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委員高虹安跟朱學恆高唱一曲「塔綠班之歌」,引發綠營各種花式出征,反而令更多人好奇,什麼是「塔綠班」?為什麼「塔綠班」這個名詞會爆紅?
其實一開始就是網友在網路上對政治的嘲諷。這種嘲諷坦白說從不只針對民進黨,就像網友們會酸民眾黨「4%仔」、國民黨「9.2」一樣,而且更難聽的大多更是挺民進黨的網友搞出來的。比方說,部分綠粉在總統大選時稱呼韓國瑜的支持者「憨粉」、「喜韓兒」,就有比較尊重人嗎?比較有道德水準嗎?有考慮過喜憨兒也是我們的同胞嗎?沒有,完全沒有。
「我可以批評、謾罵、攻擊你,但你不可以這樣對我!」說穿了,一切只是雙重標準而已。然而這恰恰就是為何「塔綠班」這個詞讓人有共鳴,迅速爆紅的原因。
「塔綠班」不是「塔利班」,更不等於「伊斯蘭」,更非指稱所有的民進黨支持者,而是少數綠營狂粉,在網路上到處出征,發動「鍵盤聖戰」,攻擊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的行為。
這一小撮人,把民進黨當成宗教信仰,把科學視為異端;這群人雖不見得等同於全數民進黨支持者,但他們在網路上的聲音最大,作為特別囂張。
尤其在少數綠營狂粉面對疫情時的各種雙標,更讓這些特質被突顯,正是因為有這些令人厭惡的行為,所以這一陣以來「好的,塔綠班」才成為了一種流行語。
另外,民進黨的網軍特別喜歡以「中間選民不會支持」批判在野黨。一副站在對方的角度著想,好像非得照著他們的步驟來才能贏,但其實誰不知道這不過就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他們只是想要藉由這種說法把在野黨的牙齒拔光,馴化成乖乖聽命於民進黨的籠中寵物。就算你每一步都照著他們做了,最後一樣票投民進黨,不過是另一種情緒勒索罷了。你們真以為大家很好騙嗎?
民進黨自己內部一堆例如王浩宇、焦糖之流的政治人物或意見領袖,怎麼沒看到綠營的人自己拿出高道德標準去管管他們?五年前,駐德代表謝志偉甚至曾經說「國旗當圖騰是納粹特徵之一」,這樣傷害中華民國象徵的人,駐德代表的位置還不是坐得好好的,如今還好意思反過來高舉正義大旗不准別人說「塔綠班」。民進黨就是這樣,自己人可以無下限批評別人是納粹,但不許別人說自己是塔綠班。
總之,「塔綠班」一詞會在網路上爆紅,不管你喜不喜歡,確實就是反應出了部分民進黨側翼、網軍令人厭惡的一面,才會產生共鳴,讓大家琅琅上口。如今民進黨好像怕大家不知道什麼是塔綠班一樣,透過出征的方式反而大幅宣傳這個網路名詞,可能未來人人都會用一句「好的,塔綠班」當成總結了,不知道這樣擴大宣傳的結果,民進黨是否有比較開心?
備註:我在節目錄影時曾提到,綠營對「塔綠班」這個稱呼特別抓狂的原因,連結貼在留言,歡迎自行取用。
「恰勒是什麼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恰勒是什麼意思 在 徐巧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恰勒是什麼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恰勒是什麼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恰勒是什麼意思 在 [心得] 海岸村恰恰恰至今的心得(好雷) - 看板KoreaDrama 的評價
- 關於恰勒是什麼意思 在 原住民~~~出力啦- 阿美族簡單初學母語教學翻譯(但是有地區 ... 的評價
- 關於恰勒是什麼意思 在 原住民口頭禪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DCARD 的評價
- 關於恰勒是什麼意思 在 原住民口頭禪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DCARD 的評價
- 關於恰勒是什麼意思 在 什麼是change? 的評價
- 關於恰勒是什麼意思 在 【原圈圈Talk】原住民的各種語助詞~洽咧! :: 違規食品報馬仔 的評價
- 關於恰勒是什麼意思 在 掐牙台語意思-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恰勒是什麼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毒的父母
對自尊而言,父母的作用確實非常大。導致孩子出現自尊問題的最主要原因,的確是父母教育無方。然而在一般情況下,父母在教育上的缺失,對孩子自尊的損害其實是有限的,它們可能帶來痛苦和磨難,但並不一定會對成年之後的心理平衡產生嚴重後果。
不幸的是,確實存在一些真正「有毒」的父母,如數年前的一本美國暢銷書《父母會傷人》(Toxic Parents)便為我們揭露了一系列可怕的父母形象。這些「偷走童年的人」的共同點,就是嚴重地損害了受害者的自尊。以下列出幾類「有毒父母」的典型。
■ 事事控制型父母
這種濫用家長權威的父母,認定只有他們才知道對於孩子來說什麼是好的,不給孩子任何自主權利。如果孩子試圖反抗,他們會令他產生罪惡感,或用情感來要脅:「我是為了你好。」即使長大成人以後,孩子仍舊受到來自父母的壓力,對他的日常行為和人生選擇處處橫加干涉。
這種父母對孩子自尊的影響很明顯,孩子直到成年之後,都會認為自己沒有父母就不能做成任何事情,很可能從「依賴父母」變成「依賴配偶」。聽聽四十二歲的繪畫老師弗朗索瓦的講述:
「我花了十八年長大成人,花了四十年才擺脫我母親的影響!還是吃了好幾年的抗憂鬱藥物、進行心理治療才成功的。我心想,我人生最大的悲劇也許是身為獨子,母親全部身心始終都是為了我,這是一種考驗。」
「比如,她幫我買衣服,每天早上,按照天氣預報幫我選好該穿什麼。我想反抗時(我很少這麼做,但到了青春期,我開始對外表打扮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她總是跟我說我完全沒有品味,太容易被人影響。後來,她還限制我出門和朋友往來。不管白天、晚上,隨意進出我的房間,查看我的信件。」
「在感情方面,我一直沒有跟人交往過,一想到要面對母親理所當然的拷問,我便失去了勇氣。我找到工作之後,儘管已經有了工資收入,她仍執意要求我還是住在家裡,我也照她說的做了。這麼多年一直被她灌輸我沒有獨立的能力,我信了。最要命的是,她一面處處鉗制我,一面批評我不夠成熟、猶豫不決、脆弱……當我決定離開家獨立生活,她又用盡一切手段阻止:威嚇、要脅、自殺、住進精神病院、打電話或在街上找我大吵大鬧,但是我不為所動,我一點都不後悔。」
■ 酗酒茫醉的父母
這種父母讓孩子承受他們起伏的情緒,從消沉到充滿敵意的大起大落。因為他們自己患病,沒有能力顧及孩子的需求和心態。他們那種極度脆弱的形象,乃至身體和精神上的衰敗,都使孩子自尊變得很不穩定。
正如一位女病人所說:「看到我母親那個樣子,我怎麼可能覺得自己是個不錯的人?一分鐘也不信。」
父母如果酗酒,孩子有時候會為父母的病態而感到自責:「他發脾氣,也許是因為我的錯。」「他喝酒,可能是因為我讓他不高興。」
如果父母有一方酗酒,家庭情感及教育環境,在孩子眼裡看來往往混亂無序—他們無法預知酗酒的那一方,對於他們的行為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有時做錯一件事可以被容忍,甚至博得父母憐愛;但有的時候,即使默不作聲,仍會惹得酗酒生病的父親或母親大發雷霆。
孩子無奈的心聲是:「我們心裡清楚,有些晚上,不管做什麼,只是露個面也會引發一場爭執。」
父母酗酒的家醜不可外揚,更加增強了他們的羞恥感和對成人世界的不信任感。儘管如此,有一部分孩子仍能夠在這種毀滅性環境中倖存。研究表示:有大約二十%的孩子,能夠建設自己的心理,保護好自尊,透過對環境的超強控制策略,成為早熟而獨立的小大人,不僅學業成績好,還能獨立自主。
但是,這種「超強的自我拯救辦法」引發的問題,可能在他們成年以後才會體現出來,比如這位年輕女人就告訴我們:
「我的公公酗酒。我覺得我丈夫之所以能挺過來,是因為他小時候把自己變成了『小大人』。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照顧父母,因為他母親患有憂鬱症,他經常在放學回家時,看到母親躺在黑暗中,家裡亂得嚇人,父親則在酒館裡喝酒。他一個人照顧妹妹、打掃房間、做作業。等父親一回來,他就得想辦法保護大家,因為會大吵大鬧,有時父親的拳頭會像暴雨一般砸下來。」
「我剛認識他的時候,他跟我談過一次這些事情,然後再也不提起了。但我看得出來小時候的這段經歷,給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現在他仍然著了魔似的要讓一切東西井井有條,像是透過『控制一切』來安撫童年留下的焦慮情緒:帳單都付清了嗎?孩子們的作業都做了嗎?家裡有什麼要修的東西?等等。」
「他是個好爸爸、好丈夫,但他缺少幻想,他跟我和孩子在一起時從來不放鬆。我批評他這點的時候,我覺得他完全不理解我的意思。後來,慢慢地,我試著教會他『自然而然、無憂無慮』的感覺。很不容易!」
■ 言語虐待的父母
這類父母擅長貶低孩子,用殘酷的言語批評他們的錯誤、弱點甚至他們的體貌特徵。更具傷害滲透力的是用冷嘲熱諷的方式,評論孩子的各種表現。這些言語上的虐待常針對以下幾種情況:
一、孩子偏離期待時
孩子表現出任何偏離父母期待的態度或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的砲轟。
對孩子自尊的影響是:孩子將記住最好遵從別人的期望,他心裡的新想法和個人願望都應該忘掉。
二、威脅到父母的權威
當孩子的態度威脅到父母的權威時,受到的辱罵將升級,變得更惡毒。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時,這種母親會看不得女兒變得嫵媚、漂亮、吸引人;這種父親會覺得兒子高大的身材和體育方面的成績對他是一種威脅,或者嫉妒兒子對女性的吸引力。
三、看不順眼的任何事
這種父母隨時可能對孩子言語虐待,也許直接貶低孩子,或以間接諷刺的方式表現,對孩子提出完美主義的苛求,而且永遠不滿意。這使他們的孩子成年之後自尊極其脆弱,對別人的評語極度敏感。
■ 體罰孩子的父母
這類父母,出於各種原因,一般是因為他們自己缺乏愛,無法控制暴力虐待孩子的衝動。與酗酒者的孩子結果類似,家庭成了一個危險而且難以預測的環境。孩子記住的是:不論他在哪裡,無論他做什麼,永遠都不安全。更嚴重的是,他覺得自己對這種狀況負有部分責任。
一位病人童年時曾經受到暴力虐待,他說:「我那時候覺得我父親打我,是因為我表現得不好;因為他不打我姐姐,所以我覺得是我的錯。我是個沒用的孩子,挨打是活該。」
父母中的另一方不干涉,往往是被動同謀,徹底使孩子認為他沒有任何內在價值,甚至認定自己的存在,引起了別人的攻擊性。我們把這稱為「家庭內部的祭品」。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深深懷疑自己個人價值並自我貶低:「父母沒有保護我在身體上不受虐待,是因為我不值得被保護。」
■ 性虐待的父母
家庭暴力中罪大惡極的就是父母中的一方有亂倫行為,一般是父親侵害女兒或繼女。孩子在最親密的關係中受到了侵害,無處可逃。隱形暴力的氛圍通常很明顯,少女會收到各種令其產生罪惡感的資訊:「如果妳不做,再也沒有人愛妳了!」「如果妳不接受,我會傷心難過。」「我會狠狠揍妳、揍媽媽還有妳弟弟!」「妳要是告訴別人,我會坐牢,那就是妳的錯。」
不舉發也不保護女兒的這種母親,往往是被動或主動的同謀,她會帶給孩子這樣的壓力:「妳要是不肯,我們都會受折磨。」
一位十六歲的病人被繼父性侵,她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我同意,我覺得自己是壞女孩、不正常。如果我拒絕,他說我對他態度差,我拘謹不開放。如果我繼續抵抗,他會對我媽媽和我弟弟很兇作為報復。所以我覺得我媽媽寧願我屈從於他。」
被性侵的孩子的自尊會受到極為嚴重的傷害,往往會罹患各種精神疾病,比如「邊緣型人格」。
.
issue
很遺憾,許多父母並不稱職,但更遺憾的是許多孩子的自尊因此犧牲。
.
《#恰如其分的自尊【暢銷經典版】》
L’ estime de soi
.
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弗朗索瓦‧勒洛爾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3)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之前有朋友希望我討論父母的不成熟行為,我透過這本書的內容,補充在這篇。父母對孩子的自尊影響很大,這我們都知道了。但傳統父母視而不見,這種狀況到現在還會出現。
還好現在社會夠進步了,有自覺的父母越來越多。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其實跟兒童青少年保護相關專業的社工多聊聊,會聽到更多辛酸的故事。
祝願您,能認清我們已經長大了,有了足以脫離有毒父母而獨立的力量了!
恰勒是什麼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千個走入戶外的理由:基督教篇】
承認吧!在一個講究務實與物質的社會裡面,大眾或許還可以接受觀光旅遊跟露營,但稍稍帶著點風險的戶外活動就不太OK了。當我們想要出走,「不事生產」的標籤可能就在轉角等著我們~ 😅😅
說起約翰‧繆爾(John Muir)這個百年以前的蘇格蘭裔美國人,如今我們大多只約略記得他是國家公園之父,也是古早年代的環運領袖,但你知道他同時也是一位博物學者兼「山癌」末期患者嗎? (※ 與其說是山癌不如說是荒野癌就是了 )
他病重的程度,已經到了不往野外跑就渾身不對勁的地步,餐風露宿、冒險犯難對他而言,才是人生的真諦!要說是誰塑造了美國的環保運動和戶外文化,這位大鬍子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的書中就有提及,繆爾努力提倡的荒野保護理念,其實也在戰後美援時期溶入了臺灣國家公園的核心精神之中。
.
在繆爾29歲的時候,歷經一場幾乎奪走他右眼視力的工安意外,不得不讓他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最後,他決定要忠於自己的夢想,展開一場以探索和植物研究為主題的大冒險。
日後他回憶這段經歷時,就說:「這次的打擊將我趕到了芬芳的原野之上。有時候,神為了教導我們,就會讓我們無比貼近死亡。」
於是他徒步從肯達基州走到了佛羅里達州,大約1,600公里的距離(約徒步環島一圈半)。任性且自信的繆爾沒有任何既定的行程規劃,就只是設定了往南的大方向,然後盡量選擇在野地中行動而已。說走就走,可真是瀟灑!
這一路上留下的事蹟有:遇上持槍強盜時保持鎮定,全身而退(因為他看起來很窮)、假裝自己有槍嚇退兇徒、在荒煙漫草的墓園中露宿、因為身上沒錢餓肚子到眼冒金星 … 說真的,獨自在南北戰爭剛結束沒多久之後的南方徒步旅行超級硬派的啊 ... 先來個RESPECT.
身為一個將靈魂獻給荒野的男子,繆爾也碰過不少的質疑者,尤其是嚴以律已、務實至上的新教徒。行經田納西州鄉間的時候,他為了找尋過夜的地點,在小鎮裡面逐戶敲門問能否借宿一晚,結果恰巧在最後一戶碰上了願意接納他的一對夫妻,丈夫是一位虔誠的鐵匠。
.
.
.
晚餐時分,這位鐵匠在禱告之後注視著餐桌另一端的繆爾,開始了以下的對談:
「年輕人,你來這裡幹嘛?」
「找植物。」
「植物?什麼種類的植物?」
「喔,所有種類的植物;花、草、樹、苔癬、蕨類 … 我幾乎對所有會生長的東西都有興趣。」
「好吧,年輕人,你意思是政府並沒有僱用你來做這些事囉?」
「對,我就是自己的雇主。我喜愛所有的植物,我南下是希望能認識越多植物越好。」
(鐵匠內心OS:遊手好閒、不事生產的年輕人!😠😠)
「你看起來是個意志堅強的人。與其在鄉間遊蕩拈花惹草,你肯定可以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現在大環境不好,所有人都必須要認真幹活才行。摘花不管放在什麼時候都不像是一個男人該做的事。」
………
遇上這種氣力萬鈞的務實主義批判,別說是19世紀的繆爾了,就算是喜歡戶外的現代人也難以抵擋吧!(苦笑)但聰明伶俐、熟讀聖經的繆爾可沒有就此敗下陣來,竟然反而利用聖經來了一招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
「你相信聖經,對吧?」
「當然啦!」
「嗯,你知道所羅門王(聖經故事中有名的賢王)不只意志堅強,而且大家還普遍相信他是有史以來最有智慧的人,但他卻認同研究植物的價值喔!不單是撿起它們而已,還要加以研究;你知道他還寫了一本關於植物的書,不只紀載了黎巴嫩高大的雪松,還有牆縫中生長的小東西。」
「所以囉,你看所羅門王跟你之間的差距比跟我之間的大多了。我向你保證他肯定經常跑去朱迪亞(古巴勒斯坦南部地區)的山區晃蕩,而且如果他是一個北方佬,他必定也會尋訪土地上所有的草木。再說,你難道不記得耶穌曾告訴他的門徒要『想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並將他們的美麗和所羅門王的榮耀相提並論?現在,我該聽誰的話,你或是耶穌的?耶穌說:『想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你說:『不要想,它不值得任何意志堅強的人去做』。」
鐵匠表示:😦😦😦
於是,啞口無言的鐵匠說他從未以這種方式看待花朵過,並重申繆爾果然是意志堅強的人,承認他拈花惹草一點問題也沒有。
.
.
.
可惡,我也被長輩唸過好幾次不要去爬山,應該多去讀「實際的書」、多去做「實際的事」 #$!@#%@,讀到這邊真是超有共鳴的 … 😂😂
但我們都知道,繆爾同時具有戶外活動愛好者和博物學家兩個身分。他熱愛潛藏於大自然中的神性與真理,所以不像大部分人純是為了休閒娛樂而走入戶外,而這也是19世紀博物學家的共通特性,即非常注重實地踏查和紀錄。
這樣的風氣也影響了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所以我們才會見到日治時期有這麼多勤跑現場的學者出沒於臺灣的山區,如鹿野忠雄、鳥居龍藏、森丑之助、伊能嘉矩、菊池米太郎、川上瀧彌等,其中亦有以斯文豪(Robert Swinhoe)為首的西方學者。有趣的是,雖然看起來都是跑現場,但裡面像伊能嘉矩這種專精於研讀和編纂文獻的學者,就會被認為是沒有真正深入田野採集標本與資料,圈內評價上也會略有差異。
戰後美援時期,來自美國的學者到臺灣調查生態,跟著原住民嚮導上山下海過倒木,另一方面也感嘆當時臺灣的教授都不願意跑現場,未來本土生態研究還有救嗎?這樣的批判,也是來自於繆爾這類博物學者的所塑造的典範。
最後,因為博物學的盛行,最早期的戶外俱樂部(相當於我們的登山社團)也會有注重科學和藝術人文的一面,但這畢竟只是一小撮人的興趣,大多數會員只是喜歡到戶外散心或是征服巔峰啦~
.
.
看到這裡還不去支持一下臺灣本土 找樹的人-Taiwan champion trees 團隊,能結合興趣跟學術真是件很酷的事情呀!!
想多認識繆爾這個傢伙,可以去看2020年出版的《我的山間初夏: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的啟蒙手記》,我講的故事則是來自《墨西哥灣千里徒步行》,但相關的繁中譯本不多,大家自己找找看吧!
若是要以更宏觀的方式瞭解繆爾在歷史脈絡之中的角色,則可參考一下拙作《#登一座人文的山》~ 但裡面不會講太多這種有趣故事就是了 😆
恰勒是什麼意思 在 原住民~~~出力啦- 阿美族簡單初學母語教學翻譯(但是有地區 ... 的推薦與評價
我急想知道以下这歌词的内容翻译成华文是什么? 嘿!娜奴弯多咿呀哪呀嘿!咿呀嘿! 娜奴弯! ... 那誒誒哦欸是什麽意思. 1 年 举报. ... <看更多>
恰勒是什麼意思 在 什麼是change? 的推薦與評價
老爸說不出個中文只知道作用好像是集電器還什麼的. ... charge 恰及電池充電. ... charge 充電的意思,台語裡衍生有電方面接觸相關的意思. ... <看更多>
恰勒是什麼意思 在 [心得] 海岸村恰恰恰至今的心得(好雷) - 看板Korea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剛剛看完ep14,覺得實在太好看了!(借用台詞:再不分享就要爆炸了,我別無選擇!!)
為了出機醫的坑,決定點一下排名很前面的海岸村,但是韓劇真的是不能隨便點一下的。我只是想看一下風景,完全沒有想要追on檔啊!為什麼一回神我就在等待最新一集上線呢?!
我看的韓劇很少很少,但這部戲真的讓我很喜歡。
第一集隨便看看,但真的停不下來,從一開始令人很有共鳴的鄰居阿桑問東問西,惠珍跟院長槓上(因為是嫉妒裡面的醫生,當時就更想看下去了)(阿桑也是熟面孔戲精,直覺就是這部戲很棒),去公辰散心卻發生一連串莫名的事情,每件事情又巧妙地串聯,很好笑很奇妙,洪班長狂撩惠珍殊不知自己已經淪陷,啊啊~~種種套路卻又那樣清新啊,每一集結束主題曲響起時,總是帶給人滿足的微笑啊~
惠珍看到型錄的鞋子,離職後索性買來犒賞自己,這雙鞋子讓她遇到洪班長(我也曾默默懷疑洪班長偷走另一隻),
也讓她離不開公辰(以及洪班長)。鞋子丟了一隻,看似失去自由(「你是誰?為什麼穿我們店裡的浴室拖鞋?」真的很難解釋的情況啊!超好笑)卻是迎向新生的開始。一隻鞋丟的巧妙,另一隻回來的更是剛好,漂回岸邊,活脫像人腿,嚇死洪班長(這也好好笑),也讓他的真心露餡,仔細用冷風吹乾鞋子實在太有愛,讓民間婦女我真的心臟無法負荷。
再次穿上華麗高跟鞋的女主角,燦爛的笑容不是因為物質的滿足,內心的空洞已經不知不覺填滿,她還不知道高跟鞋怎麼回家的,但是她真的好高興,失而復得的,除了鞋子,還有單純的快樂。
(超強業配啊)(讚嘆)
韓劇的小村小鎮總有些秘密,必然催淚溫馨發人深省,大家通通都是有故事的人。但海岸村的總是在套路中讓人驚喜。一開始我覺得吳允跟永國都滿煩的,誰知道吳允是這麽可愛的女兒傻瓜,失去心愛的妻子,失去圓夢的機會,真的很辛苦啊!他卻是最有韌性的,最不堪的傷疤被當眾廣播,簡直無法想像的羞恥,卻因此成為整個村子改變的契機:惠珍自省,和洪班長更加靠近,村民共同面對吳允代表的自卑感(惠珍狠狠扯下小鎮的遮羞布),令人痛苦的沙粒,即將化為珍珠。
一點一滴的,彼此牽引,小女孩寶拉和小男孩伊準是整個村一起養的孩子,濃縮了小鎮人情最美好的最純粹的部分,這樣純樸的孩子,來自善良真性情的長輩身教及言教。這是我覺得這部戲最令我驚豔的地方:對母親的刻畫。
先說華貞,我一開始真的以為她很苛薄,結果現在幾乎都要變成華貞粉了。明理能幹,連結婚都不早點打烊,看似汲汲營營生活,得理不饒人似的樣子(結果只有對永國是這樣),對孩子卻是那樣專注,那樣全心全意的傾聽與回應,不是把孩子當情勒籌碼,是真心在養育孩子。有一幕是傷心的華貞走出來看到兒子,瞬間欣慰地笑了,短短幾秒實在非常佩服演員的功力,在婚姻中傷痕累累,但這個她悉心拉拔的孩子,如今在她面前,如此乖巧懂事,生命的得失究竟如何衡量呢?
另一幕是原本跟永國吵架(永國真的超欠罵)的華貞,在伊準進門後,聽著伊準說夾娃娃的事情,好像不起眼的一段,令我驚訝的是,編劇真的充分讓我感覺到一個母親對孩子全心全意的愛,不是只是敷衍問了幾句,而是非常慎重地聆聽孩子的分享,一旁的永國也終於發現華貞對孩子是那樣細心,知道自己真的…..爛爆(好啦後來他有讓我改觀,編劇厲害)
by the way我一度擔心伊準會不會有什麼黑暗面,但目前看起來就是媽媽教得非常好的暖男
再來就是寶拉媽媽允景,昨天那集大家想必都被允景的怒吼震懾了吧!編劇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真的太厲害,字字都打到二寶媽的心情,韓劇的台詞真的太強大,就算經過翻譯還是感動人心。接著竟然是惠珍走進店裡,主動幫忙收拾跟綁鞋帶,允景覺得自己很狼狽,忍不住跟眼前光鮮亮麗的牙醫表達自己的羨慕,而惠珍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處處設界線的高冷都會女了,她無比真摯地跟允景說,我很羨慕你,你真的很偉大。兩個有截然不同生命經驗的女人,卻能真心欣賞對方的長處,彼此打氣。(忽然發現其實惠珍跟裡面每一個女生都有不同的交心方式)
寫的有點多,好像應該休息一下。跟大家分享,不吝指教唷!
--
Sent from nPTT on my iPad 9.7-Inch 6th Gen (Wi-Fi Onl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94.2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Drama/M.1633889398.A.9D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