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新書活動 《23.97的海洋哲思課》🐬
內容簡介
花蓮港的紅燈塔
與彰化芳苑燈塔
一道北緯線,23.97
兩座燈塔,兩個縣市,跟著作家書寫的路徑,閱讀 海洋生態
本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山海環境
第二章 海岸
第三章 漁業
第四章 鯨豚
第五章 去蕪存菁
第六章 畢業旅行
第七章 後記
本書特色
🐟以「走出去、航行出去」的具體行動,化意念為真實
🐟分七個單元,皆以海洋視野的創作書寫進行反思,扎根「環境自覺」
🐟三十篇富生命力的散文輔以個人攝影,帶領我們穿越海陸邊界,徜徉生命之海
🐟隨書附贈《23.97親海體驗》走讀別冊,傳遞零廢棄環境永續的概念
🌊 🌊 🌊
關於作者 廖鴻基
1957年出生於花蓮,曾從事漁撈,執行鯨豚海上生態調查,創辦臺灣賞鯨活動,創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目前為海洋大學駐校作家。多年來致力於多樣海洋計畫,並將海上生活觀察與感想寫成海洋文學作品
📚 新書發表會
https://e-info.org.tw/node/228073
📰 50後的心境,要像大海!海洋作家廖鴻基:容納一切的海洋,讓心更寬廣了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gvm.com.tw/article/amp/70086
✏️廖鴻基:把大海教我的事教給別人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3696
🎬 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 》專訪主角 廖鴻基
https://youtu.be/ayXtJSJvHp8
📺 廖鴻基與鯨豚的海上奇遇
https://youtu.be/-PU0hCVIWHQ
⛱️⛱️⛱️
書蟲媽家的育兒生活
小書蟲還很小,我們很常跑海邊,帶他去海邊玩沙增加觸覺刺激,小時候帶習慣,不會覺得沙很髒,現在更會玩,玩的活動範圍更大,海攤上奔跑,挖沙堆沙堡,追海浪,泡水解暑氣,小孩覺得好好玩,大人也是,習慣穿鞋,再脫掉鞋子,赤腳走進沙灘開始,格外輕鬆,聽海踏浪,內心也跟著平靜。
海對我們而言很美
宜蘭海岸線近幾年變化很多,我們親近海,沙灘上偶爾有漂流木被打上岸,看海怎麼看還是很美,同樣在台灣,海岸的另一端,貢寮海岸飄來的海洋垃圾,大量垃圾出現在海攤,林群大哥說:「垃圾衝上岸一次,他就撿一次。」有人問他,這樣撿得完嗎?
👨潛到海裡撿垃圾的林群大哥
📰https://taronews.tw/2019/11/05/519504/
如果大家能少丟點垃圾,是否,可以讓這個地球減少負擔呢?
🌊 🌊 🌊
更多精彩內容 🛒 《23.97的海洋哲思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4182?sloc=main_mb
♻️♻️♻️
抽獎辦法
按讚,設公開分享文
留言「海有你 」請tag 3位朋友
抽獎活動截止至12月6日(日)晚上12點,於12月7日抽出兩位幸運得主,提醒郵寄只限台灣本島,感謝幼獅文化提供兩本贈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黑潮飄流」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廖鴻基 內容簡介: 他不是少年PI,他只是老海人, 他的身體是一艘船, 天宇為帳,海波為床,黑潮流動, 下水的那一刻,一切都不一樣了! ★34篇動人文字,台灣第一部無動力黑潮漂流文字全紀錄 ★攝影師張皓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攝影躍然海上...
廖鴻基散文作品 在 張之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是我們基隆 小獸書屋 BBBooks 正式開幕的日子,書店邀請到 鄭麗君 前部長來分享她的海洋文化薦書書單,鄭部長的書單非常文學:
《複眼人》,吳明益,新經典文化
《大海之眼》,夏曼‧藍波安,印刻
《島嶼派》,周天派,麥田
《黑潮漂流》,廖鴻基,有鹿文化
吳明益與夏曼藍波安的作品分別是小說與散文,也是過去十年內創作出版的優秀作品。周天派的作品,則是一本詩集。廖鴻基老師的書則是一本詳細的旅行散文,而且這不是普通的旅行,而是搭乘方筏,沿著台灣東岸太平洋的黑潮,以無動力的方式漂流,環繞東海岸的海洋與海岸,並在靜止與海潮之間,所做的書寫。
鄭部長身為台灣首席文化部部長,真的是台灣之幸,在這個本土與全球衝擊的文化景況下,台灣終於有了文化部,更剛好有的是最具有文化視野與行政能力的鄭麗君部長。
在鄭部長任內,之於出版業有兩個很關鍵的政策,一、推動的公共租借權,讓民眾向圖書館借閱書籍,由政府補貼作者與出版社。二、 出版營業稅減免, 出版業者出版書籍營業稅減免5%。
在今時今日,這些政策,都是在數位時代中,維持人與書本、書店與文化,的重要基石。我們施政與監督,總需要能夠「量化」的東西,KPI要多少,預計效益、人次、產值、業績。
但是,文化卻是個無法在一個會期、一個任期,就看得出成效的東西。而就算有成效,也是個單憑「數字」無法完整表現出來的東西,因為文化本身就是個難以單這樣就被估算出的東西。
我們很難在局處報告裡,要求人寫出「氣質」、「文化素養」、「美感」這樣的東西,但這些東西卻不抽象,是很實際會讓人感受到的東西。
這就是作爲一個文化行政首長,最艱難的任務,它是世俗的,在現實的政治環境中,一樣必需角力、斡旋,但文化卻又是百年大業,要有無數傻子熱血沸騰地去投入、去創作、去營造出平台與環境。
今天的基隆,我們有鄭麗君,我們有小獸書屋。
這個文化據點,就像是一道光,雖然微小,但值得我們全體基隆人一起去維護,讓它更熱、更亮。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廖鴻基散文作品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抽書活動][#好書推薦]**請見內文**
這是臺灣本土文學與地理的對話😍
23.97,一條隱形的北緯線,
卻讓花蓮港的紅燈塔、南投臺灣地理中心碑,
與彰化芳苑燈塔有了奇妙連結。
登高離岸,一個對山嶺後頭的好奇,
竟讓臺灣東海岸的鯨豚使者,
突圍海島限制,再次啟航,重新看見海洋。
兩座燈塔、兩個地點、一道緯度,勾起海洋作家廖鴻基的好奇,萌發探索臺灣西部海岸的想法。二〇〇三年,廖鴻基組成工作團隊,租用一艘二十噸賞鯨船為工作船,以一個月的時間航繞臺灣一周,執行「繞島計畫」。
期望藉由這次行動,突圍海島限制,讓臺灣社會對疆界的思維,從傳統的陸地海岸延伸到沿海,藉以宣示「海洋」應該是島國社會重要的生活領域。
臺灣並不大, 也許可以透過「多認識一座城市」、「多認識一段海岸」、「多認識一片海」……為行動意念,走出去、航行出去,就同廖鴻基所說的「海洋無可預約,但值得期待」。
一起循著作家書寫的路徑,換個角度閱讀島嶼臺灣。
---
#幼獅文化 與 #巫師地理 合作
#抽獎須知
1、請按本貼文一個讚👍
2、留言一句話關於你對臺灣海岸或海洋正面或負面的肯定或關心。或者留言一張照片是你與臺灣海岸的合照 😍
3、請公開分享本貼文
** 以上三步驟完成即符合抽獎條件 **
將會抽出兩位 巫師地理 粉絲 😍
得到一本新書《23.97的海洋哲思課》
** 截止時間與開獎時間是 11月15日 **
---
◎作者/廖鴻基
1957年出生於花蓮,曾從事漁撈,執行鯨豚海上生態調查,創辦臺灣賞鯨活動,創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目前為海洋大學駐校作家。多年來致力於多樣海洋計畫,並將海上生活觀察與感想寫成海洋文學作品。
著作及編著海洋文學作品有二十餘部,多篇作品入選為教科書文章,以其書寫的取材廣闊與描繪之幽深,自成一格,影響深遠。
獲獎:時報文學獎第1 6、1 8 屆散文類評審獎,聯合報讀書人文學類1996、1997年最佳書獎,1996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第一屆臺北文學獎文學年金,第12屆賴和文學獎,第12屆巫永福文學獎,2006九歌年度散文獎,2011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年度好文,2016花蓮縣文化薪傳獎,2018年當代臺灣十大散文家,2019吳三連文學獎。
(節錄,臺灣護聖宮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肇睢)
即將出版《23.97的海洋哲思課》新書,藉由對花蓮港紅燈塔、埔里地理中心碑、芳苑王功燈塔三個塔碑地標串連而成的橫軸線,正是北緯23.97度,且正中央是由三千公尺以上海拔的山脈切割為差異化的東西海岸,整體景觀上,東側適合大海捕撈、船舶隨時進出順暢,海浪洶湧、晨曦柔美;西側適宜養殖,溼地底棲生物、貝蟹補捉、漁船進出須待滿潮,且看不到海浪,每天可見到艷麗的夕陽折射海灘,讓人讚歎落日餘暉之美。全書對臺灣島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光在23.97的北緯橫軸上的東西兩側有了非常詳盡的論述與描寫,雖未能身歷其境,但文筆的流暢,用字遣詞的深入淺出已讓我們如身在岸邊,親觀白浪翻騰,腳踩沁涼的溼地泥灘一般的真實感受。很多人居住臺灣,並開口閉口愛臺灣,這本最精緻的海洋哲思課鉅作,真的不可錯過擁有並精讀的機會。
《23.97的海洋哲思課》用同緯度的兩座燈塔串接花蓮、彰化兩個地方,並從生活探索和實際經驗,來對比高山兩側兩個縣市的海岸到海域,關於環境的、生態的、人文的繽紛差異。
有位哲學家說:「大思考需要大景觀,新思想需要新位置。」這部作品提醒我們,走出去、航出去,換個位置、換個視角的必要。視角改變視野將跟著改變,思想及情感也將跟著不同。
(節錄,作者的自序)
《23.97的海洋哲思課》兩座燈塔,兩個地點,一道緯度,牽連出臺灣更立體的面貌。藉這部作品的出版,鼓勵臺灣社會進行更多的自我探索,如書中所述:「除了家鄉,以實際行動多認識臺灣的另一座城市、另一段海岸或另一片海域,經由探索,透過環境自覺,來閱讀臺灣更立體、更深沉的身世。」
購書連結: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4182
#臺灣地理 #海岸地形 #海洋教育
廖鴻基散文作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黑潮飄流」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廖鴻基
內容簡介:
他不是少年PI,他只是老海人,
他的身體是一艘船,
天宇為帳,海波為床,黑潮流動,
下水的那一刻,一切都不一樣了!
★34篇動人文字,台灣第一部無動力黑潮漂流文字全紀錄
★攝影師張皓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攝影躍然海上
他用全身的海味,來說大海的奇幻,離岸12浬的漂流,無可比擬的落拓!
二○一六年八月,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帶著信念以及一艘簡單的方筏,航行到島嶼以東,大洋以西,執行「黑潮一○一漂流計畫」,開啟一段海上壯遊,投進黑潮懷抱裡,以微渺心性,臨摹浩瀚黑潮。廖鴻基深深期盼,黑潮的大洋氣魄,能讓島嶼長出志氣,不再狹隘;一旦讀懂黑潮,我們的心將重新浮現一座島嶼,和不再迷航的自己。當島嶼轉過頭來面對開朗展放的海闊天空,島嶼的氣度、格局必將有所不同。
「浪漫不過是不切實際的代名詞,漂泊根本是失敗、失意者的行為,流浪,一定是魯蛇,而漂流呢?漂流就是集所有不切實際、失敗、失意、魯蛇之大成。但是我覺得,自己這輩子最值得拿出來談的,就是這些浪漫、漂泊、流浪和漂流的故事。」—廖鴻基
作者簡介:廖鴻基
1957出生於花蓮市,35歲成為職業討海人。1996年組成尋鯨小組於花蓮海域從事鯨豚生態觀察,1997年參與賞鯨船規劃,並擔任海洋生態解說員,1998年發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致力於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文化工作。
榮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類評審獎、聯合報讀書人文學類最佳書獎、1996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第一屆台北市文學獎文學年金、第十二屆賴和文學獎以及2006年巫永福文學獎、2016年花蓮文化薪傳獎。
出版作品包括《海童:一本漂流的想像誌》《大島小島》《漏網新魚:一波波航向海的寧靜》《飛魚.百合》《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來自深海》《山海小城》《海洋遊俠》《台11線藍色太平洋》《尋找一座島嶼》《漂島》《腳跡船痕》《台灣島巡禮》《海天浮沉》《領土出航》《後山鯨書》《南方以南:海生館駐館筆記》等。多篇文章入選台灣的中學國文課本及重要選集,以其書寫的取材廣闊與描繪之幽深,自成一格,影響深遠。
廖鴻基散文作品 在 廖鴻基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廖鴻基 。 8348 個讚· 480 人正在談論這個。廖鴻基: [email protected] Olbee ... 過去的散文作品曾被認為「有寫小說的企圖」,也有不少文章被認為是「遊走在散文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