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alKit評測
最近沈浸在meal kit的小小天地裡,不僅紙上談兵,也動手實作。
繼前幾週嘗試了Gen Creative、Club Voila和Solo Pasta後,本週繼續實驗Studio Kyu Kyu「手工披薩DIY組合」、logy「Spaghetti alla Carbonara 培根起司蛋麵」、FoodGo Box「經典威靈頓牛排」與「香色那可那可雞」,我簡直,meal kit開箱達人(自己講)。
各位沒有走錯棚,這裡不是婦仇者廚房。
#StudioKyukyu #在家做披薩
Studio Kyu Kyu是由日籍主廚萩本郡大(Kunihiro Hagimoto)與太太Joyce一起創立的烹飪教室。如果大家有印象,在義大利摘米其林星的德吉洋二主廚三年多前曾在台北101開設快閃餐廳「TABLE by Yoji Tokuyoshi」,當時被派駐在台北的就是萩本主廚,人稱Kuni桑。半年的客座經歷也讓他種下緣分,去年成了台灣女婿。
疫情中烹飪教室也無法營業,該如何變通?擅長義大利菜的Kuni主廚研發出披薩DIY組,讓人買回家自己做披薩,厲害在於,就算使用家用烤箱,也能做出媲美餐廳窯烤的拿坡里披薩。拿坡里披薩的烤窯溫度高達攝氏430度至480度,只消數十秒就能烤出酥香帶焦痕的餅皮,家用烤箱最高溫不過攝氏250度,怎麼辦到?Kuni主廚想出偷吃步:先用平底鍋煎脆餅皮,用噴槍加工烈焰焦香,再進家用烤箱。
可是家裡沒有噴槍啊?安啦,跳過跳過。
DIY組含二個麵團、二種口味的配料:瑪格麗特與芝麻葉帶皮火腿,一紅一白,相當貼心。除了文字說明,掃QR code也能連上教學影片,Kuni主廚隔著螢幕手把手教,還附上緊急聯絡電話(!)。
我想我是該打通電話過去的。我的麵糰,從整型就是災難......不知是否因為在冰箱多待了一天,白拋拋的麵糰,太幼咪咪了,我無法掌握,濕黏不聽話,我又從沒操作過麵糰,第一顆勉強完成,第二顆擺爛攤軟,不管了,就放進盒子發酵......四小時後,它還是爛泥,只是變比較大灘而已...
硬著頭皮繼續做,不然沒晚飯吃。把餅皮用手指壓開,然後,就破了......沒事,塗上番茄醬汁,擺上莫札瑞拉遮起來。再把餅皮滑進放了油的平底鍋裡煎,這一步,就是仆街,餅皮翻滾折半,醬汁到處亂流,哈哈哈哈。
烤箱不會拒絕醜醜的披薩入內。
神奇的是,即便多災多難,奇形怪狀,這披薩,味道還不賴。餅皮鬆化輕盈,平底鍋煎脆是好招,Kuni主廚熬的番茄醬鮮活有味,和羅勒、莫札瑞拉攜手拯救了我的晚餐。白色的瑞可達、帶皮火腿、芝麻葉也好吃,搭上Kuni主廚的秘方—糖漬檸檬皮,清亮芳香。起司當然都是「慢慢弄」的。
後來才知道,Kuni主廚的麵糰含水量達80%,所以不好操作。也因為含水量高,這披薩才能外酥內鬆,咀嚼間也透出麥香。
看了我的作品後,相信大家都信心滿滿。
💡評測心得:
不需要把這披薩DIY組當作快速上菜的救星。它適合家人一起動手勞作,在悠閒的週末,花點時間和麵粉、酵母、親子夫妻相處。
#logy #把煮義大利麵說清楚
做披薩不簡單,煮義大利麵總輕鬆寫意了吧?
醬汁還幫你調好了耶。
logy 的田原諒悟主廚,在餐廳休息的期間一直在想他能為客人做什麼。蹦出來的產品是,從餐廳精緻菜色改弦易轍的,輕鬆方便的義大利麵懶人包,且是他很有感情的一道義麵— 培根起司蛋麵(Spaghetti alla Carbonara)。「這裡面不要加鮮奶油喔」,田原主廚永遠記得在廚藝學校裡義大利主廚的正確示範,如何顛覆印象,他又如何在極簡的食材中追求火侯的掌控與比例的平衡。他說,這道麵「濃縮了我過去十八年來的經驗」。
米其林二星餐廳推出單價一千元、四人份的義麵meal kit,預訂浪潮瞬起,開放訂單二天後就得關閉,否則做不出來;而在宅配困難的情況下,光靠大台北地區自取,就能衝出一定數量。除了熟客群支持,應也能觸及平常接觸不到的客人。
更有意思的是,田原主廚的把煮麵這件事,說明得叨絮囉唆,就是一個控制狂把煮培根起司蛋麵的一切變因都想清楚了,從器具、事前準備到實際製作,萬無一失地交代囑咐。他希望我們在家也能像在logy一樣,品嘗到完美。即便只是平凡到不行的carbonara。
為了示範精準的煮麵水鹹度,又怕有些人家裡無法度量幾公升的水、幾公克的鹽,他附了一小瓶「1%濃度鹽水」。我量了2公升的水、20公克的鹽,再和這瓶1%鹽水比較,真的,一樣。至此我才記好煮麵水該多鹹,在心裡感嘆「學習了」。
然後就該一帆風順了是吧?煮麵水完成,麵投入完成,醬汁回溫完成,計時一分不漏,濾水、拌麵,voila!
可是,拍照的時候我覺得怪怪的,這麵長得不太對勁。
吃完了才發現,還有一包帕瑪森起司粉與黑胡椒,我忘了加。
這才是藏在細節裡的魔鬼,哈哈哈哈。
💡評測心得:
logy的培根起司蛋麵,快速方便,味道精準,一包四份,滿適合作為儲糧。只是供貨不易,也會不定期更換產品,據說下一份是甜點呢。
#FoodGoBox #搞剛的餐廳主菜
FoodGo Box 食譜食材箱 是食材顧問商「FoodSeason 食時可樂」推出的meal kit,去年問世,今年改版,除了「經典威靈頓牛排」,還請「香色」餐廳主廚Steve研發「香色那可那可雞」。
二箱食材送到我家,打開一瞧,連上食譜一看,我眉頭一皺。好難,這二道菜是我目前為止做過的meal kit中最難的,又要包酥皮,又要綁雞捲,大量的手作讓我憂心。
沒想到,這二道菜我做得很順,成果也很美味。
手可以突然變巧的嗎?
或許是手氣較好。我順利地煎香菲力牛排、塗上黃芥末,完整包覆進蘑菇泥、生火腿與酥皮中,還用叉子畫上了菱格紋,烤的溫度與時間也剛好,漂亮的上色,五分熟的肉質。我做出了威靈頓牛排。
香色的「那可那可雞」更讓我滿意。其實是鹽焗雞,用大量的鹽與蛋白蓋成鹽的厚牆,把包進肉泥慕斯、裹上無花果葉的煙燻雞腿捲放進去烤。無花果葉的香氣非常棒,有如乾爽的森林,也如淡雅的稻草,芬芳滿室滿屋,令人愉悅。鹽焗後的雞捲也很美味,鮮嫩多汁,事先煙燻過的香氣,以及肉泥慕斯的濃郁,非常和諧。這完全是一道餐廳等級的主菜。
💡評測心得:
FoodGo Box採取單道菜的作法,一道菜單價落在新台幣680元至980元之間,確實是餐廳主菜的價格。較耗時,帶有儀式感,這樣的meal kit適合慶祝的場合,或者閒暇時吃一頓大餐,若之後有宴客需求也可考慮。
雅室牛排晚餐菜單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雄好呷作者精選 ㊙️】
高雄 跨百光年 灣區周邊熱點
#鹽埕 #哈瑪星 #旗津 #大港埔
口袋造訪名單 不藏私釋出(歡迎轉分享)
_____
▪經典吃食 ▪ 個性小店 ▪ 特色住宿
有鑑於《雄好呷》出版後、加上近年來被頻繁預約的「與作者美食散步」導覽特別企劃,有太多朋友和讀者常和我敲碗美食之外的旅行情報,想串成翻玩港都的過夜行程。
.
剛好趁著這次 #跨百光年 高雄有一連串精彩活動,順著臨近活動現場愛河灣區周邊的熱點區域:鹽埕、哈瑪星、旗津、大港埔等(廣義涵蓋了鹽埕區、鼓山區、旗津區、前金區、新興區、苓雅區),花了點時間,精選出我的口袋名單,一次整理給大家規劃和參考,當成我為大家準備的跨年禮物。新年快樂!
_____
因為實在是太多好店了,因此每個主題,只精選6到10家店,光這樣連假3天肯定已經是玩不完了(有粉絲頁的店家我盡量用@和#方便大家直接搜尋,但似乎有標籤上限,其餘再麻煩自己查詢囉):
【台式早點/早午餐】
#大溝頂無店名早攤(魚肚漿粗米粉)、#阿忠(小捲米粉、炸魚脊骨、煎虱目魚腸)、#郭家肉粽(碗粿、豬腳湯也別錯過)、#七彩葫早餐店 (台味傳統早點)、#肉粽伯、#阿貴虱目魚、博義師燒肉飯 總店、#興隆居(爆漿湯包)、#郭家肉燥飯、#哈瑪星30年手作古早味蛋餅、Mini SU Brunch 小蘇蘇素人早午餐、糧好食光 Kitchen & Cafe 早午餐
.
【午/晚餐】
長生29、#堀江麵店(乾麵、沙茶肉飯系列、甘蔗雞切盤)、小西門燉肉飯-高速餐廳(也愛火燒排骨和蛋黃肉)、#小暫渡米糕、#林家園汕頭麵、#阿進切仔麵、#阿英排骨飯、Uben 油飯(還有辦桌羹)、#蘭姐古早味傳統美食(酸筍豬腳湯)、#湯生潮州餛飩麵(鮮蝦餛飩麵)、月娥鴨肉店、#施家土魠魚羹(六合夜市路口)、#鴨肉本、#阿標米粉湯(魷魚切盤、炸魚板)、四口田手作麻辣(創始總店)、#檸檬香茅火鍋
.
【點心】
阿綿手工麻糬(水果大福、土雞蛋布丁、土蜂蜜蛋糕也推)、#三郎麵包店(爆漿奶油餐包)、鹽埕吳家金桔豆花、#下一鍋水煎包、無招牌大禮市場香雞排、#婁記饅頭(搭限量辣椒醬)、#大ㄎㄡ胖碳烤三明治、#阿囉哈滷味(創始店)、Dough DoughNuts #兜兜圈(甜甜圈)
.
【冷熱飲/冰品】
香茗茶行、#純愛冰菓室 Puppy Love、不二 TEA&No.1(喜歡加咖啡凍)、一等一咖啡茶飲、#仁愛一街無名綠豆湯、#清涼愛玉冰 (南華路步行街)、#天池冬瓜茶(最愛冬瓜檸檬和冬瓜烏龍)、#樺達奶茶、#鄭老牌木瓜牛奶、#藕家(藕粉珍珠黑糖鮮奶茶)、#九記食糖水
.
【西式甜點/咖啡館】
溫柔實驗室 Laboratoire de douceurs、#頂加甜點、Lycannele思維一露法式甜點(可麗露和法式米香超優)、銀座聚場 House of Takao Ginza、Pacini gelati e dolci 派奇尼義式冰淇淋。甜點、五零年代咖啡、路人咖啡1號店 Ruh Cafe No.1、#草圖自家烘焙咖啡館
.
【餐酒館/老派西餐廳】
Gien Jia 挑食、好市集-Le Bon Marche、猶大獅廚 the little lion of judah、雅樂廚苑 Good Food Kitchen、#安多尼歐、Pappagallo / 波波加洛西式餐館、#新國際西餐廳、#鴻賓牛排館、#角洲牛排館
.
【異國/創作/無菜單】
KYOMO PASTA 義大利麵専売、#達文郡義大利麵館、#驚鮨(板前手作料理)、#魚老闆(頂級海鮮 日式呈現)、Sayang東南亞創意料理、#平凡五金行Hei Bonn Gōrudohausu(鍋物)、龜時間 goöod time(老派喫茶店)、旅行養分 - 餐飲.活動.概念空間(異國餐點)
.
【酒吧】
三千 - Atman Space、#上善若水 Goodness Bistro(日式酒吧)、小島公寓/小島茶酒 Island Bar/B&B/Chambre d'hôtes、藍世界啤酒屋 Focus PUB(有隱藏版熱炒)、#老屁股音樂屋 Old Fart D.J. Bar、Old.Trick #佬掉牙商行、酒場 清志郎、Marsalis Bar 馬沙里斯爵士酒館、Pier No.1(英迪格高空酒吧)、#廢墟Bar X 你好哇.寓所
.
【台式海產/澎湖海產/汕頭火鍋】
(高雄特色分類)
海味澎湖活海產、泰山汕頭火鍋-興中店、天天沙茶火鍋、廣東汕頭勝味火鍋店、#旗津海濱海產、#金聖春活海產
.
【個性時髦小店】
空腹虫大酒家、Hui Fu Teas Concept 薈福村茶、七号閱覽室 Experiment at 7th(非營利圖書室)、#一坪書室、#超級鳥註冊商標 /Super Bird trademark、MoriMirror 墨里鏡子(日本文具 小物雜貨)、艾比路唱片行 Abbey Road、#SKB文明鋼筆、#梁蘇蘇手作食 、#信的店 - Jam & Pastry Collection (餅房/工作室)、山壹旗魚食製所 YAMA ICHI Tempura、#鹽埕黑白切、南瓜百貨(古著店)、#灰灰基地美術館、#野無境 、#無關實驗書店(黑暗書店)、江糊
.
【旅宿】
鶴宮寓 ho̍k house、高雄比歐緻居brio Hotel Kaohsiung、#城市商旅 - 真愛館、駁二館、阡陌一舍 UNS、銀座聚場、小島公寓
_____
更多即時性隱藏版資訊,2021年可直接追蹤我的ig帳號👉1982rogi,
https://instagram.com/1982rogi/
.
另外,《雄好呷》預計明年將全新改版,目前紙本書通路缺貨中,想帶書玩高雄的朋友,可先參考購買電子版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14198
_____
我們先做好行程規劃,但全球疫情依舊嚴峻,也請大家隨時追蹤 衛福部 的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獲取最新情報並配合中央政策,如果跨年活動真的被取消也沒關係,有安全的環境,隨時都能再下來玩,謹慎迎接2021,祝福大家都平安健康,也向辛苦的醫護人員致敬。
.
👉12/31更新:跨百光年所有活動改為線上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122936517768637/posts/3855123797883205/
.
#資訊歡迎轉分享
#雄好呷456
#雄好玩
#雄安全
雅室牛排晚餐菜單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文章 #料理台灣專欄
一直忘記跟大家分享我在《料理.台灣》雜誌Ryori.Taiwan 的專欄。《料理台灣》是雙月刊,2020年的三四月、五六月、七八月這三期,我都在談 #在地,也因為二月時開始寫第一篇在地的連載文章,才起心動念做了Taster 美食加 的「在地進行式」專題。
半年的時間拖了很長,現在一次把三篇文章貼給大家看,會比較連貫,也希望大家會喜歡。
—
以下三篇原文刊載於《料理台灣》第50期、第51期、第52期
/回溯「在地」興起的推理過程/
日本和牛的沙朗肉片,捲起生蠔醬與酸黃瓜,上頭一撮黑光燦爛的小山,是魚子醬。儼然奢華感的經典符號,任何餐廳的任何料理,需要爭取客人多一點點的認同與滿足時,就會放上這一粒粒烏亮晶瑩的珍饈。
現時在台灣的餐廳吃飯,你嚐到的魚子醬有高概率產自台灣本土。
訝異嗎?吃貨早就見怪不怪。畢竟,台灣已有義式手工乳酪坊,用台灣牧場的優質生乳新鮮製作莫札瑞拉起司(Mozarella)或布拉塔起司(Burrata);台灣也有歐式風乾熟肉工坊,用台灣豬進行義式培根(Pancetta)、義式沙拉米香腸(Salami)、西班牙煙燻紅椒臘腸(Chorizo)等等加工。台灣是新興葡萄酒產區,台灣產葡萄酒近年來屢屢在國際競賽脫穎而出;台灣產可可製作的精品巧克力逐漸打開知名度,台灣的咖啡業界人才濟濟,更不用提台灣的茶,向來享譽世界。
米其林星級餐廳擁抱本土食材,台灣的蔬菜、水果、肉類、海鮮太好發揮了。攤開台灣幾間指標性西餐廳的菜單, 主菜不想出牛排要出什麼?台灣的品牌雞、品牌豬本來就好用,想獵奇一點,屏東乳鴿一度曝光率極高,胭脂鴨近來竄起,鵝有之、羊有之,甚至連鴕鳥都登場。過貓、山蘇不唯山產店愛用,皇宮菜、龍鬚菜被換上新風貌,以前看著稀奇的晚香玉筍、火龍果花,在季節允許時也能變身固定班底。主廚去崁仔頂挑魚買魚,台灣好的漁獲做成生魚片毫不遜色,日本料理店還用台灣產柴魚來做高湯呢。
如此洶湧翻騰的在地風潮,除了選用台灣產食材,還表現在文化認同上。皮蛋豆腐可以拿來拆解再重組,錦上添花一匙魚子醬(台灣產的,當然),就是星級餐廳的開胃菜;牛排主菜做膩了,結合上沙茶醬,就產生沙茶牛肉的趣味;麻辣鍋繁複沉鬱的辛香,也能被鎖進醬汁裡,優雅襯托鴨肉。台灣的飲食文化,成為主廚揮灑創作的靈感資料庫。
上述種種顯得理所當然,或有讀者閱讀至此,以為我在說廢話。其實我正在採取一種倒敘法。沒有錯,「在地」很夯,「在地」政治正確,大前提已經被建立起來了,而我們要問,它是怎麼被建立起來的?
回溯這個過程,有點像瞎子摸象。「在地」起一個頭,拉起來才知關鍵詞是一整串,慢食(slow food)、本土飲食主義者(locavore)、從產地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牽涉的議題一個扣一個,糧食生產、環境保護、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分析的角度有如萬花筒,折射出農牧業、生態學、貿易、經濟學、社會學等等領域。
可不可以單純從「愛吃」出發?
尤其,當你明白,「吃在地」的一位代表性人物,美國的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緣由,只是因為她很喜歡在家做菜招待親朋好友……
/在地、反文化運動與美國慢食教母/
說起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故事,必須回到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盛行的美國。彼時的柏克萊校園充斥著搖滾樂、性解放與學生抗爭,大四生愛莉絲.華特斯與她的「言論自由運動」男友大衛.戈因斯(David Goines)住在一起。那是1966年。
華特斯與戈因斯的公寓成了某種知識份子沙龍。言論自由運動的老鳥們會聚集在這裡,享用華特斯精心烹調的蝸牛或巧克力慕絲,這類當時頗不尋常的法國食物。華特絲非常受不了她的革命同志老是啃白麵包與工業火腿做的三明治,「單單政治上的解放、性事上的解放是不夠的,你必須解放所有感官。」
華特斯對於食物滋味的追求,源自1965年的一趟法國行。1950年代起,美國餐桌已被冷凍食品霸佔,華特斯震驚於法國人是如何在乎食物,在乎地買、在乎地烹、在乎地上館子,她對食物的感官幡然覺醒。在一間布列塔尼的鄉村石屋裡,她親眼看到餐廳的男主人抓了一隻活跳跳的鱒魚,送到她面前,趕回廚房,不消多久,就與庭院裡現摘的蔬菜一起作為主菜正式登場。這簡直是一種天啓:當季在地食材在最新鮮的狀態下被調理,有多麽美味。
「帕妮絲之家」真正誕生,必須等到1971年。華特斯已經與戈因斯分手,改和另一位柏克萊校友湯姆.勒迪(Tom Luddy)同居,他們主持的晚餐派對更加盛大了。勒迪經營一藝術電影院,在藝文圈、電影圈人脈甚廣,華特斯因此認識了她的餐廳投資人、勒迪的好友與柏克萊的年輕教授保羅.阿朗托(Paul Aratow)。阿朗托為華特斯注入現金與信心,整修了一棟老屋,雇用了一位主廚,華特斯辭去蒙特梭利老師的工作,擔任外場經理。1971年8月28日,帕妮絲之家開門大吉,端上法式肉派、鴨肉與橄欖及沙拉、杏仁塔,三道菜的套餐售價三塊九毛五美元。
帕妮絲之家很快就大獲成功。文人雅士都來了,還有客人專程從舊金山出城來吃飯,前所未見。這種簡單直接、用心烹調、注重食材品質的料理,當時令人耳目一新,和東岸的高級法餐或家庭裡的電視餐完全不同。華特斯也很快就理解到,她不能用美國工業化農業生產出來的食材,滋味差太多了,她必須仰賴在地小農,唯有他們才在乎風味。
華特斯與帕妮絲之家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風味大旗的號召下,許多美國人意識到,原來自己可以吃得更好、過上更好的生活。60年代以降的反文化運動,至此也與傳統上美食(gourmet)的追求合流,個人消費選擇服膺於風味的統治。「好吃」也添上了更複雜的意涵,「在地」則是其一。(未完待續)
/美味是在地的終極目標?/
上一回說到,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地」成為美國飲食文化的重要價值,四十年來躍為主流,強調在地當季食材並融入美國多元文化的「新美式料理」(New American Cuisine) 也堂堂誕生,開枝散葉。
閱讀這段歷史,我不免想到台灣飲食圈近幾年火紅的「台灣味」。二相對照,確有相似脈絡,尤其目前台灣味的論述是以西餐作為火車頭,江振誠主廚與「RAW」餐廳的聲量最大,與RAW性質相近的餐廳大多是以法式烹飪技法詮釋在地食材,這與帕妮絲之家的基本設定並無二致。這當然是簡化後的陳述,台灣過去幾年的在地風潮不能只歸咎於一人一事,物產、職人、工藝的互相串連都造就了台灣味的暢旺,吃在地、烹在地也不是新時代的發明,然而若要謂喚起問題意識、梳理身份認同,以西餐作為主軸的台灣味探討確實構成在地風潮的重要論述。
同樣作為多元文化融合的移民國家,如果說美國透過飲食發掘自我的過程走在台灣前面,其有關在地飲食運動的討論值得台灣借鏡。首先,帕妮絲之家的成功,代表二種價值觀的匯流:傳統美食家崇尚法餐的美學賞析,以及60年代以降反文化運動對於工業化食品的厭惡。足以統合二種平行觀點的堅強理由,正是美味。換言之,不論是偏好高級法餐的上流階級,或是左派理想的革命份子,都認同「運用在地當季食材用心烹調的料理比較好吃」。這就是主流形成的起點。再者,「好吃」的內涵也變得更複雜了,從此以後,選擇食物的價值判斷多了某些政治意味,當你站在超市貨架前,你會拾起恆春洋蔥、放下美國洋蔥;當你閱覽餐廳菜單時,你會注視彰化胭脂鴨、忽略澳洲牛小排。如此選擇的原因,除了味道,可能還有以下考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縮短食物哩程、支持在地小農、更營養更健康。
然而,對於吃貨(foodie)而言,支持在地的壓倒性理由仍然是味道:在地食材最新鮮、最有風味,因此具有美學上的巨大優勢。如果美味才是終極目標,小心,美味也會回過頭來推翻在地存在的意義。這樣的矛盾,在異國食材上最明顯,好比為了追求西西里菜的正統滋味,不得不使用產自當地的橄欖油與鹽漬酸豆;台灣的日本料理餐廳,仍然崇尚築地市場直送的魚鮮。台灣產的葡萄酒、魚子醬,如果最佳品質仍無法比擬國際水準,就會被自家人嗤之以鼻:不應該為用而用。
面對「美味」,環境保護、永續發展、身體健康未必不可拋。兼顧是理想,不能兼顧的時候呢?雖然沒有必要一刀二斷,複雜的價值判斷,我仍在內心辯論。
—
同場加映:
Taster 美食加 #在地進行式 專題:
https://taster.life/20200630-3/
雅室牛排晚餐菜單 在 雅室牛排達人 的推薦與評價
2間分店資訊—— 雅室牛排-大直旗艦店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303號2樓(02) 8502-9960 雅室牛排-仁愛 ... 12/24晚餐、12/25全天僅供應聖誕餐本菜單大直店/仁愛店皆適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