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張照片和世界的故事』
是什麼動力,和感動,讓一位蘇格蘭人湯姆生,在當時沒有醫療設備,熱帶疾病嚴重情況下,和隨從,傳教士扛起200多公斤的攝影器材踏上猶如古代騎士孤獨榮耀的朝聖之旅,不確定尋找什麼,只求靜靜的看著這一路上不熟悉猶如侏羅紀的熱帶動植物,體驗炙熱的天氣,濕氣滲透在身上扎身的麻衣,未開發的山脈,隨時遭被溪水淹沒的風險,寸步難行的往高點脈去,紀錄下一張張熱帶國家的神秘面紗. 這地方就是台灣的甲仙....
但150年前的謎怎麼解開...甲仙這地方經過風雨的破壞,人,物,都人事全非, 被都市夢遺忘的游永福先生回鄉, 偶然的閱讀中發現,發現這台灣和世界攝影史的連結,我想人在閱讀不同生命過程中都有觸動和激發起心中使命感吧! 透過層層努力,派出通英文友人 Hairpin museum 繞髮柔髮簪博物館 館長 到倫敦,透過一張張原始照片丈量,研究,和微薄文獻的探索,150年後靠自己一步步走出一條我們故事的路.
可能故事的最後不只有關湯姆生,英國,蘇格蘭人在台灣的過去, 一個地方的靈魂可能不能只靠過去,而往往是靠一群人傻傻的努力創造出新的故事. 很幸運能現在看到在台灣的世界故事被撰寫被走出來, 而我們也可以是創造故事的人不是嗎......恭喜 @游永福老師,恭喜整個團隊..!太棒了
如果你好奇, 想支持,默默專注,體驗這段過去 歡迎追蹤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16069898415428
https://youtu.be/7WUEG3rqs8Y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RIDER06,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甲仙 遊記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影像》顯社會微型紀錄片影展 徵件播映場
#入選影片介紹
#免費播映
#自由入場坐滿為止
日期 2020 7/31(五)8/7(五)/ 14:00播映/免費入場/25個座位
---------------
《宿譜》導演|陳詩芸
宿譜,意指南管演奏的最後一首。
音樂廳裡,響起南管的樂曲,是南管四大譜之一的《四時景》,張栢仲背負著傳承南管的使命,卻又不得不面對自己逐漸衰老的事實。面對自己的衰老與南管傳承的困境,走過四季更迭,只有南管聲持續陪伴著自己。
---------------
《呼麥雜記》導演|吳宣佑
呼麥(Khoomei)是來自中亞游牧文化的一種喉音歌唱技巧,屬於泛音系統。而黃煜程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網路上看到相關表演影片震撼不已,於是獨自一人前往內蒙古三次拜師學藝,前後加起來有一年多的時間。他從一開始的好奇到學習其內涵與精神後有了一番體悟,決定回臺推廣呼麥文化讓更多人認識。在推廣教育與分享過程中他受到了不同的挫折與考驗,也令他重新思考呼麥對於他的意義。
---------------
《樂之送行者》導演|唐賢賓
一個音樂表演者的故事。在台灣,國樂圈的未來發展日益減少,可仍然有人繼續堅持音樂表演的路,也有人放棄,不論是什麼樣的選擇,都同樣得為生活而努力。「接場」幾乎是國樂大學生最常做的打工之一,有的人甚至後來轉為職業。影片透過音樂表演者-陳昀廷的經歷,顯示國樂出路的迷茫。
---------------
《關於林嫣》導演|島紀
自我探索是一個原本以為的自己和真正的自己對抗的過程。那些發現好像不是這樣的時刻,就是我們感覺到好像真正的自己並不是眼前見的這個自己,這個過程極為細小抽象,不適感很快就帶我們偏移準心,回到事物的表層上,矛盾拉扯、焦慮、憤怒或悲傷,再回到討厭自己的惡性循環。
我們能做的僅有誠實,如果憤怒,就生氣,如果想保留,就忍著,如果無法不做,那就起身而行,如果悲傷,就躲藏療傷,如果快樂,就分享給人。這是我們唯一要做的,跟著更多願意一起的人們,慢慢發生改變。路很長,我們都在路上。
---------------
《雨停出來走走 After the rain》導演|翁佳如、侯秉緯、周子彤
「獻給欲言又止的你。」創作型歌手蘇文劭準備推出他人生第一張專輯,並會以繪本的形式出售,在這冒險的舉動裡,現實跟夢想之間的拉扯,他能否撐過這場大雨,並獲得雨過天晴的勇氣。
---------------
《尋找湯姆生》導演|沈君帆、梁建裕
1871年4月2日,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抵達台灣,從打狗港(現今高雄)上岸,北上至台灣府(現今台南),開始往東旅行,深入至甲仙、六龜等內山地區。這一趟16天的旅程,不只有精彩的遊記,更留下53張珍貴的影像。
130年後,一位甲仙小書店的老闆,游永福,追尋著湯姆生的足跡,將他所到過的每一個地方,做近乎偵探式的踏查,比對出每張照片的拍攝地點,考據出許多動人的故事。這一份歷時18年的研究,終於在2019年10月集結成冊,出版了《尋找湯姆生:1871台灣文化遺產大發現》,是當今台灣最詳盡的湯姆生研究。
---------------
《一萬次牽手》導演|沈君帆、梁建裕
一個自閉兒降臨,家從此雞犬不寧,有些父母選擇逃避,有些父母勇敢承受這個甜蜜的負擔。
蔡昭偉在蔡傑確診為自閉症後,毅然辭去工作,成為全職爸爸。帶著蔡傑從小運動,讓他成為直排輪和獨輪車高手;小六之後讓蔡傑學習網球,苦練了五年,代表台灣在特殊奧運出賽,勇奪金牌。十多年下來,蔡昭偉付出無盡的愛,讓蔡傑的自閉症從重度進步到中度,在學校也有好人緣,就像「從外星人變成地球人」,蔡傑已經能與人和平相處。
---------------
《再見孩子》導演|徐靖倫
在社會中有一群人,他們和至親相隔最遙遠的距離,一位母親吳媽媽,找尋40年前,因為不得已的苦衷而分別的女兒,另一位主角小敏,偶然知道自己的身世,悵然若失,開始尋找自己是誰。這一個意外的轉彎,讓他們人生重新開機,回朔那段消失的過去。
---------------
《缺一不可》導演|廖潔雯、曾錦山
紀錄片《缺一不可》—記錄8.31香港島衝突及中秋節聲援還押示威者活動
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社會運動已持續超過100天,這一百天內,被捕人數過千,多人輕生,甚至有傳言指有人失蹤。衝突現場,示威者努力避免讓同伴落單。衝突過後,他們更惦記著被捕同伴,於中秋佳節到荔枝角收押所外大聲歌唱,希望讓鐵窗內的同伴知道大家仍然不離不棄。
---------------
《謝謝收看》導演|李建成
「中森戲院」於1968年開始營業,當年戲院彼此間很競爭,中森戲院仍在眾多戲院中經營出自己的特色,不過2000年後,舊城區沒落,不敵時代的變化而關閉,老戲院呈停業、閒置狀態,隨著舊城區開始復甦,戲院也陸續轉手,不過大部分都不是呈現電影院的風華,而中森戲院在2016年售給建設公司,二台古董的放映機被搶救出來的過程,替他們找到更適合的地方保存延續他們的精神,我沒有能力保留下老戲院,只有透過影像紀錄跟2018年的中森戲院說再見,拆除完畢後,準備作為新住宅建案用地。
---------------
《一影像》顯社會微型紀錄片影展 徵件播映場
日期:2020/7/31(五)、8/7(五),免費入場。
地點: 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72巷6號B1)
☆其他場次及線上購票連結:https://bit.ly/2DiSDkD
主辦單位 #一影像 、 #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
合作單位 #滾動力rollor 、#小水牛咖啡店
器材贊助 #SonyTaiwan
甲仙 遊記 在 軟西,遊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寧夏夜市人氣排隊美食✨
-
更多照片來IG http://ig.softc.tw
-
以前來寧夏夜市的時候
都覺得這家人排太多懶得排隊
這次想說買好一些食物邊吃邊排邊等🌠
時間就過得飛快
吃得滿足的同時也很靠近排隊前端了🤗
柯軟是星期六19:30左右去大約等20-30分鐘
給大家參考😀
-
🔹#蛋黃芋餅(NT30)
裡面包有豬肉脯和半個鹹蛋黃🍳
豬肉脯絲絲入味吃來鹹香與芋頭甜相互交錯
替芋餅增添更多層次💜
撇除軟西不喜歡蛋黃粉粉的感覺
我會比較喜歡鹹香有勁的芋餅
.
🔹#香酥芋丸(NT25)
精選來自高雄甲仙的芋頭💟
純手工製作,芋泥球直接放入油鍋炸到酥脆
店家每天都會換油不必擔心吃到回鍋油🙂
芋丸外頭咬起來卡茲卡茲
裡面芋頭燒燙燙鬆軟細緻綿密
芋香滿溢但完全不會太油太甜膩
現在可以理解為什麼每次來都大排長龍了👍
-
⭐劉芋仔蛋黃芋餅
🏠103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 寧夏夜市
🚇雙連站
☎️0920091595
🕙17:00-01:00
📝最低消費兩粒起
消費四粒不分裝享優惠價(蛋黃NT25芋頭餅NT20)
-
🏷#軟西遊記
📍#軟西吃台北 #軟西吃雙連站 #軟西吃寧夏夜市
🍴#軟西吃芋頭 #軟西吃甜點 #軟西吃小吃 #軟西吃芋泥 #軟西吃劉芋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