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父母
對自尊而言,父母的作用確實非常大。導致孩子出現自尊問題的最主要原因,的確是父母教育無方。然而在一般情況下,父母在教育上的缺失,對孩子自尊的損害其實是有限的,它們可能帶來痛苦和磨難,但並不一定會對成年之後的心理平衡產生嚴重後果。
不幸的是,確實存在一些真正「有毒」的父母,如數年前的一本美國暢銷書《父母會傷人》(Toxic Parents)便為我們揭露了一系列可怕的父母形象。這些「偷走童年的人」的共同點,就是嚴重地損害了受害者的自尊。以下列出幾類「有毒父母」的典型。
■ 事事控制型父母
這種濫用家長權威的父母,認定只有他們才知道對於孩子來說什麼是好的,不給孩子任何自主權利。如果孩子試圖反抗,他們會令他產生罪惡感,或用情感來要脅:「我是為了你好。」即使長大成人以後,孩子仍舊受到來自父母的壓力,對他的日常行為和人生選擇處處橫加干涉。
這種父母對孩子自尊的影響很明顯,孩子直到成年之後,都會認為自己沒有父母就不能做成任何事情,很可能從「依賴父母」變成「依賴配偶」。聽聽四十二歲的繪畫老師弗朗索瓦的講述:
「我花了十八年長大成人,花了四十年才擺脫我母親的影響!還是吃了好幾年的抗憂鬱藥物、進行心理治療才成功的。我心想,我人生最大的悲劇也許是身為獨子,母親全部身心始終都是為了我,這是一種考驗。」
「比如,她幫我買衣服,每天早上,按照天氣預報幫我選好該穿什麼。我想反抗時(我很少這麼做,但到了青春期,我開始對外表打扮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她總是跟我說我完全沒有品味,太容易被人影響。後來,她還限制我出門和朋友往來。不管白天、晚上,隨意進出我的房間,查看我的信件。」
「在感情方面,我一直沒有跟人交往過,一想到要面對母親理所當然的拷問,我便失去了勇氣。我找到工作之後,儘管已經有了工資收入,她仍執意要求我還是住在家裡,我也照她說的做了。這麼多年一直被她灌輸我沒有獨立的能力,我信了。最要命的是,她一面處處鉗制我,一面批評我不夠成熟、猶豫不決、脆弱……當我決定離開家獨立生活,她又用盡一切手段阻止:威嚇、要脅、自殺、住進精神病院、打電話或在街上找我大吵大鬧,但是我不為所動,我一點都不後悔。」
■ 酗酒茫醉的父母
這種父母讓孩子承受他們起伏的情緒,從消沉到充滿敵意的大起大落。因為他們自己患病,沒有能力顧及孩子的需求和心態。他們那種極度脆弱的形象,乃至身體和精神上的衰敗,都使孩子自尊變得很不穩定。
正如一位女病人所說:「看到我母親那個樣子,我怎麼可能覺得自己是個不錯的人?一分鐘也不信。」
父母如果酗酒,孩子有時候會為父母的病態而感到自責:「他發脾氣,也許是因為我的錯。」「他喝酒,可能是因為我讓他不高興。」
如果父母有一方酗酒,家庭情感及教育環境,在孩子眼裡看來往往混亂無序—他們無法預知酗酒的那一方,對於他們的行為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有時做錯一件事可以被容忍,甚至博得父母憐愛;但有的時候,即使默不作聲,仍會惹得酗酒生病的父親或母親大發雷霆。
孩子無奈的心聲是:「我們心裡清楚,有些晚上,不管做什麼,只是露個面也會引發一場爭執。」
父母酗酒的家醜不可外揚,更加增強了他們的羞恥感和對成人世界的不信任感。儘管如此,有一部分孩子仍能夠在這種毀滅性環境中倖存。研究表示:有大約二十%的孩子,能夠建設自己的心理,保護好自尊,透過對環境的超強控制策略,成為早熟而獨立的小大人,不僅學業成績好,還能獨立自主。
但是,這種「超強的自我拯救辦法」引發的問題,可能在他們成年以後才會體現出來,比如這位年輕女人就告訴我們:
「我的公公酗酒。我覺得我丈夫之所以能挺過來,是因為他小時候把自己變成了『小大人』。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照顧父母,因為他母親患有憂鬱症,他經常在放學回家時,看到母親躺在黑暗中,家裡亂得嚇人,父親則在酒館裡喝酒。他一個人照顧妹妹、打掃房間、做作業。等父親一回來,他就得想辦法保護大家,因為會大吵大鬧,有時父親的拳頭會像暴雨一般砸下來。」
「我剛認識他的時候,他跟我談過一次這些事情,然後再也不提起了。但我看得出來小時候的這段經歷,給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現在他仍然著了魔似的要讓一切東西井井有條,像是透過『控制一切』來安撫童年留下的焦慮情緒:帳單都付清了嗎?孩子們的作業都做了嗎?家裡有什麼要修的東西?等等。」
「他是個好爸爸、好丈夫,但他缺少幻想,他跟我和孩子在一起時從來不放鬆。我批評他這點的時候,我覺得他完全不理解我的意思。後來,慢慢地,我試著教會他『自然而然、無憂無慮』的感覺。很不容易!」
■ 言語虐待的父母
這類父母擅長貶低孩子,用殘酷的言語批評他們的錯誤、弱點甚至他們的體貌特徵。更具傷害滲透力的是用冷嘲熱諷的方式,評論孩子的各種表現。這些言語上的虐待常針對以下幾種情況:
一、孩子偏離期待時
孩子表現出任何偏離父母期待的態度或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的砲轟。
對孩子自尊的影響是:孩子將記住最好遵從別人的期望,他心裡的新想法和個人願望都應該忘掉。
二、威脅到父母的權威
當孩子的態度威脅到父母的權威時,受到的辱罵將升級,變得更惡毒。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時,這種母親會看不得女兒變得嫵媚、漂亮、吸引人;這種父親會覺得兒子高大的身材和體育方面的成績對他是一種威脅,或者嫉妒兒子對女性的吸引力。
三、看不順眼的任何事
這種父母隨時可能對孩子言語虐待,也許直接貶低孩子,或以間接諷刺的方式表現,對孩子提出完美主義的苛求,而且永遠不滿意。這使他們的孩子成年之後自尊極其脆弱,對別人的評語極度敏感。
■ 體罰孩子的父母
這類父母,出於各種原因,一般是因為他們自己缺乏愛,無法控制暴力虐待孩子的衝動。與酗酒者的孩子結果類似,家庭成了一個危險而且難以預測的環境。孩子記住的是:不論他在哪裡,無論他做什麼,永遠都不安全。更嚴重的是,他覺得自己對這種狀況負有部分責任。
一位病人童年時曾經受到暴力虐待,他說:「我那時候覺得我父親打我,是因為我表現得不好;因為他不打我姐姐,所以我覺得是我的錯。我是個沒用的孩子,挨打是活該。」
父母中的另一方不干涉,往往是被動同謀,徹底使孩子認為他沒有任何內在價值,甚至認定自己的存在,引起了別人的攻擊性。我們把這稱為「家庭內部的祭品」。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深深懷疑自己個人價值並自我貶低:「父母沒有保護我在身體上不受虐待,是因為我不值得被保護。」
■ 性虐待的父母
家庭暴力中罪大惡極的就是父母中的一方有亂倫行為,一般是父親侵害女兒或繼女。孩子在最親密的關係中受到了侵害,無處可逃。隱形暴力的氛圍通常很明顯,少女會收到各種令其產生罪惡感的資訊:「如果妳不做,再也沒有人愛妳了!」「如果妳不接受,我會傷心難過。」「我會狠狠揍妳、揍媽媽還有妳弟弟!」「妳要是告訴別人,我會坐牢,那就是妳的錯。」
不舉發也不保護女兒的這種母親,往往是被動或主動的同謀,她會帶給孩子這樣的壓力:「妳要是不肯,我們都會受折磨。」
一位十六歲的病人被繼父性侵,她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我同意,我覺得自己是壞女孩、不正常。如果我拒絕,他說我對他態度差,我拘謹不開放。如果我繼續抵抗,他會對我媽媽和我弟弟很兇作為報復。所以我覺得我媽媽寧願我屈從於他。」
被性侵的孩子的自尊會受到極為嚴重的傷害,往往會罹患各種精神疾病,比如「邊緣型人格」。
.
issue
很遺憾,許多父母並不稱職,但更遺憾的是許多孩子的自尊因此犧牲。
.
《#恰如其分的自尊【暢銷經典版】》
L’ estime de soi
.
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弗朗索瓦‧勒洛爾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3)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之前有朋友希望我討論父母的不成熟行為,我透過這本書的內容,補充在這篇。父母對孩子的自尊影響很大,這我們都知道了。但傳統父母視而不見,這種狀況到現在還會出現。
還好現在社會夠進步了,有自覺的父母越來越多。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其實跟兒童青少年保護相關專業的社工多聊聊,會聽到更多辛酸的故事。
祝願您,能認清我們已經長大了,有了足以脫離有毒父母而獨立的力量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聞挖挖哇粉絲被追殺!? 社會周遭有像應思聰這樣思覺失調症的病患該怎辦? 如何拒絕下個小燈泡悲劇發生... #追殺#小燈泡#新聞挖挖哇 #我們與惡的距離#思覺失調症#不定時炸彈#新聞挖挖哇 于美人走出婚變擁抱傷痛 http://yt1.piee.pw/ERTXW 謝忻不倫戀暴瘦真相 http:...
精神病攻擊性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真實與幻覺>
我在住院醫師時,遇見一位病人。他家裡十分富裕,上面一個姐姐,下面一個妹妹,他是家裡的唯一獨生子。也因為是唯一的男孩,父母把他看的十分重要。
我遇見他的那天,他喝得酩酊大醉摔倒在山上,卻沒人發現,後來被巡山的警察發現送來了醫院,發現他右腳完全無力,起因他暈倒躺在地上的時間超過12小時,因為一直正躺著,以致坐骨神經被壓迫而損傷,導致腳無法動彈,即便他骨頭並沒有受傷,而送至急診時他腿都發紫,從來膝蓋以下,尤其是腿的後側,都是紫紫綠綠的。當時是由神經科醫師會診我至病房,轉至病房時他已清醒,只是說出來的話讓人摸不著頭緒,說有人要殺他、有人跟他搶食物,時不時跟空氣講話;經過神經傳導檢查,他坐骨神經病以及以下分支功能剩不到10%,恐一個永久性的傷害。而酒醒了之後的幻覺,並不是醉酒導致出現的,而他本身的思覺失調症,也俗稱精神分裂症導致幻覺。
思覺失調不僅導致他時常出現幻覺,還導致他一下子變得非常正常,一下子又有被害妄想症,好像他身邊的人都要害他。他正常的時候也會聯絡許多女性朋友,都是他口中所謂的「女朋友」,她們來醫院看望他,每次一過來就很大一群人,不止一兩位,不知在和他商議著什麼,並且經常來看望他。但是由於他有時候他會表現出不同的人格,有時具有很大的攻擊性,就像旁邊出現的不同聲音在他耳朵裡面,就好似一種引導,引導他自殘已起她們注意,總是拄著一個ㄇ字柺杖笑向她們迎來,而又各種哀哭表演讓她們留下,似乎在刷著什麼存在感……
當他有暴力傾向人格出現時,他會攻擊身邊的醫生或者護理人員,必須得把他放進禁閉室或束縛,有時白天正常但半夜時分,他會拄著柺杖慢慢爬去到其他病房,把其他病人的一隻腳綁在床欄,期待他們一下床就會摔倒。其他病人總是抱怨害怕他半夜起來再攻擊別人。護理師給他送食物後,他冷不提法地拿筷子去攻擊他人,無論人時地都讓人捉摸不透。
他說他在航空局上班,專門研究其他國家的衛星,以保護我們自己國家人民和其他國家的安全。
後來,我們安排了老師指導他進行復健,練習如何走路如何發力、如何正確使用柺杖走路。因他上週才把物理治療老師咬到肩膀流血,其他物理治療師仍邊堤防邊每天教他訓練右腳及核心,教導他如何自理,如何生活。在這期間,每個人說話都如此小心,避免刺激到他;小心翼翼地維護他的自尊,同時也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從他父母口中我們知道他們家裡十分富裕,有一家已經上市了的公司,他本來是家裡唯一的繼承人,可是卻受到了父親的忽略,把他送至美國獨自生活的唸書,可是命運卻彷彿給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陪伴他最長時間的好朋友在大學的時候因為校園槍擊案中被射殺去世了,之後他便一蹶不振,整天喝酒去學校及公司鬧事,嚴重到無法完成他碩士學位,嚴重到被美國警察逮捕之後聯絡外交部送回臺灣。
到後來來到我們醫院的精神病房,很長一段時間後,所有暴力、幻覺以及攻擊傾向隨著藥物的控制越來越少。
那天他的爸爸媽媽來醫院接他出院,在這幾個月以來他的父母頭髮白了不少,我們極心疼他和他的父母,特別是他在美國的遭遇,或許他無法承受打擊,又或許他多麼希望他人的關愛,這一切使他父母操碎了心。真切的希望他們未來都能夠好好的,互相陪伴,互相照顧。
精神病攻擊性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兩天前,有名雙和醫院的確診病患,因不滿要被隔離,持水果刀於院內揮舞,致使三位護理師受輕重不一的傷勢。又因為該名病患屬確診,支援員警出任務的相關規範多,甚至成功壓制病患後,員警是否需要隔離都是問題。最慘的莫過護理師,
三位護理師受傷後,緊急送到雙和醫院的手術室急救。一位氣胸,一位腹部受創,還有一位23歲的年輕護理師,右手韌帶和神經受損,將來是否能回到職場都情況未明。甚至這三人因為頻繁近距離接觸確診者,會不會就此確診都不知道。
該名確診者媒體公布的資訊不多,只知是名62歲的男性,是否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或不穩定因素尚且不知。事後侯友宜下令要嚴懲該名病患,並親自到病院探訪護理師們,還包上個大紅包慰問。
我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人痛罵為什麼不保護好護理師的安全。但怎麼想都知道這應該是不可能的事情,醫院不可能在種種程序中,去檢查每個病患是否具有攻擊性。因為會持水果刀工及護理師的案例,也就是如此稀少的個案,甚至在資源調配上也不可能花心力多這層防護,誰都知道醫院資源吃緊。不管這名病患是否為社會弱勢或精神病患,此次新聞案件都讓人對這類病患的偏見越來越深,甚至網路上護理師們的憤怒也已然到了極限。
我很無奈。就算該名護理師康復,在有後遺症返回職場,且職場也願意接納的情況下,未來也不容樂觀。很多這類案例並非是職場排擠,而是當你看到右手並不具備相應的靈活操作時,你會有種拖累團隊的無力感,進而想離開這個傷心地。
我相信短期內會有相當大筆的捐款,但都無濟於事。
而這僅僅是疫情新聞中的一小角,幾個月後就將被社會所遺忘。新聞中的三個護理師,也將不再受到社會矚目。多年後可能會有一則某家媒體的回顧報導,配上當事人復健後重回職場或轉職的影音訪問,背景是有些煽情的悲情音樂。
要對社會有信心,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唉。
精神病攻擊性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新聞挖挖哇粉絲被追殺!?
社會周遭有像應思聰這樣思覺失調症的病患該怎辦?
如何拒絕下個小燈泡悲劇發生...
#追殺#小燈泡#新聞挖挖哇
#我們與惡的距離#思覺失調症#不定時炸彈#新聞挖挖哇
于美人走出婚變擁抱傷痛
http://yt1.piee.pw/ERTXW
謝忻不倫戀暴瘦真相
http://yt1.piee.pw/JEXRB
女醫師擔心男友不倫出軌
http://yt1.piee.pw/HK5TP
【20190709 一個警察之死 】
完整版請點▶▶http://yt1.piee.pw/JE85T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00:30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 !
請訂閱【新聞挖挖哇】https://goo.gl/3dAk9f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王俸鋼#馬在勤#洪素卿#戴志揚#空姐莎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noRR0Szsz4/hqdefault.jpg)
精神病攻擊性 在 舒翠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整個醫療體系中有關精神病醫療是非常薄弱的,而在精神疾病中尤以吸食毒品造成的腦部病變最為危險,因此,為健全公衛服務網,針對局內結構性問題應改進:
1.仿照台北市的做法全面退出門診醫療行為業務,衛生局及衛生所回歸到公共衛生宣導及防治。
2.精神病患的訪視:以現有人力不足之下建立健全機制。公衛護士及醫院訂立模式,病患入院後由醫院監管,出院後資料交由衛生所,再針對沒有定時回診吃藥的高危險群患者進行實際訪視。
3.與警察局、消防單位組成訪查小組,針對有危險性、攻擊性及沒有接受治療的精神病患實際訪查。
4.公衛護士、警察局、消防局對於精神病患的行為模式、思考邏輯及反射動作,應開設課程進行教育訓練,確保第一線訪視人員安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uPSPhOAe_s/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zRwLEyKRYTFU01HF15KfyoxNe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