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賣入馬戲團(下)
上集:https://bit.ly/3kLcJG9
想要逃離呢種生活,只有自救。
好彩,經歷咗呢兩年,班主對我嘅戒備都放鬆咗好多,直情當我係動物咁。
佢已經忘記咗,我係一個有智慧嘅人。
我唔係一隻馬騮,有香蕉就會甘心留低,展現自己嘅醜態。
我略施小計,就喺馬戲團度走甩咗。
我知道我嘅身高同外表,同城市格格不入,無論我幾努力,呢個城市永遠都唔會容納我,所以我毫不猶豫咁返去森林裡面。
其實,我只係想問父母一句:「點解要賣咗我?」
無論佢哋點樣答,我都唔會再依靠佢哋,畢竟我十歲啦,喺我嘅部族嚟講,已經係獨當一面嘅男子漢。
我只係想要一個答案。
我哋部族都住喺呢個森林,所以一路上,我都有遇到同族嘅人。
但奇怪地,數量少咗好多,好似部族突然間少咗好多人咁。
我一心想返屋企,所以冇同其他族人搭訕。
但當我返到去我條村嗰陣,見到嘅嘢令我震驚。
條村仲喺度,所有建築都仲喺度,但一個人都冇。
我衝返去屋企,傢俬上已經封晒塵,但我父母嘅衣物同日用品仲喺度。
即係話,佢哋唔係自願搬走,而係所有村民,喺呢兩年間消失晒。
我衝番出去,路上見到第一個族人,即刻向佢打聽。
我好心急咁問:「你好,我想問,你知唔知XX村發生咩事?」
「XX村?」族人皺起眉頭,努力思索緊XX村喺邊。
「喺東邊,村口有棵半枯嘅大樹……」我努力形容我條村嘅特色。
族人輕描淡寫咁答:「哦,東邊。東邊嘅村俾人屠得七七八八啦。」
「屠村?」我唔敢相信自己對耳。
「係啊,屠咗好耐啦,你新嚟㗎?」族人好似唔信我唔知咁。
族人見我迷茫,就解釋:「幾年前,有啲巫醫話,我哋族人八歲就可以結婚生仔,證明我哋嘅性器官特別強。只要食咗我哋,就可以強身健體。」
「食?我哋都係人嚟㗎。」我目瞪口呆。
「巫醫仲話,我哋生得特別矮,所以唔算係人,算係動物多啲,可以放心捕食。」
族人繼續講:「所以,各大部族都嚟捕食我哋,好多條村都被屠村,依加部族已經少咗一半人啦。」
我忽然記起,父母賣我之前半個月,有個隔離村嘅親戚嚟探佢哋,關埋房門傾咗好耐。
親戚走咗之後,父母就終日愁眉苦臉,又唔肯講咩事。
再之後,就賣咗我。
依加諗番上嚟,父母一定係喺親戚度聽到,其他部族要捕食我哋嘅消息。
但佢哋一世都喺森林度生活,根本冇辦法離開。
商人雖然要賣我去馬戲團,但都係一條生路,總好過成為其他人嘅食物。
所以,父母將我免費賣咗。
我哋只係生得比其他人矮,成熟得比其他人快。
野蠻人捕食我哋,城市人嘲笑我哋。
文明與否,背後嘅諗法都係一樣:同大多數人唔同,就唔當你係人。
—完—
真人真事改編自俾格米人的經歷,這些種族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少於150cm,居住在非洲的熱帶雨林。
因為基因、飲食、氣候等原因,俾格米人發育的階段不同於其他人種,他們在8-9歲時,身體器官已發育如成人,會結婚生子。
非洲的一些巫醫散播謠言,聲稱食用俾格米人的身體部位,可以令自己變得強壯,令俾格米人成為了被獵食的對象。
現時,俾格米人已經瀕臨絕種。
新書《真實虛擬一鏡過》已經出版了,現正發售中,
詳情可點擊這裡:https://bit.ly/3eTPuHL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短故 #短篇 #小說 #陳美濤 #廣東話 #粵語 #tomatochan #我被賣入馬戲團
瀕臨絕種團小說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推薦一本我近來讀過最喜歡的書,如果你一個月只有時間看一本書,衷心希望你讀讀這本《沼澤女孩》。
⠀⠀
⠀⠀
▋被神遺忘的孩子
⠀⠀
《沼澤女孩》自2018年出版就長踞外國暢銷書榜,中文版在2020年才推出,華文讀者終於可以一覽這本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濕地為背景的奇異小說,到底有怎樣的魔力。
⠀⠀
故事以一宗命案揭開序幕,小鎮青年柴斯的屍體在沼澤地被發現,現場沒有留下任何人跡。接著小說以兩條不同年代的雙線交叉發展,只有六歲的奇雅和家人住在簡陋的濕地棚屋,酗酒好賭且施行家暴的父親將家人一個一個逼走,最後連父親也不知所終,留下小女孩獨自守著破舊棚屋和小船,靠著挖貽貝和捕魚為生。儘管奇雅沒有為任何人帶來麻煩,鎮上居民卻始終歧視這個與海鷗為伴的野孩子,並戲稱她為沼澤女孩。
⠀⠀
奇雅一天一天長大,到了渴望愛情的年紀,熱衷研究濕地的泰特如一道晨光般照亮了她和這片陰暗沼澤地。泰特教會奇雅讀書識字,鼓勵她追求生物知識,並贈予她一段短暫的初戀。泰特離開後,奇雅被鎮上的萬人迷柴斯追求,開展了地下情,兩條故事線終於相接,柴斯之死讓奇雅成為疑兇,將多年來極力避開人群的沼澤女孩從荒野拉到鎂光燈前。
⠀⠀
《沼澤女孩》是一個有野心的故事,它包含了自然、成長、愛情、懸疑、法庭激辯與種族歧視議題,同時也是一部很純粹的小說,字裡行間溢滿作者對自然生態的崇愛與歌頌,讓讀者從潮汐變換,沼澤吞吐的自然奧秘中,詰問困擾了人類數千年的謎團──如果有神,祂為何要創造一座破落花園,讓祂的子民在孤獨與人際關係的兩端痛苦周旋?
⠀⠀
***
⠀⠀
▋讓人心碎的生物圖鑑
⠀⠀
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縱使位於生物金字塔的頂端,但人類的行為與昆蟲或野獸的距離又有多遠?
⠀⠀
《沼澤女孩》的作者迪莉婭.歐文斯年逾七十,《沼澤女孩》是她第一本小說作品,本身是動物學家的她在非洲生活了二十多年,致力於野生動物保育和研究工作,與獅子大象及荒野打了半輩子交道。她說從野外生活的觀察,領悟到人類行為和動物多麼相像,有多少行為是根據基因而決定,而我們又能從大自然中學到多少人類本性。
⠀⠀
書中主角奇雅被家人遺棄,大海和濕地成為她的父母親,海鷗是她唯一的同伴,生物演化及自然循環是她了解這個殘酷社會的教科書。奇雅從雌螢火蟲通過改變尾巴發光的訊號來吸引不同品種的雄螢火蟲交配,然後再把牠們吃掉,明白到生命的存續可以有多醜惡;她也從某些壓力過大的雌性哺乳類動物會拋棄孩子的生物本能中,了解到母親為何會丟下她與酗酒家暴的父親而去;當她知道柴斯為了得到她的身體而謊稱會給她一個家,就聯想到柴斯開著那艘花俏的遊艇來接近她,就像公鹿展示蓬鬆頸毛和碩大鹿角,只不過是用來嚇退其他雄性,吸引雌性的附屬器官而已。
⠀⠀
奇雅從孕育生機的濕地裡學會了生存技能,也從腐朽的沼澤中了解到自然生物與人類的醜惡,這些本該從人際社會學習的課堂,卻要她歷經過無數孤單的日夜,面對過謊言、暴力、歧視與遺棄後,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找答案,然後編寫成讓人心碎的生物圖鑑。
⠀⠀
***
⠀⠀
▋小龍蝦歌唱的地方
⠀⠀
《沼澤女孩》的英文書名是Where the Crawdads Sing,直譯是「小龍蝦歌唱的地方」,初戀情人泰特告訴她,小龍蝦歌唱的地方就是荒野深處,在那裡,所有動物都是動物該有的樣子。
⠀⠀
作者迪莉婭.歐文斯現居愛達荷州的曠野,記者問她會寂寞嗎?她答:「非常寂寞,有時寂寞到快不能呼吸。」隨後又說:「但非常享受,享受到我都為此寫了一本書。」
⠀⠀
孤獨與寂寞是有分別的,孤獨的人想找到方法與自己相處,而寂寞是在人群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孤獨是一種個人選擇,寂寞是別人不選擇你。
⠀⠀
「你有成就自我的自由,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擋你。」《天地一沙鷗》如是說,但要成就自我,人們需要孤獨地在世界上下求索,擺脫人際枷鎖與社會規範才能蛻變出獨一無二的模樣,也就是「所有動物都是動物該有的樣子」。但基於靈長類動物傾向在有緊密連結的群體中生活,人們偶爾又會被巨大的寂寞壓得喘不過氣來,於是不計代價地被馴服,承受以愛為名的傷害,在兩種生活之間來回擺盪,痛苦不安。
⠀⠀
在濕地度過一生的沼澤女孩,最後成為受人敬重的生態專家,有愛人陪伴終老,應該不再寂寞吧,但一輩子懷揣著秘密的她還會孤獨嗎?正如歐文斯的前夫和繼子在非洲也曾經捲入為拯救瀕臨絕種的大象,而對盜獵者開槍的謀殺指控,事件至今仍未有定案,我們難道又可以從一本虛構小說中看出端倪嗎?
⠀⠀
寂寞來自人們永遠無法完全理解另一個個體,就讓真相埋藏在小龍蝦歌唱的地方。
⠀⠀
**************
訂閱Patreon有獨家小說連載及雜文,三本已出版小說足本重溫:
https://www.patreon.com/chanfan
⠀⠀
FB: 陳煩
MeWe:https://mewe.com/p/chanfanwriting
IG:https://www.instagram.com/annoyingchan
瀕臨絕種團小說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漫畫論壇回顧🔥「漫畫產業」第一回
◾史奴比租書店負責人沈俊源:「我為何開漫畫店?因為我喜歡看漫畫。」
在「漫畫大爆炸:從漫畫實務看博物館的多元可能」論壇中,我們盡可能網羅籌備小隊所關心、也想繼續發展的議題之相關領域人士。論壇共有六個精彩場次,每個場次將分成數次陸續分享,敬請期待!
🔥場次簡介:
你對「漫畫產業」的想像是什麼?有哪些從業人員呢?漫畫家、編輯、出版社?在「漫畫產業」這個場次,邀請的講者們在漫畫創作及出版領域都十分活躍且特別,他們扮演的角色,可能是大家熟悉卻未曾注意過的:帶給我們重要童年回憶的租書店老闆、獨立插畫經紀人,以及在漫畫推廣與跨業合作有很多成功案例的出版人。本場次由深耕動漫社會學研究多年的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王佩迪主持,並從臺灣漫畫產業發展史及社會學角度,與每位講者的分享主題對話。
------------------------------------
🔥論壇內容:
◾主持人 #王佩迪 開場
主持人王佩迪本身為社會學背景,研究主題與動漫有關,博士論文題目寫的是動漫御宅族的萌系文化。回臺後,持續進行動漫及性別相關研究,並在臺大社會學系、交大通識中心開設動漫文化與社會、動漫御宅學、動漫歷史、動漫文化與性別等課程,也編輯出版一系列動漫社會學著作:談御宅文化的《動漫社會學:別說得好像還有救》,有關同人活動及其文化的《動漫社會學:本本的誕生》,以及採訪臺灣漫畫產業相關從業人員的《動漫社會學:台漫不死》。
在教學及主編上述系列書籍過程中,王佩迪發現臺灣有很多很好的漫畫家、同人創作領域相當活絡,臺灣漫畫在這幾年變得很活躍。政府的關注及補助為重要原因之一,但也因著大家長期扎根努力,才有今日逐漸開花結果。王佩迪感慨,剛學成歸國時還沒什麼人在談臺漫,動漫甚至被當成是沒用的、小孩看的東西,這十幾年下來變化真的很大。而由本場次三位講者的分享,正可帶我們看到臺灣漫畫產業幾十年來的發展與社會變遷。
.
◾講者1:史奴比租書店負責人 #沈俊源 現職小農
「史奴比漫畫屋」是大新營地區民眾耳熟能詳的老字號租書店,老闆沈俊源現在的身份是農夫,2018年因為租書店經營不易,忍痛結束這個陪伴他三十幾年的行業。
退伍後1990年便投入租書店生意的沈大哥,與人合夥或獨資,先後在臺南鹽水、六甲等地開設租書店,1997年回到老家新營創立「史奴比漫畫屋」。沈大哥表示,早期的租書店大多沒有營業登記,而他辦理營業登記,就是為了能安心經營、免受臨檢干擾。
「我為何開漫畫店?因為我喜歡看漫畫。」說起開設漫畫租書店的契機,沈大哥充滿熱情地說。憶起童年時去的租書店空間:很小很小的屋子裡,有個阿姨在顧店,漫畫都放桌上,大家就坐在桌邊的小板凳看漫畫,時而開心大笑、交換心得;但由於當時租書店被視為不良場所,孩子們去租書店不敢讓父母知道,有時還得躲避學校訓導主任的突擊檢查,這是早年在租書店看漫畫的情景,而「偷偷看漫畫」的經驗,是沈大哥和五年級生共通的兒時回憶,但也是種樂趣。
沈大哥談起自家租書店最大的特色,就是講究「人情味」,和讀者間的密切互動,是早年租書店重要的經營策略。在那個還沒有電腦、全靠人工的年代,租書店經營者要了解讀者喜歡什麼,沈大哥會把每位讀者對書的喜好及習性都記住;爾後才引進電腦,從286電腦開始慢慢將作業電腦化。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同業中能獨樹一格、不能一成不變,沈大哥更將租書店內、外設計佈置得十分溫馨,讓客人可以很舒服地看漫畫。但隨著生意逐漸衰退,後期租書店也得兼賣飲料苦撐。
由沈大哥老家改建而成的史奴比租書店,內部空間保留老屋既有的飯廳、灶腳(廚房)和家具,沒太多裝潢,不大的空間內卻藏書量豐富,除了大量的漫畫以外,還收了許多頗具年代的老書,像是臥龍生、柳殘陽的武俠作品等等。幾乎所有臺灣老屋都難逃的白蟻問題,是史奴比租書店特有的困擾;曾有一套沈大哥珍藏不賣的《小甜甜》,就這麼硬生生被白蟻吃掉。也因此,當店面結束生意、臺史博向沈大哥收書時,雖然不捨,但也很高興「我的書可以放在更好的地方、更能享受它該去的地方」。
.
◾開漫畫店的甘苦談
因為從小就喜歡看漫畫,沈大哥決定與其花錢租書,不如長大後自己開漫畫店。沈大哥與人合夥開的第一間租書店位於臺南鹽水,沒想到開店第一年就慘遭水災,水淹到肚臍高,「對一個青年人來說,五萬塊已很不簡單,但那一年(淹水)就把我的書毀滅快一半!整個鹽水街頭都漂流著我們的書,漂去哪、有沒有被拿走都不知道!」雖然難過,仍勉強涉水撈回一些書,能撈多少算多少,還拿到嘉南大圳的圳溝洗書再風乾,繼續進書、繼續營業。
「每個鄉鎮都開一間店」、「希望每個地方都有我的據點」,是沈大哥最大的理想。繼鹽水之後,沈大哥又到六甲、麻豆、新營開店,並辦理營業登記。沈大哥表示,在新營開店時,生意已沒那麼好,整個新營有16家租書店在競爭;當時漫畫不算便宜,每一本漫畫對他來說都是種負擔。1990年開業、1997年登記,開業三十餘年於2018年吹熄燈號,沈大哥說來仍覺感傷。
.
◾租書店內的消費型態
租書店的讀者都愛看什麼書?租書店又進哪些書呢?
沈大哥表示,在鹽水開的租書店以小說為主,因附近有南榮工專;而新營店就以女性喜愛的作品為多,因為八成的客人是女孩子。當時漫畫店也是學生約會的場所,「從監視器裡,打啵的都看過。」但總體來說,女性讀者為沈大哥租書店主要的消費族群。
租書店生意最興隆時進書量相當大,店裡《少年快報》一次需進書50本以上,學生幾乎人手一本、每週購書,很肯花錢買漫畫。免費送書給一個帶頭的學生,透過他揪更多人來買漫畫,沈大哥笑說這是他的經營策略。當時還有很多公仔等周邊產品,是店家收入來源之一;像是小說旁的書籤就常被小女生偷剪走收集,讓沈大哥不得不想些遏止此行為的方法。
藝豐、東立等出版社和盤商是沈大哥的進書來源,其中藝豐是嘉義地區規模較大的盤商,距離進且方便;但由於當時漫畫出租店數量眾多,高人氣作品不易一次拿到需要的數量,沈大哥也尋求其他書商管道以因應客人需求。由此可見當年租書店這一行有多競爭,卻能維持生計;然而,「今日連要賣幾本書都很難,小朋友已經幾乎不看紙本、都在網路上看漫畫了,」沈大哥感慨道。
.
◾漫畫店榮景不再
店內「看書先付款上人,看後後付款完人,看書不付款下人」的警惕標語,反映了租書店經營上必須面對的困擾情況。此外,沈大哥說「偷書」也曾經是租書店的場景之一,但到後期「連偷書的都不來,就是這個行業已經生存不下去」。
漫畫店為何生存不下去?沈大哥認為電腦和遊戲的普及是對租書店業最大的打擊,從生意最好時每天營業額20萬、到後期每天只收200塊,必須去外面打雜打工來維持租書店和生活,而不得不將書店收起來。但沈大哥也表示,從早期租書店被視為不良場所,到今日可以討論漫畫博物館;租書店雖永遠打烊,卻也還是為大家留下一些老書做為博物館館藏,保存了讀者們的記憶。
.
◾主持人王佩迪回應沈俊源之分享
對主持人王佩迪來說,無論是童年過年親戚聚會時,為了打發時間去租書店租漫畫看,或是長大後到巷口的租書店看言情小說,還有熟記讀者喜好的老闆,都是很美好的回憶。
王佩迪將沈大哥開設租書店的年代,對照臺灣漫畫和漫畫產業發展,80年代末至90年代正是臺灣漫畫的一個輝煌時期,聽說受歡迎的書甚至一本一次會印30萬本的量。但在更早之前的60、70年代,武俠小說、漫畫單行本、或更早如《諸葛四郎》等從漫畫雜誌連載開始的作品,其實是臺灣漫畫第一個黃金時期;現在許多年輕人不知道的原因,在於1966年漫畫審查制度之後,臺灣漫畫就產生了斷層,好不容易才在80年代開始另一波的臺灣漫畫風潮。
雖然日本漫畫從70年代盜版時期便大舉進入臺灣,但在90年代之後,臺灣原創的作品就非常多,王佩迪認為當時真的是很特別的情況;而在《動漫社會學:台漫不死》的訪談中,更聽說全盛時期漫畫租書店全臺有6000多間,但2000年以後數量慢慢減少,現今連1000間都不到。最後,王佩迪建議,漫博館的籌備不妨思考納入「回憶」的收藏,透過博物館,保存大家對租書店的共同回憶。
------------------------------------
◾延伸閱讀: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我的奇幻租書店:臺灣租書店變遷特展」線上展覽 https://reurl.cc/Kjm5vp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觀˙臺灣》第29期:奇幻租書店 https://reurl.cc/R1pgQZ
🔸王佩迪主編,2018,《動漫社會學:台漫不死》。臺北:奇異果文創。
🔸吳尚軒,2019,〈漫畫出版生死戰:從4000家倒到剩490家!租書店瀕臨絕種,對出版社最大衝擊是…〉。風傳媒,網址: https://reurl.cc/D6R7Le
🔸陳怡如,2018,〈那些年我們一起租書的日子〉。TLife,網址: https://reurl.cc/q8x24E
------------------------------------
🎉🎉漫畫產業的分享尚未結束!還有連載中的「毛豬漫談」專欄的插畫經紀人 #毛豬;及以社團及商業視角推廣漫畫未來數位有限公司總編輯 #韓京岳,帶領大家認識漫畫的生產、流通與行銷,敬請期待!
#漫畫論壇 #臺史博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漫畫學士學程 #感謝文化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瀕臨絕種團小說 在 【閱讀雜談】用BOOK WALKER一起看瀕臨絕種團小說!【十 ... 的推薦與評價
BOOK☆WALKERX 瀕臨絕種團 Rescute-VTuber 合作企劃5/1~5/31 合作限定 https://bookwalker.tw/DvDtc活動期間免費領取專屬優惠券及特製書架! ... <看更多>
瀕臨絕種團小說 在 瀕臨絕種團Rescute - 我們小說化啦~尖端出版X啞鳴老濕 ...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小說化啦~尖端出版X啞鳴老濕 《瀕臨絕種團RESCUTE》角色小說8/20溫馨上市── 全書收錄角色前世今生的感人故事 台灣輕小說天王啞鳴回歸力作過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