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醫生──希望大家都是「差不多孕婦」】 作者:楊濬光醫師
先來看看這段摘錄自中國名著《差不多先生傳》的故事:
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媽叫他買紅糖,他買白糖回來。他媽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同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那一省?」他說是陜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陜西。」他說:「陜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錢舖裡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嬉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行醫多年,發現到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為數不少的孕婦,會把對寶寶的關心,表現在對很多小細節的鑽研。這種態度不是不好,但是,往往在太過注意小細節的同時,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憂慮;甚至,忽略了真正該注意的大問題。
「醫生,今天寶寶多大了啊?」
「1400公克左右。」
「可是,書上說30周的寶寶應該有1500公克了耶。」
「差不多吧……」
「醫生,我吃的鈣片夠不夠啊?」
「每天900毫克,可以啊!」
「可是你的部落格上寫每天要1200-1500毫克。」
「差不多啊,又不是沒有吃其他含鈣的東西。」
「醫生,寶寶臉朝前或朝後有差嗎?」
「差不多,頭在下面胎位就是正的。」
「有書上寫說,寶寶臉朝前會生不出來,是真的嗎?」
「這沒有絕對的關係,生不出來與把寶寶養太大才有關。」
「醫生,我唐氏症篩選的機率是1/1150,會很高嗎?」
「不會啊。」
「可是我同學年齡跟我一樣,她的機率是1/1200。」
「差不多啊!」
「醫生,我買了胎教音樂莫札特效應(Mozart Effect)胎教音樂,我每天逼自己聽30分鐘,不知道夠不夠?」
「差不多吧,就別逼自己了。」
自從上個禮拜有一位熟識的孕婦給我一個「差不多醫生」的封號,我才驚覺,一天的門診我可能說了超過100次「差不多」!
到底是文明社會的競爭,還是少子化趨勢,還是輿論媒體加諸在大家身上的壓力,讓大家在懷孕中應該保持的放鬆、愉悅的心情,幾乎在現代孕婦身上都找不到。更多的營養品,只會讓大家成天覺得還少了補什麼營養;更多的檢查,只會讓大家對於檢查的結果充滿一堆疑問,而又創造出一堆問題。
有一位孕婦氣沖沖的跑來跟我說,她想要請之前產檢的醫生幫寶寶數手指腳趾,「他竟然回答我說:難道看到寶寶多一隻手指腳趾,妳就要把寶寶拿掉嗎?」這位醫生的回答當然太過於直接而聳動,可是,請大家冷靜下來思考一下,這是事實不是嗎?
產前檢查要做的是確保孕婦以及胎兒的健康,不是保證完美無缺!在科技一日千里之際,「健康」與「完美無缺」,距離好像越來越近了。這是好事嗎?我完全不能同意,等到幾年以後產前檢查可以測出智商超過180的寶寶的時候,你我只能慶幸早40年出生,不然都可能是淪為被「拿掉」的那一個!
講一個笑話。一天,有一位老婆婆對我們超音技術師非常的不滿意,於是跑去跟醫生告狀:「為什麼其他的病人都做20分鐘,而只幫我做3分鐘?」
「做20分鐘的是因為是孕婦,要看寶寶的構造,才會花多一點時間啊。」
「可是,在我前面的那個沒有懷孕的小姐也做得比我久,還找了十幾張照片,為什麼只給我照三張,你們評評理……」
「因為你的子宮和兩個卵巢都正常,而且沒有長什麼東西,所以照片三張。前面那一位小姐子宮長了很多肌瘤,所以多照了很多張,妳想要照很多張嗎?」醫生笑笑說。
有經驗的醫生,只要把握重要的項目問診與檢查,也許三分鐘的時間,在談笑中,就能完全掌握病人的情況。千萬不要以醫生看您的時間久不久,有沒有很詳盡的向您解釋,做為這個醫生好不好的唯一判斷依據。
醫學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一個醫生的養成需要花很多年的時間,而當中也充滿著許多的細膩的判斷。當一個「差不多醫生」,聽起來似乎很糟糕。對我們來說,孕婦的血壓高一點點,我們就要斤斤計較;如果加上出現了蛋白尿,那就「差很多」了!超音波檢查,若有前置胎盤,那對於胎盤的關注,就要放的比胎兒還多很多了。寶寶的胎動如果和以往「差很多」而沒有馬上來檢查,換來的一定是醫生板起來的面孔,這可不能差不多就可以的。我寧可花更多的時間,好好的判斷產婦的產程,而非斤斤計較胎兒體重到底是多少。很多很多的細節,絕對不能馬虎的!
希望各位孕婦保有「固有美德」差不多先生的心情懷孕,當個「差不多孕婦」就好,這樣媽媽心情愉快,寶寶最健康!
「楊濬光老婆」的推薦目錄:
- 關於楊濬光老婆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楊濬光老婆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楊濬光老婆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楊濬光老婆 在 [懷孕] 說到禾馨Orz -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楊濬光老婆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恭喜,老婆現在 ... 的評價
- 關於楊濬光老婆 在 楊濬光老婆的推薦評價,親子天下、PTT、BABYHOME和媽咪 ... 的評價
- 關於楊濬光老婆 在 《楊濬光醫師》早產是一個嚴重卻最常被忽略的問題 - 媽媽經 的評價
楊濬光老婆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差不多醫生 作者:楊濬光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但看的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細密。
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媽叫他買紅糖,他買白糖回來。他媽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同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那一省?」他說是陜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陜西。」他說:「陜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錢舖裡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嬉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為了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到上海去,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鐘,火車已開走了。他白瞪著眼,望著遠遠的火車上的煤煙,搖搖頭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還差不多;可是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八點三十分開,同八點三十二分開,不是差不多嗎?」他一面說,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理總不很明白為什麼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鐘。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一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過去,一時尋不著東街的汪大夫,卻把西街的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的痛苦,心裡焦急,等不得了,心裡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罷。」於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了這句格言,就絕了氣。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的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他的名譽越傳越遠,越久越大,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 作者:胡適)
「醫生,今天寶寶多大了啊?」
「1400公克左右。」
「可是,書上說30周的寶寶應該有1500公克了耶。」
「差不多吧……」
「醫生,我吃的鈣片夠不夠啊?」
「每天900毫克,可以啊!」
「可是你的部落格上寫每天要1200-1500毫克。」
「差不多啊,又不是沒有吃其他含鈣的東西。」
「醫生,寶寶臉朝前或朝後有差嗎?」
「差不多,頭在下面胎位就是正的。」
「有書上寫說,寶寶臉朝前會生不出來,是真的嗎?」
「這沒有絕對的關係,生不出來與把寶寶養太大才有關。」
「醫生,我唐氏症篩選的機率是1/1150,會很高嗎?」
「不會啊。」
「可是我同學年齡跟我一樣,她的機率是1/1200。」
「差不多啊!」
「醫生,我買了胎教音樂莫札特效應(Mozart Effect)胎教音樂,我每天逼自己聽30分鐘,不知道夠不夠?」
「差不多吧,就別逼自己了。」
自從上個禮拜有一位熟識的孕婦給我一個「差不多醫生」的封號,我才驚覺,一天的門診我可能說了超過100次「差不多」!
到底是文明社會的競爭,還是少子化趨勢,還是輿論媒體加諸在大家身上的壓力,讓大家在懷孕中應該保持的放鬆、愉悅的心情,幾乎在現代孕婦身上都找不到。更多的營養品,只會讓大家成天覺得還少了補什麼營養;更多的檢查,只會讓大家對於檢查的結果充滿一堆疑問,而又創造出一堆問題。
有一位孕婦氣沖沖的跑來跟我說,她想要請之前產檢的醫生幫寶寶數手指腳趾,「他竟然回答我說:難道看到寶寶多一隻手指腳趾,妳就要把寶寶拿掉嗎?」這位醫生的回答當然太過於直接而聳動,可是,請大家冷靜下來思考一下,這是事實不是嗎?
產前檢查要做的是確保孕婦以及胎兒的健康,不是保證完美無缺!在科技一日千里之際,「健康」與「完美無缺」,距離好像越來越近了。這是好事嗎?我完全不能同意,等到幾年以後產前檢查可以測出智商超過180的寶寶的時候,你我只能慶幸早40年出生,不然都可能是淪為被「拿掉」的那一個!
講一個笑話。一天,有一位老婆婆對我們超音技術師非常的不滿意,於是跑去跟醫生告狀:「為什麼其他的病人都做20分鐘,而只幫我做3分鐘?」
「做20分鐘的是因為是孕婦,要看寶寶的構造,才會花多一點時間啊。」
「可是,在我前面的那個沒有懷孕的小姐也做得比我久,還找了十幾張照片,為什麼只給我照三張,你們評評理……」
「因為你的子宮和兩個卵巢都正常,而且沒有長什麼東西,所以照片三張。前面那一位小姐子宮長了很多肌瘤,所以多照了很多張,妳想要照很多張嗎?」醫生笑笑說。
有經驗的醫生,只要把握重要的項目問診與檢查,也許三分鐘的時間,在談笑中,就能完全掌握病人的情況。千萬不要以醫生看您的時間久不久,有沒有很詳盡的向您解釋,做為這個醫生好不好的唯一判斷依據。
有一點離題了,趕快再回到「差不多」這個主題。醫學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一個醫生的養成需要花很多年的時間,而當中也充滿著許多的細膩的判斷。當一個「差不多醫生」,聽起來似乎很糟糕。對我們來說,孕婦的血壓高一點點,我們就要斤斤計較;如果加上出現了蛋白尿,那就「差很多」了(參考妊娠毒血症http://www.wretch.cc/blog/DrCKYang/9180811)!超音波檢查,若有前置胎盤,那對於胎盤的關注,就要放的比胎兒還多了(參考植入性胎盤http://www.wretch.cc/blog/DrCKYang/9200366)。寶寶的胎動如果和以往「差很多」而沒有馬上來檢查,換來的一定是醫生板起來的面孔,這可不能差不多就可以的(參考怎樣數胎動http://www.wretch.cc/blog/DrCKYang/9109009 )。我寧可花更多的時間,好好的判斷產婦的產程,而非斤斤計較胎兒體重到底是多少(參考超音波體重的估計http://www.wretch.cc/blog/DrCKYang/9164261 )。很多很多的細節,絕對不能馬虎的!
希望各位孕婦保有「固有美德」差不多先生的心情懷孕,別再逼醫生被說是個「差不多醫生」啦!
楊濬光老婆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差不多醫生 作者:楊濬光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但看的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細密。
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媽叫他買紅糖,他買白糖回來。他媽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同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那一省?」他說是陜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陜西。」他說:「陜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錢舖裡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嬉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為了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到上海去,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鐘,火車已開走了。他白瞪著眼,望著遠遠的火車上的煤煙,搖搖頭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還差不多;可是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八點三十分開,同八點三十二分開,不是差不多嗎?」他一面說,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理總不很明白為什麼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鐘。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一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過去,一時尋不著東街的汪大夫,卻把西街的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的痛苦,心裡焦急,等不得了,心裡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罷。」於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了這句格言,就絕了氣。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的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他的名譽越傳越遠,越久越大,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 作者:胡適)
「醫生,今天寶寶多大了啊?」
「1400公克左右。」
「可是,書上說30周的寶寶應該有1500公克了耶。」
「差不多吧……」
「醫生,我吃的鈣片夠不夠啊?」
「每天900毫克,可以啊!」
「可是你的部落格上寫每天要1200-1500毫克。」
「差不多啊,又不是沒有吃其他含鈣的東西。」
「醫生,寶寶臉朝前或朝後有差嗎?」
「差不多,頭在下面胎位就是正的。」
「有書上寫說,寶寶臉朝前會生不出來,是真的嗎?」
「這沒有絕對的關係,生不出來與把寶寶養太大才有關。」
「醫生,我唐氏症篩選的機率是1/1150,會很高嗎?」
「不會啊。」
「可是我同學年齡跟我一樣,她的機率是1/1200。」
「差不多啊!」
「醫生,我買了胎教音樂莫札特效應(Mozart Effect)胎教音樂,我每天逼自己聽30分鐘,不知道夠不夠?」
「差不多吧,就別逼自己了。」
自從上個禮拜有一位熟識的孕婦給我一個「差不多醫生」的封號,我才驚覺,一天的門診我可能說了超過100次「差不多」!
到底是文明社會的競爭,還是少子化趨勢,還是輿論媒體加諸在大家身上的壓力,讓大家在懷孕中應該保持的放鬆、愉悅的心情,幾乎在現代孕婦身上都找不到。更多的營養品,只會讓大家成天覺得還少了補什麼營養;更多的檢查,只會讓大家對於檢查的結果充滿一堆疑問,而又創造出一堆問題。
有一位孕婦氣沖沖的跑來跟我說,她想要請之前產檢的醫生幫寶寶數手指腳趾,「他竟然回答我說:難道看到寶寶多一隻手指腳趾,妳就要把寶寶拿掉嗎?」這位醫生的回答當然太過於直接而聳動,可是,請大家冷靜下來思考一下,這是事實不是嗎?
產前檢查要做的是確保孕婦以及胎兒的健康,不是保證完美無缺!在科技一日千里之際,「健康」與「完美無缺」,距離好像越來越近了。這是好事嗎?我完全不能同意,等到幾年以後產前檢查可以測出智商超過180的寶寶的時候,你我只能慶幸早40年出生,不然都可能是淪為被「拿掉」的那一個!
講一個笑話。一天,有一位老婆婆對我們超音技術師非常的不滿意,於是跑去跟醫生告狀:「為什麼其他的病人都做20分鐘,而只幫我做3分鐘?」
「做20分鐘的是因為是孕婦,要看寶寶的構造,才會花多一點時間啊。」
「可是,在我前面的那個沒有懷孕的小姐也做得比我久,還找了十幾張照片,為什麼只給我照三張,你們評評理……」
「因為你的子宮和兩個卵巢都正常,而且沒有長什麼東西,所以照片三張。前面那一位小姐子宮長了很多肌瘤,所以多照了很多張,妳想要照很多張嗎?」醫生笑笑說。
有經驗的醫生,只要把握重要的項目問診與檢查,也許三分鐘的時間,在談笑中,就能完全掌握病人的情況。千萬不要以醫生看您的時間久不久,有沒有很詳盡的向您解釋,做為這個醫生好不好的唯一判斷依據。
有一點離題了,趕快再回到「差不多」這個主題。醫學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一個醫生的養成需要花很多年的時間,而當中也充滿著許多的細膩的判斷。當一個「差不多醫生」,聽起來似乎很糟糕。對我們來說,孕婦的血壓高一點點,我們就要斤斤計較;如果加上出現了蛋白尿,那就「差很多」了(參考妊娠毒血症http://www.wretch.cc/blog/DrCKYang/9180811)!超音波檢查,若有前置胎盤,那對於胎盤的關注,就要放的比胎兒還多了(參考植入性胎盤http://www.wretch.cc/blog/DrCKYang/9200366)。寶寶的胎動如果和以往「差很多」而沒有馬上來檢查,換來的一定是醫生板起來的面孔,這可不能差不多就可以的(參考怎樣數胎動http://www.wretch.cc/blog/DrCKYang/9109009 )。我寧可花更多的時間,好好的判斷產婦的產程,而非斤斤計較胎兒體重到底是多少(參考超音波體重的估計http://www.wretch.cc/blog/DrCKYang/9164261 )。很多很多的細節,絕對不能馬虎的!
希望各位孕婦保有「固有美德」差不多先生的心情懷孕,別再逼醫生被說是個「差不多醫生」啦!
楊濬光老婆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恭喜,老婆現在 ... 的推薦與評價
「恭喜,老婆現在懷孕五周!」 「什麼!!五周前我不在台灣啊!?」 請問,該為他戴上這頂帽子嗎? ... <看更多>
楊濬光老婆 在 《楊濬光醫師》早產是一個嚴重卻最常被忽略的問題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作者\楊濬光禾馨婦產科婦產科醫師「醫生,最近我肚子常常硬硬鼓鼓的,走路下班時,會覺得一直有東西要掉下來耶。 ... 男人是否在乎老婆,從這5個小細節就能看出! ... <看更多>
楊濬光老婆 在 [懷孕] 說到禾馨Orz -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在懷孕以後,也去禾馨新生產檢。
最主要的原因是 1) 離家近; 2) 因為高齡,想找高層次/產前篩檢很厲害的醫院 XD
但去了幾次以後,就覺得那個服務好像沒有很值得那樣的收費…
當然我知道禾馨的收費和國外比起來也還好,但我也沒有在國外產檢過
不知道國外的產檢是怎樣的天堂或地獄,很難比較 XD
但有一些點是我覺得禾馨可以再考慮一下的
也是這邊說說我很在意的點,供以後的媽媽們參考啦 XD
1. 動線不流暢
就掛號以後先到右邊等叫號看診,然後看診完以後再移動到櫃檯前的位子等批價
批完價以後再到左邊的位子等抽血/衛教
這個流程我是摸索 3 次以上才發現我要這樣移動 (這個可能是我蠢)
因為做完一件事以後,禾馨的人員只會和你說「你『那邊』稍坐一下。」
但我怎麼知道我要坐哪邊 XD
加上診所裡人很多也有點吵,所以沒有坐對位置,很容易就會聽不到有人在叫你,
就會進入無意義的等待
2. 那個衛教的專業度…
可能自己也是在醫療領域工作,對於一些事情就會先做功課,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像一些我很在意的產前篩檢的部份,護理師對我衛教的時候
我真的有種在醫美診所被推銷療程的感覺 XD
反正好像就做 NIPS 就好了啊,但 NIPS 和羊穿的差異是?可以檢查的疾病的差別是?
甚至像我有問 SMA 可以靠 NIPS 驗嗎?(一開始護理師說可以,但看手冊發現不行)
後來我發現他們桌上的價目表,羊穿那一項可以加驗基因組,
那我問護理師說,這加錢加驗的基因組有哪些?你們有手冊可以看嗎?
護理師就…嗯…總之他也不知道 XD
然後看羊穿的價格(價目表上的價格)和護理師和我說的又湊不起來。
後來護理師和我說那價格是過時的,我說「那你們也漲太多了吧」
最後衛教的時候又說那個羊穿的價格應該是什麼加什麼加什麼…
就,最後有搞清楚是很好啦,但了解價目表上寫的東西是什麼不是很基本的嗎 XD
另一點讓我很在意的是,國健局制式要寫的那個風險評估的表格
當場的護理師根本沒有看啊!因為我是個曾經流產的高齡的單親媽媽!
完全符合國健局說的「高風險孕婦」啊 XD 但護理師完全沒理我 XD
還是很認真的推銷我 NIPS XDDDDDDD
3. 我個人最在意的隱私問題
就先承認,禾馨診間裡一次只有一個病患,這樣很好
但是在護理師問病史的時候,是在一個公.開.場.合啊!!!!
所以是在場的人,只要稍一注意,就會聽到新病人的病史還有他的主訴。
這點真的讓我很害羞!
我上次還看到有女兒月經沒來但死不想驗孕媽媽一直想要逼他驗孕的這種畫面。
如果在一般醫院,這個畫面只會在診間裡發生(或是在廁所門口發生),
但是在禾馨,就會在一個公開場合十幾個媽媽的眼下發生 Orz
還有,像我剛剛講的因為禾馨的動線很混亂(對我來說啦)
所以如果在醫院叫號,很多醫院是用號碼或是名字的一部份來叫病人
(像慈濟就好像是會馬賽克一個字,如王小明就會叫王圈明大德這樣)
或是就只有在診間門口才會叫名字。(領藥啊批價啊都是看號碼)
但是在禾馨,是每個地方都會親切的呼喚你的名字喔~
所以你的名字會被大聲的叫個 5 次吧。
尤其在那混亂的動線上,如果沒有坐到對的位子上,可能會被大聲叫個更多次 XDDD
這點讓我超不舒服的…就很不喜歡在公眾場合暴露自己的姓名啊 >"<
4. 看診...
就我每次都覺得醫師看診好趕。但是看部落客的文章又感覺醫師都好耐斯好能聊。
只能安慰自己我還在第一孕期又母子健康醫師不用和我廢話這樣。
因為以上種種,每次產檢完都覺得,花這麼多錢值得嗎 XD
另外也會想到,這些事情是蘇怡寧醫師在創辦禾馨的時候有想過的嗎?
這樣的情況有符合他的初衷嗎?
正在思考中…
當然我覺得禾馨還是有他的好處啦,其中之一是發報告真的很快,APP 也很好用
護理人員的態度普遍優良(但專業知識可以再熟悉一點啦 XD )
醫師也還算有問必答(前提是你要有問,你沒問的話醫師也不會和你廢話 XD)
(只是答的內容和態度不見得是符合孕婦預期的啦 XD 醫師嘛~)
個人意見,不要炮我~ Q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12.18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492107451.A.5C9.html
但我 37 歲了喔!可見她根本沒有在看我的資料啊 XDD 還要衛教我什麼?
一個把病患姓名病史這種隱私暴露在眾人面前的婦科診所?
一個護理師不太在乎病患狀況的診所?
我自己也有在反省,也許我付的錢還不夠多?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再找一間房間問初診病史
(不公開問診在一般醫院都做得到了,醫美診所也是有獨立的小房間問病史)
批價的話真的是因為他動線很亂,掛號和批價會擠在一起
工作人員也要拿著病患的資料走來走去才會需要等待和唱名
其實我不介意拿著自己的資料夾排隊批價啊?這些是流程可以改善的
特約門診就留給口袋更深的 VIP 吧 (還是就是因為我 $$ 付得不夠多?!)
量體重也很害羞但至少他很快就把數字按掉了還可以原諒他
而且禾馨居然沒限號,我上次看到有醫師要看到 100 多號的,我都為他們難過了
但若是看了部落客文章慕名而去的,可能會有點失望吧這樣 XD
第一次去抽血的時候發生一件妙事(也可以知道動線很重要的)
就是我看診完以後,護理師和我說等一下去最左邊的櫃檯抽血
然後我就去抽血。在我抽血的途中,批價櫃檯可能有叫我的名字但我沒聽到
所以批價櫃檯就跑來抽血這邊找我,和醫檢師耳語了一下
醫檢師就問我說「你剛剛有批價嗎?」我說「還沒啊,他們叫我來抽血我就來了」
然後整個抽血流程中,醫檢師提醒我至少 3 次等一下要記得去批價繳費 XD
真的,動線和流程的設計是很重要的!之後我就牢牢的記住,
先批價繳費,
先批價繳費,
先批價繳費!
(PS 個人在醫美診所的消費經驗是,比較好的動線安排是個直線,
像我在打玻尿酸之前也沒人問過我批價沒啊,反正最後都一定會經過門口
每個經過門口的人都要去繳費,就這麼簡單。)
那時候給張建玫醫師看,覺得張醫師真的超優,她當下真的很關心我的感受
印象大好,就決定之後懷孕一定要再來禾馨
這次懷孕來禾馨,第一次遇到楊濬光醫師,那時候真心覺得楊醫師超棒 XD
這錢真是花得太值得啦~~~
但後來也有遇過其他醫師,落差就稍微大了一些兒(比較不符預期吧)
像我其實孕吐和脹氣的有點微嚴重,問醫師是不是需要什麼處置
醫師就一邊打病歷(loss of appetitte)一邊和我說「那妳就少量多餐就好了」
老實說醫師講的也沒有錯,但我預期他可能會更在意一些 XD
※ 編輯: Liebesleid (123.193.12.184), 04/14/2017 03:26:03
不是更在意一點我的心情,而是要更在意一點我的症狀 XD
就像你去看感冒,和醫師說你咳嗽,醫師也會問你是怎麼咳咳多久、聽聽呼吸
看個牙醫說你牙痛,牙醫也會問你怎麼痛哪裡痛痛多久 XD
我印象中我是說「我吐和脹氣的有點厲害到我不太能吃東西」
我本來以為醫師會問我是怎樣的狀況,了解一下這樣
和我說少量多餐,是一個針對最有可能的成因(懷孕)很直接的說明沒錯
但說不定我其實是腸胃炎?XD
另外強調我錢是不是花得不夠多,不是在酸禾馨大小眼,我沒有這個意思
我了解所有的服務、空間、時間,都有成本
說不定我只付了陽春麵加蛋的錢,但卻想吃牛肉麵?這也不合理吧
雖然我覺得有一些是滿基本的要求(如病患隱私和護理人員的專業)
這是合理的醫療環境嗎?XD 可能錢比較多啦,但我不覺得這樣醫師會開心…
我自己認識一個某方面也很有專長且小有名氣的醫師
他本來也有禾馨很嚮往,甚至有一陣子想要投靠
但我告訴他我自己的經驗以後他就打住了
原因大概就是,如果在這種地方沒辦法給病人比較好的體驗 (對醫師也是)
那他寧願留在公立醫院,至少可以幫到比較多的人,也有比較好的團隊支援
我覺得醫師是一種很弱勢又可愛的生物,大多數的醫師都是覺得病人好,他們就好
賺多少錢啊、晚上有沒有辦法睡覺啊,好像對他們來說可能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從不懷疑蘇醫師是想噱錢還是怎麼的,
只是覺得這些地方抹煞了醫師的苦心和熱情吧…
※ 編輯: Liebesleid (123.193.12.184), 04/14/2017 08:48:1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