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體重下降數字
#妳更應該重視的是脂肪重下降所佔比例
#還有掉了多少不該瘦的肌肉
[個人經歷血淚分享]
最近加入一些瘦身社團,看到很多人常會分享:
「我xx天瘦了xx kg,超快!」
「xx天就可以讓妳速瘦xx kg!!」
老實說,我在門診從來不care體重幾公斤/天,我真正在乎的,是妳掉的每0.1kg,是不是純脂肪,因為 #脂肪的代謝生理學就是一天 0.1-0.3kg。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無論妳多瘋狂的少吃多動,正常速度就是一週0.7-2.1kg,但!是!水份跟肌肉的流失的流失可能一天就超過0.5-1kg!
不用說 #臥床十天不運動,體內的肌肉就會 #少一公斤, #蛋白質吃不夠不足以維持肌肉的正氮平衡也會掉, #生病感冒壓力大熬夜更是狂掉‼️
所以瘦掉肌肉跟水份,基本上是不太需要努力甚至是一不小心就會太多的事,但是肌肉的下降,卻會造成代謝的下降跟一次比一次更胖的溜溜球現象。
⚠️研究發現低熱量飲食造成的肌肉下降至少是下降體重的25%,也就是減了12kg的人,大概至少3kg都是肌肉,但若復胖的話長回來的通常都會是脂肪。
Tammy Wang本人的慘痛經驗,就是在年少輕狂不懂事的時候,用極低熱量加上空腹狂運動,花了11天就減了6kg(54–>48kg),現在回頭看看身體組成分析,有2kg都是肌肉,而且後來成為老年醫學專科,才發現我本來就有肌少症的基因,根本0.1kg的肌肉都該「惜肉如金」,但我卻無知的讓它白白流失掉,而這兩公斤對於肌少症的我來說,要長回來非常非常非常困難⋯⋯當然復胖回54kg的時候,全部都是脂肪,體脂率也比第一次更高。
這也就是為何我的體重管理門診,會把
#肌肉保留 當作最高指導原則‼️
#純脂肪的下降 才是第二
我從來沒去在意學員下降的體重數字跟速度,而被我衛教過的學員們,回診時也變成只會在意「肌肉有沒有流失」「純脂肪減的公斤數」。
教大家最簡單的評估方式,假設60kg減到45kg(-15kg),體脂率從30%到25%,那純脂肪重從60*0.3=18kg到45*0.25=11.5,18-11.5=6.5kg⋯⋯⋯大家發現了嗎?15-6.5=8.5kg
有8.5kg是肌肉加水份!!😨😨😨表示至少有3.5-4kg都是肌肉😭😭😭,除非水腫嚴重,不然肌肉的流失一定比4kg更多~~~
分享給大家幾個門診case,可以發現 #脂肪重下降數字常常比體重下降數字還要多,或是 #體重下降數字大多是純脂肪(80%以上),甚至增肌後體重下降1-2kg,但脂肪率可以下降5-7%,這樣的組成改變,才是 #不易復胖的基礎。
共勉之,希望大家把健康的身體組成跟不復胖當作最終目標,而不是眼前短視近利的減掉多少公斤,一個可以吃一輩子的飲食才是唯一解方,任何一種告訴妳「不吃就沒效」的產品或「不適合吃一輩子的飲食」,都存在非常大的復胖風險。
Search
蛋白質吃不夠不足以維持肌肉的正氮平衡也會掉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 #比起體重下降數字#妳更應該重視的 ... 的推薦與評價
水份跟肌肉的流失的流失可能一天就超過0.5-1kg! 不用說#臥床十天不運動,體內的肌肉就會#少一公斤, #蛋白質吃不夠不足以維持肌肉的正氮平衡也會掉, #生病感冒壓力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