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熱文【對抗慢性發炎…先來練「大肌群運動」 同時減少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的活性較皮下脂肪高,容易儲存也容易消耗,透過運動減少內臟脂肪的囤積,就能降低因過多內臟脂肪引起的發炎反應。
不過,不是所有運動都能抗發炎,挑對運動,才能滅掉體內的那把火…想對抗慢性發炎,先多練練「大肌群運動」⬇️⬇️閱讀全文
-------------------------------------------
🩸跟著胰島素糾察隊,揪出生活裡的高血糖危機>>https://bit.ly/3ExsMka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40的網紅羅好吃Yummy L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哺乳 #美胸運動 #胸部保養 #孕期胸部保養 #奇妮孕哺 #孕哺兒 #帕瑪氏 #孕期胸部按摩 訂閱頻道 https://reurl.cc/k5rr1K 開始進入懷孕的後期,胸部的保養變得更重要了,怎麼樣可以杜絕布袋奶呢? 可以從孕期32週開始按摩胸部,孕期孕後都可以搭配簡單運動減少胸部變型的形成...
「運動減少」的推薦目錄:
運動減少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媽媽說紅茶是鹹的】— 研究指出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88歲林吳金枝罹患失智症,剛開始忘東忘西,行為變得異常,把醬油當成紅茶喝,重複買鍋子,還幻想媳婦是老公的小三;她的兒子林進民用手機紀錄陪伴母親的艱辛血淚史,並將10年累計1000個小時濃縮成1小時紀錄片。
■紀錄失智10年血淚
紀錄片主角林吳金枝的兒子林進民分享他紀錄、陪伴失智母親10年甘苦。林進民說,當初紀錄媽媽生活點滴只是想留做紀念,沒想到拍了10年,早在10年前媽媽就出現失智症狀,例如媽媽常重複買東西,鍋子、刷子買一堆,忘了煮過很多飯,四處藏東西、找東西,找不到就說別人偷走。
林進民表示,有一次在家裡聽到媽媽喊說「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他楞了一下跑去看,媽媽竟站在冰箱旁喝醬油。還有一次他載媽媽去菜市場,先讓媽媽在雜貨店前下車,他停好車返回,竟聽到媽媽向別人說:「哪個司機很好,載我來,還給我1000元。」哪時候他才驚覺媽媽可能失智了。
紀錄片導演陳姜瑾也說,拍片前並不清楚失智症,看了林進民哪麼多紀錄影片,內容包括阿嬤生病初期,到她後來臥病,而當她開始拍攝時,阿嬤已空白的一張紙,拍了紀錄片後,她發現失智症還是很難懂,人生也很難懂,看起來很平淡的生活,卻很珍貴[1]。
■從Fiction(小說)到Non-Fiction(記實文學)
59歲的松浦晉也一位作家,擅長報導太空科技新聞。始料未及的是,松浦人生的轉折不是尖端科學,而是在照護失智的母親後因「男性照護先鋒」之名,引發日本社會熱烈討論。
在日本,由兒子照護年長父母,松浦晉也並非先例。但他以身為兒子的男性視角,記錄與母親的失智症搏鬥2年零6個月的經緯並公開出書《媽媽,對不起。獨身中年大叔的照護奮鬥記》(母さん、ごめん!50代独身男の介護奮闘記)於2017年出版,迄今在照護福祉學、高齡化社會等類型中仍榜上有名。
松浦透露寫書的契機是,2015年2月確認母親罹患「阿茲海默症」後,為了延後在刊物寫專欄的日期,他坦白地告知編輯部。「那就寫你照護母親的事吧。會受歡迎的唷,」編輯建議。
母親失智,攪亂了天色常藍的生活。「對我來說,照護生活就是與壓力抗戰,」松浦低聲坦承。59歲的松浦未婚,是長男。2004年父親罹癌去世後,家裡只有他與母親同住。弟弟離家自立,妹妹遠嫁德國。
松浦向來以工作為重心,對母親的健康狀況感覺遲鈍,也不關心照護的議題。直到發現母親的行為舉止違反常理,例如講話語無倫次、時空感錯亂、胡亂購買電視購物頻道上的商品、帳戶存款顯著減少、家裡雜亂無章⋯⋯,才知道母親失智的程度已達「需照護1級」(日本分需支援1.2和需照護1.2.3.4.5級),也就是排泄和入浴都需借助他人之手。
失智是條不歸路,患者的情況每況愈下。松浦從此墜入沒有盡頭的暗黑世界。
與母親的衝突隨症狀升高。有一天,身心俱疲的他從外返家,迎面所見的是廚房裡撒滿一地的冷凍食品,以及母親永不歇止的怨懟。怒火中燒,他情不自禁地舉起手來,重重地打了母親一巴掌。「居然打你媽,你這個不肖子!」母親緊握雙拳朝他衝去,全力反擊。
那晚,松浦徹底崩潰了,懊悔與無力感如浪濤般幾乎將他吞噬。母親照護床腳下那深深的壓痕和地毯上的尿漬,交替著出現在朦朧的夢境裡。一帆風順的人生早不見蹤影,置身在看不到岸邊的現實,讓他覺醒到初嚐敗仗的根源是對失智症無知,他禁不住淚流滿頰[2]。
■台灣步入高齡化國家,失智長照成為重要課題
台灣目前已正式步入高齡化國家,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成長,有關失智症的議題也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目前全球失智症人口近5千萬人,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在台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人是失智者。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失智症個案管理師呂念諭說,失智非單純老化或記憶減退,也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而是一種腦部功能受損所造成的「疾病症候群」,其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也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基本自我照顧及獨立生活能力。
呂念諭指出,較常見的失智症大致分為兩類,「退化性」及「血管性」,但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該病症是一個進行性退化的疾病,病程上從輕度時期的輕微症狀,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狀,退化的時間也不一定,有個別差異[3]。
■《刺胳針》[6]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罹患失智症的比率也會越來越高;然而將高收入國家(high income countries)與中低收入國家(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相比較後可以發現,高收入國家的高齡人口失智的情況低於中低收入的國家,也就是說,年齡這項危險因子確實可以透過適當的方式來降低罹患失智症的可能。
目前已經較為普遍認可的失智症危險因子有九項,包括:教育層度低、高血壓、聽力障礙、抽菸、肥胖、憂鬱、缺乏運動、糖尿病與低社交生活。今年的建議中特別增加了三個危險因子:過度的飲酒、腦部的受傷與空汙。
■預防失智症可以從兩個層面著手
▪第一個部分是減少神經病理學的受損(neuropathological damage)
執行的方針包括:控制血糖、治療血壓、避免頭部受傷、停止抽菸、減少空汙與減少中年肥胖。
▪第二個部分則是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cognitive reserve)
透過治療聽力受損、維持社交生活與受教育則是建議的方式。此外,規律的運動、減少憂鬱的發生與避免過度飲酒被建議為同時減少神經病理學的受損和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
如果將這些「人的生命旅程(早年、中年與晚年)」與「危險因子」配合比較的話,可以得到以下的對照:
▪早年(<45歲):教育層度低。
▪中年(45-65歲):聽力受損、腦部受傷、高血壓、過量飲酒、肥胖。
▪晚年(>65歲):抽菸、憂鬱、社交缺乏、缺乏運動、糖尿病與空汙。
除了個人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減少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政府的功能也不可忽略。正確的政策可以帶給國民更健康與較高的生活品質,落實全民教育與義務教育的延長可以減少早年低教育層度的問題;透過政策減少頭部外傷的活動與可能性,例如:美式足球因為需要利用頭部撞擊作為進攻手段的方式也經常造成球員罹患認知功能退化的問題。
減少國人飲用酒精的程度以及減少空汙的排放都是需要政策面的支持;另外,落實全民的心血管健康與糖尿病的預防等等措施,都是建議政府可以採取的相對應措施[4]。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而東亞地區的失智症盛行率為6.99%。國際失智症協會(簡稱ADI)將每年9月訂為國際失智症月,在2016年主題是「記得我」(Remember Me),就是要提醒民眾,即使罹患失智症的家人,現在可能已經不記得我們,但曾經共度過的美好時光,一直都在彼此心中[5]。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自由時報)「媽媽說紅茶是鹹的」紀錄失智10年血淚 紀錄片首映: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36389
[2](天下雜誌)「媽媽,對不起!一個獨身中年大叔照顧失智母親的故事」:https://csr.cw.com.tw/article/42019
[3](桃園電子報)「台灣步入高齡化國家 失智長照成為重要課題」:https://tyenews.com/2021/04/120783/
[4](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刺胳針》發表失智症論文精華篇: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063
[5](國民健康署)「記得我…關懷失智家人 注意早期7徵兆 預防失智症,從健康生活做起」: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6&pid=3158
[6]
Livingston G, Huntley J, Sommerlad A, Ames D, Ballard C, Banerjee S et al.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The Lancet. 2020 Aug 8;396(10248):413-44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367-6
➤➤照片
(康健雜誌)「失智症的原因是什麼?10大症狀、治療預防一次了解」: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085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高齡長照 #失智症 #失智症危險因子#教育層度低 #高血壓 #聽力障礙 #抽菸 #肥胖 #憂鬱 #缺乏運動 #糖尿病 #低社交生活 #過度的飲酒 #腦部的受傷 #空汙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運動減少 在 愛長照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10年降低2-5%的基礎代謝率,等於1天會差到60到70卡。換算下來一年下來會胖2.8公斤!
🍟如果你現在被肥胖問題困擾?記得先找原因:檢視生活習慣、一定要搭配運動、減少攝入精製化的食品......。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3277
------
🔥照服員會員方案,內有詢問度很高的專業責任險
👉https://reurl.cc/R1om0Z
歡迎大家加入fb社團-照顧者聯盟
👉https://bit.ly/3dxSDMS
愛長照整合式行銷-讓大家更認識你的銀髮、長照好物與服務
👉https://bit.ly/2T1FmoR
運動減少 在 羅好吃Yummy L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哺乳 #美胸運動 #胸部保養 #孕期胸部保養
#奇妮孕哺 #孕哺兒 #帕瑪氏 #孕期胸部按摩
訂閱頻道 https://reurl.cc/k5rr1K
開始進入懷孕的後期,胸部的保養變得更重要了,怎麼樣可以杜絕布袋奶呢?
可以從孕期32週開始按摩胸部,孕期孕後都可以搭配簡單運動減少胸部變型的形成!
當然也也配合適合的哺乳內衣及正確的飲食!
運動、按摩、穿適合的哺乳內衣
分享我的經驗給一樣哺乳哺乳的媽咪們!
哺乳運動內衣 @gennies_tw
卵磷脂 孕哺兒 孕哺期營養品
———————————————————
您好!我是羅好吃也是Bo媽!
一個女兒的媽咪~女兒叫BoBo 所以變成Bo媽,有了Bo姊&BI弟之後準備當二寶媽囉!最喜歡推薦好物,吃喝玩樂樣樣推~
#Bo媽日記 #羅好吃愛推薦 #Yummylo
#旅遊飯店 #親子育兒 #美食推薦
#好玩好用開箱 #美妝美髮推薦 #簡單料理
https://linktr.ee/YummyLo
《痞客邦》羅好吃愛推薦
http://kenrosvow.pixnet.net/blog
《Facebook粉絲專頁》羅好吃 Yummy Lo
https://m.facebook.com/yummyrosylo
《Instagram》Yummy Lo
https://www.instagram.com/YummyLo/
《聯絡我們》email
twyummy@gmail.com
Line ID:yummylo
———————————————————
運動減少 在 迷你王的瘋狂生活 x Shu Yog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分享我最常做的暖身& 伸展操
也幫大家整理了為什麼要暖身&收操
尤其冬天,一定要讓身體先暖起來再運動,減少運動傷害嘿
🔺還是要來個小叮嚀
👉每個動作5-10個呼吸,完成2-3個循環
👉伸展時切記依自己的柔軟度為主,不硬拉,不硬壓,不彈震身體
👉每個部位有伸展到才是重點,無法扭轉、後彎沒關係嘿
👉影片全長是8分多鐘,影片調快一倍的速度
-
✅ #運動前後都需要做伸展運動
藉由伸展作用可以讓肌肉、肌腱、韌帶漸漸回復休息狀態,並使心肺循環系統能在劇烈活動後,能以緩和的方式恢復至正常的活動狀況;對激烈運動後所產生的肌酸也具有高效率的排除作用
-
✅ #暖身
可以增加血流量及攝氧量,增加神經的傳道與反應性、高循環血流及攝氧量,以及減低關節僵硬性。
暖身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身體各部位運動器官得以達到適當活動度,使肌肉、骨骼、關節各部位功能皆達到一定的預備活動狀態
-
✅ #伸展
伸展運動主要是讓關節的活動很平穩的達到極限,以增長肌肉、肌腱以及韌帶的伸展性,也就是俗稱的拉筋。
伸展可以降低肌肉、肌腱受傷與減少肌肉痠痛的機會,更可以提高活動的效力。
---------------------------------------
☘️A-shu的部落格👉https://goo.gl/5KhQot
🛍️野馬A-shu歡樂購👉https://goo.gl/ABBAU4
🎬訂閱YouTube👉https://goo.gl/uyxO9W
➡️(歡迎加入社團,轉貼分享,訂閱收藏)
。
#迷你王的瘋狂生活 #享健康系列 #野馬Ashu #減重 #產後瘦身 #瑜珈 #居家運動 #居家瑜珈 #野馬Ashu歡樂購 #Ashu_life A-shu Wang
運動減少 在 健身芭比小芝芝兒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請進行下列行動改善生理期延期或停止,並在生理期一週前即開始進行才能讓生理期準時順利。
1.補充鐵質、葉酸、維生素B12
2.補充蛋白質
3.補充睡眠
4.暫停運動或減量運動(減少運動強度及時間或DELOAD)
5.暫停斷食
6.熱量補充要足夠
7.暫停攝取茶類與咖啡
8.上述無效再嘗試補碳
運動減少 在 下肢的阻力運動不只能訓練肌力,減少無力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6 mijë views, 38 likes, 0 loves, 1 comments, 12 shares, Facebook Watch Videos from 台灣癌症基金會~熱愛生命攜手抗癌:... ... <看更多>
運動減少 在 示範腰痛6種伸展運動, 減少腰痛,柏格醫生Dr Berg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時間標示:00:00 談下背痛(腰痛)01:00 示範用滾輪的緩解6種技術02:29 技術103:03 技術203:58 技術305:26 技術406:29 技術508:57 技術6柏格醫生dr berg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