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政治看女權】
一「痛訴自己遭町長性侵 日本草津町唯一女議員被公投罷免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國際蘋道/日本】許仁碩:一顆喉糖,揭露日本女性從政困境】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68433603296710&id=584986081641475
「因為交不到女朋友就覺得全世界對不起他的人,會怎麼對待他的另一半呢?」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91647660917497&id=100002168395737
【賴天恆/第一次「仇女」就上手】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85/2894184?from=udn-referralnews_ch1008artbottom
仇女懶人包: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6522111729508&id=633434507
社會頭條一寶 2.0:許多男人在網路上肆意發表不負責任的厭女留言,其實就是一種在網路世界對女性施加暴力的表現。
這些人總是可以很輕易地說出一些惡毒的話來攻擊女人,現實生活中是如此,網路世界也是如此。
多一點同理心,不要讓自己成為殺人兇手。
#厭女
一
竺宥璋:看了令人心碎的一則新聞⋯
哥只想說,多一點同理心,永遠不要輕易論斷人!
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躲在螢幕後打出來的酸言惡語,會對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謹言慎行啊⋯
#新聞連結在一樓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65377834316289&id=178614532992620
制裁「壞女人」的方式很多。這當中當然包括比較「溫和的提醒」,像是說教、揶揄、嘲笑;到比較「直接的手段」,像是羞辱、醜化、譴責、公審,甚至訴諸暴力、脅迫、性騷擾、性侵害。
https://www.plurk.com/m/p/mtv07t
「仇恨言論說出的當下便確認了誰該來接收。它本身並不描述任何傷害,更不是在說完後產生傷害的後果。說出仇恨言論本身就執行了傷害,它確認了社會中哪些人是比較低等的。」
Judith Butler,
〈Excitable speech: a politics of the performative〉,1997。
「網路上的仇恨言論從來不是「開玩笑」而已,無論是非自願性處男對俊男美女的叫囂,或是針對女權、針對男同志的嘲諷,文字會傷人,而敘述久了、多了,傷人的就可能不只是文字了。」
來源: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7728657161164&id=663261163
那些塑造或好玩跟風仇女風氣的人其實全部都是共犯
因為他們散播女生就是母豬下賤活該被殺的觀念
根本邪惡源頭
這世界是很多智障的
他們會打從心裡相信這種觀念
然後付諸行動
https://twitter.com/SaloNyx/status/1008626234287255552?s=19
有些暴力是孤絕至極的產物。
情/殺:「情感」不是暴力的動機,控制才是
https://sosreader.com/n/user/@haveyouheard/article/5a8ea384eceaedde8df7ddec
白黴菌:滑ㄌ五分鐘臉書:
社會新聞三寶年輕男人中年男人老男人的新聞:
【年輕男人因女方不是處女,將她分屍後畏罪自殺。】
【中年男人因覺得妹妹過太好,他過不好,持刀到妹妹工作的牙醫診所,卻找不到妹妹,便砍王姓醫師和二位護理師洩恨。王醫師死亡。】
【老男人因拿不到妻子千萬房產,分屍離婚妻子死不認罪】
留言替兇手辯稱男人因有精神疾病或邊緣型人格才會殺人,一定有苦衷。女方一定有錯才引發殺機。怪女人怪法官怪廢死。
關於女人的新聞:
【美國愛荷華州即將通過全國最嚴格墮胎法,一有心跳則不可墮胎】
【愛爾蘭墮胎合法通過新聞底下:『墮胎的女人是屠夫冷血殺人!』】
以後會持續提醒這些事。
每天發生不缺題材。
仇女社會會繼續包容這些死巨嬰,放任男性巨嬰們到處傷害他人,最後怪女人同性戀性少數司法身上。
#巨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76273802409043&id=100000793172163
白黴菌:沒有什麼比仇女者心態好分析了,他們講話愈是詆毀,其實反映愈是內心的自卑。
例如,
仇女者常說:
『女權主義者通常又肥又醜,不然為什麼正妹都不屑女權?』
教徒眼中的正妹之所以是正妹,跟外表沒太大關係,跟她們是否溫順聽話有關。
一旦正妹開始展現自主性,想法不再輕易被男人左右,不再無條件迎合男人喜好,那她就轉職成一個人人可欺的超級婊子了。
同理,仇女者會這麼痛恨女性主義者,是因為女性主義者不把他們當作宇宙中心奉承。
得不到的,就要把他批評得一文不值讓自己心理好過點:『哼,不是對方不選我,是我不屑要,女權主義者鐵定又肥又醜!』
這就是,傳說中的酸葡萄心理囉。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62254200477670&id=100000793172163
陳紫吟:在解釋為什麼不應該以「洗碗機」代稱女生的那篇文章裡,其實完全沒有說玩遊戲被雷不能抱怨,只是要說「洗碗機」這個詞是帶有「要女性閉嘴」意涵的蔑稱
有些人認為,那個留言之所以稱女生「洗碗機」是因為這是在講遊戲,而玩遊戲特別容易碰到讓人不高興的狀況,所以講話比較難聽也是正常的。今天那篇文突然湧入很多要我閉嘴或甚至還有拿我臉書的個人資訊來性羞辱「球經不就是肉便器」的留言(#你要的性別不平等證據在這裡),其實從這些留言就能發現,以下這件事並不符合事實:以「洗碗機」代稱女生(或其他歧視)的情況只會發生於玩遊戲的時候,因此不會造成「這種用詞會傷害女生的平等地位」的結果
我不認為「人可以事先任意主張自己將於特定情況傷害他人,而後若傷人行為發生就不算數」,這應該可以分成兩點來看,首先是我不覺得人會只在特定時刻傷人,其他時候都能控制好,其次是,假設退一步來說,有人真的只會在特定時候有糟糕行為,比如玩遊戲時特別容易發表歧視言論、酒後就容易家暴、開車時就容易生氣並找人吵架、當市長時就容易失言,假如有人真的有類用於以上的情況,那他也沒道理要求其他人在這些「特殊情況」發生時原諒自己,而是應該自己想辦法克制,或乾脆不要玩遊戲、不要喝酒、不要開車、不要當市長
-
一直想看曼恩的《不只是厭女》但卻一直還沒看的人(畢竟書有點厚,前三章又比較難讀)可以考慮去看那篇貼文裡的某串留言,在那串留言裡充分顯示了厭女機制是如何運作的:將女性區分好壞,懲罰壞女人(罵他們)獎勵好女人(不罵他們),藉此達到規範女性行為的效果,並將「好女人」拉入鞏固父權體制的陣營。不過那個留言在比較前面的部分,在看到之前,你需要先略過一堆大喊洗碗機的留言 #溫馨提醒:請不要因此遷怒你家的任何家電產品
-
附帶一提,多虧那整串留言裡的其中一個人,讓我發現 #好好保護自己 這個相簿的其他功能,原本這個相簿是專門放一些噁男留言,以方便在意的人預先封鎖(相簿名稱來自檢討受害人的金句,但當然不代表我認同這句話)不過今天發現還有個附加功能是:假使你就是噁男(雖然你可能不一定有這個認同,但總之相簿裡的留言你每個都很喜歡)可以嘗試向他們寄送交友邀請。開場白可以用:我在女權份子的臉書看到你,感謝加友,你好帥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97360907070646&id=584986081641475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數位網路性別暴力,民團盼政府積極推動數位性別暴力防制政策。朝野立委也提出相關草案,希望行政院儘速提出對案。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671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
網路性別暴力新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您已登入N號房:韓國史上最大宗數位性暴力犯罪吹哨者「追蹤團火花」直擊實錄
全面失控的數位時代,
沒有人的身體和性是安全的!
那一天,我們看見握在手中的地獄……
與我在週二所介紹的「我是金智恩」和今天的「您已登入N號房」,這兩本書都是描述韓國極具指標性的性暴力、性別歧視與不平等的重大事件,兩本書的作者都並非旁觀的第三者,而是與事件切身的當事人,由「火」與「煓」組成的獨立記者團體。兩人在大學時,為了報名新聞獎,決定以「非法拍攝」為主題展開採訪,卻就此揭發了韓國史上最大宗的網路性犯罪──「N號房事件」,成為案件吹哨者及最初報案人,震驚全球。
那些由商業與惡意構築的邪惡道路,卻是所有傷痕所累積而成。
非法拍攝、脅迫未成年、
熟人凌辱、合成裸照……
我的隱私,我的身體,
我的性,竟變成他人的娛樂
網路上的惡蔓延之迅速,超乎我們想像
在Telegram聊天室裡,加害者散佈非法拍攝影像、
脅迫未成年自拍,還惡意合成熟人照片,
恣意發表性騷擾及厭女言論,甚至以此獲利。
加害者毫無愧意,也不擔心被捕,
更事先擬好撤退守則;被害者飽受威脅,
只能獨自恐懼,甚至成為玩物也一無所知;
旁觀者從起初的震驚、真相的刺激,
最後則隨著時間,遺忘了那個黑暗的平行世界……
我們的世界,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講句實在話,我自己也是相關犯罪的受害者,甚至有人為了攻擊我的政治表態,不惜藉此做為要脅。
但我真的無所謂,我本來就不會因為這樣影響到我的心理狀態,更不會為此改變我所傳達的價值觀與理念,正如我打從一開始在碰觸任何別人不願接觸的議題時,我就勇於攤在陽光下,絲毫不隱瞞我的真實身分一樣,你越是坦蕩蕩,勇者越是無畏。
這次推薦的兩本書,實際從閱讀到推薦都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在許多人還在陰影下舔拭自己的傷口時,去要求每個人都能展現豁達是不對的,但我們能夠有更多的同理心與包容心,告訴這些正歷經磨難的人你並不孤單。
蔡依林/五月天阿信 玫瑰少年 - 「你並沒有罪,有罪的是這個世界。」
IG : Awater0911
專屬社團 -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博客來∣https://reurl.cc/Nrqjb9
■誠品∣https://reurl.cc/R0v4GD
■金石堂∣https://reurl.cc/lRvVxd
■讀冊∣https://reurl.cc/kZldD3
■MOMO∣https://reurl.cc/Q94d0O
■時報∣https://reurl.cc/j8l57n
網路性別暴力新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質疑台北市沒有做疫調、沒有做匡列?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市長曾帶頭說「#疫調沒有用了」,又長期不公布確診者足跡,讓台北市的疫情資訊根本不透明。
六月底,士林養護中心、北農等多起群聚案件陸續被媒體及議員揭露。市民赫然發現,這些案件,不是沒有在市府記者會中說明過,就是只有輕輕帶過。
一個多月以來,記者會上,充滿柯市長的各種口號與新名詞, #清零計畫、#冷區殲滅、#熱區圍堵、#焦土作戰、#暴力手段,但就是沒有這些早該跟市民們說明的群聚案件,市長更試圖否定這些案件是「群聚」。
這麼明顯的落差,不得不讓民眾懷疑:疫調做到哪裡去了?
柯市長團隊從 6 月 24 日開始,就把這個越來越廣泛的質疑,定調成「親綠網軍」散布假訊息,大力否定。直到昨天,又從新聞稿、記者會、「打假專區」與各個網路管道多管齊下,力圖扭轉市民對台北市不做疫調的印象,並稱這些質疑是否定基層努力。
但是,對於疫情資訊的發布,柯市長團隊仍舊十分消極。市府在 6 月 30 日公佈了一例「公園守護者」公共足跡之後, 7 月 3 日又悄悄地新增了 7 例的公共足跡,卻不在記者會中說明,也沒有任何新聞稿發布。昨日,又悄悄上傳 5 例公共足跡,一樣沒有任何說明。
就在記者會後,我們又發現今天新增了 3 例公共足跡,但為什麼記者會中都不提呢?
過去,只要有公共足跡公佈,政府都會說明這些個案的基本資訊,包括:年齡、性別、居住地、發病日、病況、確診時間、在哪裡染疫、接觸史、是否有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讓大家更了解疫情的樣貌及可能風險。
這些,都是在 #疫調單 中規定必須調查的基本事項,也是「#確診個案發布原則」中授權地方政府發布的內容。而且經我透過立委辦公室向CDC確認,台北市每一案的疫調單都有確實上傳,但在疫情高峰的時候,細膩度不如以往。
可是,市府一面說自己做得比中央規定的還要嚴格,一面卻極少在台北的疫情記者會中說明這些疫情資訊,還說「發布原則」限制很多。事實上,市府連原則中允許發布的內容,也都極少公開。
台北市疫情記者會公佈資訊的消極程度,甚至在地方產生了一種說法:與其從記者會了解疫情,不如從環保局的清消、消防局救護車的出動狀況,來判斷台北市的疫情。
市府總說,批評市府不公開疫情資訊,是否定基層的努力。但是,真正不把基層的努力呈現在市民面前的,其實是充滿政治與媒體算計的柯市長與他的發言團隊。
6/28,當時還沒被調職的余燦華科長就在專案報告中點頭承認,不公布足跡是市長的決策。
柯市長的政策,造成民眾的誤解,卻死不認錯,推說是民眾、網軍、有心人士否定基層的努力。
是誰在否定基層努力?
是在記者會上消極提供疫情資訊的柯市長,否定基層的努力。
是明明甩鍋基層,還用公關照洗白的柯市長,否定了基層的努力。
是造成防疫工作指揮混亂,執意要求局長休假、調離疾管科人員的柯市長,否定了基層的努力。
如果柯市長真的認為基層的努力值得肯定,請不要在疫情記者會繼續發明新名詞、噴口水,請好好地說明每一個公開足跡,讓台北市民取得我們應該得到的疫情資訊。而不是讓市民繼續生活在一個要靠民眾、媒體、議員爆料來猜測疫情發展的城市之中!
網路性別暴力新聞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數位網路性別暴力,民團盼政府積極推動數位性別暴力防制政策。朝野立委也提出相關草案,希望行政院儘速提出對案。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671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網路性別暴力新聞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追求真相.深度紀錄.多元觀點 ◤
看更多新聞:
■【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網路性別暴力新聞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灣領先全亞洲通過同性婚姻法已經一年了。大家的爸爸媽媽都還在嗎?
根據調查,支持同婚的民眾將近53%,而且有超過9成受訪者認為「同婚通過對個人沒有影響」。不過還是有大約3成認為同婚對社會有負面影響。以全球來看,在疫情下性少數的生活比起一般人更不容易,這次世界都在看我們就來聊聊台灣同婚一年和疫情下的全球性少數。
5月17日這一天是國際反恐同日,宣示說不論你是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雙性人、跨性別,也就是我們說LGBT等等不同的性少數,都不應受到暴力和歧視威脅;
灣在這天通過同婚,也就是一種宣示。
台灣同婚合法到現在有3553對同志登記結婚。不過不是同婚法過了就沒事,現在同志團體還在爭取跨國同婚跟平等收養的權利。而且調查裡面也發現,很多同志還是不敢跟職場主管出櫃,擔憂職場霸凌或是升遷機會受阻。同婚通過了,也不代表社會對同志就比較友善,大家還是要繼續加強性別平等教育。
其實台灣的狀況目前不算太差,根據一項針對歐盟27國的新的研究,歐洲大多數男女同志就算結婚後還是會避免在公共場合牽手,也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工作場所感覺受到歧視。在歐盟和英國,每10名受訪者中就有1名受訪者表示,在過去5年中曾遭受過肢體或性攻擊。太多LGBT還是生活在陰影中,害怕被嘲笑、歧視甚至被攻擊。波蘭就甚至還建立了30個所謂LGBT free zone,告訴大家說,我們這裡沒有LGBT。
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家在同婚合法後,還是要訂定反歧視法,不只對於性少數,對於少數族群、移民和移工或是身心障礙者的歧視都需要更多法律上的保護。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今年反恐同日就發表聲明說,在疫情大流行之下,LGBT等性少數族群變得更脆弱,也呼籲大家要團結反對歧視,支持所有人自由平等生活的權利。
就以我們鄰近的南韓來說,這一陣子第二波疫情再啟,主要就是因為有一名29歲的男子,他不知道自己感染,就去了梨泰院的5家夜店,前後接觸了5千多人。後來就有媒體報導,特別強調他去了2家同志夜店,引發網路上仇恨同志的言論。南韓社會在同志議題上本來就比較傳統保守,因為這樣現在還有3千多人不敢出面或者是提供假資料,對防疫造成影響。
所以其實台灣在這方面真的是滿進步的。很多回教國家甚至都還有對同志的刑罰,像是伊朗、茅利塔尼亞、沙烏地阿拉伯、蘇丹和葉門甚至是直接判死刑。
最近北非的摩洛哥還有一件很離奇的事。這個同性性行為不合法的國家,最近出現了一樁對同志的仇恨犯罪。一個在IG上有60萬粉絲的網紅,他自己是男跨女的同志喔,但是他說為了揭穿摩洛哥男人虛偽的面紗,拍影片呼籲摩洛哥人下載同志app冒充成同志,去釣出自己的同志家人。
結果這起事件像滾雪球一樣演變成了一場仇恨運動,有一百多人被出櫃,其中一個人傳出自殺。更因為疫情,所以待在家沒事的人就照他的方法,利用app揪出同志家人,因為防疫封鎖,這些被出櫃的人也面臨家暴的風險。結果臉書和IG緊急刪除她的帳號,說不允許這種事。
台灣同婚只是一個起點,比起婚姻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平權,既然台灣在這個領域是亞洲第一,希望除了台灣的LGBT可以繼續爭取權利,也可以影響到周邊的國家。想要結婚的同志們,我以過來人的身分歡迎大家入坑,不要後悔就好!如果你對這台灣同婚一年和全球LGBT議題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喔。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網路性別暴力新聞 在 Join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網路 時代,民眾定定佇線頂拄著各種的數位性別暴力,有真濟目前猶無法律通處罰,對真濟受害者造成困擾佮創傷,雖然行政院佇頂個月有公佈數位網路性別暴力的十大類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