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2021永續港市論壇」 分享高雄智慧港市策略構想新藍圖
今日代表市府參加「2021永續港市論壇」,誠摯感謝中山大學及臺灣港務公司聯手,憑藉高雄港榮獲國際港埠協會本年度世界最佳「韌性基礎設施港口」之契機,廣邀產官學界專家以視訊方式進行交流,也感謝交通部王國材部長、中山大學鄭英耀校長、臺灣港務公司李賢義董事長與 Dr. Wooldrige from Cardiff University與我們分享揉合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所凝聚出的寶貴建言,為高雄港市合作、共生共榮,帶來更多的想像空間與可能!
#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國家級計畫,用智慧科技帶動產業轉型
自蔡英文總統與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年初率各部會至高雄視察,刻由高雄市府積極擘畫推動的「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即以政策宣示將全力支持此一國家級計畫,預計於5年內投入上百億經費,分由中央經濟部、國發會、通傳會、交通部等主導,推動「智慧設施」、「新創基地」、「產業群聚」、「人才培育」、「園區開發」及「場域應用」等6項重點工作。
由中央、地方攜手合作的招商引資,將以以大帶小建置5G AIoT產業自主生態系,並落腳於亞洲新灣區—此一驅動高雄城市轉型的創新場域,將以下列策略積極推進,以打造高雄成為智慧城市南向輸出基地:
(1) 「智慧設施」:布建全國第一的智慧化5G專頻專網基礎建設,提供未來進駐的廠商最完整的5G環境,進行研發、測試與應用。高雄已超前部署,在4月獲得NCC核准於「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設置4.8-4.9GHz頻段之實驗研發專頻,成為全台首處由政府申請的專頻專網實驗區域,提供亞灣進駐企業進行4.8-4.9GHz頻段技術驗證。
(2) 「新創基地」:建置新創基地,提供獎勵補助,引進國際新創加速器,打造完整新創服務體系,扶植具有創新能力的團隊創業。
(3) 「產業群聚」:透過中央研發補助資源挹注,透過強化計畫在地性、共創新、技術性,吸引5G相關產業落腳高雄亞灣。
(4) 「人才培育」:建立人才培育基地,培養數位科技專長人才。
(5) 「園區開發」:開發「高雄軟體園區二期」,提供將近4.7萬坪產業進駐空間,另市府同步規劃「青年智慧住宅」,解決5G、AIoT、AR/VR等數位科技業者進駐及居住需求。
(6) 「場域應用」:在高雄展覽館、流行音樂中心、電競館、港埠旅運中心等重要場館進行各5G AIoT科技應用試驗,智慧科技深入民眾生活。
#高雄港榮獲2021世界港口永續計畫優勝港口,持續邁向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市府樂見高雄港近年來的多元經營策略,已將環境永續發展落實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踐行,自103年起持續推動迄今的「歐洲生態港 (Eco Port)」認證外,今年更藉著參與國際港埠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orts and Harbors, IAPH) 所辦理的 2021「世界港口永續計畫 (World Port Sustainability Program,WPSP)」競賽檢視成果,於6月24日榮獲—韌性基礎設施 (Resilient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分類優勝港口,顯見高雄港推動的環境保護工作,已深獲國際肯定。
身為台灣第一大港灣城市,高雄背負著發展重工業、基礎工業的城市宿命,也為此承擔各項汙染威脅。除透過舊港再生計畫,如棧貳庫、水花園、大港橋等設施的持續推展,銜接至光榮碼頭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舊港灣工業區的總圖、高雄展覽館等重大公共建設,高雄的改變,已是一項城市傳奇,然而除了交通、環境等硬體的提升外,市府有更宏大的企圖,透過亞洲新灣區5G AIoT產業聚落的逐漸成形,將能更加有力地扶持智慧科技及觀光休閒產業,高雄的港市合作,將在城市與港埠間的無間縫合中,再創新動能,也將為高雄開啟以科技軟實力躍上國際舞台的契機。
建置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計畫 在 陳秀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才培育供需議題,需跨部會合作積極辦理】
今天教文及經濟委員會分別就 #人才培育 及供需議題進行不同面向的討論。近十年因 #少子女化趨勢,青壯年人口結構明顯變化,自然在國內人才養成有相對影響。2018年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全球人才2021」(Global Talent 2021)報告中即已預測 ,台灣在2021年會成為 #人才供需 落差最嚴重的國家。
針對國內人才培育,#教育部 及相關單位跨部會合作,現正規劃「#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欲透過4年期計畫補助大專校院建置20座基地。此基地將不侷限於學校培育人才,目的是為了與區域產業強化鏈結,協助在地產業升級。秀寳來自彰化,我們在地已有 #水五金產業聚落,很期盼未來若有培育基地的建置,可促進在地青壯年的培訓能量,活絡在地產業的經濟發展。
另在「全球人才2021」報告有推估,已開發的亞洲國家,於未來10年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將增加10%,其中專業人才最大需求的是商業服務及業務類(Business services),再來是旅遊運輸類(Travel and transport),然後是工業類(Industrial)。回頭檢視 #國發會 歷年辦理「#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報告」,僅以短期3年期間進行評估,調查範圍又僅限重點產業,顯然產業背景資訊不太足夠;再者涉及人才養成及延攬之政策評估,應有長期5-10年的推算為宜。
近年有不少海外台灣人想返台,但以工作環境而言對其來說沒有太大誘因。秀寳認為,無論是「來台工作的外國專業人士」、「返台生活的海外僑胞」,還是「在台養成的國內人才」,如何在疫情過後讓專業人才都能留在台灣,國發會應跟相關單位就我國整體勞動條件的持續提升,進一步研商。此外,面對 #中國大陸 不斷的 #文攻武嚇,也應研究如何避免我國專業人才被中國惡意挖角或滲透。「#人力即國力」,人才培育及供需議題,需要跨部會更緊密合作、更積極辦理。
#寳貝人才 #寳貝台灣 #寳貝您❤️
建置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計畫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 〔6/20-6/26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暫緩對南韓的軍事行動!北韓拆除數十隻擴音器
北韓炸毀兩韓聯絡辦公室後,6月24日傳出北韓領袖金正恩昨天主持視訊會議,評估了目前狀況,決議暫停對南韓的軍事計畫。
南北韓這幾個禮拜緊張情勢升高,更有南韓境內的脫北者向北韓境內投放反北韓的文宣,引發北韓抗議。
也有人觀察到,北韓數天前重新架設了數十隻擴音器(為北韓過去架設用來對南韓民眾信心喊話的工具,2018簽訂協議後拆除),然而根據報導,北韓又將擴音器拆除。
金正恩妹妹金與正上週也揚言要對南韓採取報復措施,南北韓情勢未見明朗。
❷ 掌權到過世不是夢啦! 普丁重啟修憲公投
自從今年1/15俄國總統普丁於國情咨文中提及修憲之後,一切程序大致都在他的軌道上安穩運作:3/11國家杜馬(下議院)三讀通過修改憲法部分條文的草案、3/14俄國聯邦委員會(上議院)亦以壓倒性的贊成票數通過,僅1人反對、3人棄權。
接下來,只要在4/22經過全國的公民投票之後,就可以使修憲的草案生效了。but因為疫情持續升溫的緣故,使得普丁不得不暫緩公投至6/25(也就是昨天啦!)
因為疫情的關係,公投延長為一週(6/25-7/1),俄國當局將限制一地同時投票的人數,以避免群聚感染。
狹著上屆總統大選時76%的支持度,普丁可望於7/1公投結果出爐時,迎來總統任期清零(也就是他在今屆任期結束後,假如還要選的話,他還可以連任到2036年,也就是83歲呦)
但相對除了普丁以外、有意角逐總統大位的候選人而言,這次的修憲其實是限縮總統任期的,因為原本僅規定當選得連任一次(意味著任期滿之後可隔屆再度參選),修憲過後卻將變成「一個人最多擔任兩屆總統」。
而除此之外,修憲案中的一些條文或許可以有效動員俄國民眾參與全國公投:保證最低工資、一男一女的婚姻組合、生育津貼及醫療保險......等,國家杜馬也將擁有任命總理的權力。究竟修憲案是否能通過呢?一切都將等到下禮拜公投結果出爐才能得知了。
❸新加坡大選在即 新人參選風氣盛
趁著疫情趨緩,新加坡提前於本週解散國會並訂於7月10日舉行國會大選,此次國會選舉被視為是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啟動黨內世代交棒的關鍵一役,第四代領導團隊由副總理王瑞杰領軍,逐步從總理李顯龍與較年長部長手中接棒。
此外,行動黨一共推派了二十七名政治新人參選,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現任全國職工總會就業與職能培訓中心的副總裁顏曉芳,46歲的顏曉芳年初才卸下空軍參謀長的職位,軍旅經驗完整而備受矚目。
受到疫情影響,新加坡禁止各政黨於大選期間舉辦大規模的造勢行動,於是大部分候選人多取消實體的競選活動,改透過網路直播等方式增加曝光度並與選民互動。
面對疫情的防疫表現和績效,預估將成為選民檢視執政黨的重要依據。
#經時事
❶ 郡議會壓倒性通過:華為赴英設新研發中心
儘管英國可能禁制華為參與5G建設,在25日,南劍橋郡議會依然以 9:1 的票數通過華為的研發中心建案。這項將斥資10億英鎊的計畫,建置期預計將超過5年,將專攻先進半導體科技研究與製造。
華為高級副總裁張國威表示,新計畫案將推動英國的GDP成長,且會創造超過400個技術職缺,成為政府推動高科技產業的助力。
美國商務部對於華為的防堵尚未告終,此計畫的通過必然引起美方的擔憂。
美國經濟事務副國務受訪時再度表示:「華為是北京政府的一部分」而此計畫就是要將頂級大學(劍橋)的人才與技術「搬回中國」。
針對制裁,華為表示,此研發中心專於生產用於光纖通訊系統的光學裝置,將成為華為光電事業的國際總部,並非生產其受美國制裁的相關科技。
❷ RCEP 向印度招手 拼今年簽署擬成全球最大自貿區
自2011年底便開始計畫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由東南亞十國發起,加上中國、日韓、印度、紐澳等共16國組成。
協定內容預計涵蓋了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電子商務等等,可以說是包含經濟領域絕大部分的層面。
而印度在2019年年底以擔心國內製造業及農業受到打擊為由便宣布退出RCEP。
6月23日時,RCEP參與國的經貿部長舉行視訊會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表示,預計今年可以完成RCEP的簽署,也歡迎印度回歸RCEP的行列。
若成功簽署,RCEP將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
然而,近期的中印邊境衝突不斷,印度海關已在機場和港口對從中國進口的貨物進行逐項檢查,印度國內也在醞釀抵制中國貨的風潮,這也將成為印度是否重返RCEP的隱憂之一。
❸ 對沖香港?中國斥資建海南自由貿易港
中國在通過港版國安法之際,積極計劃海南自由貿易港,本週中央發改委宣布今年內將斥資35億人民幣,補齊當地建設需求。
中方在記者會中曾表示,海南島的自由貿易港計劃將著重於當地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及高技術產業,培育「海南特色」,跟香港互補不衝突。
然而,政策中提及各項免稅政策、甚至可能放寬相關金融規範,計劃將海南島打造成全球性、高質量的自由貿易與投資基地。
此自由貿易港大小將是香港的30倍大,故外媒普遍認為此舉有意對沖香港的政治風險,提供外商另一個「大陸選擇」,並與新加坡競爭金融地位。
在習近平於月初宣布此項重點計畫後,發改委將力求加速相關建設,補齊當地資金需求。
建置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計畫 在 虎科大培育無人機人才5校簽署合作意向書-雲林新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虎尾科技大學積極推動無人機產業發展,這次得到教育部「 建置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計畫 」9000萬元補助。學校也與中正大學、嘉義大學等五所大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