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桃園旭富製藥大火聯合聲明】
桃園旭富製藥於20日中午發生火警後延續至今,不僅波及週邊五座工廠,亦造成一名移工死亡,21日下午更傳出消防員於殘火處理時發生爆炸事故,所幸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而據桃園市政府消防局(下稱桃消)對外表示,業者並未提供化學物質之明確位置、種類與數量,甚至事故後業者提供之資料亦有所不同,為此消防員工作促進會與各團體共同提出以下聲明:
📌一、應從旭富大火檢討工廠救災應變制度
本次爆炸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由於目前我國法規對於作業區化學物質存放,並無要求業者需詳盡提供作業區內化學物質暫放位置、數量,因此仍需仰賴業者依法設立之自衛消防編組,提供消防指揮體系資訊,而從本次事件桃消與業者對於救災資訊溝通上的落差,顯示仍有必要對於工廠救災現場圖資需求從法規進行檢討,應要求未來業者申報化學物質時,作業區化學物質暫放應要有詳盡標示,另亦要對於業者自衛消防編組落實展開檢討,從事前圖資改善到落實應變訓練,以保障救災人員安全。
📌二、桃市府應於災後調查旭富是否違反消防法第21-1條,並予以開罰
去年在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的推動下消防法生命三權三讀(資訊權、退避權、調查權)通過,其中第21-1條第一款即規定:「消防指揮人員搶救工廠火災時,工廠之管理權人應依下列規定辦理:一、提供廠區化學品種類、數量、位置平面配置圖及搶救必要資訊。」並於第43-1條規範未提供搶救必要資訊或內容虛偽不實者,應處管理權人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罰鍰。
而有鑒於爆炸事件疑因業者未告知相關資訊,造成現場消防員救災風險提高,雖未造成傷亡,但基於救災安全與要求業者自律,本會支持桃市府應於災後調查旭富製藥是否有違反消防法第21-1條之嫌,若屬實應依第43-1條向旭富製藥進行開罰,警示其他業者加強對於提供救災資訊、自衛編組之落實,以完備救災過程應盡之責任,以及彰顯我國對於消防員救災安全與專業之重視。
📌三、呼籲中央應重新審視消防法,納入刑責加強約束
另本會希望藉此事件,呼籲立院應重新審視消防法第43-1條,對於現場未提供資訊或內容虛偽不實者,應重新審視是否再次修法,視業者規模提高裁罰金額、並針對未提供資訊造成人員死傷,將所有權人處以刑責作為考量,因為對於現場救災人員而言,現有法規六十萬之裁罰額度,與造成救災人員不幸喪命的代價以及政府後續須付出上千萬的撫卹相比,實在不公,或甚無法有效嚇阻。
📌四、應檢視旭富是否有違反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第71條,提供清楚明確之廠區配置圖給消防救災單位
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第71條明文規定,使用毒性化學物質及關注化學物質之廠商,需申報運作場所全廠(場)及內部配置圖,並將該圖資資料副知消防機關。旭富大火接連兩天爆炸,廠商所提供的資料前後不一,已經實質造成救災人員處於惡劣的救災環境中,桃園市環保局應具體檢視廠商所提供之圖資真確性,並予以究責。化學工廠意外事件頻仍,主管機關應嚴格檢視毒管法修法之後,廠商是否都有確實更新相關資料,擴大查驗,以維護救災安全。
📌五、桃園市政府、周邊縣市應依毒管法或空污法,即時發佈防災簡訊,告知周邊地區民眾防護事項,以保障民眾社區知情權
旭富大火黑煙連淡水都看得到,黑色煙塵綿延。針對本次大火燃燒出的煙塵特性為何、是否含有有毒化學物質、與空氣可能產生何種化學反應、下風處將影響哪些地區、是否需要周邊地區民眾採取緊急防護措施,相關資訊付之闕如,不見政府機關積極維護民眾社區知情權的作為,儘管桃園市環保局第一時間前往周邊地區進行環境監測,但所揭露資訊仍不足提供民眾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且也並未第一時間依毒管法或空污法告知周邊地區居民防災資訊,呼籲桃園市政府應採取積極作為,保障民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與社區知情權。
📌六、呼籲主責社區知情權的環保署、內政部與行政院災防辦盡速提出社區知情權的相關立法
自2014年高雄氣爆以來,民間團體呼籲政府盡速推動社區知情權立法的聲音持續不斷,一次又一次的工安意外,從2017年泰豐輪胎大火、2018敬鵬大火、與近幾年的六輕氣爆意外,原因直指政府未落實社區知情權,與工廠化學物質資訊的揭露與管理,而一再讓公安問題發生。呼籲主責社區知情權的環保署、內政部與行政院災防辦盡速提出社區知情權的相關立法,以保障人民的社區知情權。
最後,感謝辛苦的桃消同仁,希望聲明發出的此刻各位已平安返隊。
聯合聲明團體:
搶救消防員
環境法律人協會 Environmental Jurists Association, EJA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Environmental rights foundation, ERF
台灣零廢棄協會 Taiwan Zero Waste Alliance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由於電單車只有兩個轆,騎士在起步及停車全靠雙腳保持平衡,所以電單車的座高對好多騎士來說尤其重要,要是雙腳能夠完全著陸或輕微「吊腳」,都可以給騎士莫大信心及安全感,否則時常擔心跌車,或多或少降低了駕駛樂趣。亦因為座高原因,所以車主CICI選擇了只有710mm座高的Hyosung GV300S。 簡單...
「輪胎前後配原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年獸兩隻-家有三千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年獸兩隻-家有三千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moto1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問題] 前後配的原因是?(後驅車種) - 看板car 的評價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前後配輪胎,可否換四輪換相同規格???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為什麽很多高性能跑車前後輪尺寸不一樣?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Hank汽車部落格- 【越寬越好?】把原本前窄後寬的輪胎改成 ... 的評價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前後配輪胎選擇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前後配輪胎選擇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問題] 為什麼汽車很少前後不同胎?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問題] 前驅車輪胎前後配- car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Re: [問題] 前驅車輪胎前後配- 看板ca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其他] 行車紀錄器選擇性困難求解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Re: [閒聊] 小萊姆復出騎車了 - PTT評價 的評價
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年獸兩隻-家有三千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滑順好推
而且質感好、價格實惠
一台從出生用到長大👍🏻
———————————————
已經第三胎了,算是「老手媽媽」😂
有了前兩胎的經驗跟實際購買使用其他推車基礎
這次挑選推車方向十分明確
🔻新生兒能用,最好可以用到大
🔻收折後輕巧,但車體有一定穩定度
🔻好推、好收、價格不要太誇張(真的不會有下一個小孩了)
🔻車椅高度不要太低(彎腰抱比較輕鬆,小孩也遠離灰塵)
首先,我先跟新手媽媽分析
為什麼老手媽媽都幾乎「跳過戰車」不考慮?
◾️戰車大概只有寶寶還小、老北很願意扛車(全職媽媽很常單打獨鬥出門)、大多活動在百貨公司適合;台灣基本上不需要戰車,跟歐洲國家的磚道比,台灣的路根本不顛簸😆(也很少人推嫩嬰在石頭路上散步吧?)
◼️買了戰車,大概小孩會走前後,100%勢必會需要換比較輕巧的推車,不然一台沈重的戰車+一個時不時要走不走的魔嬰,媽媽只想大哭😭
◾️若會帶小孩出國,輕巧推車就很必須!妳不會想要出國帶戰車的🤣(此時怕推車托運損毀的話,收折後能上機就十分必須考慮)
◼️要考慮家裡汽車的車廂大小,戰車即使收折也還很龐大!
👩🏻老手媽媽分析完,是否覺得....戰車可以先不考慮?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市場上輕巧推車崛起的原因吧!
/
👶🏻從出生用到大的推車。Disney by easywalker buggy xs~超萌迪士尼聯名推車!
🔹即日起~2019.08.11止
🔹單筆消費滿$1500免運(離島/偏遠見表單說明)
🔹買推車送6大實用配件好禮(詳見表單內容)
🔹推車非人為因素下保固2年(輪胎不含)
🛒詳細訂購表單 https://gbf.tw/qhk2m
💁廠商客服資訊/
☎️03-3520618 (一~五 9:00am~17:00Pm)
✉️[email protected]
LINE:@jingfong
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年獸兩隻-家有三千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出生用到大的推車。Disney by easywalker buggy xs~超萌迪士尼聯名推車!
🔹即日起~2019.08.11止
🔹單筆消費滿$1500免運(離島/偏遠見表單說明)
🔹買推車送6大實用配件好禮(詳見表單內容)
🔹推車非人為因素下保固2年(輪胎不含)
🛒詳細訂購表單 https://gbf.tw/qhk2m
💁廠商客服資訊/
☎️03-3520618 (一~五 9:00am~17:00Pm)
✉️[email protected]
LINE:@jingfong
———————————————
因為以為自己不會再生寶寶了😅
去年底/今年初
大掃除時把家裡不適用的嬰幼兒產品都清出家門
然後過完農曆年,從新加坡回來...就發現懷了豬豬寶🤷🏻♀️
所以,我家已經沒有適合新生兒就能使用的推車
於是開始比較物色推車😆
已經第三胎了,算是「老手媽媽」😂
有了前兩胎的經驗跟實際購買使用其他推車基礎
這次挑選推車方向十分明確
🔻新生兒能用,最好可以用到大
🔻收折後輕巧,但車體有一定穩定度
🔻好推、好收、價格不要太誇張(真的不會有下一個小孩了)
🔻車椅高度不要太低(彎腰抱比較輕鬆,小孩也遠離灰塵)
首先,我先跟新手媽媽分析
為什麼老手媽媽都幾乎「跳過戰車」不考慮?
◾️戰車大概只有寶寶還小、老北很願意扛車(全職媽媽很常單打獨鬥出門)、大多活動在百貨公司適合;台灣基本上不需要戰車,跟歐洲國家的磚道比,台灣的路根本不顛簸😆(也很少人推嫩嬰在石頭路上散步吧?)
◼️買了戰車,大概小孩會走前後,100%勢必會需要換比較輕巧的推車,不然一台沈重的戰車+一個時不時要走不走的魔嬰,媽媽只想大哭😭
◾️若會帶小孩出國,輕巧推車就很必須!妳不會想要出國帶戰車的🤣(此時怕推車托運損毀的話,收折後能上機就十分必須考慮)
◼️要考慮家裡汽車的車廂大小,戰車即使收折也還很龐大!
👩🏻老手媽媽分析完,是否覺得....戰車可以先不考慮?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市場上輕巧推車崛起的原因吧!
再來綜觀我之前曾經實際擁有過的推車~
1.zapp xtra2
2.yoyo二代(朋友恩典)
3.aprica一台雙向(朋友恩典)
4.yoyo+(三代)
5.yezz air
6.whiz bebe膠囊推車(服役中,小獸金寶使用)
👩🏻💻其中5-6新生兒不能用
👶🏻1.2.4新生兒要搭配提籃或是新生兒睡籃(需額外購買)
🙋🏻5很容易斷骨架(大哭)
那那麼多輕巧推車,我為什麼選MiniXS呢?
👩🏻以第三胎經驗來說,一台打通關的選擇王道
MiniXs新生兒可用到20KG,而且非新上市推車
所以能修正的、可以改善的部分都幾乎完善
再來就是能參考的評價、實際使用經驗很多
這台真的幾乎有買的媽媽都很好評👍🏻
好推、質感好、好收好開、座椅舒服😌
🔺新生兒就可用,可用到20公斤
🔺收折起來大小可當隨身行李上機
🔺可單手收折(我自己使用沒問題)
🔺全車重量僅6公斤(比yoyo輕一點)
🔺遮陽罩加長(可自由伸展),小孩有時不愛太長遮陽罩遮擋視線
🌟底盤3橫桿,車體行進不太晃(如果在意推車穩定度這很推)
💰價格比上述1-5便宜
📹實際推給你們看 https://youtu.be/tpgY0vTNGmc
更多說明我直接看圖說故事,照片點下去看說明
————————————
再來,本團表單下面有一個我也很推的產品
🌟「Purflo萌萌動物投影音樂盒」🐑🐦🐰
這個可以從寶寶出生用到長大!
它有10首舒眠柔和音樂、搭配星空投影燈光變化
小嫩嬰可以聽音樂安撫情緒、看星空刺激視覺
也很容易看著聽著就睡著😌
我今年初入手,小獸金寶一看就好愛
除了可愛的外型是小孩很愛的,就是睡前她們很愛看星星
邊看星星、聽音樂、唱歌....
媽媽偷懶不說故事的睡前,給她們這個5-10分鐘
她們就能消耗掉睡前剩餘精力,然後關掉後很快入睡
也算是成立一個美好的睡前儀式了!❤️
而且它其實打開後,可以讓它輪播10首音樂
30分鐘左右會慢慢變暗關閉
讓小孩看著聽著睡著也很棒👍🏻
掛繩設計魔鬼氈,活用各種場景
吊掛在嬰兒床也很方便😊😊😊
(音量可以調整,這個也十分重要)
最最最多媽媽會在意的一定是清潔問題
可以拆卸下主機,單獨清洗布偶體唷👍🏻
這個我自己真的十分喜歡也推薦
比之前買過的烏龜什麼的可愛且更好清潔😍
📹以下兩個影片參考(我們家睡前)
https://youtu.be/G4KtMsAVFOk
https://youtu.be/btYCqc4PG_k
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由於電單車只有兩個轆,騎士在起步及停車全靠雙腳保持平衡,所以電單車的座高對好多騎士來說尤其重要,要是雙腳能夠完全著陸或輕微「吊腳」,都可以給騎士莫大信心及安全感,否則時常擔心跌車,或多或少降低了駕駛樂趣。亦因為座高原因,所以車主CICI選擇了只有710mm座高的Hyosung GV300S。
簡單介紹一下Hyosung GV300S的資料,Hyosung GV300S是一部復古車熱潮下的產物,外型參照美式巡航車BOBBER改裝風格製造,而美式巡航車的基本結構是採用V2引擎及搖藍式鋼管車架,BOBBER的改裝初心就是追求簡約,前後沙板也剁掉,然而商業用的BOBBER好難做到簡約,但現今的BOBBER依然遵照古訓,保留好有壓縮感的淚滴型油缸、少玩電鍍件、配置圓筒型排氣管、肥仔輪胎、大圓車頭燈、短車尾及超低矮座高等等,Hyosung GV300S都有齊以上元素,車價及296cc排氣量都屬於入門級,所以吸引好多新手駕駛。
上一次本誌請來外藉騎士John試駕Hyosung GV300S,但由於John的身型比較「大咪」,所以Hyosung GV300S在他的胯下顯得像一部迷你車,今次就唔同,車主CICI與Hyosung GV300S的比例均勻好多,看上去也較合襯。事實上,CICI在買入Hyosung GV300S之前,從未聽過這個來自韓國的牌子,但偶然機會下在網上見到一位模特兒與Hyosung GV300S的合照,而模特兒的身高與她相近,座在車子上更可以雙腳著地,因此觸動了CICI的神經。
原因是CICI之前駕駛150cc跑車,耐何座高對她來說偏高,雙腳跳芭蕾舞,日常駕駛好大壓力,所以最後決定放棄,之後就等待一部可讓她完全著地的棍波車,最後就等到Hyosung GV300S的出現。CICI說低座高是買入Hyosung GV300S原因之一,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原因是外型,說到這裡,CICI已經難掩心中的喜悅,手舞足蹈表示自己非常喜歡Hyosung GV300S,也許車廠可以考慮一下請CICI做代言人。
#HYOSUNG #GV300S #女騎 #CICI #LADYRID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NzqT9k2pRI/hqdefault.jpg)
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編者在10年駕駛過第一代三輪PIAGGIO MP3 300,雖然當時覺得她的彎向表現不及同級排氣量的綿羊靈活,而且較重,不過整體的操控性能比估計輕鬆。10年後編者試駕全新2020 PIAGGIO MP3 HPE Sport,車身更細小,壓彎更靈活,反應與一般綿羊無異,與此同時增添更多電子裝備。畢竟MP3已經面世13年,越來越好的操控性能也是應該的。
3年前的三輪車未成氣候,沒記錯的話近乎零選擇,所以當第一代MP3 250在2006年面世後(同年登陸香港),以其獨特的外觀、唔怕跣胎的安全感及實用取勝,三輪車從此流行起來,其他牌子的三輪車也相繼誕生。而第一代MP3除了250外,還有125、300及400版本,不過PIAGGIO卻以旗下的GILERA推出500版本,型號為Fuoco 500,外觀與MP3完全不同,車身線條更硬朗,外型像巨無霸,此車在港也彼受車迷歡迎,但其北美版卻稱為MP3 500。直至2014年,PIAGGIO才推出正宗MP3 500,外型與同期推出的MP3 300相同。
今次介紹的2020 PIAGGIO MP3 300 HPE Sport屬於最新款,而MP3對上一次改革是2015年,這款車子不僅換上新衫,改用電子油門,並加入循跡系統及ABS等安全裝備,以及改用更大呎吋的前及後輪框,可是編者無緣試駕這一代車子,然而今次有機會駕駛新款MP3 300 HPE Sport,因此體驗到隔代MP3 300的分別。
老實說,如果讀者沒有留意MP3 300的發展,未必知道PIAGGIO推出過MP3 Yourban,這款車著重市區行駛的靈活度,所以體積及重量較其她MP3輕量化,排氣量同樣是278cc,而輕量化的優點可讓騎士更輕鬆穿梭橫街窄巷,推車更容易,日常使用更方便。
回顧第一代MP3 300,前及後輪框均為12吋,廠方其後改用前12吋,後14吋配搭,但是自上一代MP3起卻改用前13吋、後14吋,前胎由120闊轉為110闊,140闊的尾胎維持不變,這大概是希望車頭有更靈活的轉向反應,而新款PIAGGIO MP3 300 HPE Sport保留前13吋、後14吋的規格。制動方面,前制動採用258mm鑽孔碟配兩活塞煞車卡鉗,後煞車採用240mm鑽孔碟配對向煞車卡鉗,輔以ABS防鎖死煞車系統,油門也有可選擇開或關的ASR循跡系統,以防尾胎在過彎或濕地打滑,進一步提升騎士的安全。
駕駛感受
如前述,三輪車熱賣的原因之一是跣胎機會較兩輪低,濕地行車更安全。正因為三輪車採用構造複雜的前避震,又多了一個轆,所以較相同排氣量的兩輪重,在推車或起大架時尤為明顯。不過由於MP3 HPE Sport設有電子Roll Lock功能,騎士只要撥動設於油門旁的推鈕便會鎖定車身,車子就不會翻倒,所以容許騎士落車,將車子推入泊車位;事實上,Roll Lock功能大約在15km/h以下才可啟動,儀錶板會亮起燈號提示,換句話車子將近停車前,例如交通燈位,騎士可以不用落腳停車,對於腳短的騎士彼實用,只要扭油便會解鎖,過程十分流暢。
不過使用Roll Lock初期,由於未掌握可啟動車速,自然會用肉眼看儀錶的燈號,或會造成騎士分心,稍一不慎更可能撞上前面的車輛,但個人覺得只要練習幾次,便能夠掌握撥動鎖掣的車速,不用依靠燈號。不過要記著,電子Roll Lock是根據啟動前的車身傾角固定車身,換句話車身傾則時仍可上鎖,因此為免解鎖後車身急速下墜,最好待車身接近垂直才上鎖。
雖然MP3 HPE Sport是三輪車,但座姿其實跟一般綿羊分別不大,同樣好舒服,座上車子後覺得車子比舊款細好多,不過由於座高達780mm,所以編者雙腳著地都會吊腳(編者5呎6吋高),駕駛視野也較高,風鏡在高速公路發揮不俗的擋風作用。事實上,對比第一代MP3 300 (編者沒有駕駛過後期版本),好明顯感覺到新車在壓彎時沒有阻力,即俗稱「撬彎」,靈活度及輕巧度大有改善,感覺她的轉向反應與兩輪無分別,當日在大山都覺得好好彎。這或多或少跟車頭減磅(水箱遷移)及更換110闊度前胎(第一代使用120闊度)有關,因此廠方的宣傳片賣弄她的彎向表現。
全新2020 PIAGGIO MP3 300 HPE Sport之所以比舊款細小,是因為廠方借用MP3 Yourban開發;此外,新車配置新一代HPE高性能引擎,規格為水冷四衝程單汽缸SOHC 4氣門,馬力及扭力分別是26.2hp@7750 rpm及26 Nm@6500 rpm,官方表示馬力及扭力比舊款增長24%及15%,每1公升氣油可行駛31.2km,比舊款30.3km多,換言之新車更省油及更好力。事實上,新款Vespa GTS 300 HPE Super也是使用該引擎。
新款2020 PIAGGIO MP3 300 HPE Sport沿用雙搖籃高拉力鋼管車架,構造與一般綿羊分別不大,而名為 Articulated Quadrilateral Suspension System(鉸接式四邊型前避震)採用二字型鋁合金座,像天秤左右將一對連桿式前叉連接起來,結構與舊款MP3相同,不過改由另一間知名生產商製造。舊款MP3 300與MP3 Yourban的散熱水箱都是設置在車頭內,但新車的水箱卻遷移至前輪後方,擺放位置更低,與一般電單車相同。試想像散熱水箱、風扇及水泵的重量其實不輕,但是搬家後可減輕車頭的重量,與此同時將重量更中央化,使車子有更佳重心,絕對可以提升車子的彎向表現。
另一方面,雖然三輪車的最大傾角不及兩輪大,可是MP3 HPE Sport最大傾角也達到40度,不過日常駕駛好少會掟到這個角度,可是車身傾側一旦到了40度,你會感覺到車頭有「頂著」的反應,這告訴你已達到極限。此外,在一些情況下,三輪車的車頭吸震反應跟二輪有點不同,原因是震盪經左右輪胎傳到避震系統,使到像天秤的前叉十分忙碌,在凸凹不平路面掟彎時,軑把搖擺較多。原因之一是MP3 HPE Sport屬於運動版,避震設定較硬,十分運動化,因此爛路行駛產生較強跳彈感。不過對經常雙騎或載重型物件的用家來說,卻是不俗的設定。
之前提過2020 PIAGGIO MP3 HPE Sport與VESPA GTS 300 HPE Super Tech共用新一代HPE高性能引擎,278cc排氣量。VESPA GTS 300 HPE Super Tech出名夠力又快,但是由於2020 PIAGGIO MP3 HPE Sport承載更多重量,所以廠方將馬力由23.5hp / 8,250rpm調升到26.2hp / 7750 rpm,馬力增長2.7hp。雖然MP3 HPE Sport的加速力不及GTS 300 HPE Super Tech輕快,但是低扭及中段表現比舊款MP3 300優勝,即使100km/h車速行駛仍然表現輕鬆,既可應付香港高速公路需要,市區行駛綽綽有餘。要是擔心MP3 300的馬力無法滿足日常駕駛,斜路不夠力,但是又想玩三輪車,不妨留意MP3 500,不過她的重量及體積也會相應提升。至於2020 PIAGGIO MP3 HPE Sport的煞車力十分充沛,完全夠用,即使右腳踏設有腳踏式煞車,並且是前後煞車聯動,但是手感始終不及煞車桿敏銳。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qHexZ3hgtg/hqdefault.jpg)
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moto1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次去意大利Mugello賽車場,主要出席APRILIA ALL STAR派對及APRILIA RSV4 1100 FACTORY發布會,沒想過試車,所以沒有帶備皮衣、皮靴、手套及頭盔。
沒打算試的原因是車輛高達217匹馬力,來意大利之前從未開過1000cc的跑車,還要在MotoGP分站直路車速最高的賽道駕駛,這部車直路可超過時速300km/h,所以沒有信心。還有10年前在珠海賽車場第一次開600就炒車,往後沒有在大賽車場開過車,到現在只在街道上開過幾次600,還有最近才參加使用300cc入門大包圍,在小型賽車場(卡丁車)操練的培訓班,可以說自己沒有開大排車的經驗。
但是同行的Kin說難得來到著名賽車場,別浪費機會,恰巧APRILIA提供全套裝備,所以決定試車。另外,很多豐富經驗的騎士說現在的跑車比以前容易駕駛,自己確實想體驗一下,經過這次測試後,某程度上認同這說法,但在我的角度來說絕對不能說容易駕駛,但是沒想到很快適應。
以前的大馬力跑車難開,是因為又大又重,馬力輸出太狂野,油門很難控制。可是現在的高性能跑車又小又輕,還有配備先進的電子科技,在神不知鬼不覺下輔助騎士控制車輛,還有油門控制寬容度比以前大,讓我自己覺得不是第一次駕駛超跑,可是要開得很好,確實要求更高層次的駕駛技術,正所謂易學難精。
回顧過去20年電單車的發展,電子科技進步神速,如果10年前我駕駛的600擁有循跡系統,很大機會不用炒車。因為現在的超跑推出前,已裝有大量數據,車上的感應器把騎士動作及車子的傾則角度化成數據,萬一數據超出安全範圍,電腦立即減少供油,及早化解炒車危機,可以說補救騎士犯錯及駕駛技術不足,讓騎士更安全,。
先不說最先進的MotoGP戰車,就算高性能市販跑車,已經做到車子仍在傾則,騎士大油門出彎,輪胎都不輕易打滑導致炒車,還有馬力模式能夠壓住馬力輸出,讓新手更容易者適應。其實跟電腦賽車遊戲一樣,在電子系統輔助下,玩家大力按住控制器的油門出彎,可以調校至輪胎輕微打滑,甚至沒有打滑地出彎,可是在現實世界沒有這個膽量。
雖然電子科技很重要,但車輛的設計及各項設定才是最重要,因為它等同穩固地基,否則再多電子科技,都無法彌補硬件上的不足。因為試駕RSV4 1100 FACTORY後兩星期,編者去西班牙JEREZ賽車場,出席輪胎發佈會,有機會試駕不同款式的超跑,在可以比較情況下,發覺RSV4 1100 FACTORY的加速力及轉向靈活性能非常出色。
說回電子科技如何使編者迅速地適應RSV4 1100的大馬力,先說她的座姿,騎上車輛後雙腳像芭蕾舞(編者5呎6吋高),座姿十分俯伏,但車子很小,這是採用V4引擎的好處。
由於我從未駕駛過1000cc跑車,從維修區駛出賽道後立即加速,到現在仍然清楚記得那一刻,她的低扭非常勁強,很爽,雖然力量不斷地湧出來,但來得很順暢,油門控制沒想像中困難,可是最意外是駛過T1、T2及T3三個彎道以後,不知不覺在T4很自然地磨包。可能聽起黎有點誇張,雖然她的操控感未致於編者操練的300cc入門大包圍靈活及輕,但沒想過一部1100cc跑車的壓彎感那麼輕,壓下去可以那麼輕鬆,過彎穩定性能更出色。雖然這樣比較不太合適,主要是因為沒有太多經驗,腦海裡還停留在10年前炒掉的舊款600跑車,又重又大。
其實RSV4 1100 FACTORY有那麼好彎向性能不難解釋,看看她的鋁合金車架及搖臂,還有市販車使用的頂級Ohlins前、後避震,與及賽車胎輪,這些硬件製造出來的穩定感及咬地力,我前之從未體驗過,給我很大信心。當我逐漸熟習戰車及賽道後,出彎打開油門時間越來越早,越來越兇。但是如果有機會檢視行車數據,編者肯定循跡系統在每次出彎都介入,幫手控制馬力,否則以自己的駕駛技術,是沒信心車子還在傾則就大開油門出彎。
其實Mugello賽道的大部份路段是上、落坡彎,看MotoGP直播是無法看到,其中一個彎道可以磨包4-5秒,這反映編者的車速不高,純粹是嘆彎,可是最難忘是全長1.4公里大直路,今年MotoGP又創出356.7km/h新記錄。雖然往上衝看不見T1彎道,可是非常刺激,還有在這條大直路可以徹底感受她的加速力有多利害,從最後的T15彎用2檔出彎後,一直衝到底可以用盡6檔。而她的5檔很大力,沒想到6檔同樣很強,不要忘記,她比一般超電多78cc。
那天共有四節試車,每節15分鐘,由於編者在前兩節試車無法適應大直路的超快車速,所以不敢開油。但適應以後,還有找到煞車點,才大膽地扭油加速,產生的推力對我來說無法形容,即使身體俯伏在風鏡後,但兩側與頭頂的風阻卻非常利害,風聲像轟炸機投下的巨型炸彈,手臂還要用盡力捉緊軑把才可以駕駛,還有首次體驗到高速煞車的俯衝感,雙臂必須撐緊軑把,與及上半身抵受強勁的風阻,現在想起都回味無窮。雖然車速很高,但車輛卻十分穩定,與及非常貼地向前衝,說不定碳纖定風翼正發揮下壓作用。另外還有防起頭電子系統,大油門加速都不容易起頭,這些科技確實了不起。
這是我第一次使用快速電子轉檔器,由於我的轉檔技巧不高,這對我來說簡直是神器,因為在賽車場操練,最困難是連續退3個或者4個檔位,如果減慢車速不對,補油與放開離合器時間不準,產生的引擎煞車(Engine Brake)使車尾兩邊擺,很恐佈與無法穩定地攻彎。雖然緩和引擎煞車(Engine Brake)的防鎖死離合器或滑動式離合器(Slipper Clutch)已普及,但如果有電子輔助當然更好。
怎樣也好,除了起步入1檔與停車入空檔,RSV4 1100 FACTORY都不需要使用離哈器,趾尖只要頂上或踏下,與及不用放開油門就可轉檔,轉檔聲清脆利落又準確,最利害是在高速大直路從6檔拖到2檔,車子保持高度穩定,因為電腦及節氣閥不動聲色地自動補油,緩和引擎煞車,讓我穩定地攻彎。編者也試過在大直路用傳統的手動轉檔,鬆開油門再扣下離合器,但是由於體力已下降,在高速握緊軑把下轉檔其實不容易,拜科技所賜,不僅減少轉檔動作,而且轉檔速度更快。
還有配備碳纖導風管散熱的煞車卡鉗及330mm大煞車碟,煞車手感非常美妙,在如此高速下減速,好像不費吹灰之力車子就減慢,對我來說又是另一番體驗。
說到現在,從頭到底把車子說得很容易開,某程度來說是沒錯,因為電子科技的確可以馴服一部超過200匹超跑,可是千萬不要輕視她們,當她們發惡起來,又或者無法駕馭,你是無法壓住她;此外,最困難是怎樣用成熟態度去運用強力馬力。總的黎講,雖然很多人說現在的車子電子科技過多,減少操控樂趣,可是對我來說是偉大發明,因為科技可以讓我好快適應大馬力超跑;另外,如果騎士本身有很好的技術,電子科技可讓你如處添翼。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2IPj_kh4T0/hqdefault.jpg)
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前後配輪胎,可否換四輪換相同規格???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原因 是, 7.5 的圈最大寬度就到235, 8.5 的圈你將來可以選擇的胎寬多一些(一般都希望寬點,對吧?) 舉個例子,如果按你原先想換的245/45/19 來說,7.5 的 ... ... <看更多>
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為什麽很多高性能跑車前後輪尺寸不一樣?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頂配版本的凱迪拉克ATS-L,前後輪輪胎尺寸也不同,前胎為225/40 R18,後胎為255/35 ... 究其原因,這些車型大多為後驅車,或是基於後輪驅動的四驅車。 ... <看更多>
輪胎前後配原因 在 [問題] 前後配的原因是?(後驅車種) - 看板car 的推薦與評價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