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時候研究主題,就是這些很 #吸引人的問題,與 #強烈的好奇心 開始的,這是個很不錯的例子。 │
⠀
【快訊 🎉 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洗腎與腎移植患者接受全關節置換術之預後統合分析,獲 EFORT Open Reviews 刊登!】
⠀
📝 文章介紹
⠀
末期腎病變的患者,接受髖關節或膝關節的置換手術後,手術部位併發症較高,人工關節感染機會也較多,不過,末期腎病變患者一般會接受洗腎治療,但也有部分人最終會接受腎臟移植,蔡醫師團隊對於這兩種人的手術預後究竟有沒有差異,很有興趣,於是有此研究。
⠀
收入了 22 篇文獻共 9384 位患者後,共有 8921 位洗腎、463 位腎臟移植者,手術後整體死亡率,在腎移植患者中略高於洗腎患者(15.8% vs 13.8%),整體手術部位併發症也是(3.6% vs 3.3%)。關於人工關節感染,洗腎患者則略高於腎移植患者(4.0% vs 3.7%)。
⠀
使用多變項迴歸分析,確認各種因素的影響後,會發現其實使用洗腎或腎移植,並不是顯著的預後決定因子。
⠀
這是個蠻有意思的研究,腎臟不好,會造成關節手術的風險,那如果之後把腎移植進去呢?風險會降低嗎?至少以本篇研究來看並沒有,雖然也可能是因為腎移植患者通常經歷過一陣子的洗腎,且移植後的照護也同時合併許多藥物,但無論如何,接受腎臟移植,並不會讓預後神奇的逆轉。
⠀
📝 期刊介紹
⠀
EFORT Open Reviews 創刊於 2016 年,2020 年 impact factor 為 4.618,在 Orthopedics 領域排名為 Q1(12/82) 期刊。
⠀
--
⠀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全新梯次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免收案、免 IRB,突破資源缺乏困境的機會!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學員回饋
⠀
「這種 #以成果為導向 的學習方式貫穿了整天課程,在這樣的學習架構底下,每堂課都只教必學的重點:繁雜的統計觀念,只聚焦在發表文章必備的部分;統計軟體當然選 CP 值最高的。也因為有這樣的課程安排,讓我能在短短的一天之內,迅速消除對統合分析的恐懼,也對統合分析的架構及寫作有較全面的理解。」
⠀
「新思惟的一天課程學習,教會我們從題目、寫作及分析技巧、文章架構及排版,到繪圖及美化圖表,製作出賞心悅目、令人不忍拒絕的圖表,教會我們如何 #快速踏入寫作的旅程中,告訴我們 meta-analysis 文章並不難,難的是你不願意開始,只要開始你就有機會拚出一篇自己的 SCI。」
⠀
👨🏫 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科學的考古學 連續三集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廳,再來就是進入科學的考古學,一樣由研究典藏組的 #葉長庚研究助理,來為大家介紹。 展覽說明: 本展示廳是考古學的探索之旅,也是關於考古學學科本身的故事。主要在向觀眾介紹考古學的內涵與精神,認識考古學如何逐步...
「文獻探討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文獻探討意思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文獻探討意思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文獻探討意思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文獻探討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文獻探討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文獻探討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文獻探討意思 在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的評價
- 關於文獻探討意思 在 文獻探討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文獻探討意思 在 文獻探討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文獻探討意思 在 探討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文獻探討意思 在 探討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文獻探討意思 在 研究生論文計畫的十大迷思3——研究架構與流程 - YouTube 的評價
文獻探討意思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個題目源自於和同事的玩笑,因為在美國,假日病人出院量出的比台灣多很多,多到我懷疑比週間還要多,我開玩笑地和同事提起這件事,沒想到我同事跟我說,他去年統計過,我們醫院週間出院 vs 週末出院的 30 天再住院率分析,是沒有顯著差異的,讓我驚覺 #這是一個可以探勘的好題。」
⠀
【賀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周末出院患者預後的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 刊登!
⠀
邱家佑醫師趁著要到美國擔任住院醫師前,在新思惟多次進修研究與簡報技術,希望用實力在美國體系中獲得肯定,近年成果相當豐碩。
⠀
這篇統合分析特別之處在於,一開始的分析結果為「沒有差異」,但他注意到了美國的特殊之處,並找到「有差異」的點,並提出他的看法,非常有意思。這樣的發表內容,也顯示他在美國工作一陣子後,對於醫療體系的洞見,能見人所未見,用特殊的 subgroup 方法找到亮點。
⠀
#邱家佑醫師與新思惟
⠀
▪ 邱家佑醫師參加 2018/5/5(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邱家佑醫師關於氣喘個案在電腦斷層呈現瀰漫性肺部周圍毛玻璃陰影的臨床經驗分享,獲 Case Reports in Pulmonology 刊登!
▪ 邱家佑醫師分享單純皰疹病毒發生於鼻腔的非典型表現個案報告,獲 IDCases 刊登!
▪ 邱家佑醫師參加 2019/5/5(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 邱家佑醫師團隊,對於艱難桿菌的 Vancomycin 治療劑量之統合分析,獲 Antibiotics 刊登!
▪ 邱家佑醫師團隊,分享一位糖尿病女性患者反覆嘔吐的影像挑戰個案,獲 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 刊登!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全新梯次】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免收案、免 IRB,突破資源缺乏困境的機會!
⠀
👨🏫 堅強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文獻探討意思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篇 #好的meta-analysis,在搜尋文獻,規劃方向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
⠀
🔸 【最新公告】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 全新梯次,開放報名!
⠀
#初學者,都是先收集資料、先歸納看看、先統計看看,再來想故事。
#有經驗的寫作者,做同樣的事情時,心裡想的並不一樣。
⠀
收集資料時,思考「我該收進哪些?這些文章的角色是什麼?最後可以為我的論文增加什麼層次?」
歸納的時候,思考「我該怎麼歸納?怎麼分類?怎麼把一個更有趣的故事藉由歸納的過程說出來?」
Run統計軟體時,不只取得數據,更一邊決定「我要怎麼呈現圖片?順序為何?內容為何?怎樣的圖組最有說服力?」
⠀
你會發現,有了這樣的策略思維,當統計軟體 run 完時,論文的架構、高度、層次已經決定,剩下的,就只是把他從腦子裡寫出來而已。正如米開朗基羅所說:「雕像其實已經在大理石裏面了,我只是要把多餘的部份鑿開。」
⠀
課程中,「指定論文」原作者張凱閔醫師,將和您分享在寫作前所埋入的架構、高度與層次,帶您理解「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的境界。會打勝仗的人,都是已經先知道自己會贏了,才找機會開戰;打敗仗的人,往往是先開戰了,然後才想辦法求勝。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全新梯次】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現在投資自己,將來 PubMed 上有你。
⠀
⠀
🗣️ 課後學員回饋
⠀
「重點式的提醒,條列式的步驟,搭配『充實』的實作互動,讓我收穫滿滿,非常感謝所有課堂中軟 / 硬體的協助!」
⠀
「實作說明書非常詳盡,可以很快速按步驟完成圖表,讓初學者成就感爆棚!課程內容簡明扼要,能快速抓到重點!」
⠀
👨🏫 堅強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文獻探討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科學的考古學
連續三集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廳,再來就是進入科學的考古學,一樣由研究典藏組的 #葉長庚研究助理,來為大家介紹。
展覽說明:
本展示廳是考古學的探索之旅,也是關於考古學學科本身的故事。主要在向觀眾介紹考古學的內涵與精神,認識考古學如何逐步發現、探索、分析現象、並利用科學精神與技術來解釋驗證考古發現的器物與現象。在這個展覽中,並非僅止於呈現特定的文化或遺址的文化史,而是考古學家如何發現、分析與還原事實的過程,以及在解釋或詮釋現象時的依據。
本展示廳利用不同的遺址造景,具體呈現考古現場的氣氛,使觀眾瞭解考古學家如何解讀考古遺址的各種現象。藉著不同的考古學案例與問題思考,逐步引導觀眾探索考古學家復原古代人類歷史的過程。透過現場情境的營造,藉著空間中視覺美感、觸覺、聽覺的運用,觸動觀眾的感覺神經,使之彷彿走入考古第一現場。藉著運用不同形式的高科技互動、多媒體媒材,讓觀眾親手操作、觀察、親身體驗與參與考古工作的流程。
一、探索古代:什麼是考古學
考古學是一藉由對物質遺留研究建立過去人類行為活動的系統性知識學科,以建立史前的文化史、瞭解過去人類的生活方式、文化發展與變遷,與進一步對文化意義的解釋等。本單元以文化層的概念,提供訪客初步了解考古學是必須藉由地球科學、動物學、植物學及化學等不同學科的研究來搜集、記錄與分析考古材料,從地表的探測到實驗室的分析,來解釋與重建過去的歷史。在這單元我們利用了測地雷達與土芯鑽探的互動展示,開啟了考古中科學知識的應用。
二、神機妙算:如何測定年代
考古學家確定年代的方法,可以分為相對年代及絕對年代。「相對年代」是指運用層位學及類型學比較物質遺留的年代早晚。而「絕對年代」則是運用各種物理學、化學及植物學等方法,計算出遺物可能的時間範圍,或是運用歷史文獻與曆法定年。
三、天工開物:如何復原工藝技術
人類與其它動物最大的不同在工具的制作,以克服、改造所面對的自然環境,在考古遺留中,所發現各式的工具如石斧、石錛或是陶製的容器,這些工具的材質、器型風格、使用痕跡,都與製作者所處的環境與文化息息相關。考古任務便是從這些器物尋找蛛絲馬姬,重建古代人類的生活。
四、朽骨玄機:如何瞭解古代的人類
人骨在考古遺留中是我們研究古代人類大量訊息的直接證據。考古學家透過對人骨的形態測量與化學分析,以了解人類的死亡年齡、性別、飲時與建康狀況,重建過去人類的容貌與體質,以進一步瞭解古代人類的社會結構、性別分工、飲食習慣及遷移過程等議題。
五、以食為天:如何瞭解史前人類的食物
人類的飲食可以透露出人如何去適應他所處的環境,因此考古學家不但想知道古代人類吃了什麼,更進一步想探究古代人類如何獲得與處理食物,以及因文化而形成的特殊飲食偏好。
六、山川水土:如何重建生態環境
人類社會的發展,相當程度受到生態環境的制約。因此,環境考古學家對史前人類所居住的環境,進行對古代環境的探索。在研究方法上,經常藉由生態學的角度,透過生物物理的環境來觀察古代社群的文化,因此強調社群與其環境間的關係。
七、棲身之所:如何重建和認識聚落型態
考古學中所謂的聚落形態指的是人類存在的物質跡象在地面上的分布,包括房屋、各種設施和村落,以及這些遺留的空間關系。研究聚落形態時可分為多種不同的層次,小自單一房屋結構,大至區域中各聚落及環境間的互動關係。都是考古學家想要探索的問題。
八、尊天敬地:如何瞭解古代人類的心靈
從遺址現象推論古人的心靈及思想,是考古學家最感興趣,卻也最困難的一項工作。在無文字的社會裡,只能透過遺物、墓葬形式及壁畫作為輔助研究。有文字的社會,考古學家可透過文字推測其宗教信仰。因此舊石器時代的維納斯雕象、中國古代的青銅工藝都是探討古人心靈的重要橋樑。
九、日久天長:文化的變遷過程
由於物質遺留可承載人類長期活動的過程與變化,因此,考古學可探究長期的文化現象或人類行為,而針對如早期國家的形成或古文明的衰弱。這類文化變遷的研究,考古學家要設想出政治、經濟、宗教、軍事及環境等各種變數,並運用各種科技方法來評估這些變數對於文化的影響。
十、鑑往知來:為什麼要保存文化資產
考古遺址保存有許多珍貴的資訊,是破解過去的重要關鍵,使人們得以瞭解過去的歷史。由於遺址一但遭受破壞就不能復原,是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因此保護文化資產是每一個生活在這土地的人應該要關心的課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文獻探討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咒術師:溯源」介紹
訪問作者:非赫士.蕭
內容簡介:
面對未知,有人無法下決定,有人卻步不前;有人嘗試理解,但總會有人試圖超越。
「整整百年間,咒術師宛如往來『夜雲帝國』與『亙流城』之間的一縷幽魂,一段集體的幻術,直到從所有人的口耳相傳與記憶中消失,留下未解的謎團。」
金車奇幻小說獎優選強作.啟發自東歐RPG聖經《獵魔士》的磅礡本土「硬奇幻」重量級小說!在魔法與劍飛舞的戰亂沙場,探討英雄一族的宿命與生存、軍權國家與商會和議的政治體系鬥爭!
百年之前──
十二年前,夜雲國與秋水國一場針對經商道路的協商,在軍事官司飛羽率同麾下將軍與一名咒師運用的奸巧謀略下,取得空前勝利。十二年間,步步拓展勢力的夜雲帝國即將統一神離大陸,面對最後一個商業組織亙流城,司飛羽送出了最具脅迫性的談和條件,同時派人往古崙山尋求支援。
於是亙流城被迫遣使一探古崙山虛實,兩國使者在山腰一決勝負,最後由夜雲帝國的使者搶先抵達山上。但亙流城的使者卻被同樣在山上的術師救回一命,更搶先帝國將術師帶回亙流城。
一個月後,亙流城與夜雲帝國再次會面,司飛羽再施狠計一手促成了「關鍵戰爭」的爆發。儘管有術師及時出手救援,但仇恨的烈焰仍在幾天後夜雲帝國後援與咒師到達戰場時引爆,原本勝券在握的亙流城竟遭逢出乎意料之外的大敗。
在最終決定勝負的關鍵戰爭第三場戰役,司飛羽率領帝國軍與咒師勢如破竹地殺到亙流城外,卻沒有一舉攻城,反而採取了神祕的舉止,這時才揭露夜雲帝國十二年來戰火掩藏的幕後真相。一代軍師司飛羽追求的是什麼?古崙山的居民,咒師與術師必須各選一邊站的原因又是什麼?求和,求戰,亙流城與夜雲帝國又將如何邁向和平?然而當塵埃落定,咒術師的存在,卻被有心人刻意地抹消在歷史之中……
現代──
大學教授蒙不語深信一本詩集能幫助他找出百年前「咒術師」曾經存在的依據。有一天,學生虞皓祠誘使他國家考古學者霍雨郎見面,一起去尋找百年前秋水國敗給亙流城的真相,報酬是翻案既定歷史,證明咒術師曾經存在並影響關鍵戰爭的蹤跡。
一行人大膽從可疑的文獻中提出疑點,終於循著百年前夜雲帝國的戰爭足跡,抽絲剝繭找出咒術師曾經存在的決定性證據。
但就在這時,虞皓祠發現事情的發展逐漸失控,同時揭露自己真正要找尋的目標不只是秋水國戰敗的原因。他決定運用自己的權勢強迫蒙不語和霍雨郎返回『正軌』;不料教授和考古學家不受脅迫,更打破了禁錮逃出生天……
刻意抹消的歷史,多重解釋的答案,相信與不信之間的抉擇,在看似被完整攤在陽光下的歷史文物中,真相要如何破隙而出,成為追尋者眼中的光芒?
作者介紹:非赫士.蕭
2016年以前想把現實變成幻想,2016年以後開始把幻想變成現實;
那年,我開始打字構思,投注時間與狂熱構築文字世界,不知不覺離地而起。
喜歡在騎車悠晃時捕捉閃過腦海的各種片段,讓追尋成為冒險;
喜歡把片段變成一篇一篇的故事題材,希望能轉動讀者目光裡的邏輯與色彩。
曾獲金車奇幻小說獎、新北市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
出版社: 釀出版
粉絲頁: 作家生活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文獻探討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學術史料到鄉野語言的推敲追蹤,拋棄過度想像與望文生義。
以橫跨四百年的大量地圖與多樣文獻,追蹤漫長的地名源流。
由中研院翁佳音、貓頭鷹暢銷作家曹銘宗攜手合作,考察台灣地名真相。
你是否想過,今日以中文書寫的地名,背後可能有漫長的演變與你想像不到的來由。大灣、大員、大冤這些用來指稱台灣的用語,原本僅是指台南的安平。而蘇澳的地名或許不是來蘇士尾這位漢人移民,而是四百年前一個橫越大海而來的西班牙聖人名字。至於以烏龍茶聞名的凍頂,據說地名來由是因為先民窮到只能光腳上山採茶,聽到這樣的解釋,難道你不會心生懷疑?
台灣歷經太多政權的統治與多元族群的佇留,藏在這些地名之後的,可能是各地的原住民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歐洲語,亦或是福建語、客語或北京官話。於是,要探討地名真相,得能聽其發音,分辨真義,而不是看著中文字妄自解讀,自己說了算。
透過兩位作者的完美配合,這本史無前例的新台灣地名著作終於得以問世。由中研院台史所翁佳音直接解讀葡萄牙、荷蘭、西班牙地圖史料,引用清、日文獻佐證。貓頭鷹暢銷作家曹銘宗則將兩人嚴謹推論的成果,以精鍊但親切的文筆介紹給讀者。
因此,從本書的三大單元,一段段不同以往的地名真義將被挖掘出來:
一、 地名源流:台灣有太多似是而非的地名,例如九份之所叫九份真的是因為過去住有九戶人家,每次都要把物資分成九份的緣故嗎?而生番空真的是取名自漢人把原住民殺光的歷史傷痕?亦或只是地名以口語傳述時,語言差異產生的誤解?
二、 常見地名:有些地名處處都可見,但它們的意思真的相通嗎?你是否想過處處可見的紅毛港與紅毛城,這些紅毛指的是哪國人?荷蘭、西班牙,還是英國人?
三、 命名邏輯:地名可能蘊藏某些特殊現象,有的來自台灣的地形氣候,有些則是人文環境,因此仔細回想便能發現台灣的河流大多叫做溪,而且有些地名明明叫湖,卻又沒有水。但,這又是為什麼?
要去探索這些真相,必須懷著對這片土地的溫情,以及對於過往歷史的尊重,才可能做出最接近真相的解答與討論。只有這種有趣但深入的追索,才能讓你感受到台灣地名是一種融合長久的歷史演變與多元族群的智慧結晶,因此這些探索,將不只是一則則文獻地圖上的田野考查,也會是你回溯自身與土地從何而來的一段過程。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文獻探討意思 在 文獻探討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PDF] 文獻探討- 空大人服務電子報- 國立空中大學1997年3月16日· 的意思。 準此,所謂文獻探討,是指針對某一特定主題持續蒐集與其有關的. 重要圖書文物資料,並加以 ... ... <看更多>
文獻探討意思 在 文獻探討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PDF] 文獻探討- 空大人服務電子報- 國立空中大學1997年3月16日· 的意思。 準此,所謂文獻探討,是指針對某一特定主題持續蒐集與其有關的. 重要圖書文物資料,並加以 ... ... <看更多>
文獻探討意思 在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的推薦與評價
文獻探討的部分
可以全部都是用抄的嗎?
東寫一點 西抄一點 有的甚至整個主題抄了一大段 不過都有附上出處
拼湊出來的東西這樣是ok的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5.148.34
> -------------------------------------------------------------------------- <
作者: Mtakako (唸書倦怠期) 看板: Master_D
標題: Re: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時間: Fri Oct 28 00:05:18 2005
這點其實之前在課堂上跟老師有討論過。老師說這的確是介於一個非常模糊的地帶。
你的確是放了出處沒錯,但是放了一大段原作的文章還是難免有抄襲或灌水的嫌疑。
有時候引述原文可能是因為那一段很經典,或是原作的文句比較模糊擅自解釋可能會
曲解原意。我想都已經是研究生了,要summarize一段想要引述的話也不應該是什麼
超出能力範圍的事。另外我想引述一大堆拉哩拉雜的也不會讓論文變得更有價值,
所以我是覺得引述"一大段"原作的文句並沒有實質的必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215.162
> -------------------------------------------------------------------------- <
作者: vsfranky (自以為是足球先鋒 笨蛋) 看板: Master_D
標題: Re: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時間: Fri Oct 28 01:09:03 2005
※ 引述《Mtakako (唸書倦怠期)》之銘言:
: 推 laisharon:M大我也一直感到困惑,我在這部份也都會看到"誰誰誰說.." 10/27 23:51
: → laisharon:幾乎這部份都是這樣,但是整篇論文都寫自己意見好像也很 10/27 23:52
: → laisharon:怪? 10/27 23:54
: 這點其實之前在課堂上跟老師有討論過。老師說這的確是介於一個非常模糊的地帶。
: 你的確是放了出處沒錯,但是放了一大段原作的文章還是難免有抄襲或灌水的嫌疑。
: 有時候引述原文可能是因為那一段很經典,或是原作的文句比較模糊擅自解釋可能會
: 曲解原意。我想都已經是研究生了,要summarize一段想要引述的話也不應該是什麼
: 超出能力範圍的事。另外我想引述一大堆拉哩拉雜的也不會讓論文變得更有價值,
: 所以我是覺得引述"一大段"原作的文句並沒有實質的必要。
文獻探討簡單說就是整本論文主題大方向的相關理論或論述,也就是說,有用的文獻
才寫,沒用到的就不要寫進去。
寫法很多種,我自己是先寫完我的推論與看法,之後再用文獻來證明,跟板主講的是一樣
的方法。
舉例來說,你也許看了某一本碩士論文,裡面有你要用的某個理論,你應該在看完後,
簡單的把這些理論用你的方式解讀出來,或許會擔心曲解原論文的意思,不過還是有
辦法彌補這個缺點的,就是去找出國外文獻的原文來對照,自己看完原文就知道有沒有
問題了,有時或許還是別人寫錯。
這樣講或許有點模糊,更簡單的方法就是您去找貴系畢業研究生的碩士論文來看吧,
應該會有幫助才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76.115
> -------------------------------------------------------------------------- <
作者: coyot (coyot+e) 看板: Master_D
標題: Re: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時間: Fri Oct 28 01:35:56 2005
※ 引述《duduyoo ()》之銘言:
: 文獻探討的部分
: 可以全部都是用抄的嗎?
: 東寫一點 西抄一點 有的甚至整個主題抄了一大段 不過都有附上出處
: 拼湊出來的東西這樣是ok的嗎?
如果這樣能拼湊出一篇好論文 當然也ok
問題是能嗎?
別人有他自己的理論架構 你有你自己的 如何整個主題抄了一大段而無廢話?
我不曉得你的"文獻探討"是指前言還是討論
前言部份是依你的論文理論來架構的 別人的相關研究是當你架構中的填充物
當然是要去蕪存菁只留對你論文理論有幫助的部份
而若是討論部份則要拿別人的相關研究來對照你的結果
結果沒有寫的 討論就不能出現!
因此也是要去蕪存菁只留對你論文理論有幫助的部份
把握這些原則 應該不會有需要個主題抄了一大段 或所謂東寫一點 西抄一點的問題
不管東還是西都是你的論文在當主幹 他們是支葉
要寫成榕樹而非像茶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34.104
※ 編輯: coyot 來自: 61.228.134.104 (10/28 01:37)
> -------------------------------------------------------------------------- <
作者: intefan (不好玩) 看板: Master_D
標題: Re: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時間: Fri Oct 28 03:29:33 2005
真的很遺憾看到這樣的問法.
機械撿拾性的拼湊他人的文章怎麼可能是一個學術論文的要求呢?
會問這樣的問題, 我很不客氣的說, 恐怕連研究是什麼都還搞不清楚.
文獻回顧的目的是在於針對"自己論文主題"跟過去"已經有的研究成果"做一番檢視,
用論文撰寫者的眼光跟角度(論文的主題與脈絡),
來針對文獻做個人性解釋基本上是無可避免的, 而且也是學術原創的重要根源之一.
達爾文演化論的研究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用自己的研究成果配合許許多多的研究成果統合成一套理論.
那些研究成果早就在那邊躺很久了, 但是他用他的方式來建構理論.
例如說: 假如我做的主題是用"人類普同性的角度"來檢視過去的文化理論,
跟我是用"文化相對論的角度"來解釋過去的文化理論, 雖然都回顧文化理論的文獻,
但是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用自己所站的理論高度或角度來回顧過去的成果.
因為正確處理一個研究主題的過程, 通常是對過去的文獻已經有相當程度的掌握,
才能夠從已知的研究成果中找出不足的, 找出不合理的, 找出不能令人滿足的解釋.
而非先把自己要做的做完, 然後再來找一些相關的文獻來填充, 合理化自己的結論.
我並不是說這個過程一定都得先唸了一百本書再來建構自己的研究主題,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先有想法在前面, 後來才開始收集相關的資料.
但重點是: 如果回顧完文獻後跟沒回顧文獻前的想法都沒改變,
那你不是神, 就是根本不具批判力的去唸那些相關的資料.
學術研究強調過去,現在,未來的連結. 連結的品質, 連結的水準, 就各憑本事.
至於剽竊與抄襲別人的想法, 這根本是另外一回事, 是道德的問題.
什麼是剽竊與抄襲, 恐怕已經有太多資源讓你去找他們的定義與認定方式.
--
"老婆的一聲吼遠遠超過了馬克思主義的力量. 每次看到我夜讀三國,
她就杏眼圓睜, 把我一腳從床上踹下......."
俞敏洪 2005/05/1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7.58.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