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 1. 《Wonder Woman 1984 神力女超人1984》在美國的同步上映策略大獲全勝
│
《Wonder Woman 1984 神力女超人1984》聖誕節在美國上映,在僅40%電影院開門營業的嚴峻狀況中獲得非常好看的票房數字:一個週末就累計1670萬美元。雖然這個數字是數十年來聖誕節檔的最低記錄,和上一集首週上映的1億相比也不太好看,和《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 原力覺醒》在聖誕節當週的1.49億票房更是相差甚遠,然而考量 2020 年的狀況這已經是疫情發生以來的最高票房記錄。尤其幾個月前萬眾矚目的《Tenet 天能》在美國首週上映時的電影院開門營業數量還多了三分之一,但票房也只有1000萬。另外一個好消息是美國的HBO Max 用戶在一個週末之內已經有將近一半的用戶已經看過《神力女超人 1984》,同時週五上架當天 HBO Max 的流量和過去相比也翻了三倍之多。WarnerMedia 表示這樣的表現不僅打破記錄,也打破他們顯得預期。對於明年一整年都將採用類似發行策略的 WarnerMedia 來說,焦慮應該瞬間少了好幾成。
(報導原文:https://bit.ly/3pxod0V)
│
│
▼ 2. Thierry Fremaux:電影每每死裡逃生是因為觀眾還在
│
坎城影展總監 Thierry Fremaux 在 Variety 上投書紀念電影史上第一次的公開商業放映。125年前的今天,Antoine Lumière 盧米埃在巴黎咖啡館的沙龍裡頭進行史上第一次的售票放映活動。雖然第一晚只來了33個觀眾,但這一夜正是概念上的電影院誕生之日。和一心只想對個人用戶服務的愛迪生不一樣,盧米埃的直覺是電影是一種眾人聚集在一起的集體體驗。Fremaux 接著把時空拉回現代,他說125年來電影受到無數新科技的威脅,早就死好多次了。然而最終電影永遠都還在,是因為社會大眾永遠都渴求這樣的集體體驗。2020年讓觀眾跟電影院走散了,而2021年將是重聚之年。我們將迫不及待地回到沒有暫停鍵可以按的影廳裡,和我們一無所知的人共聚一堂,體驗一部我們一無所知的電影。電影永生,是因為觀眾永存。
(報導原文:https://bit.ly/3nUoCdn)
│
│
▼ 3. 2021年預測:第二顆隕石之後的音樂產業
│
上一次音樂產業撞上隕石是盜版mp3下載降臨的那一天。在那之後現場演出逐漸取代唱片收入成為音樂殿堂的其中一根支柱。然後2020年的疫情又粗暴地撞倒那根新柱子。接下來2021年音樂產業會發生什麼事?Forbes 的預測是:
1) 音樂場館(live house、酒吧.....)將在疫情後進入汰舊換新期,舊的場館垮台後,新的場館將繼續演化適應疫情後的新世界。
2) 對流行音樂扮演越來越重要平台的 TikTok 過了2020年的高峰後,那些在中美貿易戰中試圖取代 TikTok 的各種短影片社群平台爭相進入市場。雖然還無法得知誰會勝出,但 TikTok 的重要性無可避免將開始下滑。
3) Trump 對 TikTok 白忙一場的司法攻勢將被 Biden 政府放棄。Biden 政府預計將會把中美貿易戰的主力轉向其他更有勝算捕獲大魚的戰場,而非根本難以證實威脅美國社會的 TikTok。
4) 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紛紛祭出訴訟試圖拆分 Facebook 、Instagram 和 WhatApp 所組成的社群大帝國。但在此同時,Facebook 將繼續壯大,尤其年輕人已經有回流到該平台的趨勢。
5) 2020年突如其來的是基本上每一個家裡有 USB 麥克風的人都在 podcasting。但擁擠的 podcast 市場將在2021年降溫,因為實際上只有1%的人有辦法從 podcast 得到收入。而且無論產出多大量內容,每個人能夠專心聽的時間有限,尤其在未來疫情緩和、正常上班之後更是如此。
6) 年復一年收視率下滑之後,CBS 電視台將不再續約葛萊美獎的轉播,使 Recording Academy 錄音學會喪失主要經費來源。好處是近年屢遭嚴厲批評的錄音學會將因此被迫徹底改組。
7) 過去的暢銷歌曲經常列有高達二十多名共同創作者,幾乎是只要寫歌的當下你在同一個房間內參與討論,就會被防禦性地列為共同創作者,以免以後歌曲爆紅滋生不必要的訴訟。2020年的疫情大幅減少了共同創作的機會,也可能驅使未來的創作者繼續維持這個獨立創作習慣,多位共同創作者的情況會慢慢變少。
8) 線上演唱會的技術革新越來越多,但除了少數巨星比如韓團 BTS,多數人的線上演唱會都難以賺錢,也還難以取代實體演唱會在粉絲心中的地位。線上演唱會暫時還只能當實體演唱會無法發生時的替代品。
9) 今年初生產黑膠母版塗料的 Apollo Masters 發生大火,原本預期會導致2020年黑膠市場萎縮。但實際上發生的是:每個人都有囤貨,而且因為2021市場前景不明,所以每個人都絕望地把囤貨通通都拿出來用掉。結果2020成為黑膠強勁成長的一年,但囤貨用完之後2021年仍然可能發生短缺。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敲鑼打鼓好一陣子的HD黑膠技術,有機會加速黑膠的生產並降低生產成本。
10) 世界最大連鎖樂器行 Guitar Center 上個月因為負債超過10億美元而聲請破產保護。經過和債務人協商以及快速地改組以縮減營運成本後,該公司將逐漸走出破產陰影。但擁有300家實體店面的 Gutar Center 仍然需要大幅革新才有機會在網路購物的年代存活下去。
(報導原文:https://bit.ly/37XiE65)
│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請見留言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疫情三級警戒超過兩個月,殘酷地上演了物競天擇的演化論。當人們都宅在家,這個巨大的生活變化特別影響了服務業,不是最強、最大的企業活下來,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企業。 momo把一場世界性危機變成大好機會,股價是競爭對手PChome的20倍。疫前既有的價值主張越來越難以為繼,從momo身上看到哪些...
演化適應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古人類學家對於人類遠祖的研究,往往都需要在很少的線索之中找尋可能的答案,這需要深刻的觀察力,也急需要運用到想像力。
這篇來自【立場新聞】上的報導,介紹了古人類學家對於羅百氏傍人最新的研究,也讓我們看到研究團隊如何從很細微的證據出發,一步一步想像與推論他們如何用牙齒的演化適應氣候的變化。
-----------------------------
過去,古人類學家認為羅百氏傍人的雌性體型小於雄性,但「父親節化石」卻比預期的小,更類似於另一在洞穴中找到的羅百氏傍人雌性頭骨 DNH 7 。
團隊指,此發現有重大影響,或代表頭骨大小並非因性別不同,而是代表不同群體之間有解剖變化,更有可能是氣候變化突然出現所導致。因該地區變得越來越乾燥,食物日漸稀缺,迫使羅百氏傍人需要在更堅硬植被上生活。團隊認為,這是人類譜系中微演化的罕見例子,令羅百氏傍人頭骨演化出新的咀嚼適應性,以應對氣候變化。
有參與研究的約翰內斯堡大學生物人類學教授 David Strait 解釋,羅百氏傍人特別之處在於其顱骨、顎骨和牙齒具有許多特徵,表明其適合食用非常堅硬的食物。他指,團隊認為由於環境變得乾燥涼快,導致當地植被發生變化,使其能依賴物理上難以食用的食物來生存。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thestandnews.com/cosmos/%E5%8D%97%E9%9D%9E%E7%99%BC%E7%8F%BE-200-%E8%90%AC%E5%B9%B4%E5%89%8D%E5%B7%B2%E6%BB%85%E7%B5%95%E9%81%A0%E8%A6%AA%E9%A0%AD%E9%A1%B1%E9%AA%A8-%E6%88%96%E5%9B%A0%E6%B0%A3%E5%80%99%E7%AA%81%E8%AE%8A%E4%B9%BE%E7%87%A5-%E5%8F%AF%E9%81%A9%E6%87%89%E5%A0%85%E7%A1%AC%E9%A3%9F%E7%89%A9/?fbclid=IwAR1wiBECviwd6uiz3hSI103sKVlQ6HibXJNTkboyefWPKrMlD-PSbkAcRnc#.X6yNWOJ8r4U.facebook
演化適應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贈書】【好書分享:兩性/社會科學《變身後媽:打破壞皇后詛咒》】
「如果你已經盡力了,停止努力也沒關係。」
提到「繼母」這詞,你會想到什麼?
邪惡、陰險、惡毒、偏心、虐待繼子女?
西方童話有壞皇后想方設法毒死白雪公主;東方有「蘆衣順母」,繼母給親生兒子穿棉襖,給繼子閔子騫穿塞蘆花絮的假棉襖(仔細想想,這兩位繼母都特地「客製化」,挺用心的);閩南語有句俗諺「春天後母面,欲變一時間」,形容春季氣候多變,如喜怒無常的繼母。更別提一拖拉庫電視、電影、小說中對繼母之刻板印象,「繼母」這位置,還真不好坐啊~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溫絲黛.馬汀(Wednesday Martin)以《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一書聞名全球,擅長以人類學專業闖蕩紐約上東區,用犀利風趣筆鋒剖析社會現象的她,也是一位「繼母」,並為此所苦。
無論是耶魯大學博士、暢銷作家身分,或自豪之幽默爽朗個性,在兩位正值青春期的繼女面前,都毫‧無‧用‧處!長年累積的自信在一次次對仗下土崩瓦解,溫絲黛開始質疑自己,或許她的確是個刻薄壞心腸的後母?
為了解決長存於人們心中之「繼母」議題,打破母親神性與伴侶關係迷思,溫絲黛再次執筆寫作了《變身後媽:打破壞皇后詛咒,改寫伴侶關係與母親形象的新劇本》一書。
本書結合自身經歷和多位繼父母、繼子女的真實人生故事,從童話、歷史、心理學、人類學與社會生物學觀點出發,以嚴謹態度及活潑筆觸探討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強調「在身為母親之前,我們也是一個女人」,「要先愛自己,成為自己人生的重心」,因為就算付出一切,其他人可能也不會愛妳。
老天鵝哪!別說繼母,就算是生母,在東方社會講出此番言論,大概會被觀念老派的人浸豬籠水刑,貞節牌坊還沒立起,便轟隆隆地像骨牌般倒塌了,被嚴詞指責:
「孩子是最重要的,別那麼自私!」
「妳不是好媽媽!」
「妳缺乏母愛!」
「當妳的小孩真可憐!」(搭配韓國瑜「可憐哪~」圖片)
由於多數人對母職的過度神化和過度期待,身為一位母親若沒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就好像有罪似的?女人可以扮演許多社會角色,母親、女兒、姊姊、上班族、主管、更是獨立的個體。當母親會犧牲很多,但不代表得犧牲做人的權利,故書中言:「如果你已經盡全力了,停止努力也沒關係,請重視自己的需求。」
除了破除束縛母職之神性枷鎖,作者進一步探究男性心理,有時咎於造成孩子破碎家庭之愧疚心態,男方習慣逃避現實,讓「闖入者」女方收拾善後,導致重傷伴侶關係(先把裝死這隻鞭數十,驅之別院);也有可能,男方因離婚面臨沉重財務及情緒壓力,恐懼再次搞砸事情,害怕觸怒子女或伴侶而不敢動作,此時順暢溝通管道和婚姻諮商是救命索,先釐清問題所在,再開扁也不遲(咦)。
書中亦針對不同形式、狀況的「繼親家庭」提出具體可行改善建議,例如:勿將所有精力都投注在孩子身上,被其喜怒哀樂牽著鼻子走,在關心和放手間取得平衡。且於一開始便建立明確家庭階層,夫妻教育方向要一致,避免孩子鑽空隙,使父母左右為難。這些建議不僅限於「繼親家庭」,對一般家庭也很實用。
由於個人目前尚未嫁給擁有廣大葡萄園🍇、宏偉古堡和世襲貴族封號的單親爸爸,暫時毋須煩惱如何和繼子女相處(大概選擇野放吧)(喂喂),所以我最喜歡本書的部分,其實是從童話故事和歷史層面探討「繼母」象徵之符號。
譬如從白雪公主、灰姑娘到糖果屋,繼母一再以殺人兇手、女巫、賤女人等面貌出現。實際上,在《白雪公主》和《糖果屋》的原始版本中,痛下殺手的人皆為生母。為了讓故事不那麼駭人聽聞,後世用繼母取而代之。
由此連結到歷史上的真實事件「1930年的火把殺人魔」:艾德娜‧芒布羅和丈夫羅夫共同撫養八歲的繼女希爾達,希爾達因公寓起火死亡。當社會大眾發現艾德娜是「繼母」而非「生母」時,陪審員開始覺得無血緣關係的繼母有可能做出喪盡天良的事。
即便無直接證據證明,且生父羅夫也有嫌疑,艾德娜依然被判有罪,因為故事裡永遠存在作惡多端的繼母、受騙的父親和無辜被害者。直至如今,孩童搗亂揭發繼父母真面目,促使全家破鏡重圓,永遠幸福快樂美滿的劇本不也常在好萊塢上演嗎?
另一個有趣的章節則是從社會生物學觀察鳥、蜜蜂和白額蜂虎的「動物版」繼父母會怎麼做,由此對照人類行為。
從演化適應角度觀之,撫養繼子女,只會散布對手的基因,所以替代性伴侶不會協助撫養,反而傾向殺嬰,例如接掌獅群的公獅會殺掉小獅子(辛巴啊啊啊~)。
然而當繁殖地或交配對象稀少,為交換與對象繁衍後代的機會,繼父母轉而願意投注在繼子女身上,像小丑魚、某些狒狒或白額蜂虎。此類互惠行為亦見於人類,為了好對象和穩固家庭,新伴侶嘗試接納與投資,對雙方都有好處。
看到這裡,你應該了解作者想表達什麼了。無論是繼父母或生父母,他們都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感受、普通人的負面情緒,不可能一味付出。當社會要求父母「無私」貢獻時,不妨想想所抱持之扭曲想法是多麼「自私」。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兩本』《變身後媽:打破壞皇后詛咒,改寫伴侶關係與母親形象的新劇本》,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希望哪位知名人物當你的父母?(包含二次元角色),例如:
「《變身後媽》:為什麼我爸不是李嘉誠?(誤)」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3/21(六)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3/22(日)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變身後媽 #Stepmonster #溫絲黛馬汀 #WednesdayMartin #時報出版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前傳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耶魯大學博士 #繼親家庭 #再婚 #伴侶溝通 #婚姻困境 #兩性關係 #女性主義 #文化研究 #社會科學 #心理學 #首刷限量海報
🍎博客來:http://bit.ly/2TVlCRr
🍎時報悅讀:http://bit.ly/3b2NbOw
🍎誠品:http://bit.ly/2UaKKCG
🍎金石堂:http://bit.ly/38PdPZC
🍎讀冊:http://bit.ly/2IUcsOB
※贈書由時報人文科學線提供
演化適應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疫情三級警戒超過兩個月,殘酷地上演了物競天擇的演化論。當人們都宅在家,這個巨大的生活變化特別影響了服務業,不是最強、最大的企業活下來,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企業。
momo把一場世界性危機變成大好機會,股價是競爭對手PChome的20倍。疫前既有的價值主張越來越難以為繼,從momo身上看到哪些未來企業更符合疫後生存的關鍵能力和生存法則?疫情後的贏家掌握哪些關鍵能力?
--
天下雜誌youtube,看盡天下事:
https://bit.ly/30EMsQF
--
看最新一期雜誌:
https://bit.ly/2V8WGsG
天下雜誌video製作 製作人/李洛梅 採訪/鄧凱元、王一芝、楊孟軒、鍾張涵 企劃/蔣岑苹 視覺統籌/林有成
#疫情 #服務業 #企業 #疫後 #封面故事 #數位轉型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BXn1QtPcnA/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4Pnw1p9PsdKDv5kPwHgcQd1-euw)
演化適應 在 五件小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五件小事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reyeslim/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FiveKnow/
→社交网址:https://FiveKnow.com
五件小事|Wu Jian Xiao Shi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的,
《物種起源》主張,
生物在自然界的生存競爭中,
為了適應特定環境,
生物經歷一系列的自然選擇,
漸漸從原先的形態演化而來。
這樣的說法,
在一些奇特的生物面前,
可能確實有它的道理。
今天,五件小事帶你去看看
奇特的生物 0:00
5:捕魚蛛 0:32
4:模擬蛇的毛毛蟲 2:06
3:鱷雀鱔 3:19
2:蜜熊 4:55
1:象鼩 6:05
-----------------------------------------------------------------------------------------
★参考资料:
https://lnnk.in/cQb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O1Obczk2g/hqdefault.jpg)
演化適應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死亡回歸》是芬蘭團隊開發的科幻題材第三人稱動作射擊遊戲,故事敘述玩家扮演的女子瑟莉妮,迫降到一個形體不斷改變的神秘星球上,她必須藉由不斷戰鬥死亡重生的無限循環,設法找出真相並打破迴圈。
本作完全針對新一代PS5主機打造,因此在視覺表現、動作流暢度,以及觸覺回饋及自適應扳機等各方面,都堪稱一時之作。遊戲總監也在最新曝光的實機展示影片中,談到這是一款「為實現極高的重玩性而設計的遊戲」,主角每次死亡都會不斷演化,每個循環都提供了新的組合,迫使你不斷突破界限,每次都以不同的策略進行戰鬥。《死亡回歸》預計今年3月19日於PS5獨佔上市,到時候別忘了鎖定我們帶來的第一手直播喔!
© 2020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0C-gVV-1X4/hqdefault.jpg)
演化適應 在 國家地理雜誌- 人類的肉體已經演化成適應地球重力而運作 的推薦與評價
人類的肉體已經演化成適應地球重力而運作,如果少了重力,我們的身體就無法以穩定的節奏維持正常機能。來看看會發生什麼改變吧?? #一定要看到最後. ... <看更多>
演化適應 在 一、單選題(25題每題2分共50分) -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的推薦與評價
1. 以現代的演化論觀點,形成痕跡構造的演化過程可能是: (A)用進廢退的結果(B)環境造成基因突變(C)生物為適應環境而發生突變(D) ... ... <看更多>
演化適應 在 演化適應 的推薦與評價
演化適應. Ambrosia fungi adaptation. Email me · Facebook · Google scholar. 黃尹則Yin-Tse Huang • 2023. Theme by beautiful-jekyl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