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天團,破記錄的行程,東港天靈蓋路線,1天吃12個小時。
10/17確定行程東港線
1鎮海宮集合
2【福包園東港限定。黑鮪魚香腸起司包】
3【佳吉愛吃限定三合一豆漿】
4東港最有能量的
【海味國小。海濱國小體驗DIY】
迎接明年三年一科迎王
一、各式創意小神轎發展介紹
二、積木小神轎實體體驗製作
三、乙未年限量版迎王紀念書簽
四、外加導覽海濱孔子祠10~15分鐘
五、體驗後圖文心得寫作後,送海濱特製紀念品。
東港小神轎DIY體驗/
若有宗教禁忌
將提供非宗教類體驗或以當天實際狀況為主
5【東港女孩嫁妝。慶鴻雙糕潤】
6【華珍食品】
紅豆蛋糕、
豬腳餅、
油飯、
白雪酥
(車停東隆宮)
7【第二市場隱藏版。房角石咖啡】
特調手工咖啡
義式咖啡
冰釀咖啡
拿鐵咖啡
水果蜜咖啡
咖啡茶
品嘗烘培咖啡豆
咖啡混搭美食
8【80年正宗肉丸】
蝦仁手工肉丸
手工古早味三腸
(香腸、鮪魚粉腸、大腸)
9【60年招現打果汁】
綜合果汁、
檸檬牛奶、
蘋果鳳梨、
木瓜牛奶、
西瓜汁
10【在地人推薦30年豬肉麵】
11【輕旅宿】參觀民宿
12【40年三代財之林飲品】
青草茶。
冬瓜茶
13【東港媽媽智慧特色小吃。許記東港肉粿】
14東港小琉球渡船頭介紹
15排隊名店【瑞字號旗魚黑輪】
14超人氣【郎生魚片】
炙燒鮭魚握壽司
15漁夫作家推薦【王匠海膽】
16華僑市場解說
17櫻花蝦拍賣場導覽
18全台首創【花殼脆鬆】
19黑鮪魚拍賣場導覽
20漁村導覽
21相關在地產業導覽
22魚的口香糖。【東港魚筋】
23【東港味益】
外銷歐洲鮪魚鬆、
杏仁櫻花蝦挫冰、
飛捲片、
鮪魚肉乾、
24【金溢餐廳】
1,三杯魚頭
2,照燒魚肚
3,蝦子
4,川燙目到
5,蒸鱸魚
6,涼拌海菜
7,避風塘炒蟹
8,桜花蝦麵線
9,沙拉魚卵
10,炸雙糕潤
(會有十道菜。但還是會以當天魚貨為主)
25走東港老街
26東隆宮
黃金牌樓
王船製造
東港祭改導覽
27前往變形特區
變形招牌甜點
鬆餅。
水果茶。
蜜糖土司
28在地七年級業者分享講座
確定出席分享在地業者:
佳珍。
發現號。
福灣。
味益。
品嚐:
佳珍餐廳。鮪魚餅
福灣莊園。
ICA 世界巧克力大賽
得獎金獎巧克力
62% 台灣一號內埔巧克力
祭十二郎文心得 在 【老李朗读】祭文中的千年绝唱——韩愈《祭十二郎文》 的推薦與評價
花卉摄影表现手法-- 花卉摄影心得分享之二. Bugu's World 布谷天地•5K views · 10:34 · Go to channel · 人際交往時,只要弄清楚這4句客套話,助你在人際 ... ... <看更多>
祭十二郎文心得 在 風流人物來開趴- 【小編心得分享】 韓愈的人生好像一直在 ... 的推薦與評價
【小編心得分享】 韓愈的人生好像一直在失去~ 至親一個個逝去,不過他仍舊堅強的面對人生! 小時候讀過「祭十二郎文」, 當時太小了真心不懂愁滋味, 如今再讀已能 ... ... <看更多>
祭十二郎文心得 在 [心得] 初學古文作法淺見- 看板Chine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初學古文作法淺見
作於丙申年(民國一零五年) 貳月貳日(陽曆三月十日),初稿七千,二修八千。
我的學校裡沒有開設實際作古文訓練的課程,看了一下其他學校的中文系開課,貌似
也沒有,恐怕當代要學古文,除了私下拜師或自學以外,沒其他辦法了。
以下都是我這些年來寫小序、小說、閱讀、實作的心得,如有不周,煩請海涵。
由於文體的傳統,與歷史環境、淵源息息相關,因此在寫作的時候,除了一些我對作
法的偶悟以外,更會夾雜許多歷史傳統的介紹,字數上有些龐雜。
寫古文以例子為重,以下舉的都是些國高中散文,比較簡單、不偏門,而且為人所熟
知。
我自己上大學之後讀到的散文,通常也沒超過當年考高中模擬考的範圍。一些思想類
的古文,如李贄的〈童心說〉,或李漁的文,當年曾在模擬考題出現過。近幾年的國文模
擬考題,老師們為了求新求變,已經入魔,不論作文或是題組,命題都越來越走向偏門,
恐怕不符合高中生的學習程度。
國文課本能收的有限,至於紫色的補充教材,還有模擬考的閱讀題組真的範圍無極限
,對一般人來說,當年買的那些可怕的參考書(《逆轉勝》之類的),裡頭收的古文,其
文法全都摸得差不多,要參加比賽都不是問題了,不過如今有開放古文組的文學獎比賽不
多,這是實話。
古文,簡言之就是古人寫的散文,骨子裡的精神與當代差不多,就是要發於真誠、出
自內心,但畢竟其傳統與骨幹還是與現代散文不同。
從炫技的,到迂腐的,到我昨天晚上還拿紅筆在點的,有點黃色的明刻本《西廂》序
,到被選入課本中的,不外乎通通都有大量的四六排比、明顯用典,以及試圖用一些很強
勢的口吻來說服觀眾:「我的看法是對的,因為這是我這篇文章的主旨。」
這三個特點,就是古典散文與現代散文最不同的地方,不過不論是現代散文,還是古
典散文,共同的特點都是「事事皆能入題」。
一、 取題目時,要先想好,等一下要寫什麼題材、立什麼為主腦。作古文的標題,與
寫作的題材、體性,參考文章的朝代有關。依據你要寫的題材,來選定那個題材最強勢的
朝代(以下會詳述),以名家之文作引路,細細品讀、了解,寫作這樣的類型,要怎麼鋪
排為好。
古文是很精鍊的,隨想隨寫會導致文章散漫、段落鬆散、用神不凝,這樣的文章,自
己賞玩固然很好,可是要參賽,或者作為詩詞的小序都不太好。
我之所以一直在這篇文章裡,強調標題、內容的體性都要符合古代的傳統,就是因為
現在不三不四的假古文,什麼流年體之類的太多了。「我用一生一世,換你凝眸」、「韶
華舞流年」(這個是我在google搜到的,韶華的意思就等同於流年,你到底在舞個什麼?
)等等。
不是像布袋戲一樣,加個「汝」、「吾」就是古文,我們要復古,精神還是現代的,
可是作這個文體,就要隨俗,不要寫那種亂七八糟的東西,還自稱古文,就跟不要押中華
新韻,或隨便寫個豆腐乾體的新詩,就自稱近體詩、革命古典詩一樣,那多丟人,只顯得
沒文化。
一之二、 取一個對該題材來說,合情合理的題目。寫近體詩,題目就盡量作與唐代人
精神相符的。不說唐人題目,多寫時間、地點、與誰做什麼當題目,就是後代的散文、詩
,不少題目也如此,現代人寫近體詩,以此為題,並不過份,對散文的題目而言,可以是
一個選項。
能夠自己凝鍊出一個題目〈XXX記〉、〈記XXX〉、〈OOO說〉也好,現在不
一定流行像前段所述,那樣過長的題目,如果要自命新題,最好縮在七個字以內,三、四
字為宜,二字就太短了(O說之類的)。取題目時,可以參考左傳、戰國策、古文觀止、
縱橫文海三千年(這本選文是真的不錯)等古人的文。
一之三、 依個人經驗,寫古文的時候,轉折詞可以說是重要的一環。就算是很小的題
目,只要有新意,也能寫進古文,但是文氣很重要,文氣縱橫跌宕的話,整篇文章的氣格
就上來了,檄文(討武曌檄)、說理文、祭鱷魚文等適用。
相對地,真摯婉約,口氣平淡而親切,令讀者想要親近,好好地愛憐、同情作者,這
會是祭文(祭妹文、祭十二郎文)、表(下屬呈給上司的書信,請長假或辭職信等)、記
等公私類各項有感情因素的文類所需。
凝鍊的用字、行文不刻意、轉折詞適當、重字勿太多,能用意象借代的盡量用意象,
這些都需要長期練習,當下惡補不管用,不過說到轉折詞的詞庫,我的首推是《詩韻集成
》。
除非受很嚴格的古典教育出身,對古文的行文、詞性、轉折、遣詞用字暸若指掌,才
能像韓愈一樣自創新詞,「我手寫我口」地寫出「當代」古文(如今有很多大學中文系的
老師都能做到),他是寫現代文(當時的現代文)不錯,但這不意味他寫的是白話文,他
寫的依然是書面語,只是一反在他之前的人,都模仿前朝用語來作古文罷了。
二、 接下來略說現代作古文會用到的大類,沈括的《夢溪筆談》科學古文等,現代人
較少用,用古文寫作起來也太難,又不實惠,這類小項,我們暫且略過不談。
二之一、抒情:作抒情文,要有明確的對象來處理情感,否則寫作的時候,容易流於空泛
與濫情,寫詩詞尚且能把那些情感渲染得強烈一點,最後用意象去歸結掉,或適應合律的
平仄,把那些說太多的話都篩飾掉,但是作古文的時候,太過強烈的情感容易讓文章流理
流氣。
不論是什麼文體,一定程度的含蓄都是最重要的,使讀者有空間去共鳴,從中得到遐
思。
明朝政府對民間的思想管控鬆散,商業發達、人口四處遷移流動,士大夫與中產階級
共同講求性靈與情慾的解放(有錢人才可以納更多妾?),明中葉開始,色情小說流行,
儒術(非純粹的儒家)與道學對民間的箝制鬆懈很多,心學盛起,向來大環境對當代學術
的影響都不可忽視,要說抒情散文,我首推明朝的歸有光與張岱,其次清.張潮。
歸有光對我來說太瑣碎些,可是很多老師會很喜歡這種真摯平淡的動人情感,他的寫
作思維也跟當代人很接近。
張岱的文,跟清初詩作有很大的共同點,就是濃重的亡國哀音,寫起來固然是很美,
美得讓人惋嘆,《紅樓夢》的結尾境界,與此君的散文風致同高,可是除非我們很大地去
強化自己的國家問題,否則很難寫到一樣的高度。
張潮的才思敏捷,作文風趣,專寫生活閒情散文,他和唐寅、金聖嘆、李漁等人等調
性接近,是極雅的文人、敏捷的才子,時人過著琴棋書畫劍酒詩禪的生活,自然可以理解
他文中的風致。
以現代生活而言,從幽夢影,到張可久的散曲、朱彝尊的宋詞,都不好懂了,這種雅
趣只能遠觀,不易學,要習作的話,歸有光的文涉足親情、愛情等,題材甚廣,對大眾最
為親切。
二之二、說理:說理文類,是戰國以降的傳統,極盛於唐,由於明抒情散文大作,而一度
衰弱,清朝盛行經世致用之學,因而再度復甦,梁啟超文白夾雜,已經走在這種古典文體
的最末了,在這以後就是白話文的興起。
戰國以前是沒有純粹散文的,比較長篇的短文,只能散見於鐘鼎、卜辭。這段期間最
傑出的古文,私以為是《尚書.盤庚上》,整體很能顯見王者之氣,但這篇是史官記王之
言行,又經過後代的補綴,並非一人成文,甚至不能說是一篇純粹的文章,只是旁錄的演
講稿。
演說方面有理有據、內容含有後見於西周的人文精神,當作最早的說理散文之祖,也
無不可,但畢竟太過白話,現在大多數的人不一定能看懂當時的白話。這只是在一個斷代
裡,最好的作品而已,不能跟後代相比。
春秋開始,方有語錄體,卻只能用斷簡殘篇、刀削筆刻,在很倉促的時間內,用有限
的回憶,去簡單記述說話者的文字內容,因此不能很詳盡的記載下太多的思想內容,代表
作是《論語》。
這是論語為何很多部分都語焉不詳,使後世經學家、理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者之
間產生疑義的原因,別以為這部書大家已經讀到爛熟,事實上直到今日,還有很多學者在
寫文章,為大家認為文意已經得到完全理解的篇章翻案。
戰國開始,終於有縱橫磅礡的說理散文登場,從戰國以降,一直到太史公書,無不延
續如此傳統,尤其司馬遷的歷史散文,蘊含個人思想、情感與哲學、天命觀,被封為六才
子書,當之無愧。
載故事、說理、感情三者於一體,文風捭闔、文字淺近又漂亮,還能作到完美融合的
一部鉅著,真的不容易,至於後世的史書,能作到完全的記實已經不簡單,在多人編修的
情形下,文意、文風自然無暇顧及,多的還是流水帳,私以為還能延續太史公優良傳統的
書,只有歐陽文忠公的新修《五代史》而已。
古文在戰國時成熟,有許多內外緣因素,尤其與時代風氣相關。
聖人首開普及教育,教育不再是貴族專利,這一點跟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有淵源,
可詳參。
有人推論,子貢首開縱橫家風氣,這點我很贊同:大商人在國際間四處經商、斡旋,
在各階層間建立人脈,能說會道,最後插手政治,位居高官,首開這些例子的正是子貢,
不愧是夫子的得意門生。
階級流動、貴族崩潰、國際戰爭,這些都促進說理散文的發生,思想類的散文也可歸
於這一區,老子(成書時期仍有爭議,其人與孔子略同期於春秋中,其書應成於戰國初)
、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通通都是精品。
老、莊的文學性較強,莊周是諷喻間很能說服人,老子、韓非子都是歸結現實為文字
,令讀者讀來,自然覺得有理。
孟子的文章,是非常典型的戰國散文,成文的原因,是要排斥異說;韓愈寫作,則是
為了排斥佛老以及當時歪風,這種有競爭者的環境,能把作者磨練出強勢的文風,因此唐
代說理文章,我首推韓愈。
跟左傳一樣,孟子篇章較長,首尾間連貫成章,皆符合要旨,像他這樣的口才,要不
是太過倨傲又剛愎自用的話,說不定得到國君重用的機會很高。
其他作者的戰國散文,無不是為求官所作,或者上表奏議、規勸君王(諫逐客書),
或毛遂自薦,企圖心強,學養又刻苦,自然能寫出好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說理散文在古代向來是大類,與韓、柳,以及道學家們摒退不實華文
(詳情可參余英時先生的作品)等人實際筆耕的成果不無關係,在這個傳統底下,載道是
最重要的,沒有載道就無益民生。
現在古文式微,能寫得出來就了不起了,是要載什麼道,誰跟你載道呢?在大家都寫
不出這種涵義的情形下,評審老師就不能不拿掉這一塊。
如今的載道,自然不是要維護上級、維護國家、忠孝仁義,重點在於抒發一些人生不
變的真理,以及自身的真正感悟。
二之三、記遊:並非當朝的記遊散文一定跟詩風有關,不過唐、宋的記遊文學,都跟當代
詩風比較相似,唐文重在寫景後,還要說理、載道,才可以收尾,如《永州八記》、〈春
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宋朝的要富哲理,如〈前赤壁賦〉,還可以像〈遊褒禪山記〉一樣
作考究翻案文章。
除非是很純粹的南北朝四六文寫景,不然散化的記遊會帶有副主旨,而這個副主旨通
常能由景入情,或是有對人生的感慨,畢竟古人登臨,常是懷古、訪古、思鄉、等待戰火
停息等,這些情感都發於自然。
寫景必看四六文,〈與宋元思書〉第一句:「風煙俱淨,天山共色。」整篇背起來,
都不嫌多。
古人寫景多用四六排比,來炫耀用字精鍊,這種作法延伸到詩詞曲者甚多,曲牌多有
四四四三句的鼎足對,用上的機會很多;這種作法,必然在用字方面要有很好的敏感度,
否則會落入套語。
如果喜歡樸實可愛的記敘文,我推宋.王禹偁的黃岡竹樓記。
二之四、寓言類:這是一個至今仍有人在寫作的文體,尤以古文為之,載道精神必然要有
。最早可從古中國的神話開始追溯,山海經、穆天子傳等都是,但畢竟散見不全,都是斷
簡殘編,這是中國的神話系統之所以龐大卻不周全,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
在神話之後,戰國有戰國策、韓非子,都是說理與寓言的結合;六朝時流行志怪筆記
小說,劉義慶的《幽明錄》、有名的〈定伯賣鬼〉等故事,大家或有耳聞,淵明先生的〈
桃花源記〉,說來也有點志怪,但感嘆隱諷(非暗諷,表面上看,諷刺極為不明顯)為多
。
唐代,寓言、傳奇得到很大的成熟,唐代的寓言推手是柳宗元,再者是元朝的劉基。
作寓言,盡量以虛指的人事時地物為主,以此影射當代的弊病,是這個文體一直以來
的傳統,用字也要盡量簡單,不可以炫耀浮誇,否則不成寓言。
可以有一位作者的代言(某人云、有人云、君子云、OO人氏曰等等),出來很隱諱
的說明,但不可以說破,否則便成說理散文,失去寓言要讓讀者自行判讀、體會的樂趣。
至於純故事、非寓言的文類,可以說理,也可不說理,不論如何,不過度是準則,全
然沒有道理,會流於無內涵,也可能不有趣,令人無感;通篇是道理,淪於老生常談或八
股文,取捨全在作者。
三、體式:此處主要提參考文類的朝代。
前述所提,寫古文很難全然沒有參考,所謂參考,是把全文仔細消化後,化為自己所
用,所有句子、主意還是出於自己的,否則淪於皮肉的模仿而已。
一旦參考,勢必根據自己的選題,參考對的朝代,寫作的文體才容易符合該類本色,
氣氛、鋪排、分段、敘述上,能有好的對象學習。
《禮記.學記上》有很多實在的學習比喻,不愧是當時學生們所抄錄的上課筆記,裡
頭有一句話,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現在古文已經不興盛,沒有老師教,
會的老師都私藏,你同學也沒有人在寫古文,你自己想寫來試試看,怎麼辦呢?只好拜古
人當你的老師。
完全不看古人的文章就落筆,或者看的文章太少,卻一意孤行,只會寫出四不像。完
全沒有古代意象、不遵照該時代文體用韻(平水韻、詞韻、中原音韻,絕對不含中華新韻
)的詩詞,不叫詩詞;沒有古典意象、不合古典傳統的,就算寫得四六,還是個四不像。
時代久遠,如今古人的傳統我們不盡然懂,一些習用的意象,在現實裡也離我們很遠
了,如果做不到這些,基本上寫得含蓄委婉、平易動人就行了。四天前一封老師的辭職信
:「才疏不能勝任,薪酬不能持家。」儼然做到這一點,可以說是很好的當代古文。
方才提到要拜古人為師,古人鐵定欣然收你這個學生。孟子是子思的學生的學生的學
生,朱熹是程頤的學生的學生,隔代學習沒太大問題,時代不能阻止你成為聖人(可惜現
在世衰道微!),只是一定要選接近自己程度的老師,總不好選個商朝人(盤庚)當老師
,這個去古甚遠,你不懂他,他不懂你,相看兩糊塗,不能學的。
司馬遷的散文寫得很好,但他的一些用字用語,如今,我們也不一定知道意思,當然
有這個程度的人,歡迎跟太史公學習,他的文氣、句式、鋪排、段落、敘事、抒情,樣樣
都好,尤其寫到悲憤時,更是「古之傷心人」也,沒什麼好批評的。
漢以降,寫作古文多以漢體為式,到六朝,在政府高官的提倡下,皇室貴族互相唱和
,漂亮標緻的四六文全面風行,南朝有許多文人流動到北朝,以至於南朝、北朝都習用四
六文,四六真是寫到一個無所不包的境界,從公文、書信、著作,樣樣都能用,事事可入
題,寫得毫無拘限。
在四六全面流行之後,可能受到民眾厭倦,早在梁陳時期,就有革命之聲,到了初唐
,陳子昂不是打響第一炮的人,但他是那個時期持這個主張最有名的人。
直到唐朝古文運動,終於誕生全新體式的唐代古文,不彷漢體,不作四六,由韓柳攜
手筆耕,在社會上全面推行,多虧韓愈作為國子監祭酒,就像沈約、歐陽修作為文壇泰斗
所能推動的效應一樣,這些文學試驗是很成功的。
明末茅坤作《唐宋古文八大家文鈔》,以示這兩朝散文興盛,高手雲集,我雖然同意
,但是由於唐代散文的句式、行文,都是新創,跟漢朝不大相同,我認為唐代散文並不好
學,宋代的記敘文較平易些,或許比唐文還來得好學。
擬古派向來在文學史上被笑話,說這些話是有些貴古賤今了點,但那些人個個是已經
考上的士大夫,擔負明朝這台破車的駕駛,他們的學養,比當代很多頂尖級的教授都高太
多了。他們本身都是習文的高手,很多寫作上的主張,我大多同意,「文必秦漢,詩必盛
唐」這句人人都會的口號,我也是大大的贊同。
我自己,通常學做古未遠的文,以明代散文為優先,清代也好,那些文人的思想都比
較開放,精神、作文方法接近現代,可骨質裡頭還是古人的風雅、風骨,學起來易上手,
內容又風趣,鑽研起來,對他們的文章容易有共鳴。
清晚期接近民國的,不白不文,已經染上口語的習氣,他們寫猶可,我們寫起來,一
看,就是不三不四的。
漢以前的文,不論如何,我是不會學的,句型用字都太古了,姑且看不懂,如何能學
習?有時能看到有人模仿論語、孟子寫趣味文章。左傳、孟子,可以學到他的外表,很難
學到他真正好在哪裡,遣詞用字修辭鋪敘都是。
寫古文能盡量學其精神,才是真的,不要像擬古派一樣,只學皮毛。
四、左傳一本十九萬字是很多,但單篇古文不宜過長,二百到八百字即可,不建議到一千
,五六百最好,夾敘夾議,總歸仍要能聯篇成章,精練、不瑣碎,也不要過於炫耀,或愛
用生僻字。
五、此處要談笠翁在《閒情偶寄.結構第一》裡所提過的「立主腦」,笠翁在詩詞曲小說
戲劇方面皆有研究,他的創作理論都是很精到的。
寫古文,方法與其他文類無他,先擬主旨,寫大綱。
說理古文的體式,先擬好用什麼例子來說服人,能用典故意象更好,接著自作賓主問
,提反方可能有的例子來反擊(開頭為對曰、云、嘗云等,不一定要有明確的對手)。
大體四大段,起承轉合即可,說理部分,古人愛長驅直入,就跟元雜劇第一折之前,
會把劇情全部告訴你一樣。
說理文章更是了,一開始最重要,提綱挈領,讓人家知道你的主張是什麼,拖拖沓沓
的,當時的觀眾不會有興趣。觀眾想看辛辣針砭的文章,就跟如今的社論一樣,當時文人
寫作的內容,定然與民生相關,觀眾自然會期待看到新作品出爐。
礙於你是朝中棟樑,皇帝老子看了就算生氣,除了貶謫以外,並不能殺人,所以寫出
來的內容,自然是越磅礡、眼界越大、諷刺得越貼近現實、越打擊權貴越好《師說》、《
進學解》對時人而言,便是如此。
唐朝科舉促進階級流動,從白居易、韓愈的文章都可以看出,他們這些刻苦讀上來的
進士科學生,不但仇富,在朝中也與有淵源家學的北朝高門,有所隔閡。
至於開頭,不外乎「情者,古之大者也,發乎情、止乎禮,出於內而發乎外」云云(
我亂寫的)。
抒情的,大多從頭敘述即可,也不可全然平淡或流水帳,與寫小說相同,若有情節,
自然要有精彩動人高潮處。舉個例,要是我寫〈韓文公贊〉,定然以他被謫時,寫「雪擁
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這段為高潮,我會強化他的忍辱負重,
放在文章的中後段。
行文與提事不要支蔓,有一個核心重點,不要拉拉雜雜、左右攀扯,其他的無需過度
經營,要剪裁得精到。寓言體大抵如是。
六、用典,古文來說,出處必須隱晦,不能像現在一樣,哪個朝代、誰寫的、在哪本書裡
一併附給你,絕對不行。
寫的是古文,就要設身處地當古人。古人的學養教育也是縱橫了三千年,上自三代,
下自自己的時代,沒什麼奇文異書是沒讀過的,對我們來說很生僻的詩詞文,對他們來說
,小時候在家塾就學過了。
很多古書,引用別書的句子,沒有出處,也沒人知道從哪本書裡來的,有的句子甚至
被以為是該書原創,至今有很多出處,都是被今人考證出來的,便是這個原因,作者覺得
他自己讀過的書,別人肯定也讀過的。
古人作文,就算是日記文、書信文,也會極欲獲得讀者的共感,現在看來很多極為剽
竊的句子,在當時,卻可以說是他們用一個當代流行的慣用哽,來使讀者有興趣罷了。
古人寫散文,最主要的功能與詩相同,是要互相聯絡人際關係,或是工作、社會需求
,例如叔夜哥哥,刻意公布與人家的絕交書,這多刻意啊?還不是為了社會運動奉獻呢。
通篇不用典,一來文章沒說服力,二來朋友們一眼掃過,文章中沒有令他們起興趣的
亮點,可能就不會有反應了;要是有共同的話題,還能談論幾句。
至於今日,參加比賽時用典,純粹只是因為跟其他作品兩相比較之下,評審會給有餘
力用典的作品更高分罷了,沒有古代那麼多複雜的因素。
我不鼓勵掉書袋。我看過很多掉書袋的古文,這恐怕是不好的古文之所以成為老鼠屎
,害得古文淪為眾矢之的的原因。
我鼓勵在適當的點,一個無法被好好用話語解釋的地方,用上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典故
,你知、我知就好。
例如愛情小說、傳奇裡,常出現紅娘、鶯鶯、李亞仙來借代出類拔萃的當代佳人。我
昨天才看了一篇色色的明代散文,拿朝雲暮雨、陽台、天台等暗指啥啥啥,這都是很有文
化淵源、含蓄的極雅之筆,用筆墨多說只會浮濫,暗用典故就顯得漂亮,而且大家也能心
領神會,為文章整體更添一種丰采。
以上就是我這篇長文所有的內容,很高興有人願意把他看完,感謝您的閱讀,我們下
次再見!
--
曉陰聊賴勾愁緒,謾說伊、恁相遇?閒尋夢裡闌珊,強似花箋隻語。星眼迷濛觀玉樹,
怎敵他、亂紅吹去?莫笑少年遊,不曾高唐賦。
華年切勿蘅塘舞,晚來憶、心難恕。可憐月夜春來,照影泓波自顧。乍暖嘗穿彩畫羅,
身未至、玉驄行處。朝暮損清容,且將香醪舉。(〈晝夜樂〉)
https://stardust1224.blog126.fc2.com/blog-category-159.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173.21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nese/M.1457594604.A.68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