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2] 細說分鏡 Vol.1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60
🖍真正勾起共鳴的絕不是表面,而是隱含在照片中,那些不為人知抉擇的密秘
🖍那才是照片的靈魂、故事與含意
🖍了解過後,才足以激起我們心中的感動的共鳴
前面說了很多「照片、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特別是「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也許會有人認為,那不就是「創作動機」嗎? 其實不是,我認為創作動機,是整個我們自己生命中的一個「火花」,有點像是「靈機一動」「天外飛來一筆」的感覺,又或著是抱著特定的觀點拍下的作品,說說這觀點與照片的關係如何一同呈現,所以我認為「創作動機」跟「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是不同的觀念。 這一篇,我們來談談這點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是完全不同的攝影觀念,也同是完全不同區旅行方式,他們都是一種旅行,但整個目的完全不同。
🔹旅行攝影,我的定義是「在旅行中所見、所拍」,這一次旅程看到什麼,在你的眼裡覺得有趣而拍下這些照片,看起來每一張照片都是獨立的,但攤在你的旅程時間軸上,照片的順序也就是旅途的痕跡。
攝影旅行則是「為了攝影所規畫的旅行」,為了照片目的,而規畫的旅行,包含出發、經過、抵達、等待,路途不見得順,但就為了那張照片最好的時候,所規畫的行程。🔹
「為了等待從傍晚進入深夜」,在一景點足足待了近 2 個小時,哪裡也去不了,因為我曾看過他人的作品,那景點、那景觀傍晚日落的照片真是迷人,算好差不多時間前往該處,然後一等就等上好段時間,就為了拍攝那 2 個小時光線與色溫的變化。
但就旅行的角度就不見得如此,旅行規畫上,通常是以「效率」「方便」為主,數個點都要一一的 「Check」,達成,那麼在有限的時間下,安排好路線、交通、用餐、住宿很重要,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是抱著這樣子的方式旅行,也有些人是「隨意」,到了再說,反正都要去那幾個地方,不如就看心情、看天氣做決定,而這一路拍攝的照片,自然也就是旅行的記錄。
「因為旅行而攝影,與為了攝影才旅行」,這二種心情我都有過,帶給我二種截然不同的攝影與旅行的心得體驗,前篇文章說到「唯有真的站在不同立場」,我們才有機會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
🟥何時的念頭
何時產生這念頭? 那就要談談幾年前我自己辦過一場「旅行攝影」分享會的故事講起。
那天分享會後結束,在回程路上,心裡在想今天的分享會的心得,像是哪張投影片覺得不錯,哪個點可以做的更好,每一次的分享會我都會這麼簡單的自己檢討一下自己表現好不好,同時旁邊一位人,曾與我一同自助旅行的朋友問我一些事情,他問我說他即將自己前往義大利,在找尋交通票券資訊上,網路的資料很亂,每個人說的都不大一樣,問我該怎麼辦?
🔹「這很正常呀」,我說,因為寫這些旅行分享的人,他們自己也很可能第一次去,在旅行過程知道要介紹交通票券資訊給人參考,由於他們是第一次,遇上什麼、就拍下什麼、記下什麼,有時照片沒拍到,忘了細節而交代不清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有時年代久遠,交通資訊需要更新…,種種因素下你看的網路資料都有可能不完全正確,但可以當作背景知識,隨機應變,除非是特定地點,不然大多數的原則都是通用的。🔹
其實我也是呀,我也寫了不少相關的旅行介紹的文章,也寫過一些旅行交通、票券的使用方式,經常都是「第一次」到某個國家,解決交通問題,除了參考別人的資訊外,自己也會特定的「拍下」特定的照片,像是「車站、車票、置物櫃」等等,再配合文字來搭配解說,因為有此經驗,回答起朋友的問題就顯得自然。
爾後在捷運站門口彼此告別後,我一個人往回家路上思考今天分享會的問題,以及剛剛與朋友互動的過程,突然才覺得「啊,不對」,今天的主題根本就與心中說的內容完全相反,今天的分享會是屬於「旅行攝影」 - 分享旅行中的照片,但我最想說的,其實是「攝影旅行」,是為了要分享「照片故事」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而由於今天的主題是「旅行攝影」,自然投影片的內容順序,是以「旅行的順序、痕跡」做安排。
也正因為心裡很想說的是「攝影旅行」,也難怪為何某幾張投影片,我覺得應該順序調換,或是「併在同一頁說」會比較洽當一點,但一這麼做,就覺得講起來不大有順序,時間順序就會彼此交錯,讓觀眾覺得…,怎麼一會說今天拍的照片,一會說後天、一會說昨天照片的感覺。
過去自己辦了數場,以「旅行攝影」為主的分享會,每次說完心裡感受都隨著現場觀眾互動不同,感想也不同,但覺得始終…,離我心裡想分享的「故事」有一些落差,卻無從說起,直到這一天晚上,我才找到心中那塊最想說的天地。
🔹「我最想說的,是為了攝影作品,所追求的旅途,無論甜蜜與否,那才是一張照片我挑選出來最單純的念頭,正因為是為了追求那張照片的結果,所有的準備規畫都是以「它 – 照片」為出發點思考;但如果是旅途中所看到、見到所拍下的照片,好像我只是過客,順手一拍,除此之外 – 沒了,這種照片並不是好不好看問題,而是缺乏一點…,我心裡最在意的事情,在分享過程總有點不是那麼踏實的感覺」🔹
🟥抉擇與密秘
「我也想聽聽,別人的分享一張照片背後的抉擇與密秘」,除了拍照技巧外,同時也希望聽出這些拍照技巧,是如何抉擇出來的? 是唯一的答案嗎? 還是在許多答案中,選擇最適合當下的?
就像記者訪問發明燈泡的愛迪生,「你是如何知道要用那東西來做出燈泡的?」,愛迪生回答說「我不知道什麼可以達到,我只是找到 99 種失敗的方法,最後一個才成功」,雖然真實歷史故事並非那麼簡單,但這過程也與我們追尋一張照片過程,有一些雷同可以參考的點。
任何一張照片,拍攝方式、技巧與手法,說明出來原理很簡單,比如用什麼相機搭配多少鏡頭焦段,快門光圈感光度的組合、是否使用濾鏡等其它工具輔助,天氣是如何預測,又什麼時間點下拍攝,這些都是我們最後知道的「結果」,這些資訊若能在攝影分享會一一的提及,非常實用。
但如果真的對一張照片更「細細的切入多問二句」,就知道結果背後都有一些故事,礙於分享會的主題、時間有限下,那些故事通常都會被忽略掉,而這才是我最想聽到的部分,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也去了相同的地點,採用了相同的拍攝方式,假設天氣狀況也相同,我也不見得拍出相同的作品,經常如此,人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此時不免會覺得「他人總是留一手絕活」,確實有些人是如此,但有些並不是這樣。
🔹就好比聽人說…,看一個成功的人,不要只聽他成功的故事,要看看他遇過什麼樣的失敗、如何失敗、失敗的過程是什麼,因為成功無法複製,但失敗可以盡可能的迴避。
攝影也是一樣,光是聽著他人如何拍出成功作品,不代表你就能複製他人的成功,他一但在過程中遇上挫折與失敗,那我想人人都很有可能遇上相同的情況,那麼單單聽如何拍出這張照片「成功的要素」,是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而背後不知失敗多少次、等待多久,準備多少才能達到,就算同一點蹲上好幾回,每一次的天時與地利也都不同,最成功的照片不見得是「天時與地利」最好的搭配,可是在那一次如何配合天與地,做出照片不同的抉擇,那才是最有趣的部分。🔹
🟥讓聽眾共鳴
「共鳴」是很難的,我談了 100 張照片,能讓底下的聽眾、學生產生共鳴的照片,若有 10-20 張有共鳴的話,我覺得對我來說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往往是我不斷編排講義參考的點。
要解釋一個抽像的概念,並且透過具體的圖、文、口語表達,讓底下的讓聽眾有「共鳴」那才是最棒的照片例子,而這樣子的照片是有的,但要一試再試,才知道同一張照片,在數場課程中是否經得起「共鳴的考驗」,也就是在課堂中,這個例子能吸引學生目光,數次都能達到那層效果,我才確定這組照片能讓他人達到心中的共鳴,這樣子的照片,我會用一個簡單的名詞稱乎他 - 「哇照片」。
🟥「哇照片」
「哇照片」不好找,真的,為了讓講義更加精采,我經常在改裡頭的例子,無論是在過去的照片裡翻找,或是重新拍新的,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有時反而越改越糟糕,再將之前的例子放回來也是常有的事情,但經過幾年的經驗下來,我漸漸覺得…,這個「哇照片」其實存在我電腦硬碟裡許久,而且還不少,只要我放慢速度,放鬆心情,好好的欣賞一些照片,想想當時這麼拍的理由,再看看這張照片能否在課堂上傳達得清楚。
🔹但如何確定課堂上我能否傳達清楚呢? 我會用單純一點的標準,這一張照片已是好段時間前拍的,在看這張照片,是否能讓「脫離拍照當下的我」,重回現場、感受它,如果可以訴說更多「照片故事以外的事情」,讓我自己回想更多這張照片以外值的事情,包含當時的天氣、心情、身體狀況、遇到的大小事等等,如果可以讓我自己,在看自己的照片回想起這些事情,通常成為我心中的「哇照片」機率就高多了,最後挑選出來在課堂上分享,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有的自以為不錯的 “哇照片”,反而產生反效果,下次這例子拿掉就好)🔹
🟥站在台上,心在台下
任何主題的演講、分享,台上的講者應該不時的留意聽眾的情緒,是否對你的內容理解、投入,而不該自顧自的一股腦的說完每一張投影片,趕在時間內講完它,有些是「為了講完而講完」,有些則是「講不完就算了,跳過」,看看一位講者是否是熟練,從整個分享過程,除了時間的掌握,聽眾情緒拿捏得當宜,整場聽下來掌聲如雷,意猶未盡,那就是一場完美的分享。
這個不容易,真的,但也不難,同一個主題講上數十次,任何人也都能練習到一定的程度,而這一切的開始就從「講稿、投影片」的設計心態開始,熟練的講者,在一開始投影片準備心態,就不是以「張數」來思考,而是如同書寫一篇文章,簡單的「起承轉合」結構,帶著聽眾慢慢進入你的世界的前提下,規畫每一場分享,這點確實不容易,即使再熟練的講者,面對全新的主題,頭幾次也不見得都能做到這點。
🔹我覺得最好的「講者」,應該具備一種能力「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那種能力,同時也是一種境界,要如何讓自己分享內容,能一次比一次好,這種能力非常重要,不為了時間、投影片張數而趕工、拖戲,而是與觀眾一同享受這個過程,畢竟人是站在台上,無法用第三人稱看待自己的表現,但講者的「心眼」可以時時看看自己,觀察聽眾,內容是已經固定了,但盡可能改變節奏,搭配音調調整、肢體動作、不時插穿其它故事、笑話,來讓整場分享更加成功,才能記下此次的失敗,下次做的更好。🔹
我想抱著「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的心態,努力的改進分享的過程,每次一都比前一次更好,讓 100 張照片分享,能張張讓人感動,心中產生「共嗚」。
🟥攝影旅行、共嗚與「哇照片」
讓我找到最多「哇照片」,在數萬張照片堆裡,往往是在「為了攝影而去旅行」的照片裡得到最多的可能,因為一張「哇照片」通常挑選標準,都是對一張照片非常深切的感觸,我才會挑選出來。
🔹「一張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這句話是對創作者自己才成立,對於底下的聽者,我則是將照片背後的千言萬語,精挑細選整理出來,如此一來才能讓聽眾,了解一張照片「如何拍攝」「背後故事」,以及「如何達成與失敗」,使得一張照片,無論是對拍攝者,或是其他聽者,更有其生命、靈魂與含意,讓大家產生共鳴,在這空間裡不斷的繚繞講者的語話,以及聽眾的笑聲、掌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萬的網紅關韶文 關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自己喜歡的樣子、別人喜歡的樣子,找到舒服的位置!」 - 在高中的時候我讀的是「男女分班」,全班都是汗臭味和熱血的氛圍,一開始真的超級不習慣,因為第三節課就要衝熱食部買食物,上課的時候趁老師沒看到就偷吃飯,第四節中午才能好好跑去打籃球。(可是我又不打籃球?) - 我和丘曄過去很常被問到「如何維持好...
「小記者訪問技巧」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小記者訪問技巧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小記者訪問技巧 在 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小記者訪問技巧 在 混血樂樂與太陽妹妹 Abner & Aast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小記者訪問技巧 在 關韶文 關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小記者訪問技巧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小記者訪問技巧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小記者訪問技巧 在 Patrick Sir - 這班校園小記者的訪問技巧及表達能力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小記者訪問技巧 在 張敬煒 ♂️|體路 精英運動員慈善基金賽馬會動感校園小 ... 的評價
小記者訪問技巧 在 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浪漫月巴睇2000(165)
【只睇梁朝偉】
最近那個梁朝偉用廣東話接受的海外訪問,我看的次數不多,四次而已。
1.一定比起翻看《重慶森林》的次數少。
2.看了過百次,由頭到尾,絕不是只選看某一段(例如663用手把飛機模型降落在周嘉玲背部跑道上那一段);而其中七十多次,是在一年內看的。我不敢說自己好迷梁朝偉(我認為我更迷周嘉玲),但他某些戲,又真的近乎病態地翻看過好多次。
3.或許你會說我只是迷戀王家衛世界裡的梁朝偉——663、黎耀輝、周慕雲、(沒有深入美軍軍營單挑鬼佬的)葉問等。
4.其實我一樣鍾意非王家衛詮釋下的梁朝偉——《地下情》的張樹海、《喋血街頭》的阿B、《辣手神探》的江浪、《亞飛與亞基》的亞飛、《正牌韋小寶之奉旨溝女》的韋小寶、《超時空要愛》的劉一路,甚至是《行運超人》的賴料布,他們都不是沉鬱地有型(又或有型地沉鬱),而可以是活得虛無、講兄弟情、追求正義,以及癲狂搞笑——尤其搞笑,一直主張,梁朝偉其實擁有屬於自己的喜劇節奏和搞笑方式,只是他負責搞笑的電影都沒有參加康城影展。
5.演員,永遠是讓自己進入不同身份角色(同時也讓不同身份角色進入自己),今時今日很多演員,不只在虛構的電影演繹不同角色,也在現實世界化作同演員身份未必有關的角色,例如(明明已屆中年卻走去)做哥哥披荊斬棘,又或被提拔為創意總監,甚至做創意官。那班「哥哥」暫且不提,創意總監和創意官,職銜同樣高舉「創意」,證明擔任者的創意相當被睇重,重到被委以重任,重到要稱之為「總監」和「官」,重到成為創意的圖騰,要膜拜,要供奉。
6.梁朝偉一直是演員,純粹的演員。
7.在《新紮師兄》是初出茅廬的演員,在《大運河》是被錯置的演員,在《阿飛正傳》片尾是鋒芒畢露的演員,在《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是把孖膶腸變成香港電影一個永恆記憶的演員,在《洪興仔之江湖大風暴》是古惑仔大氣候下的演員,在《黑獄斷腸歌之砌生豬肉》是被糟質折磨的演員,在《色,戒》是為了演繹角色不惜一切的演員——如果你問我,我會話,易先生才是梁朝偉千禧後真正的經典演出。
8.可惜負責的記者沒有問到1986年的《地下情》。盛世之下,關錦鵬竟然走去拍一群活得虛無的人,梁朝偉的張樹海,便是其中一人。今年電影節放映修復版,我詫異,梁朝偉竟然有去看,(低調地)看回自己接近四十年前的演出,看回那個已經不復存在、有點技巧卻又依然青澀的自己,不是甚麼自戀,而是一個演員在檢視自己的過去。
9.80年代是盛世,90年代初也是盛世。偶然看回他做嘉賓的一集《軟硬製造》,毫不沉鬱,仲好鬼開心。當時他做歌手,出唱片,一身頹廢Grunge Look,但上到節目,又能放開懷抱同軟硬打拳,同現場一班應屆會考生觀眾玩遊戲,不像今時今日的偶像,要做機靈表情、咬唇、單眼Wink,以及同舞台地板進行大面積接觸的動作。佢呢,頂籠戴鼻環。今天不再戴鼻環,改為在雙手套上十環,瀟瀟灑灑,瀟瀟灑灑的給我瀟灑的Shang-Chi。
10.講到尾,睇《尚氣》當然不是為了睇尚氣。
(原文刊於am730)
(寫文時,未睇《尚氣》)
#浪漫月巴睇2000
小記者訪問技巧 在 混血樂樂與太陽妹妹 Abner & Aast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的少女時代 #追星的孩子不會變壞 #認同快留言 #我華迷我驕傲
周日夜晚沒甚麼觸及率
今晚來當天橋下說書的~~~
迷妹檔案
♠迷妹2X年 追星15年
♠正在進行雙寶養成計畫
本命 #劉德華
趁自己還沒得失憶症前,用腦中僅存的記憶體記下當飯的瘋狂
誰陪伴著你的少女/少男時代呢?
認識樂媽很久的人都知道
有個人占據了我少女時代的很大一段時光
就是照片中這位……華仔~~~~
這位我們口中所喊的「老大(其實當時我們稱他大哥)」
從國小開始就很喜歡他
但一直到了國中畢業才第一次看到他本人
高中開始慢慢能接近這個天王藝人
很多很多跟他一起走過的日子
記得以前追星的時候
常常會被路人甲乙丙丁說我們是瘋子
姊追的不是星 是人生價值
那些少女情懷總是詩的日子
有個大哥 而且還是個帥氣大哥
建立了我的正三觀
還學會許多技能
>>在甚麼位子就該做甚麼事<<
學生就要好好完成學業
記得遙遠的高中時代
曾經看過其他不懂事的捧由
在上課時間穿著制服
還傻傻的到華仔面前去說
「我翹課來看你喔」
結果被他黑面「下次如果再翹課我不會再理你」
>>讓我有學習的動力<<
因為看了演唱會聽不懂廣東話
所以下定決心一定要懂得他的語言
從唔識聽唔識講到現在識聽識講
為了想寫信給他
大量的閱讀與好好的練字
提升自己的文字能力
學習修圖與影片剪輯軟體
許多電腦軟體的技巧
等於是年輕的時候就把許多技能都練就
但當時其實渾然不知
>>讓我找到自己的目標<<
我在國三那年 就決定我的未來目標
我要成為報社娛樂記者
有朝一日我可以訪問他 接近他
就像朋友一樣話家常
後來順利的進入電視台
雖然不是記者的工作
但也同時能到因為工作的關係到後台採訪
雖然一起度過那些瘋狂的日子
最重要的我遇到了一輩子的好朋友們
我們打破年齡與地域的侷限
就像家人一樣
隨著年紀越大
真的覺得是很難得的緣分
感謝華仔讓我們能認識
其實跟華仔的故事真的很多很多
隨著年紀增長也不會後悔那段瘋狂
心理也都非常滿足
以後如果我的孩子也要追星
我會陪著他們一起
傳授他們密技~~~
不要阻擋 一起成長了解
不是更好嗎?
小記者訪問技巧 在 關韶文 關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自己喜歡的樣子、別人喜歡的樣子,找到舒服的位置!」
-
在高中的時候我讀的是「男女分班」,全班都是汗臭味和熱血的氛圍,一開始真的超級不習慣,因為第三節課就要衝熱食部買食物,上課的時候趁老師沒看到就偷吃飯,第四節中午才能好好跑去打籃球。(可是我又不打籃球?)
-
我和丘曄過去很常被問到「如何維持好人緣?」其實在學校和職場上的關鍵不太一樣,有時候可以很活潑、有時候反而要保持低調,今天跟大家分享我們保持「不討人厭」的關鍵。
-
謝謝大家對「負能量週記」的喜歡,雖然沒有超級亮眼的成績,但是每一集的內容我們自己都很喜歡,也喜歡在這樣不快樂的日子裡,可以繼續陪伴你們。(最近也在研究要如何遠端錄音,技術上仍然碰到一些困難,我們會盡力的。)
-
如果有什麼關於節目的意見,也歡迎留言和按下五顆星,和我們分享哦!
Podcast全系列 ‣https://linktr.ee/kuan_choo
-
【本集重點】
-
00:00 負能量週記來了!
00:30 有助乳汁分泌的「負能量週記」穩定在排行榜上
01:07 分類在KIDS&FAMILY是有巧思的
02:25 解釋「負能量」的取名由來
02:55 關韶文最近蠢事:電鍋乾燒了三天
03:45 今日主題:在團體中如何維持好人緣
04:44 漂亮的女生有原罪?容易被女生討厭?
06:10 丘曄國小時曾被排擠
08:16 丘曄的老二哲學:龍頭會換 老二不會換
09:00 關韶文進高中時一度無法融入同學中
11:00 關韶文高中分到男生班後的綽號
12:00 關韶文被迫成為春暉社社長?
14:50 再次解釋「日理萬機」講錯的過程
16:00 老大老么那集有一段俗諺被剪掉
17:17 關韶文一直岔題是因為看到丘曄的門牙沾到口紅
17:55 學生時期人緣好 進職場也是一樣嗎?
18:19 你在辦公室是會狗腿的人嗎?
19:30 拍馬屁與表現自己只有一線之隔
20:17 辦公室有兩種人:「受委屈直接大哭」和「默默解決問題不張揚」
21:32 丘曄在現場突然大力地開果汁
22:20 關韶文在臉書上很活躍 一方面是為了讓重要的人看到
23:40 丘曄想把收到的Podcast回饋分享給大家
25:10 學校跟職場最大的差別
26:11 主題回到學生時期:第一學期的班代都會被排擠?
27:50 關韶文怎樣都可以接歌
28:45 岔題聊到電腦作業系統以及關韶文訪綱印不出來
30:40 丘曄大學時期常當公關安排聯誼
32:10 聊天能力是可以練習的
33:21 團體生活的聊天技巧可以從「觀察」開始
34:40 丘曄的小孩會分享班上同儕的相處模式
35:20 丘曄哽咽?只是被口水嗆到啦
36:36 丘曄的小孩迷上「一加一大於二」
37:35 丘曄小孩的同學沒有人認識關韶文
38:00 丘曄會拿捏職場的開玩笑尺度嗎?
39:27 關韶文教大家職場得體的狗腿方式
41:00 台灣人很喜歡用星座分辨人?
-
#Podcast #丘曄 #負能量週記
-
【負能量週記Podcast Ep7】聊到爆哭!幻想跟偶像性行為?現場失控feat.丘曄
https://youtu.be/zprHn9gRvJc
【負能量週記Podcast Ep6】參加過最「荒謬」的比賽?從健康寶寶到查字典!feat.賴珮如、丘曄
https://youtu.be/V5SFDjUXRqw
【負能量週記Podcast Ep5】「訪問蔡依林發抖、跨年演唱會幕後慘況」丘曄首次企劃Podcast!
https://youtu.be/ma8r50bkjuQ
【負能量週記Podcast Ep4】旅遊歷險記!飛車搶劫、被騙錢、航空業獨家玩法!
https://youtu.be/_9_mWYfUWUs
【負能量週記Podcast Ep3】職業光環背後的負能量!航空公司的神祕監控單位!記者出過最糗大包!feat.丘曄
https://youtu.be/pKbF7SdMB9E
【負能量週記Podcast Ep2】關韶文在單親家庭長大!聊聊「你是小時候想成為的大人嗎?」feat.丘曄
https://youtu.be/W3Ok-gKuMNQ
【負能量週記Podcast Ep1】愛聊天就能經營社群?有什麼好處?關韶文尋覓到「頻道神隊友」丘曄!
https://youtu.be/hkbh7FxFBl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人生勝利組,要當人生努力組!📣】
職業訪談、工作vlog、減肥列車、美妝保養、聰明消費、投資理財、美食旅遊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report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_kuan_kuan/
LINE ‣ https://lin.ee/e1ebDrI
Podcast音檔 ‣ https://linktr.ee/ethanyoutube
Podcast節目 ‣https://linktr.ee/kuan_choo
合作邀約Mail ‣ ethankuankuan@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6tE0EzA8mI/hqdefault.jpg)
小記者訪問技巧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栗子車-合輯—裕民坊89歲涼果伯伯逢冬天旺角轉做炒栗子 解構百年老號出品栗子車界勞斯萊斯 老牌主無奈幫睇檔 助手:再過十年流動小販將消失
觀塘街坊一定認得涼果伯伯何炳有的草帽,他在旺角賣栗子仍然戴着他的招牌帽。「我當然要戴住這頂帽,當年打日本仔都是戴這些帽。」採訪當天,他剛開了檔3日,近日天氣稍涼,正是吃即炒熱辣辣栗子的時候。「這兩三天生意一般,現在時勢天氣還未正式凍。」你到了旺角擺檔,那觀塘街坊便吃不到你的涼果?「涼果再醃下先,我沒有時間,要在這裏開檔,通常開下午1時,我當然是很忙,不忙哪有飯吃呢!」憑香味尋找栗子檔蹤影,噼噼啪啪的聲音此起彼落,他起勢翻炒栗子,煙霧幾乎把他淹沒。他的檔口用青島栗子,貪其肉質鬆化。先將黑砂炒起,倒入栗子,炒過一會再落砂糖。「炒栗子要夠手力,要看人家如何翻轉、翻栗子的力是否夠均勻、炒栗子要看熟與不熟。你連剷都一定拿不起,不信的話你過去試下。」栗子剷比手臂還要長,剷起那厚重的黑砂,加上剷本身不輕,技巧甚高。「我閉起雙眼都炒得到,練到一身瘦削,你看我是否有肚腩?」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013/AU6MTHRZC5AE3NNTY55EB6XZ6U/
「這部車我找我老友整的,他自己都是第三代家族生意,家族也是造鐵器、石磨,也做了幾代人。」在將軍澳擺檔、今年37歲的栗子車第三代陳啟業。他的栗子車去年找人訂做,用的是不銹鋼,車身很長,包括焗番薯箱、炒鑊、放置雜物位,足有6呎長。車子背後功臣是麥榮記老闆麥健明。麥榮記寶號一直低調,隱身於九龍灣住宅商場,兩年前記者曾訪問過他們,還記得當時他對我說,「我冇諗過你會搵到我們。因為現在用石磨舖頭越來越少,全港識維修只剩番兩間,從來冇人留意這個行業。」當時只以為他做或維修石磨、粉麵機,經常拖篋趕出動。那知和陳啟業採訪,一問之下,車子竟是出自他們手筆。「這幾架車是栗子車的勞斯萊斯,一做便做了3架,每架大概要$3000本錢,手工收了他$8000,通常小販不會放重本係架車到,小販要走鬼,被人拉後再充公,所以專做小販車的人不多,大多是小販自己用鐵皮製,修修補補,我見他補到都無得再製,便叫他不如做架新車,起碼捱到十年八年,夠耐用。」麥健明說。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71217/NINI355YBZI66FIVW54CZYHHKM/
經過栗子車,總會見到一個情景。老人家坐在車旁,有些甚至是行動不便的,中年人則拿着鑊鏟,不停炒、不停炒,兩個人共同守護着栗子車。由於小販牌照不可繼承及轉讓,為了繼續「合法」擺檔,這班老人只好每天坐在檔口旁邊。據食環署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香港有401個流動小販牌照,當中151人除其他准售物品以外,獲准販賣炒栗子,現仍營業的栗子車小販車約有22架。現時獲准販賣炒栗子的持牌流動小販,有八成多人年紀在70歲或以上,當牌主都年紀漸大或過身,現行政策又不容許「繼承」或「轉讓」流動小販牌照,到時栗子車或將消失。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71217/HVWVXESGCYGZE6XJVO3BCWBQW4/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栗子車 #裕民坊 #勞斯萊斯 #流動小販 #炒栗子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0JCXnie0K0/hqdefault.jpg)
小記者訪問技巧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0月01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BGwXMHWQ51k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衝刺階段,尋求連任的特朗普,與民主黨候選人拜登首度正面交鋒,然而歷時約一個半小時的「辯論」,嚴格來說更似是「鬧劇」,兩人不斷搶白互罵,連家人私事也扯進來,恍如市井吵架,堪稱是歷來最混亂的美國大選辯論。特朗普不斷插嘴挑釁拜登,設法激怒對手,這樣的策略,也許可以討好鐵桿支持者,可是今時不同往日,特朗普是現職總統,並非真人騷主持,如此表現有失身分。有民調顯示六成觀眾認為拜登表現較佳,可是上屆大選,特朗普辯論表現不及希拉里,結果還是贏得大選。美國社會撕裂,政治兩極化,大選辯論重要性大不如昔,如此低質素的辯論,最有可能產生的作用,就是令中間游離選民厭煩、投票意欲下降,令大選變成政治「兩極」鬥動員的較量。
蘋果頭條
「港版國安法」6月30日深夜正式生效,緊隨而至,是對新例的憂慮以及無法遏止的自我審查,為整個社會蓋上一層白色恐怖陰霾。《蘋果》上周以街頭問卷訪問逾300港人,比較法例生效三個月以來前後市民取態的變化,其中直接行動的參與比例大減六成半以上,大部份抗爭口號使用比率亦跌逾五成,表明新例下不再叫口號的人增1.12倍;五成六人坦承因國安法減少投入社運,主要擔心自身安全及親友受連累。大數據亦指出,社交平台輿論熱度過去數月呈下跌趨勢,惟每當有重大社會事件發生,「敏感詞」使用率會隨之上升,反映港人在《國安法》下並未完全噤聲。「港版國安法」生效至今三個月,《蘋果》上周於街頭以問卷調查方式,成功訪問323名香港人,了解新例下市民在行動或使用口號兩方面取態的變化。
東方正論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佳節本應是人月兩團圓的好日子,無奈一場疫情改寫一切,中港至今通關無期,親人只能分隔兩地抬頭望月遙寄相思。這樣的「禁足」日子已過了二百三十多日,不僅旅遊業和零售業陷入死亡邊緣,市民對枯燥乏味的生活亦忍無可忍,偏偏政府連「四人一枱」的禁聚令都拒絕放寬,「健康碼」、「旅遊氣泡」又一味坐而論道,長此以往,香港即使沒有黑暴再起,恐怕遲早也是死於庸官之手。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多個地區實施封城封關,香港也在二月起實施邊境管制措施,最初僅限於內地來港人士須強制檢疫十四日,及後擴至內地以外地區抵港人士;及至三月底,非香港居民從海外國家或地區乘搭飛機抵港不准入境;內地、澳門和台灣入境香港的非香港居民,如在過去十四日內曾到過任何海外國家或地區亦不准入境。
星島社論
香港中華總商會昨日主辦香港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一周年大會,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等擔任主禮嘉賓。駱惠寧致辭時表示,人大常委會制定《國安法》讓香港結束港獨猖狂,迎來由亂轉治的重大轉折。他又指,香港多年來有一些人極力淡化社會的國家意識,甚至企圖通過歪曲兩制來對抗一國,逢中必反,說明增強國家意識是十分重大緊逼的問題,尤其是公職人員及青少年,「不守一國之本,就沒有兩制之利。」他強調作為中國人,愛國不是一種選擇,而是義務,更是一種正道。以「香江賀國慶 中秋喜團圓」為題的香港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一周年大會,昨日於香港會展中心舉行。
經濟社評
特朗普與拜登首場總統電視辯論,一言蔽之「亂」。特朗普並沒有跟對手拜登在政策上舌劍唇槍,而是用低劣技巧不斷搞破壞,形同小丑,美媒形容為「史上最混亂、最火爆的總統辯論」。由於特朗普將很多議題與大選捆綁,恐令亂局延續至大選後,為美國政經局勢增添更多不明朗因素。90分鐘長的電視辯論,圍繞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命、新冠疫情、經濟、種族及暴力、誠信選舉、兩人往績等6大議題。惟辯論甫開始便陷入互相干擾的吵罵,特朗普不時插嘴,打斷拜登發言,又進行人身攻擊,嘲諷對手從政47年一事無成,而拜登也憤而叫特朗普「閉嘴」,並抨擊他是愚蠢的小丑、歷來最糟糕的總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GwXMHWQ51k/hqdefault.jpg)
小記者訪問技巧 在 張敬煒 ♂️|體路 精英運動員慈善基金賽馬會動感校園小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動感校園 小記者 培訓計劃」內容包括新聞寫作、體育攝影及新聞攝錄 技巧 課堂 ... 專業記者一同採訪香港體育賽事, 訪問 香港精英運動員,做個真正 小記者 ! ... <看更多>
小記者訪問技巧 在 Patrick Sir - 這班校園小記者的訪問技巧及表達能力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班校園小記者的訪問技巧及表達能力,絕對達「半專業」水準 !如果當年我讀小學的時候有這樣的訓練,今天的我可能更口齒伶俐,思想敏銳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