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慢性疾病!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是最佳處方】
依據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isty Federation)於2016年公布各國過重及肥胖盛行率(BMI≧25)資料,臺灣男性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3.7%,女性為30.8%。若與APEC之 19個國家比較,男性排名第10名、女性排名第15名;與APEC之 11個亞洲國家比較,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亞洲中段班(資料來源: 註1)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肥胖是各類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子。目前國人肥胖/過重盛行率雖趨於穩定持平,但肥胖、重度肥胖、腹部肥胖,協同糖尿病盛行率的比例卻均在持續增加中;顯示,以控制體重或身體質量指數的肥胖防治策略,有其限制;重新檢視並提出關鍵的「健康體位」概念,始能對症下藥。(資料來源: 註2 )
「國健署」指出「肥胖是慢性病,減重以調整生活最重要」
一、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1)健康吃
■三多三少-多喝白開水、多吃蔬果、多全穀雜糧、少油、少鹽、少糖。
■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熱量;或減少攝食300大卡熱量,且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就可以每週減重約0.5公斤。
■並且要注意控制體重時,每日攝取熱量不可低於1200大卡。
(2)快樂動
■每次至少10分鐘、每週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僅能維持體位及基本體能
■如果要達到減重或提升體能的效果,須有30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若能加入高強度有氧運動或高低強度間歇運動,更容易達到減重及健康促進的效果。
■此外,還要至少二天的大肌肉群肌力運動,不但可增加肌肉量,更可增加胰島素敏感度,降低代謝症候群罹病風險。
(3)天天量體重
■可隨時提醒自己維持健康的體重。
二、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依醫師建議加上套裝減重計畫
三、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依醫師建議加上藥物輔助治療
(資料來源: 註1)
【Reference】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臺灣腦庫)」: http://bit.ly/2xaOZTK
➤「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 http://bit.ly/2ZQdiCq
➤「臺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http://bit.ly/2klhew0
➤「探究弱勢兒少保護個案之風險管理與身心發展」: http://bit.ly/2WzkOk3
➤「預防接種服務財務解決對策」: http://bit.ly/2I2cw0B
➤「人口高齡化與社會福利-社會投資的反思」: http://bit.ly/2YXEXSz
1. 來源:
➤➤資料
∎ (註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肥胖是慢性疾病!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是最佳處方】 : http://bit.ly/36QbBZr
∎ (註2)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全面建構健康體位生活與文化指導原則】-前言(Page 12) : http://bit.ly/2LQXbxM
➤➤照片
∎(衛生福利部)「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調查沿革」: http://bit.ly/2S9RUaZ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肥胖 #過重 #危險因子 #健康體位 #慢性病 #減重 #調整生活 #調整飲食 #運動生活
#健康吃 #快樂動 #天天量體重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BD怪獸Podcast #SimpleProtein贊助播出 #SBDTaiwan 本集節目,由Simple Protein 濃縮乳清蛋白 贊助播出: 好的蛋白質 提升生活品質,全國唯一雙潔淨標章認證,清爽好喝不甜膩! 輸入折扣碼【CHIOUGRR】享優惠!官網滿599還免運! 🚀 傳送門:h...
「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的推薦目錄:
- 關於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在 遠離肥胖從調整「飲食」及「運動」開始維持健康體重的小秘訣 ... 的評價
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肥胖是慢性疾病!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是最佳處方】
依據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isty Federation)於2016年公布各國過重及肥胖盛行率(BMI≧25)資料,臺灣男性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3.7%,女性為30.8%。若與APEC之 19個國家比較,男性排名第10名、女性排名第15名;與APEC之 11個亞洲國家比較,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亞洲中段班(資料來源: 註1)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肥胖是各類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子。目前國人肥胖/過重盛行率雖趨於穩定持平,但肥胖、重度肥胖、腹部肥胖,協同糖尿病盛行率的比例卻均在持續增加中;顯示,以控制體重或身體質量指數的肥胖防治策略,有其限制;重新檢視並提出關鍵的「健康體位」概念,始能對症下藥。(資料來源: 註2 )
「國健署」指出「肥胖是慢性病,減重以調整生活最重要」
一、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1)健康吃
■三多三少-多喝白開水、多吃蔬果、多全穀雜糧、少油、少鹽、少糖。
■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熱量;或減少攝食300大卡熱量,且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就可以每週減重約0.5公斤。
■並且要注意控制體重時,每日攝取熱量不可低於1200大卡。
(2)快樂動
■每次至少10分鐘、每週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僅能維持體位及基本體能
■如果要達到減重或提升體能的效果,須有30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若能加入高強度有氧運動或高低強度間歇運動,更容易達到減重及健康促進的效果。
■此外,還要至少二天的大肌肉群肌力運動,不但可增加肌肉量,更可增加胰島素敏感度,降低代謝症候群罹病風險。
(3)天天量體重
■可隨時提醒自己維持健康的體重。
二、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依醫師建議加上套裝減重計畫
三、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依醫師建議加上藥物輔助治療
(資料來源: 註1)
【Reference】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臺灣腦庫)」: http://bit.ly/2xaOZTK
➤「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 http://bit.ly/2ZQdiCq
➤「臺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http://bit.ly/2klhew0
➤「探究弱勢兒少保護個案之風險管理與身心發展」: http://bit.ly/2WzkOk3
➤「預防接種服務財務解決對策」: http://bit.ly/2I2cw0B
➤「人口高齡化與社會福利-社會投資的反思」: http://bit.ly/2YXEXSz
1. 來源:
➤➤資料
∎ (註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肥胖是慢性疾病!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是最佳處方】 : http://bit.ly/36QbBZr
∎ (註2)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全面建構健康體位生活與文化指導原則】-前言(Page 12) : http://bit.ly/2LQXbxM
➤➤照片
∎(衛生福利部)「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調查沿革」: http://bit.ly/2S9RUaZ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肥胖 #過重 #危險因子 #健康體位 #慢性病 #減重 #調整生活 #調整飲食 #運動生活
#健康吃 #快樂動 #天天量體重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肥胖是慢性疾病!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是最佳處方】
肥胖及其相關慢性病,是現今世界各國首要的健康課題,也是民眾相當關注之保健話題。然而,過去在因應的對策上,始終著眼在以「教育個人」及「體重數字」的方向,比如:營養及運動課程、一對一諮詢、減肥門診、減重班、政策宣導揪團減重......等。
其策略應用上,過度著重「減低體重、減少熱量」這樣的負面概念,減重的效果往往因課程或計畫的結束無法持續,個案面臨了復胖的經驗,而衝擊了維持健康體位之信心;不僅效果有限,也忽略了體重正常、肌肉不足的「隱型肥胖者」。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以建議國家健康政策的發展為己任,深刻了解 「肥胖防治」為多種慢性病預防的重要關鍵,特於104年以專案形式委託成立研議團隊,嘗試為國人尋求更全面的解決之道。 ( 資料來源: 節錄自【國家衛生研究院 論壇】出版品「全面建構健康體位生活與文化指導原則」議題召集人序 : http://bit.ly/2wmGJ1Y )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呼籲重視肥胖對健康的危害。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也有2倍風險。
研究證實,當肥胖者減少5%以上體重(如成人90公斤,減少5公斤),就可以為健康帶來許多益處,高血壓、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疾病將可改善。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106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7項與肥胖有關,希望民眾留意自己及家人是否有肥胖問題,從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開始採取行動,一起達到「肥胖走、健康來」。
「肥胖是慢性病 減重以調整生活最重要」
肥胖是因為熱量攝取過多、消耗太少,導致熱量累積,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除遺傳外,主要受到致胖環境及生活型態因素的影響。
若為20歲至65歲輕度到中度肥胖者(BMI介於27至35之間),當醫師告知有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心血管疾病或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時,減重可以達到控制或改善上述疾病與症狀。
【國健署】提供適合輕度到中度肥胖者首重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必要時,依醫師建議再加套裝減重計畫或藥物輔助治療,需要考量個人時間、經濟狀況、副作用及執行意願與配合度,無論採取哪種方式減重,都需要調整生活型態,才會成功。
一、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1)健康吃:三多三少-多喝白開水、多吃蔬果、多全穀雜糧、少油、少鹽、少糖。
(2)快樂動:每次至少10分鐘、每週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僅能維持體位及基本體能,如果要達到減重或提升體能的效果,須有30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若能加入高強度有氧運動或高低強度間歇運動,更容易達到減重及健康促進的效果。
(3)天天量體重:可隨時提醒自己維持健康的體重。
二、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依醫師建議加上套裝減重計畫
三、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依醫師建議加上藥物輔助治療
( 資料來源: 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 http://bit.ly/2DoJh4Z )
【Reference】
1. 資料來源:
【國家衛生研究院 論壇】出版品「全面建構健康體位生活與文化指導原則」: http://bit.ly/2wmGJ1Y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 http://bit.ly/2DoJh4Z
2. 照片來源: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http://bit.ly/2DqgvR8
3.【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全面建構健康體位生活與文化指導原則】: http://bit.ly/2wmGJ1Y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book/
購買資訊:
>>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http://book.nhri.org.tw )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衛院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食品藥物管理署 #食藥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王英偉 #潘文涵 #健康九九網站 #肥胖 #慢性疾病 #調整飲食 #運動生活 #糖尿病 #代謝症候群 #血脂異常 #高血壓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膝關節炎 #痛風 #健康吃 #快樂動 #天天量體重 #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康九九網站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國家衛生研究院 (中華民國)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SBD怪獸Podcast #SimpleProtein贊助播出 #SBDTaiwan
本集節目,由Simple Protein 濃縮乳清蛋白 贊助播出:
好的蛋白質 提升生活品質,全國唯一雙潔淨標章認證,清爽好喝不甜膩!
輸入折扣碼【CHIOUGRR】享優惠!官網滿599還免運!
🚀 傳送門:https://www.simpleprotein.tw/
邱個最愛口味:濃可可/奶茶/草莓/咖啡❤️
好喝,真低讚!激推爆推推到爆👍
#32 總量訓練管制?長跑訓練建議,邱個閃到腰- 怪獸Q&A【SBD怪獸Podcast】
何老師心靈酸辣湯
➤ People who need a break, hate their job.
➤ 規律訓練,規律生活,Dream Job.
➤ 如果你喜歡你的工作,那你會覺得一點都不辛苦。
Q1: 邱個閃到腰,下背痛。
➤ 放假太久回來訓練,邱個閃到腰?訓練過頭?
➤ 訓練過度,常常會隔天才開始痛。
➤ 脊椎微損傷,肌肉拉傷?急性受傷?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 不建議自行滾筒放鬆下背與脊椎骨/腰椎,請特別注意。
➤ Feeling Good effect。
➤ 下背痛,反射性收縮疼痛,須重新建構脊椎(核心)穩定性:
腹式呼吸,核心呼吸法保護核心,不要一直試探受傷不舒服的部位。
➤ 步入中年,還是有可能練過頭。
➤ Excercise你追求當下的痛快感覺,Training你追求長期的持續進步。
Training的人見好就收,Excercise的人會做到爽....
➤ 何老師的課表,永遠有硬舉。(最具保健效果的訓練)
➤ 每次訓練都有硬舉,只有重的硬舉跟輕的差別。
➤ 重的硬舉給你刺激,輕的硬舉給你恢復。
➤ 硬舉,注意,核心呼吸法要做對。
➤ 放假/荒廢很久,重新回來訓練,問候PR要小心。
➤ 訓練應該如同刷牙洗臉,重點不是熱血,是規律。
Q2:自我訓練測驗PR與訓練的問題,來自紐約護理師的問題。
➤ 刺激,疲勞,恢復,適應。刺激只佔一個小部分,疲勞恢復也非常重要。
➤ 現代人常常最難掌握的,就是疲勞恢復。
➤ 吃飽/睡好/多喝水,唯一推薦。建議不要減肥飲食。
➤ 增肌減脂同時進行,連專業選手都算困難。
➤ 睡眠,推薦TED Talk演講,Matt Walker。
https://www.ted.com/talks/matt_walker_sleep_is_your_superpower
睡眠TED系列影片:
https://www.ted.com/series/sleeping_with_science
推薦書:Why We Sleep: Unlocking the power of sleep and dreams.
作者:Matthew Walter博士
➤ 睡眠是隱藏版的訓練,很重要,好的睡眠品質可以保存好的訓練效果。
➤ 無可取代的睡眠品質,無可取代的最大肌力。
➤ 睡眠6小時以下,必然影響所有運動表現。
➤ 6~12小時期間是最好,7~9小時的連續睡眠建議,盡可能配合。
➤ 黃金午睡20分鐘(補充睡眠)推薦。
➤ 如果一定必要熬夜,就一定要減量訓練,因為恢復不了,何苦堆疊疲勞?
➤ 連續忙碌工作的建議課表安排與討論,重要。
➤ 課表調整,用不同的RM數來調整與評量,還有變化動作/多重用槓的建議。
➤ 站姿改變(寬站窄站),高背低背槓,高箱蹲/全蹲,變化動作輪換建議。
➤ 舒筋活血?低強度訓練的療癒效果,是大重量訓練的最佳夥伴。
➤ 訓練適應是『特殊性』的刺激,疲勞則是『多元』的。
Q3:長跑的重訓?(有兩倍自體重深蹲硬舉的基礎)
➤ 達到優秀合格的肌力基礎之後,專項轉換就要調整,將肌力訓練退位成輔助訓練。
➤ 維持型的肌力訓練,最低繳款金額訓練法?(得到足夠的刺激)
➤ Prilepin's Chart 總量管制圖表建議,重要!
➤ 肩推 + 硬舉 (最單純也推薦的動作組合)👍
➤ 深蹲 + 臥推 👍
➤ 跑步經濟性的訓練重點,爆發式訓練增加腿部肌肉剛性。
➤ Prilepin's Chart 的詳細說明。
➤ 為什麼吃到飽餐廳會吸引人?人會傾向吃下他不需要的大食量....
Q4: 來自腫瘤科醫師的鼓勵,麵包包加油!
➤ 對於科學研究的考證與追求。
➤ 愛莉莎莎議題的延伸討論與結論,是科學的大勝利嗎?
➤ 運動科學的限制:短期研究,初學受試者,小樣本。
➤ 科學素養的需求,邏輯素養的重要。
➤ 小朋友的學習建議,多著墨邏輯判斷,少做規範限制。
➤ 推薦好書:『健康不平等』
➤ 最能延長壽命的運動是打網球?真的假的?
Q5: 國軍on-line,如何當兵建議訓練?
➤ 國軍伙食,給軍人蛋白質攝取量不足,以『運動員』的角度來看。
➤ 伙食預算的限制,蛋白質不足。
➤ 團體訓練限制,建議週末Easy Max訓練。
➤ 對於國軍的訓練建議。
❤️ 廣告/業配合作 Email聯繫邱個:chiou@sbdapparel.com.tw
❤️ 邱個IG: @chiougrr
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gHvDx3IiTU/hqdefault.jpg)
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夏日疲倦症候群 #越睡越累 明明夏天吃不好,居然還瘦不下來?最近天氣炸熱!只要在戶外待上幾分鐘,就開始狂飆汗、炎熱難耐!難免心情焦躁不安,疲勞感也隨之湧上,越熱越笨,腦袋當機了嗎?疼痛也變嚴重了!活在氣溫不斷攀升的地球,我們該怎麼應對呢?來聽聽宜婷和雅惠從食、衣、住、行破解!她們打算如何渡過這個如烤箱般的夏天!🔜🔜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抗熱消暑的小技巧?食、衣、住、行破解!
🔸夏天疲倦、失眠、易怒,怎麼辦才好!
🔸為什麼夏天越睡越累?
🔸為什麼夏天吃不好還瘦不下來!
🔸天哪!夏天怎麼頭更痛了!
#夏天五大迷思
🔸Q1 為什麼夏天越睡越累?
▫日照時間變長,身體的褪黑激素分泌下降,影響睡眠
▫與夏天溫度與濕度環境有關
🔸Q2 為什麼夏天吃不好還瘦不下來?
▫腸胃道是吸收水分第一線,當水分補充不足時,腸道功能受到影響,造成便秘、腹脹等情形
▫夏天愛喝手搖飲料,裡面含有的茶類和糖份容易使腸道脫水加劇,營養失衡
🔸Q3 發怒是因為天氣太熱,還是我的情緒也中暑?
▫研究指出,溫度上升時,人與人之間衝突增加4%
▫夏天的壓力賀爾蒙上升,讓我們隨時處於備戰狀態
🔸Q4 天哪!夏天怎麼頭更痛了?
▫潮濕悶熱環境,會使慢性疼痛者更容易誘發疼痛
▫夏天身體容易脫水,發炎指數相對上升
🔸Q5 越熱越笨,腦袋當機了嗎?
▫夏天因水分流失快,容易導致身體電解質不平衡,造成頭痛、頭暈、抽筋,大腦效能也會變差
▫高溫會影響大腦認知功能
🔸如何安然渡過炎炎夏日
🔸食:
▫多補充水分,維持體液平衡
▫減少會造成身體脫水的飲食,如咖啡因及酒精
▫多攝取纖維質食物如:椰子、黃瓜、柑橘類
▫採少量多餐、輕食類飲食如:蒸蛋、沙拉、粥、水煮青菜
▫補充適量維他命D可幫助睡眠
🔸衣:
▫避免身體直接曝曬造成中暑
▫選擇抗UV衣服防曬
▫選擇絲、麻、棉寬鬆衣物幫助散熱
🔸住:
▫提早睡前入睡準備,放鬆活動及關掉3C產品
▫選擇遮光性良好的窗簾
▫適時調整室內溫度,保持良好睡眠環境
🔸行:
▫選擇正確運動時間,避免正中午和睡前大量運動
▫室內外溫度差距太大會使身體容易焦慮緊蹦,可隨身攜帶絲巾或薄外套保護頭頸部
🔸近年來夏日氣溫一年比一年還要創新高,像水煮青蛙的概念,我們時常活在當下卻不自覺,所以我們更要好好重視,安然的渡過夏天!
TalkShow :賴宜婷 Bear Lai。汪雅惠 Zona Ya-Huei Wang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 黃詠荃。 Festiva Hsieh 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FtrggnCHjQ/hqdefault.jpg)
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流體太極:長壽又健康的真髓:身‧心‧靈‧魂 調和」介紹
訪問作者:周東寬(醫學博士)
內容簡介:
片面追求肉體的健康並非真健康
心理的活動會作用於全身細胞
心底湧現希望,能鼓舞自癒力和免疫力
「流體太極」與「蟑螂體操」為健康打基礎
隨著醫學進步,現代人越來越長壽,但長壽卻不等於健康,日常生活需要人幫助、甚至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的老人相當多,如何「健康長壽」,已是現代人都得面對的課題。想要維持健康,就要注意身心調和,除了內在、心靈要保持積極樂觀,身體的保養也很重要。
台灣駐日本代表謝長廷大使與日本抗老名醫&醫學博士周東寬醫師聯手打造的健康養生書,融合古今智慧的健康見解,並提出「流體太極」與「蟑螂體操」等奠定健康基礎的具體方法,告訴你:讓身、心、靈都取得均衡,才是生龍活虎到天年的關鍵!
▶動作簡單、有招無式、氣隨骨動的「流體太極」:謝長廷大使自創的流體太極,使用了太極拳的圈道、雲手和纏絲手的原理,同時結合現代街舞及傳統氣功,是在自然形式下運動身體,讓體內的氣流流動,進而取得身、心、靈平衡,是一種任何人都可以輕鬆舞動身體的健康法。
▶每天30秒就能改善健康的「蟑螂體操」:周東寬醫師獨創的蟑螂體操,藉著活動肩膀和背部肌肉,來刺激細胞分泌「長壽荷爾蒙」,不僅對脊椎好、對雙腳好,甚至對全身健康都有幫助,是一種連老人、小孩都可以輕鬆進行的簡單體操。
活在長壽社會裡的生存智慧,全繫於身、心、靈、魂的磨鍊
書中更明確指出,人體自身以及人體與自然界都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包括人體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人體的健康、人體的結構,以及人體變化和自然變化的相互關係等,彼此之間都有關聯,這和現代醫學、西洋醫學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以胃痛為例,中醫認為「胃痛」的原因,並不單只是胃本身的問題,因為人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所以不僅在功能上會相互協調、互為補充,在病理上也相互影響,所以要改善胃痛,整個身體的狀況都必須加以掌握才行。
此外,人體與自然界也同樣密不可分,人類活在自然界中,時刻與所處的外界溝通交流,身心活動與自然氣候、地域水土、工作及生活等因素息息相關,一旦外界發生變化,身體自然就會產生生理或病理反應,因此身、心、靈的平衡也相當重要。換句話說,真正的健康並不僅侷限於肉體,而是身、心、靈全體都得取得均衡狀態,所以想要健康,環境、精神壓力等也都要調整到全體都取得均衡狀態才行。
作者簡介:謝長廷
1971年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在學期間即參加律師考試,以最優異的成績取得律師資格,同時也取得司法官考試合格。
1974年,日本京都大學法學碩士畢業,1976年,日本京都大學法學博士課程畢業
1981~1988年擔任台北市議會議員
1989~1995年擔任立法委員(國會議員)
1998~2005年擔任高雄市長
2000~2002年擔任民主進步黨主席
2005~2006年擔任行政院長(相當於日本首相)
2007年,第12屆總統選舉民主進步黨候選人
2016年6月9日起,擔任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
流體太極創始者,於2015年註冊登記
作者簡介:周東寬
1978年畢業於日本昭和大學醫學院。
1986年在埼玉縣開業,醫院名稱叫做「車站大樓せんげん台醫院」
1990年設立醫療法人健身會並擔任理事長。
2003年設立南越谷健身會診所,擔任院長。在昭和大學醫學院兼任講師,並於獨協醫科大學擔任非專任講師,是位醫學博士。融合西洋醫學以及東洋醫學,從事於飲食的指導、運動的指導,以及導入最新的檢查機器,致力於預防醫學。另外採取身心醫學療法,實踐綜合性的健康管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TFR7iZq6-c/hqdefault.jpg)
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在 遠離肥胖從調整「飲食」及「運動」開始維持健康體重的小秘訣 ... 的推薦與評價
現代人外食比例偏高,高熱量飲食攝取過多且缺乏運動,導致熱量消耗太少,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縣府衛生局建議民眾可從日常生活中的「飲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