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
~當父母的焦慮與我的反思
🤱🏻當媽之後前前後後也看了不少關於母職與教養的書,真的要說我會推薦其中三本:《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拚教養》、《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這三本裡其實只有最後一本是真的教養書,《金錢》這本用經濟學角度探討不同的經濟體如何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拚教養》則是從社會學角度探討不同社經地位父母所採用的育兒安保策略,知道為什麼有時比怎麼做更重要。
成為媽媽之後,常常可以看見各種各樣的焦慮。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沒有仔細思考過這些焦慮的背後是什麼?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裡把教養方式大致分成幾種:
專斷(密集教養、干預小孩選擇、不回應型)
威信(密集教養、干預小孩選擇、回應小孩)
放任(非密集教養、不干預小孩、會回應小孩)
忽略(不干預小孩、不回應小孩=沒在養)
專斷型家長替小孩做決定但忽視小孩意願,威信型則是"誘導/說服"小孩做出家長想要的決定,放任型家長會和小孩溝通但是小孩自己做決定,忽略型基本上不在意小孩可以略過討論。
書中還提到了教養價值觀問卷,詢問不同國家的父母同樣問題:
❓父母認為小孩在家該學習最重要的價值觀是什麼?
最多可選其中的五項,選項包含:
🔘禮貌 Good manners
🔘獨立 Independence
🔘勤奮 Hard work
🔘責任感 Feeling of responsibility
🔘想像力 Imagination
🔘容忍與尊重他人 Tolerance and respect for other people
🔘節儉與儲蓄 Thrift, saving money and things
🔘決心與堅持 Determination, perseverance
🔘宗教信仰 Religious faith
🔘無私 Unselfishness
🔘順從 Obedience
不同的國家差異很大,所得不均程度越高的國家父母越重視勤奮,所得越均等的國家父母越重視獨立和想像力。或者說教養方式選擇取決於教育投報率/經濟誘因,貧富差異大並且可以透過教育「向上流動」的社會,越容易產生密集型教養,越認為小孩該勤奮念書。
而在"做錯決定"也影響不大、貧富差異不大的國家,父母越傾向放任型不追求教育投報率,因為沒有念到好學校也可以有好生活不會那麼容易翻不了身。
教養差異也可以在同個社會的不同社經階層間觀察到,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出現專斷教養的比例較高,而威信型教養有助於小孩的社會地位向上流動。
🎈回到我和小玫瑰身上,我想我們對小玫瑰的期望可以回歸到更根本的幾個問題:
❓我們是怎樣的人?
❓我們希望小孩是怎樣的人?
❓我們的希望能否透過教養達成?
這不是很表面的我希望他考上XX學校或擁有XX職業。假設他考上了,然後呢?考上就能保證一生順遂或沒考上人生就完蛋了嗎?或者考上是為了「我們」而不是「他們」?為了想要圓我們的夢或希望他們複製我們的人生?達成我們想要但此生已無法做到的事情?
這都不是我想要的,我認為的是
#教養不該出於害怕或恐懼
很多時候,我們怕的是小孩「跟不上」、「輸在起跑點」、「沒有競爭力」。
但問題是:跟不上是誰的標準?競爭力又是誰來定義?這套遊戲規則適用所有人嗎?
先回到最根本的問題,我希望小玫瑰擁有怎樣的人生?而這個「我希望」當中,又有多少是我能努力的?我的答案是我希望他快樂、找到他人生的意義、擁有足以負擔欲望的經濟能力。他不是我的延伸,不是我實現未竟夢想的分身,不是我拿出去炫耀的物品,他的一切歸於他自己。
有了這樣的前提,再來思考我該如何教養、形塑這樣的小玫瑰。
前兩點略為抽象,針對第三點,我的想法是 #求兒不如求己。高壓力的密集教養為的是在貧富差距大的社會透過高報酬的教育投資提升下一代的社會階層。換句話說,虎爸虎媽要的是小孩學業才藝優秀、進好學校、將來才能找好工作的一系列前提。
但如果我能努力打造一個不會墜落的階層地板呢?如果我能透過我這代的努力達成可傳給下一代的財務自由,那他的人生就會有更多能嘗試錯誤的本錢。我想做的事情是提供他「容許失敗的空間」,透過可以接住他的樓地板來降低他做錯決策的風險。
我們想讓他知道他可以自由飛翔,即使掉下來我們也會接著他。他可以有無限可能,他不需要去恐懼一次的失敗會翻不了身,而是可以自在地去探索他的任何興趣。
我不擁有他的身體也不擁有他的感受,我始終只是協助他成長的角色,他的成就並不是我的成就。我的人生重心還是在我自己,我希望能達成什麼?我在這條路上走了多遠、付出了多少努力?總歸一句,他是他、我是我!我們是園丁,盡力灌溉、提供陽光、土壤、空氣、水,但他要長成什麼樣子,走向哪條路取決於他自己。我能努力的就是盡力幫他編織一張安全網,成為他的安全索,給他盡情探索的自由,而不是幫他決定他的路要怎麼走。
另外一點是,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現在賺錢的很多職業十年前根本不存在,等到小玫瑰長大他面對的社會肯定和我的成長經驗不同。我希望他能擁有靈活因應新環境的軟實力,而這些未必是現在的學校能提供的。
關於前面的價值觀這題,我自己的答案是:
獨立、尊重他人、決心與堅持是我最希望他能擁有的,還有選項中沒提到的信任,他可以相信他人也值得被他人信任。接下來我會希望他擁有的是想像力與責任感。
至於快樂,我想給的是用他能接收到的愛的語言愛他,說他的愛之語。目前我摸索出他的主要愛之語應該是精心時刻,每天我們都有不少相處時間是一起做他喜歡的事情。另外想帶給他的是知足和感恩,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感到滿足比較容易快樂。這些靠的是身體力行,親子每天相處那麼長的時間,只靠口頭說說感恩知足心裡卻不這麼想的話是騙不了孩子的。
這些,是我育兒至今想要帶給小玫瑰的。言教不如身教,我和我家玫瑰花的相處模式、我們每天認真生活的方式,我相信小玫瑰都看在眼裡。真的焦慮的話就要求自己吧!要求自己至少知道事情操之在己,要求別人即使是自己的小孩他也未必會完全照著自己的意願走。
Ps: 這本我是離台前一天跑了幾家書局才買到紙本,一直忙到現在才有空寫心得。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
#我的玫瑰花讀書筆記
🔗讀墨連結 http://moo.im/a/18lFHN
同時也有2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
「社會學的想像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心情] 政大社會正取心得- 看板Transf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網路上關於社會學的想像摘要-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網路上關於社會學的想像摘要-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網路上關於社會學的想像摘要-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社會學重點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心得] 社會學研究所準備書單- 看板graduate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了沒? | Facebook 的評價
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韓劇的時候,幾乎九成會出現一個詞——CCTV(閉路電視監視系統)——每每角色唸到這個台詞,就會覺得這國家幾乎仰賴這項科技程度之高,就連在影劇當中也有好重的戲份。
然而這次場景拉回1990年前後,刑警要是在現場無法在便條紙上採取罪犯的指紋,那麼案件會就此斷線的年代。見證韓國首位犯罪側寫師的誕生至崛起。所謂的犯罪側寫,是一種行為調查方法,透過心理學、社會學的評估下描繪出犯人樣貌。
我們活到現在恐怕會很自然的想像,要追查一位連續殺人犯,深究他的成長過程、心理因素不是理所當然?但在當年,這可是全然未知的領域。權日勇,則是韓國第一位犯罪側寫師。
由真實案件改編成影視作品在韓國可是多不勝數。
#追逐怪物的人 裡出現過的案件還是當年當紅韓劇 #追擊者 #信號 的參考原型,但對我來說連結最深的,是看完後還有點陰影的 #殺人回憶。
除了駭人聽聞的連續姦殺案外,那個年代裡的警官不分青紅皂白,嚴刑逼供、使用暴力懾服那一個個嫌疑犯,只想早早破案的態度外加搜查技術的缺乏,不斷讓連續殺人犯繼續謀害(而這個韓國歷史大懸案甚至到2019年才宣告破案!)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重新體認到犯罪側寫的重要性,還有對側寫師本人人性的考驗。(真的不會得PTSD 嗎!?)
孩童分屍案、連續姦殺案、反社會連續殺人犯...權日勇在不斷的把犯罪本身視為無機物,盡量抽離對受害者們的感受同時,又要在了解冷血無情之人間保有些許的理智而不墜入深淵,這位韓國首位犯罪側寫師並不是沒有被擊垮過,曾經「沒有生病,只是討厭人類,想與世隔絕」,進而在醫院裡躺了三天。
我們看到在一個個理性、抽絲剝繭精闢分析的側寫紀錄中,幾乎忘記那是由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真實人物所寫下,該如何理解這份工作的徹底疲憊呀?
印象極深刻的還有一段,當權日勇搜查遭強盜殺人罪附近一帶的居民時,居民表示看見了有人雙手沾滿血跡,跑來洗手,並質問「有人來洗個手,我為什麼要報案?洗手又不是犯罪。」讓權日勇當下明白,原來人只要事不關己,就不會特別在意,而這個就是即使身邊人來人往都與我無關,一天內流動人口高達數百萬人,大都市首爾的空氣。
都市間的怕麻煩與冷漠,也造就了一個個保有距離的個體。
在書末中作者與權日勇的對談直指問題核心:那就是為何現今社會會不斷誕生出冷血的怪物?
除了來自罪犯從小時候就有各自的深度內心匱乏、成長時的強烈渴望外,讓人不寒而慄的還有社會,即是造就怪物的幫兇。
韓國已從「所有的死亡都其來有自,找到原因就能抓到犯人。」的年代,猛然奔向了誕生出「不知為何連續殺人」這樣的罪犯存在的年代了。其中一個主因,便是急遽的經濟增長與當年金融風暴,造就了一個以功利為導向的社會,一切都用經濟價值來換算,只用成果便判定人一切的價值觀,環環相扣,那些高度經濟發展的國家是如此,我們身邊,是不是也會逐漸走到如此呢?
一樁樁真實的破案紀錄,彷彿是一段段韓國血淋淋的社會人性紀錄片。
作者高納穆關注犯罪議題已長達五年,是名作家,更像是刑警一員,他不停地自問「這個世界為何如此難以理解」?也包含了向外叩問:
「我該如何向五歲大的女兒說明這個世界?」
感謝 高寶書版 邀約分享閱讀
《追逐怪物的人》- #權日勇 #高納穆
#2021booklist #reading #好書推薦 #韓國文學 #韓國首位犯罪側寫師的連續殺人案追蹤紀實 #破案神探 #說書 #閱讀心得 #閱讀筆記 #畫說有一天
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年底,知名YouTuber #愛莉莎莎 發表了一支「喝橄欖油排膽結石」的民俗療法影片,被另一位YouTuber台大兒科醫師 #蒼藍鴿 批評是誤導民眾。2021春節期間,愛莉莎莎拍攝影片反擊對方言論,反而遭到醫療人員和眾多網友嚴厲批評,最後終於發布道歉影片,並且下架前面兩支高度爭議的影片。
底下我彙整了《#專業之死》這本書的重點資訊,交叉比對這起事件可能的起因和過程,整理出我們能從書中學到的五件事情。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death-of-expertise/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專業之死》的作者是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湯姆.尼可斯(Tom Nichols ),他主要研究蘇聯政局,也曾經在美國參議院擔任過會助理。他感嘆道:「以前的問題是在於資訊不流通、不發達,人民缺少學習知識的機會;現在則是資訊太爆炸,大家充滿了擁有知識的假象,反而開始對知識和專家體系抱持著敵意。」
這本書會說明這種現象的成因,以及這種現象帶來的後果和影響。作者除了談「專業」兩個字之外,書中也圍繞著「專家」與「公民」在民主社會中的關係來談。作者試圖回答兩個問題:(1) 專家與公民之間的關係可以崩解? (2)我們每一個人,不論是專家或者公民,又應該如何應對來將此危機化解?
作者從定義什麼是專家、什麼是公民開始,然後說明為什麼這兩個族群之間的溝通越來越難,現在甚至還演變成彼此抱有敵意。然後談到了教育有時候不一定會開啟我們的視野,如果做的不恰當,反而會讓我們變成自以為是的知識分子。
接著,作者談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為什麼單純依靠搜尋引擎,並沒有辦法讓我們擁有跟專家一樣的能力,有時候「以為自己弄懂了」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他也同時抨擊新聞媒體和政客官僚,他們為了博取眼球、總是操作意識形態的手法,反而會讓專家和公民漸行漸遠。
最後,作者提醒要如何成為一個恰如其分的公民,也提醒了身為專家應該保持謙虛和溝通的意願。這不是兩邊的拉扯,而是彼此的互相合作,因為專家和公民的良好合作,才能讓民主體制健康地發展,而不會淪為意識形態操弄下的極權統治。
無知在美國是一門邪教,而且源遠流長。反智像一條綿延不絕的線,蜿蜒貫穿著我們生活中的政治與文化面,至於滋養著這條線的謬誤觀念,則是:民主就等於「我再無知,也可以跟博學的你平起平坐」。
-科幻作家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我之所以會拿起這本書來讀,是因為在去年的疫情肆虐之下,美國前總統川普總統特立獨行的防疫作為,還有他的支持者對於防疫不屑一顧的態度,都讓我十分納悶。為什麼在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的時代,還是有這麼多的人,對於這種明明有科學證據的公衛政策,抱有這麼大的敵意呢?
加上有讀者推薦我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精彩,我找來讀完之後的確大呼過癮。通常來說,這種書名加上教授身分的作者,會給人一種「艱澀」和「生硬」的先入為主印象。但是作者的敘事手法,搭配譯者非常「接地氣」的翻譯口吻,簡直讓這本書讀來輕鬆流暢,偶爾詼諧戲謔,偶爾嚴肅正經。
例如在這本書的開頭,作者就開宗明義就說:「萬一你覺得自己從來不需要任何人的意見,那就恭喜你,就是你這種人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寫不可。」以及平民是怎麼看待讀書人的:「只要你還讀過兩天書,然後又不願意棄明投暗去跟大眾抱團的,那你就是精英份子,你全家都是精英份子。」
當我讀完這本書,正在整理心得的時候,恰逢最近網路上吵得火熱的「愛莉莎莎和蒼藍鴿的肝膽排石法事件」,這段你來我往的過程,被媒體塑造成了「文組vs.理組」之爭或「網紅vs.醫生」之爭,以這本書來解讀的話,這恰好是一場「公民vs.專家」之爭。
【1.無知的人有時候不知道自己無知】
許多網路留言抨擊愛莉莎莎的這支影片充滿誤導民眾的惡意,甚至在後來還拍了支反擊的影片,更是罪不可赦。我認為,起初的影片應該不至於是惡意,她很可能只是落入了「鄧寧——克魯格效應」而不自覺。
作者提到,所謂的「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是由兩位心理學者鄧寧和克魯格發表的論述,這個現象是在說「愈是笨蛋,就愈有信心自己不是笨蛋」。說話愈是草包的傢伙,就愈不可能知道自己錯、別人對。愈是沒料的人,就愈是會去無中生有、穿鑿附會。
在沒有充足的醫學知識和化學知識之下,她並不知道這件事情有任何不妥,恐怕對這種療法會帶來的副作用也毫無所知。我可以想像,當她看到蒼藍鴿的糾正影片時有多麼氣憤,如同作者說的:「人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對話中有跟不上、聽不懂的情況,特別是在大量資訊唾手可得的今日。」因此,她找了相關書籍和網路資訊,磨刀霍霍準備回擊對方的指點。
【2.搜尋引擎已經不管用了嗎?】
書中提到現代人有一種通病:上網搜尋的過程會讓人自認學識變淵博了,包括跟他們所查知識無關的主題,網友都會覺得自己所知變多了。這也算是一種鄧寧克魯格效應,也就是程度「愈差」的人,「愈難」在上網的時候察覺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有吸收進去。
一心想反擊的愛莉莎莎,做了一個在這種處境下,可能很多人都會犯的事情:「他們會先決定好自己要相信什麼,然後再去網路上找證據,也就是一個先射箭再畫靶的概念。」作者也提到,人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對話中有跟不上、聽不懂的情況,特別是在大量資訊唾手可得的今日。當她急著找資料佐證自己的立場的同時,似乎忘了對方是有醫師執照的執業醫師。
雖然我們不是當事人,但仍然能從作者對「搜尋引擎學習法」的批評學到寶貴一課:「我們希望別人可以幫我們把骨頭都先挑掉,整理成懶人包,呈現方式還得顧及視覺上的舒適。那些字體又小、本身就很容易破損的教科書,我們敬謝不敏。所以與其說很多人在做研究,不如說他們是在:搜尋漂亮的網頁來提供人們能在最短的時間裡,花最少力氣吸收的解答。」搜尋引擎只能幫我們找到線索,閱讀和解析的苦工才是我們該練就的真本領。
【3.高等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許多媒體報導愛莉莎莎雖然擁有高學歷背景(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士、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行銷碩士),卻在醫療這件事上面「不尊重專業」。為什麼會犯下這麼明顯的錯誤?這可以用心理學家鄧寧的說法來解釋:「我們傳統上認為無知就是缺少知識,所以教育就是無知的解藥。但教育即便是辦得好,也還是可能會製造出虛幻的自信。」
如今高等教育已經非常普遍,有時候反而帶給我們一種「我再多學一些就能跟專家平起平坐」的過度自信。我很喜歡《知識的假象》書中提過的一個觀念:「我們自以為擁有的知識,不過是延伸自全人類的知識共同體罷了;許多我們自己為懂的事情,其實我們並沒有那麼懂。」
所以愛莉莎莎在反擊影片中,引用《神奇的肝膽排石法》這本書,還把所有替這本書推薦和背書的「專家」也拉了進來,試著讓自己的立場增添一分可信度。只是她沒料想到的是,她引用的這位作者和推薦者們,本身就充滿了爭議,在科學上也站不住腳。受過高等教育的平民要挑戰另一個領域的專家,過度的自信反而成為了最大的絆腳石。
【4.專家難道就不會錯嗎?】
當我在閱讀相關報導網友們的評論時,看到許多留言寫道「很多專家也會誤人子弟」,以及「專家也不能全信」。之所以會有這種觀感,大多來自於某些專家曾經「撈過界」或「犯過錯」,如同作者批評某些自以為是的專家:「他們當自己的專業知識是萬用鑰匙,動輒對天下的事情大放厥辭,他們漂亮的博士帽就像佛光普照,一戴上去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
這次的事件,很明顯的是蒼藍鴿以醫學專業獲得壓倒性勝利,導正了視聽,但身為普通公民的我們,仍然要保持清醒的意識,察覺以後遭遇的其他爭議事件。注意專家發表意見的場合,是針對他們自己真正的專業領域,抑或是他們不小心撈過界了。
雖然作者並不鼓勵我們對專家抱持百分百的盲信,但是在我們保持懷疑的同時,也不要急著對非自己專業領域的事情妄下判斷。他建議平民對專家抱持懷疑之心時,必須符合以下三點:
1. 當專家看法一致時,反面的意見就不能推定為真。
2. 當專家看法有分歧時,非專家的人不能認定任何一個看法為真。
3. 當專家都認為資料不足以做出結論時,一般人也理應不要妄下斷言。
專家不能保證所有的事情都是喜劇收場。他們無法承諾自己永遠不會犯錯,或在思考時不掉進凡人都很容易掉進的陷阱。他們能保證的,只有遵循科學原則和方法,進而把犯錯跟掉進陷阱的機率降到比大多數人低很多。想要享受某種專業帶來的好處,我們就得同時接受他們的不完美,就得接受他們還是有一定犯錯的風險。
【5.新聞媒體的標題亂象】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很有感觸:「現代人會蜻蜓點水掃一下報紙頭條或文章,就分享到社群媒體上,但他們根本沒閱讀報導的內容。儘管如此,人們都希望在別人眼裡既聰明,消息又靈通,所以他們總是會一路裝蒜下去。」不可否認的是,以前的我也曾經這麼做過,看到標題就急著轉發。這個動作最後只為了表達自己立場和意識形態,還很容易造成假新聞的傳遞(用標題引誘轉發、塞假資訊在內容裡)。
你或許會問,那我們該如何對抗假新聞的傳播呢?雖然作者在這本書裡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引,但是我想起了另一位英國科學作家大衛.羅伯森(David Robson)在《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書中給出的兩個建議:
1. 首先,不要推波助瀾。盡量避免轉發誘餌式標題,例如「肝膽排石法到底有沒有效?」這種標題,就無助於資訊的釐清,卻會讓不知詳情的民眾被誤導,只看標題還以為這是某種有效果的療法,很容易越描越黑。反而是「研究已經證明肝膽排石法是無效的民俗療法」這種平淡的論定式標題,才有助於導正視聽。
2. 其次,只轉發有憑有據的正確資訊。例如看到某則醫療資訊,就要很謹慎查證來源是否有公信力,像是衛服部、醫療院所和機構、有名有姓的具名醫師,這些查得到來源出處的資訊才經得起驗證,避免那些連作者和來源都查不到的坊間謠言。
【民主制度仰賴專家與公民的溝通】
除了上面的討論之外,作者認為一個良好的民主制度,得仰賴專家與公民保持良好的溝通,才不至於讓不尊重專業的民粹主義崛起,進一步惡化成極權主義。這個觀點讓我重視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作者在書中這麼說道:「專家與公民的關係,就跟絕大多數民主制度下的互動關係一樣,都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一旦這樣的基礎崩解,專家與公民就會變成交戰的兩方。一但事態朝此方向惡化,民主本身就可能陷入死亡漩渦,進而讓暴民政治或由技術官僚把持的精英統治,變成迫在眉睫的危險。這兩種終局都是威權統治的變形,也都是美國現狀所面臨的重大危險。這就是為什麼專家與公民關係的崩解,就等同於民主制度的失能。」
對應到台灣的社會狀況,這段評論值得我們作為警惕。歷史上平民的資訊量不足是一碼子事,專業知識又是另外一個問題。現在有問題的不是大家對於知識體系無視,而是大家對於知識體系抱持敵意。專家必須更加謙遜地傳達知識,公民必須提高自己對知識的自覺。
【後記:不敵對,造橋梁】
我認為《專業之死》這本書是寫給所有現代人看的必讀之書,無論你自認為是專業領域中的專家,或者你只是一個像我一樣普通的平民百姓,這本書都會帶給你不同於以往的觀點。更進一步,讓我們認識民主制度和數位浪潮的結合之下,身為個人該如何保持冷靜和理性,扮演好自己身為公民的角色。
我透過這本書學到的事情,就是除了跟著大眾搖旗吶喊「專業已死」這個選項之外,我還能有別的選擇。回顧到我自己能做出的貢獻,就是在專家和公民之間搭建起一個「橋樑」,透過部落格和Podcast傳遞我看到且認為正確的資訊,保持謙遜聽取來自各方的意見,讓知識的傳播足夠廣泛,並且時時保持優化。
一支民族若想自治,就必須要先武裝自己,而知識的力量就是他們最好的武器。
-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
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華文小說 #文學
─────
上一集我們談論了駱以軍的小說特色:他常常在一篇小說中雜揉了看似並不相關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卻在核心有著深層的聯繫。
他的主題往往關乎生命中「最根本的原因」──所謂「真相」,所謂「直子的心」,那些「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他善於叩問生命中那些無解、待解的問題。
而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駱以軍2001年出版的小說《遣悲懷》,其中一篇名為「發光的房間」的章節。
故事情節如下:主角「我」是個高中男校學生,成績差,外貌亦不突出,除了羨慕高大帥氣的同學在女人堆中吃得開之外,唯一的慰藉只能是在學校樓梯間偷窺對街老公寓裡的「裸體家庭劇場」。
這家庭劇場甚是奇異,是個室內天體營,成員在家一律不穿衣服。
所謂不穿衣服,還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爸爸、媽媽、姊姊、弟弟四人皆全裸上陣。
這很奇怪對吧?然而時日遷延,共同窺看的同學們看膩了天體秀一一離去,只剩下主角「我」依舊癡迷地留守閣樓。
「我」為何留在那裡?除了想看裸體之外,應該也有「想知道為什麼他們都不穿衣服」的成分吧。
但當然,再一段時間之後,終於連「我」也離開了。
許多年後,「我」再次回憶,當時究竟為何就此離開了那座陰暗的閣樓,那霧濛濛的、窺看的窗洞?
扣下那「最後的離棄」之扳機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起原來有一天,「我」居然看見了家庭中的弟弟,一個人在踢毽子。故事如此述寫:
我心裡想:這不是真的吧?男孩專注盯著那枚染得嫣紅豔藍的羽毛毽。所以他的兩手像企鵝行走時退化羽翼擺放的位置。他的頸子甚至隨著右腳抬起踢接毽子的韻律一伸一縮。......且因為他為了和那枚他追逐踢上踢下的毽子之間保持著一種重心的恆定,他整個人在那個房間裡,其實像是慢速舞蹈般地旋轉著。所以從我那個位置看過去,在那白日天光未退而集中景象難以聚焦的框格裡,一會兒你看到一只青白青白的光屁股蛋;一會兒你又看到在他抬腿接毽子的空隙裡,他那團尚完全沒長毛的男孩小卵囊,像塊贅肉那樣一左一右搖晃飛揚。
小說結束。是不是覺得既荒謬、又寂寞、又好笑呢?
這篇小說題名為〈發光的房間〉──是否讓你直接聯想到前兩集裡提到的「直子的心」呢?
那個在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裡,「道路十六」裡沒有入口,無法進入的一寸方格。那「最後的格子」。
然而〈發光的房間〉的窺看者「我」,隨著漫漫長日,在所有痛苦的臆想之後,不知為何,在某天,透過閣樓窗洞,突然魔幻地、超現實地看見了老公寓裡那樣的畫面──
一個小男孩,那裸體家庭的弟弟,在發光的房間裡踢著毽子──那最後的「景觀」終究如此可笑、荒謬,令人無言以對。
伊格言分析,駱以軍在此組織的意象極其精準──
男孩踢毽子的持續旋轉象徵著生命的徒勞與重複;而所謂「贅肉」(一塊無用的、多餘的身體)同樣指向某種虛無與廢棄。
整個畫面的青白色晦暗光度則隱喻了生命實相之冰冷,荒涼且不忍卒睹。
那意象既精準又奇特,正確展示著主題,使生命的「真相」遂如曠野暴雪般瞬時洶湧襲至。
那是生命最後的虛無與困惑,就像〈降生十二星座〉說的,「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究竟是什麼」──舉世孤寒,而我們無處容身......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小說 #推薦書
─────
小說的深層結構是什麼?為何駱以軍總喜歡把幾個不相干的故事「擠」在一起寫?
上一集我們討論了駱以軍的〈降生十二星座〉,敘事者「我」進入酒吧「滿妹的店」,破解了一款老遊戲「道路十六」裡奇怪的程式設計錯誤。
他進入一格空白迷宮當中,卻也意外闖入幕後一段糾纏私密的情事。那是兩位先後自殺的遊戲程式設計師(木漉、渡邊)和一個女人(直子)之間的三角戀情。
這格空白被取了一個叫做「直子之心」的暱稱,而空格內部卻沒有任何迷宮和道路,只留下兩行字。小說這樣寫:
直子:這一切只是玩笑罷了。木漉。
直子:我不是一個開玩笑的人。我愛你。渡邊。
「直子的心」。艱難地千方百計的進入,各種路線和策略。結果只是兩句話。
沒有缺口。無法進入──人終究是孤獨的。
透過單薄的兩行字以及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的視覺意象,駱以軍的書寫如此淒涼蕭索。
那「希望得知謎底」的巨大盼望,以及盼望的落空(對,你終究不會明白那熾熱又寂寞的,愛的真相是什麼),較諸其間愛情之熾熱,幾乎更令人震懾。
而同樣在此篇〈降生十二星座〉裡的其他故事,
包括「滿妹的店」、「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小學同學鄭憶英事件」以及「十二星座」的設計,都有著類似的道理。
舉例,「滿妹的店」的故事也是如此──經營酒吧的女老闆為何有著「滿妹」這個綽號?因為她「命裡帶滿」。
什麼叫做「命裡帶滿」呢?因為她原來是個空姐,每次一上機值勤,只要是她值勤的班機,班班客滿。
客滿時的服務是最累人的了;可憐的滿妹因此遭到排擠,因為沒人想跟她一起飛,所有的其他空姐同事,都想盡辦法調班,不要跟她一起值勤。
命裡帶滿的滿妹束手無策,只好辭職不幹了,轉行開了間酒吧──
這倒是棒極了,因為自從酒吧開張,生意好得不得了,「天天客滿」。
這聽來只是個好玩的小細節,但事實上卻與小說主題直接相關──
厲害的小說家總能在看似不相干的細節中隱喻著對生命最深沉的扣問──是啊,滿妹「命裡帶滿」,但為什麼她命裡帶滿呢?為什麼就是她呢?
你能知道最後的道理嗎?在這些故事中,駱以軍往往拋出待解的謎題與懸念,卻又遲遲無法給出解答。
你知道那最後的核心就被放在「直子的心」裡面,但卻無法明白那就竟是什麼。
何以滿妹「命裡帶滿」?原因不明。
星體們何以遵循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何以這世界上有「萬有引力」這種東西?原因不明。
曾於泳池中偽裝死亡、狎玩死亡於掌中,對死亡如此輕蔑的的小學同學鄭憶英,何以終究在多年後竟自殺而死?原因不明。
雙魚座很浪漫嗎?對的。那為什麼雙魚座就很浪漫呢?不知道。
處女座很龜毛嗎?對的。那為什麼處女座就很龜毛呢?不知道。
彷彿一切世事皆不可解,而生命最後的真相只能指向類似小說結尾這樣的蒼涼:
突然想起這許多進進出出我底星座圖的人們。我記得他們所屬的星座並且嫻熟於那些星座的節奏和好惡,但我完全無法理解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網路上關於社會學的想像摘要-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aciences05a.pixnet.net/blog/post/85555880-閱讀[新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米爾斯(C. Wright Mills)的經典之作:《社會學的想像》(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 ... <看更多>
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網路上關於社會學的想像摘要-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aciences05a.pixnet.net/blog/post/85555880-閱讀[新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米爾斯(C. Wright Mills)的經典之作:《社會學的想像》(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 ... <看更多>
社會學的想像心得 在 [心情] 政大社會正取心得- 看板Transf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老實說會上政大完全在我意料之外XD
準備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事,三月學運阿、第一次談戀愛阿等等,讓這些日子裡多添了許
多值得回味的記憶~
感言就等一下再說吧~先切入正題:
.........................................................
由於我主要是考台大社會,另外多報一間政大就當作是練手感XD 雖然落榜了,
但也還是稍微交代一下我準備所有科目的過程
台大的成績因為還沒收到,就先講我政大的成績:
國文:64
英文:63
社會學:71
國文跟英文的準備我就不好意思說要如何準備可能比較好,因為我幾乎都裸考XD
就連知道政大會考國學常識之後,原本計畫要讀搶救國文大作戰也沒有實踐,所以就索性
憑著高中指考的記憶下去考。英文的部分我只讀劉毅英文的高中7000單10回吧,訂了半年
的常春藤雜誌也連一本都沒有看完,能考六十分以上真的還滿驚訝的XD
這樣的準備方式原本是瞄準台大社會的社會學跟社統會加成1.5倍,且台大的國文只考作
文,平常有在練習寫部落格長文,也不用多準備。
英文寫過考古題覺得成績起伏太大(50~72),就碰運氣吧~因此我在社會學跟社統花了
非常大的功夫去準備。
首先是社會學
拜訪小白學長(姐?)之後,他建議我先讀讀見樹又見林,再延伸去讀社會學與台灣社會。
主要準備方法最重要的起點是先培養社會學的觀點,也就是看任何事情都盡量以社會學
的眼光去分析。剛開始可能會比較沒有頭緒,建議還是先從書本所提的觀點去思考,照著
見樹又見林裡面一直重複提到的觀念去想:什麼是阻力最小的路?什麼是結構?權力在結構
中扮演什麼角色?當心裡開始有一些自己的答案的時候,可以試著再回去看一次書本,或
是去看看一些有社會學思維的社論,看別人如何用社會學解釋一個社會事件。當有稍微意
識到「喔~這就是社會學的思考方式」的時候,初步的社會學的想像就建立了~(灑花)。
但是這個感覺是需要不斷地咀嚼,確認這個東西的思考方式是不是社會學,可以回去從頭
再看一次見樹又見林,這時候會比第一次看得霧灑灑來的清晰許多,而且每一次看得感覺
會不太一樣,算了一算,我從高中到現在那本書看了大概3~4次了吧,當然其實可以不用
看那麼多次,主要還是自己能不能培養社會學的視野,而這重要的是在後續讀一些理論的
時候比較能快速消化跟吸收。
接著是社會學與台灣社會,這本書算是準備社會系考試必備的書本。我來回大概看了四次
,完全得把他讀爛。看一下歷屆考古題再回去看這本書會發現有許多觀念幾乎從這本書考
出來,尤其是政大,有的連題目敘述一看就知道從那本書考出來,所以這本必讀阿XD
我在讀這本的時候會練習把他的敘述推論過程以及專有名詞精簡地在旁邊抄一遍,這樣其
實方便後來再讀第二次第三次的時候,更方便記憶,以及後續再練習申論模組的時候有個
自己的標準答案,以便在後來寫申論題的時候比較可以花少一點時間想,專注在提升手速
就可以了。
其他補充的科普讀物雖然我準備了一堆但幾乎都沒有看,不過還是列出來給大家參考XD
1.性別打結
這本是我在讀書會讀物,在性別這個章節算是滿不錯的補充
2.社會學的想像
痾,我只看第一章,還是看不太懂XD
3.社會學動動腦
高中的時候無聊買來看,後來覺得我到底在看三小?!就擺著讓他積灰塵了XD
4.跨國灰姑娘
主要結合性別與勞工議題,雖然我只看兩三章就沒看,也忘得差不多了
5.基礎社會學
看完了第一章也就沒有繼續看下去了,還請有看過的高手詳細的推薦XD
6.當代社會學理論(精簡版)
這本可以當作類似理論的字典來查,主要是以各個社會學家著名的理論簡短地介紹,我把
他放在床頭想說每天睡前看一個理論,一兩個月後我就超屌,結果一上床就睡著了,跟沒
有看多少XD
7.民困愁城
這也是我讀書會的讀本,主要在講現代的憂鬱形成,比較多是在調侃佛洛伊德,也有參雜
一些社會學理論,就當作是可以當消遣的書來看。但事實上消遣不起來,因為這本有點硬
剛接觸社會學的人可能會看不太懂,我也是準備到後來稍微弄懂一點點啦XD但是在準備台
大的申論題時這本書算是在歷史脈絡的補充給了我滿多幫助的,有興趣的人可以翻翻。
上課的部分我建議還是要上有社會學專業老師的課,我讀和平東路大學名稱最長的那個系
必修的社會學有點悲劇,上學期我就所幸退掉去上歷史系的社概以及下學期本系輔系開的
社會學(都是王美文老師教的www而且上的內容都一樣,主要策略是下學期就當複習上學期
所讀過的東西,還有一點是好的課值得一修再修阿~)
另外推薦如果和平東路大學的朋友有想要修對於社會系轉學考有幫助的課大推陳素秋老師
的文化人類學跟多元文化通論。我記得今年政大最後一題申論題我就有寫到有關多元文化
理論的答案,還有在多元文化通論的課上有比較詳細去談Bourdieu的文化資本,政大第二
題申論校園內的階級再製就有比較多的東西可以寫~
接著是社會學考古題
很多人都建議要先看,看完之後再回去翻課本會比較知道要問什麼。之後開始練習寫,硬
寫。但我偏偏不信邪下學期才開始看,剛看的時候嚇到,不知道怎回答。也因此我選擇先
把課本讀熟再回去寫。基本上我在寫考古題的時候都沒有計時,甚至名詞解釋跟申論題分
開寫,不熟就看著課本的筆記寫,名詞解釋的部分我就通通看課本寫硬把他背起來,申論
題要求自己有個固定的模組,基本上題目大方向問的東西都差不多,舉例來說最常被問到
社會學是什麼?而回答就依照自己的喜好舉例與推論,盡量把自己寫的東西固定,在考試
的時候比較不會花時間思考要如何編排自己的答案。另外我自己在舉例上有準備獨到的見
解,這些題材都是從生活經驗中觀察而來,像是我很討厭大學生組織的返鄉服務隊,因此
我就會以階層的角度去談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的主觀階級認定以及像是文化資本的差異
或是種族間他者化的情形。
小結:總之社會學我主要只看見樹又見林跟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兩本,剩下的就是不斷練習
寫考古題拿給學校老師改跟背名詞解釋。到時候在考場只有拚臨場反應跟手寫速度而已XD
P.S.雖然我台大寫了超多,足足有七頁,號稱七頁怪談,可惜還是沒上QQ
--
再來是社會統計
上學期我選修企管系邱浩政老師的統計學,課本也是用他寫的,坊間應該很容易找到。很
厚一本可以拿來擋子彈。準備的話就認真上課還有準時交作業,基本上上學期還好,但是
到下學期上完雙變項分析還有多變項分析之後就挫屎,發現後面越來越難,直到五月份我
才跑去補陳遠社統,這兩個月我瘋狂上課跟寫題目,把歷屆研究所社統題目都寫完,不會
的拿去問助教。準備上到後期重心偏向補習班,而學校的統計學就放比較少。這有點算失
策,因為準備了那麼多台大後來考出來反而偏向企管系統計學教的內容,好像有一題考了
個很偏門的普瓦松分配(我也不太確定是不是,總之補習班也沒教但學校課本有)。在來是
台大這次英文出題完全嚇到我,有些題目沒看懂就可能錯了。大致上準備社統我認為考古
的信度可能就當參考吧哈哈,前幾年太簡單讓我輕忽了社統的出題難度。總之在準備上我
也沒有很好的方向可以提供大家參考。比較可惜的是我花了老爸的錢去補習還沒上QAQ
--
感想:
哈哈,能夠第一年就上榜真的非常開心,一方面是自己的努力成果可以被體現,二來是我
不用擔心留在原大學。怎麼說呢,因為我把必修課都退光光了,褲子脫一半在當籌碼,再
加上我關臉書準備考試,沒有人提醒我要抽宿舍,下學期沒有地方可以住,要是沒上真的
輸到脫褲。哈哈,總之我不用擔心要流離失所了。同時,我也離開了那個讓我感覺被侷限
的地方,能夠到自己真正想要讀的知識的科系真的像夢一樣很不真實,以前準備的時候那
種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日子很值得回味阿~
謝謝我爸媽雖然一直跟我說社會系會找不到工作還是讓我去考。
謝謝上面好多篇心得文那個台大政治正取的屁孩聖邱2.0跟我一起準備考試,這段日子跟
你抽了很多菸,做了很多耍廢的事,也彼此吐露很多心事,很開心XD果然轉學考還是要有
人陪才能堅持下去啊XD
謝謝前閃光時常特地下山陪我念書,雖然轉學考後就不閃了,但是那段日子回憶起來一直
很甜。謝謝。
謝謝高中好朋友BOY一直支持我,陪我聊天說垃圾話,處理我的心事,這段日子真的很需
要這種支持。
謝謝韋宏學長也全力的支持我的考試,包括辦讀書會,借我很多書,還有社甲講義,哈哈
還是學長你最罩了XD
謝謝小白學長在很多準備考試上提供我諮詢,老實說如果沒有小白學長,我的準備之路,
也許會一直很徬徨。
謝謝我的閨中密友Sherry,雖然不能一起上台大,但是這段日子沒有妳一直聽我吐苦水給
我安慰,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走過來><
謝謝那些給我鼓勵的人
以及那些因為存在本身,而使得我願意繼續往前進的人。
最後我只想說:噫!我中了!爽啦~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2.136.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ransfer/M.1407220678.A.91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