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王莽: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民選皇帝
歷史春秋網
作者:馬立誠
西元前1年(哀帝元壽二年),25歲的哀帝突然去世。此前他的祖母傅太后與母親丁皇后都已去世。王政君又成為最高權威,她立即恢復王莽的大司馬職務。
王莽復職第一件事是罷免董賢,並選立中山孝王9歲的兒子即位,是為漢平帝。王莽命令平帝的親屬一律不許進入京城,以杜絕新的外戚之患。接着,他把傅、丁兩氏外戚全部趕出京城。王莽復出執政,得到全社會歡呼,臣民們覺得漢朝振興有望了。這一年,王政君封王莽為安漢公,實際總理國政。
西元2年(平帝元始二年),發生旱災蝗災。王莽帶頭捐款一百萬錢,捐地三十頃,救助窮人。二百三十個貴族跟進,捐出大批糧食、土地,分給弱勢群體。民眾捕蝗蟲,按多少給錢。全國無災地區凡是財產不滿兩萬錢、受災地區財產不滿一萬錢的貧民,免交租稅。發生病害的地方,騰出大房子給病人醫治。一家死六人以上給葬錢五千,四人以上給三千,兩人以上給兩千。
王莽廢去皇室的呼池苑,改設安民縣,遷移窮人去住。沿途飲食以及到達之後所需的田宅器具耕牛種子等,都由官府供給或借貸。
王莽又下令在長安城中投資建設五個裏共200個廉租房社區,供貧民居住。權勢開始向民生傾斜。
王莽努力解決教育難題,擴大太學招生,太學生數量破紀錄超過1萬人。他還下令各地興建學校,讓更多的孩子讀書增長知識。
《漢書·王莽傳》說,王莽在京城為學者蓋了1萬間房子,成立了不少研究所。凡是對古典文獻有所專長的,都召到京師做研究,前後來了千把人,每天討論儒家學問。
王莽還大抓意識形態建設,根據《周禮》精神,重訂車服制度,分等級確定國人的著裝、住房、器用、婚喪式樣,接着又下令對老人、兒童不加刑罰,婦女非重罪不得逮捕。
一時之間,社會風氣大為好轉。逢到災害,王莽自動吃素,並赦免囚徒。
這些改進或改革措施,大概就屬於胡適所說的「社會主義」。
平帝12歲時討論結婚,成千上萬的士人百姓湧向政府大門,不肯離去,要求平帝必須娶王莽的女兒,以王莽之女為國母,別的女子完全喪失競爭力。王莽女兒當然被選為皇后,平帝因娶王莽之女賜給王莽的兩萬五千六百頃土地,王莽都退回了。聘皇后的禮金兩億錢,王莽接受六千三百萬,其中四千三百萬周濟劉氏宗族中的沒落窮人,剩下的錢大部分孝敬王政君使用。
眾大臣感念至深,先是提議把新野、召陵、新息、黃郵聚等四個地方的土地賜給王莽(王莽退掉了新野、召陵、新息三個地方),接着又提議加封王莽為宰衡(高於所有諸侯王公之上的職務官名,為西漢末年新創),後又奏請加封王莽九錫(自古以來視為最尊貴的九種物品,如最高級的車馬、衣服、弓矢、樂器、儀仗隊、武裝衛隊、天子祭祀天地用的酒、朱紅大門、能罩住台階的屋簷等,只有新皇帝登基才用)。
加封九錫意味着地位離皇帝不遠了。
王莽不受新野田的消息傳出,朝廷收到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書,懇請王莽接受封地。有人統計,當時全國人口五千萬左右,以明朝識字率不超過人口的百分之五計算(北京大學研究成果),漢朝識字者最多兩百萬左右。長安及周邊地區能上書的知識分子也就是四十八萬多人,這裏幾乎所有能上書的人都參與了這個運動。
如果當時進行民意測驗,王莽的支持率當在百分之九十九左右。高層官員當中,支持加九錫的王公列侯及卿大夫九百零二人,幾乎百分之百。
西元5年(平帝元始五年),漢王朝為王莽加封九錫。一個推舉王莽代替劉氏當皇帝的運動開始興起。為什麼無能的劉氏後人永遠坐江山,而這樣的聖人卻不能當皇帝呢?當時絕大多數臣民一致認定,只有王莽才能讓奄奄一息的國家重新強壯起來。
地球氣候也在幫助王莽。王莽執政之前的幾十年,夏天降霜,冬天打雷,地震隕石,日食月食,災異頻頻發生。老天爺弄神弄鬼,忙得不可開交。
時在遠古,每逢「詭異」,總不免有人添油加醋,口口相傳,鬧得氣氛十分緊張。可是王莽上台之後,災異大為減少,人們舒了一口氣。與此同時,「祥瑞」、「神跡」卻接二連三出現了。
早在西元1年(元始元年),就有南越人進貢一隻白雉、兩隻白雉。儒生們一查《尚書》的記載,周朝時候,越裳氏曾向周成王進貢白雉。此時白雉重現,顯然是「周成白雉之瑞」。
西元5年12月,14歲的漢平帝去世。同月,長安附近一個井裏發現一塊白石,上面刻有紅色文字:「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王政君即刻下詔讓王莽攝政,朝臣稱之為攝皇帝(攝即代理之意,攝皇帝為代理國政),又有人稱他為「假皇帝」。西元6年(王莽居攝元年)3月,王政君宣布,立漢宣帝玄孫、兩歲的劉嬰為皇太子。
王莽當了攝皇帝之後,一個最基層的官員——臨淄縣昌興亭的亭長向朝廷報告說,他夢見了「天公」。「天公」在夢中告訴這個亭長,「攝皇帝當為真」。為了表示靈驗,「天公」還說,早晨醒來,將會看見亭中有一口新井。亭長早晨起來跑到亭中一看,原來的平地上果然出現了一口新的深井。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絡繹不絕給京師送來載有「天命」信息的奇石銅符。這些資訊的內容,都是王莽應該即位稱帝。
在諸多「神跡」面前,王莽卻是一個勁推辭。形勢演變到了非常迫人的地步:他愈推辭,臣民就愈急;他愈展示出無私,臣民就愈狂熱。全國推舉他做皇帝的勢頭已經匯成洶湧大潮,「祥瑞」和「神跡」每天都大量出現。臣民們也每天都在引起議論和催促,不容王莽後退。歷史上甚至還出現了這樣的記載:王莽前往未央宮觀看各地送來的奇石時,突然天風大作,煙霧彌漫。霧散之後,石頭前面出現了帛圖:「天告帝符,獻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
西元8年(王莽居攝三年)11月,一個叫哀章的人向朝廷進獻了分別放在兩個銅盒裏的「天帝」和「赤帝」降下的「符命」,「符命」的內容是王莽該當皇帝。
到了這個時候,王莽終於顧不得王政君的勸阻,在這個月即位當了真皇帝,改國號為「新」。王莽廢掉劉嬰的皇太子名號,封他為定安公,賜給他一塊方圓百里的地方,把漢朝的宗廟放在那裏。西漢214年歷史就此畫上句號。
有研究者說,王莽其實是那個時代的民選皇帝,此話有理。王莽當皇帝之後,當時的學界領袖楊雄寫了一篇《劇秦美新》獻給王莽,說王莽「配五帝、冠三王」,「奉若天命」。
有些學者認為,這些「祥瑞」不過是王莽自導自演的「勸進」醜劇罷了,益發暴露出王莽的「篡位」野心,諸多東漢學者就說這是王莽命令地方官搞的陰謀。其實,就當時形勢來看,更大的可能是各地臣民主動所為。這裏既有拍馬屁成分,又有進獻者獲益的盤算,也有真心的期盼。不妨說,前者正是利用了彌漫全社會的真心期盼。這種期盼是哪裏來的呢?是長期以來王莽的所作所為激發的社會心理。
在歷史上,一些宗教創始者或改革者,大都有一個偉岸的人格。信仰他們的人,為他們的人格所折服,常常把他們的弱點忽略了,遺忘了。比如一些人看見大海汪洋的氣魄,就情不自禁讚美起來。在那個時刻,他們沒有想到海裏什麼骯髒的東西都有,這海水也不能飲用。在西漢末年那種頹廢沉悶馬上要完蛋的時候,看看大海還是十分必要的心理調適。臣民們會被大海的宏闊壯觀所盪擊,從而產生出一種期盼。這種期盼如能實現,那些沉悶自然就會被蕩到烏有之鄉去了。
這是王莽的作為和臣民期盼之間的互動。所以鄧廣銘說,王莽是順應歷史要求掌握政權並制定改革方案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王莽 #民選皇帝 #漢朝 #新朝
漢朝貴霜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古代中國第一次 與域外大國的戰爭|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有關古代中國王朝與同時期其他世界級大國的對戰一直是網絡上的日經話題,從秦對馬其頓,漢對羅馬到唐對阿拉伯,明對帖木兒,每一個話題都能引起極其熱烈的爭論,網友們總覺得這些世界級的大國沒有打一架就是他們人生中的巨大遺憾,所以他們在自己的腦海裡構建了無數模擬戰場,並與其他同樣意淫了戰場的人爭論。只要時光穿越技術一天沒有成功,這種爭論就一天都不會停止。
然而,並非所有的的大國都有遺憾,在古代中國那惜字如金的歷史上,其實隱藏了一段與域外大國的戰爭史,只是由於記載不多,已經漸漸被人遺忘。
眾所周知,在東漢時期的時間線上,世界有四大帝國,分別為東漢、羅馬、安息、貴霜,其中東漢羅馬為第一梯隊,安息貴霜為第二梯隊,可以對應如今五常中的美俄和英法。如果美俄與英法爆發了戰爭,那將是足以刷爆任何一個門戶網站的超級大新聞,不過在兩千年前的東漢,一場同級別的衝突卻鮮有人知。
貴霜帝國在漢朝的史書裡被稱為月氏,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史書裡是用來形容一個酒杯的,史載匈奴冒頓單于擊破月氏,用他們國王的頭蓋骨做了一個大酒杯。月氏人的人口構成一直被懷疑有白種人成份,那麼這酒杯被如果今天能出土,一定是見證中國與白種人文化交流的珍貴見證。月氏人後來跑到了西南亞地區,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希望聯合月氏共擊匈奴,沒想到在那裡的月氏人樂不思蜀,早就忘了老大的腦袋還在被人當燒杯的這回事了。
南下的月氏人不斷在中亞發展,趕走當地土著,向西攻打波斯,向南征服了誰都能征服的印度,後來,一個月氏貴族統一了分裂為五部的月氏,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周圍的小國看他無比尊貴,便尊稱為「貴霜」,不過漢朝覺得改名太麻煩,仍稱其為月氏。
強大起來的月氏覺得自已有資格跟同時代的大國搞搞交流,當時的月氏王在世界史上可謂赫赫有名,是至今在印度西北地區依然被譽為「偉大的救世主」的索特爾▪麥格斯。他派人前往漢朝求親,想娶漢朝公主,然而使者被在西域的漢朝名將班超扣下了,原因很簡單,這月氏王太老了,管你什麼救世主,這是侮辱大漢,醜拒。憤怒的月氏王便興兵進犯西域。
其實好歹作為一代有名的君主,月氏王當然不可能為一場拒婚興兵,他實際看上的不是漢朝的公主,而是當時西域地區已經發展壯大的黃金貿易路線──絲綢之路。要知道,即便在2000年後,這條貿易路線依然是世界級大國謀求地緣發展的策略點。月氏人興兵七萬,跨越蔥嶺,攻打班超。這場戰爭在中國的記載中極為簡略,簡略到可能還沒有皇帝翻牌子造太子的起居注詳細,總體過程就是班超堅壁清野並讓數百伏兵截殺了月氏聯絡龜茲(西域國家)的援軍,月氏副王恐懼,遣使求和。但是我們合理推測一下,面對以數千兵馬對抗數萬大軍的戰爭,絕不可能這麼匆匆而過。
對於東漢,這只是一場地區級的微小衝突,但對於月氏、印度和中亞,這是一場改變地緣態勢的戰鬥,月氏從此改變擴張策略,主要西進攻打波斯,南下欺負印度,先後滅掉了中亞南亞一票國家,極大的改變了地緣政治局面,對東面,則是月氏由是大震,歲奉貢獻」。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漢朝貴霜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漢天威美名揚 | 知史百家
曹若梅
橫跨西元前、後的漢朝,在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具有承先啟後的關鍵地位,也締造了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更因為漢武帝時期「絲路」的開通,不僅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貿易路線,東西文化交流因此展開,也造就中國成為東方霸主,影響著日後世界歷史的格局和發展。
漢朝的開國者劉邦是第一位出身平民的皇帝,他擊敗貴族出身的項羽,在西元前202年稱帝建國,史稱西漢;西漢後期國勢衰微,外戚王莽趁機篡位,漢朝國祚中斷了15年,之後再由漢朝宗室劉秀中興漢室,在洛陽所建的政權史稱「東漢」,有別於劉邦立都長安的「西漢」。
兩漢共計四百多年,雖不能和西周、東周的八百多年相比,但是,漢朝在世界文明史中堪稱是舉足輕重,因為漢朝和大約同時期的歐洲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强的兩大帝國。兩漢極盛時期的領土面積多達六百多萬平方公里,比羅馬多出百餘萬。漢朝的疆域東起朝鮮、南括越南、西逾葱嶺、北達戈壁,這些地區都對大漢天威無限欽仰,也深受華夏文明的洗禮。
其實漢朝這個「漢」字暗藏玄妙,除了因為劉邦曾經駐兵於漢水,被分封為「漢王」之故,古代還有一說,認為漢水的流向是和天上的銀河一般,一提到「漢」就會聯想到天,所以國號以「漢」為名意義不凡,必得上天庇佑千秋萬世。但很不幸的,西漢晚期出了個昏聵貪色的漢成帝;東漢後期的桓帝和靈帝,更是敗壞大漢基業,置天下蒼生於不顧,正如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所言:「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嚐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三國志》主角之一曹操的祖父曹騰就在此時登場,曹騰本身是一名宦官,侍奉四朝天子三十多年,未見嚴重過失,但是漢桓帝重用的宦官,卻盡是些排斥忠良的奸佞之輩,加之以桓帝生活豪奢,賣官鬻爵,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不僅使得貪污合法化,更直接破壞官吏體制,貪官污吏對人民層層剝削,於是民怨沸騰社會不安,為靈帝時期的禍亂埋下伏筆。
漢靈帝的荒淫無道遠甚桓帝,此時天災肆虐,而皇帝正忙於賣官、遊幸、享樂等等荒唐行徑,對比民不聊生的慘況,使得原本就風雨飄搖的漢室更是雪上加霜,各地抗爭連年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也就是西元184年(歲次甲子),張角兄弟三人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名舉行起事,史稱「黃巾之亂」,《三國志》中的各路英雄即將走上歷史舞台…。
(本文由小熊出版和作者授權刊登,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1962年生於台北,祖籍北京。曾任五常國中、福安國中歷史教師,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國立編譯館國中歷史教科書編輯委員、國語日報之歷史故事專欄執筆。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等書。
漢朝貴霜 在 阿富汗与中国的历史渊源之汉朝篇------张骞不甘于沦为大月氏 ... 的推薦與評價
昭君出塞“匈人”是被 汉朝 赶跑的北匈奴吗? ... 贵霜 帝国惧怕的班超,其后人竟惨遭腰斩,“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原是出于一场斩首行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