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月第一週 國內外大事報你知】
【一週大事關注焦點:中國與歐盟達成雙邊投資協議/美國對歐盟產品加徵關稅/萊豬進口政院宣布地方自治條例牴觸中央無效/非本國籍人士暫緩入境一個月/台人赴東南亞工作連續七年成長】
國外:
#中國與歐盟達成雙邊投資協議
中國和歐盟雙邊投資(the 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CAI)協議,若歐洲議會通過後,中方將對歐盟開放市場。
#美國對歐盟產品加徵關稅
雙方互相加徵關稅的行為,這也是雙方長期對補助波音以及空中巴士補貼爭端的一部分。美國對法國實施葡萄酒及飛機零件加徵關稅,而歐盟則是受WTO授權而對美國加徵關稅。美國表示:「歐盟使用了冠狀病毒席捲之下的貿易量來當作參考資料」經濟已大不如前,仍是用以前的標準徵關稅,美國也要實行報復性關稅。川普的「美國優先」顯示出貿易保護主義對於美國的重要性,但對歐盟來說,他們的產品同樣也需要出口。
國內:
#萊豬進口政院宣布地方自治條例牴觸中央無效
明年元旦開放進口萊豬,政院抵觸中央法規的地方自治條例無效,也呼籲地方政府配合政府規定做事,不要因個人利益,而有標準不一的情況。
#非本國籍人士暫緩入境一個月
因英國變種病毒個案出現,日前指揮中心宣佈非本國籍人士禁止進入台灣一個月,居家檢疫只能一戶一人,也暫停來台轉機。
#台人赴東南亞工作連續七年成長
主計總處17日公佈2019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總計73.9萬人,較2018年增加2000人或0.4%,其中赴東南亞地區者增加8000人,而赴中國(含港澳)、美國工作者則分別減少9000及3000人。
-
中國與歐盟雙方談妥了投資協定,長達七年的談判,達成共識,不過仍須等待歐洲議會批准。縱使歐盟七月時才表達了對香港的關切,並提出禁止進口軍事設施給香港,但與中國的關係仍是曖昧不明。儘管歐盟早已知道中國對其他國家安全的威脅,甚至中國侵害人權、勞權的事蹟罄竹難書,但歐盟在經濟考量仍大於安全之上。就等後續歐洲議會同意協議與否。不過歐盟成員相當不滿,認為是德國強迫簽約,德國為了其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利益,施壓成員國在重大問題上讓步。
如今歐盟與中國達成投資協定,此項協定可能是近期中國最大的政治勝利,隱約透露出歐盟不與美國站同一陣線的訊息,甚至未來可能默許中國迫害等種種行為,這也是拜登上任後的挑戰。
政府放寬萊豬進口,但是訂定殘留量以符合國際標準,並確切做好產地標章。比國民黨政府開放萊牛時做得配套措施來得嚴謹。但部分地方政府原先有訂定零檢出的〈地方自治條例〉,導致各縣市政府出現標準不一情況,於是政院宣布以中央行政命令為主,若有牴觸中央法規皆無效。
冬日疫情升溫,病毒再次席捲而來的機會很大,全球疫情也因英國變種病毒的出現,而陸續暫停英國航班及郵件進入。台灣方面,在變種病毒個案出現後,宣布明年元旦起非本國籍人士暫緩入境。
台灣在2020年,防疫表現優異,使得人民能夠正常生活及工作。12月底,紐西蘭機師的不謹慎造成了防疫破口,幸好指揮中心依舊超前部署,早在12/1便公告出入八類場所要配戴口罩,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配戴口罩,防疫破口,不至於擴散。
近年台灣新南向政策有成,加上中美貿易戰,使得許多企業遷往東南亞或回台投資,也讓近幾年赴中工作的台人減少,而轉往東南亞的人逐年增加,畢竟中國加強對國內企業的管控連自家人企業都可能直接被國家收割,加上針對中國出口貨品的關稅壁壘,使得企業紛紛出逃,也讓更多的工作機會轉往東南亞。然而,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雖然縮小,但整體仍持續擴大,未來美國制裁的對象是否會轉向其他國家仍需觀察,如美國已經開始加徵對歐盟的關稅,可以看出貿易戰的矛頭已開始轉向。
#JanuaryW1 #Eventsoftheweek
Search
非本國籍人士暫緩入境一個月 在 我國自5月19日零時起(當地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一)未持有我國有效居留證之非本國籍人士,暫緩入境。緊急或人道考量等經專案許可者除外。 (二)暫停旅客來臺轉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