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有讀有回](下)
〈小說〉:
* 別讓我走
* 一九八四
* 流
* 長日將盡
* 人浮於愛
* 複眼人
* 山茶花文具店
* 荒人手記
*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 死了一個研究生以後
* 被遺忘的新娘
* 言葉之庭
* 人間失格
* 毒木聖經
〈小說〉總結:
我其實沒有料到自己讀了這麼多小說,是我2018年度所看的類別最多的一種。基於對知識與議題的追求,我有意識地盡量使自己不要太多地閱讀小說。畢竟小說基本還是娛樂人類的產物,若是我看書都看得很開心、沒有一點思考與學習的成分,好像與自己「有意識地閱讀」背道而馳。
但厲害的小說還是有能讓人十足十的燒腦功效。光是鑽研字裡行間的言下之意、試圖想像文字的畫面韻味、體會小說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不啻是一種人情義理的邏輯訓練。
上乘的小說除了故事情節扣人心弦、文字精美之外,通常還涵蓋著某個作者關懷的人生哲理,進而導引現實中的我們一同關注與理解其中心思想。這麼說來若要從漫無目地的閱讀方式轉向有意識的閱讀目標,基於某種理念虛構而出的小說的指引就相當重要。舉例來說,寫作《別讓我走》、《長日將盡》的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身為移民的身份卻能寫出英倫風味十足的故事。據說其英文原版的詞彙華美、用字嚴謹,文字應用功力完全不輸道地英國人。身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石黑一雄,看似沒有因為自己的移民身份特意關注移民議題,其實有他期望世界民族以「世界人」自居的野心。
身為一個國際身份尷尬的台灣人,且沒有第二本護照,民族認同與自我根本追尋這種事,就會如鬼魂般或多或少附著在身上。我選書時喜歡看作者介紹。會被石黑一雄的書所吸引,我想除了因為他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被書店當作賣點大肆宣傳其作品之外,發覺他日裔英國人的身份,也是促使我想看這個人的書的原因。日本作為亞洲社會首屈一指的現代化國家,其國民對其文化的驕傲與排他性是眾所週知的事;而作為近代歷史領頭羊的英國,在西方列強間不僅是現代化國家的表率,更有深刻的文化歷史淵源。
「日本製造、英國加工」兩種強勁的文化同時在身上融合的過程促成了怎樣的石黑一雄的小說,是我亟欲暸解與參考的。這樣的心情也可以衍生到我之所以看東山彰良的《流》。
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是一位擁有台灣及日本雙重國籍的旅日台人。這樣的他將自己追根溯本的證據完成了一部虛構的小說《流》。以日文寫作一位追查自己爺爺死亡真相的台灣少年的故事,其背景還設定在蔣中正死去的一九七五年。主人公的爺爺是一九四九年隨蔣來台的老兵。
而我看日本小說特別多的原因,除了因為日本小說寫作的語法不知為何相當簡潔清爽,非常容易閱讀以外,也因為我曾經學過日文,對日文的語法與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更容易上手。日本小說常常是我在看一部燒腦作品的同時,能夠令腦子休息一下的好去處。但《人間失格》或許因為其成書年代較早的緣故(一九四八年),也或許由於作者太宰治超乎常人的複雜心思,即便篇幅不長,還是令我看得頗有壓力。
其他日本小說《山茶花文具店》、《我想吃掉你的胰臟》、《被遺忘的新娘》、《言葉之庭》,就真真是清爽好讀的小說了。即便書本厚度是《人間失格》的二至三倍,都可以讀得比《人間失格》要快速。在這之中我特別想提出一本小說:《言葉之庭》。是因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大紅的日本導演新海誠,以自己創作的同名動畫《言葉之庭》為本寫出的小說版本。中文版後記有作者述說的關於自己創作同一個故事的動畫與小說的差別與難易之間。我認為是同時喜歡電影與文字的人相當值得一看的有趣段落。
〈小說〉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我想將此名額留給吳明益的《複眼人》。
我感覺對中文世界的讀者而言,從小接觸的小說無非是翻譯小說或是武俠、言情、網路小說。除此之外的中文文學作品,不是過於古樸艱深,就是流於簡單通俗。難有介於兩者之間。介於兩者之間的佳作大多以散文方式呈現。能夠成功融入現代調性,開創出一個時代的清新風氣,又節奏嚴謹、格局大氣,兼之融合大量科普知識與人文關懷的中文作家,就我淺薄的眼界而言,非吳明益的作品不可了。
同年度閱讀的《毒木聖經》也有同樣相似的閱讀效果,亦是一部佳作。但翻譯作品多少會有一些晦澀語意流失於語言轉換之間。對中文世界的我們來說,在過多的註釋之下,也難以酣暢淋漓。
能夠暢快閱讀、暢快思考的中文小說非吳明益的小說不可了。其所關注的背景議題,也有不輸外國小說的巨大野心。是我認為代表這個世代台灣寫作的國際面貌。
(二)散文:
* 孤獨六講
* 天地有大美
* 感覺宋詞
〈散文〉總結:
恰巧三本都是蔣勳的作品。如果能在閱讀之前先行於網路上看過蔣勳的影片,在閱讀時於腦中融入他磁性沈穩的嗓音當作旁白。會是非常舒服的享受。
在心神不寧的時候我尤其喜歡看蔣勳的書,似是一個對生活有歷練的智者在淘洗心靈的過程。蔣勳的文字像是一名心細溫柔的牙醫,在病人巨大的驚懼之下,依舊自若,細細淘洗牙間縫隙。生活中總有污穢不如意,有時能黑暗的不只是深不見底,而是坦然地令人噁心。蔣勳的文字即便優雅細膩,卻不會予人強顏歡笑、自以為是的做作之感。你能明白我們都是從泥淖裡走出來的人,漿洗之後,還能有風霜的色彩與愈發的柔軟。
我相信絕對的狼狽才能成就絕對的不狼狽。唯有如此才能看重生命的創口、才有結痂成自然的能力。
蔣勳的作品並不艱澀,卻能看到行到水窮處的泰然。那或許要更難。
〈散文〉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我想選擇《孤獨六講》。或許是因為我曾經感覺非常的孤獨,敝帚自珍的心態作祟下,我特別珍惜那樣的歷程與感覺。
我的絕對孤獨感大抵是來自愛情的面相。長大成人的我也目光如豆地以為,孤獨一定是來自丟失的另一半。但《孤獨六講》卻點出了許多我不曾感知到孤獨感,讓我的眼界擴大,知道自己需要珍惜與重視的還有許多層面,生命才有趨向完整的可能。
在科技尚未發展到可以仔細描繪出人類的夢境以前,我們對於心理活動的琢磨,只能來自體驗,與體會過後的哲學式思考。開放式的問答令人迷茫,卻也令各種情境變得有無限可能。我們藉由偷看蔣勳的答案進而去思考自己的,然後才能感到慶幸,孤獨是眾人的共業。如果這世上只有一個人,就不會感到孤獨。
(三)心理勵志:
* 正是時候讀莊子
*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
* 斜槓青年
* 海角天涯,轉身就是家
* 有些情傷過不了,是因為你還不夠懂自己:照見真實自我的43道愛的練習題
*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
* 言語之碗——改變不當說話習慣 真正解決溝通困境
* 婚內失戀
*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 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
〈心理勵志〉總結:
我一直以為我的心靈很強大了,沒想到還是讀了這麼多心理勵志的書籍。不過我感覺人進步的曲線,是像海浪一樣會來來回回。有所進步之後再退回來,尤其會令人感到氣餒。我想那是我居然還是讀了這麼多心理勵志的書的原因。因此我不想因為這個數量而否定自己。
所謂心理勵志無非是換個思考方式、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中心思想只是這樣,為何要一直看別人的樣貌?說到底,人類還是需要合作與分享才有前進的可能。我們閱讀是一種合作、他們書寫是一種分享。
我想我可能不會有所謂真正心靈強大的一天,必須謙虛地一直學習,才能盡可能不落入一個程度之外。
〈心理勵志〉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 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絕對是言簡意賅地將現代生活的煩惱條列式的破題解開。融入精彩的腦科學知識,更具信服力。不過有時過於簡單的解法反而會令人不夠深刻而輕易拋在腦後,畢竟要是人生這麼簡單,我們怎麼還會這樣煩惱至極?要是都照書上做了人生就會好轉,自己還會懷疑這是不是某種異端邪說。
關於「心理」這件事,我特別想提出來的一點是「形式」與「本質」。書上寫的那些解法是形式,能不能參透並融進自己的思想是本質。必須要內在改變了,顯現出來的形式才具有意義,不然都是徒具外表的空泛。
這也是為什麼我非常討厭「語錄」、討厭為什麼簡短的一句話就能把人釘死在十字架上。什麼「認真就輸了」⋯⋯,要是不認真,究竟還有什麼事情有意義?純粹是受不了自己的心理拉扯才嗔怪是因為自己太認真,而且還要假鬼假怪地用「認真」這樣高尚的詞語定義自己的軟弱。恕我感覺這樣的行為噁心。
語錄的生產,是一個人經歷了許多事情所榨取出的精華,的確是最值得摘取的部分沒錯,卻不能不去重視其背後的生產歷程。這就像是一個有錢人吃了別人說的最頂級的魚子醬,但他僅是吃了,無法真正獲取感動,因為他不理解其頂級的原委何在。那不如一個很愛滷肉飯的人,吃遍全台的滷肉飯後扎扎實實的評鑑出他心中的第一名,因為那是他花費時間精力的心理獲得。
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囫圇吞棗地把書上寫的這些複製貼上在自己的社交軟體上。先能硬生生地、機器人式地去做做看。我們畢竟不是太強大的動物,很多事情還是需要經由外在的改變來催化內在的質變。在實踐的過程中所獲得的豁然、快樂、痛苦、挫折,就能逐漸地把別人的轉化成為自己的,然後就再也不是活在Hashtag加粗字體下的人。
人生不需要強調什麼,因為每一步都至關重要。請認真地活著。
(四)科普:
* 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
* 在進入潛意識夢境前,請問佛洛伊德。讀懂佛洛伊德與《夢的解析》
* 在地球瀕臨滅絕時,還原達爾文。讀懂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 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讀懂馬克思與《資本論》
* 樂園的復歸——遠古時代的性 如何影響今日的我們
〈科普〉總結:
去年讀的這五本科普書籍,我只能說每一本都很精彩,都令我在最廣泛的面相裡面參透了這個世界的面貌一點點,不僅僅是一個饞食著生活的人。然後我在航行於人生之際,面對著世界所引起的浪潮,儘管我不是美國總統那樣站在世界權力核心的人,世界的浪潮打來我身上的時候已經是小的不能再小的漣漪狀態,我還能有點拍自己馬屁似的為自己與世界的距離提出一些見解。
不全然的盲目,甚至還能稍稍改變步伐,去令自己五十步笑百步的再近一點。
這一點感覺自己與他人不同、感覺自己與世界息息相關的自覺我想稱之為「公民意識」。這樣公民意識的開啟很有助於成為設定個人目標的原則,也能有助於錨定自己在世界的位置,不至於感覺自己非常非常孤單,畢竟我們不論如何也還無法飛起來生存在另一顆星球之上。
回頭來看,我也感覺自己有幸是以上述的順序閱讀這幾本科普書籍。韓國作家蔡社長所撰寫的《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不旦淺顯易懂,也像建中班長般將千年來文明世界形成的脈絡,做了非常簡潔有力的筆記整理,就是認真讀完至少可以考六十的感覺。
接下來再看台灣作家楊照用思想史的方式,去解構十九世紀以降影響現代社會形成的三本重要著作: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馬克思的《資本論》。如果說《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是一本編年史,一步步告訴你這個世界在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那麼楊照的三本著作就有點像是傳記般,幫助我們轉身繞到那個時代的背後,去看看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這三位大師的個人智慧,也能歸納到是時代的堆疊。旁徵博引地去了解他們思想的起源,而不是艱深地困在他們已然織就的網絡。反而有種柯南般解謎的有趣,也令自己以比較輕鬆童趣的方式去理解重要的一點什麼。
最後看的《樂園的復歸——遠古時代的性 如何影響今日的我們》,則是大大顛覆了我對人類性愛與忠貞機制的傳統想像。我許多對自己都難以啟齒的動物本性,都在這本書中的論述得到寬慰。這本書是一面巨大的照妖鏡,照見我們無法掩蓋的真實本能。殘酷、殘忍,卻也耐人尋味,為什麼我們要把自己變成這個樣子。
我必須說,因著這本書,我開始變得不是一生一世摯愛的信仰者,我希望能更多地回歸自然,尋找屬於我最好的愛的方式。走出瓊瑤後,屬於新時代的新經典是什麼,這就是我現在企圖追究的事物。我逐漸不害怕當個離經叛道的人,只怕自己常存抱柱信,卻在陰間怨嘆自己幹麼要死的這麼不明不白。
〈科普〉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我覺得所有不知道這個世界在幹麼,活得非常茫然的人都該先去看看《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很有助於找到自己的起點。至少知道了裡頭的一些內容,也能幫忙自己變得說話假掰一點,可以用比較宏觀的角度看待事情,不只是小市民的日常哀屈,只能感嘆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可悲的是我們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如果基本上我們都已經是這世上最了解自己的人了(很遺憾的好像也不是這麼回事),去了解這個世界的使用說明,至少不會令我們產生那麼多時不我予的挫敗感,因為我們本來就還不熟稔現在這首曲子該怎麼跳,被舞伴踩到腳也只是剛好而已。
世界非常大,值得懂得的事物有很多很多,這本書至少能畫出一個目錄,讓你明白可以繼續鑽研的是世界的哪一個部分。
(五)報導文學:
* 長樂路——上海一條馬路上的中國夢
* 錫安主義——從猶太家園到猶太民族主義
*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
*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 做工的人
* 幹嘛羨慕新加坡
* 表裏柯P
〈報導文學〉總結:
這大概是我看得最辛苦的一個文類,畢竟若是報導,就不免要揭露一些令人不忍卒睹的真實。這跟看恐怖片是不一樣的,恐怖片的殺戮、血腥,可以安全地理解為是人為設計、是令人血脈噴張的假象。但若在抬眼安逸的地方,VR般感知到另一個世界的存在,而且所言不假,同樣是人為設計、是充滿血腥與殺戮的真相,我們心裡會矛盾地同時產生對同類的不捨與厭惡。如果心有所感,會惶惶然找不到安身之處。
不過若是不想絕望的認定自己就是出生成分不佳、是鬼島島民、只想掌握一些人人蜂擁的小確幸,很殘酷地割開自己的心再去感受一些更悲慘的事物,其實是一帖立竿見影的做法。能夠有效收束我們停止哀怨,至少能有一時的功效。
可以說,我是為了令自己變得更加柔軟,才要這樣讓自己痛苦。不過看書也已經是看恐怖片般的坐上觀了,我實在沒資格再哀嘆自己的人生什麼。
人類天生就是一個喜愛不停比較的動物,適時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助於我們在心裡將自己固定在較高的位階;再更進步一點,還能多付出寬容予他人。
不期待自己能夠拯救世界,至少要令自己的方圓一寸之地問心無愧。我盡力維持這樣小小一片和善的防護罩,希望自己能是有能力一直面對真實的人。
〈報導文學〉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做工的人》大概是我所閱讀的書中最悲傷的一本,也因此我最推薦它。這本易讀的小品能夠令人真實感受社會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有心酸、也會有身為既得利益者的不解。
人究竟是怎麼樣從一個樣子轉變為另一個樣子的呢?為什麼有人會願意讓自己停留在同樣的地方停滯不前,是老天對他們太不公平、還是他們自己太過懶散?在思考這樣問題的同時,也能照見自己的無力感。真正積極的人會在這個時候奮力扭一扭身,試圖甩開所謂的命定。當然這個功效的時間長短不定,端看個人意志力如何。
不過,我們在崇拜高大上的同時,一定至少要試圖看看腳下。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從下面開始的。俗鄙往往是根基的力量,要想茁壯就不能一味地只看著上面。我們和下面的距離,或許才關鍵。
(六)回憶錄:
* 擊壤歌(經典版)
* 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
* 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
* 往事並不如煙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回憶錄〉總結:
這是對我來說很難歸類的文類。要說上述這些是小說的話其實也可以,但這些小說寫的又是作者自身的真實經歷,因此我只好將它歸類為回憶錄了。
能夠寫下回憶錄的人通常都有超凡於常人的經驗,才有值得書寫的價值。像是《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往事並不如煙》都有這樣的特性。《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光看書名就相當驚悚了,這樣的男女要怎麼做成夫妻完全充滿獵奇的風采;《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亦是有這樣怪奇認證的經歷,再加上宗教的加持,更讓人非常想要一探究竟;《往事並不如煙》書寫的則是作者成長於文化大革命的少女時代。
上述三部作品的議題都是我想要了解的(夫妻之間的性關係、基督教如何解讀同性戀、文化大革命),能夠擁有這樣願意書寫的親身經歷,我相信對作者本人來說亦是一種解脫、對讀者來說更是跨越議題的橋樑。
《擊壤歌》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多點小清新的感覺。即便《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探討的亦是親子在面對教育這件事情的各說各話,但或許是因為我是一個自己就這樣隨便長大的人(我認為我的母親不能算有怎麼樣教育過我),我反而會想安慰自己般的想,反正長大之後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所以這個議題我反而沒有那麼重視。
人若想要擺脫自母胎脫出以來的孤獨感,就自然會去尋找與他人的經驗共鳴。像我們戀愛時總愛先將對方的祖宗十八代倒背如流一遍,並極力找出我與他的共同點,用星座血型算命證明我倆是天生一對。
閱讀回憶錄一類的書籍亦是一種擴大自己生活經驗共鳴的方式。我們即便無法愛上作者,但願意去傾聽一個人所解釋出的歷史,正是尊重人人所思所想的不同的開端。
時代僅是時代,經由生活其中的人的解釋,才能顯出精彩。
〈回憶錄〉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往事並不如煙》(有一版本亦名此書為《最後的貴族》)在格局、文筆⋯⋯各個方面都是我所閱讀的這幾本書中的上乘之作。雖然好像點不公平的是,此書作者章詒和女士所經歷的一切的確更較其他人的經歷要深沉許多,被環境所逼使出的思想本就理應更高竿,但想想在那之中撐不過去的更是多如牛毛,也會為她能倖存下來這件事情更加感動。
(七)旅遊文學:
* 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
* 聖地之旅
* 因為尋找,所以看見 The Road To Santiago
〈旅遊文學〉總結:
其實村上春樹的《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及謝哲青的《因為尋找,所以看見 The Road To Santiago》若要歸成散文也是可以的,我其實是為了《聖地之旅》這本書才有些硬是劃了個旅遊文學的文類。
但旅遊文學之所以一直可以是一個會被放出來的主題,大概也是因為不論是誰,問他的夢想是什麼,定會有「環遊世界」這一項之故。由此可見,我們不單渴求安定,亦渴求未知的變動。這種矛盾並不奇怪,不然要是人生在世只像石頭一樣定住不動,哪還有什麼意思呢。
旅遊時寫下的文字,說是記錄從未見過的風景,不如說是記錄自己的心內活動。因為心裡感覺乾涸了,沒有活水注入而沒有感動,才需要一再一再地向外去追尋什麼。
我說過,人不是什麼高竿的動物,所以大部分只能應用外在的改變來引發心內的質變。闖入他人的日常亦是一種外在變形的方式,其實真正期待的該要是小宇宙的爆炸,而不是背板的多樣化。從前人沒有相機,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寫下《馬可波羅遊記》;現代人隨時隨地都有上百張底片可以應用,好像外在環境的改變能引發的心理變化也少了。所以我更敬佩也欽慕這些能夠真正去「旅行」的人。
必須無地自容地承認,曾經我害怕一個人去旅行,其實是因為害怕沒有人幫自己拍照而已。
與其害怕沒有人拍照,不如留下一本傳世的著作。我如此這般安慰自己。加油。
〈旅遊文學〉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村上大師的《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當然是不戰而降地贏了其他兩部作品。
慕村上春樹之名而來卻又害怕被艱深字句轟炸到放棄的假文青們,非常建議從村上大師的散文、隨筆開始閱讀。我是一個連《挪威的森林》都看不完的女子,可是我依舊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喜歡村上春樹。可以把平鋪直敘的扯淡寫得精彩,而不像是為賦新詞的慘綠少年,大師有他的天份也有他的歷練。
不敢真正去壯闊旅行的人,這或許是一種截彎取直的方式。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意思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意思 在 電影A-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意思 在 日本閒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意思 在 Re: [好雷]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意思 在 後仰工作室-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 的評價
- 關於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意思 在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あなたの膵臓を食べたい 小王子的寓意分析 ... 的評價
- 關於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意思 在 #雷#我想吃掉你的胰臟|觀後感 - 日劇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意思 在 [心得]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book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意思 在 PowerPoint 簡報 的評價
- 關於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意思 在 [推薦]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意思 在 電影A-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鄰座的怪同學 となりの怪物くん☆
山竹襲港前受MM2 Entertainment Hong Kong邀請看了我極極極期待的菅田將暉,少女心又再次爆發喇!!
很典型的少女漫畫設定,男主角春有錢又絕頂聰明又路見不平又不擅長與人溝通,對著任何人都像怪獸一樣,唯獨被高材生但又獨來獨往的女主角雫吃得死死的。
整套戲的處理手法就是令你很清楚知道自己在看的是一套漫改,那些誇張的肢體動作、那些偶像式的吻戲,那些男生在女生頭上輕輕拍的兩下,就是因為日本人拍出來我會覺得一點都不突兀之餘,還會極度小鹿亂撞和興奮得很想去跑圈。
菅田將暉實在是個太難得的年輕男優,才25歲已經完全能夠駕馭任何角色,即使近年這麼多產,你還是感覺到他在演出上澎湃的動力和熱情,光是拿上一套漫改帝一之國來比較,同樣是漫改但他完美地拿捏到春並不能如帝一般表情誇張到扭曲變形,而是更接近一個愛撒嬌的小孩子。
土屋太鳳的冷冰冰和怪異也演得恰到好處,不過雖然是雙主我還是覺得戲份較少的春比較搶鏡。還有很多飾演同學的主角,我覺得比較特別的是濱邊美波,這個本身很有可能會被黑化的角色,最後很大團圓結局地是個好孩子,就算沒驚喜但還是令我看得很愉快。
一向日本的青春電影都會把鏡頭拍得很美,但我覺得映象導演出身的月川翔,將他上次拍我想吃掉你的胰臟那股美學輕微地帶到也鄰座的怪同學去,特別是開學那段櫻花盛開和飄揚的時候,還有最後一段都拍得很美和很夢幻。
這次收到的雞頭帽十分可愛,看完電影你就知道為什麼這麼有意思了。❤️
上映日期:9月27日
#鄰座的怪同學 #菅田將暉 #土屋太鳳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意思 在 日本閒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元八拉麫🌸
全家很久沒一起來吃元八拉麵~💦
今晚還我家附近很常去的元八拉麫吃晚餐💖
居然這家店今天最後一天結束營業~
難怪爆満~
而且最後一天活動~
每人都送一杯飲料💖
全家莫名的一人得到一杯免費飲料😜💖
這算幸運嗎⁉️😆💦
話說昨晚日本電視台重播2017年改編自日本同名暢銷小說的人氣電影~「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
(中文~「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有朋友也有看過這電影或小說嗎⁉️
昨晚和雙胞胎姐妹倆一起看....
害我哭好慘~😭💦💦💦
而且原來雙胞胎姐妹倆早就已經看過原版小說了~😱
(原來都沒在唸書~都在看小說阿~🙄)
看完電影之後、本來以為這只是浪漫愛情電影~
結果發現看到最後~
覺得這電影很感人~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意義~
尤其女主角最後的結局
讓我想作者也許真正想表達的是....
想要大家珍惜每一個活著的瞬間吧💖
珍惜身邊所有的人💖
現在我正在努力看這電影的原版小說~
看來一樣會哭很慘阿...😭💦💦
#日常小確幸
#超愛元八拉麫
#珍惜每一個活著的瞬間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意思 在 後仰工作室-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 的推薦與評價
原本以為這種純愛系的作品沒什麼好看的,沒想到卻一口氣讀完。 我很喜歡裡面的某一句話,完整的內容忘記了,但意思相當於「今天不太好,但是也很好。」 每 ... ... <看更多>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意思 在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あなたの膵臓を食べたい 小王子的寓意分析 ... 的推薦與評價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あなたの膵臓を食べたい 小王子的寓意分析 劇情解說 觀影心得 志杰影評 這是一個專門分析電影各種寓意的頻道~如果喜歡這個 ... ... <看更多>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意思 在 Re: [好雷]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您好,針對這篇,小弟有些不同看法,故來回覆此文
※ 引述《deepdish (Keep The Faith)》之銘言:
: 大家早安
: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 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
: Let Me Eat Your Pancreas
: 片名會讓大家恐懼
: 什麼樣的人
: 會想吃掉你的胰臟?
: 其實這當然是
: 作者故意的
: 看完電影就懂
: ---------------
: 以上只是防雷頁
: 很多人,都會以為,這又是一部純愛電影
: 不是
: 因為女主角,結局,不是病死,是被無差別殺人犯,殺死
其實以女主角山內櫻良的生死論來說,她的結局並不是被隨機殺人犯殺死
而是最後讓男主角志賀春樹發現她死後其實活在志賀春樹的心中。
這就是片尾最後提到<我想吃掉你的胰臟>的第三種意思。
山內櫻良:「跟某人心意相通,那就叫活著。」
(完整版太長省略)
: 無差別殺人犯需要他的胰臟嗎?不需要
: 所以這是一部,勸世電影
: 而且除了女主角家人,當時只有男主角和閨密知道,女主角已經住院過了
: 閨密,怎麼認識女主角?因為她說,只有女主角找她說話,原本是個邊緣人
: 男主角也差不多邊緣
: 但男主角和閨密不一樣
: 女主角外表看起來是一個外向活潑,喜歡社交活動的人
: 這樣一個人見人愛的人,有誰會不喜歡女主角呢?
: 大概只有像男主角那樣的邊緣人吧?
: 但其實男主角不是真的不喜歡,而是膽小到不敢喜歡,會被傳八卦,被質問,被霸凌
其實是志賀春樹覺得書本的世界有趣多了。
直到山內櫻良把他原本構築的世界糟蹋殆盡。。。
電影把小說關於愛情的要素都砍掉,
所以基本上志賀春樹對山內櫻良的心意在電影是未知的。
被傳八卦、被質問、被霸凌是他不想與人來往,
所以對於這些因為與人互動而可能發生的負面行為相當害怕,
甚至想再重回原本與書為伍的世界,但山內櫻良不會讓他這麼做的。
所以借志賀春樹看<小王子>、一起出遊/過夜、教他學習與人做朋友,
都是要志賀春樹學會與人相處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雖然與人相處難免伴隨著不愉快或是悲傷的事情。
: 閨密推薦班長當男朋友
: 女主角知道自己胰臟生病,時日無多,卻隱瞞他們
: 因為不想讓好友們感受悲傷的氣氛?
: 或是如果病情被大家知道,可能就變成邊緣人?
其實不會變邊緣人啦! 哈哈!
是她2003年得知自己所剩無幾的生命後,從怨恨自己的命運到坦然面對自己的命運,
並想在所剩無幾的生命裡與大家一起快樂渡過高中生活。
(<共病文庫>的內容,電影只出現一下下)
所以她努力讓自己跟普通高中生一樣,直到某天去醫院回診不小心弄丟共病文庫。。。
: 女主角發現,班長是個恐怖情人,很難甩掉
: 隨著病情越來越嚴重,隱瞞病情的壓力也越來愈大
: 還需要像寫日記一樣,寫共病文庫,來釋放隱瞞病情的壓力
寫共病文庫是為了「共病」,而不是「抗病」,也不是釋放壓力。
這本紀錄著與胰臟疾病走完所剩無幾的生命的日常生活。
從共病文庫的內容可以發現,並非每天寫,而是想寫就寫。
: 沒想到有一天在醫院,共病文庫,被班上最邊緣的男主角發現,從此結下不解之緣
: 男主角可能先認為,女主角是個強顏歡笑的人,或愛慕虛榮的人,報喜不報憂
: 原本女主角只是想和男主角當普通朋友,沒想到閨密、班長就眼紅、生氣
: 怎麼解釋好像都沒用?乾脆就繼續騙下去吧?
這跟「選擇論」有關,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
: 反觀男主角是一位,能保有自我的人,常常自己一個人看書,好像自己跟自己鬥爭
: 可能悲觀認為,那些別人羨慕的男女交往機會,並不屬於自己,所以自己先放棄
其實只是不想與人來往。
: 但男主角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男主角太少與人互動,所以變成邊緣人
: 女主角和男主角交流之後,男主角反而更疑惑
: 為什麼生病要死了,還可以這麼開心?滿臉笑容?
: 問了女主角,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 跟某人心意相通,那就叫活著。
: 男主角似懂非懂
: 在第二次出遊之前,男主角傳出女主角永遠看不到的簡訊,男主角想要當女主角
簡訊內容應該是:「我想吃掉妳的胰臟。」
「男主角想要當女主角」只能算在上述的一小部分。
: 但已經來不及,女主角已經被無差別殺人犯殺害
: 因為無差別殺人犯,不懂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既然活著沒意義,不如大家一起死對吧?
隨機殺人犯只是呼應山內櫻良電影前面提到的
「我們一天的價值都是一樣的,但無法保證明天是否還活著。」
每天都有人出生有人死亡,既然不確定明天是否還活著,那就應該活在當下。
: 當然不對,女主角不是也快死了?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也許她也不清楚,但她找到男主角,希望在他身上找到活著的意義
有點矛盾,您前面不是提到山內櫻良對於活著的意義嗎
: 發現在自己最絕望的時候,還有男主角關心她,會去醫院看她
: 那不是女主角用親情、情緒勒索逼男主角的,都是自己自願的選擇
: 感受活著是真實的,不是被誰控制,也不是控制誰
: 誰也不是誰的寵物,誰也不是誰的奴隸,而是出自於內心真誠的情感交流
: 男主角後來聽信女主角的話,說男主角很適合當老師,就真的當上老師
: 卻還是懷疑自己,真的適合當老師嗎?連辭職信都寫好了,只是沒勇氣遞出去
: 在一次又被交代整理圖書館,找到女主角留下的遺言信封
: 才知道女主角也想當男主角,因為女主角知道自己的無能
: 總是造成誤解和紛擾,但她相信自己對看男主角的眼光
: 不會看走眼,希望閨密能和男主角當朋友,把這份情感連結,傳下去
: 把留給閨密的信拿給要結婚的閨密,閨蜜也終於諒解男主角當時的行為
: 男主角終於知道,女主角為什麼要自己當老師?所以把辭職信撕掉
: 老師的責任,就是要教會每個同學,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不是嗎?
山內櫻良之所以覺得志賀春樹適合當老師,
是因為,她住院的時候,志賀春樹把今天上課的內容(國文)用自己的話語講解給她,
讓她容易吸收,使她覺得志賀春樹很會教人。
老師應該不會教會學生什麼是活著的意義吧? 至少我學生生涯中沒遇過這種老師。
電影也沒出現志賀春樹教會學生什麼是活著的意義。
: 野獸不會去想活著的意義,所以弱肉強食,為了生存而已
: 但人類不同,可以思考活著的意義
: 就像那本小王子,可以讓人思考,各種荒謬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
<小王子>應該不是思考荒謬存在的意義,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1P_53pft)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09708019.A.A77.html
電影開頭也有提到:「真正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
這才是<小王子>在這部電影的核心精神。
: 各種荒謬的存在都有意義了,為什麼自己的存在不能有意義?
: 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馬上領悟,活著的意義
: 也許人類之間,多一份交流,就多一份希望
: 不要絕望到想毀滅世界,好嗎?
絕望到毀滅世界?
可是這部電影關於毀滅世界著眼於這個人所構築的世界。
志賀春樹原本的世界為 與書為伍,書本比人有趣太多了。
後來山內櫻良進入志賀春樹的世界把他的世界糟蹋殆盡。
變為兩個個性相反卻互相憧憬對方的人的世界。
後來山內櫻良的死去,成為沒有山內櫻良的世界。
最後因發現山內櫻良留下的寶物,
最終成為「我想吃掉妳/你的胰臟的世界」
所以以毀滅世界的角度來說是正向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0.241.6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16460530.A.222.html
※ 編輯: h54747 (219.70.241.62), 01/20/2018 23:03:10
※ 編輯: h54747 (219.70.241.62), 01/20/2018 23:20:41
對阿有些1/24開放出租,我這幾天先把BD研究完再來租這片><
※ 編輯: h54747 (219.70.241.62), 01/20/2018 23:27:08
※ 編輯: h54747 (219.70.241.62), 01/20/2018 23:32:47
哲學相關問題恕我無法回答,因為我不是相關科系畢業,也沒有發表過相關文章,
在專業人士看來只會被取笑,而且這裡是電影板,不是哲學板。
※ 編輯: h54747 (219.70.241.62), 01/21/2018 00:17:36
對的,小說看完充滿很正向的能量。
電影最後則是讓人感動到哭。
※ 編輯: h54747 (101.15.149.229), 01/21/2018 01:44:34
拍拍,可以去哲學板發問,那邊滿多專業的板友。
※ 編輯: h54747 (219.70.241.62), 01/21/2018 09:17:05
對的,可能電影版想專注在「我想吃掉你的胰臟」這點,怕多了愛情會讓整部失焦。
※ 編輯: h54747 (219.70.241.62), 02/25/2018 16:40:5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