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份安心:#餐廳可加強空氣流通
指揮官陳時中昨日(7/6)在記者會上言明,若開放餐飲業內用,「會有些嚴格的要求」,並提到六點餐飲業者應該做到的事情:社交距離、隔板、不共用餐具、實聯制、量體溫、清潔消毒,無法做到就只能外帶;業者也可以開始準備了。
業者還可以準備第七件事:#加強餐廳的空氣流通。
大家都在等待指揮中心頒布正式決定,而若真放寬餐廳內用,不論業者或消費者此刻也都有疑慮。在合法的前提下,各人評估健康風險與營業狀況,說穿了,這其實是 #集體信心 的問題。在這段曖昧不明、疫苗施打持續推進的期間,餐飲業者還能做些什麼賦予多一份安心感?加強營業場所的通風與換氣,是老闆們可以考慮的。
這也是我瀏覽國外資訊時,發現台灣較少人討論的部分。通風(#ventilation)成為美國餐飲業去年下半年起的關鍵字,當時美國各州餐廳開開關關,一度能內用營業時,許多業者著手加強餐廳的通風與換氣設備。這和病毒傳播原理有關,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已說明,如果病毒存在於比飛沫更小的氣溶膠(直徑小於5微米)內,即便病毒量較小,但能懸浮在空氣中較長時間,也能傳播較遠(10公尺)。盡量減少懸浮在空氣中帶有病毒的飛沫或氣溶膠,就成為餐飲業者加強內用信心的另一個目標。
#換氣率是什麼?
餐廳通不通風,衡量的標準是 #換氣率— 室內空氣與室外新鮮空氣交換的頻率,亦即室內空氣完成循環更新的頻率,通常以每小時為單位計算(air changes per hour,簡稱為 #ACH)。換氣率(ACH)愈高,就愈能減少人們吸入病毒的風險。
目前還沒有任何官方規定的換氣率標準,因為科學家還沒研究出一個人暴露在多少病毒之中才會染疫。不過,根據美國財經網《Quarts》訪問賓州大學建築工程學教授Bill Bahnfleth所指出,室內空間最好至少有3 ACH,理想上是6 ACH— 亦即,一小時最好能完全換氣3次以上,能達到6次(或更多)更好。
如何得知一個空間的換氣率?
你必須知道這個房間含有多少空氣(長 X 寬 X 天花板高度),以及從室外流入的空氣量(每分鐘多少立方英尺)。有一個公式:
換氣率=每分鐘立方英尺 X 60 / 房間空氣含量
腦袋打結了嗎?交給專業的來吧—不妨聘雇工程師、工業衛生師或空調系統業者來做評估。
#如何減少感染風險?
既然空氣流不流通很重要,有二種方法可以降低感染風險:
1. 從室外引入新鮮空氣(增加換氣率)
2. 過濾室內空氣(移除飛沫或氣溶膠)
其實,不用想得太複雜:某些空間,可能 #打開窗戶與大門 就足夠了;戶外空間更是理想。你可以看到美國媒體從去年夏天起製作大量「最佳戶外用餐體驗」推薦榜;不過,前提是氣候宜人。當冬天逼近,抬出暖爐已不夠時,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帳篷、雪屋矗立在人行道或露台上。台灣餐廳有什麼室外空間可以使用?酷暑已至,室外營業切實際嗎?應是大家想追問的。
如果打開窗戶大門不夠有效,室外營業不切實際,業者還可考慮 #加強過濾室內空氣。如果你有空氣調節系統(HVAC),可加裝高品質過濾器,《Quarts》就報導某美國連鎖速食企業希望藉此將換氣率調整到6 ACH以上,那已經是醫療機構的水準。
也可在中央空調加裝UV消毒燈,被吸入空調系統的髒空氣會被UV消毒,再與新鮮空氣一起被送回室內。
沒有中央空調的業者也不必沮喪,一般的 #空氣清淨機 就很堪用了。《Quarts》建議「最小過濾效率值」達MERV 13以上,而一般使用HEPA濾網的空氣清淨機,可過濾99.97%的PM0.3懸浮微粒,就已達MERV 17等級,其售價大概新台幣一萬元上下。
一個比較誇張的例子是紐約米其林三星餐廳Le Bernardin。去年九月底至十一月紐約市准許25%客容量的內用營業時,Le Berbardin安裝了「針尖雙極電離」(Needlepoint Bi-Polar Ionization)系統,是什麼外星文呢?意思是,被釋放進入空氣的電離子,會主動出擊吸附灰塵與病毒,並把它們消除,比起UV消毒燈被動等待髒空氣通過,此系統主動性更強,然其成效未被廣泛背書。
#對抗病毒的工具
和病毒對抗至今,我們都明白,謹慎和謙卑能讓我們不致潰敗。#沒有單一有效的防護措施,以上介紹美國餐飲業者針對空氣流通進行改善,給台灣的大家多一種方案,連同我們原本認知的拉開桌距、增加隔板、清潔消毒等等措施,都是餐廳對抗病毒的工具,希望能讓從業人員安心、消費者放心。
在疫苗施打普及前,疫情隨時可能變化,餐廳營業隨時必須調整— 維持高度彈性與應變能力,進行滾動式修正。而觀察英美五月後餐廳恢復內用後的狀況,即便內用營業額已回到將近2019年的水準,外帶外送也沒有大幅衰退,堪稱強勁。餐飲業還是得多元化收入來源,接下來勢必有一段內用與外帶外送、宅配並行的日子,考驗業者們的營運能力。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彼得爸與蘇珊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老爸商城露營用品在這⬇︎ https://bit.ly/2YymH2T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goo.gl/AZvZXq 更多彼得爸與蘇珊媽育兒日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6f_wRUZBEAP5vb3GqzScHbPJ-...
「帳篷內暖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帳篷內暖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帳篷內暖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帳篷內暖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帳篷內暖爐 在 彼得爸與蘇珊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帳篷內暖爐 在 彼得爸與蘇珊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帳篷內暖爐 在 Campfire營火部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帳篷內暖爐 在 [記錄] 2014年5月11日嘉明湖氣爆事件- 看板Hik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帳篷內暖爐 在 能用在帳內又不會中毒的暖爐?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帳篷內暖爐 在 露營就是要睡帳篷! 小坦必備煤油暖爐.汽化燈地球黃金線 ... 的評價
- 關於帳篷內暖爐 在 露營樂EasyCamp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帳篷內暖爐 在 帳篷暖爐的運費、客服和退貨,MOBILE01、PTT和網友分享的 ... 的評價
- 關於帳篷內暖爐 在 帳篷暖爐的運費、客服和退貨,MOBILE01、PTT和網友分享的 ... 的評價
- 關於帳篷內暖爐 在 [請益] 寒流露營? | PTT 問答 的評價
- 關於帳篷內暖爐 在 [分享] 黑設400w電暖爐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帳篷內暖爐 在 [露營] 睡帳裡擺暖爐,真的會很暖甚至熱嗎? - 看板C_Chat 的評價
帳篷內暖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去內湖逛了兩間戶外用品店
買了心儀的帳篷、睡袋、餐桌、暖燈、氣墊床、露營椅
全部加起來三萬五有找
CP值女王非我莫屬
逛了好久
回家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抱HEHE
行動暖爐來著🥰
帳篷內暖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同場加映
✨韓國小吃初登場✨
千呼萬喚始出來 之 小吃系列終於出現啦~❤️😂❤️
韓劇裡面常常看到路邊的小吃帳篷,
叫做「布帳馬車」포장마차
通常都會營業到很晚,
冬天帳篷內還會放暖爐,
辣辣的炒年糕是所有小吃類的靈魂人物~
Mr.Big最喜歡吃一口辣炒年糕,
再將炸物放入辣炒年糕的醬汁沾著吃, 再吃回辣炒年糕,
再將紫菜飯卷放入辣炒年糕的醬汁沾著吃,再吃一口辣炒年糕,
再將米血腸放入辣炒年糕的醬汁沾著吃~~~
最後
喝一口魚板湯,
繼續開始吃第二輪從辣炒年糕開始..🤣
就在我紀錄的同時,
Mr.Big正在我面前(遠遠的)「吃播」
這地道的韓式小吃吃法~😂
(並一邊擦汗😂)
配上一杯生啤酒🍻
通體舒暢~😘

餐桌上, 分別是:
米血腸(순대) 飯卷(김밥)
魚板湯(오뎅탕)辣炒年糕(떡볶이)
綜合炸物(튀김 ) 啤酒(맥주)
#我的隔離日記day5
#quarantinelife
#韓国小吃
#韓國製造
帳篷內暖爐 在 彼得爸與蘇珊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老爸商城露營用品在這⬇︎
https://bit.ly/2YymH2T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goo.gl/AZvZXq
更多彼得爸與蘇珊媽育兒日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6f_wRUZBEAP5vb3GqzScHbPJ-xTLNUB
追蹤我們⬇︎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eter_and_sus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eternsusan/
=========================================================
帶著自己的帳篷,第四露
我們直接挑戰全台灣最高級別的露營區拉
除了山路陡峭忘記吃暈車藥全家都暈車
海拔很高很冷空氣稀薄之外
福壽山農場露營區是不提供電的
好巧不巧我們來的這天水管又爆掉連水也沒有水
整個把難易度調到最高
知道這次挑戰很大
我們又帶兩隻這麼小的小孩
事前真的是最足了準備
開著皮卡,把可以帶的都帶了
經過這次經驗
沒水就是上廁所會比較不方便
就算有水,水也超級冰
手覺得撐不過十秒鐘
自己多帶幾桶大水可以解決
沒電,帶一顆超大行動電源或很多小行動電源可以解決
會用到電的大概就是手機而已
另外必帶的是煤油暖爐
第一天晚上外面剩兩度低溫
帳篷裡面都還可以維持15度左右很溫暖
福壽山農場真的是露營人
一半子必來一次的營區
雖然難度很高
但看到這邊的景色一切都值得了
#福壽山 #露營 #下雪 #沒水 #沒電 #帳篷 #木棧板 #雪人 #天池 #親子露營 #低溫 #挑戰 #高海拔 #cc3 #coleman #cocoon
=========================================================
Youtube官方為了避免小朋友看到不該看的留言
所以把我們的留言區鎖起來拉
歡迎大家可以到我們的IG、FB分享你們想說的內容唷
=========================================================
熱門影片:
彼得爸與蘇珊媽水中生產 | 溫柔生產 | 全紀錄 :https://youtu.be/6SqVOTw5buk
蘇珊媽懷孕日記Ep33|Kyle真的來了|水中生產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0kszriBAaA&t=1s
蘇珊媽懷孕日記Ep25|孕婦肚模DIY|Belly Casting|彼得爸與蘇珊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37mDnZt5No
彼得爸與蘇珊媽育兒日記Ep87|帶kyle出院兄弟倆被迫分開了:
https://youtu.be/v43QC1tMB3M
Cody爸比媽咪先回家囉:
https://youtu.be/WoS_mr07qIE
susan水中生產經驗分享:
https://youtu.be/sQSXpYOifmY
彼得爸與蘇珊媽婚禮mv:
https://youtu.be/pz3mfpYxj0I
彼得爸與蘇珊媽求婚紀錄:
https://youtu.be/dEQhWmkiDiE
=========================================================
拍攝工具⬇︎
相機: Osmo Action Sony rx100m7 Gopro6 canon 70D iphone 8 Gopro5
麥克風:RODE video mic pro
空拍機:dji mavic pro
=========================================================
剪輯工具⬇︎
final cut pro
=========================================================
合作邀約⬇︎
petersusan0625@gmail.com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5D4PvXlhc/hqdefault.jpg)
帳篷內暖爐 在 彼得爸與蘇珊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goo.gl/AZvZXq
更多彼得爸與蘇珊媽育兒日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6f_wRUZBEAP5vb3GqzScHbPJ-xTLNUB
追蹤我們⬇︎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eter_and_sus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eternsusan/
=========================================================
我們真的入坑拉(撒花
為了讓老婆小孩有比較好的露營體驗
真的可以說是能買的都買了
深怕去露營缺少了什麼
讓蘇珊有不好的體驗之後就沒好日子過了
我堅信第一次給他有美好的體驗
之後一切都會很順...😊
露營真的是一個坑
今天應該只是個開始
我們跳進來了...🤣
#露營 #帳篷 #開箱 #露營用品 #暖爐 #營釘 #蛋捲桌 #椅子 #瓦斯 #收納箱 #RV桶 #coleman #cocoon #cocooniii #別墅帳 #豪華帳棚 #卡式爐 #岩谷 #餐具 #led燈
=========================================================
Youtube官方為了避免小朋友看到不該看的留言
所以把我們的留言區鎖起來拉
歡迎大家可以到我們的IG、FB分享你們想說的內容唷
=========================================================
熱門影片:
彼得爸與蘇珊媽水中生產 | 溫柔生產 | 全紀錄 :https://youtu.be/6SqVOTw5buk
蘇珊媽懷孕日記Ep33|Kyle真的來了|水中生產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0kszriBAaA&t=1s
蘇珊媽懷孕日記Ep25|孕婦肚模DIY|Belly Casting|彼得爸與蘇珊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37mDnZt5No
彼得爸與蘇珊媽育兒日記Ep87|帶kyle出院兄弟倆被迫分開了:
https://youtu.be/v43QC1tMB3M
Cody爸比媽咪先回家囉:
https://youtu.be/WoS_mr07qIE
susan水中生產經驗分享:
https://youtu.be/sQSXpYOifmY
彼得爸與蘇珊媽婚禮mv:
https://youtu.be/pz3mfpYxj0I
彼得爸與蘇珊媽求婚紀錄:
https://youtu.be/dEQhWmkiDiE
=========================================================
拍攝工具⬇︎
相機: Osmo Action Sony rx100m7 Gopro6 canon 70D iphone 8 Gopro5
麥克風:RODE video mic pro
空拍機:dji mavic pro
=========================================================
剪輯工具⬇︎
final cut pro
=========================================================
合作邀約⬇︎
petersusan0625@gmail.com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I3_NYzN28I/hqdefault.jpg)
帳篷內暖爐 在 Campfire營火部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次教你怎的選睡袋,規格如何看,膨鬆度是什麼,適用溫度怎麼判別,如何清洗,如何收納保存。
寒冬裝備對應
還記得我之前說過,天氣熱,無法解決,天氣冷,可以靠裝備解決,所以秋冬才是露營的好季節,
轉眼要冬天了,今天我就來說說冬天裝備怎麼處理,以下情境以10度以的低溫為範例。這邊說的10度是帳篷內十度,一般寒流,住家的室內溫度也還有20度左右。
●如果沒客廳帳,室外的保暖:
保暖的外套衣服不用說,保暖褲很重要,當冷風直直吹,大腿跟冰塊一樣的時候,一樣感覺全身冷。
基本上帽子,手套,保暖襪,我建議就當作雪地裝備穿著,因為晚上露營的時候,活動量很小,一直做著身體不會發熱。
能夠生營火最好,不只暖身體,還暖你的心。
●如果你有客廳帳或者一房一廳:
恭喜你,光是不會被冷風吹,體感溫度至少提升10度。
♨煤油暖爐:最有效,客廳帳裝一台,保證在寒冬的時候,你的帳篷會人滿為患,但是價格較高,攜帶不方便,點火熄火要記得拿到帳篷外,要不然會有煤油味,開車一定要放置好,避免煤油外漏。
♨氣化爐搭配暖爐套件:效果一般,但是可以讓本來就會攜帶的氣化爐增加暖爐的功能,原理就是讓氣化爐燒暖爐套件上面的金屬鋼絲,鋼絲燒紅變成輻射熱,要讓帳篷熱到發汗有點難,但是一樣有感。
♨瓦斯爐搭配暖爐套件:效果跟氣化爐一樣,但是一罐瓦斯爐只能燒約1個小時,如果要整晚保暖,瓦斯罐要消耗很多,但是暖暖手,提高帳篷內溫度沒問題。
♨瓦斯暖爐:因為大部分都設計有指向反射照罩,所以熱輻射很集中,暖手腳或者一個人效果不錯,缺點一樣是瓦斯要攜帶很多。
♨柴爐:算是最麻煩但是可以玩火一整晚的方案,第一要解決煙囪的問題,我是搭配玻璃纖維防火布,把一房一廳側門蓋起來,然後開孔讓煙囪排出去,搭配難燒的相思木、龍眼木,睡覺前放滿柴火,關小風門,開通風窗,可以溫暖到入眠。
♨電暖器:算是我沒用過,也沒打算用的裝備,因為電源消耗功率較大。
●睡帳內的保暖:
如果你是新手,車上空間足夠:
我建議可以使用家裡的棉被,搭配電毯,毛毯,毛帽,這樣基本上要度過5度低溫都沒問題,擺放順序(下到上),睡墊~電毯~毛毯~棉被,再增加一個毛毯是為了讓地毯的熱更平均,電毯功率不大,價格不會,如果營地有插頭,算是建議最優先購買,如果你要攜帶家裡的棉被,記得要買大號的睡袋壓縮袋,可以把棉被壓縮到很小。
●如果你是老手了,裝備多了,車上越放越滿:
我建議用睡袋,還有一般的家庭用睡墊保暖值(R值)都不高,所以建議搭配毛毯使用,然後搭配膨鬆度高的羽絨睡袋,記得要以舒適溫度為購買基準,極限溫度是不會冷死的溫度,但是保證會讓你冷到睡不著。為何我不建議聚酯纖維的睡袋,一般的夏天睡袋還可以,如果要高保暖的睡袋,聚酯纖維睡袋都非常的大,如果一加四口,體積超巨大,大到我覺得帶家裡棉被就夠了。毛毯一定要放身體下,別蓋在睡袋上,因為睡袋靠的是膨鬆隔絕冷空氣,毛毯壓著睡袋會影響膨鬆度,用睡袋的好處可以提升包覆性,特別是肩膀,頭,睡在五度低溫如果有任何一個部位露出來,你一定會馬上感覺的到。為何一定要毛毯,因為不管在好的睡袋,被壓扁的背部都是沒有保暖效果的,但是耐壓的毛毯卻還可以保持保暖,有一種冷叫做背部冷,會讓你一整晚睡不好的冷。也可以用舒適溫度較高的睡袋搭配電毯。
●其他保暖設備:
多準備一點,萬無一失,保特瓶裝熱水,然後用襪子套住,哪裡冷,放哪裡,特別是容易發冷的腳。
睡覺前用吹風機把睡袋吹熱,會讓你一進去睡袋就秒睡。
●如果你是輕裝野營:
好的羽絨睡袋免不了,高R質的睡墊也是,如果沒有,帶一個小毛毯,也是可以,帳篷雖然不保暖,但是可以抗風,有任何門都要關好,也可以多準備一個鋁箔急救毯,真的太冷蓋在外面也還是有效果。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mcYZMNqQLc/hqdefault.jpg)
帳篷內暖爐 在 能用在帳內又不會中毒的暖爐?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在帳篷內使用煤油或瓦斯暖爐一定要想辦法保持空氣流通! 千萬不要想說帶電暖爐,不通風的話還會有耗氧的問題! 而且還會跳電!! ... <看更多>
帳篷內暖爐 在 [記錄] 2014年5月11日嘉明湖氣爆事件- 看板Hik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本人非當事人 這是我朋友的親身經歷 代為轉述 請各位愛好登山的鄉民們多加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嘉明湖瓦斯氣爆事件當事人陳述
今(2014)年0510日,我與朋友2個女生自組登嘉明湖,於登山口管制區檢查裝備時,工
作人員告知若有需求可向向陽山屋管理人員余主任求助,隨後至向陽山屋即向余主任詢問
有關登山事宜,當時也在山屋的余主任哥哥(仁哥)知道我們首次登嘉明湖,本日目的地亦
為避難小屋,便好意帶領我們上山。約下午1700時抵達避難小屋。
當晚聊天時,仁哥提及隔周有許多登山團體赴嘉明湖,故明日須將眾多裝備背至嘉明
湖畔放置,詢問我們明早可否協助他們背負部分裝備至嘉明湖畔,隔日0700時我協助他們
背高山瓦斯罐(約30公斤),約中午1200時抵達。
到達目的地將重物卸下後,仁哥自行整理裝備,我們2個女生則興奮地欣賞湖畔風光。半
小時後,仁哥見天氣寒冷,就好意邀請我們入帳篷(帳門是敞開、未緊閉狀態)內避風雨
,並準備瓦斯暖爐給我們取暖,我們便在帳篷內閒聊,期間我們2個女生並未碰觸過瓦斯
暖爐,半小時後仁哥也進入帳篷內陪我們聊天,沒想到過了約20分鐘後,瓦斯暖爐突然自
主氣爆,當時我靠瓦斯暖爐最近,氣爆時完全來不及反應,瞬間只覺得我的臉與手灼熱劇
痛,只想趕緊衝出帳篷,意識還算清醒,當然我朋友與仁哥亦灼傷,我們3人立刻跳入旁
邊水窪降溫(我與朋友雙手均嚴重灼傷),但當天湖畔只有我們3人,也無法立刻求援,於
是我們只能自行其力徒步返回避難小屋求援。
本以為途中仁哥會在手機有收訊點時撥打電話通報勤務中心(因他是我們3人中惟一能
勉強使用手機的人),請消防局派救護車、搜救人員接應,並申請直升機救援,然仁哥似
乎僅打給原住民朋友,請他們上山救援,並告知我們因山上氣候不佳、能見度不高,直升
機恐無法上山,所以我們花了近3個小時返回避難小屋,回去時屋內不同團裡有2位醫生及
1名護士,立即幫我們作傷口初步清潔,待我們換上乾淨衣物,又花3個小時走到向陽山屋
,並由3名原住民協作陪同下山就醫。
我們再度忍痛,與三、四名原住名山青大哥徒步至登山口(到山下時已晚間10點),途
中我已分不清到底是汗水還是血水,且已經全身精疲力盡,不斷壓制著人生跑馬燈的出現
,告訴自己再撐住,再忍耐!雖然雙腳沒有受傷,但仍不敢相信自己能夠帶著這一身嚴重
灼傷,徒步近10小時!儘管再堅強的意志和尚能負荷的體力也止不住淚水默默留下,該是
開心我保住性命,還是難過這無比劇痛以及之後漫長復健之路。
晚上10點左右終於抵達登山口,沒見警消人員的身影,我與朋友大概心裡有數,仁哥
並未通報勤務中心或是任何公家救援單位,莫可奈何的我們只好搭上原住民山青們所前來
救援的7人小巴,載我們3人赴關山慈濟醫院急救。
到達醫院後,被診斷是二度燒燙傷,須立即轉院至花蓮較具規模醫院治療。於是我就
在醫院度過將近1個月的忍痛及諸多不便生活。
身為當事人的我,所陳述這事件發生經過,最主要是想還原事實真相,並請大家替我
解惑,順便提供給爾後登山友人警惕參考。
1.真如山青大哥所說,在當時情況下直升機真的不會上山救援嗎?
2.事後我與友人們不斷向仁哥詢問瓦斯罐氣爆原因,但其均表示使用以來未曾發生類此事件,所以氣爆原因至今未明,是因為氣壓過高?空氣不流通?還是重複填充瓦斯罐等等其他因素所致?登山經驗豐富的前輩們,可否給予解惑。
答覆:「百岳老查的部落格」有更多有關山林與談情談心的篇章,歡迎蒞臨。網址:https://tsai667788.blogspo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242.21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king/M.1402153133.A.66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