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快過年的這時候,家裡阿嬤就會一直重複說著小時候過節,左鄰右舍相揪集合炊粿的情景,一次做好的發糕、紅龜粿大家分著吃。
我就給掰一點,舉了書裡的歐洲例子跟阿嬤對談,舊時代的阿斗仔也是一樣,大家拿著麵團還是麵粉我忘了,一起去村裡共有的烤爐請麵包師烘烤製作,一個大大的裸麥麵包主食可以供一個家庭吃上好幾天。#同樣都有共享的概念。
我家樓下 慶祝•celebrate baking 從野上麵包改名至今,前幾天還是第一次去。一進到店裡,什麼都沒變,只有店名改了,但還是再熟悉不過的那個我家樓下麵包店。
一個芝山捷運站週邊共有的烤爐概念,就像去大稻埕阿角紅燒肉,你也不會問東問西,直接吃就對了。
自家樓下開了好幾年的麵包,味道就是一個信任而已,臉書哎居沒講太多深奧的烘焙技術,但川流不息的人潮就證明味道口感是大家都認可的。
_________________
▍過年必備《 #金興發 》 ✨💰🎉
💰#發財金:
慶祝烘焙也參戰蛋黃酥之亂。表面蛋液刷得濃厚乾淨,閃閃發亮,超炫富蛋黃酥。
切開看到鹽漬足月30~33天紅土鹹鴨蛋黃,完全就是油潤鬆香。
足夠的鹹香,加上適當的豆沙甜度,還有層層酥脆飽滿奶油香氣的酥皮,期待年後我的荷包鈔票也能疊成跟派皮一樣緊密有序。
_
✨#紅心A:
西班牙最大葡萄酒商——恭賽雷(Gonzalez Byass)家族,在2021年推出的Ace Kicker。
由釀酒師精心挑選出六種葡萄品種來混釀,滿滿新鮮櫻桃噴香,蘋果乳酸發酵創造柔順單寧,並分別陳年於美國與法國橡木桶來調和酒體,即開即飲,完全不用醒酒,超順超好喝。
直接一瓶穿心看透對手,農曆年牌桌無人能敵。
_
🎉 #義大利發糕:
潘納朵尼發酵種必須有超強活力,才能撐起多奶油多配料的麵團。內部形成由下而上、各種大小不一的垂直橢圓形氣孔,越發越有活力、越發越增美味,這不是發糕,那什麼才是發糕。
而且真要買傳統台式發糕,我還真的不知道要去哪裡買。
然後這次居然出了桂圓口味,裡面還加桔丁和核桃。桂圓意涵圓滿福氣、桔子象徵金澄吉利、核桃表達和氣生財,全都是象徵吉祥圓滿的美味。
這次的過年限定桂圓潘納朵尼還只有做最大的size,圓周60公分,高16公分,幾乎快要一公斤重,一手掌握不住的沈重,一拿回家就被阿嬤指定放在神桌上拜祖先保佑全家平安賺大錢。
潘納朵尼的購買訣竅就是買越大的越好,內部的果乾配料水氣可以持續釋放,整體的麵包表接觸面積相對也比小size來的少,水氣釋出的慢,讓口感持續保持濕潤。
#橡木桶洋酒
#酒黨wineparty
#西班牙恭賽雷家族
#GonzalezByass
#過年最佳牌桌搭酒
#賈霸數錢
#歐印這一瓶
未成年請勿飲酒 _ 喝酒不開車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北大稻埕鼎盛時期有近百家業者在做米食加工,但是現在只剩下兩戶人家在做,其中一對兄弟檔就是捨不得傳統米香漸漸消失,決定離開科技業回家傳承手藝,因為堅持炊蒸古法,蒸籠幾乎疊到天花版,經典的畫面保存了珍貴的飲食文化。 店家資訊: 林貞粿行 (02)2598-2956 林裕強 : 0931-365-5...
大 稻 埕 炊 粿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省角力戰:五步一角頭的迪化街二段】
從小在迪化街二段炊粿世家長大的柯兆殷大哥,對於這一帶的角頭歷史瞭若指掌,甚至還接受過媒體專訪:橋頭、土地公廟、刺仔腳、水管頭、四崁仔、聖公媽、草埔仔,這些你可能聽過,卻不了解背後涵義的地理名詞,其實可是各有來頭。
短短一條迪化街二段為何會遍布角頭勢力?那些地理名詞又各自代表了什麼?曾經的繁榮也許是你現在路過時難以想像的景象。跟著柯大哥走一趟迪化街二段,眼前的蕭條街景像是整個活了起來,有如動作片般精采!
✤導覽✤
6/15 14:00-16:00【本省角力戰:五步一角頭的迪化街二段】柯兆殷
6/16 10:00-12:00【艋舺水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柯得隆
6/16 14:00-16:00【大稻埕水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梁蔭民
快速報名→ goo.gl/bM1zdN
更多場次→ goo.gl/EM9XiX
※前100位報名【拚:大稻埕x艋舺】系列場次將獲得《異人茶跡》明信片+拚 徽章一組,導覽現場發送。
✤展覽✤
6/01-6/30:頂下郊拚 X《異人茶跡》創作展
大家有空歡迎來台北城市散步的辦公室逛逛~~
大 稻 埕 炊 粿 在 東森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現正熱播中》請收看51頻道【#台灣1001個故事】
大稻埕木造蒸籠炊粿 保留珍貴食文化
林貞粿行 (02)2598-2956
林裕強 : 0931-365-595
大橋町目米食館
(02)2585-3129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三段124號
大 稻 埕 炊 粿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北大稻埕鼎盛時期有近百家業者在做米食加工,但是現在只剩下兩戶人家在做,其中一對兄弟檔就是捨不得傳統米香漸漸消失,決定離開科技業回家傳承手藝,因為堅持炊蒸古法,蒸籠幾乎疊到天花版,經典的畫面保存了珍貴的飲食文化。
店家資訊:
林貞粿行 (02)2598-2956
林裕強 : 0931-365-595
大橋町目米食館
(02)2585-3129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三段124號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大 稻 埕 炊 粿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1001個故事-20171029分集大綱:
part1:【拜師苦學知高飯 夜市美食地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kSy_XnPl7I
part2:【改良雞胸肉口感 小吃店炸出雞排奇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M1xcBORjKU
part3:【台東古味封仔餅 樸實紅紙封住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44yTFwS7UE
part4:【無毒養殖大閘蟹 三芝蟹農夜未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6xU8TTPAc
part5:【大稻埕木造蒸籠炊粿 保留珍貴食文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6cTL-XAKBk
part6:【日式串燒結合在地食材 烤出獨特美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D3DT0BH6g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大 稻 埕 炊 粿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北大稻埕,鼎盛時期,有近百家業者在做米食加工,但是現在只剩下兩戶人家在做,其中一對兄弟檔,就是捨不得傳統米香漸漸消失,決定離開科技業,回家傳承手藝。10/29週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CH51台灣1001個事唷!
■台灣1001個故事說不完的故事
每週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林貞粿行 (02)2598-2956
林裕強 : 0931-365-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