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45】21:開工大吉,今年我想來點《原子習慣》 (暘斌)
新的一年開始時,我們總會幫自己訂幾個年度目標。不知道你有沒有跟我一樣的困擾:有一些目標想達成,年復一年卻絲毫沒進展,隔年直接抄到新的手帳本上。
我實踐居家健身很久了。2018年開始,我打算挑戰從「精瘦變精壯」。結果三年過去了,體重、體脂紋風不動,依然瘦皮猴一枚。芳瑜常開我玩笑說我是在做「居家體適能」😂
這次看完了《原子習慣》,針對這個部分我有了新的想法。經過一年的行動,希望我可以離「精壯」更進一步。
✨三大亮點
1️⃣什麼是「原子習慣」?
習慣就像人生的原子,每一個習慣都是造就你整體成長的基本元件。一開始這些小小的慣常行為似乎無關緊要,但很快地,他們就會互相堆疊,激發大一點的勝利。這些勝利又會相乘,最終達到的等級遠遠超出你一開始的投資。
原子習慣的真義就是:習慣雖小,力量無窮。
2️⃣我們應如何建構一個好習慣?
本書最主要的篇幅描述以下四個法則,分別是: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有吸引力、讓行動輕而易舉、讓獎賞令人滿足。
我從高三起,實踐「居家體適能」至今已十幾年😂每周能不太費力地維持運動三到五次的頻率,不是我特別有恆心,看了《原子習慣》才知道是和這四個法則不謀而合啊!簡要說明如下:
(1) #讓提示顯而易見
將運動器材放在家中顯眼處,並告訴自己每天晚餐消化得差不多後,我會在客廳運動半小時。(有明確的時間+地點+行為)
(2) #讓習慣有吸引力
運動前可以看一下激勵人心的籃球影片,讓自己熱血沸騰。運動完後大汗淋漓,可以馬上到浴室洗一個舒服的澡,好好犒賞自己。
(3) #讓行動輕而易舉
去健身房不僅要出門,還要繳會費,運動一次的時間、金錢成本較高(有雙寶後,出門運動更是困難)。居家健身就比較省時、省錢,換個衣服就能開始動了。
(4)#讓獎賞令人滿足
每次運動完,可以喝一杯冰涼的牛奶或豆漿補充蛋白質(剛運動完含糖的也無妨),獲得立即獎賞。長遠來看,更好的精神和體態會讓我更有自信,也較能駕馭不同風格的衣服。
3️⃣最有自制力的,通常是最少用到自制力的人。
掌握這個訣竅真的很重要!不要讓自己處在一個充滿誘惑的環境裡,再動用自己的意志力與恆毅力和它對抗,這樣往往會失敗!
好比想專心讀書時,把手機放在書桌旁就是一個不太明智的決定,它無時無刻都會散發出「看我吧!看我一下吧!」的訊號。把手機放得老遠並關機,減少它對你的引誘並增加使用到的難度,將會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簡言之,#不要用意志力去對抗欲望,而是 #優化自己所處的環境。自制力的秘密就是:讓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讓壞習慣的提示隱而不現。
📝四大金句
1️⃣精通習慣由重複開始,而非完美。
(和「你不用很厲害才能開始,你必須開始才會很厲害」相近,不用想東想西,「做」就對了!每天做,就會越來越上手。)
2️⃣核心概念就是創造出一個讓正確的事情盡可能輕而易舉的環境。習慣打造的關鍵多半歸結到設法「減少與好習慣相關的阻力」,「增加與壞習慣相關的麻煩」。
3️⃣所謂「自律者」只是擅長建構生活,好讓自己不需要展現超凡的意志力與自我控制力。換言之,他們不常讓自己處在充滿誘惑的環境。
4️⃣內在動機的終極型態,就是讓習慣成為身分認同的一部分。覺得自己是「想要(成為)這樣的人」是一回事,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又是另一回事。
(比如你正在戒菸,有人遞菸給你。回答:「謝謝,我不抽菸」就比「謝謝,我正在戒菸」更好。)
👨🏫我的看法
《原子習慣》是博客來2020中文書年度暢銷榜第一名,相當火紅。
雖然最近才看完,覺得有些可惜,頗有相見恨晚的惆悵;又有些激動,這本書對我帶雙寶、帶學生,以及自我增能,都將大有幫助。
它會紅是有道理的,「新年新希望」固然很棒,不過光有念力可不夠!透過本書的方法,養成好的習慣系統,可以大幅提升我們美夢成真的機率。
養成好習慣很重要,此外,這本書也告訴我們「戒除壞習慣」的秘訣。不論是想要「自助」,還是幫忙孩子戒除手機成癮、幫助家人戒菸、幫忙中學生建立讀書習慣,這本書都值得一讀。
#歡迎分享
#今年會往精壯邁進
#不嘴砲
Lin Binder Emily Liang
戒菸訣竅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悉心確認自己的第一步真的是小小一步,便是給自己最高的勝算。
一旦嚐到小小行動帶來的喜悅,便可以自己判斷是否到了採取下一步行動的時機。當你會自動自發地做到目前的行動,不費吹灰之力,甚至樂在其中,便曉得自己準備好進入下一步了。
但如果你覺得時候未到,不要因為別人逼你,就加快前進的速度。
摘錄自《#涓滴改善富創巨大成就》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涓滴改善所使用的心理技巧之一,是「成功認同」--每一步雖然很小,但如果每一個目標都達成,內在的自信自然提升,認同自己可以成功。
但其實,有人之所以一直難以改掉一些自己不喜歡的習慣,可能跟童年經驗有關。那些「癮」,常常可能是為了逃避面對某些負面經驗的工具。
祝願您,先向內探索自己,再向外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走出去!
.
ps. 這本書會在明天(2/6)晚上9點半有贈書直播,歡迎參與
... ... ... ... ... ... ... ... ... ... ... ... ... ... ...
用涓滴改善革除惡習
【文/ 羅伯.茂爾】
對於想要戒斷不健康癮頭的人,他們最艱鉅的挑戰之一是成功了一陣子之後,壞習慣又回來了,而且時間漫長。不論讓他們上癮的是香菸、垃圾食物、酒精、毒品或其他東西:即使都已經斷絕癮頭好幾個月了,他們卻常常會故態復萌,變回老樣子。但是,他們並不是沒有指望。我見過許多人憑著小小的行動,根除了癮頭。
我開始建議個案用涓滴改善的步驟戒除癮頭,是因為我注意到戒菸失敗的人常會講同一句話。他們會告訴我:香菸是我的朋友。」有時候,他們會在說的時候哈哈大笑,但那是他們的真心話。我發現,這些癮君子的父母,往往無法給子女穩定的良好照顧。他們在童年時期,很快便學會了隱瞞自己的困擾,絕口不跟任何人訴說自己的傷心事。
自立自強是他們常用的手段,但這並不是面對生活逆境的好方法。原因在於我們天生自然的「設定」,便是在緊張焦慮時尋求外援;這是我們的天性。想一想當孩童在三更半夜被噩夢或雷雨驚醒時會怎麼做。他們會本能地跑去父母的床鋪求助。孩子會黏著媽媽或爸爸,接受安撫,一會兒後便在大人的懷抱裡入睡。如果這種自然的調適程序被阻斷,也許是父母不在身邊,也許是父母無法給予溫暖的陪伴,孩童便會改用自立自強、堅忍來調適自己。等到這樣獨立自主的孩子長大成人,香菸、食物或其他物質,便成為可靠的夥伴,提供始終不渝的慰藉,是可以仰賴的對象——但是會帶來糟糕的副作用,諸如病痛、肥胖或是更悲慘的問題。若是這樣的人試圖戒除癮頭,又沒有學會向其他的人求援,便不太可能成功戒除。失去這個「朋友」的人生實在太恐怖了。
我的個案芮秋年約四十五歲,她的人生與上文的描述一模一樣:在孩提時期,芮秋便下定決心,她永遠不要依賴任何人。她說到做到。她教導自己要財務獨立,她有能力處理家事與公事,不需要協助。但她始終沒有培養接受別人撫慰的能力。芮秋把好幾個人視為朋友,享受他們的友誼,但她從不跟他們談心,也不會透露自己的私事。她交往的對象都是保持疏離的男士。但我們總是需要一點外援,而芮秋的外援是香菸。在事態嚴峻的時候,她會帶著「知心好友」去外面,然後抽菸。尼古丁在她鬱悶的時候振奮她的心情,在她焦慮的時候帶來平靜。
芮秋找上我,是因為她知道自己必須戒菸,戒一輩子。頻頻發作的呼吸道問題,讓她認清了可怕的事實。芮秋以前時常成功戒菸一、兩個月,但你一定猜到了,她總是會重新投入香菸的懷抱。
我知道沒必要請芮秋嘗試最新的戒菸技術。她顯然是有紀律的人,以前便試過自主戒菸了。但一個人是否能夠活出成功的人生,最穩當的指標是看這個人遇到麻煩或恐懼時,會不會去搬救兵。如果芮秋真的要斬斷菸癮,一定要學會信任別人,找到可以取代香菸的人類夥伴與知心好友。而且,我們都知道她的健康岌岌可危;她大概沒有再拖個幾年的本錢,與心理醫師詳細討論完她的童年,然後才再度挑戰戒菸。她也沒有那種耐性;依我猜想,那麼深入的心理治療對她來說,大概太艱鉅也太驚悚了。
芮秋的第一個小小行動是一天一次,傳一則語音訊息給我。她只要說一句話:「嗨,我是芮秋。」她很訝異地發現,這麼芝麻綠豆大的行動,居然令她緊張。她隨即明白這項行動的價值:如果你一輩子都努力不跟人扯上關係,打電話到語音信箱的簡單行動,便違反你永遠不要依賴別人的誓言。等到她不再畏懼這個行動,我們約定在她即將抽菸之前,也打一通電話。這不是要羞辱芮秋,讓她因而戒菸。我們講好了,她愛抽多少菸都隨她,只是抽菸之前要打聲招呼。她會說:「嗨,我是芮秋!我現在要抽菸!」因為芮秋已經學會了不要渴求人類的陪伴,我想用不會嚇到她的方式,養大她對人類友伴的胃口。同時,我也是在芮秋與她的「知心好友」接觸之前,增加一個步驟。我們這麼做了一個月。
然後我請芮秋用日記書寫心情。研究顯示,以日記記錄喜怒哀樂的人,可以得到許多的身心益處,就如同與醫師、牧師、朋友談話的人一樣。我相信撰寫日記的效果如此宏大,是因為對許多人來說,認定自己的心情很珍貴,值得記錄在別人不會看的本子上,是一件大事。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個案應該一天寫十五到二十分鐘的日記,才能從撰寫中獲益,但芮秋絕不可能為了照顧自己的心靈,騰出那麼長的時間。因此,我們從讓她每天只寫兩分鐘做起。我們採取了寫日記的行動,加上打電話,如此做了兩個多月。芮秋的大腦開始在芮秋沮喪的時候,想起自己的日記和我。這時,芮秋很訝異地發現自己抽的菸,數量減少了三成,而她根本沒有嘗試戒菸。
接著,我請她在日常作息中,再增加另一項涓滴改善的步驟——提出小小的問題。她必須想像有一位好朋友 (人類!)總是待在她身邊,而她要問自己,她希望這位朋友在當下做些什麼——也許是聽她誇耀自己的成就,或是在她思索午餐要吃什麼時,陪她聊天。這些問題開始生根。 (關於涓滴改善的小小問題有何威力,請見第二章〈提出小小的問題〉。)不久,芮秋開始打電話給真人,這些朋友似乎值得她冒這個險,當她隨手幫他們一點小忙,也得到美好的體驗。大約在這個時候,芮秋重拾以前使用的戒
菸技術。不出一個月,她已經停止抽菸。而這一回,她不是只戒斷一陣子,到目前為止,芮秋已經兩年沒碰香菸了。
■ 涓滴改善超強密技:你第一個要採取的小小行動是什麼?
以下是我會向幾乎全部個案推薦的練習,我自己也持續在做。這項練習可以獨自進行,但我發現大部分人還是要邀請可靠的夥伴一起練,效果才會好。
首先,檢視你的生活,篩檢出最容易從微小的行動邁向卓越的領域。然後,用涓滴改善的技巧提出小小的問題,判斷最適當的第一步。假設你選擇的主題是健康,請你的夥伴問你這個問題:
你可以用什麼芝麻綠豆大的行動,來改善你的健康水準?
大多數人一開始會說些「減重」、「多運動」之類的話。這是很好的起點,但減重或運動,一點都不是芝麻綠豆等級的小事。其實,大部分人會比照創新的那一套,來實現這些目標,比如節食、開始每天跑步,然後失敗。讓我們找出真的小之又小、乍看微不足道的行動。
這便是夥伴可以幫上忙的地方了。夥伴可以戳破你的「自欺欺人」,也就是你想出的答案夠小,符合涓滴改善的風格,讓你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這項練習,但其實你的答案依然夠大,可以滿足在你的腦袋裡橫行霸道的挑剔大王,而他要求你現在就採取魄力十足的大動作。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你的夥伴要反反覆覆地詢問你同一個問題,直到你的大腦吐出一個正宗的涓滴改善答案,給你一項簡易的行動,輕鬆到你可以保證自己天天都會做到。
於是,你的夥伴又問了:
你可以用什麼芝麻綠豆大的行動,來改善你的健康水準?
或許你會回答「少吃一點」。
換個答案吧!這種模糊的目標可以滿足在我們腦袋裡咄咄逼人的自我批判大師,卻是難以達成的目標,想要持之以恆就更難了。
你可以用什麼芝麻綠豆大的行動,來改善你的健康水準?
不吃巧克力。
這是比較具體的行動,但野心依舊太大。嘿,如果巧克力是那麼輕鬆就戒得掉的東西,減肥業就要喝西北風啦。再換個答案吧。
你可以用什麼芝麻綠豆大的行動,來改善你的健康水準?
少吃一點巧克力。
很接近正確答案了,但不能用雪茄巧克力代替喔。仔細看,當你一再聽到相同的問題,大腦便開始把問題聽進去,玩味反芻,端出更有創意的點子。
你可以用什麼芝麻綠豆大的行動,來改善你的健康水準?
那改成這樣呢:吃巧克力,但扔掉第一口。
這就對了!這是學習節制飲食的好方法。你的眼睛會看到整條的巧克力棒,而大腦則會在你開動之前,先移除一部分的分量。 (扔掉最後一口的難度太高了!) 當你確定那是你辦得到的行動,一如確定太陽明天依舊會升起,那便表示你提出的行動規模已經夠小了。
另一個熱門的涓滴改善標的,則是辦公桌。大家時常回答,他們願意在每天早晨的第一個小時,將文件歸檔、清除無用的垃圾等等。但是當我詢問他們:「你能不能拍胸脯保證,即使你忙到天昏地暗,都會抽出一小時來整理東西?」答案是不行。最後,對方決定在每天收工之前,只花兩分鐘來幫文件歸檔,甚至只收拾一份文件,或者,請擅長整理的人傳授一個訣竅。
那麼,如果目標是與形同陌路的父母和解呢?舉辦盛大的團圓聚會,大概會讓雙方都很無力。那邀請父母來吃頓飯,或是只用電話聊聊天呢?再說一遍,最適當的第一步,是你能夠說出「不管我再害怕跟父母講話,我知道自己做得到這件小事」的行動。對許多人來說,這樣的第一步可能是每天花一分鐘,想一想父母的正向特質。還有一種初步行動,相當適合父母是嚴厲的權威型人物的人,他們可以每天以一分鐘時間,思索父母的恐懼或不安全感。這個小小的行動,可以協助他們從人性的角度,看待情感壓抑的父母。
悉心確認自己的第一步真的是小小一步,便是給自己最高的勝算。一旦嚐到小小行動帶來的喜悅,便可以自己判斷是否到了採取下一步行動的時機。當你會自動自發地做到目前的行動,不費吹灰之力,甚至樂在其中,便曉得自己準備好進入下一步了。但如果你覺得時候未到,不要因為別人逼你,就加快前進的速度。只要使用前文的練習,找出最適合你的第二步,一樣要確認一下,那是你一定做得到的事。之後再踏出第三步,以此類推,直到你的大腦克服了抗拒的心態,帶著你加速前進。只要哪天你覺得自己懼怕採取行動,或是找藉口不去執行,便是到了該縮減行動尺度的時候了。
.
以上文字摘錄自
《#涓滴改善富創巨大成就》
零恐懼、不會失敗,長久建立任何新好習慣
博客來:https://reurl.cc/yne2VD
金石堂:https://reurl.cc/ZQjDm3
誠品:https://reurl.cc/qm1yxn
讀冊:https://reurl.cc/MZbO6K
momo: https://reurl.cc/ZQAVgQ
李茲文化 Leeds Publishing
https://www.facebook.com/leedspublishing/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戒菸訣竅 在 喪禮Shawn尚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祢想對我說甚麼】
.
2016年姨丈離開了
離開的前一段時間
姨丈的家庭出生了一個【新生命】
.
姨丈開心地看見孫子來到這世上
也再過段時間也離開了這世上
.
姨丈離我們家隔兩個巷子
步行不道幾分鐘的路程即可抵達
.
從小看著姨丈
對姨丈的印象一直都是
具有威嚴的人
男女一視同仁
只要你有理我必服你
大家總是敬祂個幾分
讓我最印象的是我們一樣是【天蠍座】
.
那時祂因為戒菸瘦了許多
也因為【胃不好】的關係引響了身體
慢慢的消瘦
沒有減少的應該是祂直爽直接的個性
.
【一直以來姨丈都很好客】
姨丈愛下廚料理
家裡總會聚集很多人前來
喝酒聚餐聊天
大家都為了姨丈的手藝前來
.
【姨丈常說著】
我最不適合做生意了
因為我很好客
一定會賠產的
.
【祂最大的樂趣是釣魚】
說到祂的釣魚能用職業級來說
很多人都來請教他的釣魚訣竅
從河、湖、溪、海
只要能讓祂拋出釣竿的線
必定有魚上鉤
.
我從小和姨丈的對話不多
祂也很少跟我講些甚麼話
在我小時候印象中
祂只問了我一個問題
.
祂:【你知道為什麼一個人拿再好的釣竿卻都掉不到魚是甚麼問題嗎?】
.
我:【釣不到魚,應該問題就是人吧】
.
祂聽完後就笑笑地走了
我也抓抓頭不知道祂要說啥
.
但現在可能知道了些甚麼
.
#送行者
#生命紀錄
#喪禮攝影
#喪禮紀錄
#喪禮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