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
暑熱汗渴審實虛,暑病,身熱自汗,口渴面垢而已,餘證皆後傳變,或兼內傷。必先問其人素虛胃弱,或大病大勞後,縱暑中傷者,宜清暑益氣;素強盛壯實無虛損病者,宜祛暑和中。
陰陽經絡最難拘;
靜居高堂大廈,得病似熱證,屬心脾經者,名中暑陰證;動作田野道途,得病似傷風證,屬膀胱經者,名中暍陽證,其實一也。但自襲暑氣而言,曰中暑;自被日逼而言,曰中暍。然暑初入,自口鼻牙頰達手心主胞絡,以火從火,故古法暑還取冷水灌溉勿咽。入肝則眩暈頑麻,入脾則昏睡不覺,入肺則喘咳痿躄,人腎則消渴,非專心主而無傳入也。
中(聚)傷(緩)冒(淺)伏(深)分輕重,中暑歸心,神昏卒倒。傷暑肉分,周身煩躁,或如針刺,或有赤腫。蓋天氣浮於地表,故人氣亦浮於肌表也。冒暑入腸胃,腹痛惡心嘔瀉。伏暑即冒暑久而藏伏三焦、腸胃之間,熱傷氣而不傷形,旬月莫覺,變出寒熱不定,霍亂吐瀉,膨脹中滿,瘧痢煩渴,腹痛下血等症。但暑病多無身痛,間有痛者,或為澡浴,水濕相搏耳。
暑風暑厥又何如?
即暑暍證,但以手足搐搦為風,手足逆冷為厥,厥與傷寒熱厥義同,黃連香薷散。暑風乃勞役內動五臟之火,與外火交熾,則金衰木旺生風,香茹散加羌活,或六和湯合消風散。素有痰飲,因暑觸動,痰熱生風者,六和湯合星香散。若道途卒倒湯藥不便,恐氣脫難治,急扶陰晾處,不可臥濕冷地,掬道上熱土,放臍上,拔開作竅,令人尿於其中,待求生薑或蒜嚼爛,以熱湯或童便送下,外用布蘸熱湯熨氣海立醒,後尤不可飲冷水,以大劑滋補藥服之。如心神恍惚,用五苓散,燈心同煎,入硃砂末調服,有汗加黃耆。因酒引暑入腹尿血者,去桂加黃連。或神昏驚悸妄言,用益元散,量加硃砂,新汲水調服二錢,降胃火、治煩熱、利濕止渴之要藥。
痰火絞脈俱可吐,暑毒痰火,窒塞胸中,量體虛實吐之,火鬱發之之義也。吐痰喘氣急痞塞,入藥不得者,急煎六和湯,調麝二釐服。絞腸痧,腹痛不可忍,或連心痛展轉在地,手足亦有冷者,乃腸絞縮在腹,須臾能死,急用熱湯調鹽一兩,灌入即安。或再用陳艾、陳樟木、陳壁土各等分,水煎,連服三四服。刺血法見急救。
祛暑和中(利濕消導其雜)證自除。
夏月人多飲水食冷,故宜利濕兼以消導,汗多者忌滲。祛暑,香薷散、黃連解毒湯、清肺生脈散、白虎湯加參、柴;寒熱不定,小柴胡湯;和中,大、小調中湯、薷苓湯、枇杷葉散、胃苓湯、桂苓甘露飲、六和湯。
寒鬱甚者須反治,伏陰在內之時,避暑貪涼,外又襲陰冷之氣,郁遏周身陽氣,宜辛溫解散,薷藿湯之類。若外既受寒,內復傷冷,加乾薑、砂仁、神麯。若外觸暑氣,內傷冷食,以致外熱內寒,宜清暑益氣湯。若外不受寒,止是內傷生冷,腹痛嘔瀉,宜理中湯加麥芽、砂仁,或大順散,或二氣丹,冷水下丹丸。皆治因暑傷冷,非溫散治暑之謂也。誤服發黃、發斑、蓄血、悶亂而死。
內傷滋補免清癯;
內傷勞役,或素氣血虛弱病暑者,一以滋補為主,慎用大熱大涼之劑。暑重尿赤者,清暑益氣湯;暑輕力倦者,補中益氣湯或為丸;中暍,暫加香薷、扁豆;陰虛者,滋陰降火湯、腎氣丸。
三伏炎蒸尤可畏,大熱傷氣,養生家謂此時縱酒恣色,令人內腎腐爛,至秋方凝,甚則化水而死。
預防不獨羨香薷。
時常御暑,體實者,香薷散、益元散,虛者忌用。蓋脾虛者,不必因暑勞役,及乘涼致病,每遇春末夏初,頭疼腳軟,食少體熱,名注夏病,宜補中益氣湯去升、柴加黃柏、芍藥五味子、麥門冬;有痰,加半夏、薑汁,實三伏卻暑之聖藥也。如氣衰精神不足,煩渴懶食者,生脈散、誘行丸。通用謝傳萬病無憂散。
#醫學入門
甘露飲 生脈 散 在 諸如小青龍湯、響聲破笛丸、甘露飲、荊防敗毒散…等,由 ... 的推薦與評價
甘露飲 、荊防敗毒散…等,由多種藥材組成的複方方劑 對於常看內科的人相信 ... 飲、生脈飲等等都是屬於此類。 - #湯類 將藥材用水煎服,製成帶有藥效 ... ... <看更多>
甘露飲 生脈 散 在 【整點一刻好健康】生脈飲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加味 生脈 飲黨參 生脈 飲補氣提神生津解渴的夏日保健茶| 素食Happy Day. 素食好煮意•6.2K views · 1:36. Go to channel · 【 生脈 飲】 太子參、麥冬、五味子 ... ... <看更多>
甘露飲 生脈 散 在 中暑症狀半年了- 看板ChineseMe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今年夏天連續中暑三次,每次都是微低燒,頭痛欲裂,噁心想吐,口乾舌燥,即使看了中
醫,也要持續個三四天才好,但從那之後,我幾乎每隔一兩週,相同症狀就會捲土重來,
只是輕微或嚴重之分而已。
這中間一直都在看中醫吃科中,但中醫生也只說,奇怪怎麼會一直中暑,即使現在這種冷
天依舊,原本兩週前好些了,但一睡不好,上火了,或者天熱了,症狀就又一去不復返,
現在還是持續頭痛想吐中且皮膚刺痛中。
中間曾換過一次中醫師,她也是說我是中暑一直沒治好,暑氣積在體內造成的,但開的藥
也跟前一位差不
多。
所以想請問各位有沒有北部比較推薦的醫生,真的很想趕快治好,半年來這樣幾乎沒辦法
舒服過生活,謝謝各位了。
====
補充之前醫生開過的科中藥方:
1.紫草解肌湯7g, 生脈飲3g, 藿香正氣散3g, 豬苓湯2g, 筆仔草1g
2.逍遙散8g, 十味香薷飲2g, 疏肝湯3g, 金蕎麥1g, 雞香藤1g, 青仁黑豆1g
3.芎歸膠艾湯7g, 芎歸調血飲3g, 香薷飲3g, 甘露飲2g, 黑地榆1g
4.十味香薷飲7g, 生脈飲3g, 天門冬1g, 麥門冬1g, 石膏1g, 滑石1g, 葛根1g, 甘草1g
5.白虎加人參湯7g, 四逆散4g, 生脈散3g, 滑石1g, 甘草1g
6.香薷飲7g, 頓嗽湯4g, 寧嗽丸2g, 銀花1g, 滑石1g, 連翹1g
7.香薷飲7g, 白虎加人參湯3g, 豬苓湯3g, 銀花1g, 烏藥1g, 連翹1g
8.加味逍遙散9g, 龍膽瀉肝湯3g, 桂枝茯苓丸3g, 天竹黃1g(生理期前)
9.竹葉石膏湯7g, 葛根湯3g, 烏藥順氣散3g, 百合固金湯2g, 竹茹1g
10.白虎加人參湯10g, 十味香薷飲3g, 八正散3g
另一個醫生則開:
1. 藿香正氣散5g, 生脈飲5g
2. 藿香正氣散, 生脈飲, 竹葉石膏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1.129.19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neseMed/M.1417946367.A.95A.html
※ 編輯: multiface (118.161.129.193), 12/07/2014 18:20:35
謝謝P大,已將之前吃過的藥方補上。
我最近剛借了這本書「中暑,讓你小病變大病」,
是一位民俗療法專業者寫的,裡面對於中暑的分析寫得感覺蠻有條理,
他提到刮痧其實是治療中暑最簡便的方法(相對於辯證後用藥),
我自己曾試過用按摩梳梳頭,也曾自力救濟刮頸肩,
但總覺得可能是體質已經久病成虛><,只靠刮痧似乎仍然不夠,也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https://digital.books.com.tw/sample/epub_reader/panel/item/0010552474/
※ 編輯: multiface (114.25.244.189), 12/08/2014 22:25:2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