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嗨大家,又到了年後轉職的旺季了,最近我們發現網路真的充滿著釣魚陷阱,不得不寫一篇貼文呼籲各位要特別留意⋯⋯那就是,如果在餐飲業工作或是要端火鍋的話,真的要當心作業安全了!
·
最近各個社群平台上充斥著「統神端火鍋」的影片,雖然其實影片中根本不是統神,他端的也不是火鍋😆😆😆不過在這段短短八秒的影片中,還是有值得提醒大家要注意的職業安全衛生議題。
·
依照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21條,雇主對於勞工工作場所之通道、地板、階梯、坡道、工作台或其他勞工踩踏場所,應保持不致使勞工跌倒、滑倒、踩傷、滾落等之安全狀態,或採取必要之預防措施。另外依照第322條,也特別規定了雇主對於廚房及餐廳所應加強的清潔措施,其中第8款便規範了廚房之地板應採用不滲透性材料,且為易於排水及清洗之構造,避免因為積水造成打滑。
·
雖然影片不是很清楚,但還是可以看到該廚房的地板整潔度不高,可能就是雇主在管理上有所疏失而沒有確實要求員工加強清潔工作,未來便應該在廚房地面加裝防滑設施,尤其濕滑油膩部分區域更應加強,以避免工作人員滑倒。此外,勞工在運送或分盛高溫湯品作業,或是在打烊後以熱水清洗地板時,最好也要穿著防護具以避免發生危害。
·
總之,在餐飲業的工作場所中其實潛藏了各式各樣的危害風險,不只是跌倒或滑倒而致傷害,其他如油煙、噪音、高溫及切割傷等也都是常見的職災態樣,我們只是用手機看了網路影片覺得會心一笑,但在日常生活中絕對要盡力避免這類危害發生,如果因此而導致不可逆轉的傷害的話,真的就得不償失了
·
最後再提醒一下👉🏻依照勞基法第59條規定,當勞工因遭遇職業災害而致死亡、失能、傷害或疾病時,資方應依照員工的薪資給予醫療費用、原領工資、失能或死亡補償。另依職保法第27條,員工醫療終止後也應按其健康狀況及能力,安置適當之工作,並提供其從事工作必要之輔助設施。
·
不管怎樣,希望大家出門在外工作都能一切平安啦🥴
·
追蹤 @workforce.tw
獲取更多勞動法令小知識
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噪音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職業醫學】~ 拆除工地的職業風險
上週經過板橋的黃石市場,拆除作業已經進行了一半;正在灑水減少拆除時的揚塵。
今天就來聊聊拆除工地可能的職業風險吧⋯⋯
先分為兩大部分:
A. 整體結構的大規模拆除
B. 室內裝潢的小規摸拆除
A. 這類多為戶外開放空間作業,最大的風險在於主體結構的倒塌(人員可能會從高處跌落,或直接被壓在下面)
另外就是作業現場的瓦斯管線及電力是否有切斷,可能會造成火災、爆炸或感電風險。
最後才是作業時的「噪音」及「粉塵」危害。然而因為是開放空間,只要距離拉遠,噪音的分貝數就會大幅下降;粉塵則可以配合溼式作業以減少揚塵。當然,配戴適合的聽力及呼吸防護具,可以讓保護更全面。
B. 這類的作業現場因為在室內,而且往往要避免影響到作業以外的區域,所以通風不佳。
主要的風險反而是「粉塵」。要注意到老房子的隔熱材或屋瓦,都可能使用到〖石棉〗,這是一級致癌物,而且往往要十幾二十年後才發病,說不定那時候都要退休準備安養天年,還要和癌症奮戰。
另外,還有裝潢常用的矽酸鈣板,在拆除時會出現結晶型的游離二氧化矽,這是塵肺症的致病因子。
所以在室內作業的人員,更要注意局部的通風及呼吸道防護具的配戴。
再來,就是拆除用的手工具對身體造成的健康危害,主要原因是「振動」;嚴重時會產生白指症或腕隧道症候群。
作業時,要注意減振,另外作業時間也應避免長時間持續性;依我國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302條規定:當水平及垂直振動最大加速度超過4m/s^2時,勞工每天之振動暴露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
最後,就是「噪音」,因為空間較狹窄,所以噪音暴露避無可避,請一定要配戴聽力防護具。
〖小結〗
其實我覺得最可怕的還是「粉塵」了,因為暴露後很久才發病,說不定自己早就忘了數十年前的暴露和現在的疾病有關,造成求助無門。
如果懷疑自己的疾病和過去職業暴露有關,可以先電洽各地的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會有更完整的說明。
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噪音 在 潘懷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以全齡樂活為目的之公共政策 】
陽明大學醫學院潘懷宗教授、臺北市議員
自古以來,儒、道兩家就把「治身」與「治國」之方互為貫通,由下而上、由淺而深,宋代之後,「不為良相則為良醫」、「保身長全」更成了士大夫們的基本思想。懷宗於108年1月31日應邀前往參加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所舉辦的「全齡樂活」座談會擔任與談人,便以自身鑽研「養生六大招」為開端,循序漸進地談「如何建構以『全齡樂活為目的』之公共政策」,當日現場並有多位優秀與談人,如楊玉欣委員、資深媒體人李艷秋女士及吳志揚委員等,一同分享獨到見解。
第一招:無毒生活環境之營造:政府應提供民眾無毒健康的生活環境。
有關無毒生活環境之營造,是每個選舉候選人都會提到的,像是:台中市長盧秀燕在選前所提出的空污四大主張就獲得許多選民支持、蔡英文總統在競選總統時提到要設立毒物管理署,要從源頭控管有害化學物質,其他像是高雄市長韓國瑜及臺北市長柯文哲都有提到推動電動車、推動共享交通政策,以及柯市府禁用一次性餐具、公車亭等區禁菸等,都是以打造低碳、無毒生活,環境永續經營為目的之政策。
第二招:健康生活習慣: 要讓民眾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根據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相關研究,長期夜間工作可能對健康產生生理節律紊亂、疲勞、睡眠障礙、加重心血管與肝臟疾病等衝擊。
日本一家婚禮策劃公司更是深黯此道,因此與一家睡眠分析技術公司合作,推出「睡眠酬薪制」;在員工的手機上安裝睡眠分析程式,依照睡眠的時間來獲得積分,然後由公司進行統計。例如若每周保持至少5天的睡眠時間超過6小時,就可以積累1000分(100積分=100日元=大約臺幣28元),不到6小時只有500積分,積分可以在公司的咖啡廳和自助餐廳使用。根據該公司的管理人員表示,他們使用這個系統之後,不但改善了測試員工的健康狀況,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並更具創造力。因此他們決定正式採用這個獎勵系統。
第三招:維持快樂心情:營造一個讓民眾心情愉快的環境。
民眾最關心的莫過於「民生問題」,民生問題解決了,心情自然愉快。像是增設公托及公幼就是每位候選人都會提出的,例如:新北市長侯友宜提出『擴大公托規模,未來四年將倍增公共托育量』、台中市長盧秀燕提『設立兒童安全及教育委員會,增設公托及公幼』、台南市長黃偉哲提出『增設弱勢優先的公立幼兒園』、桃園市長鄭文燦提出『增加親子館、公托、日照、公幼等設施』,還有臺北市長柯文哲提的『增設非營利幼兒園』等,都是在強調托育政策重要。
第四招:聰明的運動場所:提供民眾良好的運動環境或運動設施。
近幾年,臺北市教育局開放校園場地讓民眾方便運動就是個很好的政策。前總統馬英九在擔任台北市長時全力推動「一區一運動中心」、侯友宜市長選前提出的「完成林口、新店及五股3座運動中心以及瑞芳1座運動公園」,以及盧秀燕市長提出的「增設兒童及國民運動中心」都是在強調運動環境的重要。
另外,歐美對於運動環境之營造更是「直接拿錢補助你上健身房運動」,直接給你一張卡片裏面存有健身額度,在歐美國家認為,健康的體魄是用預防得來的,他們寧願拿錢給人民做運動,也不要花大筆金錢來給民眾治療疾病,在他們認為,治病要花的成本更多、更不划算!
第五招:正確的吃:讓人民吃得安心,不會吃到問題食物。
2019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多項重大政策或措施,例如:為預防大規模食物中毒,將「鐵路便當」納入食安管制、修正《食品業者登錄辦法》,規定宅配、外送美食業者也要登錄列管、農委會為配合「食安五環」政策,和教育部共同推動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政策,另外,為避免廚餘養豬成非洲豬瘟防疫漏洞,農委會對未具有廚餘蒸煮設備之養豬場,於2018年12月24日起輔導調整改用飼料養豬,並同步就國內2,045場廚餘養豬場,提供飼料差額補貼、技術諮詢輔導及自願性退場補助等配套機制,自2019年1月2日啟動,由各縣市政府執行;另為提升產業競爭力,將透過跨部會研議推動期程,在轉型期間將請環保單位依現行規定落實稽查,嚴格監督廚餘蒸煮,阻絕疫病傳播的可能性。
第六招:定期健康檢查:讓民眾能夠定期做健康檢查。
疾病往往來得無聲無息,為維護民眾健康,從91年開始,健保局全額補助成人健檢。另外,在勞動部《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第14 、15條規定,雇主僱用勞工時,新進員工任職前需實施「一般體格檢查」、在職勞工任職中要做「一般健康檢查」;第16條則規定勞工從事特殊作業,如高溫、噪音等有特別危害健康之作業,雇主應每年為勞工實施「特殊作業健康檢查」,且檢查紀錄至少保存10年。
而蔡英文在競選總統時也提出多項健康政策,如:
1.地方衛生所轉型為「社區健康照護管理中心」、2.導入組織性的癌症與慢性病篩檢體系、3.建立一組健康平均餘命相關指標群,早期預防慢性病、4.建構整合型的慢性病預防策略,減少長期照護需求、5.健全化家庭醫師體系等。
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噪音 在 (1) 噪音源的隔離:工作場所之傳動馬達、球磨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職場中的噪音暴露(一) 有可能暴露到噪音的職業行業別噪音源造船業敲擊、切割、噴漆、壓縮機石化業鍋爐、鼓風機、混合機、乾噪 ... 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民103修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