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許多國家的形成,都是因為外來者入侵,及殘暴的屠殺,凝聚了各個不同的族群民族和城市。
例如:日本入侵中國之後,促使中國真正成為一個想像的共同體,逐漸演變成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原來,荷蘭也是這樣開始,從城市民逐漸融合,形成一個國家。
歷史最弔詭的是,荷蘭殖民印尼之後,也讓族群非常複雜的印尼,成為一個國家。
而因為日本入侵而形成的現代中國,也藉由中國國民黨對台灣本地居民的屠殺、財產掠奪,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各種文攻武嚇、滲透分化,讓台灣人凝聚,逐漸形成一個想像的共同體,往獨立建國的路邁進。
自由之城 / 八旗文化
想像的 共同體 印尼 在 庄文杰 Darr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Day 53 | #509兩週年 #希盟國盟誰更有希望?
》#民主轉型非直線而是螺旋發展
**今早早起,聽了一場精彩的線上演講《馬來西亞民主化的經驗與前路》思考:希盟倒台=我國民主轉型失敗嗎?未必。講者說,民主進程並非“直線”,而是“螺旋式”發展的,民主轉型過程,新政權政權會倒台是常態,回看印尼前總統瓦希德、埃及政變後,新政權也是不到兩年就倒台;而民主轉型,可能會前進,也可能會倒退,這也是必然的。
》#希盟倒台因權力轉移佔太多時間
**509終結了巫統的執政“神話”,但是政黨輪替後“黨國體制”(軍警、公務員、王室、宗教等...)並沒有因此解體,讓很多馬來菁英開始緬懷過去一甲子的威權。
**希盟被批評,只當政府,沒有全面執政,沒有連結“執政同盟”(支持希盟的社會力量)的支持,讓舊政權找到機會,操弄宗教民族的不安情緒,進而對輕敵的希盟形成巨大的政治“反撲”。
**講者提到,希盟在“權力轉移”在敦馬和安華身上、解決公正黨內鬥耗了很多時間,在民主化轉型上沒有掌握到契機,沒有回應社會所期待的整套政治論述所以倒台。
》#馬來菁英要走老路但不一定通
**台灣政治學者解釋,馬來西亞多元社會中,有多個族群、多個板塊互相競爭,A state with Too Many nations,族群間用不平等的交換關係來維持穩定,再把族群隔離做到“制度化”,讓弱勢無法成為主體,是具有殖民性的“適從主義”。
**但經過509後,馬來菁英要走回老路也不一定行得通,也就是說,巫統千方百計要“走後門”奪權,不一定能笑到最後。新政體必須提出更進步的價值,來爭取執政同盟的認同,政權才會穩定。
**Umno + PAS模式肯定會成功嗎?雙方在政治光譜上是互相抵銷的,支持PAS可能只是厭惡巫統的一種選擇,社會中還有很多中間選民,是到選舉前才看整體風向來投票的。
》#經濟命題或可為全民新共同想像
**講者說,回看1990年大選,當時華裔選民對時任首相敦馬投了不信任票,不過在1991年提出“2020宏願”,1992年奪下湯姆斯杯,經濟進入盛世等因素後,1995年大選,反對黨的華裔支持只剩下40%,再延續到後兩屆政局。
**所以“經濟命運共同體”是有可能可以變成“政治命題”,開啟“新族群想像”的,但同樣一套,會有可能在未來復刻變成“新馬來西亞論述”嗎?
》#民主不是一昧純情鄉愿
**有講者認為,民主進程需要公民社會參與,但大部分公民都在“看好戲”,停留在監督和批評上,角色的錯位對鞏固民主力量沒幫助。民主是需要大破大立地“解放”,不能只是比過去更開明就好的“純情”、鄉愿式理解。
**馬來西亞在“不流血”中換了兩次政府,從今爾後,希盟還是不是唯一的替代選擇?民選政府終究須還政於民,“民”將可以有更多認同和選擇的空間。
重溫演講 | https://bit.ly/3fzR808
想像的 共同體 印尼 在 方志恒 Brian F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黃金經濟圈 不應停留在群眾消費運動,必須升級為涵蓋上中下游企業的 #商業共同體,才能逐步實現香港經濟自主的真正願景。
▋【香港永續經濟聯會 𝐇𝐊𝐁𝐀𝐒𝐄】和你薦—商務引薦平台:
https://bit.ly/2ESjGRm
▋即將上線,黃企請留名:
http://bit.ly/yellow-econ-circle
【#香港革新論文章】❝ 大家不能只是單單停留在群眾消費的層面,而是要把整個行動提升至香港經濟自主的高度,並推動建立「立足本土、縱橫國際」的商業共同體。❞
/周日東 《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
周日東:經濟自主,黃金經濟圈的真正願景
(原文刊於2019年12月24日《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香港的抗爭之火,從未熄滅,整場運動明顯已朝著「長期對抗」的方向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港人如何建立自身的經濟自主,將「黃金經濟圈」進一步提高至一個「立足本土、縱橫國際」的商業體系,值得大家進一步討論。
事態發展至今,建制陣營(包括港府和在幕後操盤的北京)仍然是以高壓政策處理事件。最新的行動,是當局以「洗黑錢」的罪名凍結「星火同盟」的資金,意圖在經濟方面入手,斷絕對抗爭者的支援。可以預計,有關方面在經濟上的封鎖、打擊,將會陸續有來。
在這樣的脈絡下,港人建立自身經濟網絡的自主性、可持續性,便顯得非常重要。最近熱烈討論的「黃金經濟圈」,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但長遠來說,大家不能只是單單停留在群眾消費的層面,而是要把整個行動提升至香港經濟自主的高度,並推動建立「立足本土、縱橫國際」的商業共同體。
道理很簡單,若然長遠在經濟上不能自主,在財政上也只能仰人鼻息,「誰是老闆誰說了算」,又可以談什麼長期的自治?環顧國際,甚至可以說,經濟自主是香港這一類自治政體得以生存、持續下去的關鍵。
當然,總會有人認為這類做法並不可行,因為香港和中國的轇轕太深,例如一般商戶就很難確保所購買的貨源和大陸無關。不過,就以「食物」這種港人認為必須要依靠內地的資源為例,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在2018年,本港從中國入口的家禽類及其製品,總值約為4.5億美元,只佔香港的全球入口總額不超過3成;再舉一例,本港從中國入口的新鮮水果總值約為1.6億美元,佔全球總額不到6%——本港從泰國、澳洲入口的,遠比中國為多(見附註)。
事實上,香港對中國的依賴,可能遠不如大家想像中高;而我們和其他世界各地的經貿聯繫,也比大家想像的要廣、要深。日本學者濱下武志在著作《香港大視野:亞洲網絡中心》中便指出,香港擁有橫跨東南亞到東北亞的腹地——除了中國以外,更有東南亞北部(即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半島、南海、台灣、以及東北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時至今日,香港和東南亞國家仍然一直保持緊密的經貿和文化聯繫。經貿方面,東盟有6億人口,是香港現時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文化方面,東南亞則是香港和廣東以外最大的粵語區,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越南等地,粵語人口合共多達7200萬人。
港人如要建立更為堅實、更可持續的「黃金經濟圈」,「向南走」並重新聚焦在東南亞地區的「華南文化圈」傳統腹地,將是一個可行的方向。
註:美國農業部(2019)「美國農產品往香港出口的前景分析」,網址:https://apps.fas.usda.gov/…/Report/DownloadReportByFileName…
《香港革新論》網址:http://www.facebook.com/reformhk
▋延伸閱讀
免費下載全本《香港革新論I》:
http://bit.ly/2XkyuRb
免費下載全本《香港革新論II》:
http://bit.ly/2r1Gc6s
-\-\-\-\-\-\-\-\-\-\-\-\-\-\-\-\-\-\-\-\-\-\-\-\-\-\-\-\-\-\-\-\-\-\-\-\
香港革新論:為我城思考新論述
-\-\-\-\-\-\-\-\-\-\-\-\-\-\-\-\-\-\-\-\-\-\-\-\-\-\-\-\-\-\-\-\-\-\-\-\
1. Facebook:facebook.com/reformhk
2. Instagram:instagram.com/reformhk
3. Twitter:twitter.com/reformhk
#香港革新論 #黃金經濟圈 #經濟自主 #立足本土 #縱橫國際 #向南走 #聚焦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