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發威 #去哪兒 #避暑勝地
即將邁入秋季,炎熱的感覺絲毫沒有退散,要在台北尋找一處避暑勝地,首選就是內雙溪的古圳與古道了!
總裁這次帶我們探索三條古圳(登峰圳、坪頂新圳、坪頂古圳)、兩條步道(坪頂古圳步道、大崎頭步道)、兩條古道(瑪礁古道、內雙溪古道),走訪縱橫交錯的健行路線,可以了解古人開墾引水的工法與智慧!
參加總裁帶路的健行團,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沿途會認識許多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地質特色、歷史背景與生態環境,簡直是一本會移動的百科全書啊!😆為了讓團員們記住當天的解說內容,行前特地發給大家幾頁自己製作的健行筆記,裡頭有近百種常見的植物名稱(水冬瓜、倒地蜈蚣、狗矸菜、野薑花、合果芋、糙莖菝契、雞屎樹、山蘇、紅樓花⋯等)、健行路線、以及途中會經過的景點與地理特色,都幫團員記錄下來,回到家可以複習,實在非常用心!👏
集合出發地是車友們十分熟悉的聖人瀑布附近的溪和宮,再往上走一小段會看到至善路三段370巷(往大崎頭古道、平等里) & 至善路三段371巷的路牌(往鵝尾山),我們往370巷前行,開始這趟沁涼的古圳與古道探索之旅!
「小橋流水人家」是映入眼簾的風景,正如元曲作家馬致遠的作品「天淨沙·秋思」的意境,當旅人行經於此,見到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想起遠方家鄉,暫時洗滌了心靈的疲憊,帶有秋意的惆悵之情!
越過田尾仔橋,便是綠意盎然的坪頂古圳步道,右邊是一般遊客常走的階梯步道,但總裁帶我們走左邊的水管路,由此可以看出從清朝至今,平等里的居民還是仰賴山中的溪水生活,沿著水路往上切,首先來到1909年(日治時期~明治42年)建造的「登峰圳」,全長7公里,鑿山洞約400公尺,雖然已超過100年歷史,卻是這裡最年輕的古圳,往左走一小段路,可以走到隧道口再原路折返,沿著步道繼續拾級而上,會來到第二條古圳「坪頂新圳」,建於1849年(清朝~道光29年),全長4公里,鑿山洞約300公尺,向左走也是可以來到隧道口,向右走則是會來到取水口,簡單來說,坪頂古圳步道串連了三條古圳,從地圖來看就像三橫一豎的「王」字,繼續往上走會來到第三條,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坪頂古圳」,建於1835年(清朝~道光15年),全長3公里,鑿山洞約60公尺,以上三條百年古圳的圳溝都有經過整建,可惜的是,原本以石頭堆砌的圳溝,部分改由水泥砌建,反而讓魚蝦蟹類無法躲藏,而坪頂新圳隧道口附近的圳溝,因為旁邊是陡峭的山坡,特地設立一整排的鐵欄杆,雖然是為了遊客安全,卻破壞原本的自然美感,曾經引發反彈聲浪,還好只有這一小段啊!我們觀察到石頭堆砌的圳溝,才可以看到豐富的魚蝦蟹類,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古人智慧值得學習!
經過三條百年古圳之後,會來到步道的最高點「清風亭」,涼亭旁有三條步道,一邊可通往平等里(平菁街95巷),另一邊是大崎頭步道,以及另一側沒標示的山徑(會看到榕樹上的藍天登山隊指示牌),可通往四條古道(瑪礁古道、內寮古道、竹篙嶺古道、內雙溪古道),總裁這次帶我們走林相茂密的瑪礁古道,這條路線可以通往內寮古道、竹篙嶺古道(可走到擎天崗,屬於魚路古道南支線,是早期先民扛轎迎娶,以及運送硫磺、漁獲、茶葉、藍染⋯等物資的路線),而我們選擇從瑪礁古道下切至內雙溪古道,最後回到坪頂古圳的取水口,沿途綠意盎然,又能聽到潺潺流水聲,是山友的玩水秘境,坪頂古圳取水口這段保留了清朝時期的建築工法,彷彿走入時光隧道!
沿著坪頂古圳再度走回清風亭,即將進入此趟健行的尾聲,回程我們走大崎頭步道,這條路線其中一條小徑可以通往海拔510公尺的鵝尾山,那裡有一個圖根點基石,途中有居民開墾的梯田,這時正好遇到金針花盛開,搭配遠方的大屯山景與藍天,就像一幅愜意的自然風景畫,美不勝收!再走回大崎頭步道,會經過一大片保存相當完整的梯田與幾處民宅,大崎頭的梯田風光可說是台北市數一數二的美,水梯田佈滿了水生植物「滿江紅」,彷彿大地的調色盤🎨,遠觀又像巨人的階梯,十分壯觀!
走完一公里的大崎頭古道,會再回到至善路三段370巷 ,也就是剛開始出發的路徑,這樣環狀一圈走下來,因為沿途有總裁精彩生動的導覽解說,大約花了五小時,非常輕鬆自在的健行路線,又十分消暑!
想參加總裁帶路嗎?去哪兒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xEZqbV
集合時間:9/29(三)上午08:00
集合地點:溪和宮對面的公車站
交通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或可於士林捷運站搭乘小18公車(坪頂古圳步道口下車)
路線:溪和宮~坪頂古圳親山步道登山口~坪頂古圳~溪和宮
高度爬升:271M
走讀時間:約5-6小時
午餐:自理
人數限制:6人成團(歡迎揪好友一起來走讀,最多12人)
費用:$600(包含領隊解說/300萬旅遊責任險)
PS:健行全程配戴口罩,在空曠處拍照時才將口罩拿下來喔!
#古道
#古圳
#內雙溪
#至善路
#陽明山
#平等里
#清風亭
#登峰圳
#聖人瀑布
#坪頂新圳
#坪頂古圳
#瑪礁古道
#內雙溪古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50的網紅iPlayHK 香港愛玩生 x Foster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雞公嶺是新界西北的一座山峰,落於元朗錦田和八鄉至上水一帶; 由於近年山火、越野電單車等活動頻繁,已經變成山石滿滿的行山路線,所以路線難度頗高; 雞公嶺行山路線: 逢吉鄉 › 雞公嶺 › 蕉徑 › 粉錦公路 交通: 元朗站乘搭603小巴,逢吉鄉球場落車 由於當日行山目的是測驗 DJI Mavi...
雞公嶺行山路線 在 Dear.moonhik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高峰119: 牛潭山 337m
登山時專注眼前的每一刻 享受每一步的力量
於山中走來學會怎樣堅強不讓步
亦慢慢學會好如何向山溫柔撒嬌
剛柔並重 恰到好處 這是我們與山共處的調和節奏
.
.
Follow us: instagram.com/dear.moonhiker
.
.
#香港150山峰系列 #香港行山 #行山 #登山 #雞公嶺 #牛潭山 #古洞水塘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山野無痕 #登山好き #行山樂 #山ガール #香港好去處 #行山路線 #hkhiking #hongkonghiking #hkhiker #mountainviews #mountainvibes #hikingvibes #hikinglove #hikingaddict #hknature #hikingbuddies #discoverhongkong #leavenotrace #hktrailrunning #hikinghk #hkrunner #hktrail
雞公嶺行山路線 在 25歲,我們離家出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濟州(二)|如果你喜歡山水,濟州會是一片福地】
//重新寫作後,才發現本來極度喜歡用的Medium原來已經變了好幾次分成方法,最近更收到他們叫Writer 幫手跑Subscriber數的email。講真,都幾核突。如果要幫忙跑手,那倒不如自己開個Patreon還好啦,至起碼收益方面是均均真真有數得計,而不是靠你Medium背後那不太透明的點擊率去賺那雞碎咁多。
所以,我開了個免費的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runawaywhen25
如你問我Patreon會有甚麼特別內容,答案是沒有。
所有內容,現階段都是各平台統一兼發放。暫時只會把Patreon視作其中一個(我覺得較易管理的)發表平台,畢竟Facebook、IG要找回舊文章都比較困難,。當然,如果大家想支持,也是可以到Patreon打賞的(只開了$1和$5 兩個Tier)🙇♂️🙇♂️🙇♂️。//
#偶來小路 #雞旨海岸路(닭머르해안길)
第一天的行程,都是在濟州旅遊局的官網挖寶挖出來的。
濟州原來沿著海岸規劃了一條足以讓你環島的徒步路線 ,前後總共26條路線,全長約400多公里,又叫作「偶來小路(OLLE TRAIL)」。我們只在飛機上小眠了數小時,明天就要去爬漢拏山了,為保留體力,就在往漢拏山的路上隨別挑了一小段來走。
那段路叫「雞旨」,沿著木橋走到涼亭就可看到無敵大海景,短短20分鐘就走得完。海風凜冽,吹來陣陣寒意,但這對要來感受「凍」的我們來說,剛剛好。而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滿眼都是芒草,在香港要去大東山排隊才看得到的,在這裡舒舒服服就有,更重要是,這裡的人五隻手指數得完,要影相就容易得多。
偶來小路,偶爾來走一小段路,想想,這個名字也改得實在太有心思了吧。
#瀛洲山(영주산)
現在回想起來,這裡算是整個行程最令人驚喜,也是唯一一個會真的令你「Wow」出來的地方。
瀛洲山比起偶來小路,資訊更難找,能找到的,幾乎都是韓文。不過勝在這座小山並不難找,也不難爬。基本上不要入錯GPS,跟著地圖路線自駕就能到達,上山的路徑也非常清晰,跟著走,大概2小時就可回到起點,像我們坐凌晨機來的,沒太足夠睡眠也能輕鬆KO,亦可算是登漢拏山前的一個熱身。
你問我的話,難度大概像走香港龍蝦灣郊遊徑的大嶺峒,但景觀上是升級版。上山時先走一段木樓梯,像在逛外國Botanic Garden般寫意;接著那段山路,背後就是無數個大風車; 最後登頂前的那條七彩天燈,打卡一流; 登頂後可鳥瞰大半個濟州島,也可遠眺漢拏山殘影,難度2星,景觀4星半,絕對值得去啊。
全文可另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5083808
雞公嶺行山路線 在 iPlayHK 香港愛玩生 x Foster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雞公嶺是新界西北的一座山峰,落於元朗錦田和八鄉至上水一帶; 由於近年山火、越野電單車等活動頻繁,已經變成山石滿滿的行山路線,所以路線難度頗高;
雞公嶺行山路線:
逢吉鄉 › 雞公嶺 › 蕉徑 › 粉錦公路
交通:
元朗站乘搭603小巴,逢吉鄉球場落車
由於當日行山目的是測驗 DJI Mavic Air,所以沒有整條路線完成。唯有留待下一次再挑戰過啦!
節目嘉賓: 阿零
YT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7folQG07arXzPb0PSDKtFQ
#Mavic Air #DJI #行山路線 #雞公嶺
2018年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6nGVIRDB2w/hqdefault.jpg)