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台鐵殺警案,或是屏東傷人案,我都一直認為,我們的社會和法律沒有更積極地協助生病的人治療和了解自己需要專業協助,是很大的遺憾。
也要呼籲在社會對於相關議題有所紛擾的時候,家中有類似需求的患者千萬不要忌諱就醫。
讓嚴重急性症狀的病人無法妥善治療,反而因為疾病造成的行為,使他們屢次成為社會誤解或污名的對象,應該不是身心障礙友善政策或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所希望達成的結果。
多元價值與人權國家是台灣不可能退縮的價值,但是將 #症狀干擾導致急性病症的病人 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接受治療」視為自由與人權,對於必須緊急治療設下重重門檻來「保護病人自主」,我認為是 #傷害了患者獲得妥善照顧的權利,更是讓患者 #錯失了減緩疾病導致失能傷害的機會。
精神衛生法對於急性嚴重病人的強制住院與社區治療程序,規定在。#精神衛生法 第41條,對於「#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的病人,「有全日住院治療必要,經詢問嚴重病人意見,仍拒絕接受或無法表達時,應即填具強制住院基本資料表及通報表,並檢附嚴重病人及其保護人之意見及相關診斷證明文件,向審查會申請許可強制住院」。
這個「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其實很難認定。
最近虐殺小動物算不算有「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
大吼大叫拿鐵棍敲社區的車子算不算「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
拒絕用藥,認為家人會害自己,把刀子放在枕頭下面睡覺,算不算有「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
這些情況,身心科醫師都遇過,轄區員警都遇過,消防隊都受理過。
然後呢?
如果病患拒絕就醫,除非家屬和警消或醫師都有強烈理由認定「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不然,在「病人自主權」的前提下,醫師不能強迫任何治療。
這設下的重重門檻,當然是為了保障病人的人權,避免醫師「濫權」;畢竟強制住院有剝奪人身自由的事實。
但是,其他國家如果認為強制住院是剝奪人權,能夠裁決的,應該是法院裁定。我們當初的精神衛生法,只做了一半。
那現行制度由「二位以上主管機關指定之專科醫師強制鑑定」,再「填具強制住院基本資料表及通報表,檢附嚴重病人及其保護人之意見及相關診斷證明文件,向審查會申請許可強制住院」的作法,是降低了「醫師濫權」的機會,或是其實限縮了「病患接受治療」的機會呢?
2016年4月我在立法院的時候,辦公室曾經調了「97年至104年強制住院與強制社區治療審查會審查案件數」,事實上,在精神衛生法修改之後,需要強制住院或強制社區治療,病人拒絕但醫師認為有強烈理由而經過精神衛生法第41條、42條規定,二名專科醫師認定並且備資料走審查程序的 #審查許可比例,幾乎達95%,而且我們仔細了解,另外5%未通過審查的,不是醫師浮濫要求治療,是 #資料不齊,補件之後幾乎 #全數通過審查。
也就是說,這個制度的結果,醫師認為該住院的真的都需要住院治療。意思就是非常嚴重的症狀,嚴重到可能連我這個婦產科醫師都能看得出來需要住院治療的病人,經過制度 #重重考驗 之下一定會收住院治療。
而我更想問的是,精神科專科醫師認為住院治療會對病人比較好的,住院之後能夠更有機會減緩急性症狀然後建立慢性治療機會的,有多少病人因為這種種程序和認定的困難,錯失了治療的機會,錯失了避免反覆發作而使功能越來越差的機會,錯失早點治療和復健與賦歸社會的機會,最後自傷、傷人,釀成遺憾?
不要讓利益良善的精神衛生法和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政策,反而傷害了病人。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介紹 訪問作者:邱淳孝 內容簡介: 我們每一天,甚至無時無刻都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但身處在華人文化裡, 我們每個人都壓抑得很完美。 ●【特別...
東 基 身心科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有亞斯的特質,這會讓你在治療工作上有一些限制,但另外一方面,也會讓你在某些部分比較有創造力。」某一次結束督導之後,他跟我說,我心裡面真是百感交集。
在前陣子很紅的影集 #我是遺物整理師 當中的主角 #韓可魯 ,也是亞斯確診的「患者」(此「病名」後來已經移除)**,他每句話最後面都會接上一個「斯密達」(雖然我看到最後還是不知道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在某些人眼裡,他非常奇怪,焦慮的時候會不斷唸一些海洋生物的種類和部位、有些時候甚至會拿頭去撞牆壁、一眼就能夠記下所有的數字和東西、執行任何動作的時候嘴巴要碎碎念等等,可是當他善用他的特質在恰當的地方,反而能夠有很好的結果。所以或許你可以說他是「患者」,也可以說他有屬於他獨特的「寶藏」。
我想一想,既然我有亞斯特質,就會相對來說比較相信數字,可是做完這個測驗之後,很意外比我想像當中的分數還要低一些(你可以玩玩看自己有沒有大於32分)。或許這些年來被治療和工作上面的學習,也改變了我許多。
根據我粗淺的了解(如果有錯請不吝指正我),亞斯雖然是一種疾病診斷,但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亞斯特質」,而是一個光譜,可以分成這個特質較高的,以及這個特質比較低的人,至於有沒有到「病症」的程度,不能夠單靠這個量表來確定,還需要加上其他的種種因素來判斷。換句話說,在這個測驗當中如果你得到滿分50分,也不代表你真的是亞斯柏格症的患者,只是代表你對於某一些細節、某一些東西特別在意跟執著,如果你需要明確的診斷,可能還是求助身心科醫師比較好。
你可能會問說,如果我的得分很高,那我還有救嗎?除了這個測驗本身有它的限制之外,老實說,在做這個測驗的時候我還有一種感覺:以前的我跟現在的我好像有點不一樣。包含對人際的敏感度,察言觀色、語言相處的感覺等等,似乎在學習諮商之後,我變成一個「比較社會化的亞斯特質的人」,比方說「我很難察言觀色」這一個題目,對以前的我來說是「絕對同意」(小時候我媽都說我是一個不會察言觀色的小孩),但透過一些課程的訓練,我慢慢「知道」,兩隻手放在前面交叉可能是防衛、用手托著下巴,或許代表專注聆聽,眼神接觸,可能表示這個人願意跟你談到他的心情,而眼睛看著地上,或許他正在逃避某些東西、逃避互動等等——這些「很基本的人際互動法則」我原本都不知道,是透過訓練之後慢慢知道的(能不能感覺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從這個角度看來,雖然花了很多學費還沒畢業,但也算是值回票價的!(感謝一直以來沒有放棄我的朋友跟老師們XD)
換言之,你可能因為經歷了一些學習或者是調整,你身上的某些特質、有些部分是可以改變的(這句話的背面,就是有些部分是無法改變的)。重點不是你改變了多少,而是你有沒有辦法展現出你比較擅長的那一個部分,把它當成你生命的翅膀,陪你飛向更遠的地方。而那些你不擅長的部分,一方面要感謝陪在你身邊的友人*(例如劇中的 #尹樹木 ),一方面也要謝謝你自己,用你自己的方式,活出你生命的色彩。
沒有人是完美的,不論是不是亞斯都一樣。一直看著自己陰暗的部分,只會越陷越深;嘗試用你擅長的地方,把你的人生點亮,你會發現,當你活出真正的自己,雖然身邊的人不一定會喜歡你,但至少,你會變得比較自在一點,而這個一點點,就像是海洋上面的燈塔,讓你在迷惘當中慢慢長大,安頓下來,不再害怕。
#這裡做測驗 Re-lab
#亞斯伯格成人量表
https://relab.cc/baron-cohen/
——
*如果你是亞斯特質的人,當你發現自己有些部分和別人格格不入,別人覺得你很奇怪的時候,請先不要先入為主的覺得是自己的問題,這可能是症狀或者是你的特色本身,可以改變很好,不能改變也沒關係,畢竟這可能跟大腦的一些結構有關;如果你是亞斯特質的人的朋友或是伴侶,可能會面臨所謂的的 #卡珊德拉症候群 ,你在一種壓力和痛苦當中,但別人卻看不出來,甚至認為「有問題的人是你」。關於這個症候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尋這個詞的意思,應該可以找到一些因應與相處的方法。
** 感謝讀者的留言補充:根據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最新定義,取消了亞斯伯格症這個「病名」,放到自閉症類群(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分類當中,留言的部分有一些討論,大家可以參考。
東 基 身心科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節目預告 #贈書活動
#將答案留在這則貼文下方留言處才算數
#請記得先追蹤粉絲專頁
2021/09/02 週四,上午七點到八點《#蘭萱選書》單元
哈佛神經科學家莉莎?潔諾娃,
寫下暢銷小說《我想念我自己》,撫慰失憶的痛苦與恐懼。
這次她的新書《一生都能好好記憶》
用淺白的語言解釋大腦的運作,
釐清我們對遺忘的許多誤解。
開始會忘記想說的話、想不起別人的名字,
是大腦退化的前兆嗎?
工作記憶和肌肉記憶的差別?
節目邀請到捷思身心醫學診所 李旻珊 院長,
身心科 李旻珊醫師
來分享這本《一生都能好好記憶》。
歡迎收聽!
本次感謝天下雜誌出版,
提供三本《一生都能好好記憶》要送給我們的聽眾!
題目會公布在節目當中,
請大家留言在此貼文,就有機會抽中唷!
--------------------------------------------------------------
【蘭萱時間】
FM103.3 #中廣流行網,每周一至五早上七點到九點。
節目提供元氣早餐般豐盛營養的資訊,讓聽眾朋友擁有滿滿的活力!
網頁版一鍵收聽:http://bit.ly/ilikeradiostream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nJD0ANVhtU8K0MNeNsvGH-Q7k25VUd-
手機版【中廣線上聽APP】網址:
iOS→https://goo.gl/otJP7b
Android→ https://goo.gl/HjDC3B
廣播收聽頻道:
FM103.3 台北、基隆、桃園、高雄、屏東、玉里、澎湖
FM102.9 新竹、苗栗
FM102.1 台中、南投、台東、花蓮、宜蘭、彰化
FM103.1 嘉義、雲林、台南
FM107.3 埔里
FM96.3 金門
東 基 身心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介紹
訪問作者:邱淳孝
內容簡介:
我們每一天,甚至無時無刻都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但身處在華人文化裡,
我們每個人都壓抑得很完美。
●【特別企劃一】25個因應暗黑情緒的方式
●【特別企劃二】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特別企劃三】我的親友不願意去諮商,怎麼辦?
「大家都以為我很可愛、很友善,
但大家都不知道,其實我心裡面常常有一些非常糟糕的想法……
我在心裡面想著要殺死我爸爸大概有十次以上……
我常常想著某個討人厭的同事,恨不得他失敗,但我表面上還是會笑臉迎人……
或因為一件小事,我覺得自己最爛、最糟糕,沒有任何人會喜歡我……
我覺得這樣想的自己,非常糟糕,而我停不下來……」
你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你沒有錯。而且,你是正常的。
華人文化習慣用「恥感」教養孩子:
當孩子受傷、哭泣,大人常說:「羞羞臉,哭成這樣,再哭就沒人要囉!」這讓孩子不但無法認識情緒,更會否定情緒,甚至一再內化,將自己的情緒貼上負面的評價與標籤,特別是暗黑情緒。
作者介紹:邱淳孝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與心理師。
台灣大學心理系、國北諮商所畢業。現為亞洲存在主義無結構團體「講師組」成員(全球僅有18位成員)。
現專職於心曦接自費個案。服務形式有個別諮商、伴侶/家族諮商、無結構團體諮商。
專長:親子議題、情緒困擾、關係議題、團體動力、性別議題、性諮商、阿德勒心理學。
曾任天使心團體帶領者;喬治高職、開平餐飲輔導員;成德國中、陽明高中擔任輔導老師;中崙諮商中心、台大心輔中心、楊孟達身心科診所擔任諮商心理師。
也曾於公視、大愛節目擔任心理專家,並曾於新竹教育中心、台東地方法院、三重郵局、純青基金會、空軍台北大隊、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以及各高中職、大學等擔任講師,並於失戀花園、康健等網路平台撰寫文章。
著有《與孩子,談心》、《曖昧:我們之間,是愛嗎?》(電子書)。
熱愛工作,熱愛生活,並力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對探索人性充滿好奇與熱情。
作者粉絲頁: 邱淳孝諮商心理師 、 心曦心理諮商所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e1I3k5ZF08/hqdefault.jpg)
東 基 身心科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三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在專屬於你的天地裡,持續陪伴著你~
啟點x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恢復力」。
從小到大呢,你一定有「遭遇挫折」的經驗。比如說,你曾經在學校運動會裡,大隊接力的時候跌倒了,結果害班上的第一名飛了;從此以後,成了班上的罪人,很多年都不敢參加同學會。
或者是呢,你在談戀愛的時候,因為說錯了一句話、做錯了一件事,讓對方跟你提出分手,一直情傷到了現在,不想再談戀愛,也不敢再談戀愛。
又或者是呢,在職場上面,你曾經得罪過客戶、搞砸了專案、賠了一大筆錢這些事情。這些工作的挫敗,讓你從此以後可能停留在原地,再也不敢接受任何新的挑戰,或者是重新創業。
我相信每個人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在短時間之內,心情都很難再度的恢復美麗。
但是你會不會很好奇,為什麼有些人遇到挫折的時候,他可以很快的恢復,而且還越挫越勇、屹立不搖。
你一定從小就聽過,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故事吧?這比較有時代感喔!但是,比較現代的例子就是什麼?「地才」啊~蔡依林嘛!
她一出道的時候是少男殺手,但發生和經紀公司的合約風波,她甚至於被指控忘恩負義,演藝事業還一度中斷;然後又被專業的音樂人,評選為年度十大爛歌手。
在這些風雨底下,她仍然充滿韌性的站起來,不斷的充實自己,還奪下了金曲獎最佳女歌手、最佳專輯…這些獎項;她再造了自己的事業顛峰。
所以無論是歷史人物,或者是每個領域的成功人士,他們成功的原因,多數人會歸因為他們「成功的條件」。但是在我看來喔,他們的成功,來自於他們的「恢復力」特別好。
其實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你多花一分鐘的時間,取暖討拍、舔傷口,你就少了一分鐘,能夠創造自己更多的可能性。那些活得好的人,不一定是機會比你多,但肯定是「恢復得比你快」。
然而,你可能會覺得喔,他們之所以比較容易從逆境當中爬起來,可能是因為運氣好、有貴人幫忙、他老子有錢。或者是他血液裡面的DNA太強,天生就是那種不服輸的個性…這些因素。
所以呢,他們的「恢復力」才會這麼的棒。如果喔,你確實就是這樣想,那不好意思,今天會顛覆你的想法。
我從身心科學的角度來看,其實「恢復力」是可以有效操作、可以學習的,而且一點都還不困難!
那到底什麼是「恢復力」呢?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受傷的經驗,以一般的常識來說,身體某個部位,一旦有了創傷、傷口。
雖然呢都會流血,但血液裡面的白血球,也會馬上啟動,去阻止這些傷口的細菌進到身體裡面,對人體造成更大的危害,這一般來說,就是我們的「免疫力」。
而當我們受到挫折跟打擊的時候,雖然身體的外表並沒有受傷,但心靈受傷了,儘管表面上可能看不出來。
可是呢,有時候看不出來的傷,才需要好好的處理,因為這樣的「內傷」啊,會影響得更深、更遠。所以呢,在遭受挫折之後,能不能恢復對自己的信心?能不能從挫敗裡面走出來?
這樣的「恢復力」其實就是一種在心靈上面的「白血球」,你也可以把它說成
是「心靈的免疫力」。
如果你想要擁有更好的「心靈免疫力」,更好的「心靈白血球」。你只需要有意識的多練習,接下來我跟你分享的五個具體方法。
我相信你的「心靈病毒」來襲的時候,你就能夠輕鬆的擊敗它們,再度擁有明亮的好心情。
所以呢,這五個的第一個,叫做你要先「好好的呼吸」。是的,你沒有聽錯,想要啟動「恢復力」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好好呼吸」這麼簡單!
我想你一定很好奇喔,這個簡單的「好好呼吸」,和「恢復力」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我來舉兩個身心連動的例子,你可能會比較容易明白。
一般來說喔,我們都知道喝咖啡能夠提神,但你一定也知道,喝太多的咖啡因,反而會讓人感覺到焦慮;這就是過多的生理刺激,去改變我們情緒狀況的一個現象。
那另外一個例子,你可能一定也發生過。就是當你肚子餓的時候,其實你只是想吃東西,可是在你沒有吃飽之前,你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甚至於不耐煩,還會發脾氣。
也就是說喔,肚子餓造成的生理反應,是全面癱瘓你的情緒控制,讓你的心情低落,或者是煩躁誒。
其實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證明,我們生理的狀況,的確會影響到心理狀況;所以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途徑,反向控制我們的情緒,讓它朝向正面的方式發展。
如果你不相信的話,你可以試著想想看,當你做完Spa,或者是泡過熱水澡之後,你的情緒通常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你是不是會覺得很舒暢、很自在,而且呢身心感覺到非常的放鬆。那難道是「熱水」有跟你進行心理諮商?「熱水」跟你好好聊一聊嗎?
其實不是嘛!也就是說啊,我們身體狀況跟情緒之間,是絕對的正相關。身體狀況好,情緒自然就好。
甚至於當我們情緒低潮的時候,直接採用身體的途徑來幫助自己調整,效果反而會更快、更好!
只是當我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不太可能馬上就經由泡澡,或者是按摩來得到情緒上的舒緩。那這個時候,最快速又最有效的身體途徑,去調整自己心理狀態,那就是透過「呼吸」。
在科學上呢,已經有研究發現喔,刻意進行呼吸的練習,可以減少我們的可體松的分泌;而可體松就是「壓力荷爾蒙」。
可以讓我們把身體,調整到一種更平靜的狀態,去幫助我們身體快速的從壓力當中復原;甚至於,會緩解你面對挑戰的時候的緊張程度。
所以,當你想要啟動「恢復力」,簡單的入口就是養成「好好呼吸」的習慣。
「好好呼吸」的基本的方法,其實就是每天花幾分鐘的時間,閉上你的眼睛,全神關注你的呼吸裡面,注意自己呼吸的速度、節奏、頻率。
那漸漸的,你會開始注意到,這看似很普通的呼吸,其實是可以調整自己的情緒。
打個比方喔!當你感覺到恐懼的時候,可能你會發現,自己的呼吸變得越來越快、越來越淺、越來越急促。
而這個時候呢,你可以有意識的放慢自己的呼吸,利用那種比較深而且緩慢的吸氣,你的心跳就能夠透過這個途徑,慢慢的放慢下來,進而讓自己的身體也跟著放鬆。
當你能夠越來越察覺自己呼吸的方法,你就能夠越來越掌握,自己每個當下的情緒。那麼無論在任何的困境,你都可以透過呼吸讓自己穩定下來,也穩住情緒,你這樣子才能夠好好面對所有的挑戰,並且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實在我所開的課程裡面,尤其是像「CIA通達力」,這樣的結合個別指導的課程。第一門課,我就會教所有的學員,調整呼吸的方法,覺察自己的呼吸模式。
進而讓你能夠一步步的探索、發現自己的外在慣性和內在的信念,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活出你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很歡迎你可以把握這學習機會,這會是你改變人生的起點,相關的課程,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面都有。
而接下來,我要跟你分享,第二個啟動「恢復力」的方法,那就是「走路」。
有研究告訴我們,在大自然裡短時間的散步,就可以顯著的降低焦慮感,讓我們保持正面的心情,甚至於還可以提升記憶力。
更有研究告訴我們,多和大自然的景色接觸。比如說,走在行道樹的步道上面、到河濱公園散步,就能夠帶給人幸福的感受,而且減低壓力感。
所以呢,當你遇到挫折,一直待在原地、原位,要自己好起來;還不如呢「好好呼吸」,然後「出去走一走」會來得更有效果。
第三個方法,叫做「關注自己的身心反應」。
我們忙亂的生活作息,經常會讓我們為了追求快速;所以呢,去吃一些方便但不健康的食物。那也會因為這樣子熬夜、忘記運動,或者是過度運動。
讓我們失去對自己身體的敏感度,然後放任自己的身體狀況走下坡,進一步的還影響到我們的情緒,造成精神上面的一個不安寧。
然而你有沒有發現,所有生命裡面的「不順」,幾乎在那同時,都跟你的身體出了一些狀況,會是同步、同時發生的?
所以如果你發現喔,自己已經忽略自己身體狀況一段時間了,我會非常建議你,開始從一些小地方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生活步調;我說喔這叫做「建立一些小習慣」。
哪怕只是每天做「五下深蹲」,這麼小的開始,你的潛意識都會收到一個正面的訊號,讓你開始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而開始為自己的健康負責,而這樣子身心互動的正向循環就會開始。
所以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到底要怎麼「建立小習慣」?那關於這方面的實際操作,在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面,有清楚具體的引導。
我們已經有很多朋友加入這門課,得到很大的幫助;我也在這邊歡迎你,一起加入、一起學習!
那麼接下來呢,啟動「恢復力」的第四個方法,那就是「相反邊的運動」。
什麼是「相反邊的運動」呢?簡單來說,就是去做一些,和你平常習慣相反的運動。
如果你平常的運動習慣是偏向比較「動態」的,像是跑步啊;那這個時候,你可以試著做瑜珈、打太極,這一類比較「靜」的活動。
那如果你原本的運動習慣就是「靜的、靜態的」,那我很建議你,你可以刻意的去打羽毛球、去游泳,這種比較「動態」的運動。
這樣刻意的操作,其實讓你在快跟慢這之間喔,好好的感受自己身體的變化,好好跟自己真正的在一起。
在此同時呢,也會因為運動模式的不同,你的大腦不同的區域也會得到適度的刺激,去產生更多的彈性跟創意。
更重要的是喔,在快跟慢之間,來回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的肢體、感受自己當下的心情。它能夠讓你重新建立起對身體的敏感度,能夠更有效的調節生活步調和情緒。
最後呢,啟動「恢復力」的第五個方法,就是去「擁抱你愛的人」。
每個人在遭遇挫折的時候,往往會因為一時的失落,感覺到孤單、寂寞。那這個時候呢,你身邊有個愛你的、支持你的、願意對你展開雙手的人。
他就能夠讓你感覺到溫暖,讓你的身心都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重新聚集你的內在能量。
更重要的是喔,有研究告訴我們,「擁抱」會讓人心情愉快、舒解壓力,甚至於可以緩解疼痛。
擁抱的鎮痛效果,比嗎啡還要高出6.5倍。所以呢,能夠幫助人,更快的從挫敗裡面站起來。
我想這也是很多單身男女,會想方設法一定要交到男女朋友的原因之一喔。因為「被人擁抱」的感覺實在太棒了,彷彿回到母親的懷抱,讓人感覺到無比的安全。
其實說到這裡,人生難免會碰到一些低潮,但是呢有壓力、有失敗、有挫折,不必然就代表「結果」會很糟喔!
只要你能夠記得這五個方法:第一個「好好呼吸」、第二個「出去散步」、第三個「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第四個「刻意練習相反邊的運動」,最後一個,第五個「擁抱你愛的人」。
其實這五個方法,就可以幫助你啟動自己內在的「恢復力」,幫助你度過一切的難關。
其實圓滿的人生,不是奢求一帆風順,而是具備風雨過後的「恢復力」!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前進、一起學習,讓我們陪伴你圓滿自己的人生,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76Ilh3d6B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