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很簡單的料理,為了要用自己做的酥皮,耗了一整個早上製作。
結果料理最後步驟時...水管溢水一團亂!
所以最後整形匆匆了事!
好在料理結果雖然不盡完美,但還是滿意的
▪️▪️▪️▪️▪️▪️▪️
這款料理的外觀看似威靈頓牛排,沒錯、只是我將牛菲力改為豬菲力。
沒辦法!我也想吃高級一點,但是一整條牛菲力價格不是平常生活必須的,我們平常百姓家家就降級一下用豬菲力。
酥皮整形跟威靈頓牛排方式一樣,比較難的是不同肉質料理時的掌握。
以牛菲力來說、可以生吃或三分、五分、七分...只要肉新鮮都不是問題,但是豬肉要特別注意!
豬菲力脂肪含量很低,要口感好料理時間、溫度都要計較,它不能像牛肉一樣。
豬肉料理的核心溫度依照HACCP 規定,必須煮熟至中心溫度至少72℃ ... 才能消除寄生蟲🪱。
要掌握整塊豬菲力最佳食用熟度,最好的方式就是烘烤時以溫度計刺入肉塊核心,烘烤至安全溫度,又不至於過熟水份流失。
今天的料理說簡單簡單、說難也難,有很多技術細節這兒沒法全落落長的叮嚀。
大致上食材是;
酥皮⋯2份 (可以直接買)
豬菲力⋯1條(清除肉上的筋膜、肥脂肪。
調味;鹽、胡椒粉、肉豆蔻,外表煎至定型上色。備用)
白蘑菇⋯1盒(切丁與少許洋蔥丁同炒。調味;鹽、胡椒粉備用)
菠菜⋯適量(快速鹽水川燙過冰水。瀝水份備用。)
蛋液⋯1/2個
組合:
準備保鮮膜一張。依照順序撲上菠菜、蘑菇、放上豬菲力包裹好定型。盡量瀝除多餘水份。
準備兩張適當大小的酥皮。
一份放上菲力卷包裹好,塗上蛋液。
再上方鋪上一層網狀酥皮。
包裹好、刷上蛋液
送入預熱烤箱180度C
烘烤50分鐘
調高烤箱溫度220度C
烘烤至上色
移出烤箱放置10分鐘。
分割享用。
#不是威霖頓就不能稱為威霖頓我們這兒稱之為;
#Schweinefilet mit Pilzen im #Blätterteigmante
「豬肉寄生蟲溫度」的推薦目錄:
- 關於豬肉寄生蟲溫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豬肉寄生蟲溫度 在 蜜思雪輪愛美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豬肉寄生蟲溫度 在 廚師漢克 - Hank Ch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豬肉寄生蟲溫度 在 [問題] 豬肉到底適不適合低溫調理- 看板cookclub 的評價
- 關於豬肉寄生蟲溫度 在 克里斯餐桌- 關於豬肉到底能不能吃七分熟這篇文章的見解相當 ... 的評價
- 關於豬肉寄生蟲溫度 在 豬肉寄生蟲溫度-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 ... 的評價
- 關於豬肉寄生蟲溫度 在 豬肉寄生蟲溫度-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 ... 的評價
- 關於豬肉寄生蟲溫度 在 豬肉寄生蟲溫度-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 ... 的評價
- 關於豬肉寄生蟲溫度 在 你敢吃不是全熟的豬肉嗎?舒肥豬里肌 - YouTube 的評價
豬肉寄生蟲溫度 在 蜜思雪輪愛美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食 #台北 #韓式料理
推薦一下今天晚上吃的韓式料理,去年10月開幕的,吃完之後覺得很滿意!!趕快推薦給大家。
韓式小菜無限續,小菜的口味蠻不錯,會一直不斷去補,光吃小菜就快飽了 🤣 太好吃了!我跟我同學兩個女生,不曉得是因為我們胃太小,但我今天都還沒吃飯啊~一起床就出門去吃晚餐,竟然才點兩份🐷肉,還可以打包半份肉跟半份蒸蛋給我弟當宵夜😂。真的是太划算了!!我覺得應該是豬肉很紮實,飽足感很夠,小菜我補了5回吧!真的很好吃!XD 專人服務烤肉肉,第一盤肉肉烤完後就清理烤盤,清理的很乾淨,不是只有推開而已。烤第二盤豬肉還特地拿噴槍再次熱烤板,等溫度差不多了,才繼續烤,果然烤出來的肉酥脆啊!生菜也很講究,選用源鮮生菜🥬,源鮮的活舒菜標準為「三零二低」,零農藥、零重金屬、零寄生蟲卵、低硝酸鹽、低生菌數。最後還有甜點冰淇淋🍦,帳單與餐飲明細放在後面。
今天點的兩盤豬肉,搭配鳳梨的那一盤比較肥,但烤到已經把油逼出來了,剩下的肥肉很Q很Q,平常我吃比較清淡的,搭配鳳梨會比較爽口沒那麼膩,如諾不喜愛熱鳳梨,可以跟店員說不要熱,我朋友就討厭熱鳳梨🍍,我則討厭熱豆芽菜🤣🤣;另外一盤搭配泡菜跟豆芽的,肉質比較Q。兩盤肉偏有咬勁兒那種,另外還有很多部位的肉肉,可以再詢問店員。
回家後,發現外帶的盒子有上下兩層,肉肉跟蒸蛋隔開,而且塑膠盒是可以微波的那種,中間與最外面的蓋子皆可扣住,食物不容易外漏,連不是吃貨的我弟都知道這外帶盒成本較高,大部分餐廳都是紙盒裝,連價格稍高的餐廳也是,從很多細節可以看出店家的用心。還有,店家很貼心,我們只有兩個人,本來要點拼盤跟鍋類,店員叫我們不要點,會吃不完 🤣 果然⋯⋯才2盤肉就飽了。台北市韓烤餐廳,蠻多都是一次店,這家我們一定會再訪。😁
台北大安區 忠孝復興捷運站
#燒酒烤烤豬
02 2781 9991
https://goo.gl/maps/rzoHn4LqysLx4C1M7
豬肉寄生蟲溫度 在 廚師漢克 - Hank Ch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豬肉該熟不該熟?!」
——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豬肉
豬肉到底可不可以吃半生熟呢(七分熟)?
按照慣例,上網查了下資料
中文能找到的資料,普遍都在說生食豬肉相當危險,因為生豬肉裡頭常含在「豬旋毛蟲」這種寄生蟲,主要寄生在豬隻、老鼠與人類等哺乳類體內
在幼蟲時期,這些蟲會待在你的腸子裡,在感染初期,你會有腹瀉等腸胃不適的併發症狀產生
約一週後等蟲蟲長大了,便會爬啊爬的跑到你的肌肉組織裡,所以這時,宿主通常會感到肌肉痠痛與無力,發燒與頭痛也是其病發症狀
而少數嚴重者會有併發心肌炎、腦炎的情況,極少數導致死亡
看到以上那麼嚴重的症狀,說實在的,要是我肯定也很害怕不敢吃沒熟的豬肉啊!
往下繼續查資料後,發現台灣食安中心給的關於生食豬肉的建議
__
食安中心:進食豬肉安全守則
1. 豬肉必須徹底煮熟才可食用,中心部分須在攝氏75度或以上持續烹煮至少15秒。
2. 如豬肉在烹煮後仍有粉紅色肉汁流出或豬肉中心部分呈紅色,便應再行烹煮,直至熟透。
基本上咧,就是告訴你煮豬肉的方式就是把豬肉丟進去煮,然後忘了他,熟了,才是正解,能活著是比好不好吃重要的!
——
接連看了不少中文資料後發現,很多文章都很雷同,且都很明顯地互相抄來抄去的,缺乏更進一步的科學驗證
看多了大多都在說豬肉超危險的啦,最好多吃蔬菜什麼的
挺有趣的,感覺都是擔心兒子受感染的媽媽會寫出來的文章
BUT
好加在我求學時期混歸混,英文倒是學得嚇嚇叫
於是改用英文查了以下這句
Is it safe to eat medium pork?
跳出來的資料就很有趣了
一些美國的網站文章提到,所謂的豬肉寄生蟲感染的問題,是在約1930-1950年代被政府重視的議題,那時美國每年平均約發生400起人類感染旋毛蟲病的案例
而到了20世紀的現在,這數字已降低到每年約10起
英文顯示的資料大部分都會跟你提到生食豬肉的危險,大概佔1/10的篇章
之後就會開始提到現在為何豬肉可以吃半生熟(七分熟)的原因以及相關機構做的實驗研究與認證
很少提到吃生豬肉會死啊什麼的(笑
不信你去google搜尋打「旋毛蟲病 死亡案例 人數」
你幾乎找不到確切的資料或新聞,有提到關於因為旋毛蟲病而死亡的
妙吧?!
但這種刻板印象,的確難以改變
某大一部分的台灣人們還是認為,豬肉一定要吃全熟的吧!!?
——
我們從另外一個面向來看這件事
這世界上,不吃豬肉出名的人是誰?
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們,我們稱做「穆斯林」
但你知道或了解,他們為何不吃豬肉嗎?
穆斯林們心中聖書「可蘭經」裡明文禁止他們吃豬肉
其實,不吃豬肉也不只是可蘭的專利,其實綜觀過去五千年來,豬肉的名聲一直都不是很好,各大宗教與文化其實都不喜歡豬且要大家不要吃豬肉
整理了一下,原因有以下幾點
1. 樣貌醜陋、懶散、愚笨且性貪婪,看我們罵人就知道了,「豬」是常常當作罵一個人的代名詞
2. 骯髒,且生活環境欠佳,各種泥濘與蚊蟲相伴,吃相難看且什麼都吃
3. 亂倫交配,豬在發情期時,是會對生出他的母親進行交配的,光這一點就可以讓各大宗教撻伐死豬這傢伙了
4. 再來我們明代的醫聖,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也曾在他書中提到
『豬,吃不擇食,臥不擇埠,目不觀天,行如病夫。 其性淫,其肉寒,其形象至醜陋,一切動物莫劣於此,人若食之恐染其性」。
又說:「南豬味厚,其毒尤甚。」意思就是說南方的豬超毒的啦!所以,這自然會使人們聯想到在其它地方的豬也是有毒的!
從以上幾點來看,我們來想想,200多年前,在沒有冰箱的情況下的中國南方地區,他們在殺了豬之後,會是怎麼樣的狀況
蚊蟲蒼蠅到處飛,攝氏30幾度的酷暑下,豬肉不知道在這樣情況擺了幾個小時
且豬隻來源也搞不清楚,豬隻吃什麼,有沒有生病,是如何被屠宰的,屠宰後的狀況如何,這些細節,其實我們一概不知
再加上很重要的一件事!
「冰箱的發明」
冰箱,是在1834年由一個叫做雅可比·帕金斯的美國人,他發現了冷卻效應對於食物的保存是有幫助的,所以間接導致了之後一個蘇格蘭人在1862年做出了第一台冰箱
但你想想,就好比萊特兄弟做出的第一台飛機,如果你當時被邀請去試乘,你會去嗎?(笑
當然會很客氣地回答說
「哦 it’s ok 林杯先look一下就好!你們慢走啊!」
「記得回home吃dinner喔!」之類的幹話(笑
你不難想像當時第一台冰箱的樣子,肯定是又大又怪又不適合家庭使用的吧!
爾後呢,在1879年一個厲害的德國工程師做出了第一台「家用型」冰箱
同理,好比台灣進口的第一批汽車一樣,你覺得會是一台好開且一般家庭負擔的起的車嗎?
當然不可能
所以,一直到約1920年代,冰箱才開始在美國「普及化」
普及化這過程,我猜,少說也得個十年吧?!
而且這是美國啊,強大的美國啊!
你能想像第三世界國家的冰箱「普及化」時間嗎?
——
到現在2020年,冰箱不過普及100年而已
但冰箱的確是個偉大的發明啊,冰箱所衍生出的一系列科技與發明
直接的影響現在餐飲業的催生以及發展!
也可以說是你現在能吃到很多不同食物的最大原因呢!
拿鮪魚來舉例,在江戶時代時期,當時鮪魚的呈現方式是吃所謂的赤肉,且用醬油重重地醃製,為了去除且掩蓋鮪魚濃厚的魚腥味
日本的《古今料理集》記載,「鮪魚,賤魚也,不供品嘗。」
鮪魚,洄游魚類,跟一般魚一樣,得從鰓過濾海水獲得氧氣,但悲哀的是,鮪魚跟鯊魚一樣,無法自動控制他們的鰓
所以他們從出生到死亡,都不能停下來的一直游動,尤其是鮪魚,他們游動的速度相當快,平均時速達60-80公里之快
搞清楚這原由後,你就能想像當時日本漁夫捕到鮪魚後的窘境,高速游動下的鮪魚體溫是極高的,且魚肉含血量極高的鮪魚,在死亡後,如果無法迅速降溫,其肉體內富含的大量氨基酸將加速魚肉的快速腐化與酸化
所以也導致鮪魚在當時是種沒人愛吃的魚種,更別說現在大家愛死的鮪魚肚,根本是最容易腐敗的部位
根據小川顯道的著作《塵塚談》記載,享保19年間(1734年)的大條鮪魚半條帶頭附骨,224文,根據當時的米價與貨幣值換算,約莫是現在的5000日圓
5000日圓,買半條大鮪魚啊⋯⋯300年前的日本隨便補都是幾百公斤的鮪魚吧(笑
到現在2020年,東京豐洲市場舉辦的第一場鮪魚開標會,第一隻鮪魚(276公斤)以1.9億日圓(約新台幣5400萬)的價格標出⋯(一公斤約20萬新台幣)
這一切的一切,都歸功於冰箱以及相關冷藏與冷鏈系統的產生啊!
#真是太謝謝冰箱了
——
欸耨,回到豬肉
講了那麼多,豬肉到底能不能吃七分熟呢?
我的答案是可以,也不可以,端看你豬肉取得的來源而定
如果你現在是在環境較艱困的第三世界國家,那當然,吃七分熟豬肉是絕對很危險的一件事,不要做!!!
但國內現在自產豬品牌逐漸做了起來,各家大廠都很願意公開且透明化他們的養豬流程,且提供完整的生產履歷與各種機構的認證,加上台灣現在冷鏈系統與屠宰規章與條例逐漸完整化,其實很多豬待的環境都不如你想像的那邊骯髒
某些豬,如品牌豬,其實都養在每天會有人幫他洗澡,幫他洗地,餵食的飼料也都會挑選過,經過高溫處理,以免有任何寄生蟲的感染,且在屠宰時全程保持在無菌且低溫的狀態
那麼這些豬肉,我個人是很願意拿來做七分熟食用的
(養在乾淨的環境,所以幾乎不會出現寄生蟲,且吃的飼料也乾淨,屠宰的時候低溫且無菌,怎麼想都很尊榮啊!)
像是柔軟卻低脂的豬腰內肉,煮至全熟其實就會乾澀且難以咀嚼
經過簡單的鹽糖水醃製半天後,去除多餘且不必要的血水後,不管是拿來煎拿來烤還是拿來炸,我都是會將這塊豬肉的中心溫度烹調到約攝氏62度的狀態(也就是七分熟)
之後靜置1-3分鐘,讓中心溫度達到攝氏65度
這樣狀態下的豬肉一切開,肉色粉嫩,且流出透明略帶粉色的肉汁,一口咬下,柔軟多汁,絕對是吃豬肉的一大體驗!
講了那麼多,現在國內慢慢開始有能體驗到七分熟豬排的店家,一些日本來的炸豬排品牌店,提供伊比利豬的店家與餐廳
對於豬肉口感與肉汁體驗有興趣的你,不訪找時間做點資料後,挑戰自己一下
(特別強調,本粉絲團沒有在打廣告,或是慫恿你們去吃生食豬肉,若吃了之後有問題不要來怪我嘿!自己做的決定要自己承擔喔!)
以上,是我關於豬肉是否可吃七分熟的⋯簡短分享(顆顆
感謝你們花時間觀看,我們下次再見 <3
#廚師漢克
#七分熟豬肉
#豬肉的安全性
——
發摟我的IG看更多廚師故事
rockhankroll
豬肉寄生蟲溫度 在 克里斯餐桌- 關於豬肉到底能不能吃七分熟這篇文章的見解相當 ... 的推薦與評價
一些美國的網站文章提到,所謂的豬肉寄生蟲感染的問題,是在約1930-1950年代被政府重視的議題,那 ... 是會將這塊豬肉的中心溫度烹調到約攝氏62度的狀 ... <看更多>
豬肉寄生蟲溫度 在 豬肉寄生蟲溫度-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豬肉寄生蟲溫度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整理,找不小心吃了生豬肉怎麼辦,豬肉絛蟲台灣發生率,豬肉絛蟲ptt在Instagram影片與 ... ... <看更多>
豬肉寄生蟲溫度 在 [問題] 豬肉到底適不適合低溫調理- 看板cookclub 的推薦與評價
看過文章一直建議豬肉最好全熟食用 避免寄生蟲
可是之前去日本吃拉麵的時候 有些店家會使用低溫調理的叉燒肉(好吃)
厚切里肌豬排 中間也是粉色並無全熟
看YT的介紹 日本的料理法想自己試做看看 不過還是有點怕怕的
是否有人可以釋疑一下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4.51.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okclub/M.1624978956.A.DA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