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0 年臺灣開港通商後,自此捲入西方強權在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角力。
一方面,南臺灣海域歷來海難頻繁,不時有漂民被視為入侵者遭原住民殺害;而清廷長年將瑯嶠一帶視為「化外之地」,治理態度消極,國際強權因而獲得可乘之機。
相隔不到十年的「羅妹號事件」(1867)、 「牡丹社事件」(1874),便是強權藉口船難爭端、嘗試搶占臺灣的例子。
當時,以漢人為經營體系的糖、樟腦、茶葉出口,讓臺灣躋身世界貿易體系。不過從考古學調查,被清國視為化外之地的原住民部落,也並非與世隔絕。
1980 年代在墾丁一帶發現的「社頂遺址」,石棺內採用屈肢蹲踞葬、複體多次葬,判斷是古時排灣人盛行的墓葬形式。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郭素秋副研究員進一步做考證。
她將考古挖掘的社頂、龜子角遺址地點,與 1904 年日人繪製的「臺灣堡圖」套疊,進行古今比對,證實了這兩處應該就是「羅妹號事件」中力戰美軍的主角──龜仔甪社的相關遺址!
剽悍的龜仔甪社族人,是否孤立封閉、鮮少與外界接觸?考古研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社頂遺址的陪葬品相當精緻豐富,有銅環、瑪瑙珠、玻璃珠,閩粵的瓷碗、瓷壺,甚至還有西班牙、墨西哥銀幣,都出現在排灣部族的石棺內。這些充滿「異國風味」的器物,與其他排灣遺址的考古發現相當吻合。
「從屏東牡丹鄉、滿州鄉、來義鄉的出土文物,大概三四百年前,原住民就大量使用福建燒製的陶罐和青花瓷。」
郭素秋解釋, 來義、恆春半島等排灣舊社皆位居深山,但從考古挖掘的出土文物,十三至十五世紀(宋元時期),部落已經出現福建的青瓷、白瓷。
十七至十九世紀(明清時期),排灣族家屋的出土文物,幾乎看不見部落傳統的手製軟陶,中國閩、粵陶瓷器取而代之成為日常用品。
來義舊社甚至挖出日本江戶時代的銅錢。
上述種種的考古發掘意味著:
「三、四百年前,深山部落與外界已有活絡的交流往來,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也是海外陶瓷器的消費者。」
「我完全沒料到會找到這麼多海洋性器物!部落看起來很山區、很邊緣,但並不是一般想像的貧瘠和無知。他們大量使用舶來品作為日用品,代表可以穩定地持續取得這些器物。」
郭素秋打趣地說,「其實部落可能過得挺好的,有大鐵鍋,還能用銀幣、瑪瑙珠、瓷碗陪葬。」
但這些海外器物,怎麼遠渡重洋到達南部深山?西班牙、墨西哥銀幣,又怎麼來到龜仔甪社的石棺裡?
目前仍是待解之謎。郭素秋推測,因緣於大航海時代下的殖民浪潮與全球貿易,讓遠在墨西哥的銀幣、菲律賓(西班牙殖民地)的物資,有機會飄洋過海。
同一時期的福建,也出現類似銀幣,隱然勾勒出在美洲墨西哥城、菲律賓馬尼拉、中國廈門、臺灣瑯嶠之間輾轉流通的貨貿關係。
透過出土文物、文物的使用痕跡和記號,對照歷史脈絡,考古學家雖無法完全還原銀幣流通的路線,卻獲得了一幅全球尺度的圖像,映照出各地人群透過戰爭、殖民、貿易產生的連結。
而從這一枚銀幣,也隱約窺見臺灣原住民曾在全球貿易舞臺「參一腳」。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鎖定故事的FB和IG,我們會隨著劇情發展,分享相關歷史知識。和我們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歡迎一起邊看邊討論!
#斯卡羅 #瑯嶠 #原住民 #排灣族 #龜仔甪社 #陪葬品 #社頂 #社頂遺址 #舶來品 #貿易
閱讀完整文章:
【研之有物】▹《斯卡羅》真實考古揭密:羅妹號事件中擊退美軍的排灣族,其實是熱愛舶來品的大戶 https://bit.ly/2VyeTR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
「排灣族燒墾」的推薦目錄:
- 關於排灣族燒墾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排灣族燒墾 在 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排灣族燒墾 在 自助旅行達人密技大公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排灣族燒墾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排灣族燒墾 在 獨特之文化意義。 台灣原住民之刀具工藝 型制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排灣族燒墾 在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的評價
- 關於排灣族燒墾 在 排灣族祭典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排灣族燒墾 在 排灣族祭典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排灣族燒墾 在 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逐岸看見台灣︱思想起,柴燒珊瑚鹽的古早味】
恆春半島的鵝鑾鼻,其實與「鵝」沒有關係。「鵝鑾」是排灣族語「帆船」的發音,指的正是墾丁知名地標與浮潛熱點 #帆船石。這座大約6層樓高的巨大珊瑚礁,崩落自附近的珊瑚礁台地,矗立於海面上,像艘即將啟航的帆船。
這裡陽光充足,無大河川注入,泥沙少,海水透明度高,適合珊瑚礁生長;又位於板塊交界,幾十萬年來地殼不斷抬升,海面下的珊瑚礁隆起為丘陵台地般的高位珊瑚礁,岩生植被、熱帶雨林植被生於其上,形成海陸共生的珊瑚礁森林。
半島上的後灣村,還保留著柴燒珊瑚鹽的百年傳統。每當冬天降雨少、日照多,居民就會到珊瑚礁找尋自然形成的海鹵,再取回來用柴火煮乾,就是純天然的手作海鹽!
珊瑚礁林的震撼、珊瑚礁鹽的滋味,
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 TAMEE 秘書長 郭兆偉
將在11/28逐岸講座說給你聽,歡迎報名 https://reurl.cc/m90dK9
#報名就送逐岸明信片套組!
【 郭兆偉∣ #到不了的海岸】
2020/11/28(六)15:30-17:30
齊柏林空間(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
須購票入場 https://reurl.cc/m90dK9
講座限額40名,須購票入場
每場票券包含:
👉特展門票
👉精彩講座
👉獨家導覽
👉逐岸明信片一套(4張)
☝️11/28(六)齊柏林空間營業至下午3點
排灣族燒墾 在 自助旅行達人密技大公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環島旅行攻略第三彈 #屏東最終回 7/5
#野薑花開的超漂亮😍 #牡丹鄉探秘
#東源水上草原 #不用人擠人 #不用錢
#牡丹公園 #牡丹神社⛩️
#我就知道原住民風味餐
#大可茶楼 #知名港茶熱炒餐廳重新開幕營運 #要預約💁🏼♀️
#台灣太美好吃好玩太多不藏私分享
#文末有彩蛋 #vlog新影片
今天又繼續介紹屏東還有哪些好吃好玩的地方😋😋😋
野薑花也開了,大家快去看吧!
最近在推振興券跟旅遊補助了,記得去申請喔💁🏼♀️💁🏼♀️💁🏼♀️省點旅費
介紹的各景點餐廳純憑個人喜好隨意吃喝玩樂,絕無業配或個人請託,請安心服用😋😋😋
#東源水上草原
我們開車往牡丹公園的路上,我想說順路就請朋友把這個景點加進去,沒想到野薑花開的超級無敵漂亮的說🥰而且省了80元東源森林遊樂區的門票費用,如果不怕把自己弄髒、腰部以下都跌進泥濘裡,可以去預訂草上飛體驗(PS.需要排灣族導遊帶,不建議自行踩進去水上草原...可以詢問遊客中心或是打東源部落解說隊專線0905232199,自行預約,這是我在他們dm看到的)
🌷野薑花季🌷:7/1-9/30
#牡丹公園
裡面真的so so,大概只有門口值得拍照...我有經過很漂亮的 #牡丹國小 結果居然沒有下車拍照(想說國小校園有什麼好拍的...而且他們在上課我們應該也無法進校園拍照...)事後覺得太遺憾了...建議大家可以排這個行程進去(牡丹國小的參觀和拍攝)
#牡丹神社⛩️
這個地方超級無敵偏遠,但是朋友很想看就順便完成她的心願吧
⚠️千萬別騎腳踏車去,坡超陡
這裡是2015年時,感念311大地震台灣踴躍愛心的日本神職人員佐藤健一,捐贈了1000萬日幫助重建這個神社。
高士神社在戰後已經荒廢多時,當時只剩一個基座很慘...
當地人之所以希望能重建神社是因為二次大戰時曾徵召了許多台籍日本兵族人,役男在出征前與家人互相約定若戰爭時發生不幸,便來此神社相見(如果我回不來了,以後就來神社相見),因此村民希望能夠重建神社實現當時親人的遺願。
神社龐大瞭望台可以眺望高士神社、超漂亮的白色鳥居、八八風災後由世界展望會幫助重建的高士佛永久屋建築及山腳下的八瑤灣,風景妙不可言。(雖然很熱很曬😂)目前在這區域好像還看到的牡丹花開,可以去碰碰運氣
#我就知道原住民風味餐🍲
我原本要去吃附近很有名的一間風味餐的餐廳叫「麻里巴廚坊」據說以人頭算一人350,有十道菜可以吃,也可以代予約草上飛體驗等等...但他們星期日沒開,只好找其他家評價不錯的風味餐廳打打牙祭,後來在google maps上查到這家快炒店。
在這個簡樸又有原始自然風裝飾風格的餐廳吃飯。也還算乾淨,不管是炒山蘇、茄汁烘蛋或是裹薄薄一層炸粉去炸的嫩豆腐(日式豆腐作法)都很美味很下飯,不會太重鹹重口味,講到自己都餓了🤣一人平均消費200左右,不算太貴。
還貼心提供飲水跟冰塊,當然也有酒😅😅😅看到old monkey自行車隊跑去餐館裡面暢飲😅大家可以挑戰在這個美麗又迷人的地區騎單車旅行喔!
#大可茶楼
(屏東縣恆春鎮恆南路2巷86弄49號)
這家店的主廚在恆春算小有名氣的店廚吧!老闆是香港人,曾在墾丁凱撒五星級飯店當主廚,後來自己出來開一間巷內的小店,做拿手的港式料理。不過他曾經閉店一陣子,大約一年前又重新在恆春開了一間全新的大型渡假村風格店面,裡面非常的寬敞乾淨舒適,裝潢也很具有海邊渡假風(這什麼形容詞啊😓)也是墾丁區域少見的港茶+熱炒的店。不過他是現點現做現蒸現炒,等上菜可能會等很久,要有耐心😂
🍖以下是個人的食用心得🍖
牛肉河粉:牛腩真的滷的超級嫩又美味,不過有點油😛
廣州炒飯:粒粒分明又夠味的炒飯,冷掉也很好吃,回訪時想點👍🏻
蝦仁腸粉:腸粉麵衣太厚了
炒芥蘭菜:還可以,但是沒亮點
叉燒包:皮有點太乾😕
燒賣:還可以,但沒亮點
鳳爪:滷的很入味入口即化👍🏻
蘿蔔糕:嘖嘖外脆內軟夠味,超級美味的害我寫了又餓了👍🏻
有人還推薦椰漿西米露、奶茶,不過我們有人不吃甜的所以沒點,以後去的人可以試試。
茶費一人20元(冷茶、熱茶都有)
均消一人240左右
⚠️一定要預約!老闆要照人數準備食材,不預約有時候也會客滿吃不到
🐌🐌🐌🐌
感謝大家觀看我的旅遊紀錄
屏東旅行vlog-第二集已經做好囉
https://youtu.be/oHWuqXE2yeE
歡迎點進去欣賞新影片
喜歡我的文章也記得幫我按粉專按讚分享一下👍🏻👍🏻👍🏻
等我回去再處理旅遊講座的事和其他旅遊實用技巧攻略的部分喔💁🏼♀️
晚安💤💤💤
排灣族燒墾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語族先民在冰河期後,又飄洋過海而來,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第一區
本區介紹臺灣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內容包括距今二、三萬年前,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化石人類:「左鎮人」,西部新石器時代各階段的文化遺物,東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晚期「卑南文化」的墓葬與陪葬品,以及以十三行文化為代表的鐵器時代的文化內容。
第二區
本區共有11個展示主題,分別是:平埔族群文化、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
平埔族群
分布在臺灣東北部、西部的原住民族群,與漢人經過數百年的接觸,目前多已失去其固有文化與語言,而在臺灣的漢人卻也融入了相當成份的平埔族群血統。本區展出平埔族群中位於東北部的噶瑪蘭族、中部的巴宰族、與南部西拉雅族等三族重要的文化特色。
泰雅族
分布在臺灣中、北部等八縣境內內山區,地區遼闊,為臺灣原住民中第二大族。該族主要的物質文化特色為編織及紋面,其中貝珠衣尤為特出,而紋面則被視為是成年必要的象徵。
布農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而以南投縣為中心,為臺灣原住民中第四大族。該族居住在約一千至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傳統以山田墾燒與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男性衣服以皮製為主。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布農族卻發展出獨特的「祭事曆板」以記載年中的農耕祭典時序。
賽夏族
分布在新竹與苗栗兩縣,分為男群與北群,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較少的族群。該族在物質文化受泰雅族影響較巨,特別是服飾和紋面方面。矮靈祭為該族最盛大的祭典,也是其信仰之特色。
鄒族
分布在南投、嘉義與高雄縣境內,分為南鄒與北鄒,目前人口約有七千餘人。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社會,各氏族有自己的獵場與漁場,大的部落則有男子會所。
排灣族
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與臺東縣境內,是臺灣原住民中第三大族。該族在物質文化上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與雕刻而著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傳統,也反映出階級制度的社會體制與對祖靈、靈蛇的信仰。
魯凱族
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霧臺鄉、高雄縣茂林鄉與臺東縣卑南鄉境內。該族亦為一階級性社會,著重貴族的家名與家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服飾與家屋雕刻。物質文化上亦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與雕刻工藝而著稱。
卑南族
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與台東市一帶,分為卑南與知本兩群。該族男子11至13歲舉行刺猴儀式,進入少年會所接受訓練,19至20歲舉行成年禮,這種年齡制度與會所組織,是卑南族立足台東平原的基石。
阿美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花蓮、臺東與屏東一帶,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該族為母系社會,行招贅婚,但男子成年後均納入年齡組織,奠定長幼有序的社會體制。物質文化上則以女性的製陶為特色。
雅美族
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現今人口約三千餘人,是臺灣原住民唯一不居住於臺灣本島的族群。該族為典型的捕魚民族,精雕彩飾的拼板漁船,木雕、製陶與金銀工藝為其物質文化特色。該族稱「人」為達悟,所以近年來有有改稱為「達悟族」。
邵族
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人口約兩百八十多人,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少的一族。傳統生產方式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因為近日月潭之便,故發展出如「浮嶼誘魚」等多種獨特的捕魚方式與「獨木舟」等湖上交通工具。
「臺灣的原住民族」常設展區,目前展示的現生臺灣的原住民族,概分為原來的法定「原住民」九族及「平埔族群」三族,但由於原住民正名運動後,政府頒定新增為十六族,該館常設展區將配合時代的脈動,局部更新展示的內容及規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排灣族燒墾 在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的推薦與評價
(一)教學研究初期,對如何將排灣族民族教育與科學教育進行連結與對話. 懵懂無知。 ... 階級制度、泛神信仰、山田燒墾為主狩獵為輔的經濟生活方式、就地取材的. ... <看更多>
排灣族燒墾 在 排灣族祭典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排灣族 為台灣原住民第三大族群,僅次於阿. 美、泰雅二族。源於中央山脈南段,大武山為祖. 先發祥地。其傳統生產方式,以燒墾農耕為主,. ... <看更多>
排灣族燒墾 在 獨特之文化意義。 台灣原住民之刀具工藝 型制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群社會,各氏族有 ... 排灣族之佩刀,是與敵人打仗用的武器,也是男人參加盛典時的重要配備。 ◎阿美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