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月第一週 國內外大事報你知】
【一週大事關注焦點:中國與歐盟達成雙邊投資協議/美國對歐盟產品加徵關稅/萊豬進口政院宣布地方自治條例牴觸中央無效/非本國籍人士暫緩入境一個月/台人赴東南亞工作連續七年成長】
國外:
#中國與歐盟達成雙邊投資協議
中國和歐盟雙邊投資(the 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CAI)協議,若歐洲議會通過後,中方將對歐盟開放市場。
#美國對歐盟產品加徵關稅
雙方互相加徵關稅的行為,這也是雙方長期對補助波音以及空中巴士補貼爭端的一部分。美國對法國實施葡萄酒及飛機零件加徵關稅,而歐盟則是受WTO授權而對美國加徵關稅。美國表示:「歐盟使用了冠狀病毒席捲之下的貿易量來當作參考資料」經濟已大不如前,仍是用以前的標準徵關稅,美國也要實行報復性關稅。川普的「美國優先」顯示出貿易保護主義對於美國的重要性,但對歐盟來說,他們的產品同樣也需要出口。
國內:
#萊豬進口政院宣布地方自治條例牴觸中央無效
明年元旦開放進口萊豬,政院抵觸中央法規的地方自治條例無效,也呼籲地方政府配合政府規定做事,不要因個人利益,而有標準不一的情況。
#非本國籍人士暫緩入境一個月
因英國變種病毒個案出現,日前指揮中心宣佈非本國籍人士禁止進入台灣一個月,居家檢疫只能一戶一人,也暫停來台轉機。
#台人赴東南亞工作連續七年成長
主計總處17日公佈2019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總計73.9萬人,較2018年增加2000人或0.4%,其中赴東南亞地區者增加8000人,而赴中國(含港澳)、美國工作者則分別減少9000及3000人。
-
中國與歐盟雙方談妥了投資協定,長達七年的談判,達成共識,不過仍須等待歐洲議會批准。縱使歐盟七月時才表達了對香港的關切,並提出禁止進口軍事設施給香港,但與中國的關係仍是曖昧不明。儘管歐盟早已知道中國對其他國家安全的威脅,甚至中國侵害人權、勞權的事蹟罄竹難書,但歐盟在經濟考量仍大於安全之上。就等後續歐洲議會同意協議與否。不過歐盟成員相當不滿,認為是德國強迫簽約,德國為了其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利益,施壓成員國在重大問題上讓步。
如今歐盟與中國達成投資協定,此項協定可能是近期中國最大的政治勝利,隱約透露出歐盟不與美國站同一陣線的訊息,甚至未來可能默許中國迫害等種種行為,這也是拜登上任後的挑戰。
政府放寬萊豬進口,但是訂定殘留量以符合國際標準,並確切做好產地標章。比國民黨政府開放萊牛時做得配套措施來得嚴謹。但部分地方政府原先有訂定零檢出的〈地方自治條例〉,導致各縣市政府出現標準不一情況,於是政院宣布以中央行政命令為主,若有牴觸中央法規皆無效。
冬日疫情升溫,病毒再次席捲而來的機會很大,全球疫情也因英國變種病毒的出現,而陸續暫停英國航班及郵件進入。台灣方面,在變種病毒個案出現後,宣布明年元旦起非本國籍人士暫緩入境。
台灣在2020年,防疫表現優異,使得人民能夠正常生活及工作。12月底,紐西蘭機師的不謹慎造成了防疫破口,幸好指揮中心依舊超前部署,早在12/1便公告出入八類場所要配戴口罩,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配戴口罩,防疫破口,不至於擴散。
近年台灣新南向政策有成,加上中美貿易戰,使得許多企業遷往東南亞或回台投資,也讓近幾年赴中工作的台人減少,而轉往東南亞的人逐年增加,畢竟中國加強對國內企業的管控連自家人企業都可能直接被國家收割,加上針對中國出口貨品的關稅壁壘,使得企業紛紛出逃,也讓更多的工作機會轉往東南亞。然而,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雖然縮小,但整體仍持續擴大,未來美國制裁的對象是否會轉向其他國家仍需觀察,如美國已經開始加徵對歐盟的關稅,可以看出貿易戰的矛頭已開始轉向。
#JanuaryW1 #Eventsoftheweek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要了解歐洲怎麼看2020這種總統大選,可以先從歐洲怎麼看美國開始。我們常說歐美歐美,其實從歷史來看,從移民和探索到征服和開發,很多歐洲人會把美國看做歐洲的延伸,當初歐陸受到納粹統治的威脅時,美國出手相助,當時英國首相邱吉爾都說這是新世界拯救舊世界。二戰後,美國「馬歇爾計劃」把相當於今天1280億美元...
美國對歐盟產品加徵關稅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9/27-10/4 一周大事〕
在每週的 #時事專欄,我們會用政治和經濟的角度帶大家看三則 #當週時事,希望八百壯士們跟我們一起關心全球大小事!
#政時事
⠀⠀⠀⠀⠀⠀⠀⠀⠀⠀⠀⠀⠀
1⃣ 抗議刑法修正草案 印尼爆發學運
印尼政府原訂於 9/24 將《刑法修正草案》 (RUU KUHP) 送入國會表決,但因草案內多項法條極具爭議性,包括侮辱正副總統,最長將被判處三年六個月的刑期、除因遭強姦而墮胎之外,任何形式的墮胎皆違法、與非婚姻關係的伴侶發生性關係將被判罪、刑法草案中的 252 條甚至規定了使用巫術為刑事犯罪等,而引起國內外的輿論壓力。
印尼總統佐科威 (Joko Widodo) 於 9/20 時宣布「暫緩修法」,但卻迴避抗議民眾的主要訴求:撤回法條、回復印尼肅貪委員會 (KPK) 的獨立性。印尼各地自 9/23 開始爆發大規模抗議遊行,數萬名大學生展開學運包圍國會,要求佐科威撤回《刑法修正草案》。而迄 10/1 為止,各地鎮暴行動已造成三名示威者死亡,數百人受傷,假若佐科威再繼續迴避訴求,料將進一步加深印尼示威衝突。
2⃣ 宗教團體提出「墮胎需於 8 週內施行」的公投提案
合ㄧ行動聯盟理事長彭迦智提出女性墮胎需要在 8 週內實行的全國性公投提案,認為嬰兒 8 周即有心跳,基於尊重生命應停止任何理由的墮胎行為,因此提案修正《優生保健法施行細則》中 24 週內可以人工流產的規定,並且已通過第一階段連署,中選會將進一步舉行聽證會。
此舉也引發許多反彈,首先,很多女性的月經週期是不穩定的, 8 週可能根本來不及發現自己懷孕;此外,羊膜穿刺的實施通常在 16-20 週, 8 周根本無法確保嬰兒的身體健康。「墮胎」是女性身體自主權與嬰兒生命權之間的拉扯,兩者應該協商出一個合理的界線,將自己的信仰道德規範強壓在女性身上,不僅不尊重女性身體自主、也過於簡化尊重一個生命的定義。
3⃣ 破五萬份!台灣與德國建交請願將排入國會議程
日前有一名德國民眾向德國國會提出請願案,請願內容為希望德國與自由民主的台灣建交而非壓迫人權的中國。請願書連署人數須超過五萬份、並由執政黨與在野黨至少各兩位議員同意才能排進國會議程,而連署人數也已經在 10/3 超過門檻。
駐德代表謝志偉表示這也顯示了德國當前的氛圍,德國人對於中國設置維吾爾族再教育營與使用不當武力壓制香港反送中十分關心,德國外交部長在今年一月也曾向中國主席習近平表示「不接受武力威脅台灣」,種種互動使台灣在國際上備受關注。
#經時事
1⃣ 快時尚巨人倒下! Forever 21 宣告破產
每個人的衣櫃中都曾住過一、兩件 Forever 21 的衣著,低廉的價格、多元的風格、偌大的店面和迅速的展店讓 Forever 21 在 2010 年代成為快時尚龍頭之一,也成為無人不曉的品牌。在 2014 全盛時期的年收益更高達 3.8 億美元,全球展店超過 480 家。
然而,週日 (9/29) 快時尚龍頭 Forever 21 向法院聲請破產,關閉海外 40 國的 350 家分店, 178 家位於美國本地的店面也將結束營業。主因可以歸咎於過度快速的展店、佔地過大的實體店面和模糊的品牌定位。
2⃣ WTO 同意美國對歐盟加徵關稅 美歐貿易戰登場
由於歐盟對空中巴士 (Airbus) 進行不當的補貼,美國在 2004 年便向世界貿易組織 (WTO) 進行控告,如今, WTO 批准了美國對歐盟產品加徵關稅,以消除歐盟帶來的銷售損失,預計美國所有徵收的關稅將達到 75 億美元左右。而這項長達 15 年的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 (Boeing) 的爭端裁決,也為接下來的美歐貿易戰拉開序幕,全球也將受到重大的影響。
3⃣ 澳洲、印度央行再度宣布降息
澳洲央行 (RBA) 在本周二 (10/1) 再度降息一碼 * ,這次已是澳洲今年度第三次降息。
澳洲今年 8 月的失業率創新高,是降息的主要因素之一, 再加上澳洲國內乾旱以及中美貿易戰導致中國對澳洲的進口需求放緩,也都是這一連串貨幣寬鬆政策的原因,RBA 藉著降低利率,期待通膨率的提升以刺激就業率。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央行 (RBI) 也於今日 (10/4) 宣布降息以刺激經濟成長。
近幾個月國際的降息潮,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到今年底都沒有降息的打算。受惠於中美貿易戰轉單等影響,台灣的經濟表現優於預期,在短期內並要跟進這一波貨幣寬鬆政策。
(*一碼 = 0.25 %) ⠀
#時事 #生活 #新聞 #本週時事 #一週大事 #世界大事 #一週時事 #國家大事 #政治 #經濟
美國對歐盟產品加徵關稅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要了解歐洲怎麼看2020這種總統大選,可以先從歐洲怎麼看美國開始。我們常說歐美歐美,其實從歷史來看,從移民和探索到征服和開發,很多歐洲人會把美國看做歐洲的延伸,當初歐陸受到納粹統治的威脅時,美國出手相助,當時英國首相邱吉爾都說這是新世界拯救舊世界。二戰後,美國「馬歇爾計劃」把相當於今天1280億美元的重建資金,其中四分之一給了英國;五分之一給了法國;十分之一給了西德。所以這種跨大西洋阻止共產主義蔓延的共識是一致的。
因為歐美這種國際秩序從杜魯門到歐巴馬,12位戰後美國總統,不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總統執政,歐美關係雖然曾受到考驗,但不曾崩壞,但我們先來看看歐洲是怎麼看川普的。他大喊「美國優先」,退出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對歐盟進口產品徵收大量關稅、對反歐的普丁俄羅斯採取和解政策、找北韓金正恩等獨裁者作秀,對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等支持民主的領導人反而沒有這麼在乎。德國《柏林日報》還報導,說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在新書中提到,川普曾稱梅克爾是「北約裡面最會跳踢踏舞的人」,就是說她很會閃躲,川普還在電話上向法國總統馬克宏抱怨,說德國是北約裡面糟糕透頂的夥伴。而且川普在支持英國脫歐的過程對歐盟充滿敵意,加上最近防疫不利、種族主義和警察暴力的帶來的分裂,應該都已經讓歐洲人感到越來越危險。
拜登則是歐巴馬時期的副總統,也是在美國參議院工作了36年的老將,對歐洲人來說,他就是一個多邊主義者和國際主義者。對受到脫歐、俄羅斯普丁還有川普威脅的歐洲來說,拜登當然比較有希望讓美國重回正軌。除此之外,拜登對歐洲還有特殊的個人情感,他曾經對媒體說自己的祖父曾告訴他:「喬,記住,你身上最好的一滴血是愛爾蘭血統」,他也講說走在愛爾蘭
梅奧郡巴利納的街道上有多感動,因為他的曾曾曾祖父在移民美國之前就住在那裡。所以有些英國人覺得他應該對英國有特殊的情感,上任後可能組成英美聯盟。
可是川普的祖父也出生在巴伐利亞王國,也就是今天的德國啊,他也自己說身上流著德國人的血。但是川普這個月就傳出川普要大量裁撤駐德美軍,從3萬4千多減少到2萬5千多。其實德國在戰後復甦很成功,現在德國算是富裕,所以這個駐軍並不是要保護德國的。在蘇聯解體將近30年後,美軍駐紮在德國其實是一種對歐洲承諾的象徵,除了對抗俄羅斯,也有到中東和非洲行動的便利。不只是這樣,川普上任以來,多次批評德國,還要求德國把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2%,還說柏林不這樣做的話就是拖欠。甚至去年,美國對歐盟徵收25%的鋼鐵關稅和10%的鋁關稅,這個做法大大影響了德國的汽車工業。他還威脅要對進口汽車徵收關稅,根本就是要激怒柏林。
所以德國人不反對川普連任都很奇怪,畢竟他一上任就讓美德戰後幾十年緊密的軍事合作關係變得很複雜。德國外長馬斯甚至說,就算川普下台,雙邊關係也很難修復。他強調說川普已經讓跨大西洋關係變得很糟。這不是說有一個民主黨總統的人就能改變,因為歐美關係已經出現了結構性的變化。
歐美這麼多年都是靠北約這個防衛合作組織形成一種西方的軍事力量。但是北約的章程裡面聲稱 「共同遺產 」是歐美團結的基礎,這句話對美國人來說,讀起來一年比一年古怪;尤其美國人口結構早就已經轉型。現在美國人口年齡中位數是38歲,大部分的人對於冷戰已經沒有什麼記憶,更不用說構成大西洋聯盟這種歐美同盟情感基礎的世界大戰了。
跟1948年相比,現在更多的年輕美國人是亞裔或拉丁裔。跟過去一個具有絕大多數歐洲血統的美國已經不同。但是毫無疑問的若拜登選上,他所主持的白宮會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與歐洲合作,緩和貿易分裂,不會像川普把歐盟當作另一個民族國家而反對。但是你說歐美會走得更近,現實來說大概很困難。
歐洲人感覺就是不喜歡川普也不care拜登,但至少拜登支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俄羅斯態度強硬,相信巴黎氣候變化協議,是伊朗核協議的堅定信徒。而且看起來外交老手拜登現在想要一把抓,除了對中國友好,在反對脫歐下,跟英國還有歐盟都想保持好關係。不過隨著美國疫情失控國力大傷,現在的國際局勢有可能讓拜登這樣左右嗎?這些都是未知數,前提還是他要先維持領先的民調而且拿下總統位置再說。你怎麼看川普與拜登的對決呢?歡迎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美國對歐盟產品加徵關稅 在 曾柏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中美貿易戰,台灣或成最大輸家?!
🍎柏瑜吃果子 ep.09 🌍
(不方便看影片的朋友,也可以看內文喲)
【川普一推文全球經融大震盪】
川普5月5日一則推文,宣布要在5月10日把中國貿易關稅提高到25%,隔天中國股市應聲倒地,大跌超過5%。川普在談判尚未結束前,突如其來的奇襲,在全球金融投下震撼彈,股市震盪餘波未了。
從2016年選舉期間,川普就高舉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競選口號,要反制不公平的貿易競爭,重振美國經濟。上任以後退出TPP、以進口關稅威脅歐盟和加拿大、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爭,都圍繞著當初的政策主軸。
在中美貿易戰中,川普的用詞都相當煽動。「中國在偷美國工作」、「中國在偷美國的錢」、「中國偷走美國技術」、「我們不能放任中國不停強暴我們國家」!
【其實歷任總統都會對中威脅取消最惠國待遇】
一直以來美國對中都有大量貿易逆差,2016年美國進口五千億產品,中國卻只買了一千多億,雙方貿易逆差達三千三百多億。
美國在2018年時發表了232調查報告,認定從中國進口鋼和鋁,有損美國國家安全。川普隨即宣布針對中國進口的洗衣機、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元件,課徵高額的反傾銷關稅,同時把鋼進口提高到25%、鋁提高到10%,並簽署了中國經濟侵略備忘錄。
2018年4月,一份懲罰性關稅商品清單,洋洋灑灑高達1330樣,要對中課徵六百億美金關稅。中國也立刻以大豆、飛機等106項商品課徵一百億關稅予以反擊,貿易戰一觸即發!
原本年中時雙方終於坐下來開始協商,同意減少美中兩千億的貿易逆差,中國還承諾要跟美國進口能源與農產品,美國則要求中國正視盜版與技術侵權問題。可是過程中雙方仍持續在角力,在台面下不斷召開公聽會,討論要課徵多少關稅,在對方面前揮舞刀劍。
【一言不合就課稅一怒之下就發推】
一直到川習兩人在G20高峰會上見面,雙方衝突裁漸漸平緩。兩邊就智財權、技術轉移進行討論,協議要簽署「諒解備忘錄」。
結果協商還沒結束,川普就突然宣布提高關稅。根據白宮官員透露,這是因為中國代表團在協商過程中出爾反爾,認為智財權修法在中國不可能實現。川普一氣之下怒發推特,隔天亞股就應聲倒地。
【川普或成最大贏家?】
這次中美的貿易談判,因為衝突層級非常高、牽涉範圍非常廣,已經如同「無煙硝的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若以經濟面來說,像是汽車製造業必須使用鋼、鋁原料,成本因此大幅升高。中國停止進口美國大豆,對於養豬業、畜牧業來說也有很大的影響。這樣的貿易戰,對雙方經濟都是非常不利的。
可是就政治面來說,目前看起來川普卻佔盡上風。
中國面臨股市大跌、經濟上的損失、還有無法量化的社會成本,都近一步威脅到習近平的領導權威。美國也將在明年進行總統大選,就連在野的民主黨都支持川普的對中策略。
夾在美中之間的台灣,到底是遭受池魚之殃,還是將受惠於轉單效應?
在貿易戰開打時,美國課徵的反傾銷關稅,有很多的太陽能電池是由台灣製造,美國法官卻認為台灣輸出到美國的電池,同樣必須被課徵。
他提出的理由是,台灣太陽能電池部分原料來自中國,因為很難查證到底有多少比例,乾脆一併視為中國製造。那麼對於台灣相關產業來說,是非常嚴重的打擊。
目前熱烈討論的自經區,也是在於要不要開放中國原料來台加工,再以MIT作為產地輸出。可是如此一來,就是向國際表明台灣要在美中貿易戰裡和中國站在一起,要成為中國洗產地的輸出口岸。
全球沒有哪個地區能夠避開貿易戰火,但是台灣要成為美國砲口對準的目標,還是在火網中尋求最低的傷害,是這波貿易戰底下最大的問題。
#中美貿易戰 #川普 #習近平 #自經區
美國對歐盟產品加徵關稅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想加入我們大家庭?立即Send份CV過黎:
▶ hr@money-tab.com
1) 本月活動,現正接受報名:
《施傅試堂分享會(香港站)》《King Sir樓市講座》《郭釗 - Hea富外地樓試堂》
https://edu.money-tab.com/activity
2) 我要做股神APP下載:http://onelink.to/mtapp
3) 緊貼我們社交平台,不錯過任何免費分析/教學:
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dWNwPuaS1o2dIzugNMXWtw?sub_confirmation=1
讚好Facebook專頁: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
本週的重點又回到貿易戰,雖然過去數月已多次提到,但局勢的發展再度成為市場焦點。而事件的背後卻是一把雙刃刀,更可能影響環球經濟的佈局。
上週貿易戰正式展開,美國開始向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共340億產品。可是特朗普似乎未達到其目的。本週初隨即發動新一輪攻勢,把關稅的金額提高至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徵收10%關稅的建議產品清單,徵求公眾意見,令市場一度出現恐慌情緒。現時需要這個兩個月左右時間進行徵求意見的過程,其後美方才可能採取行動,故在未來兩個月的時間內存在不少不確定性。
可是筆者較為注意這個新的名單中,共200多頁看文件包括了早前未有提到消費品,如服裝、手袋、手提包和數碼相機等等。這些產品對人民生活息息相關,隨時影響通脹的未來的走勢。現時,美國的通脹率已接近3%水平,當中受到石油上升的影響﹔而剔除了油價的核心通脹亦去到近年的高位2.3%。如關稅一旦執行,除了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下降外,通脹的壓力亦因此上升,這或多或少將影響未來聯儲局加息的步伐。
如週五時直播所指,美國一直努力保持自身大國的地位,當受到威脅時,美國不惜以經濟、貿易、外交等多方面進攻,如當年的日本,被美國利用廣場協議打倒,最終墮入永不翻身之局。中國自改革開放後經濟一直高速發展,威脅美國霸主地位,以美國人「老大」的思為模式當然是出擊,推倒中國的強勢發展。不過除了中國外,歐盟整體亦是美國的假想敵,兩者關係亦敵亦友,雙方的貿易頻繁,可是衝突亦不少。如早前就進口車輛的問題,歐美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新北約方面的會談中亦就軍費方面引起衝突。不過本週末,特朗普仍有兩個重要會面,分別是英國首相文翠珊及俄羅斯總理普京,兩者均是歐盟的「眼中釘」,特朗普卻是轉過頭來發展友好甚至有機會是貿易上的合關係,可密切留意。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