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讀推薦】~
《枕草子》-- 清少納言著,周作人譯
「從四月末到五月初旬的時節,桔樹的葉子濃青,花色純白的開著,早晨剛下著雨,這個景緻真是世間再也沒有了。從花裡邊,果實像黃金的球似的顯露出來,這樣子開不下於為朝露所濕的櫻花。而且桔花又說是與子規有關,這更不必更加稱讚了。」
-- 《枕草子》卷三,第三五段,樹木的花🌸
《枕草子》與《源氏物語》並稱平安時期兩大文學著作,皆出自宮廷女官之手。前者為紀事散文,清少納言寫的是生活觀察、感想以及個人喜惡;後者則為紫式部所著長篇小說,故事圍繞著天皇之子光源氏和他身邊各式女子而發展,誰叫光源氏〝胃口〞之好超乎想像,真是鶯燕成群各色皆備什麼都吞得下,嘖嘖…😅
清少納言(966-1025)身為女官,侍奉的是一條天皇(980-1011)的皇后,也就是中宮-藤原定子(977-1001)。待在宮裡7年,清少納言的小日子簡直如魚得水,因此才有輕鬆慧黠的《枕草子》問世。
中宮定子和清少納言皆出身詩書之家,漢學素養深厚,是以兩人甚為投契,而定子的美貌、品行和才情更是受清少納言所推崇,也難怪定子即使因「長德之變」斷髮出家,還是能讓一條天皇始終鍾情於她而再度入宮。
--------------
說起一條天皇和定子,或許是皇家夫妻少見的情到深處卻緣淺。🥺
定子娘家是平安時期威勢最盛的外戚藤原一族,榮光綿延好幾代,自祖父藤原兼家(929-990)、父親藤原道隆(953-995),以及兩個叔叔藤原道兼(961-995)、藤原道長(966-1027)皆位居重臣,另外兩位姑姑也都嫁給天皇,然後又各自生下兒子繼位成為三條天皇(976- 1017)和一條天皇。
一條天皇的母親其實是定子的小姑姑,因此真要說起來,一條天皇和中宮定子就是表弟與表姐的關係,然後天皇還比定子小了三歲,兩人成婚時定子約13歲,而一條天皇才10歲。你看,男兒執掌權力中樞,女子婚配天皇,藤原家的政治算盤是否打得真是深沉又精準?
才貌兼備性情可愛的定子與天皇表弟婚後兩情相悅恩愛融洽,可惜婚後才5年,定子最重要的靠山,擔任關白攝政大位的父親去世了,此時定子與一條天皇尚未誕生子嗣,大權隨後落到她兩位叔叔身上。
還俗回宮之後,定子雖誕下皇子,然而老謀深算的叔叔藤原道長,卻是將自己的女兒藤原彰子(988-1074,也是定子的堂妹)塞給一條天皇當皇后,硬生生形成一皇二后的局面。
--------------
少了父親撐腰,與一條天皇再情濃不捨,還是敵不過政治權謀與人心險惡,定子最終輸給了小堂妹。失去專屬后位之後,24歲那年,因為第三胎生產不順,中宮定子永遠告別了人間。😥
初入宮闈深院,深得娘家照拂的那些年,該是定子人生最明媚的時光,也是清少納言憑恃才學在宮中如魚得水時,因此從《枕草子》中可見原來定子位居中宮多風華。
當時以定子為首,平安京後宮也形成一股女性文藝之風。或許就是因為如此,若干年後,當紫式部入宮服侍藤原彰子時,由於立場相對,各自為主,儘管清少納言早已離宮隱居,紫式部對清少納言的酸言酸語沒少過。而紫式部所著《源氏物語》則又是平安時代另一文學經典。
--------------
《枕草子》目前應有三個譯本,周作人的譯本相較於林文月譯本,頗有民初時期的白話文風範 (人家可是新文化運動領導人之一),譯法閒散口語,較能表達原作聰敏機靈、絮語不斷的女兒家氣,背後支撐的是周作人博厚漢學和日文底子,讀久了就能逐漸感受到清少納言在宮中那段歡快、寫意,閒時行筆記述的優雅生活。
周作人是誰?他有個鼎鼎大名的兄長魯迅(周樹人)以「阿Q正傳」名聞於世。
周的譯本還有個好處,各卷後頭都有以史家考據精神所作的注釋說明,讓讀者好撥開重重問號跨過千年距離與文化隔閡,踏入那個看似詩吟曲詠好不浪漫,實則宮廷內變腥風血雨的平安京。
至於他與魯迅為財而兄弟鬩牆,之後又努力與毛澤東攀附關係以逃過文革大劫的嘴臉,這又是另一番故事了。
--------------
另外必須一提,難得見此雅致書封,與本書的性與質無不契合,以下引自設計者王志弘自述:
《枕草子》是距今一千年前日本平安時代的著作,是清少納言對於日常生活的觀察與隨想,取材範圍極廣,除了四季、自然與宮中各種生活瑣事,行文中也處處透露出她個人的品味喜好。整合書的內容及搜集到數據,我理出這樣的概念:《枕草子》是由極其瑣碎的「點」所集結而成的,同時也是透過如此的「細微」,才能滲入人的感官之中。
為了表達瑣碎的「點」這樣的概念,我製造了許多大小不等的圓點,封面上的圓點對於本體「枕草子」三個字而言是雙向的,這方向性是思想凝聚成形與力量散播的表現。《枕草子》是由許多微小但有趣的人事物所組成,在視覺呈現上,希望達成的是豐富且巨大的著作,微小而細膩的構成,有分量(巨大的「枕草子」三個字)但輕快(擴散或集結的細碎圓點),不會給人以女性專屬讀物的感覺,而是中性風格。
--------------
若是真嚮往古意悠悠千年京都,卻怎麼也讀不完《源氏物語》,早些年記敘的《枕草子》倒可輕鬆翻閱追尋前往。
還有啊,這本周作人譯本為對岸出版,無奈、偏偏就是以簡體字呈現,而繁體字版本可見林文月老師譯本,讀來又另有所長,也是我們認識清少納言筆下宮廷歲月的美麗憑藉。
巴特,那個繁體版書封設計可以加加油用點心嗎?🙄🙄🙄
#古意悠悠千年京都
#枕草子
#台日友好✌️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說 出 遠 距 新文化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譚新強:加密貨幣對實體世界的挑戰
文章日期:2021年5月7日
【明報專訊】上周末巴郡在洛杉磯舉辦虛擬股東大會,雖然巴菲特已年屆九十,老拍檔芒格更已九十有七,但全球投資者仍非常留意他們兩老對任何投資的評價和意見。巴郡今年表現亦非常好,升了超過22%,遠遠跑贏大市,實在寶刀未老!
有人問到他們對Bitcoin的看法。巴菲特始終較聰明和圓滑,笑說早料到必有人問,但要跟政客學習避免回答吃力不討好的敏感問題,結果真的不答,把燙手芋拋給性情較直的芒格。芒格直說熟悉他性格的人就知道對他提起Bitcoin,猶如鬥牛勇士對公牛耍弄紅布,公牛必氣沖沖衝過去。他率直地說他極度憎恨Bitcoin的成功,更不歡迎一種對綁匪和勒索犯有用的貨幣。他亦不喜歡送數十億美元給那些隨便在空氣中發明這些金融產品的人,覺得整個發展令人惡心,更認為對人類文明的利益相反!
老人家語重心長,並有一定道理,但現今Bitcoin和其他加密貨幣紅到發紫,所以網民的反應非常負面,大部分人都認為巴菲特及芒格兩人的一套投資理論已過時,完全不明白加密貨幣的價值。著名對冲基金經理Dan Loeb說,巴菲特及芒格經常提出只應投資熟悉的東西,缺乏長期學習精神,變成故步自封,所以錯失很多好的投資機會。他更指出,如聽了芒格意見而在過去一年做空了Bitcoin,已必全軍覆沒。
巴郡從不派息 與黃金加密幣無異
我理解芒格的憤怒,因為Bitcoin不受監管,所以相信不少罪犯用來作交易。更重要的是,Bitcoin崛起的目的,正是要顛覆原來的金融秩序,而巴菲特和芒格,當然就是原來秩序的最重要守護者之一。我認為較諷刺的是芒格批評Bitcoin,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必定是認為它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好聽的可稱之為「數碼黃金」,同樣沒無現金流,但黃金至少是金光閃閃,摸得到的實物,Bitcoin則完全虛無縹緲。但回頭想,巴菲特收購了巴郡超過50年,自此從未派過息,解釋是他投資能力比小股東強,亦避免股息的雙重稅務,有一定道理。若從DCF金融分析角度來看,怎樣計算一件永不派息的資產,跟黃金甚至是Bitcoin又有甚麼區別?
記憶中,曾有投資者問過巴菲特:「巴郡永不派息,如何識別巴郡與一個龐氏騙局?」巴菲特頓了一下然後回答:「真的不容易,主要分別只是對他個人品格的信心吧!」說到底,Bitcoin亦一樣,也是只有一個信字。
加密幣市值達2萬億美元 不可忽視
明顯愈來愈多人信Bitcoin,不止只是年輕人,情况已開始「機構化」,更已洐生出不少ETFs和其他相關投資工具。今年Bitcoin已升了超過90%,市值超越了1萬億美元,按某些人計算,已成為全球第五大貨幣。當然加密貨幣何止一隻,第二位的以太幣(Ethereum)今年升了更多的3倍;狗狗幣(Dogecoin)靠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一句戲言,更升了誇張的130倍!加密貨幣總市值已達2萬億美元,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資產類別。
Bitcoin已開始被公認為有一定儲存價值的用途,即已通過貨幣的其中一個定義,但交易實在麻煩,亦缺乏其他「增值服務」(value added services),所以不少人認為以太幣的發展空間更大,正因為它包含所謂「智能合同」(smart contract),可以利用它來發展出很多新的功能和產物,包括數年前的ICO,近月火紅的NFT藝術品,以及最新的DeFi Apps,各種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務,包括存款、貸款和匯款等等。
虛擬世界漸成生態圈 觸動央行神經
現今虛擬世界的發展很厲害,我真的有朋友買了一些電腦遊戲內的「地產項目」,竟然認為有投資或最少炒賣價值。早前更有一間NFT火星屋的拍賣,以288個以太幣成交,當時折算約50萬美元,現在已升值一倍!虛擬世界已逐漸形成自己的生態圈,感覺有點似Farmville之類遊戲,現在更豐富化,加上一個經濟和金融系統。
如虛擬世界和實體世界保持距離,河水不犯井水,仍較簡單,但當虛擬世界開始滲透進入實體世界,情况變得複雜,尤其觸動各大國政府和央行神經線,必須馬上作出反應。早前有間在美國邁亞密(Miami)的豪宅,以455個Bitcoin成交(當然亦已升值),除相關印花和佣金外,相信買家亦需先付出因Bitcoin上升的高昂資產增值稅,因為美國政府不承認Bitcoin是一種貨幣,只把它當為一種資產,所以就需要打現在的20%增值稅(總統拜登建議增至近40%)。
不止如此,早前更有傳聞財長耶倫有計劃新增一項高達80%,針對加密貨幣的增值稅。中國更早已禁止所有境內的加密貨幣交易,但仍無法阻止超過一半的Bitcoin和以太幣挖礦活動仍在中國進行,而其中約一半在新疆,亦因此早前有些外國人呼籲杯葛從新疆挖出來的「Blood Bitcoin」。此舉不止荒謬,如能做到,豈不是證明Bitcoin並非完全保密,最少能知道每個幣的來源地。
各國監管封殺虛擬貨幣
當虛擬貨幣挑戰實體世界中,各國對操控貨幣和金融系統的專利權時,必有反應,由調查到監管,甚至封殺都有可能。最初在中國成立的Binance公司是個好例子,開始時做挖礦,後來成為交易所,現在更發行自己的加密貨幣,更開始提供一些與股票掛鈎的交易服務,因此導致德國和英國監管機構進行調查,而公司總部已全球搬遷多次,由中國內地搬至日本,然後台灣,再之後去了馬爾他,後來又去了百慕達。一聽就知不妥,情况有如一些非法賭博、色情或盜版視頻網站。
發行貨幣是每個國家的基本獨家權利,貨幣政策更是重要的調控手段。尤其對擁有美元「exorbitant privilege」(高昂專權)的美國而言,不論挑戰者是中國人民幣,還是Bitcoin,都絕不會輕易拱手相讓給任何人。但不少國家為免被新文化淘汰,亦明白新技術確有一些優點,所以爭相研究發行CBDC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主權數碼貨幣),其中領先表表者之一當然就是中國的「數字人民幣」(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EP)。
Bitcoin的誕生可說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對各國政府和尤其是美國聯儲局推出QE印鈔政策的一種反抗。不少歷史學家認為羅馬帝國的沒落,其中一個主因就是濫發貨幣,連金幣的含金量都逐漸下降,直至國民失去信心,導致超級通脹,交易回歸到以物易物制度。但過去十多年,QE並未帶來超級消費品通脹,只有帶來資產通脹,後果稍有不同,老百姓幸而未有受到百物騰貴而捱餓,但貧富懸殊差距不停拉闊,導致社會矛盾加深,世界各地出現大小規模動亂。
QE亂象 Bitcoin判對症惟下錯藥
所以可說Bitcoin是判對了症,但下錯了藥,因為無論改用Bitcoin為儲備貨幣,或回歸到黃金本位,都是不切實際,缺乏適應經濟增長經常變速的彈性,更極可能出現嚴重通縮問題,比通脹更棘手。
以太幣的生態圈比Bitcoin豐富得多,但發展仍未成熟。感覺上「智能合同」有機會可被用作一種高科技的「以物易物」的平台,有沒有可能成為未來超越資本和社會主義之爭的一種嶄新經濟制度的雛形呢? 我沒有答案,大家只可以拭目以待。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20329282302&issue=20210507
說 出 遠 距 新文化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 Taïwan】不朽的青春
我訂購的畫冊終於到了。
一整天充滿難以言喻的幸福感。
忙碌工作中,難得的小確幸。
...永劫不死的方法只有一個...
......就是精神上的不朽......
——— —————— 黃土水(1895~1930)
眾人都瘋的奈良美智,我,確實也算喜歡。
但真的讓我深深著迷的,是1920年代以降,多位台灣本土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刻畫著時代與精神、探尋藝術真理的熱情,更觸及了靈魂的深處。
#不朽的青春 #臺灣美術再發現
#黃土水 之外,畫家我特別喜歡———#陳澄波、#廖繼春(我喜歡早期)、#李梅樹、#顏水龍、#陳植棋、#陳進、#楊三郎、#李石樵、#張萬傳、#洪瑞麟⋯⋯(我個人偏好油畫和複合媒材,遠勝於膠彩、水墨、廣告顏料壓克力等)。
沒有時間北上看展覽,但也手刀訂購了兩本不同封面的畫冊;期待有一天高雄市立美術館也能展出這些美好的作品,屆時,我會 #搭乘輕軌去看展。
與喜愛藝術的朋友分享💜
—————————————————————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The Everlasting Bloom: Rediscovering Taiwanese Modern Art
展期|2020.10.17-2021.01.17
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及國定例假日休館
(1/15與1/16延長開放至20:00)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本展不收費,請配合實名制至櫃台填寫表單。
為保護作品安全,敬請保持安全距離,並協助寄放超過A4尺寸的包包。
自1920年代以來,臺灣現代美術的潮流蓬勃發展,參與創作、鑑賞美術被年輕世代視為追求現代化的一環,也是實現新時代文明社會的象徵。美術家一旦創作出被高度認可的藝術作品入選大型展覽會,便成為新時代的文化英雄,他們的作品成為臺灣新文化理想的里程碑。許多有志青年背負著家族與社會的期望,前往日本、歐洲留學,紛紛接受新時代的洗禮,帶回珍貴的經驗與創作生命。
他們竭盡心力創作的結晶,超越時代的政治紛爭,成為臺灣的文化記憶寶庫。美術作品不僅是臺灣面對現代轉變期的視覺紀錄,藝術家的視線,更可說積極為此時期的臺灣,從各個面向上率先打開視覺與想像上的邊界。藝術家們一方面接受嚴格的技法訓練,但又時時思索著屬於此時此刻的獨特表達:如何描繪在這片土地上生長的山岳草木,或者身邊關愛者的樣貌;一點一滴的生活記憶,或者一腳一印的旅人觀照;要如何在畫面中融合不同的文化傳統,或更進一步地放眼未來,思考臺灣百年後的美術,會是怎樣的一番風貌。這些對於現代世界的思索、感受、熱情,一一綻放在這些前輩畫家的作品當中。
由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支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顏娟英教授為首,聯合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相關學者的研究團隊,從藝術家後代、私人藏家及公立博物館等來源,積極調查散落四處的臺灣前輩藝術家作品,透過研究和修復這些早已淡出公眾視線的作品,讓大眾有機會「再發現」臺灣美術。
本展共展出47位臺籍及日籍藝術家,74件作品,展覽分為六大子題:破曉的覺醒、生命的凝視、風土的踏查、傳統的變革、歲月的憶念以及旅人之眼,並展出藝術家畫稿、相關文獻資料和紀錄影像。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名來自黃土水1922年〈出生在臺灣〉,企圖展現百年來這輩藝術家透過藝術創作追求「精神不朽」的時代精神。「再發現」不僅指涉曾被認為佚失作品的新出土,同時也意味著對已知作品新史料的「再挖掘、再認識」,期許透過展覽讓我們與過去對望並對話,讓文化的邊界擴展至最大程度的開放性。
#藝術家|丸山晚霞、河合新藏、藤島武二、呂璧松、石川欽一郎、西鄉孤月、富田溪仙、那須雅城、小澤秋成、川島理一郎、鹽月桃甫、鄉原古統、木下靜涯、梅原龍三郎、小原整、陳澄波、黃土水、山崎省三、鮫島台器、呂鐵州、林克恭、郭柏川、廖繼春、李梅樹、顏水龍、藍蔭鼎、何德來、立石鐵臣、陳植棋、陳進、楊三郎、李澤藩、林玉山、郭雪湖、李石樵、張萬傳、陳德旺、劉啟祥、陳清汾、陳敬輝、洪瑞麟、張義雄、呂基正、鄭世璠、林之助、廖德政、蕭如松(依出生年排序)
特別邀請|藝術很有事 、木漏類比
總策畫|林曼麗
策展研究團隊|顏娟英、蔡家丘、邱函妮、黃琪惠、楊淳嫻、張閔俞
視覺設計|林秦華
展場設計|別音設計 Noiz
展場工程|華宮工程有限公司
運輸佈展|翔輝運通有限公司
前導短片|藝術很有事、木漏類比
語音導覽|王榆鈞 王榆鈞 Yujun Wang
作品拍攝|林宗興
展覽攝影|黃宏錡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
協辦單位|山口縣立美術館、台陽畫廊、 台灣50美術館、學偉建築事務所 / 呂雲麟紀念美術館、李石樵美術館、 李梅樹紀念館、李澤藩美術館 Lee Tze-Fan Memorial Art Gallery、防府市、 松本市美術館 、河上洲美術文物、 林之助紀念館 Lin, Chih-Chu Memorial 、長流美術館 、阿波羅畫廊 Apollo Art Gallery Taipei、南畫廊、屏東縣政府、秋惠文庫 Formosa Vintage Museum、財團法人陳進紀念文化藝術基金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寄暢園、郭雪湖基金會、福岡亞洲美術館、臺北市立太平國民小學、臺北市立太平國小校友會、臺北市立美術館(依單位首字筆畫順序排列)
合作單位|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 北投文物館、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贊助單位|美術館之友聯誼會
設備支援|SENNHEISER 森海塞爾
媒體協力|TAAZE讀冊生活、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典藏 ARTouch.com 、非池中藝術網、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活動協力|或者 書店
語音導覽起步走☞https://m.me/158283004253255?ref=w13189664
官網上線啦☞
https://montue.ntue.edu.tw/theeverlastingbloom/
邀請朋友參加活動☞https://reurl.cc/2gYp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