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推薦:居家療癒的五本好書
1.《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我最愛的作者一行禪師,他的文章不曉得被我引用在文章裡多少次,透過正念與佛法的觀念說明如何療癒內在小孩。
有了正念與定,我們回到那個影像,然後明白是什麼引致它顯現。「我有『此』,因我觸及了『彼』。」有了正念與定,我們能夠以智慧回應這個影像,我們不再是無助的小孩。我們已經是強壯的成人,可以保護自己。~一行禪師
一行禪師的文字,就像清晨的露水,澄澈透亮,照映心智中的混濁,他的思維卻又像是溫暖的徐風,輕輕拂正心智的雜亂,是一本隨時隨地都能閱讀的好書,甚至放在床頭,都能增進你的睡眠。
2.《療癒,藏在身體裡:從創傷復原到生命整合》:作者凌坤楨是心理學很資深的前輩,擅長運用催眠與NLP於治療工作中,這本書也讓我有很大的啟發,在於身體的智慧與運用身體來療癒。創傷會在身體中儲存能量,因而身體像被封印,這彷彿像心靈受傷後有了斷肢,無法再有良好的行動和循環,在書中談到身體流的方式,我也曾在受創的學員身上運用,當一個人不自覺在談論或想到某件事情,有顫抖的反應時,都可能是過往創傷重新解凍的過程,讓身體重新釋放,將有助於深層創傷的情緒療癒。
在我的操作經驗中,學員因為顫抖的狀態被關注,因此打開創傷,也接觸感受,引出更多從沒覺察過的情緒,有些情緒甚至不一定需要被分析,只要被好好接觸與釋放,那股寬慰、流動與釋然就油然而生了。
3.《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傷痛沒有特效藥,勇於面對情緒浪潮,就是最好的處方箋》:作者留佩萱是我認識的一位筆觸溫暖又知性的作者,在這本書裡描述了20個諮商案例,從案例中去說明情緒覺察的重要性,而這本書帶出來的,是非常多人對情緒有錯誤的認識,或因為不懂得如何共處,因而會有防衛機轉,讓自己身心分離,或者抑制情緒而產生廣泛的焦慮,讓你無法真正觸及核心情緒。但當你體驗核心情緒,例如:悲傷、恐懼、羞愧等,你就能真正療癒自己。
因此對作者而言,情緒就是一股能量,也是一種指引,只有感受過,你才得以在人生大海中繼續航行。
4.《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這是一本厚達四百多頁的專業書籍,基本上專業工作者都知道這本書,原因在於作者貝賽爾・范德寇極為詳實的記載他三十年在創傷中心的治療工作,了不起的地方也在於這本是近三十年的精神衛生領域最重大的一系列突破,同時檢討藥物與談話治療在創傷療法的局限性。
書裡談到的創傷治療的挑戰:
人要如何掌控過往創傷的殘留物,重新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談話、理解和人際連結都有幫助,而藥物可以減弱過度活躍的警報系統,但我們也看見有些身體經驗會直接反擊創傷中的無助、狂怒和崩潰,因而改造過往的痕跡,使人恢復自我主宰。
也許當你可以對創傷更深刻與全面的理解,你才不會受限於對自我與他人的指責,認為陷溺在創傷是一種咎由自取,是一種想不開的狀態,而讓創傷者不斷陷落在重複創傷情境中的無助與崩潰。如果你曾創傷,也可以藉由閱讀這本書,理解自己腦袋的無限循環與不可自拔,你將能對自己更溫柔。
5.《走出關係焦慮:擺脫負面自我的18堂內在和解課》:老吳賣瓜一定要自賣自誇,作者我本人的第六本著作,集結多年來案例的焦慮經驗,提出相對應的解法,同時錄製了舒心的情緒引導音頻,在書中一共有十組QR CODE可掃描閱聽。而在自序中我談及與母親的對話,那個曾經引發我在關係中無止盡焦慮的情境,當你願意去看懂情緒的傷口,就能療癒疼痛,就能在傷口上綻放出璀璨的花兒。
我們的傷痛經驗,往往不只是事件,而是事件之後的關係失落,引發各種身心上的疼痛與焦慮,而書中每一章的關係焦慮,都可能是創傷的一種展演形式,也都因為傷,讓自我無法盡情舒展,但當你都能看懂,讓焦慮指引你,幫助自己在傷口站穩腳步,邁出更堅定與沈穩的步伐。
「擺脫負面自我的18堂內在和解課」的推薦目錄:
擺脫負面自我的18堂內在和解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情感焦慮
總是憶起舊情人的焦慮感
你難以忘懷舊愛嗎?
.
#深夜時總讓你想起...
親愛的,不論你現在是否在關係狀態中,在夜深人靜時,你總是想起舊愛嗎?又是什麼樣的情況會無法忘懷過去情感,忘不掉舊愛的美好呢?難道這只是年輕人專屬嗎?每當想起他,就讓你焦慮不安、難以入眠,或者無法專心工作,討厭自己「又來了」?
這幾年在情傷工作的實務經驗,讓我發現,大部分的人若自信與自我價值夠穩定,也有夠好的支持系統,通常最遲能在半年內就走過情傷,往自己生命的下一階段邁進,因此,在實務工作中長期處於情傷狀態中的人,往往兩大特質。
.
#兩大特質-1
自我價值低落的人,可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藤蔓型:沒有感情就像沒有全世界,總是需要感情來讓自己感覺活著。
第二種,忍者型:在關係中總是默默付出,不吭不哭、不討不說。
第三種,自虐型:對方出軌、對方飆罵自己時,都是我的錯。
自我價值低落的這三種類型 ,「藤蔓型」、「忍者型」與「自虐型」,是種將對方視為至高無上的權力者,只要依附著對方就能吸取到愛和認可的狀態,因此在關係中失去平衡地位,而關係與位階不平衡,也會導致關係不穩定,因此在關係存在時,就已經感到有可能消失的焦慮感。
.
#兩大特質-2
逃避親密關係的人,可分為兩種類型
第一種,活在過去型:心思經常不在現在,往往停留在「過去」,但即使回到過去,也沒有好好對待身邊的人。
第二種,銅牆鐵壁型:其實這類人不太有朋友,也不容易跟人建立關係,每次有人靠近就會處處防範,其背後的可能有四個心理狀態。
銅牆鐵壁型的人可能有的四個心理狀態,要嘛逃避關係,要嘛一旦進入關係,就有種宿命感,而且要三生三世不放手,來生還要繼續當夫妻的執著和認定,這其實是他們開放自己的內心,讓別人進入的比例太低,而導致「請神容易送神難」的情形,一直到關係結束後還是念念不忘。
.
#如何把自己愛回來
其實最重要的,一樣是回到焦慮情緒裡,去思考我們如何幫自己降低壓力、提高支持度。在這情境要做到兩件事:
第一「揮別過去並釋放悲傷」也就是釋放壓力
第二「回到當下且強大自己」也就是提高支持
.
#如何把自己愛回來-第一部分
在第一部份「揮別過去並釋放悲傷」,你可以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好好地痛也好好地哭一場:溫柔對待自己,你的痛才會好得快!
第二件事,寫一封不會寄出的分手信:讓自己的傷心好好說話,也讓眼淚好好在過程中洗淨你對他的思念。
第三件事,回到你們開始的地方告別:你可以親臨現場,也可以透過冥想的方式進行,讓自己回到現場去與想像中的他進行對話,將心裡想對他說的任何事情說出來,並且一次次告別。
.
#如何把自己愛回來-第二部分
第二部份「回到當下且強大自己」,你可以做以下兩件事:
第一,回到自己身上:你是否看見自己在關係中的付出?你是否肯定自己的價值?你是否願意心疼自己在關係中受到的委屈?當你能夠懂得自己的價值,就無須透過關係來肯定自己
第二,回到當下:你的現在,決定你的未來。
.
#愛自己吧
離開的他,
是在提醒你將自己愛回來。
————
本文節錄自《走出關係焦慮:擺脫負面自我的18堂內在和解課》
作者:吳姵瑩諮商心理師
了解更多: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482
————
實體課程推薦
愛情這種病:https://www.iiispace.com/loveism/
————
我是愛心理平台,集結愛與心理學的平台,探索心裡認識自己的最佳平台。
喜歡我們的貼文,請幫加入追蹤按愛心,然後分享出去唷❤️
#情感焦慮 #走出焦慮 #相處 #委屈 #付出 #心理 #走出關係焦慮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 #Psychology
擺脫負面自我的18堂內在和解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愛不成形
遇到不好的對象,是老天爺沒有為你準備合適的人嗎?
還是在感情初期,你與人建立關係時就出現問題?
.
#社交焦慮包含三個向度-1
第一向度:內在匱乏感
有一種互動方式會讓人驚嚇,就是一下子講述太多自己的事情、祖宗八代通通倒出來,或者內在陰暗面、家裡有人生病等問題,接著就是大量詢問對方許多問題,迫切想要理解對方。
.
#社交焦慮包含三個向度-2
第二向度:對人際知覺與社交線索,過於無感或過於敏銳
當你來自互動少,或成長背景有很多孤單時刻,沒有太多手足、親友的互動經驗,有時候造成我們人際智商較低,這是由於刺激少,因而有很多情境你無法辨識,導致在許多社交情境中,對方已經表達出不舒服的線索,但你卻沒有發現。
.
#社交焦慮包含三個向度-3
第三向度:負向自我感與世界觀
1. 你看待自己的方式:是否覺得自己夠好、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2. 你看待伴侶的方式:這信念的來源,往往源自原生家庭。
3. 你看待關係的方式:我們看待關係的觀點,容易定型自從小接觸的關係,特別是父母的婚姻。
在這個向度裡,可以說是缺乏自信、沒有價值感,也可能是經常出現的挫敗經驗,讓你歸納出你總是做不好的總結,但無論如何,這就是一股對自己觀感負向的感受。
.
#面對約會焦慮的方法 - 理解內在
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先能理解自己內在是否有匱乏感、是否具備人際技巧,以及覺察你的自我感與世界觀,以練習在面對愛情時,可以溫和地安撫心中焦慮害怕的孩子,因為當你陷入焦慮與恐懼,你會關上心門,頭腦也會關機。
.
#面對約會焦慮的方法 - 打開對話
所以你可以適時地提醒自己,並開啟自我支持的對話,你可以對自己說:「不用擔心,我陪著你去跟他互動」或「你是安全的,你已經是大人了,沒有人可以控制你」或「你是值得被愛的、別人也是」,又或者說「沒有人可以拋棄你,你不再是小孩子了」等等,透過這些話語,來撫慰、平息內在的焦慮,你將能逐漸感受到自己更落地的與對方互動交談,而彼此便能漸漸交織出更密切的愛情之網了。
————
本文節錄自《走出關係焦慮:擺脫負面自我的18堂內在和解課》
作者:吳姵瑩諮商心理師
了解更多: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482
————
實體課程推薦
愛情這種病:https://www.iiispace.com/loveism/
————
我是愛心理平台,集結愛與心理學的平台,探索心裡認識自己的最佳平台。
喜歡我們的貼文,請幫加入追蹤按愛心,然後分享出去唷❤️
#約會焦慮 #走出焦慮 #相處 #委屈 #付出 #心理 #走出關係焦慮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