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都不想要壞事發生
但壞事真實存在
無論對方是有意還是無心
我們的生命就是會心碎神傷
受挫時難免會想用馬景濤式地搥胸大吼:
「為什麼是我」「為什麼」
憤怒、痛苦、疑惑、悲傷
陷在鬼打牆的情緒漩渦中走不出來
「承認是最關鍵的;你身陷痛苦,事情也沒辦法變得更好,真實的悲傷和旁觀者看到的完全不同。你需要的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是從悲傷中重新出發的方式。你需要的是有人看見你的悲痛,並且承認你的悲痛。在面對恐怖人生悲痛時,你需要有人握住你的手。有些事情再也無法修復,只能帶著它活下去。」
「面對痛苦時保持敞開的情緒和見證,即使改變的能力很有限,也保持處之泰然的內心。這個形式的同理心(對自己也對他人)是維持足夠的冷靜,來感受一切;也是在感受一切時,明瞭一切都無法改變,卻依然保持平靜的心態。」
就像同學間彼此寫在國小畢業紀念冊上的祝福語:
我們都希望一帆風順,步步高升,百事可樂
但現實並不一定順,也不一定樂
打牌教導我們的智慧是
手氣差的時候專心防守,下小注,最好是能離開牌桌
而小旋風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把人生的道理唱給我們聽:「不是每個戀曲,都有美好回憶。」
不是每個生命,都能壽終正寢
願生者平靜,逝者安息
遠流粉絲團
#沒關係是悲傷啊
#痛苦 #悲傷 #憂鬱 #害怕
#接納 #承認 #活在當下
ig: marc_orange
https://www.Instagram.com/marc_orang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沒關係,是悲傷啊!:直視悲傷的真相,練習守護自己與關愛他人的情緒照護指南」新書介紹 訪問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唯有我們理解並尊重「失去」的歷程,才能允許悲傷,避免「悲傷剝奪」。 認同、傾聽,學習與悲傷共處,才能讓失去的痛有所依附。 當失去摯愛、痛徹心扉...
「沒關係是悲傷啊」的推薦目錄:
沒關係是悲傷啊 在 海賊嫚說芳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週三讀書會 #花精 #沒關係是悲傷啊
人生會遇到千百萬種悲傷的理由,有時候想尋求外界的撫慰,卻反而讓人感覺更陷落....
本週三的讀書會,我們不打算教你克服、修復等等“解決”悲傷的方式。曉薇老師將試圖用一種坐下來面對面的方式,帶領大家 #單純地直視悲傷 這個情緒。
從花精的角度來解讀,這週讓我們來聊聊 陷入一片藍藍深海的 #芥末、不期不待不受傷害的 #荊豆、空虛寂寞覺得冷的 #甜栗、燒斷保險絲的 #伯利恆之星。
報名「沒有書的讀書會」👉 https://forms.gle/52r8fmqdJrLG2DxA6
#給藏在心中的自己一個單純的陪伴
沒關係是悲傷啊 在 擁抱不完美&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練功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吳天王表示:已經給辛龍下最後通牒,希望他能趕快走出傷痛。---今日新聞。(天啊)
---------------
#可以允許他人悲傷嗎?
請允許他人用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哀悼」自己的悲傷
「哀悼」是很重要的療癒過程,
主流文化總是否認悲傷、逃避悲傷,
周遭的人總會勸喪親者要節哀、不要難過、趕快走出來傷痛,
這些好心者、可能不知道、你的好心卻是「壞事」,
你可能阻礙了當事人正在進行的重要「哀悼」儀式與自我療癒。
-----------------------------
*以下摘文
距離劉真過世已經將近2個月,不過老公辛龍仍遲遲未能走出喪妻之痛,
他的公司老闆吳OO今日在錄製節目前,接受訪問透露辛龍目前狀況,
吳宗憲表示自己其實很捨不得辛龍父兼母職,用自己的經歷安慰辛龍,表示「我在最困難的時候背著4個孩子,除了家庭還有爸爸媽媽」....
---------------------------------
#如何陪伴悲傷失落者?
1.請不要告訴別人:「你要堅強、你要節哀、人死不能復生、你難過沒有用」。這些語言、真的沒有用。
2.請不要用自己的經驗、去告訴別人、你應該怎麼做來。
因為每個人的經驗都不一樣。
3. 請允許他人用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哀悼」自己的悲傷。
你只要在一旁、安靜陪伴就好,
告訴對方「如果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請不要客氣、一定要跟我說」。這樣就好。
真的這樣就好。
4.可以偶而探望,帶一點食物或植物過去就好,不要說太多安慰的話。
你可以帶:你親自燉的雞湯、或一個綠色盆栽、或一束鮮花,這樣就夠了。
注意,這樣的探望、需對方同意,如果對方不接受、請不要硬闖,這是打擾、會「切斷」對方的哀悼情緒。
但你可以把雞湯、鮮花,放在他家門口,
然後再傳LINE跟他說門口你放了東西、請他記得出來拿。這樣就好。
5. 如果對方過度憂鬱、甚至有自殺的意念,此時,
邀請他尋求心理專業的幫助,找心理師談、把自己的悲傷失落好好說出來。這是最好的方法。請相信心理專業。
#你的好心不見得對別人真的是好
#更新我們的悲傷治療觀念、你才能真正的助人。
(本文歡迎分享)
------------------------------
有人詢問:可否推薦幾本跟哀傷治療、情緒療癒有關的書?
以下幾本好書、敬請參考: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沒關係,是悲傷啊。
#跟心裡的傷痛告別
遠流出版社
沒關係是悲傷啊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沒關係,是悲傷啊!:直視悲傷的真相,練習守護自己與關愛他人的情緒照護指南」新書介紹
訪問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唯有我們理解並尊重「失去」的歷程,才能允許悲傷,避免「悲傷剝奪」。
認同、傾聽,學習與悲傷共處,才能讓失去的痛有所依附。
當失去摯愛、痛徹心扉的悲劇來敲門,我們必須知道的第一件事:悲傷沒有錯。
悲傷,其實是我們面對「失去」時自然而理智的反應。那麼,為什麼我們要視悲傷為疾病,總是試圖在悲傷被表達之前,就強行抹去,並努力想盡快治癒它?
在《沒關係,是悲傷啊!》裡,梅根告訴我們面對悲傷的新方式,以及如何幫助經歷悲傷的親友。身為治療師的梅根經歷過失去摯愛的悲傷,親眼目睹摯愛的伴侶在意外中溺斃,因而能以更細膩的文字,深刻描繪難以言喻的失落、愛和悲傷。
我們總認為,面對悲傷的最終目標是回歸正常的「快樂」生活,但是;梅根卻指出了一條更健康的路:不要想著克服,學習與悲傷共同生活。在這本溫暖、細膩又真誠的書中,我們將從「悲傷者」與「關懷者」的兩種角度,同時學習到:
關懷者│出現,傾聽,不要修復
▶ 悲傷不是問題,不用急著跳出來收拾一切,設法讓痛苦消失。
▶ 別急著安慰,錯誤的支持、建議與引導,將對悲傷者造成二度傷害。
▶ 悲傷無法比較,不要急著證明自己可以理解對方。
▶ 如何幫助我們愛的人:支持和安撫的技巧、建議和注意事項。
悲傷者│失去摯愛的痛,究竟該如何調適?
▶ 允許悲傷:痛苦是失去摯愛的正常反應,沒有什麼大不了。
▶ 回不去了:生命的景色已經改變,沒有「正常」可以回復。不用修復痛苦,而是要試著照護痛苦。
▶ 實用守則:書中提供許多小練習,在悲傷初期能幫助舒緩壓力、改善睡眠、降低焦慮感,在黑洞邊緣好好活下去。
悲傷,也是一種愛的形式
若愛不需要解決,悲傷亦然
我們常將悲傷與不健康畫上等號,甚至精神科定義持續超過特定時間的悲傷就是疾病,需要醫療干預。於是當我們立意良善地想「化解」悲傷,卻反而讓失落痛苦的人覺得蒙受批判、誤解、排拒。
有太多時候,悲傷者會聽到:
「至少你們還有這麼多快樂的回憶」
「還有人比你痛苦多了」
「她已經沒有病痛了」……。
我們會覺得這些話聽來總讓人不太舒服,卻說不上原因。而梅根告訴我們,那是因為這些話都隱含了下半句的批判:「所以為什麼你不快樂起來?」
但每個人經歷悲傷的步調都不同,沒有人應該被規範或責怪。就像梅根所寫的:「愛不需要解決,悲傷亦然。」她也同時提醒我們:不要急著證明自己可以理解對方(我的爺爺也過世了,我懂…)、不要否定對方的悲傷(你怎麼還走不出來?)、不要老是想當啦啦隊(加油!你可以的!)。我們可以不爭辯講理,靜靜陪伴,不急著給建議或發表意見,只讓對方知道,你會待在他身邊。
作者簡介:梅根.德凡(Megan Devine)
擁有諮商心理學碩士學位,是作家、演說家,以及悲傷關懷倡議者。自從2009年她的伴侶因為意外離世後,梅根成為悲傷支持者,她通過網站Refuge in Grief幫助那些身陷失親痛苦的人以及所有想要提供幫助的人。
梅根在世界各地旅行,鼓勵人們述說關於痛苦的真相,並且學習如何去傾聽,而不是急著修復對方破碎的心。《沒關係,是悲傷啊!》全球熱銷,甚至在世界各地帶動了「悲傷的革命」。雖然她的作品通常聚焦於悲傷本身,但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如何去愛。因為悲傷常會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而愛也是。現居於奧勒岡州高速公路旁的一小塊地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DjEn2baNaM/hqdefault.jpg)
沒關係是悲傷啊 在 KOBO讀書心得沒關係,是悲傷啊! - 心情板 的推薦與評價
德凡(Megan Devine) 的《沒關係,是悲傷啊!:直視悲傷的真相,練習守護自己與關愛他人的情緒照護指南》。唯有我們理解並尊重「失去」的歷程, 才能 ... ... <看更多>
沒關係是悲傷啊 在 低潮期必聽!Dcard熱議6首「治癒系」韓文歌,BTS這首網友 ... 的推薦與評價
這次儂編就為各位整理了6首Dcard上網友推薦的「治癒系」韓文歌,不僅是旋律能令人感到平靜,歌詞中想傳達的意涵也許能幫助你撫平悲傷,獲得重新振作的 ... ... <看更多>
沒關係是悲傷啊 在 [負雷]反推我的麻吉4個鬼看到生氣-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難得平日休假沒事一早隨便挑了場電影看
直接講結論
好難看
看完很生氣為什麼我要浪費我一個多小時看這個,不如再看一次蠟筆小新,至少我笑的很
開心
從一開始主角用各種方式嘗試自殺就讓人不舒服,完全無法投入主角為什麼可憐也不會想
同情他
然後就用很粗暴的方式開始塞入笑點,而且是很古早味的那種,只感受到滿滿的尷尬與不
耐,我相信這不是我個人問題,整場下來沒看幾個點觀眾笑的,就一片靜默
最後爆點也是很沒頭沒腦,突然就想起了自己有家人,然後大家都是他的家人,然後就用
很拙劣的方式在那渲染情緒,用親情來勒索觀眾買單
宣傳打著比悲傷更悲傷故事製作團隊,認真想想還真一模一樣,一樣翻拍賣座劇本,一樣
前面90%難看的要死,最後再來極端反轉逼出眼淚,然後前面端出來的那些尷尬與突兀感
都沒關係了
我沒研究國片也知道比悲傷更悲傷在中國大賣,不知道是不是這部片一開始就打著要在對
岸賣的計畫在拍的,不然我不相信這樣的節奏跟笑點拍片的人自己吃的下去
--
最後幾個點真的覺得太過分要來噴一下
首先主角是有自殺傾向精神科病人,醫師判斷需強制住院,然後病人可以半夜上去跳樓,
在外面地板睡一晚上,是瞧不起醫院?
入院出院的橋段根本是污辱精神科醫師,把專業當屎,我看救護過程跟EMT還算有模有樣
,但這部分是怎麼回事?劇本有認真寫嗎,我不知道原版怎樣,但也不能拿來護航,實際
上就是看到氣個半死
第二點是自殺過程的呈現,鏡頭把每個自殺動作都很具體的拍出來,割腕、上吊、吞藥、
跳樓、車內開廢氣,靠杯是在拍自殺手冊哦,我看了一下影片才保護級,當每個青少年都
那麼有智慧只把這些當笑話嗎?都2023了,netflix劇內有自殺鏡頭片頭都會加註警語,
這部片真的讓人很生氣
每個人身邊一定都有摯愛的親友在跟憂鬱症辛苦奮鬥,也一定有遇過親人、好友走不出來
離開了我們,我很不能接受這部片把自殺這件事當成兒戲,我會極力反推每個要去看的朋
友,特別是如果有要帶小孩去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25.1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92345124.A.67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