也很多,但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待戰爭,我想這就是《阿基米德大戰》特別的地方;除此之外,《阿基米德大戰》的絕妙之處,就在於我們都知道「大和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傳奇戰艦,但電影卻偏偏拉著觀眾來到1930年代,二戰前夕日本海軍「戰艦派」與「航艦派」鬥爭的時刻、1942年大和號成為聯合艦隊旗艦,以及1945年大和號沉沒的三個時間點,記錄了日本人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興盛與衰敗;我們都知道大和號必然會被建造,因此故事焦點不拘泥於歷史的時間順序,反而擺放在一個數學天才如何看待軍人,以及他對於國家的心境轉變,我認為是相當有趣而且特別的觀點。
.
「也許,早知道就多造一些航艦。」
「也許,把建造大和號的資源投入在更多的航艦上。」
談論歷史沒有如果,但我們能夠從歷史的必然結果,從中了解到什麼,學到什麼樣的教訓。有趣的是,電影的時間順序編排為1945、1930s、再到1942年,從大和號沉沒的坊之岬海戰做為開頭,到1942年大和號成為聯合艦隊旗艦做結,
.
在中途島之前的日本海軍,懂得利用航艦戰鬥群進行攻擊,看似跳脫了「巨艦大砲主義」思維,卻還是建造了「大和號」,站在這場改變人類歷史的戰爭上,日本內部確實有很多故事可以說。電影的故事也在男主角受山本五十六的委託,對新型戰艦的預算推估的過程,對比到開場的壯烈海戰、大和號以武士出陣之姿出航,都展現了「歷史」能夠以小見大、以古鑑今的效果。換言之,本片的劇情縱使沒有時間順行敘事,也能夠做到強烈的前後呼應、對比,相當精彩。
.
值得一提的是,《阿基米德大戰》終究是個實中虛的故事,但它也另類地讓我們看到在當今以「科學」為王的世道,我們似乎仍避免不了意氣用事的做決策,用理性做為偽裝的感性面,以為是在多方評估、開會討論、理性判斷的結論,其實都是在「先射箭再畫靶」。
.
就如同電影中的將領們,在會議桌上爭論不休,從建造軍艦的話題吵到私生活,卻還是被男主角用數學公式拉回焦點;「預設立場」,總是一種將焦點模糊的致命傷,如何有效地溝通,在人與人的相處上懂得圓潤、理解數字並無法衡量萬物的道理。有時候人心,才是最難以丈量的東西。
.
總而言之,《阿基米德大戰》是部相當推薦的軍事題材電影;從海軍戰術上的觀念衝突,看到了歷史上重要的轉變。透過「大和號」頗具史詩感的一生,從風光成軍到最終翻覆沉沒,透過影像,我們看到了日本人在歷史詮釋上的細膩與用心,同時也讓我們從不同的觀點切入歷史,讓人反思戰爭背後的意義與人性。
.
.
.
《阿基米德大戰》The Great War of Archimedes
台灣上映日期:2020-06-19
@garageplay.tw
.
.
.
#阿基米德大戰 #thegreatwarofarchimedes #二戰 #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 #大和號 #戰艦 #山本五十六
#電影 #影評 #movie #review #filmcrtics
大和號 沉沒 記 在 新‧二七部隊軍事雜談- 歷史上的今天:大和號沉沒記...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歷史上的今天:大和號沉沒記1945年4月7日,在日本鹿兒島縣坊之岬海,大和號在這海域執行他最後一次的戰鬥任務「天一號作戰」,大和號被美軍航母戰鬥機 ... ... <看更多>
大和號 沉沒 記 在 Re: [分享] 假如大和號活到現在並現代化改裝的話? - 看板Military 的推薦與評價
戰後大和號奮鬥記
194508二戰日本帝國投降後
大和號因為龜到偏遠峽灣躲過盟軍打擊
(海軍高層自覺不該無意義人命犧牲)
最終成美軍戰利品,但噸位太大,
美方無暇處理,先就地封存
1946美國成立影子艦隊
NDRF國防後備役艦隊
美方暫時將大和號編入資產清單,
但預算不足,短期無意拖回本土
只輪派少量水兵看管數年.
1950年初麥克阿瑟注意島鏈重要性
要求評估啟用大和號的可行性方案
195006韓戰爆發 北韓發動攻勢
首爾迅速失守 南韓軍炸斷漢江大橋
美軍依戰前評估大和啟封方案
快速招募前日籍水手整備啟封
恢復航行與岸轟開火能力
這原本只是應急方案,所以甚至沒有重新命名,只有臨時用BB72的編號
195007北韓軍主力渡過修復的漢江橋樑
快速攻佔水原,南韓軍士氣已總崩潰退
美軍也被迫南撤 最終退守大田
爭取設立釜山防禦圈的時間
美國本土徵召退伍軍人復役參戰
抵達日本,準備增援釜山.
密蘇里號等BB也趕往東亞參戰
195008-195009釜山環形陣地防禦戰
大和號在美軍負責武器 日本水手負責動力的混合編組下,最高機密出航
出航過程只有一半鍋爐正常運作
日本技師隨艦一邊維修一邊航行.
大和號從日本海航行到釜山東北近海.
多輪全火力猛轟,每分鐘1輪的地圖方格砲擊,逼迫北側北韓軍潰退內陸
美軍華克中將察覺北韓軍意圖2師兵力
朝西南方迂迴朝釜山攻擊
盟軍西側兵力密度不足,將部隊撤回洛東江以東,拆除橋梁堅守防線
大和號再次航行到釜山西南側近海,
多輪全火力猛轟,逼迫自晉州向東進軍的北韓軍潰退,穩住釜山包圍圈
北韓軍前鋒準備渡河猛攻時
遭受1.3噸重的高爆彈的9門齊射 , 每分鐘超過10噸彈藥投射量,散布數百到1公里範圍,每個彈坑十餘米,深度2層樓.
並讓車輛與土石噴飛到百米空中. 每枚彈殼破片殺傷數百米
每分鐘就有1個營級單位瞬間失聯.
同時友艦密蘇里號往仁川執行岸轟任務
掩護盟軍登陸.
在美軍多艘BB參戰後 大和號火力投射地位漸減
但大和號在釜山表現 仍使他戰後
未被除役拆解,但仍被封存.
1960美日新安保條約
1960美日SOFA駐日美軍地位協定
正式約定日本雇員操作維持艦體航行,
但戰時由美軍指揮並派員操作武器
大和號定位為美軍駐日的浮動基地.
日本有責任分擔駐日美軍基地費用.
這使美軍持有大和號的成本較其他戰艦低
1970年代初期經歷越戰,
大和號與密蘇里號曾聯手岸轟越共.
但大和號艦體老化需大修
美軍無意負擔其高昂升級延壽成本
1972美國將琉球行政權與大和號
一起歸還日本. 日本海自將其延壽
加裝SPS48A遠程雷達與數組照明雷達
海自在加裝飛彈後,短暫操作數年
原想定作為北海道反登陸用
不惜犧牲自己的特攻作戰到紅軍登陸區
傾瀉火力,但這戰術想法充滿爭議性.
1975蘇聯P500(SSN12)沙箱ASM
重達4.8噸的衝壓超音速重彈的服役
其威力被日本海自認為難靠重裝甲抵擋
不久後海自因為成本效益因素而選擇封存.
1990年代冷戰結束,日本放棄維持
再次服役的可能性,從序列中完全除役
在港口待處理.
1998日本決議比照密蘇里模式
捐贈作博物館艦
2005日本吳港的海事歷史博物館開館
大和號改裝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
亞太各國對此艦未被拆解心情複雜.
南韓社會尤其立場分歧,
一派認為是拯救釜山的功勳艦,
象徵日韓是盟友.
一派認為是軍國主義侵略者的象徵
民族主義者認為日本鬼子保留二戰戰艦,顯示仍有帝國主義軍國主義的心態,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75.18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26545128.A.39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