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姿勢與身體的狀態
通常看著一個人,我可以看見(或說感覺到)他身體用力的方式,就算對方坐在我的面前,腹部以下被桌子給遮住了,稍微專注一些也能發現對方的雙腳或是肚子是不是在用力,沒有好好放鬆地坐著
因著這樣的觀察,我開始多注意了對方的姿勢與身體狀態間的關係
之前閱讀過一本書《 Emotional Anatomy 》中文名稱是情緒解剖,是一本很久以前的書了,書中提到身體的每個層次,或說每個細胞都會有自己的狀態,就像各自都會呼吸一樣,這些不同的組織會因應每天的變化,以身體的外在樣貌、表現呈現整體的狀態
也記得以前在書上看過一句話,「 我們的肌肉、筋膜、身體的組織,每分每秒都在記錄著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 」也就是說,今天我對於他人講話而感到厭煩,心裡產生一股厭惡,身體的某處可能就記錄了這股厭惡;假如今天看到路邊一朵美麗的花朵,心裡感受到開心與喜悅,身體便也跟著這股愉悅而綻放
身體確確實實地記錄了我們的一切
我們很常會觀察自己的姿勢,看自己有沒有駝背、是否圓肩,或著自己身體有沒有挺直、骨盆有沒有喎斜、是否有長短腳,我想這些姿勢表現是值得注意的(畢竟很多的肌肉酸痛或許都跟這些有關)
但看見自己姿勢的下一步,除了想著要鍛鍊肌肉、伸展以外,也可以想想自己「內在的姿勢」是什麼樣的
例如,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的肚子裡好像有一塊沈重的區域,裡面的活動有點凝滯,同時我的大腿像是塞滿了不明的填充物,無法感受到確切的感覺;雖然覺得自己偶爾會駝背,但在更裡面的部分卻是胸口努力繃緊著,像是要維持身體的穩定般佇立在那裡
大概就類似這樣,當細細的看見更深的一層樣貌後,或許就不會這麼在意於外在的姿勢表現了吧,畢竟姿勢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可能造成其表現的原因有千百種呢
有時候我看著對面的人,跟我說著哪裡不舒服、哪裡酸痛,這些症狀上的呈現在我的眼裡,似乎會變成另一種樣貌,由身體組織、對方的狀態、其他(一些說不出口,不知道是什麼的)組成
講這個只想說,假如發現自己某些症狀不斷的出現,試著鬆開原本對其症狀的認知(姿勢不好啊、沒有休息呀之類的)讓自己的視野變得開拓,或許可以發現另外一種可能的原因囉!
(當然,也建議尋找專業人員幫助釐清疼痛原因唷)
#琴床 #物理治療 #姿勢 #狀態
#行走於天海之間 #sounds #harmon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看中醫時,常聽醫師講到「心肺氣虛」、「氣血不足」等名詞;也常常聽人家說天冷要補氣、天熱流太多汗則可能導致氣虛,究竟這個在中醫學中非常關鍵、人體無所不在的「氣」到底是什麼呢?本次就邀請到黃獻銘醫師從結構醫學的角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與我們談談?氣?的概念。 「氣」是什麼? 黃獻銘醫師說明,人體許多...
腹部 筋 膜 緊 繃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健身幾年下來,我覺得身體真的非常奧妙,健身絕對不能只管肌肉與脂肪,我認為「筋膜」更是身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筋膜不健康,不僅會讓你體態走鐘、練不到該練的部位,讓你脂肪囤積在不該囤積的地方,更會嚴重影響姿態、脊椎、甚至內臟的健康🤓☝️
筋膜是什麼?
筋膜是一種結締組織,結締組織是身體中拿來連接、填充、包覆不同組織、器官、內臟的東西。我們熟悉的很多結構,例如:骨膜、肌腱、韌帶、筋膜、膠原蛋白……等等,都屬於結締組織,可以說在你身體裡到處都是,在身體中也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結締組織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功能,因此有不同的特性,有的很堅韌、有的彈性又滑溜。結締組織雖然有不同的型態,但其實彼此又互相連結。例如:包覆著骨骼的骨膜,會連接著肌肉的深層筋膜,深層筋膜又會連接到肌腱與韌帶,而肌腱、韌帶又會在關節周邊連結到的關節上骨膜,或者另一塊肌肉,然後淺層筋膜又把上面這些通通包住。
總而言之,是一個環環相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糾閣不清的概念!🥴 健康的筋膜具有靈活、柔韌、可滑動等特性,能帶來讓身體勻稱、血流增加、恢復速度快、降低受傷風險與疼痛、增進運動表現、減少妊娠紋、橘皮組織與疤痕等好處。
💪增進筋膜健康的方法
• 每天伸展10分鐘:以不會造成疼痛的程度每天伸展10分鐘(每次30秒~1分鐘),可以幫助釋放肌肉的壓力。
• 滾筒按摩:滾筒按摩有助確認累積過多壓力而緊繃的筋膜部位。當按摩到緊繃或疼痛的位置時,應短暫停留30~60秒,幫助改善筋膜健康。
• 三溫暖:溫熱能夠提升血液循環、幫助筋膜進入更為柔韌的狀態。除了三溫暖以外,蒸氣、熱敷、熱水淋浴也都是能夠提供溫熱的方法。
• 有氧運動: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有氧運動可以從體內提供溫熱,除了活動到肌肉以外,也能增加供給給肌肉的血液。
• 多喝水:如同我們的肌膚,當筋膜的水分充足時,會更有可塑性與延展性;如果筋膜缺水,則會變得脆弱。
如果你覺得自己怎麼健身訓練,體態還是很難抬頭挺胸、脂肪老是囤積在大腿根部、手臂、腹部等,身體長期有說不出來的不舒服,總感覺腰痠背痛、肩頸緊繃,去按摩也無法根治問題,很有可能你的身體有某部位筋膜不健康喔!像我就是因為連續的剖腹產,腹部的傷口沾黏越來越嚴重,導致腹肌整個非常緊、骨盆被往前拉變得骨盆後傾,牽連到上半身的交叉症候群,花好多時間才調整回來。
建議可以去找專業的復健科、運動醫學醫師、物理治療師,他們是第一線最瞭解筋膜的醫療、醫事人員,由他們幫你進行評估或安排相關檢查,這是目前想知到自己的筋膜有沒有問題的最好方法👌
我們的新品R立方按摩軸組合,內含按摩軸、按摩球還有收納袋與電子書😍 現在正在早鳥優惠中(預購優惠快結束了!)電子書裡有關於筋膜的知識、什麼樣的人需要筋膜放鬆、不同狀況的人要放鬆哪些部位來調整身體?以及附上十種不同部位的按摩方式,只要掃描按摩軸裡的RQ code,就能隨時邊看著手機邊幫自己按摩超方便👏
R立方舒壓按摩軸在這邊👉 https://bit.ly/3lo7zAj
腹部 筋 膜 緊 繃 在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懶得換鞋子(穿拖鞋)跑步,小心肩頸痠痛找上門唷!】
各位常運動瘦身的朋友們,你是否也常懶得換鞋子,穿著拖鞋就去甩油跑步、健走呢?! 小心,這小習慣可能會讓你痠痛纏身唷!
穿拖鞋健走/跑步,除了會因缺乏足弓支撐與包覆性,而易足底筋膜炎、腳踝扭傷、腳板摩擦外傷…外,可能還會引起一連串筋膜失衡,造成「肩頸痠痛」變得更頻繁~
可以參考中間圖示,可以發現肌筋膜就像「一串香腸」般將全身緊密連結在一起,其中位於身體前方的「淺前線」肌筋膜力線,從「小腿前側的筋膜(脛前肌)」,沿著「大腿前側筋膜(股四頭肌)」,一路往上連到「腹部(腹直肌)」,最後接到「脖子前側(胸鎖乳突肌)」; 假如這串肌筋膜緊繃時 ,則容易使脖子前方緊繃起來,使我們在抬頭或轉頭時特別感到緊緊、卡卡、痠痛~
◎正常穿鞋子跑步時:我們「小腿前側肌肉」不需過度用力「翹起腳板」,相對而言,上述的淺前線不會因為小腿前側肌肉緊繃,而一路繃到脖子(胸鎖乳突肌)上。
◎穿拖鞋跑步時:跑步期間為了防止「拖鞋飛出去」,我們的「小腿前側肌肉」常會因過度用力「翹起腳板」而緊起來,長久下來容易造成整串淺前線變得緊繃,一直緊到脖子上,使我們某天發現在抬頭或轉頭時,會特別感到緊緊、卡卡、痠痛~
選擇不同鞋子去跑步,你的命運下場也會不同,看完本篇介紹後,記得下次要去瘦身健走/跑步時,先換上跑鞋吧!!
#分享給身邊常穿拖鞋去甩油的朋友吧
「正確 人體力學觀念的建立,是邁向健康的第一步」:釐清似是而非的保養觀念,用正確的人體力學保健知識灌溉腦袋,是重視健康的你改變的第一步!
※「健康」從「知識」做起,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堅持只給「專業的人體力學知識」!
【提醒】如果您不想錯過我們粉絲團每篇文章與影片,除了為我們於粉絲團首頁[按讚]外, 您必須點選旁邊[追蹤中]的按鈕,並進入[編輯通知設定]的選項,勾選[標準]選項(電腦版則直接勾選[強先看]),你才不會錯過我們每日人體力學保健知識唷!
腹部 筋 膜 緊 繃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看中醫時,常聽醫師講到「心肺氣虛」、「氣血不足」等名詞;也常常聽人家說天冷要補氣、天熱流太多汗則可能導致氣虛,究竟這個在中醫學中非常關鍵、人體無所不在的「氣」到底是什麼呢?本次就邀請到黃獻銘醫師從結構醫學的角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與我們談談?氣?的概念。
「氣」是什麼?
黃獻銘醫師說明,人體許多現象的反差都是所謂的氣。他舉例,人活著與死去時皮膚的溫度差異;年輕時與老後、生病時的皮膚潤澤度差別,都會被中醫歸類為「氣」。也就是說,氣會有「潤澤皮膚、滋養身體」的功能。
另外,西醫中所說的心肺功能及血液循環,能夠溫暖我們的身體,是中醫所說的「心肺氣」;若是從免疫功能而言,中醫則會說「衛外而為固」,當病邪、病氣從外面過來時,人體會產生「抵抗力」的概念,也是氣的一種,中醫當中稱其為「衛氣」。因此,黃獻銘醫師表示,氣並非很明確單一的定義,是一個比較廣泛的生理名詞。
黃獻銘醫師指出,我們常說氣走在「經絡」中,就像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在我們的經脈與絡脈等小的氣道中流動。而氣是從體表到內臟深處都有分布,基本上是「無處不到」,他表示,一個正常、健康的人體,就必須要有氣的存在。
經絡與筋膜的關係?
「經絡就跟愛這個東西一樣,」黃獻銘醫師比喻,我們口頭上常提到經絡,感覺好像很熟悉,甚至感受得到,但我們都看不到,也摸不著。
黃獻銘醫師進一步表示,古人可能是根據針灸及內觀等方式,解釋「經絡」。西方則因解剖學的進步,發現人體很多聯繫的結構叫做「筋膜」,而筋膜無論是透過針刺操作,還是在運動時的反應都與經絡類似,所以現在很多人會將筋膜與經絡畫上等號,「雖然兩者間沒辦法說完全一樣,但很多現象是接近的。」
筋膜損傷導致氣滯
「若以上述角度看待,我們也可以說氣是走在筋膜之間。」黃獻銘醫師表示,若是筋膜中間受損或堵塞,就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氣滯(氣鬱)」的現象,也就是氣堵住了,身體的運作就可能遇到阻礙,氣無法順暢運行,身體功能就會受限。他指出,現在就有許多治療是藉由調整筋膜,改善氣的生理功能。
氣虛與氣滯一樣嗎?
黃獻銘醫師比喻,身體某個部位「氣虛」,就好比一個地方發生大地震,卻完全沒有物資,也沒有糧食補給;後續各地都陸續要送進許多救援物資,但在運送的過程中,卻遇上連外道路的坍方,物資送不到災區,而此時雖然災區仍然是「虛」的狀態,但卻無法說「物資不足」,因為物資其實非常足夠,只是到不了我們需要的地方,而這就是謂「氣滯」的狀態。
黃獻銘醫師說,氣在運送的過程中若發生阻滯,沒辦法到達目的地,目的地也會表現出氣虛的狀態,但本質上是氣滯。他提醒,若身體是氣滯,單純用補氣的方法治療,可能會愈補愈糟。
「氣虛與氣滯通常是夾雜的,」黃獻銘醫師說明,臨床上在處理這樣的狀況時,虛雖然要補沒錯,但滯的地方也要「打通」,雙管齊下才能讓身體得到完整的重建。單純只補氣的話,可能身體短暫有改善,但很快就容易遇上瓶頸,甚至產生新症狀。
活經通絡:超簡單易筋經小教室
上班族容易肩頸僵硬、痠痛、胸悶、呼吸變淺、人很容易疲倦等等,可能就是心臟的氣不足,氣血沒辦法打上頭部導致。透過運動讓經絡與筋骨變得更加通暢,用藥的效果與身體的自癒能力才能大幅上升。
掛頂
功效:將肩胛骨內外緣及胸廓、肋骨打開,連帶放鬆平時因長期打電腦而造成緊繃的頸部到胸口的筋膜,呼吸也能更順暢。
作法:
1、準備一塊瑜伽墊及一張與手臂等高的椅子或一個櫃子。
2、將椅子(櫃子)置於後方,雙膝跪地,手撐地預備。
3、雙腳架上後方椅子(櫃子),身體弓起,腹部收緊。
4、慢慢將重心前移至手臂近乎垂直於地面為止。
5、小腹維持收緊,上半身重心落在肩胛骨上,盡量避免以手臂用力。感覺手臂的反作用力將肩胛骨頂起來,甚至肩胛骨會有一種往內夾的感覺。
6、頭往前抬,舌頂上顎、牙齒輕扣,此時因為要養氣,所以請不要與任何人交談,避免氣洩出。
簡易版掛頂
作法:
1、雙腳不用架上椅子,維持在平地瑜伽墊上。
2、同樣收緊小腹,身體重心前移,手臂垂直地面。
3、小腹維持收緊,上半身重心落在肩胛骨上,盡量避免以手臂用力。重點同樣是藉由反作用力將肩胛骨頂起來,甚至肩胛骨會有一種往內夾的感覺。
4、頭往前抬,舌頂上顎、牙齒輕扣。此時因為要養氣,所以請不要與任何人交談,避免氣洩出。
【相關影片】
三鐵醫師6私房撇步,緩解足部疼痛|侯鐘堡醫師
https://youtu.be/J7vYV4YGmUQ
練下半身全身受益!醫師2招增肌抗老防病|史考特醫師
https://youtu.be/lYpe6ogB9hM
30歲竟已腰椎退化!重訓讓我重拾6塊肌︱林志豪醫師
https://youtu.be/-WLSHAjIWpU
【相關文章】
走路重心放腳尖:不知不覺練腹肌,腰椎骨盆沒毛病!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985
身體出現老態,問題在丹田塌陷!中醫師教你3招修復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245
中醫師揭真相:頑固的肩頸痠痛,根本原因在「腰傷」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64
#黃獻銘 #補氣 #經絡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x0fQfsmO4k/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bouSBgeAo2hHetx9ZDQquuJdi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