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此篇po文有 (對某些人來說)恐怖的照片,不喜愛蟲子的人請跳過》
最近在為了搬到芬蘭整理打包中,翻出很多塵封已久的舊東西,常常一邊整理一邊看導致進度非常非常緩慢,大家應該都有這種經驗吧~
我有提過我大學唸的是生物嗎??? 好像很難跟現在當選品店闆娘的我連在一起,但是我很喜歡呢~ 翻東西時就找到了我暑假在一個小島上課時做的標本,過了這麼多年還是保持的很好,覺得實在太有趣放上來給大家瞧瞧,其實還有石化的標本沒有拍到~ 想看細節可以點進照片看哈哈哈!
照片1:這盒是Field zoology的作業,記得是學期末前要收集(製作)100個標本,其中還有針對“界門綱目科屬種”的生物分類做規定,我就只記得我們一起床就把鑷子掛在脖子上,以備隨時要抓蟲。不同昆蟲或是生物會有不同的標本製作方法,這盒只有昆蟲,我最喜歡的甲蟲們都完好無缺。每採到一個東西,就要詳細記錄日期、地點、方位,也要按照分類學詳細記錄學名、俗名。上完這堂課後,我真的不怕蟲了(但蟑螂還是怕)。
照片2:除了昆蟲盒以外,還會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玻璃罐,學期末每個人就是要交出一大箱。上面那個是一個叫house centipede (剛才查了它叫蚰蜒)的恐怖蟲子,都在晚上出沒,常常出現在黑暗的宿舍門上(島上入夜沒有路燈,我們都要打手電筒照路進了房間才開燈)我非常的害怕一直抓不到,這隻是好心的同學打賞給我的。下面的那個是一隻水蛭,我真的不記得我在哪裡、如何抓到它的了...然後其實我有更大的玻璃罐裡面有大隻的水蛭。
照片3:這是ichthyology魚類學的講義,這些全都是要背的,考試的時候,台上會放著標本或是活的魚,我們必須根據特徵寫出學名與俗名,記性很差的我快被搞瘋,我只好用畫圖來做筆記,現在看起來我覺得我頗有繪畫天份,只是欠栽培吧哇哈哈哈哈哈哈。
備註:我上課的地點是美國的伊利湖 Lake Erie,是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的Stone Laboratory。
#stonelaboratory
#之後還有去動物園實習改天再來分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鍬形蟲日記簿 #黃仕傑專訪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黃仕傑長期投入生態攝影,累積了相當豐富的觀察經驗與作品。 《鍬形蟲日記簿》匯集他多年來拍攝、紀錄的58種台灣鍬形蟲資料, 以春、夏、秋、冬為綱,介紹每個季節在本島常見的鍬形蟲。 《鍬形蟲日記簿》堪稱目前記錄台灣鍬形蟲種類最完整...
昆蟲標本製作方法 在 呂軍逸(蝌蚪老師) 昆蟲&生態講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荒野棲地志工講座】
身為荒野的一份子,很高興能受到邀請前往分享昆蟲與動物的小故事。這次跟榮星花園的棲地志工大哥大姐們分享昆蟲知識,讓大家能對昆蟲有多一點不同角度的認識,一方面也能真正動手操作。所以後面的課程我就帶大家製作了昆蟲標本,了解製作方法跟實作。在歡樂的課程中,大家從原本的展足標本,默默直接晉升成展翅標本,真的是太厲害了,而且大家都超熱情~~真是的美好的夜晚。
#荒野棲地志工
#公園生態化
昆蟲標本製作方法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岡山】我愛阿公店輕旅行
天氣晴,郊外踏青去!岡山區公所今天一早由林文祺區長率領公所團隊,帶著岡山區不同小學的老師和小朋友一同參觀崗山之眼、志斌豆瓣醬大莊園區、興達發電廠和航空教育館。
我也來到航教館與小朋友同樂,看著大家吃著冰、臉上帶著的滿足笑容,也讓我想起大學時代辦營隊,帶小朋友到野外認識大自然,採集、抓昆蟲和教學標本製作的記憶。
教育,不只是教學者要有熱忱,教學的方法也很多元;如果能讓孩子們感覺有趣,從玩耍中學習到知識,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學習的效果總是最好。
期盼未來崗山之眼纜車營運,再帶著小朋友舊地重遊,回味今日的美好。我們以後還要一起再來噢!
昆蟲標本製作方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鍬形蟲日記簿 #黃仕傑專訪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黃仕傑長期投入生態攝影,累積了相當豐富的觀察經驗與作品。
《鍬形蟲日記簿》匯集他多年來拍攝、紀錄的58種台灣鍬形蟲資料,
以春、夏、秋、冬為綱,介紹每個季節在本島常見的鍬形蟲。
《鍬形蟲日記簿》堪稱目前記錄台灣鍬形蟲種類最完整的圖鑑,精彩生動的圖片,在在顯示了作者上山下海的行動力與爐火純青的攝影功力,同時,作者更親自撰寫每種鍬形蟲的觀察與採集的故事,為有興趣尋找鍬形蟲的讀者提供了實用的參考指南。
而這些珍貴的觀察經驗,也間接描繪出台灣過去的鍬形蟲尋蟲史輪廓以及自然環境的變遷。除了野外觀察採集經驗,作者也提供鍬形蟲辨認、野外採集須知、飼養須知、標本製作方法等教…戰守則,讓讀者不只是紙上談兵,更能自己動手,體驗樂趣。
作者簡介:黃仕傑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就喜歡觀察自然、拈花惹草、飼養動物,退伍後因工作傷害,右手四隻手指遭截肢,但對於生態的興趣不減反增,一直是台灣原生動、植物的愛好者,同時也戮力從事生態攝影。近年來造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拍攝植物、動物原棲地照片。
曾任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台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目前為《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任主持;帶領親子走入自然觀察同時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並隨時於各社群發表自然觀察經驗。
專欄:
國語日報科學版
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
著有:
《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
《昆蟲臉書》(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霸王甲蟲小百科》(人類智庫出版)、
《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
《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攝影作品(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
《帶著孩子玩自然》(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螳螂的私密生活》(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鍬形蟲日記簿》(紅樹林出版)
昆蟲標本製作方法 在 璀璨蟲洞標本工作室- 竹節蟲標本製作分享《扁竹節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等標本製作方法萬萬種,僅為自行摸索之經驗,僅供參考1.清潔蟲體2.打開蟲體去除食道與內臟與多餘肌肉並保護皮層3.福馬林塗抹與注射,過一段時間擦拭多餘福馬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