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閃香港‧話當年》會考狀元黃仁龍】
重溫上世紀80年代,有記者訪問當時幾位會考狀元,他們都認為除了讀書之外,運動以及學習同人相處都十分重要。當年其中一位受訪學生,是日後曾任律政司司長的黃仁龍。重溫當時他分享的心得。
《快閃香港‧話當年》:
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flashbackhk
星期一至五 下午2時 港台電視31播出
#快閃香港 #話當年篇
#香港電台 #電視部 #公共事務組
同時也有18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20的網紅江啟臣,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用「正派積極」告別算計,用「未來願景」代替恐懼,國民黨就能大步前行。 敬愛的改革夥伴,您是否厭倦反覆操弄亡黨感、恐嚇牌、棄保手段? 明天的投票結果,將是國民黨能否維持年輕正派、積極戰鬥的關鍵。 最近媒體訪談與記者訪問,啟臣最常被問的兩個問題是,「如何看待棄保操作?」「如何看待亡黨感?」 我要...
「記者訪問」的推薦目錄:
- 關於記者訪問 在 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記者訪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記者訪問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記者訪問 在 江啟臣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記者訪問 在 HELLO ELI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記者訪問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記者訪問 在 中天記者訪問周玉蔻重提紅媒指控?po文罵記者騷擾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記者訪問 在 5/10新一代記者會-記者訪問篇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記者訪問 在 打疫苗之前被記者訪問| By 曹景俊Artie Tsao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記者訪問 在 關韶文是誰?大咖藝人都指定要他訪問!從記者轉職YouTuber ... 的評價
記者訪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生日的特權就是能在床上吃早餐!
同一招用不膩耶😆
睡夢中聽到羅賓在唱歌只覺得不要鬧了
還越唱越大聲越靠近😂
看到端來早餐驚覺「對吼!是我生日耶!」
哈哈哈各種道具他昨晚就先找好
找不到的不敢問
自己狂翻櫃子
比如點火器他完全找不到直接放棄
這個小桌子也是去年生日拿出來用一次就收起來了😂
只要被稱讚一次就會一直做の孩子
(每年只做一次好像是可以努力一下沒錯🤣)
-
前幾天羅賓去市區辦公室一趟
回來後我假裝是記者訪問他
(把我的手當麥克風嘟給他🎤)
「請問市區狀況如何?」-「不錯」
「路上人多嗎?」-「很多」
「回辦公室的人多嗎?」-「滿多的」
「你回答的好簡短」-「因爲我不習慣麥克風」
哈哈哈哈哈我笑瘋🤣🤣🤣🤣
羅賓:「你對著麥克風大笑,現在所有的觀眾已經耳聾了🥲」
哈哈哈哈入戲最深的是羅賓啊😳😳😂😂
記者訪問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想攝影142] 細說分鏡 Vol.1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60
🖍真正勾起共鳴的絕不是表面,而是隱含在照片中,那些不為人知抉擇的密秘
🖍那才是照片的靈魂、故事與含意
🖍了解過後,才足以激起我們心中的感動的共鳴
前面說了很多「照片、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特別是「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也許會有人認為,那不就是「創作動機」嗎? 其實不是,我認為創作動機,是整個我們自己生命中的一個「火花」,有點像是「靈機一動」「天外飛來一筆」的感覺,又或著是抱著特定的觀點拍下的作品,說說這觀點與照片的關係如何一同呈現,所以我認為「創作動機」跟「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是不同的觀念。 這一篇,我們來談談這點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是完全不同的攝影觀念,也同是完全不同區旅行方式,他們都是一種旅行,但整個目的完全不同。
🔹旅行攝影,我的定義是「在旅行中所見、所拍」,這一次旅程看到什麼,在你的眼裡覺得有趣而拍下這些照片,看起來每一張照片都是獨立的,但攤在你的旅程時間軸上,照片的順序也就是旅途的痕跡。
攝影旅行則是「為了攝影所規畫的旅行」,為了照片目的,而規畫的旅行,包含出發、經過、抵達、等待,路途不見得順,但就為了那張照片最好的時候,所規畫的行程。🔹
「為了等待從傍晚進入深夜」,在一景點足足待了近 2 個小時,哪裡也去不了,因為我曾看過他人的作品,那景點、那景觀傍晚日落的照片真是迷人,算好差不多時間前往該處,然後一等就等上好段時間,就為了拍攝那 2 個小時光線與色溫的變化。
但就旅行的角度就不見得如此,旅行規畫上,通常是以「效率」「方便」為主,數個點都要一一的 「Check」,達成,那麼在有限的時間下,安排好路線、交通、用餐、住宿很重要,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是抱著這樣子的方式旅行,也有些人是「隨意」,到了再說,反正都要去那幾個地方,不如就看心情、看天氣做決定,而這一路拍攝的照片,自然也就是旅行的記錄。
「因為旅行而攝影,與為了攝影才旅行」,這二種心情我都有過,帶給我二種截然不同的攝影與旅行的心得體驗,前篇文章說到「唯有真的站在不同立場」,我們才有機會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
🟥何時的念頭
何時產生這念頭? 那就要談談幾年前我自己辦過一場「旅行攝影」分享會的故事講起。
那天分享會後結束,在回程路上,心裡在想今天的分享會的心得,像是哪張投影片覺得不錯,哪個點可以做的更好,每一次的分享會我都會這麼簡單的自己檢討一下自己表現好不好,同時旁邊一位人,曾與我一同自助旅行的朋友問我一些事情,他問我說他即將自己前往義大利,在找尋交通票券資訊上,網路的資料很亂,每個人說的都不大一樣,問我該怎麼辦?
🔹「這很正常呀」,我說,因為寫這些旅行分享的人,他們自己也很可能第一次去,在旅行過程知道要介紹交通票券資訊給人參考,由於他們是第一次,遇上什麼、就拍下什麼、記下什麼,有時照片沒拍到,忘了細節而交代不清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有時年代久遠,交通資訊需要更新…,種種因素下你看的網路資料都有可能不完全正確,但可以當作背景知識,隨機應變,除非是特定地點,不然大多數的原則都是通用的。🔹
其實我也是呀,我也寫了不少相關的旅行介紹的文章,也寫過一些旅行交通、票券的使用方式,經常都是「第一次」到某個國家,解決交通問題,除了參考別人的資訊外,自己也會特定的「拍下」特定的照片,像是「車站、車票、置物櫃」等等,再配合文字來搭配解說,因為有此經驗,回答起朋友的問題就顯得自然。
爾後在捷運站門口彼此告別後,我一個人往回家路上思考今天分享會的問題,以及剛剛與朋友互動的過程,突然才覺得「啊,不對」,今天的主題根本就與心中說的內容完全相反,今天的分享會是屬於「旅行攝影」 - 分享旅行中的照片,但我最想說的,其實是「攝影旅行」,是為了要分享「照片故事」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而由於今天的主題是「旅行攝影」,自然投影片的內容順序,是以「旅行的順序、痕跡」做安排。
也正因為心裡很想說的是「攝影旅行」,也難怪為何某幾張投影片,我覺得應該順序調換,或是「併在同一頁說」會比較洽當一點,但一這麼做,就覺得講起來不大有順序,時間順序就會彼此交錯,讓觀眾覺得…,怎麼一會說今天拍的照片,一會說後天、一會說昨天照片的感覺。
過去自己辦了數場,以「旅行攝影」為主的分享會,每次說完心裡感受都隨著現場觀眾互動不同,感想也不同,但覺得始終…,離我心裡想分享的「故事」有一些落差,卻無從說起,直到這一天晚上,我才找到心中那塊最想說的天地。
🔹「我最想說的,是為了攝影作品,所追求的旅途,無論甜蜜與否,那才是一張照片我挑選出來最單純的念頭,正因為是為了追求那張照片的結果,所有的準備規畫都是以「它 – 照片」為出發點思考;但如果是旅途中所看到、見到所拍下的照片,好像我只是過客,順手一拍,除此之外 – 沒了,這種照片並不是好不好看問題,而是缺乏一點…,我心裡最在意的事情,在分享過程總有點不是那麼踏實的感覺」🔹
🟥抉擇與密秘
「我也想聽聽,別人的分享一張照片背後的抉擇與密秘」,除了拍照技巧外,同時也希望聽出這些拍照技巧,是如何抉擇出來的? 是唯一的答案嗎? 還是在許多答案中,選擇最適合當下的?
就像記者訪問發明燈泡的愛迪生,「你是如何知道要用那東西來做出燈泡的?」,愛迪生回答說「我不知道什麼可以達到,我只是找到 99 種失敗的方法,最後一個才成功」,雖然真實歷史故事並非那麼簡單,但這過程也與我們追尋一張照片過程,有一些雷同可以參考的點。
任何一張照片,拍攝方式、技巧與手法,說明出來原理很簡單,比如用什麼相機搭配多少鏡頭焦段,快門光圈感光度的組合、是否使用濾鏡等其它工具輔助,天氣是如何預測,又什麼時間點下拍攝,這些都是我們最後知道的「結果」,這些資訊若能在攝影分享會一一的提及,非常實用。
但如果真的對一張照片更「細細的切入多問二句」,就知道結果背後都有一些故事,礙於分享會的主題、時間有限下,那些故事通常都會被忽略掉,而這才是我最想聽到的部分,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也去了相同的地點,採用了相同的拍攝方式,假設天氣狀況也相同,我也不見得拍出相同的作品,經常如此,人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此時不免會覺得「他人總是留一手絕活」,確實有些人是如此,但有些並不是這樣。
🔹就好比聽人說…,看一個成功的人,不要只聽他成功的故事,要看看他遇過什麼樣的失敗、如何失敗、失敗的過程是什麼,因為成功無法複製,但失敗可以盡可能的迴避。
攝影也是一樣,光是聽著他人如何拍出成功作品,不代表你就能複製他人的成功,他一但在過程中遇上挫折與失敗,那我想人人都很有可能遇上相同的情況,那麼單單聽如何拍出這張照片「成功的要素」,是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而背後不知失敗多少次、等待多久,準備多少才能達到,就算同一點蹲上好幾回,每一次的天時與地利也都不同,最成功的照片不見得是「天時與地利」最好的搭配,可是在那一次如何配合天與地,做出照片不同的抉擇,那才是最有趣的部分。🔹
🟥讓聽眾共鳴
「共鳴」是很難的,我談了 100 張照片,能讓底下的聽眾、學生產生共鳴的照片,若有 10-20 張有共鳴的話,我覺得對我來說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往往是我不斷編排講義參考的點。
要解釋一個抽像的概念,並且透過具體的圖、文、口語表達,讓底下的讓聽眾有「共鳴」那才是最棒的照片例子,而這樣子的照片是有的,但要一試再試,才知道同一張照片,在數場課程中是否經得起「共鳴的考驗」,也就是在課堂中,這個例子能吸引學生目光,數次都能達到那層效果,我才確定這組照片能讓他人達到心中的共鳴,這樣子的照片,我會用一個簡單的名詞稱乎他 - 「哇照片」。
🟥「哇照片」
「哇照片」不好找,真的,為了讓講義更加精采,我經常在改裡頭的例子,無論是在過去的照片裡翻找,或是重新拍新的,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有時反而越改越糟糕,再將之前的例子放回來也是常有的事情,但經過幾年的經驗下來,我漸漸覺得…,這個「哇照片」其實存在我電腦硬碟裡許久,而且還不少,只要我放慢速度,放鬆心情,好好的欣賞一些照片,想想當時這麼拍的理由,再看看這張照片能否在課堂上傳達得清楚。
🔹但如何確定課堂上我能否傳達清楚呢? 我會用單純一點的標準,這一張照片已是好段時間前拍的,在看這張照片,是否能讓「脫離拍照當下的我」,重回現場、感受它,如果可以訴說更多「照片故事以外的事情」,讓我自己回想更多這張照片以外值的事情,包含當時的天氣、心情、身體狀況、遇到的大小事等等,如果可以讓我自己,在看自己的照片回想起這些事情,通常成為我心中的「哇照片」機率就高多了,最後挑選出來在課堂上分享,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有的自以為不錯的 “哇照片”,反而產生反效果,下次這例子拿掉就好)🔹
🟥站在台上,心在台下
任何主題的演講、分享,台上的講者應該不時的留意聽眾的情緒,是否對你的內容理解、投入,而不該自顧自的一股腦的說完每一張投影片,趕在時間內講完它,有些是「為了講完而講完」,有些則是「講不完就算了,跳過」,看看一位講者是否是熟練,從整個分享過程,除了時間的掌握,聽眾情緒拿捏得當宜,整場聽下來掌聲如雷,意猶未盡,那就是一場完美的分享。
這個不容易,真的,但也不難,同一個主題講上數十次,任何人也都能練習到一定的程度,而這一切的開始就從「講稿、投影片」的設計心態開始,熟練的講者,在一開始投影片準備心態,就不是以「張數」來思考,而是如同書寫一篇文章,簡單的「起承轉合」結構,帶著聽眾慢慢進入你的世界的前提下,規畫每一場分享,這點確實不容易,即使再熟練的講者,面對全新的主題,頭幾次也不見得都能做到這點。
🔹我覺得最好的「講者」,應該具備一種能力「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那種能力,同時也是一種境界,要如何讓自己分享內容,能一次比一次好,這種能力非常重要,不為了時間、投影片張數而趕工、拖戲,而是與觀眾一同享受這個過程,畢竟人是站在台上,無法用第三人稱看待自己的表現,但講者的「心眼」可以時時看看自己,觀察聽眾,內容是已經固定了,但盡可能改變節奏,搭配音調調整、肢體動作、不時插穿其它故事、笑話,來讓整場分享更加成功,才能記下此次的失敗,下次做的更好。🔹
我想抱著「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的心態,努力的改進分享的過程,每次一都比前一次更好,讓 100 張照片分享,能張張讓人感動,心中產生「共嗚」。
🟥攝影旅行、共嗚與「哇照片」
讓我找到最多「哇照片」,在數萬張照片堆裡,往往是在「為了攝影而去旅行」的照片裡得到最多的可能,因為一張「哇照片」通常挑選標準,都是對一張照片非常深切的感觸,我才會挑選出來。
🔹「一張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這句話是對創作者自己才成立,對於底下的聽者,我則是將照片背後的千言萬語,精挑細選整理出來,如此一來才能讓聽眾,了解一張照片「如何拍攝」「背後故事」,以及「如何達成與失敗」,使得一張照片,無論是對拍攝者,或是其他聽者,更有其生命、靈魂與含意,讓大家產生共鳴,在這空間裡不斷的繚繞講者的語話,以及聽眾的笑聲、掌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記者訪問 在 江啟臣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用「正派積極」告別算計,用「未來願景」代替恐懼,國民黨就能大步前行。
敬愛的改革夥伴,您是否厭倦反覆操弄亡黨感、恐嚇牌、棄保手段?
明天的投票結果,將是國民黨能否維持年輕正派、積極戰鬥的關鍵。
最近媒體訪談與記者訪問,啟臣最常被問的兩個問題是,「如何看待棄保操作?」「如何看待亡黨感?」
我要告訴大家,國民黨做為開國政黨,時刻應保持 #責任心 與 #榮譽感,我們不能像民進黨,一再擺弄人民的恐懼,卻不曾告訴我們,國家的發展何去何從。
我們黨內選舉,要負責任地用未來願景和具體方法,擘劃政黨未來的組織發展。
這次黨主席選舉,原本該是候選人提出願景、承諾政見、展現能力的莊嚴場合,但背水一戰的壓力下,操弄的「棄保」與「亡黨感」......這些撕裂本黨的手段,卻在這場選舉被玩弄得淋漓盡致。
啟臣務實的提出政見與五大承諾,讓我帶領國民黨,我將會力拚 #雙公投過關、#派領袖級特使兩岸破冰、 #縣市長勝選15席以上、 #無私提名總統、國會過半,若有任何一項沒有達成,我將辭職負責。
我們提出一系列【啟臣的主張】,從 #兩岸關係、#打造最強選舉團隊與候選人、#黨員參與決策機制、#深化青年培育,提出了多面向的願景和路線,就是要為國民黨積極扎根,站穩下一個百年。
夜深人靜時,啟臣一再反覆細想經國先生的話語,「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是財產金銀,不是房屋錢財,不是身體舒適及逸樂,而是真理、榮譽、謙虛、勇敢,和對於國家純潔的愛。」我不曾戀棧任何職位,只盼得以完成改革,讓深愛的政黨得以永保競爭力。
「最亂的選戰,最好的選擇」,過去17個月,我們勇敢承擔、攜手同心、戰鬥到底,讓國民黨的支持度超越民進黨。我們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是一場「舊政治與新時代」的選擇,請繼續與我們並肩前行,為國民黨的未來投下關鍵一票!
就在明天,我們一起踏入投票所,一同用正向力量戰勝恐懼,用願景取代話術手段,懇請支持1號江啟臣。
一起回顧【啟臣的主張】
#兩岸關係
https://www.facebook.com/johnnyccchiang/posts/4461447673876117
#公投與2022勝選方針
https://www.facebook.com/johnnyccchiang/posts/4498064186881132
#打造2024戰鬥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johnnyccchiang/posts/4560850367269180
#黨內民主 #黨員作主
https://www.facebook.com/johnnyccchiang/posts/4538740342813516
#啟動未來
#戰鬥到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xQvwzmh0Ms/hqdefault.jpg)
記者訪問 在 HELLO ELI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泰國現況 #移居曼谷 #普吉島沙盒計畫
00:08 影片開始
00:29 台灣記者訪問Elie
00:58 泰國人可以選擇疫苗品牌嗎?
02:24 疫情對生活曼谷的我們有甚麼影響?
03:05 我們的生活方式
03:49 7eleven熟食區完售
05:17 泰國人對於普吉島沙盒計畫的反應?
06:16 普吉島封島了
07:59 大家都需要一些打氣
追蹤社團知道近期泰國現況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letstravelingtogether2020
新聞補充
https://thestandard.co/the-way-to-go-of-phuket-sandbox/
https://www.thairath.co.th/news/local/central/2157201
自由時報採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4VFbXBwZ18&list=PLu6it9R0AYTLaK8rF7KAtwhAVL3SgwR3G
工作接洽 Elieooop@gmail.com
我的相機 https://www.insta360.com/sal/virtual_tour_kit?insrc=INRF7CU
⭐️訂閱Elie的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RkWV0Ximp_6DH5SxDaUdw
🎬更多泰國影片點這邊⇢
在
最熱門的曼谷海鮮吃到飽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6Haj94taXM&t=55s
我的2萬Q&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XMoY9a9nWk&t=27s
在泰國的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qXR5OwuRQc&list=PLHpU6J2w7n3Mj0jXSeL_dQ8sDqao99GgK
泰國自由行怎麼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rji0LxaAo&list=PLHpU6J2w7n3PlMfBY7J2QtxJO41-8j2wa
------------------------------------------
➫ 訂閱Subscri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RkWV0Ximp_6DH5SxDaUdw
➫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liepinchen/
➫ 按讚Facebook追蹤我在泰國的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byhelloelie/
➫ tiktok : https://www.tiktok.com/@elie_555
------------------------------------------
❐ 關於泰國旅遊你可以享有更多優惠 ❏
➥ 泰國網路分享器: http://tinyurl.com/y3x8xk2k
➥ 泰國旅遊行程: http://tinyurl.com/y5zkjq5o
➥ 機票比價: http://tinyurl.com/yxbv5lf2
.
➥ 找飯店: http://tinyurl.com/yxj4of6h
------------------------------------------
➫ E-mail: elieooops@gmail.com
【曼谷深紅色警戒區】住在泰國的我們該怎麼辦?? 感染人數又創新高!!沙盒計畫告急, 普吉島封島中.... Hello Eli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wtGcsY9hV8/hqdefault.jpg)
記者訪問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2月16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pnzpaD660Qg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全球新冠疫情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億,死亡人數超過240萬,雖然接種疫苗已經展開,但每天仍然有40萬新增病例。對於追尋病毒源頭,如果是着眼於了解病毒性質從而研究治療藥物及如何阻截傳播鏈,應該全面深入調查;如果只是着眼於追查中國是否故意隱瞞疫情,則難免流於政治化而陷入無休止的爭論。世衛組織專家調查團本月剛完成中國考察,初步報告尚未發表,中美之間再次為此打嘴仗,這對解決仍然肆虐的疫情,毫無裨益。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就職第一天表示要重返世衛組織,希望此舉能強化世衛組織的協調功能而不是相反。
蘋果頭條
大年初四(15日)是牛年農曆新年假期最後一日,各區繼續上演民間煙花匯演。其中在黃大仙摩士公園近永光堂位置,初四晚上11時左右便有人私下燃放煙花。讀者片段所見,煙花持續長達一分鐘,最高可達附近30多層民居的中層位置,即使讀者居住於新蒲崗遠處仍清晰可見,而煙花爆炸聲更是震耳欲聾。警方表示晚上11時26分接獲相關報案,仍在場搜查。警務處長鄧炳強初四上午前往長洲警署視察,離開時接受記者訪問,其間回應農曆年期間各區有人私下燃放煙花情況,表示:「對於呢啲非法爆竹煙花,我哋一定要盡力堵截呢啲些情況,過年前堵截咗唔少呢啲非法爆竹煙花,當然我哋行動會持續。」
東方正論
不經不覺,今日已經是大年初五,今年因為種種抗疫禁令,過年氣氛特別淡又散得特別快,對於很多人來說,因為疫情失業或失去家人,團圓夢碎,完全沒有心情慶祝。連拜年也被政府勸阻,市民這個新年「問候」得最多應該是高官,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當然是眾矢之的。「封關」超過一年,港府拖了又拖,陳肇始被問及通關安排時,稱港府一直與內地商討通關條件,希望將免檢疫拓展至「雙向」,但卻承認具體安排未有眉目,只有等疫情緩和後才有條件與內地恢復商討有關安排,換句話說,現時根本未有協議通關時間表,大家只能無了期等下去。
星島社論
隨著疫情緩和,食肆及部分處所可望在年初七起放寬營業,消息指,本地旅行團有望在下一批獲得鬆綁,最快約三月初可重推。據了解,旅發局第二輪「賞你遊香港」計畫的免費報團名額及參與旅行會加碼,更會擴展至酒店住宿優惠,旅行社亦可申請「綠色生活本地遊」資助。為加強防疫措施,將新增加三招,包括要求團友在旅遊巴、食肆及景點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或者登記資料,為團友編排旅遊車固定座位,以及導遊領隊及旅遊巴司機每十四日檢測一次。業界指,報團本身已經要提交個人資料,相信使用「安心出行」的阻力較細。
經濟社評
這個春節雖缺乏過年氣氛,但最令人欣喜的是疫情有受控迹象,讓多個行業周四有望復業。疫情回落是得來不易,當局要求食肆和復業處所,顧客須使用安心出行,或登記客人資料,以便發揮接觸追蹤功能,市民應互諒互讓,積極配合新措施,爭取社會經濟早日復常。新增確診連續三日下跌,昨天更是近三個月來首次回落至單位數,不明源頭個案亦連續三天處於低水平,相信這是當局在過年前不斷在多個社區進行封區圍檢,將隱形病人找出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nzpaD660Qg/hqdefault.jpg)
記者訪問 在 5/10新一代記者會-記者訪問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Facebook. facebook · 1. 1. 1. 1. 1. 1. See More Photos… 5/10新一代記者會-記者訪問篇. Loading... Try Again. Cancel. Loading... Loading... ... <看更多>
記者訪問 在 打疫苗之前被記者訪問| By 曹景俊Artie Tsao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打疫苗之前被 記者訪問. ... 打疫苗之前被 記者訪問. 345 बार देखा गया. 19. 2. . 曹景俊Artie Tsao के और वीडियो. 03:50 ... ... <看更多>
記者訪問 在 中天記者訪問周玉蔻重提紅媒指控?po文罵記者騷擾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頭條開講#周玉蔻#中天電視#周玉琴#林嘉源「未經著作權人事先書面同意,勿將內容用於商業性質之分享、連結。」「如有任何營業使用,必須事先取得書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